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七一党日活动会议记录(模板5篇)

小编: ZS文王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开展七一党日活动会议记录篇一

从营造乐于玩耍的户外体育活动环境,激发幼儿的参与活动兴趣;丰富乐于学习的户外体育活动器材,最大限度地利用乡土资源;启发乐于成长的户外体育活动玩法,丰富园本课程的实践内容三方面,研究体育活动中促进幼儿健康愉快成长的实践,以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

一、营造乐于玩耍的户外体育活动环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搭建适宜的活动场地,激发活动兴趣

幼儿园可以采取下列方法对原有场地进行改造:设置谜道和不同标志,使幼儿能够按照走跑跳的要求走出来;利用旧轮胎搭建平衡木,训练幼儿的平衡能力;将闲置的花圃改造成多功能区,发挥不同的作用;在进门的路上画上各种线条作为园区指路向导;门厅走廊悬挂小玩具,让幼儿拍打,发展上下肢动作;院墙壁上画上各种运动造型,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门厅四壁粘贴幼儿平时参与体育活动的剪影,每天来园时幼儿都竞相寻找自己的身影。

2.创设区域运动环境,积极参与探索

根据幼儿身体活动的基本技能发展要求并结合园内场地的实际情况,可以将园区划分为不同的运动区(平衡区、球类区、钻爬区、投掷区等),同时提供不同的活动器材,让幼儿自主选择,进行自由分散活动。例如,在投掷区,幼儿利用草飞镖、布沙包练习;在钻爬区,利用草垫、纸盒手掌、蛇皮袋山洞练习;在跑跳区,幼儿用pvc棒摆放成各种几何图形,进行模仿跳练习。

二、丰富乐于学习的户外体育活动器材,最大限度地利用乡土资源

户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多样,有利于提高幼儿活动的积极性,而体育器械则是幼儿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硬件条件。但由于受到教育经费的限制,农村幼儿园的体育活动器材相对比较匮乏,因此,可以巧妙地利用本土资源优势和其他活动方式来弥补这一不足。

1.废物利用,弥补器械的不足

日常工作中,教师可以留心收集废旧自然物品,用来制作体育活动器具,以弥补体育活动器材的不足。木头、竹子、草、蛇皮袋、纸盒等都是天然的运动材料,经过教师和幼儿共同的加工制作,就会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体育活动器材。这些材料制成的器材在体育活动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如易拉罐、竹子可以做行走的高跷;草圈可以用来滚动和跳跃;饮料瓶做可以成保龄球;将蛇皮袋套在身上,可以练习袋鼠跳;布条、可乐瓶可以用来做飞镖。

2.共享乡土资源,家长助力幼儿户外体育活动

幼儿园的许多活动都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例如,将渔网的四角拉起可以进行“拉鱼”的游戏,既能训练幼儿跑的动作,也可以使幼儿体验到家长劳作的不易。这些材料虽不精美,但却是幼儿所熟悉的',而且幼儿也特别喜欢家长做的玩具,在不知不觉中增进了幼儿和家长之间的情感。

3.本土化的民间体育游戏

在园区开展民间体育游戏也是不错的方法。民间体育游戏对器材的要求相对要简单些,甚至不需要使用体育器械也能够开展活动。例如,在“占山头”游戏中,报纸是唯一的道具,把报纸从整张到一半再到四分之一,再逐渐变小,几个幼儿兴奋地围着单脚站立,体会着游戏的乐趣。“两人三足”游戏用到的活动道具也不多,只需要用绳子将脚绑住即可,待幼儿学会协调后,再逐渐加大难度,让其绕着障碍物或在平衡木上移动。

三、启发乐于成长的户外体育活动玩法,丰富园本课程的实践内容

1.鼓励幼儿主动尝试,由高控制变为幼儿自主活动

教师在日常活动教学中,应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去尝试,弱化教师的控制力度。在大班“小猴探宝“的活动中,教师在布置好环境并交代规则后,并没有按照以往既定的过程来开展活动,而是让幼儿自行利用手中的布条拼放图像,尝试不同的跳法。通过此种方式,幼儿的参与积极性被完全调动了起来,每个幼儿都很开心,活动任务也在愉悦的氛围中完成。

2.关注活动中的幼儿,由走热闹到形成科学指导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创设出不同的游戏情境,并进行科学的活动指导。如在“小兔采蘑菇”活动时,教师在明确主题和游戏规则后,在活动中增加了情境,并根据幼儿能力的不同进行了分组,能力差的从轮胎上走过去,能力强的从梯子走过去,待幼儿能够大胆探索新的玩法后,再将小组合并。在此过程中,幼儿既掌握了各种技能,同时也感到了快乐与满足。

3.体验多种玩法,在探索中获得乐趣

在体育活动中,幼儿对器械会产生极大的兴趣,教师在教会幼儿一般玩法后,可以启发引导幼儿开发新玩法,而且一旦发现新的玩法,便让幼儿介绍给同伴,培养幼儿的互助和共享精神。例如,幼儿会发现草圈不仅可以当飞镖玩,还可以在地上滚着玩,这种一物多玩的形式,能让幼儿自由选择,结伴共玩,给予了幼儿更多的主动权。

四、结束语

挖掘农村资源,优化幼儿户外体育游戏,是教师从现实需要出发,立足幼儿园实际而开展的活动。同时,以游戏为主,开展多样的户外体育活动,让各个年龄段的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活动,既提高了幼儿的身体素质,也促进了学生的成长。

开展七一党日活动会议记录篇二

什么是户外区域混龄体育活动?是根据健康领域的目标、内容与要求,创设若干运动区域,投放不同的运动器具,幼儿打破年龄、班级界限在各个区域内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式、自主地参与活动,发展基本动作,同时扩大幼儿之间的接触与交往,使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相互影响、共同提高,不断满足幼儿多方面的需要,充分体现幼儿是活动的主人。

一、户外区域混龄体育活动的特点:

1)自主性:自主选择活动区域、自主选择活动材料、自主选择游戏伙伴。

2)趣味性:在不同的游戏情境中发展基本动作。

3)挑战性:不同的游戏材料提供了充分的挑战空间。

4)整合性:户外区域混龄活动能整合健康、语言、社会等领域的内容。

二、户外区域混龄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户外区域混龄体育活动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是对幼儿园基本的体育活动形式的一种补充。强调将单纯、机械的训练幼儿的基本动作转向使幼儿喜欢并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1、定期定时开展,建立常态机制。

每周定时开放一次活动区,用不同颜色的手环作为区域标志,以控制各区域活动人数,从而保证幼儿活动的空间与密度。教师固定区域进行指导,并定期进行区域轮换。

2、全园幼儿听音乐统一进入活动区,活动中有一次听音乐统一换区,以保证幼儿活动内容的'相对稳定和及时调整。

三、户外区域混龄活动中教师的指导:

户外区域混龄活动是放开幼儿的手脚,而不是放弃教师的指导。活动计划的制定是实现科学指导的切入点。它能增强教师指导的目的意识,规范教师的教育行为。教师依据各活动区的教育功能以及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指导重点与策略。

活动前教师应对幼儿想做什么,有可能怎样做有心理准备;在活动中以观察为前提,采用有效的指导策略给幼儿以适时的引导与帮助。幼儿活动前,教师应组织幼儿做好身体各关节的准备活动,活动后应有方松环节,以保护他们的身体健康。

四、户外区域混龄体育活动的实践反思:

1、收获:

1)合谐的个性发展。

以往的活动都是教师组织,幼儿被动地跟从,区域混龄活动中大大提高了幼儿活动的主动性: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地选择活动内容,自由结伴进行游戏,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不同层次的材料满足了不同水平的幼儿,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2)全方位的经验提升。

从幼儿的角度看,多区域的体育活动使幼儿的基本动作得到了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均达到本年龄段的发展目标;及具挑战性的材料锻炼了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抗挫折的能力:当幼儿遇到困难老师要给予帮助时她会说上一句“我自己行”;打破班级、年龄界限的混龄活动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交往机会:放学时你会看到他们各自开心地打着招呼“哥哥再见”;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分享合作能力,帮助同伴、乐于助人等优良品质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从教师的角度看,指导混龄活动需要教师熟知的不仅仅是自己执教年龄班的基本动作要领、要求及幼儿的发展水平了,而是要全方位的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基本动作及全体幼儿的实际水平,这就促进教师加强自身的学习,以适应工作的需要;教师组织的时间少了,观察、指导的时间多了,要求教师加强对于“应该观察什么、怎样观察、如何分析、怎样指导”等内容的思考,对促进教师随机指导等能力的提高起到了推动作用。

2、对活动的思考:

户外活动受季节的影响,应有适宜不同季节的材料及活动设置。如:冬季如何加大活动量及活动密度,夏季怎样减少活动量大的内容等。另外,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大限度地得到家长的理解、帮助与支持是我们开展户外区域混龄体育活动的有力保障。我们将继续探索户外区域混龄体育活动的内容、组织与指导,使其不断丰富、完善,促进全体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开展七一党日活动会议记录篇三

摘要:阳光体育活动在我国各地都在广泛地推行和开展,要形成全民参与的风气,就要从学生时期开始渗透,特别是小学生。在学科开展的过程中,更要积极参与,但现在由于地区差异,许多地区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并不理想。本文主要对施甸县中小学阳光体育活动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应的调查对策。

关键词:施甸县;小学;阳光体育活动

1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施甸县的万兴小学、万兴中学、姚关小学、姚关中学、何元中学、酒房小学的学生为调查对象,针对具体的体育课程和课外活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2结果与分析

2.1体育课程的开设情况

从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反映可知,基本都能正常开设体育课程,一般是根据学校课程安排1周2~3节体育课,体育课教师都能按照教学要求和目标进行教学。但是如果按1周3节,1节课45min计算,除去教师的指导和总结,平均每个学生的真正体育活动时间大约只有1.5h,活动时间太短,不够理想。

2.2课余体育活动的安排

根据学生的课表情况及学校的整体安排,施甸县的中小学大部分课程安排都以文化科目为主,并不开设专门的活动时间,这样约束了学生的自由体育活动。调查显示,30%以上的同学不参加体育课以外的体育活动,8.7%的同学通过自己安排能保证每天课外的1h活动时间。由此看出,施甸县的中小学生体育活动时间达不到国家标准。

2.3体育活动内容的开展

从各中小学的体育课来看,学校大多根据大纲来完成,特别是到了高年级时越发重视体育达标项目的培养,所以在课程内容上,教师通常把比较多的精力花费在学生练习达标项目上,这就制约了学生本身的学习兴趣和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因为没有在意学生自身的感受,容易让体育课程的学习失去体育本身的意义。

2.4文化学科重于体育活动

在现在的中小学中,学校和教师还是更偏重于文化学科的教学,不能与体育学科达成良好的平衡。例如,有时上体育课时正好下雨,教师就会占用体育课时间,安排文化课,而且也不会在其他时间弥补上,这样就无意中剥夺了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有的高年级要进行比较多的考试就干脆占用体育课时间上文化课,完全让学生没有体育活动的.时间。

2.5体育教师配比少,教学场地陈旧

按照阳光体育理念的不断推行,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实际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体育教师的有效指导,但许多体育教师并不能很合适地被分配教学。就场地来说,运动场地就是篮球场、足球场,其场地也并不是按照标准的尺寸来设计完成的,场地偏小,形成拥挤。对场地的要求是很难做出调整的,但必须让学校不能再随意占用场地或空置场地,要尽量加大学生的活动区间。许多学校在阳光体育活动的推行下,有的连基本的体育课程都不能保证,又怎么能保证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户外阳光体育活动呢。为了能让阳光体育真正在施甸县各中小学广泛开展起来,有必要做出相应的改进和完善。

3阳光体育在施甸县各小学实施的建议

3.1转变观念,关注体质

为了能让阳光体育的开展在校园中盛行起来,首先应在观念上有所调整,对学生、教师,都要让他们认识到,阳光体育不光是为了体育成绩的提升,更多的是要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真正达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所以,有必要在学校多做阳光体育的正面宣传,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明确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让阳光体育活动深入人心。

3.2营造良好的体育活动氛围

中小学生的个人行为和思想理念是很容易受身边人影响的,他们都处在一个行为习惯形成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学校如果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体育活动氛围,是有利于他们对体育的正确认识的。学校可以固定每天的一个时间段,可以是中午进校的半小时,也可以是放学时的半小时,组织每天一项不同的体育内容时的学习和练习,如踢毽子、跳啦啦操、花样跳绳、滑板、自行车等,学生、教师一同参与、一同分享。但对体育活动,教师必须强调安全问题,教师也要做好保护,让学生在提升身体素质的同时感受参与体育的乐趣。

3.3开设新项目,尊重学生兴趣

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开展,男生的兴趣往往高于女生,因为许多项目是他们比较感兴趣的,如足球、篮球等。但从学生反映看,整体还是不太受所有学生喜爱的。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肢体协调性及个人气质,可以适当开设一些舞蹈课程,如拉丁舞和摩登舞,对中小学生来说,更适合拉丁舞蹈的学习,活力、动感,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体育活动兴趣。还可以开设滑板、瑜伽、羽毛球、溜溜球等比较流行的项目,让学生多接受新鲜的元素,尊重学生的想法和兴趣,才能更有助于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爱好,增强他们的参与积极性。

3.4设施更新资源共享

对体育活动场地如果要翻新或者调整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所以可以在设施的更新上加入一些资金的投入,增加一些所需要的配套设施。作为学校很合理地将阳光体育活动和体育精神融入教学和校园,也是让学生能劳逸结合,更快乐健康地学习,提高学生文化成绩。施甸县各中小学之间的距离不是很远,可以进行一些体育活动的共同开展、竞赛,让体育之风刮遍整个县的学校。所谓资源共享,是让各学校的体育设备和设施进行互相借用和交流,降低成本,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毛晓荣,张波,李继军,等.论“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的西部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配备保障[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

[2]谢昌雄,王永安,刘红兵.四川省农村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3).

[3]史一钦,周亦瑾.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

[4]姜俊,钟菊芳.阳光体育运动对中学生中长跑成绩的影响[j].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4).

[5]李迎.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性别差异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

开展七一党日活动会议记录篇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说到,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发育良好的身体、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它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由此可见,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是幼儿园的首要任务,同时也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基础。而幼儿体育正是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体育教学、体操、户外体育活动三大类。

长期以来,我园的晨间户外体育活动都是以同一年龄、同一班级的形式来开展的。活动中容易形成伙伴单一,器械单一,形式呆板,活动范围狭小的情形,从而造成师幼之间、幼儿之间互动不够,幼儿对活动不感兴趣的现象。每天来园参加晨间活动的幼儿寥寥无几,难以达到普遍、均衡的晨间锻炼目的。针对此状况进行有效地改革,促使我园开展的晨间体育活动达到预期效果并让幼儿喜爱,俨然已是我们迫切的课题。经过探索,我们认为开展晨间户外混龄体育活动是一个有效的改革途径。

1混龄体育活动

混龄体育活动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混龄体育活动时幼儿园需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投放多样的体育器械、打破年龄和班级界限,让幼儿自主参与活动,不仅扩大了幼儿之间的交往,使年龄不同的.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相互帮助、相互影响、共同提高;而且还能充分发挥幼儿的天性,充分体现幼儿的自主性。基于以上考虑并结合我园的户外活动场地条件,以及幼儿、教师的具体情况,我园将晨间锻炼活动形式改变为晨间户外混龄体育活动(以下简称晨间混龄活动)。

晨间空气清新,幼儿一进入校园,就能在充满活力的运动场地上与同伴们锻炼、游戏,开始新一天的幼儿园生活,这是快乐一天的开始。在活动中锻炼身体,在互动中促进交往,在竞争中增强勇气,在互助下建立自信心。我们在尝试中一路走来,体验和证实了晨间混龄活动独特的魅力及优势,其丰富有趣的活动项目和形式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来园参加早锻炼的孩子越来越多,现在的晨间活动已是一幅洋溢着生机与活力的景像。

开展七一党日活动会议记录篇五

在上学期,体育教研组的老师们根据我园场地实际情况,将晨间锻炼场地主要锁定在教学楼前的塑胶大操场上,这是一个扇形的活动区域。在划分设置活动区域时我们还考虑到活动性质的合理搭配,既有活动量大的,也有活动量小的;既有发展幼儿基本动作的,又有锻炼幼儿综合身体素质的。我园以基本动作为标准将场地划分为四大区域即左操场的大型玩具综合锻炼区;前操场的投掷区、平衡区;右、后操场的球类区;30米跑道的综合项目区。在对应的区域投放了沙包、平衡木、跳床、平衡脚踏车、羊角球、足球、皮球等体育器械。根据项目内容安排好了人员站位,并制作了场地划分示意图,使得各班教师对整个场地的布局做到心中有数。

下学期,根据季节变化以及幼儿情况修改了场地划分:左侧操场大型玩具综合锻炼区、右侧操场球类区,操场的中部划分为一个大的综合锻炼区。幼儿既可以选择自由活动的功能区,也可选择训练目标更明显的循环锻炼区。

上、下学期晨间混龄活动场地的不同划分以及内容、形式的变化是根据本地季节气候的变化调整的,以便更合理、更有效地利用场地促进幼儿身体素质的提高。

2.2大胆设计活动方案,通力合作

好的方案策划是丰富且有价值的晨间混龄活动开展的前提以及顺利进行的保证。为此体育教研小组的老师们分成五组进行活动策划。首先是思考幼儿园器械存放区中现成的材料如何为这个区服务;其次提出作为配套设施还需要提供哪些新的材料,这些新材料如何发挥它们的作用;然后形成相关区域的适合各年龄段孩子发展的多个活动指导方案。最后经过小组全体成员的讨论和修改,将确定的指导方案分发到各个班级,并由体育教研组组长向全园教师讲解,让教师们全面理解方案的内容和了解园里为幼儿们提供的器械材料以及借助这些材料可以开展的游戏形式,进而让教师有目的地利用这些器材去组织和引导幼儿进行活动。

例如:我们根据操场上大型玩具的所在位置以及空间特点,在滑梯过道、吊桥低等低矮处铺设了爬爬垫,让幼儿自由探索学习匍匐爬,既有难度,又具挑战性;在大型玩具区的旁边还增添了民间游戏体育器材,让孩子们感受中华民间游戏的乐趣。

2.3科学管理体育器械

以往体育器械总是安静的放在体育器材室里,老师们用来用去也就是几种常用的器械。为了让所有的体育器械都能够发挥它们的功用,体育教研组的老师制定了体育器械投放方案,将器材室里大部分的体育器械安排在了晨间锻炼活动区内,并在全园相应的地区规划了体育器械的摆放位置及摆放数量;制定了体育器械摆放轮班表,让全体老师共同参与到体育器械的摆放中,做到器械管理心中有数。除此外,所有体育器械由专职体育教师进行日常清点、维护及管理,做到及时增添、更换。科学、规范的器材管理,既方便了全体教师,又充分发挥了所有体育器械的用途。

2.4先分级活动,逐步形成常规后进入混龄形式

在场地、器械到位的情况下,我们开始了分年级的游戏活动,开始了混合体育游戏活动的尝试。全园15个班级,采用“年级分组、分功能区”的方式形成了3大活动地带;通过用“同龄混班”、“以强带弱”的活动方式开展活动。活动过程中贯穿播放优美的音乐,给幼儿们创设良好的游戏氛围,让他们带着快乐、轻松的心情参与游戏。同时,教师预先告知家长以及幼儿晨间活动的形式以及项目,游戏当天由一位配班教师带领孩子在各个区域间参与活动,保证晨间活动顺利开展。

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与教师的引导,孩子们掌握了混班户外体育游戏活动的常规。在此基础上,我园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晨间户外混龄体育活动,并逐渐形成了一定的活动常规,幼儿能够自如、自主地参加活动,并能在结束音乐响起时自觉、自律地回到班级教师处。

2.5制定、学习晨间户外混龄体育活动指导要求

在开展“晨间混龄活动”中,需要教师及时观察捕捉不同年龄段幼儿在同一活动中的不同表现,并及时给予幼儿以指导和帮助。在混龄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在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指导帮助上存在困难,于是体育教研组教师集体研讨制定出了活动指导要求,详细列出了关于每一项锻炼内容中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指导方法,并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学习,操练。促进了教师观察、指导能力的提高。

3实施效果

从活动效果看,晨间混龄活动使幼儿的基本动作进一步得到了发展,通过同伴的影响锻炼了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打破班级、年龄的活动形式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交往机会,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分享合作能力、帮助他人等品质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从教师层面看,指导晨间混龄活动需要教师掌握的不仅仅是自己执教年龄班的基本动作要领、要求及幼儿的发展水平,更要全面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基本动作及全体幼儿的实际水平,从而促使教师加强自身的学习,以适应工作的需要;教师组织的时间少了,观察、指导的时间多了,高控现象消失了,对促进教师随机指导等能力的提高起到了推动作用。

在看到成效的同时,我们也在思考:户外活动受季节的影响较大,应有适宜不同季节的材料及活动设置,从而做到活动不断变换,不断吸引孩子积极参与。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探索、丰富、完善晨间户外混龄体育活动的内容、组织与指导,不断促进全体幼儿身心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