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统计科学研究所待遇 中科院安全工作计划(实用7篇)

小编: 文锋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统计科学研究所待遇篇一

按照教育局和学校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要求,在本学期学校德育工作中,德育处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开拓德育新思路,实施生活化德育教育,提高学校德育整体效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本学期个人工作总结如下:

一、实施德育生活化,努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德育队伍的整体素质。

1、德育生活化是我们学校本学期德育工作的主旋律,我们以德育生活化为切入点,提高班主任服务能力,本学期活动的主题是“关爱每一位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从以下四个方面对班主任提出了要求,1、树立班主任自身形象;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班级体;3、建立家长会制度,勤于家访工作;4、不断总结,力求上进。通过活动使班主任深刻地认识到:学生“言行不一”、“知行脱节”的现象,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只注重道德认识,忽略了道德行为的养成教育。德育生活化就是要求学生言行一致,行知合一,在竞赛活动中有9名班主任写了《德育生活化反思》有8名班主任写了德育生活化总结和《德育生活化之我见》结合自己的工作谈了对实施德育生活化的认识。德育生活化的研究和实践对提高班主任的服务能力注入了活力,并且推动了我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2、发挥德育领导小组的核心作用。加强了德育工作领导,完善德育工作管理机制,由校长负总责,德育处、团委具体抓,实行校长室----班主任二级常规管理的制度,形成了各部门密切配合,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共同承担的纵向连接的德育工作体系。德育领导小组成员增强了“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意识,并能以身作则,努力工作,带领全员积极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注意加强德育队伍建设,特别是班主任队伍建设。每学期坚持开好“四种会”即每周一次主题班会;每月一次班主任会议;每学期1-2次班主任经验交流会;每学期1次家长会。多年来坚持开展主题班会观摩活动,让班主任在实践中互学互进,共同提高,由于长期开展这项活动,使我校班会课质量得以较大的提高。定期举行班主任例会,通过学习有关经验文章、经验介绍等方式,努力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并组织班主任参加了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中国教育报主办的“班主任话细节”征文;对于一些初当班主任的,学校则采用“帮、扶、带”的方式,以使他们尽快胜任班主任工作。

二、开展国学教育,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德

我校办学理念是“关注学生的每一个细节,做学生一生的良师益友”,办学目标是“以和谐求稳定,以创新求发展,以特色求生存,以管理求质量,以科研求提升。构建品牌学科、品牌教师、品牌学生三位一体的品牌学校”。学校在国学教育、孝道教育、感恩教育,养成教育,学科教学和艺术教育等方面都有一定特色,在市和区都有一定知名度,特别是国学教育和养成教育成绩突出。概括来说就是:国学经典传承传统美德、传统美德浇灌文明之花。

国学是启蒙之学、修身之学、养生之学,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国学,对于我们养成自强不息的刚健之风,养成厚德载物的包容胸怀,养成和谐处世的大爱之德,养成经世致用的奉献精神,养成天人合一的自然理念……都是我们的精神食粮。

1、把开展国学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养成教育、国防教育、环境教育等紧密结合起来。

2、按照《^v^区中小学开展国学教育实施方案》的工作要求,结合我校实际,从《弟子规》《三字经》《中庸》《大学》《老子》《庄子》《史记》《吕氏春秋》《墨子》《孟子》《诗经》《礼记》等历史著作中选取了一些经典的片段,编写了《国学校本教材》,形成各自的教学内容体系。

3、本学期七、八年级的学生每周利用两天晨读时间,诵读《弟子规》,通过诵读和教师的辅导,使学生深刻理解《弟子规》的内涵。教育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做到了与经典同行为友。

三、做好德育教学工作计划,拓宽德育渠道,发挥“三结合”教育优势。

1、办好家长学校,增进家校联系。我们坚持定期召开家长会,通过听讲座、随堂听课等形式,丰富家长学校活动,家长参与率达90%以上。同时,坚持通过电话联系、家访、经常性地与家长沟通,充分利用有效的教育资源,推进家校联系,提高了家教水平。

2、我校一直注重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的活动:如开展了以“阳光校园”、“红歌赛”“读书活动”等为主题的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定期观看教育片;布置宣传橱窗,让学生及时了解了国际、国内及校园大事;开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努力营造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教育的氛围。

3、我校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工作,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定期开展活动,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步调一致。通过家长学校向家长介绍学生基本情况、学校发展规划及对学生的要求和对家长的希望。希望家长和学校密切配合,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好孩子。提高家庭教育效果,转变家长中存在的不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

四、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

我校根据目前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也为贯彻中央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有关精神,针对学生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

每学期学校都要组织学生学习《新刑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以法律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定期举行普法知识讲座、专题报告会。我们每年都请区检查院,普法办的同志来校对学生进行集中教育,他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用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来教育学生知法、守法。学校统一布置以法制教育为主题的主题班会,以学生关注的社会现象为内容,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

通过一系列普法学生活动,不仅强化了学生遵纪守法,做合格公民的意识,而且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把遵纪守法变成自觉的行动,校纪校风得到大幅度的改观,近几年,学生德育合格率一直在99%以上;实现了校园内安全责任事故为零,违法违纪事件为零。

五、加强教育,注重实效,不断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

学校为了切实做好安全教育工作,使全校师生牢固树立安全意识,不失时机的开展安全教育活动。

1、4月和10月为安全教育月,第一周为安全教育周,每周一为安全教育日。充分利用安全教育课、班会、团会、晨会、广播、板报等多种途径,通过讲解、演示和训练,对学生开展安全预防教育,使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触电、防食物中毒、防病、防体育运动伤害、防火、防盗、防震、防骗、防煤气中毒等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还利用学校广播站、黑板报等宣传工具及举行主题班会、讲座、安全征文与知识竞赛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

2、期德育处根据安全教育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讲座,聘请派出所发主副校长,交警大队领导,消防大队教官为师生座安全教育报告,定期开展消防疏散演练,今年3月份教育局在我校举行了疏散演练和灭火现场会。

3、开展安全知识竞赛活动。学校严格要求班主任及监考老师要做好监考工作,认真组织学生参加此次竞赛,让学生在做题中巩固平时学的安全知识,同时又使学生在做题中懂得更多的安全知识。竞赛完后,学校统一时间安排评卷工作,每班的试卷由三位老师合作完成。严格要求各班主任真实核对学生的试卷,经检查无误后把分数如实填入参赛的学生名册上,再把学生名册、试卷统一存放备案,作为今后学校安全工作检查的一项备查内容。

统计科学研究所待遇篇二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中科院陈光南教授的一次讲座。陈光南教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具有丰富的科研经验和卓越的学术成就,这次讲座让我深受启发,不禁对科学研究充满了敬佩之情。以下是我对讲座的感悟和体会。

首先,陈光南教授的讲座内容涉及了多个学科领域,横跨生物学、医学、物理学等多个领域,展示了科学家多学科交叉的思维方式。在陈教授的讲解下,我意识到当今科学研究已经突破了传统学科的界限,而是以问题为核心进行跨学科的研究,从而提出更具深度和广度的解决方案。这种思维方式让我深受启发,我决定在未来的学习和研究中,要勇于跨越学科的边界,拓宽自己的眼界和思维。

其次,陈光南教授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他提到了自己从事科研领域的经历,分享了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创新思维和方法。他告诉我们,创新是科学家最重要的品质之一,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才能在科研领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创新不仅是科学研究的灵魂,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源泉。因此,我下定决心,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要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勇于提出新的观点和思路。

再次,陈光南教授强调了合作的重要性。他分享了与其他科研人员合作的经验,强调了团队合作的力量。他告诉我们,科学研究需要多方的智慧和力量,而合作正是集结各种资源实现目标的关键。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只有与他人合作,才能发挥自己的潜力和优势,实现更高的目标。因此,我下定决心,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要加强与他人的沟通和合作,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关系。

最后,陈光南教授还讲到了科学研究的奋斗精神。他分享了自己在科研道路上的艰辛和困难,告诉我们追求科学真理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奋斗。他鼓励我们要敢于面对挑战,勇于攀登科学的高峰。这让我深受鼓舞,我明白了任何成就的背后都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时间。因此,我决心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要时刻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不畏艰难,迎接挑战。

通过陈光南教授的讲座,我受益匪浅。他的多学科思维方式、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奋斗精神给了我巨大的启发和帮助。我要将这些思想和精神融入到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探索和追求科学的真理,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同时,我也衷心希望能有更多像陈光南教授这样的杰出科学家指导和激励我们的学习和成长。

统计科学研究所待遇篇三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初一年级,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为思想指导,抓住养成教育这个突破口,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为切入点,以培养学生先做人后成才为中心,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的潜能,采取德育生活化的育人策略,关注学生道德体验过程中的态度、情感、价值观,引导学生成为道德的体验者,最终实现道德发展的知情行的统一。在德育工作过程中实行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文明素养,培养合格优秀中学生。

(二)年级德育目标:

初一年级将在上学期基础上继续加强班集体建设,形成良好班风,增强凝聚力,进一步加强《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学习和落实,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及和他人合作的能力。

(三)德育工作要点:

1、深入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通过提醒、督促、检查落实好常规要求。具体是指:加强常规评比,突出工作重点(楼道轻声慢步、追逐打闹、大声喧哗,文明礼貌,卫生习惯等),和班主任一起强化养成教育。加强学生校内校外良好外在形象检查(发型,服装,配带饰物,仪表等)。

2、定时培训班干部,和班主任一起培养值日班长的工作习惯,提高值日班长的工作能力。加强对学生会的组建和培养,培养学生领x。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在校内普及心理学知识,加强对心理健康的指导、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拓宽学生心理疏导的渠道。

4、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育人氛围。利用板报,墙报宣传好人好事好和节日主题,强化榜样的作用,弘扬正气。

统计科学研究所待遇篇四

今年八月,我将前往美国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在杰克逊国际关系学院(the henry m. jackson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攻读博士学位,方向为中国政治。

关于选校

就博士申请而言,我的选校的不靠谱程度,等于“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方可成总结自己的博士申请选校,是按照赵鼎新的建议,“广种薄收”。而他也很感谢赵鼎新的建议,因为结果完全验证了这一点。就我所知,申请十个以上的项目都很常见,算得上“广种”的基准线;也有申请二十多个的。其中有碰运气的因素,因为你也不知道招生委员会到底看中什么,何况不同学校的招生委员会口味也不同,没有一定准则。

选校是很考验申请者知识储备和眼光的一件事,选校和定位的靠谱程度对申请结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靠谱的选校,要求申请者对自己、和对自己所要研究的学科和主题有着一定的了解:了解学术史的谱系,了解当下的研究前沿,了解自己的研究兴趣。归结到操作化的一点上,就是要知道在你要去的国家,目前有哪些与你兴趣和风格相关的学校和教授,开设可供申请的项目,从中选择十到二十个。在这一点上做的比较好的,要么是国内较好的高校科班出身,长期追踪某一学科的研究动态,训练扎实;或者要么是美本或美硕,占有天然信息优势。对一些非正式渠道传播的消息八卦,例如教授们的人事变迁,他们也有着了解。这些“圈内”信息的重要性,有时甚至远远高于通过正式渠道获得的信息。

反观我自己,基本上可以说处在一个信息盲区。一方面,我是半路出家,改换门庭,基础训练不扎实,也很难找到前辈指导,毕竟不同学科的申请差异较大。()另一方面,我没有海外训练的背景,甚至没有交流经历,对美国学界新近的研究成果、在我的兴趣上可供申请的项目、不同院校的课程设置和方法论倾向、近些年招收中国学生的状况、以及奖学金情况,一概不知。一直到申请结束后等待结果的一两个月里,我才腾出空来在寄托家园人文社科版、gradcafe上翻阅了大量这样的信息。我才知道我申请的一个项目中我感兴趣的教授即将跳槽到另一个学校,而另一个项目最近好几年没招过中国学生。而在申请之前,我确实没有时间和精力梳理这些散落在讨论帖中的`只言片语,而“圈内人”自然容易以相对较小的成本,在各种正式和非正式场合获得这些信息。

总体来说,我的博士选校是很危险和不靠谱的:光打酱油的就占了一半多,而top program是既需要实力也需要运气的。我的准备还远远不够。选校失误的主要原因在于如前所叙的信息的局限。我的笨拙的选校方法是,在围绕感兴趣的问题所读的英文文献的索引中寻找可能的教授和项目。由于对裴宜理的研究感兴趣,我主要读了她的论文和著作,可惜这个方法太低效,没有找到太多合适的项目。我当时甚至不知道按照us-news的专排来选校。后来想要多申一些项目时,时间上已经来不及,因为博士项目一般截止较硕士项目为早。

虽然没有“广种”,最后还能“薄收”,一方面要感谢运气,另一方面也说明我还是有一些优势。最主要的一点大概是我对自己的认知和定位很清晰。在sop里,我把自己想要做什么,为什么要做,过去曾为此做过什么准备,都串联起来,展现给招生委员会。因为学术训练不足,我主要强调了自己的实践经历和工作经验。对现实的观察和思考引导我走向博士项目,我需要通过规范化的训练,学习分析它们的方法,解决切身观察、体验到的问题。一个替我改sop的哈佛女生的评价是:it is very logical。杨老师说读我的sop给人的感觉是,好像我一开始就想得很清楚,规划的很好,一步一步这么走过来。事实上我完全是磕磕碰碰摸索,只是后来通过思考和表达把它呈现的很清晰。

对于后来的申请者,我在这方面所能分享的失误教训大于成功经验。占有信息非常重要。申请者最好早日留意和积累相关信息,多看国外学术期刊,了解研究动态。这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临时抱佛脚是不成的。本专业的要利用本来的优势,尤其是咨询已经出国的师兄师姐。当然,尽信书不如无书,毕竟申请这事,从结果推论过程,未必可靠。可能就跟盲人摸象似的,有人摸到象鼻子,就说重要的是象鼻子,有人摸到象腿,就坚持重要的是象腿。路是自己走的,要有自己的判断。转专业的没这个优势,多方面努力吧。另外一个可行的办法是根据us-news的专排,把自己专业前50的院校和项目梳一遍。这都需要时间和精力,因此选校方面最好是尽早准备和积累。

软硬件:sop/推荐信/gpa/gt

常常有人问这些指标中哪一项最重要,我自己也为这个问题困扰过。现在,基于我“摸象”的经验和结果,我的结论是sop是最重要的,因为在gpa、gt和推荐信都不算非常p、转专业、没有publication的情况下,可能是sop给了我一线生机。相比gpa和gt这些干巴的数据,sop是比较“软”而信息丰富的:它集中展现了我的经历,个人体验,和研究兴趣,给了申请者补救短板、展现个性和潜力的机会。

我的本科gpa和硕士gpa都不高,因为在读书阶段,我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从事研究工作,也因此没有好好利用在校时的学术资源。gt分数尚可,但gre的aw部分才3分,托福的口语部分22分,因此限制了申请一些卡单项的学校。比如波士顿大学对口语要求好像是26;尽管傅士卓的方向和我比较符合,但也没有申,现在想来有点后悔。因为有些学校可能不一定因为单项刷人,会有条件录取,让申请者补考托福。

我只能说,in my case, gpa和gt相对没有那么重要。当然,不管怎么说,高分总比低分好。但是,到了申请的阶段,gpa已经难以改变,gt虽然可以刷分,但是需要付出时间、精力和人民币,其收益却难以保证。譬如,我一共考了两次托福,主要想刷口语分,但两次分数都一样。而那时我还没有开始写sop和writing sample。于是第二次分数出来后我就退考了第三次托福,因为好好准备文书会比单项提高个几分带来更高的边际收益。

至于推荐信,申请结束后我在论坛上看到有人讨论说,top program“基本是靠信进去的”。我无从判断这句话的可靠程度。只能说,能够找到美国学术圈圈内人写推荐信,效果大概要好些。至少在推荐信造假普遍的背景下,美国教授推荐的信用程度总是高一些。我的推荐信是原专业的导师、在报社工作时的两位领导潘总和何总写的。虽然很可惜未能得到未来专业学术领域的评价,但是这三封信无疑对我过去的学习和工作情况何以能胜任未来的研究,作了中肯和有力的推荐。尤其是潘总和何总对我在新闻领域工作的肯定,我相信对我进入一个强调解决real-world problems的项目起过重要作用。在此向我的三位推荐人,特别是潘总和何总表示感谢。

套磁和其他

由于各种原因,我没有进行任何套磁。此前看到差不多的说法,都是博士套磁有用,硕士没有必要。我无从判断,但根据申请结果,硕士确实要比博士申请容易许多。毕竟硕士基本上是自费的,而博士是拿钱的。

在博士的奖学金结果没有出来前,我曾犹豫过是否再读一个硕士项目作为跳板。坦白地说,在留学党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与美本或美硕竞争,我没有优势,也像方可成的文章中那般踌躇:获得浸润在社会的实际运行中的经验,却没有学术性地研究它的训练积累。xxx在一篇访谈里说“中国来的学者当然知道中国社会,但是缺乏分析这个社会的方法”,大概也是这个意思。但是世间哪得双全法,对我来说,再花两年的时间和几十万去走一个跳板,实在不是一个容易做的决定。所幸后来收到了award letter, 也就不犹豫了。

对于还有时间成本,对未来道路还在摇摆中的申请者来说,申请国外硕士项目应该是很好的跳板,进可攻,退可守,难度也较低,好像也可以申请留学基金委的资助。如果不想负担经济开支,想本科直接申请博士,可能要付出更多努力优化各项指标才行。

我理解的出国申请是一项充满变数的系统工程。它有一些大致的方向路径,但并没有哪一项指标是板上钉钉的决定性因素,可能一个不曾留意的小小扰动,也会影响全局。即使走过这段历程的过来人,也无法拍着胸脯保证一条康庄大道,或是必胜秘籍。对于那些手持一条象腿就好像洞察了全局的人或说法,最好保持怀疑,因为“没有一个受人尊敬的结论不事先阐述自己的局限的”。

我理解的博士生活和学术研究也是如此--明了自己的努力和贡献永远都是有局限的。正如下面这幅图阐释的那样,数年殚精竭虑或许只能为人类的知识贡献一个小小的突起--这还是最好的结果之一。

尽管如此,它仍然值得我投身其中,满怀趣味、热情和期待。我曾坐在一辆挤得像罐头一样”校车”中,它是一辆核载十多人的旧面包车,却塞进了二十多个农民工子弟小学的学生。去社区家访发现这些家庭因为男孩偏好而普遍超生,尽管支持已有的孩子上学已不容易;这个小学还曾因城市规划被数次强拆。他们是弱势群体和利益受损者,却也是政策的违抗者:宏观的结构和微观的行动者在这里形成一个复杂的纽结。我试图以人类学家的方式接触和观察形形色色的官员:有浑水摸鱼的跑路党,有精明实干者,也有酒色之徒。有“不喝酒人生有什么意义”的,也有为了工作和前途喝到赔上身体的。在某个地方区政府门口我见过一群上访乡民,领导的车开过来,一个干瘦的老太太搬着椅子堵在正中间不让走。两个二十出头的武警小伙一边一个把老太太连人带椅端起来,抬轿子似的抬到边上去了。那一刻在场的所有人都笑了起来--包括小伙子和老太太,也包括我--好像他们的关系是再平常不过的祖孙似的。它颠覆了我对抗争和集体行动的刻板认知。一种文化、一个社会是如此复杂而多维,任何一种诠释、理论和意识形态都不能将其垄断。正是由于有着知识之间的缝隙和断裂点,而填补这些缝隙又能帮助理解和改善我们的生活,智识的探寻和开拓才会不仅有趣,还有意义。如果我的探索能为曾见过、交谈过也试图理解过的那些酒局官场、利益博弈中的人,在困扰他们的某些人类知识尚未到达的昏暗之处,投上一束理性的光,也就足够甚至是奢望了。

统计科学研究所待遇篇五

中科院陈光南讲座心得体会

我有幸参加了中科院陈光南教授的讲座,并且在此次讲座中受益良多。讲座的主题是“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发展”,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对于我们这些科技工作者而言尤为重要。通过聆听陈教授的精彩演讲,我深刻认识到了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必经之路,也进一步拓宽了我对科学研究的认识。

第二段

陈教授在讲座中深入分析了科学与人文的关系。他指出,科学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种方式,而人文则是人类思想、情感和价值观的表达方式。科学和人文虽然看似迥然不同,但实际上二者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科学需要人文的引领和指导,而人文也可以通过科学的支撑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陈教授的观点让我重新认识到了科学与人文的关系,深感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段

陈教授还详细介绍了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发展在实践中的例子。他举了一些跨学科研究的案例,如生物学与伦理学的结合、物理学与艺术的结合等等。通过这些例子,陈教授向我们展示了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带来的巨大成果和潜力。例如,生物学与伦理学的结合可以使科学研究更加注重道德伦理的考虑,防止科技在不当情况下被滥用。这些例子让我深刻认识到了科学与人文的融合不仅是一种理论上的追求,更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和实践。

第四段

陈教授在讲座中还分享了他对于科学研究的理解和体会。他强调了科学研究的创新性和跨学科性,鼓励我们在专业领域的同时,要积极拓宽自己的学科边界,与其他领域进行交流和合作。陈教授提到,只有在创新和跨学科的交叉点上,才能产生具有颠覆性和突破性的发现。听到这些话,我深感自己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应该不断努力,打破学科壁垒,勇于开展创新性的研究。

第五段

通过参加陈光南教授的讲座,我深刻认识到了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发展的重要性。这对于我个人的学术研究有了新的指导和启示,也给了我更多的动力和勇气去跨领域进行研究。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发展不仅可以推动科技的进步,更可以丰富人类的思想和追求。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发展将会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我将会努力挖掘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潜力,为推动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统计科学研究所待遇篇六

民 族 年龄

籍 贯

所在院校 政治面貌 专 业 身高体重 本科院校

学院专业

学习成绩

研究生期间 本科期间

科研成果

研究生期间:研究方向

公开发表及录用论文

毕业论文题目 ,现已完成初稿。

本科期间: 课题经历

研究生期间:

本科期间:

在校经历

重要课程

研究生期间:

本科期间:

奖惩情况

研究生期间:

本科期间:

资质证书

其他技能 熟练掌握word,excel,ppt等办公软件。熟练掌握spss、vensim,基本掌握eviews等统计软件。

读博计划

1、坚定不移的做科研。研究生期间跟随导师做了许多课题,对科学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读博时,我将继续我的科研之路,希望能够得到您的指导。

校规定的课程以及上述科研计划,我还要旁听或自学一些课程,比如《计量经济学》、《高等运筹学》、《博弈论》等一些方法论的课程,同时还要学习一些软件操作,比如matlab、sas等。 3、考取更高含金量的证书。计划一年内考下全国注册会计师的剩余科目,参加并在两年内通过全国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还计划参加cfa等资格考试。

自我评价

我自知自己不是一个屈服命运的人,我想靠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变的更优秀,好强,认真,严谨是我的品格。“快乐向前冲”是我永远的奋斗格言。

统计科学研究所待遇篇七

北京中科院是中国科学界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力量。近日,我有幸参观了北京中科院,深深体会到了中科院科研人员的勤奋和专业。

第二段:中科院的环境和硬件设施

一到中科院,便感受到了它浓厚的科技氛围。整个校园环境非常干净整洁,绿树成荫,人流熙熙攘攘。雄伟的实验楼和精致的绿化环境相得益彰。在参观过程中,我们还看到了一些科研设备,比如先进的显微镜、光谱仪、离心机等等。这些设备看上去非常专业,也让我对中科院的科研能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三段:中科院的科研成果

中科院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引擎,它掌握着许多前沿的科研技术,并获得了许多重大的科技成果。在这次参观中,我了解到了中科院在多个领域的科研成果,如人工智能、材料科学、生物制药等等。这些成果不仅能够推动我国科技的发展,也对全球科技进展有很大的意义。

第四段:中科院的科研人员

在中科院的参观中,我见到了许多中科院的科研人员。他们有的在实验室里忙碌着,有的在会议室里讨论研究方案,有的在校园里向我们介绍中科院的概况。他们的言谈举止、精神状态、工作方法等等都深深感染了我。在我眼中,他们是科技创新的领军者,是我国的科技兵团,值得我们深深尊敬。

第五段:总结

参观中科院,让我体会到了它的浓郁科技氛围、先进的科技设施、创新的科技成果,以及勤奋拼搏的科研人员们。对我而言,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也是我人生中重要的一课。这次参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激励我更加努力,投身到我所热爱的科技创新领域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