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村导师工作总结 联村联户工作总结热门(精选5篇)

小编: 琴心月

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什么样的总结才是有效的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总结书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联村导师工作总结篇一

巉口镇位于定西市区以北19公里处,距省城兰州79公里。总流域面积320平方公里,耕地万亩,退耕还林万亩。辖18个村122个村民小组、6706户28990人,农业人口万人。全镇共有贫困村7个,特困户376户。目前,联村联户单位协调各类项目资金1267万余元,其中:已帮扶项目27项745万元,在建项目10项万元,争取项目1项38万元。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以来,全镇紧紧围绕“宣传政策、反映民意、促进发展、疏导情绪、强基固本、推广典型”六大任务,立足镇情,突出创新,着力在改善民生和促进发展上下功夫,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为贫困村落实“八个全覆盖”、做好“五件实事”已全面开展,确保行动开展有声势、有特色、有活力、有实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打造第一工程,力求行动有声势

议80多场次,悬挂横幅25条,制作大型喷绘宣传牌20块,书写板报95期,发放宣传资料万多份,营造了良好的舆论宣传氛围,在全镇形成了干群积极行动,镇村纵向联动,各级联村单位和联户干部横向互动的良好工作局面,做到了“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创新实践载体,搭建第一平台,力求行动有特色

全镇按照“坚持工业立镇战略,加快经济转型步伐,打造西部文化名镇,构建富庶和谐巉口”的总体思路,结合镇情实际,反复酝酿讨论,创新实践载体,突出实践特色,着力打造行动开展第一平台。一是对贫困村落实好“五个一”。即理清一个发展思路、制定一套帮扶计划、协调一批项目资金、扶持一个龙头产业、培养一批新型农民。二是对贫困户做到“五进五帮”。即党员干部进帮扶户、帮助找准发展路子,信息服务进帮扶户、帮助确定致富项目,科技培训进帮扶户、帮助提升致富本领,利民实事进帮扶户、帮助办理急需实事,文明新风进帮扶户、帮助争创星级农户。三是对联户干部落实“五个一线”工作法。即民情民意在一线掌握,惠民政策在一线落实,干部作风在一线转变,好事实事在一线办结,科学发展在一线体现。要求干部能够下得去、蹲得住、走得勤、说得来、想得实、做得好。通过创新行动载体和分类指导,进一步明确了联村单位和联户干部的工作职责,靠实了工作责任,确保目标看得见、工作好开展和任务能落实。

三、发挥服务功能,履行第一责任,力求行动有活力

源,为联系单位和联户干部提供高效、便捷、优质的服务。为了确保全镇特困户达到全覆盖,我镇于4月下旬召开了“联村联户为民富民——人大代表、企业在行动”动员大会,发动社会力量多方参与,确保所有特困户都能够得到联系帮扶。全镇共有273名干部联系特困户359户,其中 43位人大代表联系特困户46户,16家企业联系非贫困村5个、特困户55户。各级联村单位和联户干部从群众最关心的住房、行路、吃水、用电、看病、就业等现实利益问题入手,深入农家院落、田间地头,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广泛收集生产生活需求,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求智于民。目前,各级联系干部进村入户8500人(次),召开以种养业为主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会25场2200多人(次);共捐赠米、面、油和农膜、良种、化肥、书籍等生产生活资料14项折合现金68万余元;帮建道路、妇联贷款、马铃薯储藏库等各类项目26个,总投资1212万元。通过充分发挥乡镇党委、政府的服务职能,激发了“双联”行动活力,切实做到了在位不缺位、到位不越位、帮忙不添乱、为民不扰民。

四、科学制定规划,落实第一要务,力求行动有实效

村帮扶地膜20吨,确定投资20万元培育大型养殖户40户,户均补贴5000元,投资4万元,向40户贫困户投放羊只40只;衔接妇女小额担保贷款27户66万元,争取到道路建设资金60万元,新修村社道路4公里、整修道路13公里;争取到位项目资金12万元为龙滩、新坪、联星3村各修建村级卫生室1处;争取到项目资金2万元配备村集体办公、娱乐等文化设备。区人大机关投资万元培育大型养殖户1户;联系林业局建立经济林试验基地亩,争取到项目资金万元,对朱家店到张家湾社公里道路进行硬化。区农业局帮扶马铃薯专用肥60袋万元,农药180瓶9000元;发放新大坪原种36吨万元,争取到项目资金3万元,为龙滩村修建母亲水窖30眼,争取项目资金38万元计划为龙滩老庄坪、张家湾两个社实施引洮入户配套工程;镇党委整合到位项目资金万元,实施危旧房改造335户;整合到位资金2万元维修龙滩村址;整合资金6万元,建设沼气池30眼;整合资金16万元,建设青贮氨化池302座;整合资金80万元,建设马铃薯储藏窖80眼。省农牧厅为上岘村协调到位地膜吨(其中黑膜2吨,白膜吨),新大坪原种32吨,玉米籽种2吨,计划投入30万元建设大型马铃薯储藏窖1座,投入万元建设分散式马铃薯储藏窖3座;省人大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确定为新坪村投资80万元新修道路20公里,投资60万元在花路湾、段家窑两社发展规模养殖户100户,建立标准化圈舍100间,引进良种羊500只;镇干部为联系户帮扶地膜、化肥等物资价值万余元;定西市三牛农机制造厂为石家岔村配套双垄沟起垄全覆膜机10台,价值万余元;扶正制药、恒升钢厂、花炮厂等16家企业为所联系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42个。

通过各级联村单位、联户干部和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促进了民生实事的有效落实,推动了全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扎实有效开展。总之,全区“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启动实施以来,我镇严格按照省、市、区委的总体要求,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与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和广大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宣传工作不到位,工作方法不灵活;二是在对接协调方面存在信息交流不畅,配合不够默契的现象;三是帮扶方式欠佳,引发新的矛盾,帮扶措施亟待改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镇将不断加强与联系单位的协调配合,积极整合资源,完善帮扶机制,扶贫与扶智结合,输血与造血并重,短效与长效互促,着力在宣讲政策、技术培训、文化建设、基础改善和强基固本上下功夫,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改变农村贫困现状,让群众得到一些摸得着、看得见的实惠,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联村导师工作总结篇二

按照县上安排,我委包抓的是司竹镇中和村精准扶贫工作。自20xx年精准扶贫工作以来,我委针对扶贫攻坚工作的艰巨任务,首先成立了精准扶贫领导小组和驻村联户工作队,由主要领导负总责,一名副主任担任小组组长具体抓,一名科长担任工作队队长,抽调三个科室的骨干力量为工作队队员,落实一人一户,一户一法的原则,明确工作任务和工作职责,在镇上的监督管理下,积极开展工作。在扶贫工作上,单位领导高度重视,对工作队从物质上支持,从生活上关心,多次下村检查指导工作。特别是六月中下旬的近一段时间以来,单位的主要精力放在脱贫工作上,单位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与全体队员一起,解剖麻雀,因户施策,以战时的状态,做好整改迎检,确保万无一失。

围绕省市县的工作要求和有关文件精神,我委上下联动,加班加点,加大对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和精准识别清洗工作的力度,目前我委所包中和村2014年原在册贫困户共计52户193人,经过全面的精准识别和清洗,按照扶贫对象核实的七个环节最终确定20xx年新增贫困户为2户2人,返贫户为7户24人,脱贫保留户39户139人,剔除户为5户16人,死亡1户2人。

为了摸清实情,我委帮扶工作人员多次到贫困户家中,与他们谈心交流,获得丰富详实的第一手资料,因而所填写的贫困户档案资料准确无误,逻辑关系清晰。县委杨书记多次来中和村检查及指导扶贫工作,对杨书记现场提出的问题我们工作队连夜开会拿出整改方案,对纪实簿及明白卡存在的漏项,缺项及时完善整改。我们还组织所有帮扶干部之间进行互查,工作队队长及包村干部逐一审查,确保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及真实性。

首先从生活上关心,春节以来,两次为贫困户送去米面油等慰问品,入夏后,及时送去了夏凉用品和卫生用品。我委帮扶干部以五个美丽,六个精准和八个一批为指导思想,以当地产业为基础,扎实推进产业扶贫,为了解决灌溉问题,多方协调筹资,帮助该村计划打井八眼,现已打成三眼,配备灌溉设施,现已投入使用。为贫困户带去了猕猴桃产业所需的化肥,农药,及农机具。为了扶智扶技,为九户贫困户送去养牛、养猪及猕猴桃栽植等农业科技图书近三十册,针对有创业意愿及条件的贫困户,我们根据各自的自身优势发展养殖业,现有养猪一户,养牛2户,已经为他们提供了场地建设所用的建筑材料。还对有就业意愿的贫困户积极联系了公益性岗位,每人每年可以收入6000元。大力推进小额贴息借贷,借贷方式为无抵押,无担保,建档立卡户还可以与企业,合作社,产业大户,家庭农场及银行签订三方协议,做到既不用还款,还能享受借贷额度每年6%的收益。我们还为每户购买了160元的助农保和100元的健康扶贫保险。我们还积极联系房管部门为贫困户的住房进行了鉴定,确定c级危房一户,帮扶干部正在积极协商有关修缮问题。

针对当前扶贫工作的任务和要求,我们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工作标准不高,还没有达到市委王书记的要求。

下一步,我们将以问题为导向,一个一个解决,一个一个落实。要积极落实王永康书记的十个帮扶方法,抓短板找出突出问题,做到一点一滴帮扶,制定相关的帮扶规划与计划,让计划和规划落到实处。做到精准帮扶,用心帮扶,用情帮扶,让贫困户有获得感,有幸福感。我们将继续努力,一定打好这场攻坚战,让贫困户真正脱贫。

联村导师工作总结篇三

1、注重协调。财政惠农补贴“一卡通”发放涉及农业、民政、林业、教育、农信社等多个部门、任何一个部门工作滞后,都可能延误补贴资金的及时发放。财政部门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积极争取他们的支持与配合;加强与银行的沟通,县局与县信用联社达成共识,明确各司其职,杜绝财政所和乡镇信用社之间推诿、扯皮现象发生;加强财政内部协调配合,业务股室及时将上级指标、发放要求和分配落实情况通报给乡财局,乡财局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和发放项目的轻重缓急,统筹安排发放时间,确保发放进度。各部门分工清楚,职责明确,各司其职,形成一条通畅、快捷、有序的流水线,确保了惠农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准确发放。

2、熟练业务。2013年2月份向所有乡镇财政所和局机关相关股室征求“一卡通”发放工作意见,并针对反馈意见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完善;3月份,对新招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系统地学习了“一卡通”的发放流程与操作技能;4月份,派人参加了省厅举办的全省乡镇财政干部培训班,顺利实现的一卡通前台的更新和银行代发工具的升级,解决了“一卡通”工作出现的疑难问题。各乡镇“一卡通”操作员能够熟悉“一卡通”发放程序、熟练“一卡通”软件操作技能,为惠农补贴资金顺利发放提供了技术保障。

3、规范操作。从2013年1月1日起,所有纳入“一卡通”发放的资金全部通过银行代发工具加密发放,信用社只接收加密文件不再接收电子表格,发放完成后信用社返回回盘文件,由相关股室负责人通过代发工具导入“一卡通”软件数据库。每月20日,对全县发放工作进行通报,及时与各业务股室、省厅核对发放指标和实发资金数。

4、加大宣传。6月份将2013年各项财政惠农补贴资金纳入“一卡通”发放项目的标准进行梳理,并印发宣传单发放到乡镇进行广泛宣传。

5、完善考核。要求各乡镇对2012年全年发放的各项惠农补贴资金进行一次自查自纠,对2013年惠农补贴农户发放基础信息进行核对、修改、完善,制定出了《2013年全县“一卡通”发放工作考核细则》。

联村导师工作总结篇四

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惠农补贴“一卡通”

发放管理工作实施细则

为确保农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清楚明白,我市严格按照上级规定,将惠农补贴发放由一卡一折(单)升级为两卡两折,即湖南省惠农补贴明白卡(折)和湖南省扶贫补贴明白卡(折),两者统称惠农补贴“一卡通”。其中,惠农补贴明白卡(折)升级完善后由农村商业银行发放,专门用于发放普惠制的惠农补贴;扶贫补贴明白卡(折)由农村商业银行增发,专门用于发放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扶贫补贴。

一、明晰工作职责

惠农补贴资金发放是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各乡镇人民政府(含街道办事处,简称“各乡镇”,下同)财政部门、市级业务主管部门和农村商业银行应切实增强做好惠农补贴“一卡通”发放的责任意识,明确工作职责,严格操作规程,规范发放行为,健全监管机制,确保各项惠农补贴资金发放及时、安全、高效。具体工作职责如下:

(一)市级业务主管部门

l.市级业务主管部门及所属乡镇站所主要负责核实并提供部门补贴对象基础信息,录入、汇总、审核、修改补贴发放数据。

2.及时向财政部门提供准确的发放基础数据,确保补贴对象和发放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对财政部门和金融机构发现并反馈的基础数据和发放错误数据,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并做好数据修正。

3.配合财政部门做好软件数据接口对接工作,将部门接口落实到位。

4.按照规定的形式、内容、时限做好惠农补贴资金发放的公开公示,建立健全补贴资金发放管理台账。

5.市扶贫办在目前13类207项惠农补贴中界定扶贫补贴项目,并确定是否纳入扶贫明白卡发放;及时函告市级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并根据政策调整适时更新;市扶贫办负责组织采集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基本信息,并组织乡镇在惠农补贴发放软件系统中完成贫困户基本信息录入、修改和审核等工作;对市级业务部门首次纳入湖南省扶贫补贴明白卡(折)发放的扶贫补贴项目进行审核把关;组织对扶贫补贴发放失败的基础数据进行修改更正。

(二)农村商业银行

联村导师工作总结篇五

城关镇位于两当县城区,交通便利,商贸活跃,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全镇总面积19.24平方公里。辖3个行政村15个村民小组,2个社区12个居民小区。总人口9377人,其中农业人口3098人,非农业人口6279人。目前共有党的基层组织8个。目前共有党员221名。20__年我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3072.28元,同比增长7.1%;农业经济总收入1539.45万元,同比增长13.5%;劳务收入665万元,同比增长8.4 %;粮食总产量380万公斤,同比增长 4.9 %;教育、卫生、计划生育等各项社会事业稳定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开展以来,通过进村入户,群众座谈,了解到城关镇存在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经济结构不合理等困难。具体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以下6点:

1、 戚家村崖头组有群众92户,325人,利用灾后重建项

5、 城关镇的主要产业为养殖业,但是养殖没有达到一定的规模,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希望养殖业给予立项。

戚家村基本情况 戚家村位于县城北郊,全村216户819人,辖5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2100亩。农民人均纯收入2901元。 近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要求,以“发展抓项目,改革抓创新,和谐抓民生,保证抓党建”为重点,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逐步探索出了核桃、蔬菜、养殖三大产业富民强村,退耕还林改善生态环境,整治硬化巷道,改善村容村貌的发展模式,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在戚家村住宅小区现状巷道形成路网的基础上,对原有道路进行拓宽改造、硬化,完成崖头组主巷道硬化3630平方米。在戚家村崖头组路灯安装20盏。完成戚家村住宅小区岔路口至王俊仁房后道路硬化3195平方米。完成戚家村内大槐树至发改委新建区排洪渠建设290米。 完成戚家村村庄内绿化460平方米。戚家村新建活动健身广场一个,占地面积200平方米,实现巷道绿化面积860平方米。二是产业开发水平进一步提升。全村蔬菜面积280亩(均系无公害蔬菜种植),年生产无公害蔬菜125万斤,总收入187.5万元。生猪养殖大户一户,存栏210头,年创经济收入28万元,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三是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按照“两推一选”、“公推直选”的办法,调整优化了两委班子,提高了村级班子民主决策、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的能力。坚持实行村务财务公开、“四议两公开”制度。建成了集党的建设、农技培训、农家书屋、文化娱乐、两委办公为一体的村级活动室。四是乡风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相继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和“改陋习树新风”活动。尊老爱幼、邻里相帮、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勤劳致富、热情待人已成为戚家村群众的普遍生活原则,全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