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征集调研课题的通知 调研报告总结心得体会(优质6篇)

小编: 笔舞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征集调研课题的通知篇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调研已经成为企事业单位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调研能够帮助企业了解市场需求、产品定位等重要信息,为企业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提供有效的支持。在我参与调研工作的过程中,我不断学习、总结,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体会。在本文中,我将对调研报告总结的心得体会进行一一归纳和总结。

首先,调研过程中的问题意识十分重要。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市场需求和消费者意愿,发现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因此,在调研报告总结中,我始终强调问题的重要性,而不仅仅是对已有信息的简单复述。我通过对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这样的调研报告总结能够帮助企业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改进来提高自身竞争力。

其次,在调研报告总结中,数据分析是重要的一环。数据是调研的核心,也是分析问题和做出决策的基础。在我参与调研工作中,我注重对数据的细致分析和整理,提取其中的关键信息,并建立合理的数据模型和分析图表来展示数据的分布和趋势。通过对数据的深入分析,我能够更准确地判断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心理,为企业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支持。

此外,在调研报告总结中,结合市场环境和行业状况来分析,能够提高调研报告的价值。调研活动不是孤立的,它始终是在特定的市场环境和行业状况下进行的。因此,我在调研报告总结中,总是注重将调研结果与市场环境和行业状况相结合,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来分析问题。这样的分析能够更加准确地判断市场的发展趋势和行业的发展方向,为企业提供战略指导。

最后,将调研报告总结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结合起来,形成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是我在参与调研工作中的一贯做法。调研不仅仅是为了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企业提供对策和措施。在调研报告总结中,我总是基于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而不是泛泛而谈。这样的调研报告总结能够更好地帮助企业制定战略和优化流程,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总而言之,调研报告总结是调研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数据的挖掘、市场环境的考察以及建议和措施的提出,为企业提供了有效的决策支持。在我参与调研工作的过程中,我不断学习和总结,提高了自己的调研能力。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继续不断提升自己的调研水平,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征集调研课题的通知篇二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调研报告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收集和分析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调研报告总结的体会与心得不仅仅是对报告内容的简单概括,更是对整个调研过程的反思与总结。在这篇文章中,我将结合我个人的经历,通过五段式的连贯结构,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调研报告总结的心得体会。

首先,调研报告总结的体会与心得需要从对调研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出发。通过调查研究,报告的撰写者可以全面了解某个问题或者现象。调研报告不仅有助于我们收集和整理相关信息,还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案。在我的调研过程中,我意识到报告的重要性。调研报告不仅可以反映我对某个问题的研究成果,还可以向读者提供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因此,在总结调研报告的体会与心得时,要注重对问题的认识和把握,从而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其次,调研报告总结的体会与心得需要从调研方法和过程的角度进行分析。调查研究的方法和过程是产生调研报告的重要基础。在我的调研过程中,我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和文献研究等多种方法。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我能够收集到更丰富、更准确的数据和信息,从而为报告的撰写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总结调研报告的体会与心得时,需要对所采用的调研方法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评估。同时,还需要对调研过程的顺利进行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再次,调研报告总结的体会与心得需要从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的角度进行探讨。调研报告是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得出的结论和建议。在我的调研过程中,我通过使用统计软件和数据可视化工具,对大量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以图表和表格的形式直观地呈现给读者。在总结调研报告的体会与心得时,需要强调对数据分析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的重视,以及对结果进行恰当的呈现,使读者能够准确理解报告的内容和结论。

此外,调研报告总结的体会与心得还需要从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的角度进行思考。调研过程中,我们通常会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如数据收集困难、样本不具有代表性等。在我的调研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问题,但通过与团队成员的合作和自己的努力,我成功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在总结调研报告的体会与心得时,需要对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全面而客观的反思,以便为未来的调研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最后,调研报告总结的体会与心得还需要从报告表达和撰写的角度进行思考。调研报告不仅要有深度和内涵,还要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在我的调研过程中,我在撰写报告的过程中,注重思路的清晰和语言的简洁明了,同时还通过图片、表格、引用文献等形式来增强报告的可读性和可信度。在总结调研报告的体会与心得时,需要对报告的表达和撰写进行评估,从而进一步提高报告的质量。

综上所述,调研报告总结的体会与心得是对整个调研过程的反思和总结。在总结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包括对调研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对调研方法和过程的评估、对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的重视、对问题和解决方案的思考,以及对报告表达和撰写的评估。通过对这些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更全面、更深入的调研结论,提高调研报告的质量和影响力。

征集调研课题的通知篇三

调研是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也是对我们自身专业能力的一种考验。在做好调研工作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将调研结果进行解读和分析,为后续的工作提供参考。在我的调研经历中,我深刻感受到了解读调研报告的重要性。

第二段:对调研报告的全方位解读

在解读调研报告时,我们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问题。首先需要重点关注调研数据的来源、数量、质量、可靠性等,这些都是影响后续工作的关键因素。其次要注意数据的细节和趋势,例如人口结构、地域特点、市场需求等,这些都能为我们的营销策略提供有力的支持。最后,还需要结合自身工作需要进行分析,探究数据背后的原因和解决办法,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的下一步工作。

第三段:对调研报告解读中常见的误区的分析

在实际工作中,同事们往往会出现一些误区,例如有些人只看调研报告的总结部分而不看具体数据,或是太关注单个数据而失去全局视角等。这些误区都会导致我们对调研数据的解读产生偏差,影响我们下一步的工作。因此,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调研数据的背景和特点,明确每个数据的价值和背后的含义,同时要注重分析和对比不同数据,避免陷入单一数据的误导。

第四段:如何提升解读调研报告的能力

除了注意解读过程中的误区外,我们还需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提升自身的解读能力。首先需要不断学习市场调研的理论和方法,了解各类调研报告的特点和格式,熟悉各类数据的解读方法和工具。其次要注重实践和总结,勇于承担调研工作,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在每次处理调研数据时不断总结方法和技巧,逐步提升自己的解读能力。

第五段:对解读调研报告的心得体会

通过对调研报告的解读和分析,我深刻感受到数据对于我们的工作决策有多么重要。只有通过深入的调研和全面的解读,才能从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为我们的工作指引方向。同时,我也认识到要提升自身的解读能力需要长期坚持和不断进步,只有通过不断反思、总结和实践,才能逐步提升自己的解读水平。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提升自己的解读能力,为公司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结语:

调研报告的解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需要我们在处理数据时保持冷静和全面性,注重数据的来源和细节,并借助学习和实践来不断提升自身的解读能力。相信通过不断努力,我们能够更好地应用调研报告,为业务营销和管理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征集调研课题的通知篇四

日前,**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城乡困难群众救急难工作试点,以有效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存权利和人格尊严。全区坚持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原则,通过做好各项制度和救助资源的衔接配合,补短板、托底线,使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的要求得到满足,逐步建立健全救急难工作长效机制。

一、救急难试点工作初步成效

1、建立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区救急难工作实行区、镇(街道办)两级负责制。依托区、镇(街道办)便民服务中心,由民政部门牵头,在原民政窗口上,设立统一的社会救助窗口,搭建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平台。明确部门职责及分办、转办流程和办理时限,建立化解急难问题的绿色通道。民政、教体、人社、住建、卫生、计生等部门除办理社会救助窗口转介救助外,根据各自工作职责直接受理群众的急难救助申请。建立社会救助网络信息平台,实行市、区、镇(街道)、三级联网,做到救助信息三级共享,并借助信息化手段,科学确定救助对象,避免重复救助、多头救助和救助遗漏,形成横向互联、纵向互通的社会救助网络平台。

**年对遭遇突发性、意外灾害、伤害、重大疾病或其它特殊原因导致生活陷入困境的困难群体进行了临时救助,1-10月共为630人次,救助105.59万元。

2、设立**市**区救急难备用金。区财政每年预算安排50万元,并吸收社会捐助资金,设立 **市**区救急难备用金,实行专账管理、专项核算、专款专用。用于救助我区在遭遇突发性、意外灾害、伤害、重大疾病或其它特殊原因导致生活陷入困境,其它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之后仍有困难的家庭。今年以来我区共救助丁佳馨等11名患白血病、肾病的重病患者,各救助1万元,减轻了患者的经济压力。

3、建立急难对象发现报告机制。村(居)民委员会是主动发现急难救助对象的责任主体。发挥辖区城乡村(社区)党组织、村(居)民委员会,驻村(社区)干部、城乡社区服务志愿者、社会工作者等作用,及时了解、掌握、核实辖区居民遭遇突发、意外事故、家庭成员罹患重病等特殊情况,主动帮助提出救助申请。在每一个部门、镇(街道办)、村(社区)确立1名专职信息员,对陷入生活困境的困难群众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救助。确保困难家庭第一时间得到救助,实现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

4、建立健全社会力量参与机制。建立救急难专项基金。通过社会捐赠、赞助方式,在民政部门设立救急难专项基金,拓宽急难救助资金筹集渠道,保证急难救助工作有效开展。发挥慈善协会等组织作用。引导、支持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爱心人士等针对急难个案开展救助。我区爱心人士、干部职工等为患白血病、肾病等重病的儿童捐助50余万元,极大地缓解了患者家庭的经济压力。

二、救急难试点工作的困难和不足

1、临时救助标准较低,发挥救急难效能有限。一些困难群众因遭遇突发事件、重大疾病导致生活陷入困境,临时救助标准较低,救助效果有限。比如,我区现行临时救助制度规定救助标准最高为3000元,但由于灾难发生的突然性和救助需求的高费用特点,使现行的临时性救助制度,难以解决实质性问题,要彻底解决这类特殊人群的急难问题,需要进一步提高临时救助标准。

2、社会救助协调机制不健全。政府领导、民政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力量参与、基层落实的社会救助统筹协调机制不够健全,我区虽然建立了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制度,但是联席会议运转还处于试行阶段,因此,仅凭一个部门唱独角戏,部门协调落实救急难实效低,救助资源整合欠缺,救急难最大化发挥其效应方面还比较欠缺。

3、基层社会救助工作力量薄弱。全区辖11个镇、街道办26万人。每个镇、街道办只有1-2名民政工作人员,基层社会救助工作任务繁重,大多难以承担日益增多的社会救助工作,社会救助工作力量不足和任务量负荷过重的矛盾在**区较为突出,就民政局而言,低保入户调查人员也难以落实。因此,对急难对象的实际家庭收入情况的跟踪调查、早发现、早干预、早救助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

三、对策及建议

1、健全和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一是要深刻理解救急难精神实质,准确把握社会救助机制创制。首先要明确救急难是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受人员救助、住房、就业等8种社会救助制度框架内开展工作,救急难是机制创制,而不是政策创制;其次要明确救急难是社会救助范畴的救急难,立足于托底线,是对因遭遇各种急难情形致使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居民给予的困难救助和帮扶。二是健全和完善临时救助制度。依据国家和省临时救助制度,抓紧修订完善临时救助制度,提高临时救助标准,突出救急难作用,进一步用制度规范救助对象、救助范围、救助程序、救助资金等事项,避免救助工作的随意性,确保临时救助资金真正用到急难问题上,避免网底编织不牢。

2、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形成合力。按照党委政府领导、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力量参与、基层落实的原则,形成上下贯通、左右协调、整体联动的联席会议机制。根据工作需要,适时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分析急难救助问题。明确社会救助管理部门职责,形成统一领导下的各司其责、分工协作、运转协调、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

3、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建立政府为主的社会救助统筹协调机制,并不意味着由政府包揽一切社会救助急难事务。帮扶困难群众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只要引导得当,社会力量可以发挥重大作用。一是要以慈善机构、社会服务组织等为载体,鼓励社会力量和个人,捐赠、赞助和参与救急难工作,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二是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开发社会工作岗位等方式,发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社会工作者作用,为社会急难救助对象提供社会融入、能力提升、心理疏导等专业服务。

4、完善急难对象经济状况信息核对共享机制。在民政部门建立的信息核对中心的基础上,加快健全社会救助信息共享机制,为主动发现急难对象和准确判断急难情形提供依据。加强与卫生计生、教育、住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社会救助管理部门以及慈善组织的信息共享,及时了解掌握专项救助和慈善救助开展情况,使救助对象的需求和政府的救助资源、慈善组织的救助项目,社会各界的爱心捐赠、志愿服务等资源有效对接。

5、充实基层社会救助工作力量。急难救助工作的重心在基层,能否为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事故,罹患重病等特殊困难群众解决急难问题,基层是关键。一是要强化基层社会救助力量。配齐、配强、配好社会救助工作队伍,做到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和工作六到位,使救急难工作有地方开展、有人员落实、有经费保障、有设备作后盾;二是要按照分级实施、各负其责、上下配合、相互协调的要求,加强工作配合,注重工作联动,努力形成做好社会救助工作的强大合力。

征集调研课题的通知篇五

七月末,公司团委在青年职工范围内开展了思想状况调查问卷活动,本次活动安排在建党90周年之际,在开**集团改制重要时期,在**公司改制完成初期,目的是全面了解和掌握青年员工思想状况,准确把握青年思想动向,并不断提高教育引导工作的针对性,确保青工在企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保持稳定健康的思想动态,为企业平稳发展助力。活动共发放思想状况调查问卷40份,收回40份,有效40份,全部由青工进行无记名填写。

从调查结果上看,我局青年思想状况主要有以下特点:

近年来,各级党政领导对青年心理思想上的关心教育从未间断过,为企业员工营造了良好的政治氛围。在入为党问题上,100%的人选择了积极争取,迫切盼望加入中国共产党;而在对待flg等邪教的态度上,表示反对的人也占到了100%,态度坚决;在加入开**大家庭之后,企业青工也是倍受鼓舞,在开**发展前景的调查询问中,认为"发展战略好,前景广阔"的占52.5%,认为"包括沉重,但前景较好"的占32.5%,可见95%以上的人对开**集团有信心;此外,有82.5%的人认为企业的发展可以保障个人的.利益,并且67.5%的人愿望为企业付出。

大多数员工能感觉到企业近年来所做的努力,并已经有了明显好转,对企业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但由于地域限制和参加工作时间较为短暂等原因,员工所了解领域狭窄,深度不够。说到开**集团,大多数青年人并不算十分了解,十分遥远,比如在问到对"开**十二五规划"的了解情况时,选择"不太了解"的人数就占了65%,甚至还有7.5%的人"完全不了解",建议像20xx年集团公司下半年工作会议精神团干部宣讲这样的活动以后应当多开展。

目前,由于**公司的特殊原因,虽然企业一直在努力,但工资水平的提升仍然较为缓慢,青年职工对工资水平并不满意,"涨工资"也一直是青工们所关注的焦点问题。在备受关注的住房问题上,67.5%的人还没有住房,其中,60%无奈地选择了"没有购买能力"一项,27.5%的人把工资全部用在了自己生活费用的开销上。另外,由于工资低所引发的找对象问题、赡养父母问题、跳槽问题同时也造成了青工生活压力大,对未来的生涯规划不明确等后果。

在共青团只能发挥的调查中,可喜的是95%的人认为发挥了作用,60%的人认为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愿意参加活动的占92.5%,65%表示非常愿意参加。由于**公司有自己的报纸和电视台,书籍报刊,电视电脑为青年受教育的主要渠道,绝大多数青年人愿意通过活动受到教育。在被问到企业是否有让青年脱颖而出的机制时,认为有或者正在建立的人占87.5%,可见青年对企业对其的培养还是认可的,但60%的人认为当前的培训已经不能满足自身发展需求。

调查显示,青年人总体积极上进,支持共青团工作,极个别人群需要进行再教育,下一步我们将有针对性开展工作,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及时了解和掌握青年心理健康状况,注重解决职工中常见的、易发的心理问题,指导职工减轻心理压力,排解心中矛盾和冲突,科学地解决职工的心理困惑。

征集调研课题的通知篇六

全村人多地少,自然条件恶劣,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农业收入不稳定。部分村民对新技术、新产品接受程度底,特色高效农业推广慢,村民文化程度偏低,掌握的实用技术少。

(一)宣传政策。注重把宣传政策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结合起来,采取通俗易懂、易于接受的方式,广泛宣传国家和省、市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和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卫生、低保、养老等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积极协助联系户申请办理“双业”贷款、妇女小额信贷等惠农贷款,引导农民敢贷款、会贷款、及时还款,及时发现、反映和制止损害农民利益的各种行为,督促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实处,进一步凝聚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

建档立卡,推行扶贫攻坚“图表式管理”模式。双联干部深入联系户家中,了解村情户情、经济状况、发展愿望、存在困难、就医就学等,提出个人帮扶计划。要认真梳理归纳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及时反馈给党支部或有关部门,尽力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三)促进发展。注重把促进发展与推进“1236”扶贫攻坚行动结合起来,大力推进以发展养殖业为主的设施农牧业,以种植核桃树为主的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帮助村委会做好村级道路硬化和自来水入户工作,积极试点推广甜高粱种植技术,全力发展千亩优质核桃产业基地建设工作,协助做好土地流转、种植业结构调整、劳动力技能培训、劳务输转等工作,帮助群众找准最适宜、效果最好、收益最高的富民产业。

(四)疏导情绪。注重把疏导情绪与加强农村社会治理结合起来,及时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和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深入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和信访案件,帮助开展法律法规及政策解释工作。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新风尚。

(五)强基固本。注重把强基固本与提升能力素质结合起来,加强村党支部建设,强化党员日常管理和教育培训,帮助完善村务公开、党务公开、党员培养教育等制度,大力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指导村内公益事业“一事一议”,提升村级党建工作水平。

(六)推广典型。注重把推广典型与凝聚强大力量结合起来,

注重发现和宣传推广在主导产业发展、基础条件改善、新农村建设等农村改革发展中涌现出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

(一)摸“准”扶贫对象,确保精准扶贫“靶向定位”。严格执行识别标准,把最贫困的户、最贫困的贫困户纳入帮扶范围,科学合理制定帮扶计划。按照“规划到村、帮扶到户、责任到人”的总体思路,精心编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施方案,确立了贫困村主导产业,填写发放贫困村、贫困户登记表、扶贫手册,制定了贫困户脱贫计划,真正做到“户有卡、村有簿、乡有册”,对贫困人口、贫困家庭实行信息动态化管理。并对识别出来的贫困村、贫困户制定帮扶措施,通过分析致贫原因,对扶贫对象逐户确立帮扶项目,建立脱贫规划明白卡、台账,明确帮扶责任单位、帮扶人员。

村干部积极性调动起来,着力推动贫困村经济和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三)用“好”社会保障,确保精准扶贫“全面兜底”。把民生改善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认真做好教育、就业、医疗等工作,进一步提高养老金补助标准,健全贫困弱势群体救助、大病医疗救助等制度,坚决防止因病、因灾、因学致贫返贫。在继续做好低保工作的同时,坚持“治贫先治愚”,促使更多的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学习实用技术,增强致富能力,扎实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培训,对贫困家庭“两后生”(初高中毕业后未继续上学、未就业的学生)免费进行就业培训,保证每个贫困家庭有一名劳动力掌握1—2门致富技术。加快农村土地确权和流转,着力破解脱贫致富瓶颈制约,充分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四)吹“响”攻坚的号角,打好脱贫攻坚战。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抓好双联行动与“1236”扶贫攻坚行动确定的目标任务对接工作,强化双联单位和领导干部的主体责任,组织引导他们共同担负起扶贫攻坚任务,动员更多的非公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社会力量参与,深化拓展定点帮扶、社会帮扶东西协作等帮扶模式。同时加强扶贫项目和相关涉农项目资金的整合力度,统筹考虑各方面资金资源,明确财政专项资金投向,打破行业、部门限制,在各部门专项资金总量原则上不减少的同时,削减专项资金项目数量,放大财政杠杆作用,合理整合财政、农牧、林业、扶贫等涉农资金项目资金,集中向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倾斜,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着力解决资金安排分散、重点不突出、效果不明显的问题,使有限的资金、项目和政策能够进村入户精准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