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夏天的散文 酷热的夏天散文(精选6篇)

小编: 飞雪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夏天的散文篇一

看着婧儿写得清清柔柔的小文,突然觉得在这样的一个夜晚,这样的一个立夏之夜,偶也得让我的手指飞扬起来,十指翻飞在键盘中,敲下文字几许,以示偶对最喜欢的季节的来临的欢迎。这个季节属于心灵的宁静、属于太阳的炙热、属于蝉鸣的热闹、属于挥洒的汗水、属于欢快的溪流、属于泳池里飞泻出来的欢笑。

站在夏天的门槛边,我祝愿所有朋友们和我一起过一个清新、清心、宁静的夏,过一个热闹、快乐的夏。

夏天的散文篇二

在我的老家,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又称之为“出节”。出节以后,家里盛装糖果瓜子之类的“团货”也该撤下,洗净,收藏,待到又一个大年三十的晚上,再拿出来启用;走亲访友也已告段落,该上学的上学,该上班的上班,该劳作的开始劳作。所以,“出节”,按照字面理解就是春节已经过完,该顺应农时节气而行事了。

如果立春早,春节过后就是雨水。农谚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出节以后忙的农事,除了松土整田,最主要的就是积肥。家家户户开始掏茅厕清猪圈,把茅厕里和猪圈里的粪便全部挑运到水田里,均匀泼开撒匀。

茅厕清理干净了,猪圈整理干爽了,又开始另一项积肥运动——“破草皮”,就是把屋前屋后、山坡上、田埂上的野草统统锄下,踩在水田里沤烂,作肥料。“破草皮”是一项技术活,下锄的角度要掌握得当,既要锄下野草,又要让地面平整,更不能带出很多的泥土,按我的理解,”破草皮“其实就是“削草皮”。“破草皮”大多是男人们干的活,而女人们就是挑担,送肥。

南方春早。冬天的脚步还刚刚离开,万物就开始苏醒,屋檐下,山坡上,田埂上,已经满是迫不及待的野草,在春风的.吹拂下,那些刚刚出土的野草,一天一个模样,在风中洋洋得意。野草们是不会预想到自己的命运的。只要春风吹来,它们会摇曳生姿。不想,待它们长到齐脚背或者到小腿肚的时候,正是农民积肥的好原料。

“嘘——嘘嘘——,嘘——嘘嘘——”,生产队长站在高地上吹响了开工的口哨,重复吹了两边以后,开始喊话:

“开工咯!今天统一到大弯里的后山坡破草皮去啊!”

不一会功夫,村里的男男女女拿着锄头,挑着鸳箕陆续出来,有说有笑来到大弯里的后山坡上,放下鸳箕,“唾”地些吐口水在手掌心里,揉搓,握锄,弯腰,锄头划过的地方,发出“凸凸”的声响,那些刚刚还在摇曳生姿的野草却被这“凸凸”的锄头声立马斩断了腰身,无奈地匍匐在地上。整个山坡上,一边在“凸凸”地锄草,一边在嘻哈打笑。树,被笑声唤醒,慢慢穿上新的绿衣;山,被笑声闹腾了,山雀子在这颗树上“唧唧”,又到那颗树上“啾啾”,躲在树下草边的各种昆虫,也凑热闹,开始鸣奏自己的原创交响曲。

待到锄下一大片野草以后,再用锄头撸拢成堆,女人们自觉地拾起鸳箕,摆好在草堆旁,自然会有男人把草皮撸到鸳箕里。有时候男人们会恶作剧,在撸草皮的时候,用脚踩满踩紧以后再添上草皮,女人们蹬男人一眼,男人们“嘿嘿”地坏笑着;也有男人心疼自己的女人,很蓬松地把草皮撸到鸳箕里。而年纪稍大些的男子,就在水田里专负责用脚把这些锄来的野草踩在水田的淤泥里。

太阳暖暖地照着,春风徐徐地吹着,小鸟们也爱热闹,在树上、屋檐上,看着这些热闹的人们,附和着唱出婉转悦耳的欢歌,一会又起舞飞翔在天空中。

男人们埋头苦干,待锄下一大片一大片的野草以后,抬起头,看看天,锄头竖倚在身边,不紧不慢地从衣服口袋里掏出烟盒,拿出烟丝,小心地抽出一小张白纸,慢悠悠地卷着纸烟,用舌尖划过纸边,最后粘上,再竖起来在手掌里顿齐,然后借火,陶醉在烟隐里,一口烟功夫过后,又埋头苦干去了。

劳作了大半晌午以后,女人们在运草皮到水田的过程中,乘机溜回到家里,给孩子喂奶,或者借着喝水的功夫,拿出家里在年前做好的咸菜——豆腐乳、酒浸辣椒、淹萝卜条等,摆上几碗,放在厅屋里的方桌上,大声吆喝屋外经过的人们:“进屋,进屋来,打个口干,喝碗水再走吧。”

于是,这些婆娘们,利索地放下鸳箕,也不推辞,进屋就自己倒水,咕噜咕噜地喝着,尝尝豆腐乳,然后手抓酒浸辣椒和淹萝卜条,边走边吃,嘴口发出“哧,哧”的声音,“啊呀,好吃!好手艺”地赞叹着。说着这些的时候,这些婆娘们有的是由衷的,有的可是在暗自较劲,说不定哪天劳作在自己家门口的时候,也会热情地拿出自家的各种咸菜,吆喝路过的人们来尝尝,然后听着吃的人的夸奖,何尝不也是一份快乐和满足呢。

出节以后,春风沉醉,正是坛子里各种咸菜最到味的时候。以“进屋,打口干”的名义吆喝中途休息的人们到家里喝喝水,尝尝各种咸菜,是我们老家特有的习俗,也是各家女人乘机在大家面前显示自己贤惠能干的机会。

试想,摆上咸菜,吆喝劳作辛苦的人进屋,尝着辣爽爽的咸菜,再咕噜咕噜喝上几碗开水,边吃边议论,边吃边赞叹,主人豪爽,吃者高兴。尽兴以后,打着饱嗝,嘻哈地再次走向锄草的地方,麻利地锄着,挑着。再辛苦的劳作,有快乐相伴,也是一种幸福了。

今天在你家吃到了好吃的咸菜,明天在我家甚至会有惊喜出现。婆娘们平时大大咧咧,打情骂俏的,其实都是好胜的。有的婆娘“收口紧”的,在出节以后居然还有糍粑,这个时候,也是显示其能干贤惠的一面。这个时候家里还有糍粑的家庭,一般是比较富裕的,或者是那种“忍口待客”的主,这种人,一般是很隐忍,很贤惠,宁可自己不吃,也要招待好别人。在老家,很多家庭都是如此。那个时代,人们都需要活在别人的赞美里,人们也怕活在别人的鄙视里。

屋前屋后的草皮锄干净了,就开始锄田埂上的野草。先是平锄路面上的野草,然后竖锄田埂两边的野草。田埂锄草,更是需要技巧,既要锄草,又要“帮岸”。所谓“帮岸”就是在锄草过程中,发现田埂有塌陷的地方该扶泥的要扶泥,使田埂更平整更丰满。所以,田埂上的锄草,是需要有经验的人去做,大多都是中年男人干的活。

而婆娘们在开春农事中,大多是挑担的角色。挑着挑着,又会聚集在另一个婆娘家里,大碗喝水,大声说话,大声夸赞,然后在“哈哈哈”的爽朗笑声中,挑着空的鸳箕,说着一些乡野的粗话,走在田野中,欢乐祥和的气息也随之荡漾在空气里。

集体化的时代,物质是非常贫乏的,精神生活也没有如今的丰富多彩。然而,就是在那样单一的劳作中,人们却也不失快乐。那是因为没有贫富的悬殊,也无需攀比。人们坚信只要舍得付出辛劳和汗水,就一定能收获果实和希望。

可见,人们的快乐与物质无关,却与贫富的悬殊有关。

夏天的散文篇三

暑气还未褪去,幽蓝的夜空中已经聚集了一颗颗的星星,它们若隐若现,忽闪忽闪的,像眨巴着眼睛正在寻觅什么。坐车回家的路上,白白的月光洒满大地,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银色的薄纱。这样的情景,既叫人回味,又叫人产生无限的遐想,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如痴如醉。

我静静地望着窗外的景色,几滴雨点落在我的额头上,凉凉的,特别清爽,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啊。这时候,只要你闭上眼睛,细细地聆听,就会听到悠扬的笛声,风吹到竹林,发出细细的“沙沙”声。

我爱夏日的田野,更爱那辛勤的农民伯伯!

夏天的散文篇四

一个夏天的傍晚,太阳渐渐落山,西边的彩霞为天空穿上了一件色彩斑斓的礼服,非常漂亮!

我和父母去田野散步。我们走在田埂上的时候,小路两旁的幼苗已经长了很多,绿色的幼苗已经在地上铺上了绿色的地毯。这时,我想到了“妙妙”帮助这个人的寓言。

我在田埂上没走几步,就有什么东西跳进了我旁边的稻田里。我仔细看了看。原来是小青蛙!我蹲下来想逗小青蛙开心。突然,我发现许多蝌蚪在快乐地玩耍。当我看到我拿着一根小树枝在红色上面时,我很快就慌了,躲了起来,好像在和我们玩捉迷藏。当他们又游出去玩的时候,我就走开了。太有趣了!

走在山脊上,我想:田野真的是一幅美丽的图画!

夏天的散文篇五

夏日的济南骄阳似火,热浪滚滚;偶有薄云遮日,阳光漫散开来,树荫处也如火烤一般,令人无处躲藏。

炎热的济南幸亏有了泉水的滋润和清凉,给酷暑中的人们营造了一个舒适的去处。我想,当初古人选择在这里生活,大概是因为依恋此处的.泉水:可以想象,当人们又热又渴,忽然看到了清澈、甘甜、冰凉的泉水,那份欣喜是可以想见的。

济南有着丰富的泉水,不单是黑虎泉的虎头吐出的水流哗哗作响,趵突泉喷涌而出的水柱能“声震大明湖”,就连剪子巷一带的石板路上,每每就有泉水从石缝间涓涓流出。这些冰凉的泉水注入了护城河,使得河水清澈见底,并且透着一股清凉:这种流淌着地下泉水的河流,在所有城市的河流中,难得一见。

济南夏日的生活场景因不同的年代而有不同的特点,其实真正能够反映夏日济南泉水文化的生活画卷,应该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前的济南。那个时候,在大明湖、东流水、趵突泉、黑虎泉一带,居住着“家家泉水,户户杨柳”的众多“济南土著”。他们住的都是平房,屋里的地面大都是砖铺的,渗透出地下的湿气和凉爽,抵御着南部山区吹来的热风,使居民在酷暑中感到一些舒适。而院子里都有一眼水井,早晨,人们把买来的西瓜、西红柿、黄瓜等水果放到篮子里,篮子把上系上绳子,然后把它续到水井里,让冰凉的井水冰镇着,到了炎热的中午,想吃的时候就提上来。经过井水浸泡的瓜果,带着泉水的甘甜和清凉,清脆可口,好吃极了。也有喜好喝茶的男人,从井里取来水,烧开泡茶,一面听着柳树上蝉的歌唱,一面细细品尝,透露出一种生活的恬淡和悠闲。

那个年代,济南人夏日的晚餐大都吃凉面。下好的面条用冰凉的井水浸过,然后配上切碎的香椿芽、胡萝卜咸菜,拌上黄瓜丝,浇上蒜泥,淋上醋,调上芝麻酱,复杂的程序像调配一服中药。不过,这种沁人心脾的凉面在炎热的夏天吃到肚子里,浑身透着一股凉意。

晚饭后的女人们,在院子里铺一凉席,和孩子们躺在上面仰望星空;而男人们,则手里摇着一把蒲扇,光着的脊梁、肩膀上搭着一条毛巾,到街上走走。酱油螺蛳是济南人的最爱,地摊上坐着一片赤膊上阵的食客,他们喝着低档白酒,吸溜着酱油螺蛳,不富有,但快乐着。

也有到护城河一带纳凉的人们,还隔着挺远,就已经感到了泉水的丝丝凉意。男人们赤条条地跳进泉池里游泳,冰凉的泉水冻得他们发抖;女人和小孩则在清泉石上流的诗情画意中享受着夏日里的清凉。

如今的济南,护城河一带那些平房小院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拔地而起的水泥森林和耀眼的玻璃墙幕。中央空调里吹出凉爽的风,在里面坐着的是穿着讲究的白领,他们每日都在劳心伤神,精打细算,渴望做出业绩,以求获得升迁。

在赤日炎炎似火烧的马路上闲逛的人稀少,而到了夜晚,泺源大街上车水马龙,拥挤的私家车睁亮了眼睛,与街道两侧高大的写字楼上闪烁着的霓虹灯交相辉映,显示出城市的喧嚣和浮华。

泉城广场成了人们消夏纳凉的好去处。音乐喷泉的水柱随着优美的节奏翩翩起舞,恋爱中的男女在河边的石阶上依偎亲吻,年轻的妈妈带着可爱的孩子在水边嬉戏。不时有身着性感的美女从广场上款款走过,身后留下了一串男人贪婪的目光。劳累了一天的民工,到这里看看夏日里特有的风景,聊解心中的苦闷。

到了7月中旬,济南的雨季就到来了。从“高处不胜寒”的地方飘洒下来的冰凉的雨滴,一扫夏日的燥热,使得干热的风不再无休止地肆虐,济南的夏日在雷雨后的凉爽与雨过天晴后的湿热中拉开了帷幕。

夏日济南的炎热,受到了一些人的抱怨。其实,人对炎热的感受完全出于一种习惯,土生土长的济南人没觉得夏日的济南有多热;而面对炎热的心态,也基本由心境决定,所谓“心闲自然凉”。当那些家有空调,出有小车,在单位里吹着凉风的人们,看看那些在滚烫的马路上骑着三轮汗流浃背地匆匆走过的送水人,还有在烈日暴晒下的建筑工地上那些挥汗如雨的农民工,以及在街头巷尾冒着酷暑守着一车西瓜叫卖的农民兄弟,实在没有理由抱怨天气的炎热。

到了8月下旬,常有北风带着秋天的凄凉和空旷,从遥远的地方吹来,它让人感受到一种空荡荡的感觉,济南已经变得很凉爽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夏天的散文篇六

夏天的田野

暑假,我去了石城,听说那儿要经过被称为莲乡的广昌,那里有许多“君子”荷花。我心里非常激动,一想到可以马上见到美丽的荷花,我便兴奋不已。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不但六月的荷花好看,七月的荷花也丝毫不比六月的逊色。荷叶绿得鲜亮,荷花红得清纯。因为它的品格高洁,出淤泥而不染。古往今来,人们常用它来比拟“拒腐蚀,永不沾”的高风亮节。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这不正是他们真实的写照吗?妈妈还告诉我,收完稻子他们马上又要夏种……农民伯伯们真辛苦啊!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我们吃的每一粒粮食。

夏天的田野dd美丽的田野,丰收的田野,给我启迪的田野。

夏天的田野

夏天的一个傍晚,太阳渐渐地下山了,西边的彩霞像给天空穿上了一件彩色的衣裳,美丽极了!

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田野里散步。我们走在田埂上,小路两边的禾苗早已长高了一大截,绿油油的禾苗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块绿地毯。这时我想起了揠苗助长这人寓言故事。

我在田埂没走几步,突然有个东西纵身一跃跃到了旁边的水田里了。我仔细看了一下,原来是一只小青蛙呀!我蹲下身来正想逗小青蛙玩,忽然,我发现有许多小蝌蚪在兴高采烈地玩耍。看到我拿着小枝条伸过赤,就赶快惊慌失措地躲了起来,好像在跟我们捉迷藏。我刚走开,它们又游出来玩了,真有趣!

走在田埂上我想:田野真是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