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陀螺教案(模板7篇)

小编: 雅蕊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班科学陀螺教案篇一

1、积极动手做科学小实验,初步感知弹性物品的特点和性质。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具:录音机、磁带、弹簧、贺卡、小兔图片;学具:海绵、气球、松紧带、皮筋、积木、铅笔、雪花片、磁带盒、纸、发套、高弹手套。

〈一〉开始部分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非常神奇的世界里”(放录音),“听,多好听的声音,到底是个什么地方?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教师带幼儿学小鸟飞的动作进入教室。

〈二〉基本部分

1、通过操作感知弹性物品的特点。

〈1〉幼儿每人一根皮筋

“来到了神奇的世界,大家看看我们身边的桌子上有什么?”〈皮筋〉“现在你可以玩一玩,但玩的时候,你要仔细看,它会怎么样?”幼儿玩耍,教师观察。“请你拉一拉皮筋,边玩边仔细看,它会怎么样?”教师小结:皮筋用力拉开后会变长,放开后回到原来的样子。

〈2〉每组一个小篮子,内装有海绵、气球、松紧带等弹性物品

教师对这些问题逐个进行引导。

2、教师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述这些弹性物品的性质、特点。

“刚才我们玩了这么多东西,准能说说它们有个什么共同的秘密?”幼儿思考,各抒己见,自主表达各自的观点。

3、启发幼儿联想日常生活中,哪些东西有弹性 “刚才小朋友发现了皮筋、海绵、气球对它们用力以后,会变形,手放开后又变成原来的样子,是有弹性的,那么除了这些东西外,你知道还有哪些东西是有弹性的呢?”

4、指导幼儿进行弹性、非弹性分类,进一步巩固对弹性的认识

5、发散性思维训练:“如果你是一位设计师,你会设计一件什么样的弹性玩具?”〈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大胆表述〉对每一位幼儿设计出来的每一件物品,不论好坏,都要做出积极的评判,鼓励幼儿积极思考,激发求异思维的火花。

6、延伸活动:“制作弹性玩具――会跳的电池”

《幼儿园教育纲要》明确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现发现的乐趣。科学教育蕴含的教育价值主要在于亲历探究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从而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应用。幼儿学习的动机与成人不同,他们的动机完全依赖于对被认知对象感兴趣的程度。

中班科学陀螺教案篇二

1.能通过观察发现几种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发展比较、观察能力。

2.学会使用符号做观察记录。

3.体验沉浮游戏的乐趣,愿意积极表达自己的发现。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积木、塑料瓶、泡沫、小石头、小纸片、珠子、筐子、装有水的塑料瓶等;记录单。

(一)以情景导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1师:今天过节,小蚂蚁要到河对面运粮食准备过冬,老师准备了积木、泡沫、小石头、小纸片、珠子、橡皮泥等物品,请小朋友们帮忙看看这些材料有哪些适合当小船帮助蚂蚁过河。

2.教师请个别幼儿讲述。

小结:有的小朋友说纸张可以当小蚂蚁的船,有的说珠子可以当小船。

(二)引导幼儿探索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并且记录结果。

1.教师出示记录单,讲解记录方法。

2.介绍材料,讲解要求。

师:记录单、笔、珠子、纸张、泡沫、积木、小石头、橡皮泥、装水的盆、抹布。轻放入水中,并在记录单上做记录,如果桌子、衣服湿了要及时用抹布擦干。

3.幼儿分组探索原先的想法,鼓励幼儿玩多种材料,观察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并集中记录结果。

(1)幼儿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2)集中分享探究结果。

(3)幼儿讨论。

师:现在请小朋友说说哪些物品会沉下去,哪些物品会浮起来。(个别幼儿回答)

(4)师小结:小朋友说的很好,小纸片、泡沫会浮起来,积木、珠子、橡皮泥、小石子会沉下去。

(三)活动结束。

我们已了解很多东西沉与浮,,大家回家去看看还有什么东西沉下去与浮起来。

将科学现象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材料,使每个幼儿都有探究的条件和可能。让每位幼儿都能动手操作。通过操作和探索,让幼儿去感知、去探索,对幼儿有意识地加以启发与引导,以学习者的身份展示自己的发现,借助这种隐性示范,激发幼儿积极探索,从而发现水的秘密,萌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尽可能地满足幼儿在已知的生活经验中提炼解决的方法,并进行验证,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幼儿之间相互交流、大大的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帮助幼儿培养对科学探索的兴趣以及科学素养。

中班科学陀螺教案篇三

1,主要让幼儿了解驱蚊灭蚊的方法并掌握夏天蚊虫叮咬后的处理。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谜语,蚊子的叫声,图片

1,组织幼儿准备活动

2,引活动内容 出谜语让幼儿猜,放蚊子的叫声。来引导幼儿进入活动的内容,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3,出示图片提问幼儿 让幼儿通过图片和提问的方式来进行师生讨论驱蚊的方法。请各别幼儿找一找灭蚊的东西。(准备好的相关图片)

4,小结一下驱蚊,灭蚊的方法和东西。

5,听传播疾病的蚊子,让幼儿了解蚊子是如何传播疾病和掌握被叮咬后的处理方法。

6,游戏:灭蚊子来结束活动

让幼儿和家长共同寻找相关蚊子的知识,相互交流增长内容。

本活动主要是让幼儿通过已有经验和图片来了解驱蚊,灭蚊的方法。经过相互讨论和引导来掌握蚊虫叮咬后的处理。

中班科学陀螺教案篇四

科学活动《天气预报》教学反思

星期二第一个教学活动是《天气预报》。我按照流程安排重点落于天气图形标志,以记录本周天气结束。没想到孩子们对于预期重点接受很快,我感到难度不够,教学内容不太饱满。联想到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对于灾害性天气的频繁介绍和近些年灾害性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干扰、生命的威胁,我临时加上了对此主题的讨论。

孩子们对于这个题目非常关注,讨论也极其踊跃。现在的小孩儿也真是不得不叫我佩服,地震、飓风、海啸、雪崩、泥石流、龙卷风,甚至火山喷发,几个常见的灾害性天气被他们一口气说了出来。孩子每说一个我都加以介绍说明。从前两年的印尼海啸到遥远的庞倍古城,我在心里庆幸:多亏平时自己兴趣广泛,得空也静得下心来读几页杂书,才能在这临时关头顶上几句。看着孩子们求知的眼睛,我暗自得意。

哪知突然一个声音突然响起来“老师,厄尔尼诺现象是什么?”我一下子楞住了。我只是从介绍厄尔尼诺现象的一篇文章中得知这个奇怪的'名字是取自于上帝最小的儿子,但至于更多的科学道理,我只是草草地翻看了一下,觉得很枯燥就放下了。可也没别的办法,我硬着头皮说了几句。虽没说完却不得不嘎然而止。我尴尬地看着孩子们,他们却正期待地等着我。

凭着多年的教学经验,我顾作神秘地布置下了作业“了解厄尔尼诺现象、收集厄尔尼诺现象的资料”。可心里的那份“心虚”却久久让我不能平静。对于知识的不求甚解让我成了所谓的“半桶水”,沾沾自喜的我终于在孩子面前“露了怯”。刚才还在他们的关注中窃喜,现在却发觉自己是那么贫乏。我终于从实践经验中深切地明白了: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即便是面对孩子;只有不懈地追求知识,才能更完美地接受挑战,因为我面对的是孩子!

中班科学陀螺教案篇五

[字体:大中小]

蔬菜是小朋友们每天都吃的,但我发现经常有小朋友在进餐时将碗里的蔬菜偷偷地丢掉,而且我还发现小朋友对蔬菜的认识很少,仅限与知道蔬菜的名称,而对蔬菜的不同食用部分及营养知道的却很少,为了让幼儿对蔬菜有更多的认识,我选择了《各种各样的蔬菜》为赛教内容。

在第一个环节中,我请幼儿观察青菜的外形,使他们知道青菜有根、茎、叶这三部分组成,而我们能食用的则是它的茎、叶,再请幼儿在我出示的图片上找出还有哪些蔬菜和青菜一样是吃它的茎和叶,这样让幼儿能更加牢固地掌握,并告诉他们这些蔬菜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小朋友们要多吃叶绿素。在食用根果实和花的蔬菜时我也用了同样的方法,先是让幼儿观察,再老师做总结,最后让幼儿再在图片找食用同部位的蔬菜,帮助他们加深记忆。

第二个环节中,我用蔬菜宝宝要小朋友帮他们找家来吸引他们,再出示的是一张蔬菜调查表,先让幼儿观察调查表上有什么,幼儿通过观察后知道上面有根、茎叶、花和果实四种图案,让他们知道每种蔬菜食用的部位都不同,再按照调查表上的图案将不同的蔬菜送回自己的家里。在他们操作好后将他们的'调查表贴到黑板上检查,发现只有个别幼儿有错误的现象,对他们进行个别指导,帮助他们及时纠正错误。

整节课下来小朋友掌握得还是很好的,但是,作为教师的我,却我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在上课之前对于根类蔬菜没有做太多的调查,像在找图片上找吃根的蔬菜有哪些时,小朋友说了土豆和藕时,我由于自己对这两样蔬菜是块状茎都了解的不透彻,所以当小朋友在找根类蔬菜时说到藕和土豆时,我肯定了他们的答案,这样就对小朋友起了一个错误的引导。

科学课是很严谨的,讲究的是科学性,作为教师的我却犯了这么大的错误,真是不应该,在以后的活动中我要吸取这次活动的经验,争取做到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不给小朋友们做错误的引导。

中班科学陀螺教案篇六

活动目标:

1、了解天气预报的内容以及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2、能用绘画的方式来记录气象。

3、增强关注气象的兴趣。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各种气象的图片、纸、油画棒、天气预报的录音

活动过程:

一、话题引入

1、老师遇到了一个难题,想请小朋友们来帮帮我,我明天想出去玩,但是我不知道明天的天气怎么样,我该怎么办呀?谁能帮帮我。

2、哪里有天气预报?

3、天气预报里都说些什么东西呢?

二、听天气预报,讨论天气预报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2、你在天气预报里听到了什么?(如果有些内容没有听出来,再放一遍录音)

3、天气预报为什么要告诉我们这些东西?

三、用画来记录天气

1、今天的天气怎么样?

2、天气除了晴天,还会是怎么样的?

3、你们能不能把这些天气画出来?

4、每个小朋友选择一种或两种不同的天气,把他画在纸上,让别人看了之后能够知道你画的是什么天气。

5、我请小朋友来说一说你画的是什么天气。

四、认识天气预报中一些气象的标志

1、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天气预报中用到的一些标志,我们来看看他们表示的是什么天气。

活动延伸:

在教室里设置一块天气预报,请幼儿??流来画当天的`天气,将画贴起来

活动建议:

1、提问:“天气预报里都说些什么东西”这个问题太宽泛,可以问“天气预报对我们有什么帮助?”提问要准确,切入点要小。

2、科学活动中要避免问题绕来绕去,第三环节中“天气预报为什么要告诉我们这些”与引入当中那个问题讨论的是同一个问题,回答的时候也有幼儿说可以让我们知道什么时候去玩。

3、活动准备方面:把录音改成视频,有一个图像的呈现,这样能更好地提起幼儿的兴趣,天气标志的图片再丰富一些。活动中幼儿有提到雷阵雨之类的,但是这个图标没有呈现出来。

4、引入的时候,可以先问幼儿“今天天气怎么样”,幼儿说:“晴天”,然后出示晴的标志,紧接着再来看一看其他的一些天气标志,然后再来看一段天气预报的视频,在看的过程当中可以观察那些天气的标志。活动的侧重点可以放在天气标志的识别上,在认识了之后,再请幼儿来自己设计天气的标志。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最大的感觉是一开始就没有提起幼儿兴趣,再加上录音声音比较轻,而且只有声音,没有图像,导致后来的活动过程不活跃,提问之后没有回应,没有勾起他们讨论的欲望。在设计图标这个环节,目的应该是让幼儿画出一种气象的标志,但是之前没有出示过那些规范的气象标志,所以在幼儿的绘画中,可能幼儿会用一种画面来表示,缺少标志的意义,所以如果把对标准标志的认识放在前面的话,可能会更好一些。

中班科学陀螺教案篇七

现在蔬菜的种类越来越多,品种越来越复杂,这给幼儿认识蔬菜带来了一定难度。幼儿在进餐时,我发现有些孩子不喜欢吃蔬菜,挑食、偏食现象十分严重,对自己不喜欢的蔬菜有呕吐现象。针对这一情况,为了培养幼儿的认识能力,教育幼儿要合理膳食,多吃蔬菜。于是我设计了“一篮蔬菜”这一活动。在活动前,我请家长配合,带幼儿去菜场认识一下常见的蔬菜,为《一篮蔬菜》的教学的教学打下一个铺垫。因此在整个活动一开始,我先是询问幼儿在菜场里见过哪些蔬菜?然后出示装满蔬菜的篮子,用布遮好,目的是引起幼儿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请幼儿上来摸一摸蔬菜的`形状、说一说蔬菜的颜色,闻一闻蔬菜的气味,并请幼儿到客人老师身上去找一找与蔬菜相同的颜色。这样做目的是达到师幼互动的效果。

接着我又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吃的蔬菜是什么,这样做有利于幼儿加深对蔬菜的认识,这一环节中我还请幼儿去告诉客人老师自己喜欢吃什么,并问一问客人老师喜欢吃什么,进一步展示师幼互动的效果。其中我还出示蔬菜排行榜,让幼儿将笑脸花贴在最喜欢吃的蔬菜的下面。这样做一是进一步巩固幼儿对蔬菜名称与外形的认识,二是教育幼儿样样蔬菜都要吃。最后,我使用《办家家》的音乐结尾,并引导幼儿创编歌词,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这一环节也可以作为一个延深活动,放在表演区内让幼儿进行表演。

在本活动中,我认为在我请幼儿上来摸一摸蔬菜的形状、说一说蔬菜的颜色,闻一闻蔬菜的气味,这一环节中只关注到个别幼儿,没有关注到整体,我觉得可以在这一环节中增设一个在每个小组里放几样蔬菜,让幼儿去来摸一摸蔬菜的形状、说一说蔬菜的颜色,闻一闻蔬菜的气味,这样可能效果会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