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小学教学研究报告(模板5篇)

小编: 薇儿

在现在社会,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通过报告,人们可以获取最新的信息,深入分析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教学论文开题报告篇一

为了深入了解小学的教学研究情况,不断探索教学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扎扎实实地开展有效的教学工作,我们一行八人于3月5日至4日对所有乡镇中心小学进行了有效的教学指导,现简要报道如下。

本次教学检查指导调查共8所学校,分别是xx镇中心小学和xx乡中心小学。我参加了三次讲座,对讲座教师的备课、听课、评课、布置作业、批改等进行了全覆盖的'调查和指导。在各个学校,我都是单独和老师交流,和学生互动,参加集体讨论。

一般来说,所有的教师都能体现出一定的新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教学方法。

1,教学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虽然现在农村小学条件不错,配备了一些多媒体视听设备,但是课堂教学利用率不高。大多数教师基本上只用录音机、磁带、卡片进行课堂教学,有的甚至录音机不进课堂,给学生没有直接的体验,浪费教学资源。

2.教学理念还是不够

虽然教师学历不低,但大多是新人,教学经验不足。有些教师不能准确把握课程标准,有效备课(准备课程标准,准备教材,准备学生,准备教学方法,准备资源整合,努力准备深入的教材,准备学生透彻,准备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准备教学资源,形成完整的教学设计和教案)。虽然课堂教学中有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活动,但大多是形式上的,对课堂教学的理解还停留在,也就是说,教材还在教,而不是在用教材。

3.课堂教学效率差

通过听课发现,很多英语老师仍然采用一粉笔一张嘴一黑板一节课的教学模式。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但是我们有些老师上课还是说的多,让学生练的少,课堂气氛沉闷。本次调查的课后抽查结果证明,这种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教学论文开题报告篇二

一、课题名称

中学问题学生的教育引导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我校提出“中学问题学生的教育引导研究”这一课题是基于校本化研究的需要,是一线班主任结合当前班级管理形势和本校实际情况,通过研讨、论证后提出的。

问题学生由来已久,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广泛引起各国学者的关注,在心理学界、教育学界、医学界和社会学界都展开了相应的研究。如今教育问题学生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面临的共同课题,更是每一位教育者都无法避开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问题学生也相应地增多,如果不能及时对这些学生加以正确引导和教育,势必会给学校和社会的'后续发展带来极大危害。通过什么途径,采取哪些方法,来引导问题学生走出困境,这是每一位教育研究者和工作者都应该深思的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基本内容:

联系当前形势,对问题学生进行再定义与再认识,找出问题学生产生的症结所在,并提出对问题学生进行教育引导的原则与对策,促进中学素质教育的实践与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研究重点:

1、问题学生的产生原因。

2、问题学生的教育对策。

难点:

对问题学生的教育有别于一般性的教育。它需要关联与整合多方教育力量来形成一个有机的生态文化环境,给问题学生的转化带来强大的推动力,使问题学生在良性循环中消除发展困境,从而实现健康成长。

五、课题研究的的方法

1、实验、观察法;

2、统计、类比法;

3、分析、归纳法。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

1、选题、论证、申请、审批、开题(20xx年2月-20xx年5月)

2、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确定实验研究对象(初中、小学各两个对比实验班)、选择课题研究方法、准备测量工具(20xx年6月-20xx年8月)

3、前期实验观察、中期成果总结、提出理论假设(20xx年9月20xx年8月)

4、后期实验观察、测量统计分析、实验验证(20xx年9月-20xx年1月)

5、理论总结、结题(20xx年2月-20xx年3月)

七、课题研究预期的成果与表现形式

(一)行为方面的成果。

1、将问题学生进行归类;

2、形成问题学生教育机制;

(二)文本成果。

1、形成《中学问题学生的教育引导研究》结题报告;

2、形成《中学问题学生的教育引导研究》论文集;

3、建成《中学问题学生的教育引导研究》数据库。

八、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1、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组长:刘川

常务副组长:龚映辉

副组长:朱生宁、舒兴

组员:姜丽君、漆杰、贺彦

2、课题研究组人员及分工

负责人:龚映辉(统筹课题研究)

实验研究、验证人员:漆杰、王春梅、李小燕、吴梓静

观察、测量、统计人员:姜丽君、贺彦

实验分析、提出假设、结论分析:龚映辉、李小燕

结题报告撰写:龚映辉

九、课题研究的经费

学校公业务费拨款××万元

教学论文开题报告篇三

自主学习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率先兴起于西德,后风靡于欧美,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全球的中小学教学实践。我国虽自古就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不悱不启、不愤不发”之说,但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远远没引起人们的重视,直到国家提出新课标新课改以后,才在国家课改实验区进行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实践,我们作为国家第二批课改实验区的学校,在积极推进课改工作中就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农村中学生学习资源匮乏,无法上网查资料,如何实施自主学习,如何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就成了摆在我们农村中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首要问题,于是自2003年6月以来,我们学校语文组全体教师在吴惠平同志的带领下进行了《农村初中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一安庆市级语文课题的实践研究,本课题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和总复习教学等五个方面的内容研究,我本人所做的是总复习和文言文阅读两方面自主学习的课堂实践工作。

二、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自主学习能力,包括自我筛选设定目标,自我寻找学习内容,自我确定学习方法与途径以及自我管理学习过程是素质教育在个人能力开发上最重要的目标。

2、儿童心理学理论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创新精神被放在了首要地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尽快地把学生从过去单一接受型学习方式中解放出来,推上多元化轨道。

3、体验成功原理

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少年儿童都有成功愿望,而且都希望得到他人认可。成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多次成功体验可以促进儿童学习兴趣养成以及学习积极性提高,这里所指“成功”是学生个体主观能动性积极尝试的结果,是生生合作互动,师生合作互动共同提高的结果,体验成功是学生进行学习内驱力,是促进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产生的根本动力。

三、预期目标和效益

1、通过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潜力和积极思维,个性思维,求异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

2、通过自主学习,改变学生语文学习的模式,变被动接受为主动钻研,使语文课堂教师的一言谈为学生的众言谈,激活课堂气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作用,锻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

3、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竞争等现代意识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中进步,在学习中提高,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变知识为技能,变能力为素质,从而全面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研究的基本内容

1、研究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理论、宗旨、撰写有关论文。

2、研究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方法与模式。

3、研究学生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形式转变的衔接。

4、研究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关系。

5、研究自主学习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

五、主要实验活动

2003年5月——2003年9月

阅读教学:整体阅读、强化预习

讲读教学:注重整体,以问题强化理解

2003年9月——2004年4月

阅读教学:整体阅读、重点感知

讲读教学:重点部分以问题促学(上示范课)

写作教学:增强课外阅读、记笔记

2004年4日——2004年9月

语文复习中的教师引导、自主整理

话题作文的写作(上课、交流)

2004年9月——2005年2月

归纳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的方法

读、写、练结合的习惯养成(问卷调查)

2005年2月——2005年10月

进一步培养读、写、练习惯的养成2005年10月——2006年4月

归纳整理研究成果

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讲座、经验交流)

2006年4月——2006年9月

归纳整理相关研究成果

相互交流经验、校内推广

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六、实验结果,教改之花盛开,课题研究结硕果

1、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通过实验,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了其内在的学习动力,引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在承接课题研究任务后的两学年里,语文学科无论是在中考中还是桐城组织的学年调研考试中,成绩都较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安徽省组织的初中作文竞赛中连续两年获安庆市级奖励各四人。

科研结题报告 ·德育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报告 ·怎样写结题报告

2、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排斥小组合作,合作和探究是在自主学习的前提下开展的。自主学习中包含了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21世纪,竞争与合作并存。积极的合作意识和有效的人际交往能力是新世纪人们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但是我们的学生,独生子女居多,在家中受到父母们的精心呵护,养成了“惟我独尊”的习惯,不懂得也不愿与人合作。但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就会遇到许多问题是仅仅靠个人力量无法完成的。这就迫使他们在学习中形成团结合作的关系,资源共享,一起进行讨论交流,在与同伴分工合作的过程中,逐步懂得了合作的重要,并由此主动去学习,掌握与人沟通,交流合作的技巧。

3、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就是学习的资源,人们需要掌握大量的准确的信息,来调整自己工作和学习的思路,确定自己新目标。而以往的语文学科教学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承,学生采用的是被动的接受式,第二学习方式,学生无需寻找自己需要的资料与信息,从而导致学生收集、利用信息的意识淡薄,能力减弱。而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为了完成某一课题,需要利用多种途径,多种手段来获取信息,并根据需要处理信息,恰当的利用信息,运用语文的知识完成自己的自主学习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和强化。

4、通过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的教育科研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参加课题实验的教师撰写教学论文共24篇,其中在省级刊物发表的四篇获桐城市三等奖以上的有11篇。

5、通过实验提高了教师教学业务水平,教改能力和教学的基本技能,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减轻了师生过重的负担,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形成了较为浓厚的学习氛围。

教学论文开题报告篇四

一、生成性教学研究课题的定义及研究方向

生成理念是一种看待事物的观念,其特点是任何事情都是在动态中生成的,而不是固定不变的。生成性教学强调教学要关注学生自己的生长和建构,属于结构主义的一种教学方法,最初提出者是维特罗克,在国内的最早提出者是华东师范大学的叶澜教授。

生成性教学由于强调课堂进程的可变性,它不仅有利于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对于新课标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有巨大意义。生成性教学日益成为新课程改革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教学过程是否具有生成性也成为评价一节好课的重要标准之一。但是在课堂上如何促成学生有效生成,面对各色生成教师应该如何应对,却是存在着很大的误区。本课题就是围绕如何实现生成性教学来进行探索的。

二、生成性教学研究的进程

动态生成的理念一样存在于整个研究过程当中,三年的课题研究工作从最初的立项到实施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本着实事求是,让研究服务于教学实践的原则,我们在三年的研究过程中不断调整。这份研究报告主要就以下三个问题进行总结:

(一)更新理念――没有新生成的课堂不是真实的课堂

无论我们在课前如何精心预设,都是基于我们多年的经验,和自己的认识规律,在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认识能力基础上的预设。而学生有他自己的知识体系,有他自己的能力水平,教师在备课时候只能尽可能量地趋向于学生角度考虑问题,但是与学生之间存在偏差是不可避免的客观存在。如果我们意识到这样一个客观存在,我们就能够容忍学生在课堂上突发奇想,相反课堂是一池静水,无波无澜很可能是虚假的遵纪。

经常会听到老师这样的怨言,说学生总是和自己唱反调,感叹学生的不配合;如果是公开课,老师课堂上启而不发,或者一启乱发,是让老师更加郁闷的事情。其实我们埋怨学生没有跟着自己的思路,实际上是我们没有跟着学生的思路走。我们提出的问题是不是学生正有的疑惑?面对学生的回答,教师有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一下它的来由?如果不是经过反复编排,用来竞赛的“优质课”,在一堂真实的,原生态的课堂,学生的反应肯定会有出乎老师预设之外的地方。

一节课有着学生的积极参与,才能评价它价值的大小。否则,老师的语言无论如何的华丽,内容多么的深刻,手段多么的现代,都是一节没有实际价值的课。而学生参与的深浅,体现为学生课堂上的困惑、矛盾、冲突,以及顿悟之后的心领神会,这才是一堂真实的,有价值的.课堂,是师生一起相互启发,相互推进的课堂。一节按部就班的课,没有任何波澜的课,没有精彩生成的课是一节没有悬念的课,没有激情的课,不能深深印在师生脑海里的课。所以一节好课的标准之一就是看它有没有生成性,没有新的生发,就如春天的树没有新芽,没有本该的勃勃生机。

超出预设的生成不是学生的作恶,不是老师的无奈,是最最普通自然的课堂现象,只有正确对待这些旁逸斜出才是一位负责任的老师,也才是一个令学生信任,符合新的课改精神的老师。

(二)纠正偏差――要关注生成,更要强调预设

在我们遵循客观规律,科学地提出重视意外生成必要性的时候,很多人却走向另一个极端:既然生成性教学强调课堂上的及时生成,突破课前的预设,那么索性就不要课前预设。在课堂上教师由着学生,随性而发,课堂上信马由缰,使教学的有效性大大降低。

我们认识到课堂上诸多可变的因素,使得预设以外的生成是情理之中,客观存在;我们也认识到重视这些生成是尊重学生,落实学生为主体的体现。但是假如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样是错误的。重视课堂的机动、灵活,也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缺失了课前的精心预设,必然会对学生的各种生成缺乏调控,导致课堂上的盲动无序。如何做到课堂上学生的“活”而不乱,人性与理性相结合,完全有赖于教师课前的精心预设。

预设与生成是一对,它们相互促成,不可分离。离开预设,会使生成失去方向,失去对生成的操控能力;精心的预设会很好地促发生成,也能很好的选择,甄别生成,进一步利用生成,引导生成。生成也会服务于以后的生成,教师通过对新生成的操控结果的反思,为下一次预设准备下参照,进一步丰富自己的预设;而不断完善的预设又为新的课堂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认真的预设,可以帮助教师在课堂上面对学生的意外生成,拥有更强大的柔韧性,使课堂能不管学生如何生发,都能达到“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结果。面对新生成,教师能够达到胸有成竹,调控自如的境界;很好预设就像如来佛的手掌,无限扩延,就可以任凭孙悟空的腾挪跳跃。所以注重课堂的生成效果不是不要预设,而是对课前预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峰回路转,关于生成的重新定义。

所谓“生成性教学”是指课堂中不能机械地按原先确定的一种思路教学,而应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由教师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其特点就是在一个“变”,在我们追求教学过程的变化时,却看到学生的生发微乎其微,课堂上瞪着迷茫的眼睛,痴痴地等待着老师的灌输,是他们的脑子已经喜欢这样一种灌输式教学,还是我们的教学过程没有留给学生可生发的空间。

原来我们欣喜若狂地追求学生的新动态,新发现,但是现实是学生或是南腔北调,或者不着调,或是他们痴呆呆没有反应,只等着老师的灌输。面对教学实际中没有学生的生发,我们如何甄别引导,我们不了解他们脑子里的情况。最后我们又回到教学的老路子上,一厢情愿按照自己的思路完成教学。课堂上积极的学生完成任务,不积极的学生依然如故。感觉生成性教学的研究好像走了死胡同。

在之后的理论学习中我认识到,既然生成就是生长和建构,那么生成就可分为两种,一类是我们预设下的生成,另一类是超出我们预设到的生成。无论哪一类,都是学生一种通过自我的构建成长的状态。既然突破预设的生成并不多见,那么我们通过自己课前的精心预设,课堂上良好的心态推动预设内的生成。

教师要想使学生能够跟着我们的思路实现有效生成,就要求放慢步伐,牢记我们不要做拖拉机手。因为老师的目的不是急于把学生带到某一目的地,而是要让学生自己体验、感悟、生发、生成,这就需要时间。就像我们旅游,好的导游都是慢慢说,时不时的停下来给游客时间去思考,去回味,去印证刚才自己讲解到的东西;好导游一定是仔细观察游客的神情,揣摩他们的感受,等到游客们的思路从一个景物中离开来,他才会开始讲解另外一个地方。因为最终能够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你介绍了多少,关键是看游客领略到多少。意识到这一点,老师们也就不会一味按自己主观臆想出的教案,自顾自的进行下去。

听过一节历史课整节课,从构思到内容和别致很丰富,可以说无可挑剔,但是听下来总觉得很累,想来就是缺少对学生的关注,教师一味的充当司机,一路风景只让学生走马观花,失去了学习的轻松和愉快,追其根本也就是少了学生自己的感悟和反思,缺乏学生的自我生成。

(四)锁定方向,让研究更有针对性。

决定课堂的生成性因素很多:观念的革新,良好的预设,教师的策略,课后的反思,都是推动生成性教学的重要因素。我们在全面出击之后,认为只有抓住一点才能有所突破。在以上因素中我们选择了预设这个环节,因为他最有可操作性,良好的预设是推动课堂有效生成的关键。

传统预设求细,传统课堂追求对预设完整落实。这在现实中确实有着它的巨大的优势,能够在短时间里使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但是从它的后续能量来看,这是一种没有后劲的教育,没有在学生学习原动力上期大大的积极作用。因为预设过度,使得课堂上教师挤占学生生成的空间,表面看教学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实质上这教学由于缺乏学生的独立思考、积极互动和个性化解读,学生只能获得表层知识,而这种知识缺乏活性,不能转化、内化为学生的智慧和品质,使教育的实际意义大打折扣。

首先,明确《课标》要求,有效整合教材。唯有至此,才能抓住关键,抓住核心,突出重点,从而在预设中把空间留对、留足。

比如纪连海老师讲得《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课,他只选择了服装一项,呈现各个时期服装的变化,以及自己的一些照片,让学生体会服装的变化是历史变迁中的一个表现,它与社会变革之间紧密相连。而在这一课中除了服装还有传媒,交通,风俗等等方面,他都留作空白,他之所以敢于留作空白,而没有一一罗列描述,就缘于他对《课标》和《解读》的准确理解,宏观把握,拿准了这一节课的目标无外乎就是让学生体会近代人们日常生活风貌的变化,与社会政治经济变革紧密相连。基于此大胆留白,既有老师的行为示范――探讨服装的变迁,也给与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讨论印证这一规律,学生在这样一个过程中生成他自己的新认识。

所以只有抓住核心,准确定位,才能大胆取舍,大胆留白,果能如此,把空间留给学生,就能促进学生的课堂生成。

其次,搭台子给学生表演。

对于西藏部分的预设是呈现资料,让学生通过史实分析出西藏问题解决是基于中央和地方的双重努力:一方面是政府的措施得力,一方面是地方支持。然后给学生空间,促使他们印证其他地区问题的解决是不是也有类似两方面的原因。留下这些内容让他们自己去探究、印证,学生会在课堂上因他们自己独特的表现,思维的活动,思想的升华,从而实现他们各认识与能力的生成。

再次,用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把任务交给学生。

《鸦片战争》一课的预设曾经很让我苦恼,虽已上过很多次,但无碍乎从战争的背景到爆发,从经过到结果以及影响,一路上下来,最多是呈现一些很生动的资料,但也只能激发学生的听觉而已。如何使学生在课堂上思维的活动,从而实现个人多方面的成长,一直是我思考的事情。偶然看到一个教案使我耳目一新,它以“林则徐是引起鸦片战争的罪魁祸首,是他的禁烟引来了外国侵略的舰船,从此中国沦为万劫不复的深渊。”这样的谬论冲击学生的已有观念,激发他们思考的欲望。实践之下,发现它的巨大好处。

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参与,运用手中的资料与老师之间展开辩论,最后学生在胜利中获得极大地心理满足和思想收获,这个过程是活泼、生动、可爱、原生态的,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学习、成长。

生成的前提是给学生自主,只有在学生自己思想做主的情况下才能有创新、有生成。传统的预设只能有传统的课堂,按部就班只能启动学生的耳朵、嘴巴、眼睛,不容易启动他们的思想,以至于他们的探究创新,新思想的生成,知识的重新构建,基本不能实现。这样的课堂即便是有生成,也只是缺少深度挖掘的浅层次生成,或是随意的胡乱的生成。

总之,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落实?学生整体发展如何实现?新课标对历史教育的价值取向怎么体现?都起源于每一节课的恰当预设上。而让预设为课堂上学生的发展留足空间,又基于老师思想观念的转变,恰当的取舍,巧妙的搭台,问题的设置,从而使得预设体现学生,围绕学生,实现把课堂留给学生,让他们去探究,去发言,去自主生成,主动构建,反之离开了这一点,我们所追求的教育的价值都会大打折扣。

三、关于生成性教学研究的一些思考

生成性教学是一种观念,它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与一切先进理念相互渗透,否则就会使生成性教学陷入尴尬,走入偏执。它与目标教学有切合之处,只是目标不是固定不变的,是随着课堂的进程而进行转化,并且要求课前预设的目标具有弹性的,才能适合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它与情景式教学有共同的取向,在创设的恰当的情境当中,推动学生的预设内生成,也有利于学生的预设外生成。生成性教学是新课标中过程与方法目标实现的很好方法,新课标强调过程与方法是学生学习的目标之一,过程与方法的获得,就要求学生更深刻的体会课堂教学的过程,而深刻的程度取决于这个过程是否符合学生自我生成。

生成性教学的研究中我们并没有寻找到一种能够促发它的模式,没有能够获得一个明显的可供操作,推广的的方法。这来源于课题组缺乏研究手段,研究理论的严重不足,这也是一线普通教师课题研究最大局限性。

但是我们有几百篇的反思文章,有十几篇生成性教学案例,我们有已经在不断尝试的体验,经历过,努力着就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这些努力以及科研带给我们的辛苦与喜悦将成为我们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巨大动力,这笔财富是要比有形的成就更有后续的推动能量。

教学论文开题报告篇五

语文是最基础的社会公共课程,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妨来写一篇语文老师述职报告,它能给你带来许多的帮助。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语文教师的教学研究述职报告”,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在数九的寒冬中,一学期结束了。一学期以来,我们在学习中成长,在忙碌中收获,在收获中报告,在报告中进步,这样的日子,充实而快乐。再现本学期的工作经历,积淀了些许所谓的经验。

一、做好学习方法的指导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最重要的学习莫过于方法的学习。搞好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是有很大的好处的。首先,我认为成功的教学方法除了抓好课堂教学、课后反馈和复习以外,课前的预习也是很重要的。

因此,我这学期比较注重学生的预习习惯的养成,平时,常亲自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其次,我强调上课专心听讲,每人必须准备一本课堂笔记本,课堂上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及时做好自身体验和知识的记录。再者,重视指导学生一天学习的回顾。如睡前回顾当天所学,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方法多,但要适用,易行,便于操作,还要督促学生坚持,因此,我要求小组长每天检查同学的上述“工作”情况。

二、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

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引导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升华认识。

如在教学《老人与海鸥》一课时,在学生充分感受老人与海鸥的情感基础上,我组织学生读课文的第二部分,并且用小黑板出示好的句子和段落,尤其是描写海鸥的句子写得生动传神,又十分感人。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情感。在阅读的同时,还让学生积累了佳句。这充分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三、注重课内外结合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我在教学实践中,很重视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阅读实践的天地,通过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学生读书的效果也就达成了。语文整体水平的提高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四、重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丰富语文知识积累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运用,只有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积累之后才能运用。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我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活动。1、优秀文段朗读。通过学生自主搜寻优秀文段,使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学生的阅读量增加的同时,学生必然收获了许多东西。2、好词佳句的收集。在不断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学生的词汇积累有了明显的增多。3、课前的古诗词背诵,歇后语格言警句背诵。学生在活动中增长了知识,训练了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

五、及时反思报告,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问去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地学习,每天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及时的反思报告,才能跟得上教育发展的步伐。通过反思,我发现了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如通过教学反思,我发现自己以前对学生扶得太多,造成学生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心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得到提高,教学效果更显著。

在本学期的教学中,学生的语文兴趣得到了激发,语文基础知识得到了提高,语文能力得到了增强,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了基础。在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之时,我也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不断探究教育规律、方法,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今后我将继续加倍地努力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努力奋斗。

本学期迈着轻快的脚步又要和我们再见了,回想本学期的工作,每天都是在忙忙碌碌中度过的。虽然是这样,但是觉得特别地踏实。因为学生的各个方面在不同程度上都有较大的提高,看到他们的进步,我虽然辛苦点,但是心里也是特别地高兴。为了以后工作地更好,特报告如下:

一、钻研教材、研究教法。

本学期担任语文和数学两科教学任务,虽然紧张忙碌,但觉得很充实、快乐。在授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弄清本学期教材要掌握哪些知识,哪些重点、难点,并通过教学方法突破重、难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去学习,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激发兴趣、上好每课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认真通览教材,授课的内容要做到心中有数,查询有关资料,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因材施教。如讲解《分数的意义》一课时,我拿出一个苹果,让学生考虑,我想把这个苹果同时平均分给两个人,怎么分?学生开始议论。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们各抒己见、争先恐后来回答这个问题。有的同学主动来动手操作,把这个苹果从中间平均分成两半送给两个同学。然后教给学生分数的读写方法,让他们知道分数的意义。最后让学生动手折、画、剪等各种方法来理解分数的意义。结合实际说出更多的分数,一堂课在愉悦的氛围中结束了。我在上每节课时,每节课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力争把每节课上活,处处充满着精彩,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检查督促、提高成绩

我上完一节课后,都留给学生一定量的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每天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经常测试,检查学生的学习状态,如果成绩不理想,就及时讲解,鼓励学习优异的学生继续刻苦,鼓励差生不要泄气,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一定能够达到理想的成绩。

四、辅导差生、全面提高。

我班有八名学生,他们都很聪明,但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刘立新、肖俊鹏表现的更突出。他们就知道吃、玩。没有害羞感,学习成绩的好坏都无所谓。我单独找他们谈心、耐心做他们的思想工作。我更是手把手的教他们,直到他们弄会为止。及时表扬他们,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经过多次的说服教育,他们的变化特别大。学习成绩有明显提高,对学习有了兴趣。

总之,在这一学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认真学习,努力工作,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刻苦研读教育教学理论,努力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抓好班级管理,出色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

一个人的一生有很多事情是无法预料的,也正因为变幻莫测所以给了我们品味生活的土壤。如何抒写人生的答卷,如何处理毫无定数的事情变成为一个人一生忙碌的事情。当教师已经三年了,我走过了一条人生的路径,在这条路上有恐慌,惊奇,感动也有泪水和无奈,但不管怎样,走过了。没有后悔和感慨的时间,必须尽快的报告,尽早的在报告中找到经验和教训,避免同样错误的发生。

今年对于我个人来说是一个由适应到转变的过程。上一学期我适应初二教学,适应那群生理心理都发生巨大变化的学生,这个学期我就必须转变自我。上一学期出现的过失既然已经报告过了,那就不应该再发生在今年的课堂上。为了教好这群熟悉而又陌生的学生,我努力着,下面就自己的工作情况做一个简单的汇报。

初一是个基础年级,在初一的那一个学年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早读习惯、学习习惯,读书习惯,通过一个学年的训练,他们基本做到了早读课有目标,上课做好笔记,读书手拿笔,但初二和初一是截然不同,它是一个转折点,因此在这一学年里我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分析的能力。上课时更多的把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想,自己说,帮助他们养成语感。为了帮助他们拓宽知识面,每天安排一名同学读一篇富含人生哲理或能够给人启迪的文章,并写好50字的听后感,坚持下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们思考的问题有深度了,作文的语言也比以前有了提高。

就我自己而言,坚持提前备课,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集体教案进行修改,以取得的学习效果。今年是我第一年教初二,为了备好课我常常在备课时查阅网络,或者《语文教学通讯》等,以保证45分钟的教学效果。

在班级管理上,紧抓常规管理不放松。

初二的学生变化很大,心理,生理都与初一有很大的不同。男女生之间朦胧的情愫多了,纯洁的友谊少了;男生之间用武力解决问题的多了,容忍对方的少了;班级中互相猜疑的多了,互相帮助的少了,这一切都告诉我,现在的他们处于一个非常危险的时间段。这是一个极容易出问题的年龄,是一个多事之秋。因此我利用每周二下午的第三节班会课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安全卫生教育。在上班会课之前认真备好课,争取每一节班会课完成一项教育任务,本学期就打造班级的文化氛围展开五分钟励志演讲,五分钟人生哲理故事演讲等形式,通过一篇篇文章去熏陶,感染学生。

一个整洁的学习环境是学习的前提。班级的卫生状况大致是这样分布,上午好于下午,一二节课好于三四节课,为了改变现状,我除了将卫生工作承包到人之外,另外安排了卫生保洁小组,负责随时检查班级卫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卫生保洁的成员由平时不注意保洁工作的同学临时担任。这样既让他们知道破坏班级卫生会得到相应的处罚,要懂得为自己所犯下的错误承担责任,还告诉他们卫生工作不是靠某几个同学就能做好的,它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正所谓班级环境靠大家。通过这些措施,基本上已经做到无论什么时候进班,班级都整洁干净,学生们也养成了“弯腰”的意识。

积极联系各科教师,努力维护科任教师威信。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成绩是学校、老师和家长最关心,针对每次月考,我跟科任老师进行分析和研究,帮助学生查找原因和错误细节,报告经验和教训,鼓励先进,鞭策落后,让同学学有所获。我给同学们讲“尊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成其才”的道理,通过班会活动让学生明白适应不同风格教师的教法是对自己有益的。

积极开展家校联系。

精心设计每一次家长会的内容,与学生家长互通有无,互相畅谈。同时经常性地与学生家长电话沟通、家访、把家长请进来,说心里话、说实在话,一切都为了孩子。这样既让做班主任的我了解了学生在家存在的问题,也及时让家长了解了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同学交往的情况。通过家校联系,帮助有问题的学生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及时与学生沟通,把握班级动向。

学生是最了解学生的,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想及早的发现问题,而不是问题出现后被动的解决的问题,那就需要通过与班级学生的沟通了解班级动向。这样的谈心对象不仅仅是班委,而应该涉及班级的每一个层次的学生,这样了解的情况才会全面。

对于我这个年轻教师而言又走过了人生的一步。我相信在不断的报告与反思中,我一定会成长和成熟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