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李清照的朗诵稿 李清照读后感(通用9篇)

小编: 雨中梧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李清照的朗诵稿篇一

我好想,着一袭白衣,撑一只竹篙,在书的海洋中遨游。因为,我想在这茫茫的书海之中,在我独有的精神王国之中,能与你有一次邂逅,一次只有你我的邂逅。

点绛唇

羞!羞!羞!

这,这还是那"沉醉不知归路"的你吗?"溪亭日暮"中,三三两两的好友,结伴而行,或说或唱,无拘无束,其乐无穷。兴致来时,何虑自己女儿之身,只管把酒言欢。欢歌笑语之中,何有半点那陈旧的封建礼教,存有的只有自己的率真与喜悦。在你的眼里,所有的教条,所有的束缚都化作了点点梨花,随风而落!

易安,走近你,走近你,我才发现了你的率直,才发现了你的柔情。而这一切的一切不都是你那真性情的自然流露吗?正是你那纯真的性情,深深地感染了我,感染了我这个被现实生活层层包裹起来的只有冷漠和麻木的心。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醉花阴

羞!羞!羞!

也许,也许,上天都开始嫉妒你的甜蜜了。所以一纸调令,将你和明诚生生分离开来。分离对你来说,也许过于了残忍。因为自从婚后,你们两人就相依相偎,没有分离过。夜深了,你们两人还在挑灯夜读,品读着那古书的深邃。闲暇之余,你们总是吟诗填词,常常因为一个词语的使用而争执不休。可就在这争执声中,你们彼此业已知道,你和明诚的两颗心已经融合在了一起。

可是,可是,可是,还是分离了……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再也没有人与自己秉烛夜读了,再也没有人与自己写诗填词了。风起了,帘子被高高吹起,从扬起的帘子之中,我又见到了你,见到了憔悴瘦弱的你。

看着比黄花还要消瘦的你,我的心里真的生疼。也许这就是爱情,这就是没有被滚滚红尘所沾染的爱情吧!易安,是你,是你使我看到了,看到了那藏在乌云之后的亮光,那就是爱的亮光,它就在不远处向我招手。

声声慢

时间的脚步,你慢一些吧,慢一些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时间的罗盘,转眼指向了晚年。晚年的清照,一个人孤苦无依靠。一个人在凄冷的晚风中,独自静坐。她不禁想起了赵明诚,想起了张汝舟。

谁曾想到,当初那个甜言蜜语的男人,婚后会性情大变。猥琐的神情一览无余,满眼盯着的只是李清照的金石字画。稍有不满意,便对她大打出手。每当此时,你总是暗暗流泪。

悲!悲!悲!

可是,你没有屈服,没有屈服于命运。一个弱不禁风的女子,勇敢地担起了所有的不幸,网罗证据,将为官不正的丈夫告上了衙门。因为你的心中有一颗不屈的种子,永远是不会萎靡枯死。

冷眼、咒骂、指责,一个个像恶毒的利箭向你射来,每一箭都正中你脆弱而又善良的心。可是,你还是你,还是那个无畏的你。

官司赢了,张汝舟被抓了,可是你却也因为"妇"告"夫"被投进了大牢。你没有哭,我甚至看到你的眼角分明在笑,你在为自己的不屈和勇敢而微笑。

起风了,晚上的风是凉的。可是再凉能凉过清照你的心吗?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轻轻吟咏,看着满眼泪痕的你,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清照,你用自身的行动教会了我什么是勇敢。是的,谁说文人就注定懦弱。当遇到人生路上的丁点障碍时,我就哭天抹泪,回首想想自己真是可笑,真是可悲!

谢谢你,谢谢你清照,你让我情感不再麻木,你让我看到了不远处的希望,你让我面对生活中的困难,重新扬起了生活的风帆!

李清照的朗诵稿篇二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橱,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此词调首见于北宋毛滂词,词中有"人在翠阴中"、"劝君对客杯须覆"等句。因据其意,取作调名。双调,五十二字,仄韵。

永:长,兼指时间或空间。

永昼:悠长的白天。

瑞脑:即龙涎香,一名龙脑香,香料名。

金兽:金属之兽状香炉。兽形的铜香炉。

玉枕:瓷枕的美称。

纱厨:纱帐,一称碧纱帐。

东篱: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后即以东篱指代赏菊之处。

暗香:幽香。这里指菊花的香气。

帘卷西风:"西风卷帘"的倒文。

黄花:指菊花。

「元伊世珍嫏嬛记卷中」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政易安作也。

李清照的朗诵稿篇三

中国文坛向来都是男人的天下,可宋朝却出现一位绝代风华的女词人。这位女词人就是李清照。她给我们后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

绝代风华,却命如浮萍。她一生的成就竟然是建立在她的痛苦上的。她身在文学浪潮的顶尖上,或是偶然,或是必然,但不见得是自愿的。因为就一个女人而言,从她内心的角度去窥探,我思量她应该是不愿意用自己的幸福去换那所谓的成就的。她的一生,起起伏伏,造就了她文学的传奇,可这样的传奇却暗示着她离幸福越来越远。

在那样的战火纷飞的年代,残忍是一切。她也免不了被战火掠伤,终于,她的爱、她的幸福被战火焚毁,所有的一切都被埋在了北宋王朝的废墟里。

分分离离,她的心无处归依,飘荡无所定中顿生沧桑之感。短短的时间已经足够她看清生活中的一切。从前那样如梦的生活再也无法重回现实了,现在的她只是风雨飘摇中身不由己的落叶而已,一切都变了,她的容颜、她的生活、她的心……索性,她只有将满满的愁绪发泄在她的文字里。她的惊慌、她的累态、她的憔悴、她的悲哀、她的所有的一切都折射给了文字这面铜镜。

镜中的她已全无“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闲雅,有的只是“寻寻觅觅”的晚景凄凉。字字带泪,句句染血,篇篇愁情。她的生活被一次次的残酷渲染得更加悲剧化了?从前的美梦竟成了生活的另一种极端,回首都不堪。

黄花叶雨打风吹飘零,满地……

断雁声声哀啼叫秋风,满空……

一壶清酒,终究买不到醉意,只因那酒盛满她的泪和她的愁。

孤单的人,寂寞的心,带着悲凉和沧桑,这一切交汇成了李清照她朦胧的泪眼。她的泪眼,蓄满愁愁,看不清前方,也看不见光明。

李清照的朗诵稿篇四

每个人都有自己最想看到的偶像,我也一样。我的偶像就是李清照。

虽然没见过李清照的照片,那个年代也不会留下一张她的照片。但是在我心中,她的美胜于沉鱼落雁的西施与昭君,胜于闭月羞花的貂蝉和杨贵妃。她的美,独一无二,无可代替!

李清照结合后人留下了余音绕梁的词作。我通过那些美丽的文字,穿过历史尘烟,看到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偶像——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湖上荷花盛开,景色令人陶醉。李清照浏览至日暮,尽头后开始奋力划船,赶着回去,惊起了一群正在栖息的鸥鹭。她的欢笑与惊呼仿佛依稀可闻。我仿佛看到一个天真爽朗,及灵活泼的美丽少女。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沉隐花细。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青青的情怀,人生的滋味,渐渐潜入李清照的心怀。足不出户,默默地看着细雨,任细雨打湿空空的秋千。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有着无尽的情怀的闺秀。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对宋南的苟安,无心收复的可耻劲轻,李清照进行了有力的反击和尖锐的讽刺。浓浓的爱国之情,使我看到一位不徒俯视巾帼,值欲压倒须眉的偶像豪杰。

再次捧起 漱玉词 ,回望千年前的风雨,我清晰地看到了那个高悬于历史星空的偶像——李清照。

李清照的朗诵稿篇五

这首小令是李清照的奠定 才女 地位之作,轰动朝野。传闻就是这首词,使得赵明诚日夜作相思之梦,充分说明了这首小令在当时引起的轰动。又说此词是化用韩偓《懒起》诗意。韩诗曰: 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但李清照的小令较原诗更胜一筹,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少女的伤春心境。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这两句写昨夜的风很急,还淅淅沥沥的下起小雨;晚上又饮了一些酒,睡的很沉,直到早上醒来酒意还没有完全退去。一开始就将整首词的时间、环境勾勒得十分清楚。 雨疏风骤 十分恰当的写出了暮春的特点,风吹的紧而雨却是疏落,四个字即使人能够感受到暮春的气息。 浓睡不消残酒 则写出了人物现在的状态,刚刚醒来略略还带些酒意,一副慵懒的模样,这种状态下最容易想起昨夜的雨疏风骤,隐隐心底还藏着些许心事,这样就顺理成章地引出下文。上下两句前者写室外,后者写室内,转折的巧妙恰当,灵动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主人公心中十分想知道园中的海棠是否花瓣零落,令人不忍面对,因此急急地向 卷帘人 询问。

词至此,又叠进一层,意境又开一界。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主人公毕竟还是知道这是暮春时节,况且昨夜又是一夜风雨,海棠花断然是不会依旧了,因此她连用两个 知否 来纠正 卷帘人 的答复,口语的语气使得这两个 知否 让人读来颇觉清新。 应是绿肥红瘦 一句写出了当前的情形。这句是最为世人称道的一句,它十分的新颖别致、生动传神,看似信手拈来,却是功力独到。她用 绿 字代指满枝的绿叶,用 红 代指枝头的花朵,肥 替换了多 ,瘦 替换了少 ,写出了一个全新的意境。无怪乎多为历代词论者赞誉,如《草堂诗余别录》中曰 结句尤为委曲工整,含蓄无穷意焉 。而更深一层, 红 又不单指花朵,还隐指了春天万紫千红的景象与色彩,隐指了春天众多无比美好的事物,隐指了在春天里的喜悦心情。这样 红瘦 一词就逼真地写出了人物地伤春情思。

不需直言,不假雕饰,却更令人心动,这是李清照的词作给读者的一个典型感受。作为李清照的成名之作之一,这首小令写法别致。它曲折委婉,意境层层叠进,虽只六句,却几度转承,时时宕开一笔。同为伤春之作,作者并没有像其他诗篇一样直接写如何百花凋零、如何悲伤惆怅,而是通过听觉、视觉等侧面营造暮春时节的氛围,从客观现实逐渐转入主观感受,从而能够更加强烈的引起读者的共鸣。其次,作者通过主人公与 卷帘人 的对话来展开全文。这种写法,不仅是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在脑海里形成一副完整的画面,增添了真切感,而且行文上也显得紧凑而有内容。同时还将人物的心境通过话语表现出来,更显得真实可信。此外作者在对话中稍加点缀,如 试 、 却 等字,将人物情感的转折细腻地刻画出来,对比着描写了两个人物的情感心思。 再者,成功地运用代指手法。以 绿 红 代指叶和花,以 肥 瘦 代指多少,在语言上更显凝练,言前人所未言。前已详述,此处即不重复了。

总体而言,这首小令以短短二十三字,却已曲折婉转的笔法勾勒了生活中的一个细节,真实地反映了作者的内心世界,用语平白如话,而意境含蓄丰富,令人不能不佩服作者 驾驭语言、剪裁篇幅、开创意境的高超艺术技巧 。

《蓼园词选》中说: 一问极有情,答以 依旧 ,答得极淡,跌出 知否 二句来。而 绿肥红瘦 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

李清照的朗诵稿篇六

李清照。说她为千古第一才女,一点也不为过。但在这世上,哪一个才人没有命运的捉弄,没有仕途的失意,没有寂寞的熏陶。

命运,总是不经意间的捉弄着每一个人,而她,少女时代的她,恐怕也无想,自己的命途多舛,晚年活在命运无休止的折磨中。

那一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是多么的悠闲,那少女情怀无一不被她所显露的淋漓尽致,那字里行间,无一不打动着我的心弦。

她是爱花的,也是一个爱细节的人。对她,我只想说:“人生几何花烂漫。”“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轻吟着这句,仿佛让我置身诗境般,看到她那柔美的一面,每一字无一不打动着我的心怀,这个少女,让人捉摸不透。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新婚时,她写下了这句诗,想着她那娇嗔的媚态,无疑不打动着我的心弦,我在想,新婚时的她,到底有多美。在她身上,打破了封建传统思想“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这一思想的束缚,让我们看到了,女子另一边知性的美。令人回味。

我想,当时如果苏子还活着,肯定要与她理论一番吧!虽批评,但不矫情,她还是那么的热爱收藏古籍字画,几乎倾家荡产,也要把喜欢的作品买下来,宁可让自己的肉体受折磨,也不愿精神上得不到充实。

也许,在青州的十年,是她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了吧!正如《归去来兮辞》一样,给自己的小屋取名《归来堂》,多么潇洒。

可是,现实却是残酷的,金兵南下,她与丈夫穷尽一生的辛苦到头来付诸一炬,更雪上加霜的是赵明诚也在战争的摧残下,早早地离开了她,一瞬间,她失去了一切,仿佛被整个世界所抛弃。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跟昔日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又有多大的对比呢?也许,江南,那个美丽的地方,在她眼里,已如死灰,那美丽的风景,钩回的,只有她自己无尽的哀愁,那些美丽的花朵,在她眼里,也许就是一种折磨罢了。

那命途多舛的女子,整日陪伴她的,也许就只有西楼明月吧!人生几何花烂漫,到头来,确只有悲伤,只有愁怨之情陪伴着她。耳畔又传来那哀愁的声音,我想,这就是才人之所以成为才人的原因吧!

也许,只有那一句话能形容她了:“闺阁文章之伯,女流翰苑之才。”

她虽在这个浮萍掠影的世界中走过,但,我会永远记得,中华第一才女——李清照。

李清照的朗诵稿篇七

翻开尘封的手卷,一道光芒刺向我双眼,朦胧中,我仿佛穿越时空,梦回宋朝,俯身一看,我,竟是李清照!

假如我是李清照,我一定会擦亮眼,不再为生存而误嫁渣人。我会带上我的诗书画圈,到江南水乡,到山居秋林,到没有纷争,没有喧嚣的地方。宁愿清贫一生,不愿让自己的心受苦受累。活在南北宋交接时代,我很累,会很无助,但我不能就此睡去,这对不起我自己!那只能“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了。

假如我是李清照,也许我不会太悲观,我会向一个探险家,发掘身边的无限乐趣。我不想写很凄凉的诗,可事实如此,谁来替我感受?谁来与我共承担?漂泊乱世,人心叵测,像我这样的弱女子,若不坚强起来,就更难以生存!乐观是好事,我的生活,可一定不能“绿肥红瘦”啊。雨过天晴,我必会见彩虹。

假如我是李清照,我或许,可以不写诗。弹琴,作画,博弈,哪样不好?诗可以表达人的感情,可古往今来,只有诗人体会到,读诗人怎么能真正理解!那哀愁,就似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一点点,一点点灼烧我的内心。当我老了,坐在床榻上,我一定要仰头望日月,只有它们,见过人间疾苦,不伤心,不下岗,忍痛坚持普照众生。这,也许就是我生活的支柱吧。

假如我是李清照,我不敢说我的人生有多绚烂,但我一定,不后悔。

李清照的朗诵稿篇八

南宋的清风里,飘来了你的词句,婉约而清新。

你也曾有“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羞涩和腼腆,也曾“误入藕花深处”而不知归路,在那一个个“风住尘香花已尽”的暮春里你也曾“闻说双溪春尚好”泛舟而去。那时的你啊!该是多么的闲适和充满着对未来的无限想象呀。

带着对你的牵挂,那人却早早离你而去,于是你的词里又出现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让人不忍多看的词句,“到黄昏、点点滴滴的梧桐更兼细雨里”该有多少的愁绪难以排遣。

国破家亡的日子里你却写下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诗句,那是何等豪迈的句子啊!我几乎要忘了,那是你写的,是那个善写,相思离别闺中闲愁的你所写,是呀,看谁还说你只知道写闲愁,你也曾把国家的兴亡铭记于心,可惜,那一切都不是你一个弱女子可以改变的呀,你只能把所有的悲痛之情写进你的词里,“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李清照的朗诵稿篇九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题记

北宋,历城,楼阁上,烟雨蒙蒙。她出生在这个承载着淡淡忧伤的春天。她,便是李清照。

藕花深处,不知归路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舟轻愁重,欲语泪先流

不知是天妒佳偶,还是生不逢时,李清照“不合时宜”的短暂幸福在时代的汹涌波涛中。岁月荏苒,流年却在她年轻的容颜上抹下岁月的痕迹。京都沦陷,情投意合的夫君病故,珍藏的古物遗失……只身一人的李清照已经身心俱备悦己者不在,“物是人非”“倦梳头”;教人如何不“欲语泪先流”……寄情词赋,她留给了我无尽延绵的悲欢,引我体会悱恻哀感,品味人生苦乐,让我坚强面对世事。中年的她,青春已不在,诗词却永驻!

品味着喧嚣中的诗词,也品味这生命中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