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放开时期的思想汇报 放开二胎的必要性(精选5篇)

小编: 文轩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023年疫情放开时期的思想汇报 放开二胎的必要性实用篇一

1.让孩子不再孤单:孩子之间更容易沟通,生二胎,兄弟姐妹之间可以互相倾诉,减少迷茫,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减少抑郁症。同时可以培养孩子的亲情意识,让孩子不要那么自私。

3.年轻人的生育观念:现在的年轻人由于生活压力不断加大和生活观念的改变,很多人无法接受多子女带来的辛苦额劳累,婚育观念在不断转变,都偏向于“少生优生”甚至不生。即使农村青年人的生育观念也在转变。也就是说,真的现在想让年轻人多生几个孩子,他们不愿意的。 4.老龄化问题:老龄化问题是我们国家最大的问题,独生子女会面临一个承担四个老人以上的问题,这将给孩子带来巨大的负担,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 “十二五”时期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人口老龄化形势更加严峻,呈现出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加速发展的三个新特征。

(1)老龄化进一步加速。到2017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16亿,约占总人口的16.7%,年均净增老年人口800多万,超过新增人口数量。

(2)高龄化进一步加速。到2017年,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将达到2400万,约占老年人口的11.1%,年均净增高龄老人100万,增速超过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

村留守老人约40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老年人照料问题日益突出。

5.教育问题:因为只有一个孩子,家长舍不得骂,舍不得孩子吃苦,出现了大批量的啃老族,今后国家靠这些弱苗来做栋梁,撑得住这泱泱大国吗? 从2011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下称“六普”)的数据看,中国人口,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这表现在老龄化和少子化并存,也就是说,中国的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增长迅速,但是0到14岁孩子的比例在下降。这个困境现在就摆在我们面前。如果现在不采取措施,等生育率降到1.3以下就很难回来,就会出现“低生育率陷阱”等问题,比如像意大利、俄罗斯都是这样。由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生育观念一旦形成,很难一下子有很大改变。现在几个亚洲国家,比如日本、韩国,都在鼓励大家多生,但生育率就是上不去。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分析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人口老龄化的具体标准是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是否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根据我国2000年11月底进行的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8811万人,占总人口6.96%,60岁以上人口达1.3亿人,占总人口10.2%,以上比例按国际标准衡量,2000年我国就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2012年,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末,我国大陆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19390万人,占总人口的14.3%,这一数据表明,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正以飞快的速度发展,而采取一定的措施来缓解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及其带来的社会问题是刻不容缓的。

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

1、 我国提前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导致国家的退休养老制度以及医疗卫生制度未能及时跟进,养老问题成为一大难题。目前我国只有少数国企员工和城市人口能够充分得到养老保障,而大多数农村老年人口却无法依靠国家进行养老,只能依靠子女进行养老,而我国大多数家庭却又因为计划生育政策,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很多独生子女组建的家庭要同时抚养4个老人,经济负担、精神负担过重,所以,老年人口紧紧靠子女养老也不能完全得到保证,这就造成了很多老人无人照料、生活得不到保障的尴尬局面。

2、 老龄人口精神空虚。由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而独生子女长大后因工作、结婚等原因离开父母,能回家的时间与机会有限,关心、照料父母便成为了一个难题,很多家庭都处于“空巢老人”的状态,这就造成了老年人口的精神空虚。而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前,家庭中子女一般会很多,子女可以轮流回家照顾、关心父母,各个子女的关心、爱护使得父母并不会感到空虚寂寞。所以,目前我国老年人口的精神空虚也是一个值得关注并急需解决的问题。

《放开二胎的必要性》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2023年疫情放开时期的思想汇报 放开二胎的必要性实用篇二

2017年10月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称,在未来两年左右的时间内,中国可能向所有夫妻全面开放二胎政策,虽然开放二胎也许不能显著地提高生育率,但有关生育政策的调整还是能够给经济增长带来很大的好处。不过,17日当晚,国家卫计委发表回应,表明国家目前还暂时没有全面开放二胎生育的具体时间计划。

2017年11月5日,在国家卫计委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监督局监察专员赵延配在谈到有关计生法治建设和执法监督的情况时,也表示国家对于全面开放二胎暂时没有具体的时间表。而至于《人口和计划生育法》的修订过程中,会不会涉及到全面开放二胎方面的内容,赵燕配也回应道的确还没有详实的时间计划。

今年1月7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计委宣传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毛安群就2017年是否会全面放开二胎表示,要坚持与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一致,坚决稳定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开放"单独二孩"政策,不断地完善和调整生育政策,从而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今年3月3日,国家卫计委科技所所长马旭在全-国-两-会北京团代表报到时也表示,国家对于全面开放二胎暂时没有计划。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广东的人大代表提倡"奖一、放二、限三",即奖励一胎生育,开放二胎生育,限制三胎生育。同时还表示,可以在全国试点开放该政策,广东省愿意做试点地区。

139万对办理了相关的法律手续。

2017年是否会开放全面二胎政策?

对于2017年是否会全面开放二胎政策?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至诚财经网小编目前也不能给大家一个具体的答案。随着我国人口状况的不断变化,我国的人口政策也需要不断调整,但究竟应该怎么调整、应该在何时调整,各个学界、专家给出的意见都不尽相同。对于全面开放二胎政策,国家卫计委曾一度表示,由于我国目前总人口数还处在不断增长的状态,如果全面开放二胎政策的话,还是可能引起生育反弹等风险。

“超生”就不用交罚款了吗?现在的二胎政策放宽了,如果是计划内生育的二胎可以上户口,如果是非计划内生育,属于超生的要交罚款的。快看咋给二孩上户口。

1.婴儿《出生医学证明》(复印件1份,验原件);

2.父母结婚证、身份证、户口簿(复印件各1份,验原件);

3.拟入户地街道计划生育工作机构出具的计划生育证明(原件1份);

1.首先要凭出生证到所在居委会开具“新生儿入户通知单”;

如果是非法二胎,报户口前,还需要依法缴纳相应的罚款后,才能按照流程办理入户手续。

以北京市为例,非法二胎罚款规定:

1.对违反规定生育第二个子女(二胎)的夫妻或者非婚生育子女的公民(以下统称当事人),按照市统计部门公布的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的3至10倍征收。

2.对违反规定生育第三个子女及三个以上子女的当事人,按照本条第1项规定的征收标准加倍征收。

3.对非婚生育第一个子女的.当事人,按照市统计部门公布的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的1倍征收。

全面两孩政策放开

全国人大会表决通过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明确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再生育子女。修正案将于2017年1月1日起施行。

草案中删除了对晚婚晚育夫妻、独生子女父母进行奖励的规定。也就是说,明年1月1日起,晚婚晚育夫妻将不再有晚婚假、晚育假。法律修改后,自愿只生一个孩子的父母也不再享受独生子女父母的相关奖励。

二孩产假延长

修正案(草案)中,晚婚晚育不再获得延长婚假、生育假的奖励或其他福利待遇,取而代之响应“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的夫妻,一胎和二胎都“可以获得延长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这可以被看做生二孩的鼓励政策。

目前的产假规定,国务院颁布了《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其中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但是生育二胎时,产假将延长。

取消晚育和独生子女奖励

草案修改了与全面二孩政策不协调的奖励措施,删除了对晚婚晚育夫妻、独生子女父母进行奖励的规定,同时明确按照“老人老办法”的原则,“法律修改前按照规定应当享受奖励扶助的计划生育家庭老年人、独生子女父母和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的父母,可继续享受奖励扶助”。也就是说,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实施后,之前享受独生子女奖励扶助政策的三类人,拟可继续享受奖励扶助政策。

与“老人老办法”对应的是“新人新办法”,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实施后,此前享受独生子女奖励政策的独生子女父母,生育了二孩,那么就从“老人”变成了“新人”,不再享受奖励政策。

生育三孩遵循有利于当事人原则

草案提出,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再生育子女,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规定。同时明确,夫妻双方户籍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关于再生育子女的规定不一致的,按照有利于当事人的原则适用。

举例来说,丈夫的户籍地在a省,妻子在b省。符合哪些条件的夫妻可以生三孩,a省和b省的规则不同。依据该夫妻的条件,在a省不允许生三孩,在b省却可以,那么遵循“有利于当事人原则”,有利于该夫妻的是b省的政策,该夫妻就可以按照b省的规定,合法生三孩。

2023年疫情放开时期的思想汇报 放开二胎的必要性实用篇三

生育权与生存权一样,都是人的基本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释义》也承认:“公民的生育权是一项基本的***,公民的生育权是与生俱来的,是先于国家和法律发生的权利,作为人的基本权利,生育权与其他由宪法、法律赋予的选举权、结社权等政治权利不同,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剥夺的。”1969年 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的《社会进步和发展宣言》认为:“父母享有自由负责地决定其子女的数目和出生间隔的专有权。”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国人口增长较快,适当进行人口控制是必要的,但现在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形势已有很大不同,人们的生育观念已发生了根本转变,因此,有必要对我国现行的人口政策作一些调整。

我国现行的计生政策大致如下:城镇地区汉族居民一对夫妇只能生一个孩子(即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农村地区汉族居民如果第一胎是女孩,则间隔几年可以生第二胎;夫妇双方同为独生子女的,可以生两个孩子;人口少于一千万的少数民族生育政策比较宽松。生育政策的多样化,意味着虽然都是中国公民,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享有的生育权是不同的,是划分为三六九等的,这种生育政策不符合宪法第4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和第33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规定。

从长期来看,一个国家的人口要保持不增不减,总和生育率要保持在2.1,这个生育率称为世代更替水平的生育率,也就是平均每对夫妇要生育2.1个孩子。由于中国存在严重的性别比偏高问题,因此,要达到世代更替水平,总和生育率要达到2.3左右。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原始数据显示总和生育率只有 1.22,远低于世代更替水平。这么低的生育率,无异于民族的慢性自杀,不符合人口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放开二胎是保持合理的人口结构的最起码要求。

事实上,虽然现在中国还没有全面放开二胎,但早已经有放开二胎的试点了:从1985年7月开始,国家就特批山西翼城县试点“二孩晚育加间隔”。2000年人口普查显示该县生育率只有1.51,远远低于政策生育率和世代更替水平。常常有人说“农村地区超生很严重”,那么,翼城县的人口大部分是农民,他们实行 “二胎化”,生育率还是这么低。可以预测:全国放开二胎之后,中国的生育率不会比翼城县的生育率更高。另外,2000年人口普查显示翼城县的1~4岁与0 岁性别比分别为102.7和106.1,属于正常范围。可见,放开二胎,既不会导致生育率的快速上升,也有利于缓解目前严重的出生婴儿性别比偏高问题。

与许多国家相比,中国的人口密度并不是太高,下面是一些国家人口密度的比较:中国为135人/平方公里,韩国为470人/平方公里,日本为335人/平方公里,德国为235人/平方公里,英国为245人/平方公里。即使去掉中国西部不适宜人居住的地方,中国的人口密度仍远不及日本和韩国。而日、韩等国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程度足以证明,中国当前的人口密度并不是中国发展的障碍。世界上有几十个国家的人口密度高于中国,但没有第二个国家实行像中国这样极端的独生子女政策。

中国从1980年开始全面推行独生子女政策。时至今日,独生子女政策已造成了一些严重的负面效果:从年龄结构来说,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人口老龄化危机,而且是“未富先老”;从性别结构来说,出生婴儿性别比失衡已超过120:100,再过十多年,中国有可能出现几千万光棍。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和性别比失衡危机,将断送中国复兴的希望。要缓解人口危机,当务之急是放开二胎,促使生育率回归到世代更替水平附近。

独生子女家庭是一种风险家庭,一旦独生子女遇到夭折、伤残等意外,对于父母特别是年岁较大不能再生育的父母,将是毁灭性地打击。况且,“独柴难烧、独子难教”,古有明训。由于父母的爱过分聚集、期望过高等原因,相当数量的独生子女家庭深深受到成才问题的困扰。独生子女政策剥夺了独生子女的兄弟姐妹,造成精神生态的`破坏、人性的变异和人伦的缺失。

有人说:“现在生活费用这么高,生两个养得起吗?”其实,放开二胎并不是一定要你生两个,你喜欢只生一个,或者你愿意一个也不生,这也是你的自由。放开二胎只是让有能力并且愿意抚养两个孩子的家庭生二胎。况且,如果一个普通家庭养不起两个孩子,那就证明这个社会的分配制度有问题,应该改革的是这个社会的分配制度,而不是反过来要求人们只生一个。如果你现在养不起两个孩子,那么将来你的孩子养得起四个老人吗?有人说:“我将来有养老金,不靠孩子养老。”当然,你可以不靠自己的子女来养老,但全中国的所有老人则必须靠全中国的所有年轻劳动人口来共同养老。

《放开二胎政策是大势所趋》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2023年疫情放开时期的思想汇报 放开二胎的必要性实用篇四

一、“二孩政策”出台

2017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这是继2017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消息发布公开后,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网民一片热议。网友也纷纷讨论这件事情对社会的影响。允许普遍二孩,有适龄女网友表示太好了,听到这个消息真激动。还有网友遗憾都40岁了,再生是不是有点晚了。为什么不早2年放开。不过也有不少网友抱怨,生的起养不起。允许普遍二孩政策通过,计划生育的重大改变将会对中国人的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二、我国生育政策的变化

(一)计划生育

上世纪70年代末,计划生育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当时制定政策主要考虑的是:如果中国按当时的生育水平延续下去,那么2000年中国人口要过14亿,2050年中国人口达到40亿。如果今后平均每位妇女生两个孩子,那么到2050年中国人口达到20亿后,才能停止增长。国策确实及时有效解决了“人口爆炸”问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引发劳动力相对短缺、老龄化加剧等问题。

(二)单独二孩

的现象日益显现。事实上,调查已经表明,申请人数远远少于目标人群,这从客观上为全面放开二胎奠定了基础。

(三)全面二孩

“单独二孩”政策出台两年之后,“全面二孩”政策也得以确定。2017年10月29日闭幕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对此,卫计委相关负责人29日表示,下一步将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做好政策的衔接。加强生殖健康、妇幼健康、托儿所幼儿园等公共服务的供给。大力加强对存在特殊困难的计划生育家庭帮扶力度;大力加强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做好出生人口监测,确保全面两孩政策稳妥扎实有序实施。

专家认为,在“单独二孩’政策基础上,此次“全面二孩”政策出台是生

育政策调整的一大进步,对于提升生育率、扭转中国人口形势将产生积极作用。

三、“二胎新政”的未来

(一)生育观念已改变

农村年轻人进城打工,见识广,对生活也有要求,生育观念已经受到城市影响。

郑梓桢还表示,从人口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失调等各方面来看,现在应该开始全面放开二孩。人口红利方面,如果不放开对劳动力的影响会较大,“婴儿成长为劳动力至少要16年,16年后劳动力数量下降比较大。”他估计,16年后中国劳动力会从现在的9亿多降低到8亿多,减少约一亿劳动力。

(二)重点“养”不在“生”

放开二胎固然好,但是,在欢欣鼓舞的同时,眼睛要看到更远的地方。放开二胎,是看到其他发达国家走过的路,如果生育率不够的话,会提前进入老龄社会,劳动力短缺,因而造成国家发展的缓慢。既然是这个目的,那么,我们要想想,现有人口的.是不是都充分用起来了?一方面,我们感到了劳动力的短缺,很多岗位没有人,另一方面,却有很多人没有合适的工作岗位。

原因很多,比如,我们的教育出了偏差,没有适应社会的需要来发展教育。不少大学生培养出来,花了很多钱却没有适应社会需求的技能。在我们的教育中,还忽视了身体素质的提高。没有好的身体,人口数量再多也是要打折扣的。也就是说,放开二胎当然好,虽说八零后九零后也许会面临两个人上面赡养四个人下面抚养两个人的问题,但是,人口数量和结构会得到提升。但是,仅仅这样还不够,还要在教育上,在观念上,在提高人口素质上下功夫。

我国人口政策近年来日益受到社会关注。今年全-国-两-会上,多位代表建议尽快允许生育二胎。其实仔细思考,不难发现当前由“单胎政策”衍生出来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首先,人口老年化越来越严重,单独家庭的养老负担日益加重,而且单独家庭,承担风险较大,一旦失独,失独老人的养老问题解决也是必须要正视的问题。据统计,截止到2012年,我国有100万个失独家庭,且以每年7.6万个数量持续增加。

其次,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人口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和转型,经过几十年的计划生育、人口调控,中国已经遏制住了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人口增长速度最近二十年一直都在减缓,每年增加的人口也越来越少。

另外也有人还指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因此为了进一步巩固“世界工厂”的地位,我们应该要开放计划生育政策,缓解人口结构的矛盾。

当然,二胎政策是否全面开放,现在还没有定论,但这些呼声背后的根本原因应该是我国当前的人口政策逐渐与人口实际状况,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不相符合,从而影响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首先,产业政策应该要鼓励企业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应该鼓励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加快服务产业的发展,着实提高我国的实际竞争力,而不能仅仅依靠丰富的人力资源的粗放型的发展方式。

经为我们做出了巨大的牺牲,然而一旦失独了,老人的悲惨境遇又有谁能解决?唯有政府重视,这些后续的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再次,对于“二胎政策”应该因地制宜,用谨慎的态度对待之。一方面要避免因政策的不公平而导致的社会不和谐,乃至滋生出更多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不能“一棍子打死”,实行“一刀切”的政策。

“二胎政策”是社会、人口发展到新阶段的一个话题,制定政策的时候,唯有真正把我国的人口问题和社会发展中的新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好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快速升级。

2023年疫情放开时期的思想汇报 放开二胎的必要性实用篇五

我国人口政策近年来日益受到社会关注。今年全-国-两-会上,多位代表建议尽快允许生育二胎。其实仔细思考,不难发现当前由“单胎政策”衍生出来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首先,人口老年化越来越严重,单独家庭的养老负担日益加重,而且单独家庭,承担风险较大,一旦失独,失独老人的养老问题解决也是必须要正视的问题。据统计,截止到2012年,我国有100万个失独家庭,且以每年7.6万个数量持续增加。

其次,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人口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和转型,经过几十年的计划生育、人口调控,中国已经遏制住了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人口增长速度最近二十年一直都在减缓,每年增加的人口也越来越少。

另外也有人还指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因此为了进一步巩固“世界工厂”的地位,我们应该要开放计划生育政策,缓解人口结构的矛盾。

当然,二胎政策是否全面开放,现在还没有定论,但这些呼声背后的根本原因应该是我国当前的人口政策逐渐与人口实际状况,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不相符合,从而影响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首先,产业政策应该要鼓励企业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应该鼓励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加快服务产业的发展,着实提高我国的实际竞争力,而不能仅仅依靠丰富的人力资源的粗放型的发展方式。

经为我们做出了巨大的牺牲,然而一旦失独了,老人的悲惨境遇又有谁能解决?唯有政府重视,这些后续的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再次,对于“二胎政策”应该因地制宜,用谨慎的态度对待之。一方面要避免因政策的不公平而导致的社会不和谐,乃至滋生出更多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不能“一棍子打死”,实行“一刀切”的政策。

“二胎政策”是社会、人口发展到新阶段的一个话题,制定政策的时候,唯有真正把我国的人口问题和社会发展中的新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好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快速升级。

2017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放开二胎政策。至此,实施了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正式宣布终结。只要是合法的夫妻就享有生育二胎的权利,不再受“单独二孩”政策或“双独二孩”政策的限制。这既涉及国家发展的人口战略,也涉及亿万人民的切身利益,这一新时期我国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完善,受到广泛关注。

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人口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生育水平稳中趋降。如果维持现行生育政策不变,总和生育率将继续下降,总人口在达到峰值后将快速减少。二是人口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劳动年龄人口开始减少,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三是家庭规模持续缩减。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独生子女家庭1.5亿多户,独居老人的比例提高。四是城乡居民生育意愿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少生优生、优育优教的生育观念正在形成。当前,启动实施开放二胎政策,有利于保持合理的劳动力规模,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提升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首先,生育率显著回升。生育率如果长期处于低位,不利于人口的均衡发展。单独二胎政策实施将使我国总和生育率有相对显著地回升。

其次,老龄化程度降低。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调整生育政策,开放二胎政策,有利于改善人口年龄结构。出生人口性别趋衡。在自然生育状态下,多生是达到出生人口性别平衡的唯一手段。实施开放二胎政策未必能使出生人口性别比恢复正常,但一定能使其下降。

再次,劳动年龄人口增加。开放二胎政策将大大缓解我国未来劳动力的供需失衡。尤其是我国劳动力规模大幅度下降的拐点将出现在2025至2030年前后,当前调整生育政策正是时候。

最后,家庭发展能力提升。我国家庭规模不断缩减。独居老人家庭比例有所升高。我国现有独生子女家庭1.5亿多户,出现一些“失独家庭”特殊困难家庭。家庭的婚姻、生育、养老等传统功能有所弱化,抵御风险的能力下降。开放二胎从政策上终止了“421”的家庭结构,有利于家庭经济社会功能的发挥,有利于提高家庭的抗风险能力,也有利于子女教育。 当然也有一些不利的影响,对公共资源造成一定压力。一是加剧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竞争。总人口数量的增加无疑加剧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和资源环境分配的竞争性。二是基层计生服务管理能力面临考验。三是公共服务、管理和保障亟须跟上。新政实施后,三五年可见到效果,出生人口增长将对医院、幼儿园、学校等公共资源造成一定压力。

因此,开放二胎政策的实施,需做好政策配套。

人口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在人口问题上,我们要赶的是“质”,不是“量”。开放二胎政策,有利于保持合理的劳动力规模,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有利于逐步实现国家政策与群众意愿的统一,提升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增强家庭养老照料功能,促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有利于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可以说,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启动开放二胎政策,实现人口“质”的发展、人口结构“质”的调整,不仅顺应民众的期盼,更可为促进国家可持续发展、保持国际竞争力提供持续的动力。全国应统一行动,不要各地“单独约定”。

跟进。

在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生育政策的调整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巨大影响。二胎政策放开后,新旧政策如何衔接,配置政策如何跟进,这些问题更需要周全考虑。另外,要做好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应对准备。引导育龄夫妇合理安排生育计划,做好包括产科床位配备、人员储备和培训等在内的相关配套工作,尽量减轻在公共服务领域带来的压力。我国应尽快确立国家人口战略目标,为未来20年至30年做准备。从调整生育数量,到调整生育间隔,再到实施“单独二胎”,我国生育政策一直处于动态调整的“进行时”。只有在继续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同时把握住“时间窗口”,才能掌握改革和发展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