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农业普法宣传标语(实用5篇)

小编: ZS文王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农业普法宣传标语篇一

首先阐述了农业循环经济内涵、特点与农业循环经济国内外研究状况,从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视角研究了俄罗斯远东地区农业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针对农业循环经济存在问题提出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实践路径问题,对农业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借鉴。

[关键词]循环经济;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农业实现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学术理论界对农业循环经济研究十分火热,对农业循环经济内涵、方法及发展模式进行了如火如荼的研究和探索,要用农业循环经济的科学发展模式改造传统落后农业产业,结合农业产业结构特点、发展状况、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将绿色生态农业作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重点领域,可持续地开发适合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适用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探索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

1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及其特点

1.1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

循环经济是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经济增长模式,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目标,循环经济以“绿色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不断构筑“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闭路循环模式,其核心是生态环境保护、经济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不断实现在发展绿色农业生产、推动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获得农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目前农业循环经济生产模式是“自然界—农业产品—农业废弃物—自然界”的形式,通过将循环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应用到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创新农业生产技术,构建农业生产循环利用的生态结构,实现在农业经济资源的循环利用,使农业生产系统转变为集约型、生态型系统。

1.2农业循环经济的特点

农业循环经济是当前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一种新途径,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循环经济强调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与保护,通过创新和提高农业生产技术,促进农业经济资源的循环利用,将传统的粗放式农业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精细、可持续发展模式,从而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农业经济资源的高效利用。

农业循环经济要不断优化农业生产结构、采用高新农业生产技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提高农业经济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经济增长相协调,从而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农业循环经济将人看作是与自然不可分离的有机组成部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应转变以往的以消耗农业经济资源来实现农业经济增长的思想观念,通过不断创新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来实现农业经济的不断增长,从而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农业循环经济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2.1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循环经济理论的研究在国外学者研究中很少出现“循环经济”一词,而是将其替换为产业生态理论、零排放理论、生态农业理论、可持续农业理论等。

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相和谐的现代化农业;美国加州议会通过了《可持续农业研究教育法》提出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战略既“可持续农业”发展战略;《我们共的未来》(wce(国际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一书中全面分析了世界面临的人口、环境、资源和粮食等方面的严峻挑战,科学论证了忽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如果不注重生物、自然资源的保护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生态破坏,农业经济就得不到健康发展。

此外,发达国家构建了相对完善的支撑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体系。

2.2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循环经济”这一术语20世纪90年代出现在中国,学术界从资源综合利用、生态环境环境保护、经济增长方式等不同的角度对循环经济所涉及的范畴进行探索及研究。

农业区域规划委员会和相关部门“可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实践”项目[1992],就有关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生产技术体系,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管理战略进行研究。

建立生态环境有效保护和农业资源循环利用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生产模式;张学会[]提出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将农业生产废弃物转化为可供生产利用的再生资源,实现上游废弃物、下游新资源的生产模式,从而提高农业生产资源的利用效率。

唐思航、韩晓琴[]认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业投入和提升农业科技水平。

综上所述,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农业循环经济及其模式的研究主要是定性研究、集中理论层面研究,对农业循环经济缺乏定量研究和实践操作层面研究。

学者们更多的关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对区域性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分析探讨和评价的研究相对较少,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

3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工程,由于农业循环经济政策、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目前农业循环经济面临着很多问题,存在着诸多制约影响因素。

3.1农业循环经济的观念尚未全面树立

农业循环经济是一种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农业经济模式,传统农业经济体制根深蒂固,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约束了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农业普法宣传标语篇二

摘要:自古以来,农业就是我国的基础性产业,关系着每个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农业产业化仍比较滞后。

农业经济发展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稳定。

如何确保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一个难题。

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当前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期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健康稳步发展。

关键词: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现状;对策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迅速。

在一段时期内,我国农业经济迅速发展开来,在经历了高速增长后逐步进入到滞缓状态。

近年来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发展工作,并推出了不少惠农政策与法律法规,农民的经济收入也有所增加。

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进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制约着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

因此,本文以贵州省湄潭县黄家坝为例,分析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供参考。

1贵州省湄潭县黄家坝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黄家坝镇位于贵州东北部,遵义市东部,湄潭县腹地。

全镇面积为186km2,耕地面积为3466.66hm2,人均耕地面积713.33m2。

现有农业人口4.86万人,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小镇,也是贵州百强乡镇之一,有“小江南”之称。

境内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全年气候温和,年均气温在14.9℃左右,年无霜期平均为284d,年均降水量为1137mm。

近年来办事处密切围绕县委、政府提出的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地制宜,在培育基础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粮食、蔬菜、畜牧、乡村旅游”四大产业。

随着农业经营机制创新的加快,本办事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有20余家,农村土地流转面积1334hm2,全镇农业经济总收入达76d453万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2d300元,比上年增加了1d200余元。

2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农业经济发展形式仍以粗放型为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后劲不足

由于大多数农民文化水平不高,安于现状,只满足于解决温饱问题。

小家小户单独耕种模式仍是主流,而机械化连片耕作的推广才刚刚起步。

农业产业仍以粗放型、传统型的种养业为主[1]。

就当前来看,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上并不多,规模偏小,并缺乏鲜明的特色。

这也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后劲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2.2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农村基础设施总量不足,农村地区“通水、通电、通路、通车”等状况还不是十分完善;二是农村基础设施老化,多数设施已陈旧,近年来虽然得到一些改善,但还是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田间也缺少配套设施,导致农业生产处于不十分可控的局面。

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二点:首先,地方财力有限,主要依靠中央财政扶持,资金缺口较大;其次,金融信贷支持力度不够,由于不少农业基础设施产权模糊,承贷主体不明确,加上贷款额度偏大,周期长,抵押物难以落实,导致农村基础建设信贷投入乏力[2]。

2.3当地农业经济结构中的农民素质不高

目前,大多数新生代农民文化水平明显高于老一辈农民。

而这些新生代农民从事农业的意愿不高,大多选择进城务工或进入乡镇从事非农业工作。

留守在农村的大多是老人、妇女与儿童。

因此,从整体上来看,从事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具有文化低、素质低的特点。

由于农民的文化素养与农业技能水平偏低,极大制约了农业现代化与产业化的推进,成为影响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瓶颈。

3黄家坝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1正确引导农村土地有序流转

不管是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还是增加农业综合效益,都与土地规模化经营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抓好农村土地合理流转是非常重要的。

当前,我办事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基本稳定,产权关系也基本明晰,土地确权工作也基本完成,农民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有效保障。

那么,怎样保障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是当前镇政府要抓的一项重点工作,必须抓紧抓好。

办事处及相关部门要加强联动,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民明白农村土地流转的重要意义。

通过发放明白纸、专题介绍、广播、讲座,观看视频等方式向广大农民宣传农村土地流转的意义。

同时,打造土地流转成功案例,利用典型示范、效益吸引的方式让农民群众能亲眼看到,亲身体会,增强参与土地流转的意愿[3]。

3.2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地方政府要从资金、政策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可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积极争取扶持资金。

要将一部分资金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并依托农业项目支持,抓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道路建设、通信建设等。

同时,还应努力争取各种社会资金,抓好抗旱水库、大小水利沟渠、清洁水管网等基础工程建设。

3.3大力发展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首先,严格落实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在税收、信贷、用地、用电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农业生产加工企业。

同时,逐步加大对当地农业产业化的资金投入,通过补助、贴息、信贷担保等手段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

通过将农业产加销有效衔接起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的经济价值。

其次,根据“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民主管理”的原则,积极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内部管理机构,健全管理机制,确保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最后,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在自愿平等基础上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机制[4]。

各新型经营主体必须因地制宜,结合当地主导产业与资源优势,结合市场需求,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要求打造特色鲜明的农业产业,从而形成良性的农业产业发展格局。

3.4加强农技推广,提高农民的综合素养

首先要抓好农业科技推广网络建设,构建县、镇、乡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网络。

明确各级农技推广服务部门的职能,合理设置、优化布局,形成多元化的农技推广体系。

同时,加大与农业院校与科研部门的合作,加快科技攻关,研究更多新的科技成果。

其次,安排科技人员直接到农村、田地去指导农户,将良种良法送到农户手中。

最后,加强对农民的培训,通过开办农技培训班、田间学校、广播电视讲座等方式组织农民学习,帮助他们掌握实用的生产技术,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与种植水平。

对新生代农民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生产经营理念,打破对“农民”的传统认知,让他们将农民当作一个职业来做。

要尽量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免费继续教育的机会,让他们学习更多经营管理知识与农技知识,以培育出新型职业农民。

这样才能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好人力保障。

参考文献:

农业普法宣传标语篇三

所谓的循环经济是指基于对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关系的正确认知,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强化环境保护为基本目标,以成熟的市场机制为基本动力,以节约利用、高效利用、循环利用资源为基本手段,以期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在整体上实现低开采、低排放和高利用。

之所以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强调金融创新,主要源于两者关系密切,不可分割。

一方面,循环经济所具有的综合性、高投入特征在根本上决定了其每个阶段均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而市场经济下的金融体系是以资金供给者的角色出现的,可为循环经济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因此金融创新有助于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循环经济的顺利发展可通过经济增长质量和发展方式的改善和升级积累丰富的金融资源,且可以促进资金高效流通和市场走向完善,甚至刺激金融资源加快创新和整合。

足以见得,循环经济与金融创新相互促进,密不可分。

二、循环经济背景下的金融创新发展

而循环经济政策法规和制度体系以及约束和激励机制的不合理和不完善,致使企业明显缺乏支持循环经济的积极性,并造成了财政拨款浪费严重、银行资金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从而大大弱化了金融对循环经济的支持效用。

概括的讲,我国金融体系为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现状令人堪忧,因此我们借助行之有效的金融创新,着力解决循环经济发展投资不足、渠道有限、效率不高等重要障碍,以此促进两者共同、健康发展。

三、基于循环经济发展的金融创新策略

由上可知,金融创新是当下推动循环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和重要手段,但在探索有效的创新策略时必须紧贴我国基本国情和循环经济与金融行业的发展现状,适当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善于从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进行金融创新,以此为循环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并满足其强烈的资金诉求。

具体可参考下述几点建议。

1.构建良好的政策引导体系。

循环经济发展是一项艰巨性、长期性的系统工程,若缺乏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导向作用,必然会放缓金融创新速度,这显然不利于循环经济的顺利实现,因此建议各级政府正确认知循环经济的内涵和意义,以更新发展理念,并从财税、投资、信贷等多方面加以合理引导,从而为金融创新提供必要的支持。

针对投资,可将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等项目列为投资重点,并直接或间接为产业关联度高、社会效益大、示范类生态工业园、环境设施建设、循环经济项目等领域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以引导全社会逐步走进循环经济发展行列;而针对信贷,可基于合理的政策支持,借助行政手段和市场手段为企业谋求成本较低的资金等。

2.致力于完善金融市场机制。

金融创新的有序开展离不开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完善的市场机制,加之循环经济发展周期长、投入高、风险大,致使资金供需矛盾成为制约其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为走出困境,就必须通过金融市场机制的完善为金融创新铺平道路,进而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最后是风险防范机制的形成,在此建议保险公司以设立或购买风险投资基金,或者认购主板与二板市场中发展循环经济企业的债券、股票等形式实现循环经济投资风险的疏导和转移,并以多层次体系的市场格局有效控制风险损失。

3.充分发挥融资渠道的效用。

而商业银行也责无旁贷,如针对环境破坏型或阻碍循环经济发展的企业,可提高其贷款利率、要求强制还款、进行抵制贷款等,而对与之相反的企业则可以放宽贷款条件、延长还款期限、降低贷款利率等,也可以结合区域经济特点,依托中小企业现有的融资体系,制定多样化的贷款政策和业务,为其提供外部资金支持,以此促进地方循环经济健康发展。

4.进一步创新金融产业产品。

金融产品的创新无疑是金融创新的核心,特别是在循环经济发展背景之下,其创新力度更应进一步加大,以此丰富金融工具,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具体而言,金融产品的创新应涉及下述几点:

富企业融资途径;而实践表明,证券化产品、期权、掉期、排放减少信用交易、互换、天气衍生产品等新型金融产品可积累大量的资本,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值得开发推广,但必须以成熟的资本市场为前提。

此外,为进一步实现金融创新,加快循环经济发展步伐,还应为其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如出台与形势发展相适应的《循环经济法》及其配套法律法规,明确社会各主体的责任义务,健全资源回收、废物处理等法律法规,统一循环经济发展标准等,以此使其逐步走向规范化和法制化。

四、结束语

总之,在循环经济发展背景之下,金融创新既是时代使然,也是内在要求,但其发展现状尚不理想,这就要求我们将积极探索更切实、更有效的金融创新策略视为当务之急,并以问题障碍为切入点,妥善处理宏观与微观、外部与内部的关系,以此推动金融创新健康发展,从而为循环经济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进而实现两者协调发展。

作者:冯森工作单位:仲利国际租赁有限公司

农业普法宣传标语篇四

摘要: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业经济也在逐渐提升,可以有效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因此,农村管理部门必须加大农业生产的扶持力度,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出了提高农业发展效率的措施,提升其发展效率与发展质量,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发展;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影响

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同时,农业经济发展方式逐渐转变,有效解决了农业生态环境的危害问题。

同时,农业机械化发展还能增强农业的生产效果,优化农业发展体系,为农民提供良好的工作方式。

一、农业机械化发展以及对农业经济发展转变的影响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对于农业经济发展产生较为直接的影响。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农业机械化发展分析

在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农业机械操作者可以利用先进的机械设备开展农业生产工作,逐渐改善与优化农业操作方式,减少劳动力的工作量,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从而提升农业经济效益,促进农业技术的优化,全面推广农业高产栽培技术与现代化的技术,有效提升农业发展效率,推动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1]。

2、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

在农业机械化发展期间,农业经济转变方式也受到其影响。

主要因为农业机械化发展可以为农业经济转变提供积极的指导,这就充分说明,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对于全国农业经济发展形势的转变具有较为深刻的影响。

在全国农业机械化大力发展的过程中,农业生产效率显著提升,科学技术的应用模式也有所改善,农业科学技术可以为农业机械化发展作为支撑[2]。

在高新技术逐渐发展的形势下,农业机械化可以提升农业科学技术水平,增强农业自动化与智能化发展效率,提升农业经济发展的转变速度,从而提升农业经济效益,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3]。

二、农业机械化发展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措施

在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也有所转变,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的发展效率。

具体应用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1、提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

在国家大力宣传农业机械新技术的情况下,全国多数区域的生产方式都已经成为了机械化,然而,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还在应用传统的机械化作业方式,不能快速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也难以优化其发展效率。

因此,全国农业机械化管理部门必须要提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为农民讲解一些专业的机械化知识与技能,使得农民可以有效掌握机械操作方式。

同时,还要为偏远山区农民提供优惠政策,引导农民积极购买各类先进的机械设备,为其树立正确的农业机械化发展观念,优化农业生产体系[4]。

2、农业产权流转方式

全国各个农业部门必须要制定完善的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度,根据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转型特点,改善耕地分散与土地制度,并且利用产权转让方式打破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限制。

然而,目前部分农民过于重视自身短期利益,不能促进全国农业长远健康发展,针对这一现状,全国农业部门必须要提升农业生产灵活性,加快农业产权的流转速度。

同时,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要想更好的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就要鼓励各级政府制定完善的优惠政策,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优化农业土地产权结构。

通过农业产权流转政策的分析,政府部门需要鼓励农民应用机械设备开展农业生产活动,提升农业的生产活性与生产效率,使得农业机械化发展可以带动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升农民的经济效益,增强农村的发展效果。

3、制定完善的科研创新制度

在全国农业化发展进程中,先进机械设备与先进农业技术的应用,可以提升农业发展效率,增强农业机械化与技术的.先进性,提升农业机械设备的工作性能与工作效率,进而加快全国农村的发展速度。

然而,目前部分农业机械化发展中,还存在科研创新力度不足的现象,难以提升农业科研技术的应用效率与应用质量,无法提升其发展效益。

因此,农业管理部门必须要加大科研创新力度,通过农业机械化发展加快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进而提升全国农村机械设备的应用质量,实时更新全国农业机械技术。

首先,农业管理部门可以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逐渐创新机械技术,加大资金的投入,为科研创新工作提供足够的资金,使农业机械技术科研创新部门得到有力支持。

其次,农业科研技术创新部门要培养专业素质较高的人才,建设科研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借鉴国外先进机械设备科研技术。

最后,农业管理部门需要全面分析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根据农业生产需求对农业机械进行改造,使农业科研技术创新人员可以更好的对农业技术进行创新,建设专业的农业机械科研创新平台,提升全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效率与质量。

农业普法宣传标语篇五

河南循环经济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正面临整体规划缺失、公众参与不足、激励机制乏力、法规体系不全、技术进步缓慢等诸多困难和障碍。

自上世纪90年代初河南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全省各级党委和政府注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积极发展环保产业和清洁生产,加强工业污染的防治,加快推进再生资源利用,减少废弃物的产生,为河南发展循环经济奠定了基础。

循环经济在我省一些市区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比如鹤壁市作为我省唯一的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进一步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子,为全省做出了示范。

全市现已形成以鹤煤集团为核心的煤炭开采及综合利用产业,以万和公司为核心的电力及电力转化产业,以同力公司为核心的水泥余热———发电和粉煤灰———水泥产业,以大用等企业为龙头的畜产品加工及废物回收利用产业等五大循环经济产业链。

周口作为农业大市是豫东平原上全国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和生猪生产、肉类出口基地。

粮棉总产量和畜牧业均居河南首位,近年来,周口市委、市政府立足当地实际、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全市农产品、畜产品的深加工,目前已形成独其特色的六大产业化链条,政府、企业和乡村三方互动,循环经济成效显著。

如莲花集团的链条是:小麦加工成工业面粉,进入谷朊粉厂分离出谷朊粉推向市场,生产的小麦淀粉经制糖、发酵,精制生产出味精氨基酸等产品。

小麦初加工过程中生产的麸皮,味精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糖渣等,每年经饲料公司加工成动物饲料50万吨,反哺农业。

味精生产中发酵工段产生的高浓度有机水,经浓缩、喷浆造粒和喷雾等工艺,每年生产优质有机、无机复合肥20万吨,回到大田。

莲花集团与周围的农业自然而然形成一个经济效益和生态环保效益均衡发展的统一体,并带动了近2万人就业,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平顶山、焦作、义马、永城等煤炭生产基地,按照高效、清洁、充分利用的原则,也广泛开展了煤矸石、煤泥、煤层气、矿井排放水以及煤共伴生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变废为宝,使上游企业的废料成为下游企业的原料,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尽管我省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已开始起步,但从总体看,目前我省的循环经济实践仅仅处于试验、示范的初级阶段,普及面小、深度不够、质量不高,与其他循环经济发展较快省份相比,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还面临着很多实际困难和障碍,主要是:

(一)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指导思想不够明确,有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由于广大居民环境意识比较薄弱的一些地方政府迫于经济增长和就业压力忽视环境保护,甚至对污染企业提供保护,地方保护主义相当严重。

还有很多企业领导者对循环经济本身和推进循环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认识的不足使坚持利益为导向的企业的环保意识不强,积极性也不高,这对更广泛地在企业内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产生了很大制约。

导致在确定发展思路,制定规划和政策措施上未真正转到体现以全过程控制、从源头回收、减少资源消耗和削减污染物排放的清洁生产上来,与循环经济理念还相差甚远。

还有,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建设也相对滞后,或已制定的也缺乏实际的可操作性,对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行为难以规范。

(二)缺乏对循环经济发展的统一总体规划和管理。

建设循环型生产企业、生态工业园区、城市再生资源回收及再生产业体系、环保产业布局和不同区域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上没有统一的规划,政府部门对发展循环经济的职责划分模糊不清,缺乏统一组织管理,存在多头管理、无人负责、相互推诿的现象。

(三)有效的激励政策和合理的费用机制尚未建立。

目前,我省的环境容量尚未作为严格监管的有限资源,企业和众多消费者支付的废弃和排污费不仅远低于污染损害补偿费,甚至也明显低于污染治理的费用。

还有,由于再生资源的价格低于初次资源的价格,而政府又没有制定相关的倾斜政策,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宁可为污染排放废弃物付费用也不愿花更多的成本去生产再生资源。

(四)技术进步缓慢,技术装备和技术水平落后。

多数企业和经济实体的工艺和技术装备落后,资源综合利用和环保产业技术水平尚未形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如量大面广的中小型锅炉技术水平相当落后,能源效率低。

环保产业技术开发能力弱,环保产品技术含量较低,城市垃圾资源化、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和高浓度有机废水治理等重要领域的一些关键产品尚无自己的制造技术,清洁生产审计工作进展迟缓,国家确定的45个清洁生产审计试点单位河南仅有一家,制约了省内清洁生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