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国学教育调查心得体会

小编: 曹czj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国学教育调查心得体会篇一

小学国学教育,是指对小学生进行的国学知识普及与传承教育,旨在使学生在学习国学知识中增长文化素养、培养爱国情怀,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中华文化。本文将从个人的调研实践出发,对小学国学教育进行探讨,分享自己对于小学国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调查对象和目的

为了更好地了解小学生对于国学教育的认知和接受程度,本人选择了某小学一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问卷和个别访谈的方式,了解他们对于国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学习意愿以及对于国学教育的态度和看法。调查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把握小学国学教育的现状,为今后的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第三段:调查结果及分析

通过对小学生的调查结果分析,发现大多数小学生对于国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不高,其中只有少数孩子能够正确识别“百家姓”,并能够清晰地说出其中的内容。同时,我们发现,在对国学知识的学习上,多数小学生缺乏主动性,只是想要应付考试而不是从内心深处接受教育。而对于国学教育的态度和看法则更加复杂,有的孩子看到国学是重走老路;有的孩子则认为国学是一道文化大餐。

在对于小学国学教育进行的调查中,我们发现,现在的小学生对于国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不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国学教育的存在问题。在针对小学生人群的国学教育中,应注重启发性教育,让学生能够通过亲身体验发现国学知识的奥秘与魅力,从而达到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学习。同时,针对不少学生只想应付考试的现象,应以启发为目标,教育学生在发掘中华文化之美的同时,能感性理解、体验和应用在日常生活中。

第五段:结尾

国学教育是中华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于发扬中华文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小学国学教育的调查,我们可以发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同时也发现国学教育存在的问题。针对现状,我们应从启发式教育、多样性教育等方面进行改进,让学生真正能够接受并喜欢上国学,从而进一步深化中华文化传承和发展。

小学国学教育调查心得体会篇二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也是因为国学文化一直贯穿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历程。

我学习《论语》的收获是很大的。在论语中,孔子表达的“学”,不仅仅是读书学知识,而是泛指学习做人处事的道理。孔子一生热爱学习,而且乐此不疲,一直到了晚年还刻苦钻研非常深奥难懂的《周易》,故有“韦编三绝”的美传。

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其次,学习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第三,是要专心致志,知难而进。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意思是读书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义、真理,要专心致志,不要为世俗所累。第四,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说明学无常师,作为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在教学中,我们更要鼓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但学生树立志向后,又为这个志向做出了什么呢?我们是否只是鼓励学生凭空说出的一种空想呢?这个恐怕有人很少考虑。远大的志向谁都能说出很多,也能说得很大、很远,但关键是要看看是否能付诸实际行动!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对“远大”的理想大加赞扬,对现实的理想“哂之”又“哂之”,认为这是学生胸无大志的表现,没有出息的表现。好象他做的都是小事,没有什么舍己为人的大理想。但是他的内心是充盈的,他的理想是现实的,可行的,不是空洞的,不着边际的。比如:我们教育学生爱国,怎样做才是爱国?什么样的行为是不爱国?学生心目中有没有一个完整的定位?有的教育专家提出:学生能主动捡起一片纸,这就是爱国!所以我们教育学生励志,不妨把眼光收回来,放在眼下能付诸行动的,哪怕为了理想只迈出一小步。“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年代已经过去,励志要切合我们的实际,不能盲目地做“假大空”的文章。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 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希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

小学国学教育调查心得体会篇三

国学,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小学阶段则是培养学生的德育和基础知识的关键时期。因此,如何在小学课程中加入适当的国学教育,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国学文化,成为了学校和家长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在调查了多所小学国学教育的情况后,对此有了一些体会和感受。

在调查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学校对于国学课程的设置并不充分。有些学校将其仅仅作为一个纯粹的附加课程,甚至仅仅是下发一些国学书籍,让学生自学。而并没有将国学课程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此外,也有一些学校,只是逢年过节时举行一些庆祝活动,比如诗词比赛、祭祀等,而并没有真正的将国学教育与学生的生活贯穿在一起。

第三段:国学教育的优势和意义

在国学课程设置的不充分和不完美的情况下,我们也不能忽略国学教育带来的巨大意义。国学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水平。国学中的经典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生活智慧,这些都可以让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受益无穷。

加强小学国学课程的必要性在于,国学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一部分,让学生在日常的课程中,亲身了解国学的魅力和深刻。我们需要开发更多的国学教材,通过讲解、故事、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国学的精髓和应用场景。并且,还需要学生在学习国学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

第五段:结论

总而言之,小学国学教育是一个非常有意义和必要的课程,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国学文化,提高人文素养和道德水平。在加强小学国学课程设置方面,学校和家长都需要共同努力,让国学教育真正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成为一种共同追求的文化精神。

小学国学教育调查心得体会篇四

小学升入中学后学生生活发生明显变化。首先,环境变了:同学结构重新组合,原来的位置发生变化,优秀的同学更多了;与教师关系有了变化,中学接触教师也更多,班主任的管理和照顾不像小学那样周到。这就要求小学培养的学生具有学习自觉性、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良好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其次,学习任务和特点有了很大变化:课程的深度、广度、难度,知识的密度有很大增加,老师教学中比较“开放”,这就要求学生具有刻苦学习的精神、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强的心理承受力。第三,小学与中学的管理不同:中学开展活动常由学生负责,教师只作引导;中学自由支配的时间更多。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自理能力,有对行为进行自我抉择并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的能力。

1、目前中小学教育衔接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1)道德水平和行为习惯;

(2)心理承受能力;

(3)人际关系;

(4)创新精神。如果这些方面的问题能够得以解决,最终就能培养出具有良好适应力的学生,从而实现小学与中学教育的良好接轨。

2、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心理健康教育。

从理论上,要解决上述的问题,实质上就是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水准、独立自主的个性、完善的社会适应性、交往的合作性,塑造学生具有完善的人格、富有勇于创新的精神,这些都是基本的心理素质。从实践看,中学老师评价比较好的4所小学的经验总结中也反映出,抓心理健康教育能对帮助小学生尽快更好地适应中学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1、进行教育思想大讨论。

把心理健康教育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必须使教师的学生观、教育观发生变化。进行教育思想的大讨论,是改变教师的学生观和教育观的有效途径。例如通过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讨论,使教师认识到教育中一个要求、一个标准、一条出路,严重束缚了孩子个性的发展儿童的天性和潜能在我们统一的规则下将会一点点被扼杀,所以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教育思想讨论,使教师进一步认识到要尊重学生人格,注重个体差异,爱护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将自己的角色由“权威者”、“塑造者”转变成“协助者”、“服务者”。

2、进行教法改革。

教法改革的核心是教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和“学会创造”。“学会生存”是要求学生具备与瞬息万变的世界相适应的知识和能力,小学阶段要让学生学会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和生活。

3、教育过程中弘扬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

教育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使学生由消极被动地学习到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开展自由的课堂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什么想法都不受约束,使许多求新求异的火花得以在顺畅的思维中迸发出来;发扬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每个学生在各项学校、班级组织的活动中都做“主角”,不做旁观者:举行一些“学生自主”的活动,由学生自主确定活动主题,设计活动方案,主持活动内容和进行活动评价;开展“假如我是班主任”、“假如我是中队长”、“今天我是一日小班长”的主题演讲,群策群力制定班级管理目标;通过“一事一议”、“课间怎样与同学友好相处”等主题讨论,进行自我教育,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欣赏自己的长处,改正不足,学习心平气和地接纳别人的意见,克制自负、自傲、自卑、自责等不良的情绪和反应;设置学生自己负责的“图书角”、“生物角”、“作业展”等,发挥和发展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

4、加强小组活动,促进学生交往。

加强小组活动,以小组活动来组织教学:预习、朗读、研讨、质疑、评价。还可以实行小组长“自主承担、轮换负责”制,按学科或“职能”各设一名小组长,如数学组长、语文组长、预习组长、讨论组长、朗读组长、分析例题组长、实验操作组长等等,并定期轮换,这样每个学生都能表现自我,都能受到学习管理的训练。

5、创造成功的心理体验。

成功的体验会给孩子自信。教师要珍惜和接纳孩子的每一次努力、每一点成功,引导学生去领略无处不在的成功喜悦。如在大众面前顺利地作了三分钟的发言,球赛结束前三秒钟仍作了最好的发挥,考试因审慎而多得了几分,等等。对于每一个学生,既要求他们有远大的抱负和追求,又必须让他们按自己的实际水平和能力,一步一个台阶地去接近。帮助学生设定一些通过努力有把握成功的短期目标,让学生付出努力后能看到自己的成果。如过去对学生期望过高,就作适当调整。经过奋斗获得胜利能帮助学生恢复自尊与自信,去争取更大的胜利。

6、开展心理辅导活动。

心理辅导活动多种多样。如:设立心理辅导站,由专职心理辅导员、班主任担任辅导员,耐心听取同学的内心倾诉,热心帮助解答问题建立“咨询信箱”,开通“热线广播”,让同学把自己的心理问题写出来投进信箱,心理辅导员以专门回信的方式和同学交流谈心,解决他们的心理忧虑,开辟心理健康教育专栏、开设心理辅导课、举办心理讲座,介绍有关的心理知识和解决生活中小矛盾;进行考前心理疏导,漫谈如何公平竞争、如何正确认识自我价值、如何正确对待挫折、如何克服烦恼、控制愤怒、消除嫉妒,介绍交往的准则、人际沟通的方式和技巧,指导同学们以健康的心态去学习和生活,等等。

7、开展艺术活动,陶冶同学的情操。

利用学生爱唱爱跳的天性,举办舞蹈、歌咏、书法、绘画、篮球等兴趣小组,每个同学都可按自己的兴趣爱好,选修其中一项。既培养同学广泛的兴趣爱好,使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还能够促进其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同时也可以提高其鉴赏美的能力,为陶冶同学的情操,促进心理素质的提高服务。

8、通过体育游戏活动,优化同学的人际关系和锻炼意志。

体育锻炼是最具积极意义的保健措施,不仅是增强学生的体质、消除疲劳、调节紧张的学习生活、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还是形成开朗、坚强坚韧、积极进取的良好性格的重要途径。因此,有关身体运动方面的活动是与道德教育、文化科学知识教育等有着同等重要价值的教育活动。

9、结合国内外重大事件进行教育。

结合国内外重大事件进行教育是有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措施。例如运动员为祖国争光,夺得的每一块金牌背后都有令人感动的故事,而这些恰恰都是活生生的最好的心理教育材料,使同学们意识到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超的竞技水平是夺得金牌的根本保证。

小学国学教育调查心得体会篇五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社会调查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入社会,实践所学知识,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次社会调查小学教育中,我不仅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还深刻体会到了教育的力量。

首先,通过社会调查小学教育,我意识到学生的兴趣是激发学习动力的关键。在社会调查中,学生们像探险家一样,充满好奇心地走进大街小巷,发现身边的事物,调查热情高涨。他们用自己的眼睛看到了真实的社会,用自己的耳朵聆听了人们的不同声音。这种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教育方式,使他们能够全面了解社会,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

其次,社会调查小学教育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社会调查则偏重于学生能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解决社会问题。在社会调查中,学生们通过实地探访,访问社会人士,收集调查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整理。这样的实践操作,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再次,社会调查小学教育促进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在社会调查过程中,学生们需要与各种人群进行交流和合作,如社区居民、政府工作人员、店家等等。这样的社会交往,既提高了学生自信心和沟通能力,还培养了他们与他人合作的技巧。通过与不同的人交流,学生们了解到社会的多样性,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增强了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另外,社会调查小学教育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在社会调查过程中,学生们需要独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在某次社会调查中,学生们面对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分析,提出了一种创新的解决方案,得到了社区领导的认可和支持。这个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还培养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

最后,社会调查小学教育强化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学生们看到了许多社会问题,他们从调查中了解到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认识到自己应当为这些人尽一份力。在一次社会调查中,学生们主动组织了一次爱心义卖活动,所筹集的善款用于资助贫困学生的学费。这种通过社会调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教育方式,不仅让学生们关心社会问题,还使他们成为行动者,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结起来,通过社会调查小学教育,我深刻体会到了这种教育方式的独特优势。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还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更加重视社会调查小学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帮助他们全面发展,成为有用的社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