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两位数加两位数加法教学反思(实用5篇)

小编: 影墨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两位数加两位数加法教学反思篇一

公开教学“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无进退位)”的内容已是第二次,记得在第一轮新教材中公开教学此内容时着重解析了算法多样化,本次的公开教学我重新研读教材,突破了已有的教学框架注入了新的教学元素,通过应用题的引出计算教学。由两次教学对比引发了以下思考:

思考之一:活用教材做到内容同整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强调了数学生活化、算法多样化,在教材的编写中可见数学的学习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方式方法更具灵活性,学习都是在数学活动的感知、体验的过程中不经意就完成了。为此在教学活动中以小胖买学习用品为切入点,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心理环境,由学生围绕小胖所选的2件物品为条件,再根据条件提出多个数学问题以此引发学生思考,由数学问题引导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案的教学,将计算教学与应用教学合而为一做到教学知识的同整性。

思考之二:课堂教学要温馨有序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达到教学相长。因而为学生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困、所惑,是现代教育教学中需要关注的热点。基于这点我在教学中以小组学习为主要的教学手段,时而个体交流、时而同桌交流、时而生生交流、时而师生交流为学生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在围绕主题的交流过程放松心情把自己心里想提的问题与解题的方法说出来,学生的思考和情感得到充分的尊重,想法和意见得到尽情的流露,并通过板书把学生的多种计算方法一一呈现出来,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与知识,使得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使得每个学生得到发展。

思考之三:关注个体正确引导以往的教学我们可能更多地关注数学学科知识,而较少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世界。而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就意味着,我们的数学应该“关注人”。在课堂教学中总有些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比如在本次活动中需要学生根据所给的信息“一盒蜡笔23元,一块橡皮2元”来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但是有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橡皮是什么形状的?”只见孩子的关注点出现了误区,但是从另一个侧面又提到了形状问题,为此还是花了一点的时间来解决这看似与本次教学无关的问题,因为我觉得作为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与思想,要有一种会聆听孩子心声的品质,在尊重孩子关注出现误区的基础上解决问题再适时的做出正确的引导,使学生获得一些启发引导孩子步入到与本次教学要求有关的问题上。提高孩子“我有话可说,但要选对主题”的意识。

反思不足之处:

多样的计算方法呈现出来时我的优化意识太强烈以至于没让学生一起参与优化的过程,使得能力的强的孩子即时掌握的效果好,能力弱的孩子掌握的效果不明显。没有深入地了解孩子的知识迁移的能力,使课堂中大容量的知识点在推进的过程中比较慢以至最后结点时有点仓促。

两位数加两位数加法教学反思篇二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竖式及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加法。由于孩子的基础较好,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得出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在课堂出现了如预设那样的摆小棒、拨计数器、口算和竖式计算的多种方法。

这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并能正确进行笔算加法。整个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在讲解你想怎么算34+16的时候,分别请摆小棒的和拨计数器的学生上展台演示,在他们操作的过程中并适时提问“为什么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为什么把个位上的10颗珠子拨回去在十位上添1颗珠子呢?”学生即刻回忆出以前的旧知——10个一就是1个十,也蕴含了满十进一的算理。整堂课将算法思维、算法多样渗透于“创设情景——引发计算心理;自我探究——体验计算方法;深化探究——整合优化——实践运用”这三大环节中。体现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又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的教学理念。一节课结束,全班计算正确率较高而且整节课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我还设计了读儿歌的环节让学生记忆笔算进位加法的注意点,我发现:单纯地死记硬背不是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是形式多样的、令学生感兴趣的儿歌、童谣等却让孩子的学习兴趣变得浓厚,课后我就发现孩子们有的就把教的儿歌当成顺口溜样挂在嘴边,真是“不记住都难”。

笔算进位加的重点和难点是掌握满十进一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我在这堂课上反复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我利用低年级孩子爱说、想说的心理设计了自己说,同桌说,一起说,汇报说等形式多样的教学环节,达到教学目标。

但是整堂课上完后我觉得还有些不足:

1、教师角色的.转变。我善于和学生沟通,但有时却急于达成预设目标而强行把学生牵引到我想要的答案上来,后来想一想,这样做并不合适,我应该充分发挥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说出自己的想法,说不定学生会有不一样的出色答案,因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2、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还要加强训练。《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今天的课堂上,摆小棒这一过程显得有些快,学生展示出的是一个结果而忽略了算的过程,这时我若引导他清楚地摆两个加数时,或许孩子会摆得更好,也会很好地为下面讲解满十进一地算理做铺垫。

笔算进位加地第一课时应给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应反复强调突出重难点,作为新老师,教学必然还有许多要完善的地方,这就需要在设计教学环节的时候想的再细致一些。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这节课的备课过程中,我注重关注学生的兴趣,打破了教材中的呈现方式,用请学生当上老师来讲解如何进行竖式计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本节课我利用信息窗小朋友赶海的情境为背景,借助学生喜欢大海的心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学习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一直把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当小老师交流讲解计算方法,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总结出竖式计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在此基础上,我再加以总结,评价。经过最后的测试,我发现孩子出错的机率较以前学生的学习错误率少了很多。

这堂课我自已感觉很成功,同时我也发现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来呈现知识,并把展示的机会都给了学生,会使原本枯燥的计算课变的鲜活起来,再加上适时的表扬和鼓励,适时的引导和板书,突出了重点,也真正的实现了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会计算方法。

两位数加两位数加法教学反思篇三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掌握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2、填空:

17=()+768=60+()

42=()+293=90+()

二、新授

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又学过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今天我们要学习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1、课件出示例1的主题图。

让学生认真观察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

教师提问:限乘68人是什么意思?

(1)想一想:二(1)班、二(2)班都坐这一艘船能坐下吗?

(只要把二(1)班和二(2)班的人数加起来,看一下有没有超过68人就可以了)

出示:23+31

教师引导学生想:怎样计算呢?能不能改成我们学过的口算?把31看成哪两个数的和?(31=30+1)这一道题该怎么加?教师逐步引导学生说出口算的过程。

想:23+30=5353+1=54

教师:54小于68,所以二(1)班、二(2)班都坐这一艘船能坐下。

(2)想一想:那如果二(3)班、二(4)班合乘这一艘船能坐下吗?

引导学生思考,该怎样列式?

出示:32+39

教师引导学生想:怎样计算呢?

想:32+30=6262+9=71

引导学生小结谁能说说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方法?

提问:还能想出别的算法吗?(鼓励学生用多种思考方法)

a、先算30+30=60,2+9=11,再算60+11=71,所以32+39=71。

b、先算32+9=41,再算41+30=71,所以32+39=71。

c、也可仿照笔算的方法,从低位算起。即个位上的2加9等于11,写1进1,十位上3加3等于6,再加进上来的1得7,也就是71。

教师:71大于68,所以二(3)班和二(4)班合乘这一艘船坐不下。

2、教学例2。

提问:能不能也改成已经学过的口算呢?把54看成哪两个数的和呢?口算时是怎样想的?

(2)二(3)班上14个人以后,二(3)班还剩多少人?

那这一道题该怎样计算?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一个小组讨论,然后再汇报讨论的结果。

汇报结果:

a、列竖式:32

-14

18

c、把32看作30和2,14看作10和4,2减4不够减,30就退1剩20,退下来的1表示1个十,10加2得12,12减4等于8,20减10等于10,10和8加起来是18。

3、小结:引导学生归纳两位数加减法的口算步骤。

三、巩固练习

数学书第93页的做一做。

分别指名口算,并说说怎么想的。

四、小结

1、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小结并出示课题: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2、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应注意什么?

两位数加两位数加法教学反思篇四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比较容易懂,所以我采用放手让学生讲口算的方法,很多学生挖空心思想方法,方法是想出来很多,但一堂课下来,学生用的较多的还是最初的那种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的分三步走的方法,至于其它的'方法,只是出了一下场,根本没有学生想到用起来。那能说三步走的方法不好吗?不可以啊,因为他也算得很熟练,速度也挺快的啊。那究竟出示其它方法有用吗?又该怎样优化呢?这是上这堂课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一边讲优化算法,一边又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似乎两者难以两全。因此在今天的课堂上我有意识的叫两步算的学生回答是如何口算的,让其他学生对两步走有一定的认识,慢慢地在他头脑中渗透,希望学生能有一定的感悟。

另外,学生计算方法是容易理解的,但是学生在做题时总是容易出错,有的是粗心大意;有的是以前学过的加减法不过关。没有一定的训练,如何进行准确地计算呢?所以在教学中多给学生练习的机会,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新教材有很多优点,但有时我觉得新教材中给学生练习的系统性不强,虽说是加强了理解能力的培养,可是学生的计算能力无法提高,学生总是没有机会大量练习,这样形成了计算不太过关的现象。所以我们还是要让学生多进行训练,因为口算应该是必须人人过关的。

两位数加两位数加法教学反思篇五

本节课的教学课题是“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是一节计算教学课。计算课给人感觉总是与“枯燥”相连,其实只要合理安排也是一种十分生动的数学活动。在计算教学这一块,我认为不是以简单的教学计算方法为主,而强调的是从算理到算法的建构过程。因此,计算教学应该注重算理的教学。要让学习借助直观教具或者其他来逐步完成建构。课的一开始,我首先改变了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课件展示“参观博物馆”画面,把静态的情境化,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对这个环节非常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也很高。整节课下来,我感觉有以下三方面值得自己反思和借鉴。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大的数学课堂,我们的数学教学应尽可能地贴近学生丰富的现实生活。因此,在新课的导入这个环节时,我创设情境,根据课本的主题图内容,自制课件。由生活中的乘车问题导入新课,提出“四个班只有两辆车怎么办?”“如果每辆车准乘70人,你认为哪两个班能合乘一辆车?”从而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我在这里也渗透了交通安全教育,教育学生不能乘坐超载车辆。最后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我感觉本环节的教学比较符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会了解决问题。

从事多年的数学教学,我认为在计算教学方面必须给学生弄清算理,才能够牢固掌握计算方法。如何突破“个位满十,就向十位进1”这一知识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时我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通过把10根小棒凑成1捆的过程,直观地说明了“个位上的数相加满一个十就向十位进1”这个算理,使抽象的“进位”得到了形象化、具体化,学生较好地理解了为什么要进位,怎样进位的道理。最后通过练习,学生进一步学会列竖式计算进位加的方法。并且能熟练地进行了计算。

课前,我借鉴自己的教学经验,预想学生在本节课中可能出现的错误。例如有忘记“满十进一”的、或者有忘记加上进位上来的“1”、还有“个位不满十就向十位进1”的等现象。教学中我就有意识地观察学生是否有这样的错误。然后我在练习设计中,把学生出现的错误一一展示出来,让学生自己来发现、来改正。通过这样的练习设计,学生在课堂中既有正面的指导,也可以通过反面的错例的借鉴,学生学到的知识将会更加地牢固。

反思自己的本节课教学,也有不足之处。例如让学生自己探索算理时,我包办太多,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去自己思考、去探索解决问题。课堂上没有能够照顾全体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辅导。

总之,今后要多加注意这些不足。要努力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并不断实践,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把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