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村级组织建设资金报告(大全5篇)

小编: 琴心月

报告,汉语词语,公文的一种格式,是指对上级有所陈请或汇报时所作的口头或书面的陈述。掌握报告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对于个人和组织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报告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村级组织建设资金报告篇一

2--3月,按照县政协“三农”问题调研活动的安排,县政协群众联谊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对我县农村工作的领导和村级组织建设及运转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组听取了县委组织部、县农办、县民政局等部门的情况介绍,深入璧城街道办事处、大路镇、正兴镇、福禄镇、健龙乡实地了解,走访9个村,召开座谈会14次,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认真总结了成绩和经验,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议意见。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农村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加强。我县历来重视农村工作,特别是近年来,进一步加大了农村工作的力度,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围绕农民增收,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工作思路,不断推进农村工作全面发展。一是把农村工作纳入党政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制定规划,落实措施,明确责任,严格考核。各街道、镇乡立足实际,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加大工作的力度,着力推进农村工作向前发展。二是每年召开一次农村工作会议,总结成绩和经验,分析形势和问题,部署全年工作重点,制定切实具体的工作措施。特别是去年底至今年上半年,我县进行了乡镇建制调整和村规模调整,对于进一步提高基层政府的工作效能,整合农村资源,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不断开创农村工作新局面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三是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市级有关政策和文件精神,各街道、镇乡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实施意见,有关涉农部门切实加强检查督促,保证了党在农村政策的贯彻执行。

(二)村级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组织机构健全,干部配备逐渐趋于合理。底,全县共有行政村434个,均建立了村“两委”,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832名,平均年龄44.2岁,其中年龄45岁以下的217名,占“两职”的26.08%;高中以上文化的402名,占“两职”的48.3%。村级组织活动阵地建设不断加强。据统计,20底全县有独立产权活动阵地的村226个,有共有产权活动阵地的村17个。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近年来,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根据县委的要求,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夯实基础、发挥作用的要求,以“三级联创”为载体,以开展“学教”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培训、管理、考核等有关制度,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有力地推进了农村各项工作。

(三)村民自治工作不断推进。自以来,我县按照中办发[]9号和渝委办发[]32号文件要求,围绕建设依法治村、民主管理的农村管理新体制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全面推进村民自治工作,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建立健全了民主选举制度,做到“三个突破”、“三个坚持”和“四个统一”,使一大批素质较高、有能力、群众拥护的人被选进了村级领导班子,村级组织的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制定了《村民代表会议制度》,认真推行“一事一议”,保障了村民的民主权利,推进了村民民主决策的制度化;制定了《村务公开制度》等23个制度,进一步完善民主管理制度,保证村民享有充分的参与权和民主管理权;以深化村务公开为突破口,建立村委会向村民代表报告工作制度、年终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和村干部离任经济审计制度,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保证了民主政治建设的顺利推进。截止年11月底,我县已创建村民自治合格乡镇26个,村民自治合格村433个,其中被市政府授予村民自治合格乡镇1个,模范村3个。

(四)农民负担切实减轻。自开展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以来,我县严格执行农村税费改革政策,采取积极措施,切实做到九个不准,实现了村村减负、户户减负的目标,2003年全县人均负担为38元,比改革前人均负担减少36元,减幅为48.6%;认真清理涉及农民负担的收费项目,做到“四个取消”,2003年共取消收费项目2个,清退金额19万元;对农民负担开展专项检查治理工作,重点对农业生产性费用中不合理收费和搭车收费、农民建房乱收费、农村义务教育乱收费、农民进城务工乱收费进行专项治理,其中农民进城务工乱收费清退资金3.83万元;认真落实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度、村级报刊订阅限额制度和严格执行违反农民负担政策责任追究制度,切实加强对农民负担的监督管理,确保了农民负担无反弹现象,无涉及农民负担的恶性案件和严重的群体事件发生。

二、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工作的领导需进一步加强。主要表现在:有的领导对农村工作认识不够到位,重视不够,认为农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小,贡献率较低;农业投入大,周期长,产出低;农民素质低,农村工作复杂,即使投入精力多,收效也不高,因此对农村工作较为放松。有的乡镇在执行党的政策和抓农村工作上,被动的多,主动的少;抓项目的多,谋全局的少;完成任务的多,思发展的少。有的领导和部分基层干部工作作风不扎实,深入村社、农户少,对民情、民意了解掌握不够,很不利于农村工作的开展。

(二)村级组织建设存在一定问题,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够好。一是村级党组织设置不够合理,村规模调整后,党员增多,按原有的设置不便开展工作;二是大部分村“两职”干部年龄偏大,据统计,2003年底全县村“两职”干部年龄在45岁以下仅占26.08%;三是文化程度偏低,村“两职”干部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7%,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48.3%,按照县里提出的一村一大,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村四职干部不低于95%的要求,差距较大;四是有的村级领导班子不够团结,缺乏合力,开展工作困难,有的村干部还存在吃、拿、卡、要现象,在群众中造成了不良影响;五是村社干部误工补助低,积极性不高,工作乏力。六是村级组织活动阵地建设不足,据2003年底统计,按照村级组织活动阵地“三室八有”的要求,全县仅有18个村达到标准,且还有15个村无活动阵地。七是村级集体经济薄弱,调控管理能力较差,据2003年4月统计,全县一半以上的行政村属“空壳村”,无力解决村级管理、五保户供养、特困户补助及其它公益性支出,工作运转困难。

(三)村民自治工作需不断完善。有的部门和领导对村民自治工作的长期性认识不足,工作上时紧时松,检查监督力度不够,有些形式主义;有的乡镇对村务公开工作指导力度不够,公开存在不规范、不完善、不真实,有的还存在档案遗失现象,群众对此意见较大;民主选举上存在宗族观念影响选举,有的村干部任意承诺,谋取选票,当选后不兑现,群众很有意见;民主决策方面,“一事一议”推行困难,少数村民从自身利益出发,拒绝执行村民代表会议的'议定事项,使得许多工作不易开展。

(四)涉农政策执行得不够好,农民负担还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据调查反映,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村级报刊订阅限额制没有得到很好落实,据今年年初统计,村级报刊杂志订阅未超过500_800元/村、年限额的村占60%,超过限额制的村占40%,有的村大大超过限额,如原云平乡白杨村达到2507.6元,当地基层干部群众反映强烈。涉农收费公示制坚持不够好,主要是不按期和未及时公示。

三、建议意见

(一)进一步深化对农村工作的认识,切实加强和改进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农村工作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系统工作。当前,我县农业和农村发展正处在一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基本状况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内涵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改善结构、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保护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维护农民的经济利益和民主权利等,已经成为农村工作中十分紧迫的重要任务。各级党政领导要站在执政为民、统筹城乡发展和维护稳定的高度,进一步深化对农村工作的认识,切实加强和改善对农村工作的领导,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各街道、镇乡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定期研究农业发展、农村工作和农民增收问题,要深入村组加强调查研究,了解民情,掌握民意,切实加强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县级有关部门要切实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高质量、高效率、全方位的服务保障。要加强舆论宣传,大力引导和营造全社会关注“三农”问题,支持和服务农业农村发展的良好环境。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县级领导干部联系村组制度,了解掌握情况,指导解决发展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建立部门帮扶村组制度,支持村组发展,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建立农村工作巡回接访制度,由县农办牵头,县委组织部、民政局、计生委、团委、妇联、人武部等部门参加,每年定期对农村工作的各个方面进行巡查,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分析问题,提出建议,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参考,进而不断推进我县的农业和农村工作。

(二)切实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农村村级组织处在农村工作的最前沿,对于农村的发展和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基层政治文明建设的顺利推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街道、镇乡要以此次村规模调整为契机,认真执行璧山委发[]16号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农村村级组织建设,努力把各个农村村级组织建设成为党在农村的坚强战斗堡垒,不断提高农村基层贯彻落实党的农村政策,组织和带领农民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和增收致富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带动力。进一步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要建立和完善选拔培养机制,通过组织选调、竞争选任等办法,多渠道、多方式地把党性强、作风正、有能力的优秀年轻干部选到村组工作;积极组织村级干部参加学历教育和各类培训,大力开展学理论、学政策、学法律、学科技“四学”活动,不断提高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建立和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制定严格的考核细则,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村组干部实施考核,对干部工作的德、能、勤、绩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确定干部的升、降、去、留。建立和完善管理监督机制,加大党员民主评议村级干部的力度,充分发挥村民代表作用,进一步加强对村级干部的监督和管理。要结合村规模调整的实际,抓好村级党组织建设,合理设置,规范管理,运转有序;抓好村级领导班子的配备和管理,增进团结,形成合力,增强凝聚力。同时要做好退下来的村干部的思想工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切实加强村级组织活动阵地建设,要做到合理规划,布局恰当,符合标准,方便群众;要立足实际,充分利用闲置的村小校舍和原有的集体房产等,加快村级组织活动阵地建设,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完成。不断增强集体经济实力,提高基层组织的调控能力。要根据各村具体情况,采取充分挖掘已有集体经济潜力,大力发展新项目等形式,逐步壮大集体经济,保证村级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

(三)进一步改进工作方式,完善规章制度,不断深化村民自治工作。村民自治工作是一项政治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工作,也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对于提高村民的民主意识,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不断推进农村各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上半年,我县实施了村规模调整,将原来的434个村调整为151个村,这对村民自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各街道、镇乡要把此项工作纳入党政工作的考核内容,明确责任,严格奖惩。街道、镇乡要认真指导和督促各村组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县级有关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对农村开展村民自治工作的情况进行检查,对违反规章制度的要严肃查处,做到处理一个,教育一片。要进一步规范村务公开的内容、程序、形式、时限和管理,不断推进村务公开工作经常化和制度化,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进一步强化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建立依法治村、民主管理的农村管理新体制,特别是要认真执行村级会计委派制度,大力推进村务公开工作;要在坚持“一事一议”原则的基础上,大力推行“八步”工作法,切实保障村民的民主权利。要认真总结村民自治工作的经验和作法,推广典型,积极探索新的方式方法,全面推进我县的村民自治工作。

(四)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涉农税费政策,保障农民切身利益。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税改、土地承包、农民负担和扶贫救灾等涉农政策的宣传力度,做到及时准确;各街道、镇乡要认真组织机关干部和村组干部学习,做到依法办事,村组干部要经常组织村民学习,做到家喻户晓。进一步加大对涉农税费政策的执行力度,特别是要严格执行村级报刊订阅限额制,县里要进一步明确村级报刊订阅的种类、名目和标准,切实减轻村组的负担。涉农部门要定期对各街道、镇乡、村组执行政策的情况进行检查,严厉查处增加农民负担的违法行为,切实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进一步巩固农民减负工作成效。

村级组织建设资金报告篇二

开始,广大农村先后实行税费改革,启动了深化“三农”改革的序幕。25个省市相继取消农业税费,农业税费全免后,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出现了一些新难题,必须采取一些新对策,以全面提高村级基层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使村级组织真正成为农村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引导和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20湖北省全面取消了农业税,为此我们对湖北宜昌市夷陵区乐天溪镇税费改革后的村级基层组织建设现状进行了调查,对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应采取的对策浅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农村格局发生了新变化。

税费改革后,村组规模、村组干部、村级财力、干部待遇和农民负担等农村格局发生了变化:

1.村组规模由小变大。乐天溪镇村组规模调整由33个村、1个居委会、214个村民小组合并为14个村、1个居委会、83个村民小组,调整合并达58%。

2.村组干部由多变少。乐天溪镇村组规模调整由300名村组干部精减为77名村干部,精简74%。

3.村级财力由散变稳。税费改革前各村靠村内收一点提留、村外争取一点扶助、不时向单位或个人借一点等方式筹资,财力分散不稳定。税费全免后财力相对稳定,乐天溪镇年村级财政转移支付补助和附加48.58万元,比改革前40.9万元增加8.49万元,增幅20.7。

4.干部待遇由乱变稳。税费改革前因资金有限和其他原因不能及时支付村干部工资,大都以挂帐处理,导致长期不能兑现。乐天溪镇为确保村干部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制定了村干部工资管理办法和详细的工资发放方案。镇财经所根据《乐天溪镇村干部工资管理办法》,按照镇委核定的村干部人员编制和职务,分村编制村干部工资发放明细表,从各村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中直接将村干部工资划入农业银行代发工资帐户,实现村干部工资直达个人工资存折。

5.农民负担由重变轻。乐天溪镇现有农户8515户,24801人,承包面积11860亩,计税面积11350亩。207月启动农村税费改革工作,落实农业两税及附加72.9万元,农民负担比的税费总额137万元下降了64.1万元,亩平负担57.6元,人平负担43.4元,比20人平负担81.5元下降了38.1元,降幅46.8。2008年农业税取消,农民减轻负担72.9万元。

二、村级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着新难题。

税费改革后,进行了第四届村支部、村委会换届选举,广大的村组干部以饱满的热情开展了近一届三年期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面临着一些新难题:

1.村干部服务面扩大,工作量增加,安心难。村干部服务面和工作量增加了二至三倍,一般都是身兼多职并兼任了村民小组长,往往是应付多,下户走访调查民情少,农民见到村干部的次数也少,村干部与群众的信息缺乏沟通,造成群众的.误解和埋怨。村干部一般来说是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的,但经济待遇仅略高于当地劳力收入水平,心里失衡,同时脱不了农业生产,家里的责任田丢不下,身在曹营心在汉,部分干部存在凭兴趣办事、凭感情办事的现象,分散了工作精力,工作被动效率低。

2.干部年龄大,文化程度低,后备人才培养难。乐天溪镇村干部30岁以下8人,占10,30-40岁24人,占32,40-50岁33人,占43,50岁以上12人,占15;高中、中专生11人,占15,初中以下66人,占85,老龄化和低文化导致缺乏创新农村工作的动力和活力。农村党员657人,35岁以下73人,占11.1,35-60岁286人,占43.5,60岁以上298人,占45.4,入党积极分子呈下降趋势,农村后备人才处于青黄不接时期。

3.收不抵支,日常费用落实难。2008年村级财政转移支付补助48.58万元(其中按人口规模定额36万元,办公费3元/人7.55万元,组长工资2元/人5.03万元),仅村两委班子人员77人的工资就要39万元,还得挪用办公费3万元发工资。村干部差旅费、电话通讯费和村民代表会议误工补贴等费用无法兑现。

4.农村公益事业、基础设施建设难。按照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原则,村集体没资金,实行一事一议人心不齐,很难开展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建设,从某种方面讲会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农民生产生活的一些实际问题难以得到解决。

5.村级债务特别是政府性债务化解难。乐天溪镇村级债权总额中,区、镇两级政府性债务占了村级债权总额的40。村级债务化解难,乐天溪镇村级债务总额中,多是办企业、教育达标负债和欠农户个人往来款(其中一部分是欠村组干部工资),这些债务短期内无法偿还。

6.配套政策出台滞后,集体减负难。中

央一再要求减轻村组和农民负担,现在农民的负担减下来了,但村组集体的负担却难减下来。突发性事件比如防非典、禽流感防治等开支,农村中心工作比如换届选举、林权证登记发放等无经费来源,导致新增债务。在落实政策方面,一是涉及农民的独生子女保健费在税改前各村以补资、补物、补工等形式给予兑现,税改后却始终没提这项补贴如何落实,不发违背政策,要发只能借钱发,又增加了债务,村级组织面临着“两难”境地。二是离职村干部,既无养老保险金,又面临生活实际困难,上级也有给予适当生活补助的政策,村集体没有资金兑现,形成新的不稳定因素。三是农村实行民主管理、决策和监督,各项事务必须公开和民主决策,村民代表会是压缩了再压缩,每人每天10元误工补贴不能少,一次会议就需几百元,都怕开会,但又不得不开。

三、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的新对策。

为提高村级基层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导和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应采取一些新对策:

1.构建新型的“一建三联”农村基层组织网络。乐天溪镇针对村组干部职数减少、工作范围扩大、农民居住分散、遇事不能管到边、突发事件信息不畅、村组干部与群众联系出现组织空心化的实际,积极探索构建了农村“一建三联”的基层组织网络,即建立农村中心户,村干部联系中心户,联系党员、村民代表,联系农村经营能人。中心户个数不超过合并村组前的小组数,按照工作情况实行定额和以奖代补相结合的形式解决待遇,不增加农民负担。中心户的职责是“一联二传三收四带”。一联即联系农户,了解农户情况,反映群众呼声;二传即传达上级各项方针、政策,传递科学、文化知识;三收即收集并及时反映计划生育信息,收集并及时反映社会矛盾与社会治安信息,收集并及时反映突发事件信息,协助村委会调处矛盾纠纷;四带即带头执行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学习科学技术、法律法规,勤劳致富,带头开展本区域的公益事业,带头维护社会稳定。通过“中心户”与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共同协作,多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以此增进党群干群感情,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加大培养后备干部力度,夯实基层组织基础。一是启动村级人才工程,按照科技明白人――致富带头人――合格接班人三步走的模式,通过各种培训培养村级后备干部;二是扎实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注重在致富能人、生产工作一线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年轻同志中发展党员,着力改善党员队伍年龄、文化和能力结构;三是大胆启用年轻人,提供岗位“练兵”。目前村级实行村民自治,村干部实行海选,村组干部职数减少,给培养启用年轻干部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因素,但可以通过启用有培养前途的年轻人来担主任助理或“中心户”等方式,给他们一个“练兵”的机会,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知明度,为新一届的换届选举打下基础。

3.加大农村资金投入力度,制定优化合理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加大村级组织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着力解善村级办公条件,增加公益事业、基础设施的投入,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对村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改变按人口规模定补的办法,积极探索新的补助方式。农村两委班子人员工资不划到各村,由全镇统筹在转移支付中直接发放到个人,办公经费和组长工资等日常费用考虑人口规模、区域面积、组长人数等因素划拨给各村包干使用,从而改变拿办公费发工资的现状,力求各村转移支付补助平衡、合理。

4.充分利用优势,招商引资共谋发展,增收节支。积极引进外地客商投资开发本地资源,引资兴办企业,增加集体积累,壮大集体经济,缓解收支矛盾。村级开支坚持公平、公正、量入为出原则,历行节约,不举新债,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在确保干部工资发放的基础上,压缩管理费用等非生产性开支,做到收支平衡,力争略有节余。积极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和项目发展,争取扶助资金,发展老百姓受益的产业和项目,引导农民走产业化道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5.积极化解债务。各级党委政府要积极落实中央化解农村债务的政策,认真开展资产清理和债权债务核定工作,有针对性地采取“财务清理化债、化转债务降债、削减高息减债、清收债权还债、债权债务抵冲化债、盘活存量资产资源还债、发展经济化债、落实减负政策清债”等办法和措施化解农村债务。特别是政府性债务,应研究切实可行的措施,制定年度化解计划,各级政府要将化解政府性债务作为一项硬指标来考核党政一把手。多方筹资,清偿债务,给村级债务化解工作起好头、开好步,做村级债务化解的典范和榜样,促进全面完成村级化债工作。

6.减轻村组集体负担,完善配套政策。各级政府到农村开展各项工作,应尽量减轻村组负担,高效率高质量地指导各村完成中心工作,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解决工作经费。特别是大的政策落实,比如税费改革、林权证登记发放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等应给予专项经费补助,多方筹资解决难题。经常性地开展“三农”调研活动,对独生子女保健费、离职干部工资、离职干部生活补助费、村干部旅差费和通讯费、村民代表会议误工补贴等经费应尽快出台办法和措施,落实相关配套政策,促进农村稳定和发展,实现农村小康社会目标。

村级组织建设资金报告篇三

村级纪检员是基层反腐倡廉的一支重要力量,随着我国不断加大对“三农”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力度,人民群众参政议政意识不断增强,村级纪检员必将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如何进一步发挥村级纪检员的廉政监督作用,将是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一个重要课题。通过与村级纪检员座谈,走访群众,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深入调研,以求能进一步加强纪检员队伍建设,更好地推进镇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

一、认识不到位,处境很尴尬

“上级不重视,党支部、村委会不认可,群众不支持”这是在调研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反映出村级纪检员自身处境的尴尬之处。

调研中发现**镇55个行政村两委干部普遍不了解村级纪检员的作用,不重视、不关心纪检员发展,村里工作基本不让纪检员参与。甚至有的村干部认为纪检员就是到上级部门打“小报告”,只会对村“两委”的工作“鸡蛋里挑骨头”,干扰村两委开展工作,不利于村两委工作的开展。调研中还发现村级纪检员群众基础较为薄弱,大部分群众对新选举出来的纪检委员的工作职能和作用不了解,有的认为只是在村干部中多了个名额加了个人;有些认为纪检委员是样子货,有了也监督不了村“两委”。群众的不了解导致了隔膜,隔膜导致了缺乏群众的支持,进而导致纪检员无法正常开展工作、发挥作用。更为严重的是,**镇55个行政村的村级纪检员普遍对自己的认知不足。“村里的大小事务都由村两委干部出面处理,当了纪检员后,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大部分村级纪检员对如何开展工作不清楚,对自己在村集体建设过程应发挥何种作用认知不明确;普遍存在畏难情绪,认为自己干的工作就是得罪人,不愿意参与村集体的工作。这反映出农村基层(包括村两委、村民)对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的认识不到位,存在依靠上级党委、纪检部门开展村级党风廉政建设的“等靠要”想法,主观上认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可有可无,村级纪检员没有存在的必要,这导致部分村级纪检员无法参与或主动监督村两委工作,村级监督出现空白。

二、制度不健全,职能不明确

在制度建设上,有些村的村级纪检员建设及相关制度尚不够全面、系统,有的没有针对性、操作性。**镇虽然明确了村级纪检员的工作职责,但还不是非常细化,实际操作性不强。虽然规定了村级纪检员在村务工作有监督权、参与权、知情权,但各村不同程度地存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干部考核等制度不够完善的问题,村级纪检员的职能没有真正得到落实,村务工作还是由村两委独揽,纪检员仅仅停留在参与层面,部分行政村纪检员甚至连参与的权力都没有。个别村干部民主意识淡薄,无视制度的存在,村里大事小事都是自己说了算,不与党员和村民代表商量,更不允许村级纪检员参与,村级纪检员在村里无法发挥作用。村级纪检员制度在执行中缺少定期和比较规范的检查、考核,有些制度在执行中大打折扣形同虚设,这导致村级纪检员制度执行不够有力。

三、素质参次不齐,能力有欠缺

**镇55个行政村虽然全部配备了村级纪检委员,但个别村所配人员综合素质不高,远不适应今天纪检工作需要,村级纪检员的整体素质离工作要求有很大差距。有些村级纪检员原则性不强,工作中存在“老好人”主义,不讲群众利益,甚至偏倚一家或一族之小利,没有发挥应有的职能作用,各项工作效果不明显。部分纪检员年龄较大,文化程度不高,工作能力差,为民服务意识不强,不懂法,缺乏工作魄力,不懂工作方式方法;有的宗族观念严重,封建主义思想蔓延,袒护亲属,导致村两委工作得不到有效监督,集体资产流失的现象时有发生。

四、考核不完善,管理不到位

**镇目前尚未建立对村级纪检员的行之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村级纪检员开展的工作得不到承认,干好干差一个样。对村级纪检员开展工作未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村级纪检员开展工作没有上级财政支持,只能依赖村集体收入提供必要的办公经费,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村级纪检员取得办公经费只能看村两委的脸色,经济不独立导致纪检员工作热情不高,积极性不足,不愿意认真履行职责,各项工作推进难、收效低。我镇村级纪检员的选举产生是依托村党支部换届选举时进行的,没有独立的产生程序。基层党员在参与党支部换届选举时,不会专门提出就是参加纪检员选举,实际操作过程中,都是先参与党支部委员选举,获选党支部委员后,由村党支部书记从支部委员中提出纪检员人选报镇党委同意,没有经过严格的选举和考察程序,非常容易产生村干部指定自己的人监督自己的现象。再就是在现实工作中,村级纪检员的工作受村两委的领导,对本行政村的重要工作,只停留在列席重要会议的层面,村级纪检员无法对村两委的工作实行有效监督。

通过调研发现,**镇村级纪检员建设还存在种种问题,我们应通过加强宣传、完善制度建设,强化管理,不断提升村级纪检员履职能力,将村级纪检员队伍建设成为促进村务工作规范运行、保证强农惠农政策和便民利民措施落实、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针对以上村级纪检员建设存在的问题,就进一步发挥村级纪检员职能作用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加强宣传引导,提高认识。一是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党员代表大会等在群众中广泛宣传村级纪检员工作,对村级纪检员的职责职权在村务公开栏予以公布,让群众了解、熟悉村级纪检员的工作内容和职权职责,认识纪检员的重要作用。二是严格纪律要求,对村内重大事务的决策,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三资”管理等,必须保证纪检员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从正面教育引导村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主动接受纪检员的监督。三是加强村级纪检员典型树立,及时推介村级纪检员在工作中好的做法和取得的成绩,发掘村级纪检员中先进人物,大力宣传其先进事迹。

二、完善制度,规范管理。一是村级纪检员实行双重领导制,由镇纪委直接领导,村纪检委员直接对镇纪委负责并报告工作,镇纪委对村纪检委员的职务任免有决定权,避免村纪检委员受制于村“两委会”、监督软弱无力的现象。二是镇纪委定期组织召开全镇村级纪检员参加的纪检工作会议,对职责范围内的各项工作及时向镇纪委汇报。对村级纪检员提出的问题、意见和建议,由镇纪委向村两委下发通知,村两委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整改或处理,并把结果及时向乡镇纪委反馈。三是涉及村党员干部的违纪违法问题,纪检员可以直接报请镇纪委调查处理,保证纪检员职能作用充分发挥。四是村级纪检员由镇纪委直接考评,对工作不力或个人素质偏低难以胜任工作的予以调换,对在年度纪检工作中表现突出的,给予表彰和适当的经济奖励,在检举违纪违法行为经查证属实的给予单项奖金,弥补工作经费和补贴的不足。

村级纪检员是基层廉政建设“第一关口”,如何提升村级纪检委员履职能力,充分发挥其职能,是开展好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课题,我们需在实践中,不断摸索,逐步完善村级纪检员的制度建设,发挥村级纪检员的作用,增强村两委干部勤政廉政意识,减少农村各类矛盾纠纷,有效遏止越级上访现象,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和谐稳定的局面。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村级组织建设资金报告篇四

根据市委的安排,9月7日―12日,市委组织部牵头,从市人大、市委党校、市财政局、民政局、农业局、中小企业局等单位抽调15名同志组成三个调研组,由市委组织部三名县级领导干部带队,深入六个县市区,对全市村级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调研采取听取县市区委汇报,召开由乡镇党委书记,县市区人大、农业、民政、财政、土地、信用社、中小企业局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及村级经济组织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进村与村干部、党员群众代表、致富能手等个别座谈、发放调查统计表等形式进行。共调查24个乡镇、97个村(其中经济强村35个,中间状态村18个,经济薄弱村44个),召开座谈会30个,座谈党员干部群众572名,基本摸清了全市村级经济发展现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全市3705个行政村(居),村级经济总收入共304.3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除农业税附加和公益金)3.6亿元。其中村集体经济收入100万元以上的125个,占3.41%;50―100万元的142个,占3.88%;10―50万元的433个,占11.83%;5―10万元的421个,占11.5%;3―5万元的522个,占14.26%;3万元以下的1148个,占31.4%;经济空壳村813个,占22.2%。

总的看,我市村级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各级对发展壮大村级经济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各级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积极适应农村税费改革的新形势,把加快村级经济发展作为增强村级服务功能,保证基层组织运转,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基层政权的重要措施,列入重要议程,紧紧抓在手上。各县市区专门组织调研,分析现状,研究措施,岱岳区、肥城市、宁阳县制定文件,明确目标任务,落实领导责任,强化督促调度,推动了村级经济健康发展。岱岳区在成功试点的基础上,探索实施“村村富”工程,逐村制定发展规划,落实帮促措施,一村一策,加快发展;肥城市落实大班子领导干部联、乡镇领导干部包、市直部门帮、经济强村或强企业带的帮扶制度;宁阳县把村级经济发展情况作为考核乡村班子的硬指标,严格奖惩,调动了乡村发展村级经济的积极性。各乡镇也都通过组织村干部外出参观等形式,教育引导他们解放思想,增强发展欲望,还通过制定扶持政策,落实年度目标责任制等措施,督促村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二是村级经济增收的渠道越来越宽。各级广泛引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股份制合作等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由单一的生产经营向资产经营、资本运营转变,以农为主向多业并举、一二三产业并重发展,形成了因地制宜,一村一策、一村多策的多元化发展格局。20,全市村级集体收入构成中,集体经营或承包企业收入2.2111亿元,占44.28%,果园、鱼塘、“四荒”和机动地承包收入0.9095亿元,占18.21%,有偿服务收入3810万元,占7.63%,盘活闲置资产收入2152.38万元,占4.31%,化解、清欠债务收入1175.52万元,占2.35%,其他收入12517万元,占25.07%。村级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日益多样化,呈现出收入来源渠道不断拓宽的趋势。三是村级经济发展两极分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各地由于受自然环境、基础条件、区位优势、班子状况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村级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村与村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年,除农业税附加外,全市集体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仅占三分之一,而3万元以下的村占到53.6%。经济强村干部精神状态好,发展氛围浓,发展环境好,路子越走越宽,发展后劲十足。这些村,群众生活富裕,社会稳定,各项公益事业发展快。而村级经济薄弱村基础差、底子薄,缺资金、缺人才,村干部待遇无着落,积极性不高,信心不足,信息不灵,发展难起步,增收无门路。这些村,村级组织服务功能差,公益事业难兴办,正常运转难保证,村级经济及社会各项发展缓慢。

二、主要做法

在发展村级经济中,各级都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创造了许多好经验、好做法。

1、拓宽思路,多渠道、多形式增收。调查发现,有经营性收入的村,都能因地制宜,选准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路子,不断拓展增加村级经济收入的有效途径。一是靠企业。对原有村办企业,不断加强管理,挖潜增效,并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赁等多种经营方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提高经济效益,促进村级经济增长。新泰市小协镇小协村,提出了“在位子交票子,不交票子让位子”的口号,直接经营的8处企业,今年可上交村利润700多万元,5处改制企业可为村里增加收入300多万元。有的村,依托区位优势,大力招商引资,兴办企业,通过为外来投资者提供各类服务增加收入,有的还以租赁土地、以土地参股入股等方式,增加村级收入。肥城市老城镇杨庄村以260亩土地折价入股,与杨庄煤矿合作新上了废纸脱墨浆项目,村集体每年分红100多万元。有的村,选准项目,利用公共积累新上企业,增加村级收入。新泰市东都镇南鲍村依靠原有集体积累,先后建成了电线厂等10余家企业,2003年集体增收416万元。目前,全市有383个村靠发展企业实现了强村富民。二是靠服务。一些村在推进农业种养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积极围绕农户需求,通过成立致富协会、行业协会等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建立批发市场等形式,为群众提供中介、流通和科技等有偿服务,以服务促经营,以经营养服务,增加村级收入。宁阳县东疏镇郑庄村大力发展奶牛养殖,村里建起了养殖小区,为养殖户集中提供场地、技术、防疫、销售等服务,年增集体收入30多万元。肥城市边院镇济河堂村积极发展有机蔬菜1400多亩,通过有偿服务年增加村级收入40多万元。目前,全市农村共建立了63个批发市场、186个农村经济合作社,237个致富协会。一些村发挥劳动力比较富足的优势,积极与一些有资质、有信誉的劳务中介组织联合,组织跨省、跨国劳务输出,收取服务费,增加村级收入。全市依靠有偿服务增收的村共有207个。三是靠资源。一些村充分利用土地、“四荒”、“四旁”、山林、河砂、石材等资源优势,通过租赁、拍卖、承包、入股等方式,稳定增加村级收入。泰山区大津口乡范家庄村针对村里荒山多、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引进泰山茶苑、茶厂等项目,每年集体增收10多万元。肥城市孙伯镇庄头村在路边、沟边种植速生杨8万多株,实行村集体统栽统管,收益分成,村集体每年增收100多万元。东平县彭集镇后亭村公开拍卖河砂资源开采权,村集体年增收20多万元。有的村充分挥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旅游业,增加村级收入。泰山区大津口乡栗行村、沙岭村,岱岳区下港乡木营村、肥城市仪阳乡刘台村、东平县梁林村等山区村,积极开发旅游资源,集体年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全市依靠资源增加村级收入的村共有1290个。四是靠资产。一些村以明晰产权、规范管理为重点,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实现水库、机井等农业设施和闲置房屋、农业机械等存量资产合理流动,优化组合,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村级收入。岱岳区马庄镇坊子村对闲置的原麻纺厂院进行了公开拍卖,村集体收入10多万元;宁阳县城镇东台村利用闲置的学校院落,引进浙江一织布厂,村里以电力设施、厂房入股,每年增收近5万元。目前,全市95%以上的农村闲置资产都得到了有效利用。全市依靠资产增加村级收入的村共有354个。五是靠争取。充分利用上级在山区开发、小流域治理、土地整理开发、“村村通”等方面的扶持政策,积极争取资金及物资支持。东平县大羊乡南留屯村,依托村内小流域治理项目,对上争取无偿扶持资金300多万元,把多亩山岭薄地整治成了优质果园,并承包到户,年增加村级收入40万元。六是靠清欠。一些村对债权、债务进行集中清查、清理。对债权,积极清收,特别是一些原先“三提五统”尾欠数额较大的村,通过清欠增收辐度比较大。同时,对债务采取清欠还债、降息减债、以物抵债、债转股、依法核销等形式,妥善处理解决,减轻村集体负担。2003年,全市村级清欠收入达1175.52万元,偿还债务6461.23万元。

2、优化环境,强化帮扶。调查发现,各地都把优化环境、加大扶持力度作为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举措,制定落实优惠政策,实行领导干部和部门包村,有力地增强了村级经济发展活力,拓展了发展的空间。泰山区、岱岳区、肥城市、宁阳县制定了税收返还政策,将各村年度工商税收(包括招商引资进入县、镇工业园的项目)新增地方财力部分,按10%至50%不等的比例返还给村集体,调动了村级发展民营经济、增加集体收入的积极性。岱岳区马庄镇老宫村引进了东马石膏粉有限公司,预计年实现利税1000万元,村集体仅靠地方税收返还一项每年就可增收20多万元。同时,各级还坚持实行包村工作制度,从县市区直机关抽调精干力量常年驻村,充分发挥各部门在资金、技术、信息、物资等方面的优势,为所包村提供有力支持。两年来,县市区共安排工作组315个,抽调县乡机关干部1253名,提供帮扶资金2028万元,实施打井、调水、修路、山区开发等重点工程项目431个,引进和帮助新上项目76个,为加快村级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有的县市区按照“地域相近、条件相似、便于工作”的原则,选择部分经济强村或强企业与经济薄弱村结成帮扶对子,教方法、帮资金,带动和促进发展集体经济。有条件的县市区和乡镇还积极为村级发展提供资金扶持。泰山区针对部分村难以运转的实际,按照“因地制宜、保障底线、体现政绩、优劳优酬”的原则,由区财政列支100万元,支付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工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费用。肥城市石横镇对6个集体经济“空壳”村,每年都从镇财政分别拔付5万元,以解除村干部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干事创业、加快发展上来。

3、加强管理,增收节支并举。各级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理,开源节流并举,加减法一起算,一方面千方百计增加村级收入,一方面厉行节约,管好用好每分钱。一是减少干部职数。落实了村干部“四定”(定编制、定岗位、定职责、定报酬)改革措施,大力推行“两委”干部交叉兼职,使享受固定补贴和误工补贴的人数尽量控制在规定的标准和范围之内,减轻村集体负担。今年,岱岳区明确提出取消编外人员,计划生育专职干部、计生小组长、村民小组长等全部由在编村干部兼任,大大减少了村干部人数。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有村“两委”干部17093人,平均每村4.7人,干部总数比年减少7500多名。二是推行农村财务“双代管”。普遍实行了农村财务由乡镇代理记帐、代管资金,大部分村取消了会计、现金出纳,设立一名报帐员,既加强了监督,又有效地减轻了村级的支出压力。三是规范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各级严格执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定,对村级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理财等工作程序和内容进一步作了规范,并坚持定期检查督导,实现了村级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新泰市健全完善了现金管理、开支审批、村干部任期审计、离任审计等制度,还设立了农村财务网络监控中心,与乡镇“双代管”服务中心微机联网,进行远程监控,实现了农村财务的会计电算化、监督网络化、运作规范化。

村级组织建设资金报告篇五

第一,村级妇女干部兼职过多。有的村妇代会主任身兼五至六职,影响了把主要精力放在妇女工作上。税费改革后,由于乡村集体经济收入减少,村里经费开支相对减少,工作人员精减,因此,妇代会主任身兼数职的问题一时难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