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说课稿一等奖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的教学反思(通用8篇)

小编: 梦幻泡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说课稿一等奖篇一

在这次备课的过程中,我对课文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因为唯有如此才有可能从课文中找出适合学生学习的语言材料,并进行有价值的语言文字训练。

从课题入手,直奔点明中心思想且含义深刻的句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先引导学生通读全文,结合上下文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在感悟理解过程中感受绮丽景象,积累优美语句。在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类似的实例,加深对这句话以及课题的理解。最后小结归纳学习方法,完成相关课堂练习。

课后思考与练习中要求理解的含义深刻的句子,不能就句论句,要采用结合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进行,要引导自己的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述。括号中提出的问题重在引发思考与提示思路。不要空洞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要在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受到思想启迪,情操的陶冶。

教学本文要注意朗读,默读,浏览相结合。通过默读,浏览,可以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有利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有感情的朗读要以正确,流利朗读为前提,以感悟理解为基础,语调平缓之中有起伏,语气平淡之中有激昂。第一自然段中要适当突出“花”“德国”“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而第二自然段要读出作者对德国人爱花之真切感到吃惊的语气;第三自然段要图文结合,读想结合,读议结合,再现美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充分表达出作者对这绮丽风景的欣赏和赞美,进而达到熟读能诵的目的;第四自然段要读出作者由衷的赞叹之情。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上面这3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的教学反思就是为您整理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范文模板,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价值。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说课稿一等奖篇二

这篇课文为我们叙述了作者在德国留学时的所见所闻,文字简练优美。通过描写德国人种花的与众不同,突出他们每个人都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真因为如此,他们才会将自己的花种在临街的窗户外面,让别人看,全文充满了作者的真情实感。

教学课文第三节时,有一句描写德国街景的句子,在这句句子中有“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这几个词的词义要学生理解,这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因此,在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看图,读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自己来解释这些词语。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释词义,如:找近义词、用自己的话说说、查找字典等方法。

在解释词语的过程中,我认为不应是要求学生背诵字典上的注释条,而是在读句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意思,注重引导学生个性化释词。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联系完整的语境再读句子。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读的质量,而且读中又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与感受。将理解词语与指导朗读,学习课文联系在一起,使学生真正做到“读中悟,悟中读”。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尝试运用更多的方法让学生来理解词语,让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说课稿一等奖篇三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人教版第十册第八组第一篇精读课文,作者季羡林先生用精练概括的语言描绘了德国迷人的风光,又点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哲理,读起来让人既开眼界,又回味无穷,深受教育。

学习这篇课文,要让学生了解德国的风光特点,积累优美语言,同时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使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

如何才能让教学目标在课堂中得以落实呢?又从哪儿入手进行突破呢?我认为可以从奇丽二字入手,感受德国是个奇特的民族,欣赏德国优美的风景,积累语言。

在教学时,我从德国给作者留下的印象“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入手来组织教学,紧扣“奇丽”二字,引导学生体会德国景色的新奇与美丽。

首先,引导学生体会“新奇”的景色,学生在理解“奇”字的基础上,很快找到第二自然段中的句子“家家户户都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我顺势抓住三个“都”,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景色的新奇与独特之处。

接着,我由女房东与作者的对话,过渡到第三自然段,引领学生感受德国美丽的景色,并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图文结合,理解“姹紫嫣红”、“花团锦簇”等词语,想象奇丽的景色,同时朗读贯穿始终,学生入情入境地感觉德国的奇丽景色,积累优美语言。

至此,难点尚未突破,如何过渡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引导学生体会的同时,又从中受到教育呢?于是,我问学生“仅仅是花造就奇丽景色的吗?(不是)那还有什么呢?”问题一抛出,大部份学生找到了答案,成功过渡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这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呢,只有置身于其中,才会有深切的感受”,学生被带入文段中理解这种境界,我又趁机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感受,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理解到受到启示与教育,感觉较深。最后由这种境界,点明这就是奇丽景色背后所隐藏着的这个民族的奇特之处,回到德国给作者留下的印象“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学到这里,学生已经从课文中感受到了这个有着奇丽景色的民族的奇特性,最后,再次回到作者五十年后重游故地的感受,“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从而再次突出主线。

课上完了,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自己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完成课前的充分预习。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课前的充分预习能够对课文的学习发挥很大作用,五年级的学生也完全具备这个能力。德国风光是学生比较陌生的,尽管课堂中我精心设计了欣赏德国风光短片的环节,带给学生诸多惊喜,但我认为还远远不够。可以在课前设计搜集相关资料、图片的预习,这样在导入环节可以进行一个简短的德国风光资料交流,更利于学生的学习。

2、课堂情境的创设有些生硬,没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例如:抓住三个“都”深入体会德国新奇的景色具体体现在哪时,我没有采取合适的方法,引导学生说出来,而是自己一股脑儿说出三个“都”,这样,学生缺少思考,自然缺少体验,无法进入情境。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说课稿一等奖篇四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这篇课文为我们叙述了作者在德国留学时的所见所闻,文字简练优美。通过描写德国人种花的与众不同,突出他们每个人都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将自己的花种在临街的窗户外面,让别人看,全文充满了作者的真情实感。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积累优美语言;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使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

在认真解读了文本之后,我认为这虽是一篇较为短小的文章,但只要抓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文章的主旨,许多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如何无痕处解决这一问题,在课堂中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中寻求突破,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其显著的两个特点就是词语品读与拓展练习。

如教学理解“多么奇特的民族”这个句子,紧紧抓住了“莞尔一笑”:先是分角色试着读读人物对话,注意语气和人物表情,在读中理解词意,很好的将文本语言内化成了学生自己的语言。而后紧随着对“莞尔一笑”与近义词“微笑”做了对比,进而感受到这是一种美好的、温婉的笑。在与语言文字对话中,使德国居民美丽的品质跃然纸上。

“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教学中我围绕中心问题反复研读课文,将重点段句的朗读与悟情有机融为一体,努力遵循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在品位的基础上读,在读中进行想象,尽力引导学生去想象情景,抓住一些关键词、句,通过对这些关键词、句的揣摸来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想象时,要注意还抓住文中那些直接描写的句子,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描写的方法,进行小练笔。

通过这种“层层推进”的“阶梯式”感情朗读训练,力图使学生融入作者的情感,把心放到课文中去,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把学生领进浓浓的诗意境界,让学生把心境和感受读出来,做到入情入境,有滋有味。

最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结合对课文的理解,说说自己的感受,这一环节没有得到展示,让我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很遗憾。在指导朗读上,自己只注重齐读,没有给好学生提供表演的平台,学生朗读的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因此有的学生在“滥竽充数”,应该多给优秀学生和潜能生搭建施展才能的舞台,以提高学生整体的朗读水平。对于朗读的指导,自己做得 还不到位。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说课稿一等奖篇五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当我看到这个题目时,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当得知是季羡林先生的文章时就更加爱不释手,反反复复读过许多遍,越来越感觉到季老就在眼前,伟人的形象随之高大;越来越感觉到季老的文品如其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人生的一种崇高境界,“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不仅仅是季羡林先生在介绍德国的民俗风情,更重要的是在赞扬一种精神!精美隽永的短文不难理解,重要的是让学生对国学大师油然而生敬仰、崇拜之情。所以,“走进季羡林”成为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走进季羡林”,让学生回忆起季老在《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亲切的话语,孩子们对季老提出的“中西贯通,文理贯通,古今贯通”记忆犹新;“走进季羡林”,让学生在季老的散文《怀念母亲》《月是故乡明》中,体会到了魂秦梦绕的思乡情和赤子深情;“走进季羡林”,让学生被字里行间弥漫的真情挚意所打动,“树愈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种植……今天,孩子们也许还不太懂,但是这位鸿儒长者肯定会在他们的心灵立起一道丰碑!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行云流水般的散文,自然天成,其背后蕴藏着作者的一片匠心——这不仅仅是说给给孩子们听的!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崇高的人生境界是多么令人向往!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说课稿一等奖篇六

在这次备课的过程中,我就深有体会。匆匆忙忙把教案定稿后,我在二班进行了一次试教,请同年级及有经验的老师来看课并指导。她们给我提了众多的宝贵意见,我采纳了。自己觉得从中受到了很多启发。在此,我要谢谢她们对我的帮助。

语文课唯独不能少的就是语文味,最能体现出语文味的教学方式就属朗读了,因为朗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手段,在教学时,我运用自由读、指名读、齐声读、配乐读、示范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读得绘声绘色,整个课堂上回荡起琅琅的读书声。那么教师的'范读能更好地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近作者,从而产生认知和情感的共鸣。在让孩子们闭着眼睛倾听教师范读“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之后,让孩子们展开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一阵清香飘过,你仿佛闻到了什么?一阵微风拂过,你仿佛听到了什么?通过有层次地几次想象,学生的思维也迅速地得到拓展,学生有了独特感受,自然能读出心中所感。图片的欣赏让学生水到渠成的吧课文内容背诵下来。

朗读指导设计的有层次,但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和情感的调动还是有所欠缺,效果不明显。在学生感受到德国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的高尚境界之后,我,引导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之中有没有发生过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事情呢?学生从身边助人为乐的小事谈到512汶川大地震、西南干旱、玉树大地震等国家、社会、民族的大事。可见课堂的适当迁移,还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理解重点句子时,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有些泛泛之谈,没有说出深层次的内容,没有让学生深刻地去认识,去理解。以后我要讲究方法,深入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这一堂课讲下来,非常有收获,发现了自己的不足,还需要我不断的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磨砺和成长。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说课稿一等奖篇七

在认真解读了文本之后,我认为这虽是一篇较为短小的文章,内容也较浅显易懂,只要抓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文章的主旨,许多问题便可迎刃而解。但在我反复“光顾”教材的过程中,总觉得还少点什么。“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其实这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想只要我们的孩子认真读书,都能理解这句话。生活中孩子们有没有感受过类似的境界?这一点,我相信孩子们也能举出实例。但仅仅能举出实例,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还不够,还要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德国这个民族的这一种美好的境界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人永远不可能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总是与别人一起构成这样那样的关系。一个人总是经常为别人做事,为他人服务,别人也在经常为这个人做事,为这个人服务。在一个家庭里是这样,在社会上,同样是这样,无论从事什么行业,你总是在某一方面,为别人服务,而在许多方面,你都在接受别人为你服务。由此,我首先抓住“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这句赞叹,引导学生去研读课文,通过朗读去想象奇丽的景色,通过朗读去体会德国这个民族的奇特,然后再上升到理性的东西,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

事实上,当我讲完这一课反思自己的得与失时,我觉得我的这一思路是正确的。在教学目标的达成上,预设的教学目标基本实现。总的教学脉络清晰,一步步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情感,在思考中理解句意,从而理解本文所要表达的意思。不仅使学生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在写作方法上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课堂上在引导学生想象描述花团锦簇的景象时,同学们发言都很精彩,这说明学生是在认真读书了,这一点我感到是我的一大突破。

当然,这堂课也存在不足之处,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我还是缺乏经验,在引导学生想象“景色奇丽”一部分内容时,我有点浪费时间了,处理得太繁琐,学生已经理解这段话的内容,我还是让学生反复去读去想,读得太多了,反而有点“过犹不及”。在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上、教育机智上也有待提高,只有认识到自己的缺点,才能不断地提高。我今后会继续努力的。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说课稿一等奖篇八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本文不同于一般写景物风情类的文章,不是纯粹描述景物,而是像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炼概括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哲理,让人既开眼界,又颇受教育。

作者先点明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十分爱花;之后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最后讲述作者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即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的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积累优美语言;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使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

本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合理利用多媒体资源,更好地帮忙学生了解德国的风光与民族特点,加深感悟。

开课伊始,我透过播放德国风光图片,介绍德国秀美景色,让学生对德国有个初步的认识,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学习德国奇丽的风景和奇特的风俗习惯奠定情感基调。学习感悟奇丽景色时,先让学生朗读想象,再引导学生交流感想,最后透过多媒体课件再现德国居民们栽种在窗外的美丽花儿,加深了学生对奇丽景色的感悟,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竟的感觉,为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学生体会语言描述的美做好了铺垫。

二、朗读为主,以读促讲,在朗读中理解感悟民族风情的特点。

语文教学离不开读,要以读为主,合理充分地朗读能够代替不必要的讲解,能够帮忙学生更好理解课文的资料。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朗读,有朗读体会景色的美丽,朗读感受民族的奇特,朗读感悟境界的完美。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指名读,自由读,齐读,引导接读等。透过学生各种形式入情入境地朗读,充分理解了课文的资料,感受到了优美语言的特点,领会到了景色描述的方法,学习课文的同时,积累了语言,学习了表达方法,到达了语文学习的目的。

三、引导设疑,从单元主题入手释疑,直奔中心理解课文。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提出疑问,能够更好地帮忙学生理解课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前,我先让学生自己设疑,就课文资料寻找问题,在学生提出了和课文主要资料相关的几个问题后,究竟先研究哪个问题比较适宜我再次引导学生回顾单元导读的资料,从单元主题入手,就单元主题提出的第一点“抓住文章主要资料,了解不同地方的民族风情特点”着手,直奔本课重点句子“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进行研读,既帮忙学生理解了文章的中心,又使学生落实了本单元训练的重点。

四、结合课文资料,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增强了对学生的教育效果。

本课学习的重点、难点是结合课文资料的学习,使学生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学习课文中,在学生理解了“景色的奇丽,民族的奇特”特点后,针对德国人有为他人着想的好品质找句子谈感受时,学生体会到德国人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我引导他们结合课文理解“德国人家家户户都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边,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这就是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再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事例。加深了对课文资料的理解,然后我进一步引导说“生活中,如果我们人人都能做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那是多么完美呀!”再让学生带着不同的感受感情朗读写人们具有这种好品质的句子。学生在真切感受德国人的美德时,也受到了深切的教育。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朗读技巧的指导,注意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的结合,课内学习向课外阅读的延伸,注重“双基”训练,注重学生语文潜力的培养和语文素质的提高。

当然,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也有不太令人满意的地方,比如,在学习感受德国景色奇丽,民族奇特,人们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高尚境界时,忽略了德国也有不好不如我们的地方。如,两次世界大战都因德国而爆发。教学中,不能过分渲染德国的优秀,因让学生明确,文中描述的德国人的美德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应学习别人的优点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再如,在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思时,能够先让学生自己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然后我再引申小结,最后让学生谈事例,这样更利于学生对句意的理解,也使学生的思维潜力、语言表达潜力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总之,本堂课的教学,既有优点,又有不足,透过本课的教学,促使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扬长避短,切实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