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粘贴教案(汇总5篇)

小编: 翰墨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与粘贴教案篇一

“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习这一规律既是小数乘法算理的理论依据,又是名数改写的重要基础,在教材中地位显著。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过程要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应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并结合概念教学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教法与学法:

1、灵活运用教材,加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我没有运用教材的例题,而是利用多媒体的动画、声音效果展示了一棵松树从小树苗长成大松树的过程,让学生观察数据1.05、10.5、105中小数点的变化和数的大小变化,初步直观感知小数点向右移动会使小数变大,为下面的学习提供了基础。

2、扶放有度,巧妙平衡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活动的一切,要围绕学生的发展来展开。因此本课教学的全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促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学习活动。验证猜想的初步方案由学生提出,名数改写练习放手学生尝试解决……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而验证猜想由教师适度“导引”,填表口算环节精细处理小数点位移方法,既突破了这节课的难点,又帮助学生迅速形成口算技能,体现了教师的有效引导。

3、 体现规律形成的过程性。

4、坚持面向全体,以学生发展为本。课程标准要求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我设计了难度不同的问题,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设计练习也注意坡度,有条理、有层次地按照“巩固-变式-发展”的坡度进行有效的练习,尽最大的努力体现因材施教,让学生广泛参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5、注重课堂的延续性。

本节课我始终关注学生的问题提出及问题解决,培养学生具有一种数学的眼光。课始时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最后结束时,通过小数点的提问:“你们还想了解我的什么知识?”让学生产生疑问,带着问题离开课堂,不断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不足之处: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应变能力有待提高,有时忽略学生的想法,没能及时捕捉到学生发言中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教学在动态中延续不够,说明老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倾听和思考。

与粘贴教案篇二

1、创设情境,为新知识的探索提供了理想的自由拓展的平台。

2、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猜测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如:当学生观察发现四个小数中的小数点位置移动时,相邻两个数是10倍关系,很想知道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得乐意继续探索下去。

3、给学生提供讨论、合作、交流的平台。如:学生获取了小数点向左移动时会引起小数缩小的变化规律后,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探索出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4、搭建了学生联想的舞台,开放性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放飞,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既加深了对小数点位置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认识,又使学生的思维获得了提高。

不足: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应变能力有待提高,有时忽略学生的想法,没能及时捉到学生发言中有价值的数学资源,使教学在动态中的到延续说明老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倾听和思考。还有在过河这道题上,好多孩子都无从下手,不理解题意,最后我就从算式的实际意义引导,最后孩子们基本上掌握了这个知识点。

与粘贴教案篇三

与学生接触的一学期中,我初步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的自学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做事不用心。在课前没有能够充分把握学生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让学生学习看书。通过教材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在课内熟记规律。在读书中引到学生会看书能质疑。交流中学生提出这个规律有什么应用。借此我又让让学生阅读小数点向左向右移动的方法。对于移动小数一位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大多部分学生都已经掌握,但是在练习时我发现学生的迁移能力较差,在移动小数点二位和三位的练习中,学生的反应比较迟缓,不能很快的按教师的要求移动小数点。练习强化中,在移动小数点的过程中,我采取了详细讲解,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所发生的变化对学生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在练习过程中,对程度依次提升,先是着重练习小数点向右一位的练习,而后逐渐向小数点向右二位、三位进行过渡,使学生学会运用迁移。一节课反复训练只有一两名学生有困难,其他学生掌握很好。本节虽然只学了向右移动,但我看到了孩子的进步。

与粘贴教案篇四

本节课,我预设让学生观察情境中出现的数据,引导学生得到两方面内容:

1、三个数中288是28.8的10倍,28.8是2.88的10倍。

2、让学生体会到引起依次缩小到前一个数的1/10的原因是小数点向左移动移动引起的。做好这两点后我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加以验证。验证完后,我再启发学生想,若向右移动会怎么样?然后再验证,最后得到一个普遍结论。但在实际授课的时候,我引导学生观察完后,学生说得非常好。把向右移动也说出来了,这让我感觉非常欣慰,同时也觉得提前预设的时候还是把学生低估了。

在合作与探究学习中,学生发现并掌握了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在练习设计时,注意知识的梯度,循序渐进,学生解决就容易了许多。例如,0.01÷10=()时0.01÷100=()时,0.01÷1000=()时,在移动小数点时,位数不够时是很容易出错的。

在授课的时候,不断地追问学生你怎么知道的,为什么这样想?加强这两个问题,不断强化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但在实际检查学习效果的时候,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这个数比原来缩小10倍的结论掌握并不是非常到位,有些学生甚至认为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这个数比原来缩小了一倍,向左移动两位这个数比原来缩小了两倍。出现这个问题说明学生对于概念没有理解十分透彻,但造成这个原因我想是在课前复习导入的时候我做得不是非常好,我基本上没有扎实的复习相关的内容,才造成后面学生出现新知后感到突然,也造成个别学生掌握不是非常好。

如果有机会再次执教这节课,我将做如下几点改变:

1、课前预设有针对性的练习题。

2、在学生自主验证结论后,应该出示一些数据,让学生再次观察认识,强化学生刚刚形成的概念。

3、课后练习在设计中要有改变。多元化一些。

与粘贴教案篇五

本节课学生学得主动,知识的获得和情感体验同步进行。有效地达到了课程的要求。

1、设疑引新,激发探究意识。出示由相同数字组成的两种不同情况的小数。首先让学生体会到两组小数的特点,产生为什么第二组数的大小变化的疑问,促使进一步观察得出是因为小数点移动了,然后又会产生小数点的移动到底会怎样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呢?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做好积极参与学习的准备。

2、改变模式,以自主探索为核心。新课采用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让学生自主观察,合作讨论。并没有接给学生讲解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有何规律,而是让学生自主去观察,去探索寻求知识的方法,并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将自主猜想,得出的结论,向小组成员汇报交流,使得相互补充,共同提高。引导学生在思考中猜测规律,在合作中探索规律,在交流中发现规律,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动眼、动口、动脑,参与学习讨论总结规律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了每位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

3、练习设计,改变枯燥无味。首先让新知与巩固练习穿插进行,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时巩固,加深印象。其次,设计有坡度练习,由浅入深,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学会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让练习变得有趣,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让学生比一比谁是最棒的数学医生,增加了童趣,让学生先诊断后下药,使学生不仅很好掌握知识(知道哪错了)更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对症下药)让学生当医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的同时,增加了本节课知识的理解,也发挥了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

4、存在不足,有待以后改进,本节课虽然有很多讨论活动,但我在引导的过程中缺乏适当的鼓励,课堂气氛后来不如先前活跃,少部分学生,特别是性格内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表现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