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弘扬中华美德的演讲稿(汇总6篇)

小编: WJ王杰

演讲稿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演讲的直观性使其与听众直接交流,极易感染和打动听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演讲稿模板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弘扬中华美德的演讲稿篇一

《易经》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作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倍感自豪和骄傲的就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人定胜天、锐意进取、浩然正气、居安思危、爱国爱民等等,始终是我们民族脊梁们在不断变化着的社会政治实践中面对各种矛盾和危机,逐步积累起来的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自觉意识。这种自觉意识以危机感为基础,寄托着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从而汇聚成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长江与黄河,在世界的东方一路前行。同学们,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承继传统美德 弘扬民族精神,我们义不容辞。我从以下两方面与同学讲讲。

一. 勤学、好问

中华民族文化遗产极为丰富,这与古人的勤学是分不开的。锥刺股是先秦纵横家苏秦好学的故事。苏秦为吸取广博知识,夜以继日发愤苦读,当困乏时,以锥子刺腿,用来振奋精神,坚持学习。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的“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都说明勤学的道理。

读书光好学还不够,还需善疑好问。孔子从小入太庙“每事问”。他主张“疑思问”,“不耻下问”。荀子把“不知则问”和“不能则学”相提并论。王充更是“智能之上,不学不行,不问不知”。他们都把学和问联在一起。不学不问怎能成为学问家,学贵在问,这样才能有所提高,有所超越。

由此看来,勤学好问对我们中学生来说是尤为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中多思考,大胆质疑,逐步形成勤学好问的良好品德。

二. 敬长、知礼

敬长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李大钊曾说过:“……我不主张儿子对自己行孝 ,可是我疼爱自己的老人,因为他抚养了我,教育了我,为我付出过很大的心血,疼爱自己的老人这是人之常情 ”。而今天敬长传统美德更应提倡和发扬,这是现代社会公民应有的风范。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知书达礼的传统美德。“虚左以待”“程门立雪”“三顾茅庐”等等以礼相待的成语和典故,在历史上广为传诵,深刻反映了这一点。知礼,讲礼,对人彬彬有礼,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们正常关系的准则。知礼讲礼的人大多以他人为重,以社会为重。能真诚待人也正是一个人高尚情操的表现。试问那些对长辈出言不逊,对朋友态度粗暴,公共场所横冲直撞的人,能体现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养,懂礼貌,讲文明的人吗?当今社会,文明礼貌、文化素养对一个人一个民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却衰退 ,与一个有“礼仪之邦”之称的民族,与一个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民族相容吗?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是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质的关键所在。

一个国家必须要有自己的国魂,一个民族必须要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来,形成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财富。中华民族几千年延续下来的爱国、气节,奋发、立志,改革、创新,勤学、好问 ,勤俭、廉正,敬长、知礼等传统美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国魂和精神。

弘扬中华美德的演讲稿篇二

是她,给予炎黄子孙宝贵的生命;是她,创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迹。这个令人骄傲的名字,叫中国。

早上,我翻开这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一眼,便被书里的内容深深吸引住了。这本书的第一个单元的标题是“风流人物”,讲了华佗、郑和、鉴真等历史名人的故事。

汉代的神医华佗,唐朝的佛教祖师鉴真,明朝的大航海家鉴真,这些历史上的名人,哪一个不是为了梦想坚持不懈的?鉴真,他从小笃信佛教,十四岁就出家当了和尚,在他中年时,带领学生东渡日本受戒。一路上,他们历经凶险:刚刚东行入海,便狂风大作,不久,船被海涛击毁了。他五次东渡,五次受挫,但那颗东渡之心却丝毫没有动摇。在他六十五岁时,终于踏上了日本的国土。十二年!整整十二年!第六次东渡,他终于成功了!

读了这几篇故事,我深受启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鉴真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我联想到我的一个朋友。当时,他报名参加了学校的跳绳比赛,他并不会跳绳。之后的几个星期,我手把手的教他,尽管开始他跳得并不好,手脚不协调,但是,他非常努力的练习,经常练得满头大汗。最终,他在比赛上拿到了第三名!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你肯努力,不放弃,就一定会成功。伏尔泰曾经说过: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荀况也说过:锲而不舍,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缕。

同学们,让我们以这些名人为榜样,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为自己的远大理想努力奋斗!

弘扬中华美德的演讲稿篇三

早上好!

九月,秋风飒飒,秋叶飘飘。这是农民收获的季节,也是老师们收获的季节,更是学生们回报的季节。一个人,无论他的地位有多高,成就有多大,都不应该忘记老师在自己成长的道路上所花费的心血,饮水思源,怀师感恩。

我们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风尚源远流长,春秋时期孔子的三千弟子为报师恩,四处奔波,传播他的仁政思想;南宋时期的岳飞,为师父披麻戴孝,一生牢记师父教诲,精忠报国,死而未已。尊师是一个民族文明进步的体现,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体现。

同学们,就让我们将心底的那份对老师的挚爱以最简单的方式表达出来,让我们以回报恩师为动力,以理想、信心为针,以勤奋、拼搏为丝,去编织自己彩色的梦!

谢谢大家!

弘扬中华美德的演讲稿篇四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传承中华美德,弘扬民族精神》。

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中,经典古籍构成了它的核心。经典古籍不仅传承着中华民族奋斗的历史,而且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中华文化被称为伦理型文化。它的精华被世界誉为中华美德。它对于增强民族内聚力、振奋民族精神、整合群体价值、协调社会秩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华传统美德有着丰富的、系统的内容。它包含着: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例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例如:“与人为善”,“诚信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个人自身修养的问题,例如:“志存高远”,“自强不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而且把个人、集体、国家联成一体,例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一种伦理价值体系,在别的国家是很少见的。中华传统美德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今天,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是因为:

第一,社会的现代化带来了价值观念的冲突。在这场冲突中要不要保持传统美德,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问题。作为意识形态的价值思想体系是生产关系的反映,新的生产关系的建立必然要伴随新的价值思想体系的建立。但是,新的价值思想体系的建立不是凭空臆造的,而是在对旧的价值思想体系的批判和改造中发展起来的。今天我们提倡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就是要把中国传统价值思想体系中的优秀精华发扬光大,把它和现代化结合起来,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文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邓小平理论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特色在哪里?我的理解,一是社会主义的,二是有中国文化底蕴的。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才能把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得有特色。

第二,在频繁的国际交往中带来了许多外来的,特别是西方的价值观念。“麦当劳文化”正在浸蚀着中国文化。对于西方文化,包括它的价值观念,我们不是一概排斥,而是要加以选择和改造,选择先进的优秀的精华,例如他们的科学精神、民主精神、开放意识、进取精神等。同时要摒弃一切腐朽落后的,或者适合于西方而与我国国情不符的价值观念。弘扬中华美德就是要振奋民族精神,抵制一切不健康的价值观念的浸蚀,树立健康的社会主义新美德。

第三,当前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现状迫切需要加强中华美德的教育。长期以来,我国道德教育中存在理想化、空泛化、形式化的缺点。青少年知道一些空洞的大道理,但对最初步的道德要求却不清楚,不实行;不能判断现实生活中丑恶的东西,有的甚至还受到社会上丑恶行为的影响。因此极需要告诉他们中华美德是什么,让他们知道中华民族创造了中华传统美德,同时又是在中华传统美德的哺育下壮大发展起来的;今天我们要建设祖国,复兴中华,需要身体力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道德。今天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努力学习,明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贡献。在这20年中,我们现在在校学习的青少年将成为祖国建设的骨干,他们的成长将关系到中国传统美德能否传承下去,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败问题。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要从少年儿童抓起,从小让他们身体力行,形成习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就懂得这个道理,为了让少年儿童牢记各种行为规则,编写了许多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读本和格言。例如《三字经》、《千字文》等,一方面让儿童识字学知识,另一方面学习传统美德,身体力行,铭记在心,从而形成习惯。这些读本今天当然不能再用了,里面有许多封建的东西,但是其中有许多代表中华传统美德的格言还是应该传承下去。因此,我们应该有新的读本,选择代表先进文化的中华传统美德的格言编纂成册,让青少年广为传诵,并指导他们努力实践,从而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因此,高等教育出版社汇编出版《中华文化经典基础教育丛书》,很有意义。选择经典古籍中适合青少年阅读并具有时代生命力的内容,让青少年阅读背诵。有些内容可能青少年一时还不能理解,但随着年龄学识的增长,他就会懂得其中深奥的道理。我小时候也读过一点四书五经,如小时候背《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当时并不明白,现在才理解它的教人做人的道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小时候读《论语》时背诵的,现在成为我的座右铭。可见,小时候趁记性好的时候读点、背点古籍是很有好处的。当然,我不提倡如过去意义上的读经。中国的四书五经主要内容是宣扬封建道德,与今天倡导的民主和科学精神是格格不入的。但是经典中不乏待人接物的公共道德和教人修身养心的道理,即前面说到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这是我们今天仍然要继承和发扬的。

古人如是,今天亦如斯。因为美德代代相传,因为美德在我们心中,因为我们是中华儿女。让我们手拉手、心连心共同把文明美德传承下去,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让中华民族这朵美丽的生活之花开遍世界的每个角落。

谢谢大家!

弘扬中华美德的演讲稿篇五

“我福山,好少年。行端正,志高远。”福山三字歌,引导着我要做一个诚信知礼、落落大方的小学生。

文明是一种品质,文明是一种被大家广泛推崇的行为。只有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才能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个细节中体现出来。

每天清晨,我穿上整洁的校服、戴上绿领巾、佩戴好标志、背上书包,快快乐乐地走进校门。

校门前值勤的二年级哥哥、姐姐们一声响亮的“goodmorning”,立刻提醒了我,作为一个福山人,我要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小学生。于是,我认真地敬礼,响亮地回答“good morning”。

站在操场上,国旗下的我严肃认真、精神饱满、高唱国歌。每天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我认真地听课。上课时不和同学说话,不做小动作,积极举手发言。

当老师迎面走来时,一个点头,一声问候,这就是我对老师的一份关心,一份尊重。课间活动时,我不和同学吵闹。当别的同学有困难时,我还会帮助他们。不小心打扰到别人,马上说一声“对不起”。看到纸屑能马上弯腰捡起投入垃圾桶。

中午用餐时,我总是安静地排队拿饭。每次吃完后,很快地把餐具整理干净。吃完饭后把餐盘轻轻地放入桶里。

放学了,我们整整齐齐地排好队,有礼貌地和老师同学说声再见。回到家,我会亲亲热热地向外公外婆和爸爸妈妈问好,有时还能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生活中处处都有文明,文明也在身边的细微之处尽情绽放它特有的光芒。我的每一天都是这样度过的,大家都表扬我是讲文明懂礼仪的好孩子。奥运马上就要来了,让我们每天进步一点点,争做文明礼仪好少年!

弘扬中华美德的演讲稿篇六

孝,是中华传统美德。孝无国界,满世界都充满了“孝”。孝,首先要从孝顺父母开始,因为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也为我们操劳奉献了一辈子,我们理所当然要孝顺父母。百善孝为先,是中国古代佳话,作为中国人,我们更就应弘扬孝的传统美德。孝,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完美的表现出来,但我们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去诠释它。

孝,能够有很多方式去表现,去诠释。孝,是父母工作一天后给他们倒上一杯水;孝,是父母劳累一天后回到家我们对他说的爸妈辛苦了;孝,是在父母感到疲惫的时候给他们的一个吻,一个拥抱;孝,是我们在校园的成绩进步;孝,是我们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对父母来说,我们的健康成长比什么都重要,因此,健康也是一种孝。

在父母的眼中,无论我们多大,都是孩子,父母并不奢求我们能为他们带来什么,也不奢望我们长大后会多有成就或多有钱。而有时我们在外地时的一句平安,期末考试试卷递上的成绩单上的前几名,父母都会很高兴,很知足,一切的一切,父母都是为了我们。

父母在外努力挣钱,努力奋斗,都是为了让我们能够健康成长,给我们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作为高中生的我们,已不是像幼儿园,小学那样的不懂事,也不想初中那样青涩,我们就应付出更多倍的努力去孝顺父母,周末时给父母洗洗脚,捶捶背,和他们聊聊这一星期发生的事,学习的成果,对父母来说,这微不足道的事,已经算是孝了。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佳话。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去孝顺父母,让父母明白我们是孝顺的孩子,让父母明白他们所做的一切没有白费,一切都是值得的。

虽然我们不能把孝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我们务必要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诠释它,不能让流传了几千年的传统美德在我们那里中断,我们要继续弘扬孝德,并把它发扬光大。

孝,是我们永久不会忘记的传统美德,弘扬孝德,是我们无时无刻都要去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