蓝花的读后感 禾花的读后感(精选8篇)

小编: MJ笔神

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蓝花的读后感篇一

《禾花》这是一本让人读后受益匪浅的书。书中主要讲述了在一个贫困山区,年幼的禾花与弟弟谷米因有一个盲人奶奶、疯人母亲、跛脚叔叔、收破烂的父亲而受到村里人的歧视和排斥。后来生活条件好转了许多,可命运好像总是跟她开玩笑似的,这时,父亲伤到头部,成了一个痴呆人、叔叔婶婶落水丧命。福不双降,祸不单行。小小的禾花要支撑这个家,她努力地学习耘田、种菜......最后,禾花与她的弟弟以自己的热情、宽容赢得了珍贵的友谊。

作者王勇英着力要探索和传达的,是弱者身上的生命强力。禾花那么卑微那么鲜活。她努力去讨好小伙伴,以改变自己被孤立、被排斥的处境。父亲瘫痪痴呆之后,她希望“一辈里必然出一个阿唱(疯子)”的诅咒落到自己身上,提前训练弟弟的生存能力,这也是一个姐姐对弟弟的爱。

为什么一个小女孩的身上会有如此大的力量?这都源于爱,是爱支撑她坚强地面对一切。因为她明白自己是弱者,要撑起这个家、保护这个家,只有散发出巨大的力量才能做到。

掩卷沉思: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可我们却不懂得珍惜,不懂得满足,真惭愧哪!忽然顿悟: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要懂得珍惜、满足;禾花这一个懂事的小姑娘,她的身上散发着一种我们没有的、应该学习的勇气和力量;在今后的生活中,不管别人有多么贫穷,不管别人遭遇多么的不幸,我们都不要歧视他们,应该用平常的心态去对待!

当普通人慨叹生活的艰难时,对禾花他们一家来说,活着是最高法则,要拼尽全力去争夺生命。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常常抱怨这,抱怨那的,和禾花相比,自己是多么的幸福。此时,我对生命的意义有了全新的认识。是呀,当我们抱怨命运对自己不公时,想想比我们更不幸的人;当我们抱怨没有名牌鞋子时,想想没鞋穿的人;当我们抱怨没鞋穿的时候,想想失去脚的人;当......你会庆幸:活着真好!禾花是奶奶这棵老树上绽出的新芽,她继承了奶奶的坚强和能干!让我们像禾花一样,不管前方的道路多么坎坷,我们都要迎着灿烂的阳光勇敢前行,相信明天会更好!

这部小说最可贵的地方,就是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呈现,对人物精神力量的挖掘,它展示出了人们在苦难中强大的“自救”力量!

蓝花的读后感篇二

我又像往常一样随手拿起一本书,然后进入到自己的卧室开始阅读。映入眼帘的是那一排排醒目的黑体字。我怀着好奇心继续往下读。

一个哑巴、一个瞎婆、一个跛脚、一个疯子、两个孩子所构成的家庭,穷困和疾病的"基因"顽固地代代传递。虽然禾花和弟弟谷米都是健康的孩子,却要时时顶着"总有一天要疯"的谶语,生活在无边无际的困窘与恐惧之中,被孤立,被嘲笑,无论如何努力,甚至刻意讨好,小小的姐弟俩也泅渡不出物质的匮乏和精神的紧张。他们惟一的力量,就是残缺不全的亲情,尤其是奶奶豆婆,她强大的生命力、乐观的生活态度、倔强的精神成为这个家庭摇摇欲坠、却又始终没有坍塌的支柱,是体力上的,更是精神上的。在极度的困厄中,豆婆以超人的坚韧、苦干、乐观和智慧,让这个家活了下来,使这个在外人眼里已经不能称其为"家"的家庭,也有着自己的欢喜。姐弟俩和豆婆一起给新生的小鸭子剪毛的温馨与欢乐,谷米坐在墙头荡着脚丫的宁静,一点小小的收成带来的喜悦,都是这个家微弱的光亮,是他们继续抗争下去的希望。

不知到了几点,我的双眼湿润了,放下书本,我整夜难眠。禾花全家的处境一直浮现在眼前。这时不仅让我想起"难忘的八个字"这篇文章。我们每一个人的出生环境、家庭条件有所不同,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一系列的差别用另一种眼光去看待别人。偏见和歧视使我们忽略了许多人的潜能,让我们放下这些人为的阻隔吧。就像舟舟一样,他也是残疾人。但他们身残志坚,对人生充满希望。是呀,当我们面对挫折时,应该乐观,勇敢地面对,不应该害怕。同时,我们也应该多关心一下残疾人,让他们感到世界的温暖。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深处援助之手,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吧!

蓝花的读后感篇三

呆在办公室里,做完琐碎的繁杂的工作,便一头靠在椅子上休闲的随意翻看一些原创文学的网页,不知道是有缘,还是那几个能触动人心弦的文字,让我懒散的点击进去,随意的细读起来。这些文字诙谐而幽默,透彻而生动,但是越读却越让人揪心。文字很平淡,但文字中所包含的爱和痛却让我无法自拔。蔡春猪是谁我并不认识,但蔡老师写的《爸爸爱喜禾》这本以自嘲般的幽默为主题的书却让我对他肃然起敬,这本书中的文字让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心就像手掌一样捏得紧紧的。蔡老师这些文字是写给自己自闭症的儿子的,感谢网络时代的强大,才让我看到一个父亲普通中的伟大。

我不再是靠在椅子上悠闲的浏览网页,而是顺着口中吐出的烟雾陷入深深的自责和沉思,感谢蔡老师的这些文字,让我陷入对父亲的每一个动作和话语的领悟。

蓝花的读后感篇四

午日,太阳炙烤着大地,我们班出奇地安静,那是因为我们正在津津有味地阅读着课外书。我手中捧着一本书――《爸爸爱喜禾》,读完后,我心潮起伏,感慨良久。

《爸爸爱喜禾》以语录的形式,用幽默风趣的笔触写了作者有了一个自闭症的儿子――喜禾后生活那翻天覆地的变化。

文章看似毫无技术,实际则别有洞天。作者的种种精神让我敬佩不已,原因有以下两点。

另一个原因是他得知儿子是自闭症后,没有悲观消沉,而是乐观地面对生活,迎接困难。想一想我自己,学习古筝过于枯燥,就放弃了学习乐器。我和作者的`心态相差如此之远,真让我内疚啊!

《爸爸爱喜禾》白纸黑字地告诉我在遇到挫折时,不能打退堂鼓,要像作者一样迎难而上。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蓝花的读后感篇五

第一次看见书名――《爸爸爱喜禾》,以为是俗套得不能再俗套的教育类图书,但当我翻开这本由微博集成的小书时,却不知该哭还是该笑。

喜禾是个可爱的小孩,爸爸很爱喜禾,喜禾是患了自闭症的小孩,爸爸喜欢调侃喜禾。你听见一个父亲的调侃:“你父母也是普通人,一生下来就是,到死还是,一点变化都没有,无趣。所以,虽然你最后还是沦为普通人,但你的一生比你父母有趣多了。不许骄傲!”如果他只是一个普通的父亲,也许我仅仅会一笑了之,可喜禾的不平凡决定了他父亲的不平凡,爸爸爱着的喜禾也许永远也读不懂父亲写给他的信,因为自闭症,注定了喜禾的独特,也注定了他的独特,你尽管看见了他满腔的忧伤至极,但在这样的文字里,除了没有节制的幽默和调侃,你看不到过多的忧伤。

我曾经以为一个吊儿郎当,甚至不靠谱的人是绝不适合当父亲的,但看见喜禾爸爸一次又一次不靠谱的调侃,看见他开着一个又一个自嘲式的玩笑,我有泪亦有笑。我不知道其他的人是否能以如此乐观的心态来面对痛苦,但我知道一个父亲能为儿子承担世上最大的苦痛,从这一点来说,他合格得不能再合格。

我向来不喜欢读那些晦涩的文字,这本书,也的确“浅显易懂”,没有所谓锤词炼句,没有所谓旁征博引,甚至只言片语可能连不成一段话。可是它所表达的真是最动人的修辞,没有渲染,没有煽情,读起来轻描淡写,就是读到了戏谑,就是读到了感动。

他说他“小风起兮泪飞扬”,不是没有泪,只是讨厌自己“眼泪汪汪像个小媳妇”,上帝给他开了个玩笑,他只有拿儿子开玩笑。不管别人如何评价,我绝对相信他说的,“吾儿,你父亲每天在微博上拿你开玩笑,不是讨厌你,是太爱你了。你举手投足都是可爱,你父亲胡言乱语也都是爱,希望你明白。”

我一遍遍地的翻着这本让我哭了又笑,笑了又哭的书,不知该怎样评价。苦甜交织,近乎于疯癫,含着泪的笑,苦涩中的甜,不管别人如何看待他如此高调公开地谈论自己的自闭症儿子,但我相信,文字间承载的是慢慢的父爱。

最后,引用《基督山伯爵》的一段话作结――“世界上没有快乐或痛苦,只有一种状况与另一种状况的比较,只是如此而已,只有曾身受过最深切悲哀的人,才能体会最大的快乐,我们必须经历过死的痛苦,才能体会到生的快乐。”

蓝花的读后感篇六

《养花》这篇文章,讲了老舍爷爷在养花劳动中的苦与乐,充分表达了老舍爷爷对劳动的热爱。读了这篇文章,我对劳动中的酸甜苦辣有了深刻的记忆。

“要是天气突变,就得全家动员,抢救花草,腰酸腿疼,热汗直流也不在乎。”劳动中要是没有苦,又怎么会有甜呢?世界里没有不劳动就会获得快乐,也没有可以不吃苦的劳动。老舍爷爷的经历不正是一个有力的证明吗?劳动先苦后甜,我写作文不也要绞尽脑汁想吗?吃完了苦,看到自己满意的作文,心里是多么甜呀!

“多得些知识并不是坏事。”说句话说得多好啊!不过,要获取知识,如果不付出劳动,不尝尽酸苦,又怎么能行?又怎会取得快乐和甘甜?吃不得苦的人,永远尝不了真正的甜。我以往学习,吃不得苦,想学好功课,却又改不掉贪玩贪睡的毛病。经过老师和父母的教育,我终于明白了“学习应当吃苦耐劳”的道理。现在,我放弃了过多的玩耍,抓紧时间努力学习,掌握了更多、更扎实的知识,终于尝到了学习的甜头。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老舍爷爷不但说明了劳动的重要性,还说了为人做事的真理。这句话将永远记在我的心里:只有劳动,才能创造出美好的生活。不劳动又哪来什么名誉呢,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画画的情景:酷暑,太阳火辣辣的,讨厌的蚊子“大军”更是令人烦厌,但我还是专心致志地画画,画的精致这是相当困难的。第一次画不好,我毫不泄气,再来第二次。我把线擦掉,就开始画第二次。一秒钟、两秒钟……一分钟、两分钟……我的手心里积满了汗水。手又酸又痛,但我坚持不懈地画着。终于,一幅精致的画在我的手中诞生了。我愉快地想:虽吃了些苦,还是值得!

读了《养花》这篇文章,我深深认识到了劳动的真正含义:在尝尽了苦、辣、酸、咸之后,才会有不尽的甘甜。

蓝花的读后感篇七

春暖花开,正是外出踏青的好时机。趁着星期六的休闲时光,我们一家人驱车前往芙蓉嶂寻找春天。

爸爸开车在崎岖的山路上缓缓而行。我和妈妈瞪大眼睛往窗外看,细细地欣赏路旁的风景,深深地呼吸新鲜的空气。在密密的树林里开着许多美丽的花,还有不知名的树藤到处缠绕。走着走着,突然妈妈兴奋地喊道:“看!禾雀花,禾雀花。”爸爸急忙刹住车,我下车四处张望,着急地问:“在哪里?禾雀花在哪里?我怎么没有看到?”爸爸锁上车门跟了上来,他指着一串串像绿葡萄的东西说:“那根藤条上的花就是禾雀花了。我们过去看看吧!”因为下过雨,路上有点湿滑,路旁有许多杂草;我们小心翼翼地沿着小路走进去。只见藤上高高低低挂满了如玉一般晶莹的花串,好似仙境一样。我们仔细地在地上挑了几朵好看的禾雀花带回家。我们继续往前行进,我在车上观察禾雀花。

花的颜色是黄绿色的,花蒂上有些橙色的细毛,不认真看是看不到的。我看见了中间的小角里有花蕊,有些长出来了,但有些还没有裂开。爸爸说禾雀花像一排小鸟;妈妈说禾雀花像一串玉石;我则觉得禾雀花像一队小朋友和一把把小花剑。

我们沿着山路又陆续发现了几处禾雀花。来到汇峰山庄,从山脚往上走了大约100米就看到禾雀花了。这里的禾雀花最多。虽然不是藏在树林里隐隐约约的,但是能看到禾雀花就是很好的了。可妈妈说这些花都开过了,不如路边的花那么美。赏完花后我坐在小溪边静听流水声,仿佛我就是一条小鱼在水中游动。

有时间你也去看看禾雀花吧!美得让你忘记呼吸。

蓝花的读后感篇八

“吾儿,我能想到你收到这封信的反应。你撕开信封,扯出信纸,然后再撕成一条一条的,放进嘴里咽下去。你这么做,我认为原因有三:一、信的内容让你生气了;二、你不识字;三、你是自闭症,撕纸就是你的一个特征。不知道你是哪一点,盼回复。”

悲痛的极限是哭着笑,笑对人生最悲惨的苦难。在两岁零六天的儿子喜禾被确诊为“自闭症”之后,上述文字的作者――蔡春猪,将微博名改为“爸爸爱喜禾”,并把《给儿子的一封信》贴到博客里,几乎是在一夜之间,这封信被浏览数十万次。

当一条一条满含爱意的微博拼凑成了这本带着墨香的《爸爸爱喜禾》时,细读其幽默的文字,我常常会心一笑,但更多时候有流泪的中动,如鲠在喉。“他认识很多东西,而且能说出那是什么;他也会因动画片的滑稽而哈哈大笑:他还会唱一两句歌:你骗他没有的时候他会说有,会说要、还要……”

在蔡爸爸的眼里,喜禾是无价之宝――因为他是蔡爸爸的儿子,是独一无二的,和自闭症一点关系也没有。如果你认为小蔡需要同情和怜悯,那你就错了。他没有给你这样的机会。他反倒像一个开涮大师一样,涮自己,涮儿子,但你不会觉得不适。他的分寸拿捏得刚刚好。你刚刚想流泪的时候,他就开始逗乐了,在你的眼泪准备掉下来的当口,他会让你的嘴角向上挑起,露出一脸的笑意。他有苦难可以煽情,但他比谁都懂得节制,在一个滥情的时代,这是非常可贵而罕见的美德。就像著名编剧王海钨叹的:“那文字写得异常节制并因此强大,传递出年轻父亲的伤痛、绝望和爱,直击人心深处。”

都知道喜剧就是把自己的悲剧撕裂了给人看。有一个自闭症的儿子,碰到那么多不容易的事情。引逗你的眼泪是手到擒来的事情,可蔡春猪偏不卖弄,不要求廉价的同情,他只是如实地记录,不时地开涮。苦中找乐,苦中作乐。他从抱怨和哭泣中挣扎过来,反倒想通过文字进入儿子的世界看看。然后开始体会到儿子那个世界的好处。这是一位另类父亲,这是一份伟大的父爱。

喜禾是幸运的,因为他有这样一个懂他的好爸爸,愿意站在他的角度去理解他所有的“怪习”。你是否看到,在这些努力背后,蕴藏着多么深厚的情感,多么炽热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