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分工调整后发言(模板5篇)

小编: 温柔雨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工作分工调整后发言篇一

(2月2日)

自治州农业局局长马生刚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20自治州农业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区州党委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和“十二五”农业工作成效,研究谋划“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安排部署2016年重点工作。

一、20及“十二五”工作回顾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区、州关于“三农”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紧紧围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核心,优化产业区域布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强化四大能力建设,推进农民持续增收,改革创新,锐意进取,自治州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十二五”期间,全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8806元增加到15630元,增幅77.5%,在全疆率先实现了村村过万元目标。

(一)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认真落实“稳粮、减棉、上特色”要求,实现了由单纯的种植向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转变。全州种植小麦面积维持在270万亩左右,较“十一五”末减少20万亩,单产达398公斤,增幅4.6%,累计总产522.4万吨,保障了粮食的有效供给;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120万亩左右,单产达810公斤,增幅8.9%,累计总产达344万吨;棉花种植面积120万亩,较上年调减89万亩,较“十一五”末增加了5万亩,皮棉单产达133.5公斤,增幅11%;特色作物种植225万亩。

(二)产业化水平显著提高。用现代经营理念发展农业,州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59家,较“十一五”末增加了105家,农业产业化实现营业收入308亿元,增幅41.9%,农民78%的收入来自于产业化经营。金色农华、雪山果园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先后入驻昌吉,为我州农业产业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十二五”期间,涉农品牌、名牌及商标由116个增加到173个。打造了一方阳光休闲农庄、瑶池休闲农业园、杜氏旅游、江布拉克等30个休闲农业示范点,营业收入翻了50倍,达到5.01亿元。累计新增农民合作社2861个,达到3571个,入社率62.5%,州级示范社达到222家。我局获农业部全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状况调查工作优秀调查单位、自治区农业厅农业产业化先进单位。阜康市城关镇美丽冰湖观光采摘园获农业部、国家旅游局2015年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中趋好。构建了农业标准化推广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三品一标”认证管理体系和农业综合执法体系。“三品一标”农产品累计认证330个,面积381万亩。州县8个检测中心全部通过计量认证,7个通过“双认证”,州检测中心通过了农业部能力验证,昌吉市获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称号。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时效性、针对性逐步显现,全年检测样品2.8万个,“十二五”期间累计检测样品13万个。强化源头治理和执法监管,落实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单位19家。累计查处种子、农药、肥料、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案件522起,挽回经济损失3961.9万元。

(四)农业科技水平与园区建设不断提升。“十二五”期间,一大批如精量播种、配方施肥、卫星定位导航作业、节水灌溉、统防统治、机采机收等现代农业技术广泛应用。农业技术人员与农牧民培训扎实推进,累计培训农牧民34.2万人次。通过闽昌“农业双百”项目,累计引进383名技术人员,派出培训524人次。建成国家级万亩高产示范片192个、州级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104个,测土配方施肥示范片区64个,完成农业信息化控制大厅主体工程建设,农业信息网改版升级完成内测,准备投入使用。农业园区发展成为集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展示、转化和科技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呼图壁县跨入首批全国现代农业农村改革与建设示范县行列,玛纳斯县升格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成了呼图壁县教授工作站、智慧农业园、吉木萨尔县低温带作物良种繁育基地、昌吉市教授工作站等示范。

(五)现代种业快速发展。农作物制种面积达100万亩,较“十一五”末增加近一倍面积,去年生产种子34.2万吨,加工能力达到23.9万吨。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种子法》,昌吉州及玛纳斯县、呼图壁县、昌吉市、奇台县被农业部授予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共争取项目资金1.35亿元(2015-),杂交玉米制种全程机械化面积达5万亩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积极应对夏季高温等灾害,较好的处理了企农纠纷,未发生群体性上访事件。目前拥有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3家,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种业),国家瓜类工程中心1个。“十二五”期间,成功举办三届新疆(昌吉)种子展示交易会,累计签约金额54.2亿元,2015年种交会实现了市场化运作。

(六)农村综合改革稳妥推进。探索创新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推动农村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和合理流动,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全州7个县市、28个乡、349个行政村的124.5万亩地完成权属调查工作,其中105.9万亩地完成航拍。共颁发农村土地经营权证270本,设施农业所有权证276本,设施农用地使用权证80宗;建成5个县市级和36个乡镇级综合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大厅);各类经营权证抵押贷款5.15亿元,其中农业设施、土地经营权等抵押贷款1.17亿元。2015年,创新性的开展村级隐形债务清理工作,全州70个乡镇469个行政村共清理出隐形债务1.1亿元。

(七)农业投入持续增加。现代农业发展补助项目、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种子工程、大中型沼气工程、农业产业化等一批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提升产业优势的重点项目的实施,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十二五”期间,累计争取项目资金26亿元。作为民生工程,沼气项目实现由户用向大中型的转型。“十二五”期间,累计兑付国家惠农补贴资金16.8亿元,其中小麦农资综合补贴14.5亿元、良种补贴2.3亿元。

(八)“访惠聚”活动扎实开展。按照精准帮扶、造血帮扶的总要求,住村工作组筹措2000余万元着力解决木垒县大石头乡石油牧民新村全局性、紧迫性问题,发展节水灌溉技术、饲草基地建设围栏、庭院经济等“短平快”项目,新建了1022m2培训活动中心、6600m2文化广场、450m2群众大舞台,小麦亩产首次突破了300公斤大关,农牧民首次吃到了自己种植的瓜果蔬菜,村集体收入突破30万元。全面落实“三位一体”和“369”工作机制,召开各类座谈会20次,与农牧民开展联谊活动6次,学习活动80余次。开展去极端化宣讲3场100余人次,有效的维持了社会稳定。

五年来,我州农业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主要得益于中央和自治区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得益于州党委、州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得益于各部门的积极支持和密切协作;得益于全州农业部门全体干部开拓创新和扎实工作。在此,我代表州农业局向长期关心、支持我州农业工作的各部门、各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奋战在农业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诚挚的慰问!

“十二五”是我州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黄金五年,是农村民生改善最大、农业发展基础最强、农民收入增长最快的五年。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我州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我们面临的挑战与困难依然较大。一是农民增收困难加大。在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封顶、生产成本“地板”抬升、“黄箱补贴”、资源环境“硬约束”加剧四重挤压下,农民经营性收入增长已基本到“顶”,而新的非经营性收入的新途径、新领域、新空间仍未打开;二是农业生产结构还不合理。我州特色农业、优势产业和绿色农业发展方面“短板”突出,与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和定量化生产、定制化市场需求不相适应;三是欣欣向荣的农业产业化对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拉动效应不明显;四是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和康养产业等与二产链接不紧密,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面对新问题、迎接新挑战,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理念,扎实工作,勇于担当,为实现自治州农业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十三五”农业发展规划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加快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更加清楚的认识到经济新常态下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坚持“理念引领、问题引领、实践引领”,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凝心聚力、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开拓进取,确保完成“十三五”既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优化种植业结构调整。坚持市场需求导向,依托龙头企业示范引领,因地制宜,不断调整结构、优化布局,促进粮经饲三元结构协调发展。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种植,提高集约经营和全程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主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为做好全局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大力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加快构建以市场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打造现代种业制种中心、集散中心、研发中心、种交会“四位一体”发展模式,着力推广玉米、西甜瓜、蔬菜等优势品种,按照规划,认真抓好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实施。

(三)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健全州县乡三级农业标准化推广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三品一标”认证管理体系和州县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查制度、农业投入品管理和质量抽检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等,努力把昌吉打造成“农产品质量安全地州”.

(四)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产地初加工、物流园区打造、农产品品牌培育、主食加工业等,提升农产品加工转化和市场开拓能力。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健康产业,延伸产业链、跃升价值链,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促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五)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龙头企业等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水平,加快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六)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呼图壁县、玛纳斯县和农业园区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发展新模式、创新新机制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建设一批不同层次、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形成互为借鉴、互相补充、竞相发展的良好格局。力争到,新增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各1个。

(七)深入推进农业信息化。围绕昌吉州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着力推进农业大数据应用,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推进物联网在设施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等领域的示范应用,加快互联网和农业的深度融合。

(八)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大新技术、新成果转化、新品种推广力度,加强农作物水肥一体化、科学施肥、耕地保护、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智能物联网技术、秸秆综合利用等稳产增产和抗灾减灾关键技术的集成应用。推进精准作业、智能控制、远程诊断、遥感监测、灾害预警、地理信息服务及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的应用。创新服务模式,积极探索有偿技术服务,形成公益性与经营性服务组织相互补充的服务体系。

(九)加强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大力发展节水农业。严格落实耕地质量保护制度,加强耕地质量保护。加大土壤污染治理力度,落地“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重点实施废旧地膜综合治理、提升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等,积极营造良好的农业生产环境,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农村环境明显改善。

三、2016年目标任务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对“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意义重大。全州农业系统干部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为核心,抢抓“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契机,活学活用“加减乘除”法,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强化四大能力建设,抢占四个制高点,确保州党委、州人民政府下达的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一)围绕供给侧改革,抓好农业结构优化调整

一是保障粮食安全。转变发展理念,在保障全州粮食有效供给的前提下,以满足消费者定制化需求为先导,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强化奇台、木垒、吉木萨尔、呼图壁等县市为主的200万亩小麦基地建设,积极开展小麦绿色有机产品和基地认证,全力打造全疆最大的优质绿色商品粮基地和面粉生产、加工基地。按照“品质优先、拉长产业链、打造品牌、拓展市场”的方向,紧盯产业链发展,瞄准消费者、企业需求,引导粮食生产向优质原粮生产转变,大力发展培育优质小麦区域公共品牌,促进小麦优质优价,提高小麦的生产效益。今年,要确保完成265万亩小麦生产任务。玉米生产要紧紧围绕现代畜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制种业发展,及早谋划,调减玉米的种植面积。大力推进秸秆还田培肥地力、深松整地,提高耕地质量,由藏粮于库向藏粮于地、藏粮于计转变,不断巩固粮食的生产能力。玉米面积稳定在160万亩。

二是科学调减棉花种植面积。要按照“压减棉花、提高品质、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方向,稳定优势区域面积,压减低产低效产田。强化棉花优良品种选育、优质高产栽培模式推广、农民种植技术培训等,确保100万亩高产优质棉生产基地面积。

三是大力发展蔬菜、特色产业。针对我州蔬菜、特色产业散而不强、品种单一的“短板”,充分发挥我州独特的气候资源和区位优势,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深入调研,研究制定种子、生产技术、仓储保险、包装形式等一系列方案,依托龙头企业、合作社等,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为目标,提升设施农业发展的质量,大力发展露地蔬菜,适度发展特色产业。要筛选出适合我州种植的特色作物,丰富特色农作物品种,培育相关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四是大力推进种业发展。将现代种业发展作为我州“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农业“走出去”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继续加强与国内外科研院所交流合作,建立教学、科研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支持科研单位在企业建立产学研基地,推进科研院所与企业协同创新。整合资源,着力打造带动作用大、育种能力强、生产加工先进、经营管理规范、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服务到位的“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体系。力争到20培育形成“育繁推一体化”种子龙头企业4家,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15个以上。

(二)加强市场监管,保障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一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为前提,以保障广大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为重点,坚持“产出来”、“管出来”两手抓、两手硬,加大质量安全县市创建力度,促进农产品生产、加工、管理和服务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严格控制农业投入品的使用,加大“三品一标”申报力度,有效扩大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产品认证规模,确保农产品总体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力争到2020年,实现“三品一标”获证产品300个以上(含复查换证、到期续展),获证基地400万亩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的制度更加完善,效果更加明显。积极争取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三品一标”委托检测任务。

二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要切实落实“一控两减三基本”,坚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探索和建立农田地膜使用、回收与资源化利用的长效监管体制。推广使用0.01mm标准地膜,加大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开展可降解地膜试验示范,大力发展秸秆还田培肥、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有机肥加工等,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水肥一体化等技术,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广畜禽规模养殖、沼气生产、有机肥生产利用、绿色基地建设“四位一体”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加大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工作力度,开展生物农药、生物肥料、有机肥料等应用示范工程,探索“两减(减肥减药)”新思路,大力发展绿色农业。

三是加强农产品市场监管。规范管理农业投入品,建立投入品生产经营主体诚信、守法评级制度,规范投入品生产经营诚信档案及购销台账。完善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实名制购买制度,强化对高毒农药的监督管理。积极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实行连锁经营和配送,畅通经营主渠道。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逐步实现农产品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责任可追究、产品可召回、质量有保障。积极建立我州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健全农产品风险评估体系。

(三)推进产业融合,大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一是着力培育优势产业。州党委、人民政府将特色产业和现代种业作为“十三五”重点扶持的农业产业。根据自治州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农业产业布局,以玛纳斯、呼图壁、昌吉市、阜康市、奇台县、农业园区为重点,加大玉米、西甜瓜、蔬菜等优势农作物的制种,建成新疆最大的优质种子生产基地、全国优质制种玉米产业区和瓜菜产业区。东边四个县市要着力发展鹰嘴豆、有机小麦、裸仁南瓜、红花、食葵等,西边三个县市和农业园区要着力发展食用菌、加工番茄、辣椒等,打造一批具有鲜明特色和竞争力的优势区域品牌,做大做强我州农业产业。

二是发挥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牢固树立支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支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观念,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借助外力、启动内力、凝聚合力,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批,兼并重组、技术改造升级一批,壮大“农”字号龙头企业队伍。引导企业适度生产,延长产业链条、扩大经营规模,切实做好去产能、去库存工作。引导农产品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拓展,增强辐射带动能力。2016年,力争新增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120个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新增自治区级龙头企业10家以上。培育10家产值超亿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三是着力发展第三产业。要主动适应大众的消费需求,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康养产业等健康产业,根据各县市农业资源、生产条件、季节特点,打造一批“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示范点,使之成为农民增收的新兴产业。引导农村经营主体和致富带头人、种养大户、青年创业者返乡创业,盘活集体存量土地发展休闲观光农业。2016年,力争实现休闲农业实现营业收入6亿元,同比增长12%.

四是推进农民合作社转型升级。继续推进农民合作社“星级认定”工作,加强合作社规范管理和运行,提升合作社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引导合作社通过承包土地经营权折价入股、土地托管等方式,实现合作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创新。大力培育具有二次分红机制的合作社,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对示范社动态监测和跟踪分析,对僵尸合作社和运行不善、带动能力明显降低的合作社实行退出机制。

五是积极开拓农产品市场。继续做好品牌维护提升,抢抓“一带一路”新机遇,深入研究我州农产品开拓中亚、西亚市场的新途径,鼓励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组织开展品牌建设,打造地区特色鲜明的区域品牌,重点用好、发挥好“奇台小麦”、“龙河西瓜”、“木垒鹰嘴豆”、“昌吉玉米种子”等现有绿色产品及具有地理标志的农产品品牌,发展直供直销、电子商务、尝试直销配送、会员制消费、认购式销售,实现产业业态创新,借助国内外展会等,拓展农产品市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四)强化技术支撑,深入推进农业创新驱动

一是创新农业技术服务新模式。进一步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完善首席专家制度,培养锻炼一批能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青年技术专家,打造稳定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队伍。积极探索农业技术有偿服务模式,特别是要开展面向家庭农场、生产大户、龙头企业等新型生产主体的有偿服务,提高技术人员服务的积极性和对技术更新的主动性。要鼓励经营性服务组织开展农业技术服务,积极引导经营性服务组织开展农业专业化服务。

二是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进程。巩固和提升昌吉州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建设,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互联网和农业资源的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推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化等新信息技术的综合利用,降低劳动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通过网络互动、移动平台等交流手段,建立农业信息发布机制,实现农业信息更加精准、有效。大力推进信息进村入户,积极推广“庭州农务通”.

三是加强培训工作。农业科技发展的关键是人才,今年,我们将不断完善“农技大讲堂”、“农民田间学校”、“田间巡诊”等制度,沿用外出培训与“请进来”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经营大户、新型职业农民等的培训力度,培养一批农业管理、科研、推广优秀人才。力争全年培训各类人才1.7万人次,培训种养殖大户、科技示范户、农村经纪人等7.5万人次。

四是大力开展绿色高产模式公关。积极选育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熟期适宜、宜于机械化栽培的新品种,集成配套相应栽培技术,充分发挥良种增产潜力。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农药和优质有机肥等新型肥料,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提高投入品安全性,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和环境友好。依托农业物联网技术,建立完善苗情监测系统、墒情监测系统、病虫害监测系统,指导平衡施肥、精准施药等,实现智能化、精准化农业生产过程管理。根据自治区“三个千万亩”要求,整村整乡推进高产创建,全面完成自治区粮棉高产田创建任务。

(五)释放改革红利,增强现代农业发展动能

一是抓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在去年农村综合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找准症结所在,全面推进改革工作。加强县乡村三级工作人员相关政策法规和业务培训。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健全县乡农村经营管理体系,加强对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的管理服务,规范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通过农村综合产权制度改革,依托金融手段使农民在土地、水权、林权等各类经营权流转得到更大收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股份化,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指导建立和完善县乡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在条件成熟时组建州级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按照州党委、人民政府要求,2016年,我们要完成254万亩的二轮承包地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确保20全面完成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二是抓好农业生产项目。要认真落实各项制度,切实履行项目主体责任,加强对项目申报、实施、后期运转及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和自查,积极探索运用ppp模式,确保农业项目取得实效、惠及群众。继续坚持争取项目与管理项目并重的原则,加大对项目建设行为不规范,挤占、挪用、滞留项目资金等违法违规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做好种子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清洁生产示范建设、农村沼气工程、各类财政专项资金等重点项目的争取和在建项目的实施。2016年,争取中央和自治区项目资金5.3亿元,保持10%的增长率。

四、加强农业部门自身建设

面对肩负的重大历史任务和面临的新挑战,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转型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加强农业部门自身建设,提高指导现代农业发展的能力。要不断巩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拧紧螺丝、上紧发条”,倡导工匠精神,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落实好今年自治州经济工作的各项部署任务,以“适应新常态,展现新作为”为引领,真正做到“新理念、新状态、新状态,将看齐、严要求,强‘三力’、善作为”.要健全激励机制和问责机制,调动干部积极性,鼓励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对不作为的干部,该约谈的约谈,该处理的处理,要动真格、触痛处。各级领导干部要勇挑重担,敢于负责,敢抓敢管,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区州党委的决策部署,决不能击鼓传花、层层递减,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真正在抓落实上起好示范表率作用。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良、务实为民、作风过硬,上能建言献策,下能指导生产,服务广大农民的一流的农业干部队伍。

同志们,十三五的工作任务已经明确,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让我们站在新起点、开启新的征程,坚定信心,奋发有为、共克时艰,适应新常态、展现新作为,为实现自治州“三个率先、两个走在前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新篇章,再创新辉煌。

工作分工调整后发言篇二

市农业局召开全市农业农机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20xxxx年种植业工作。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要深化对农业发展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的认识20xxxx年,尽管我市农业的发展受到连续三年严重旱灾不利因素的影响,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使全市农业继续保持了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特别是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全市农村经济在结构调整中实现了稳步发展,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有了新的提高,农村社会保持了稳定。所有这些成绩,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努力的结果,也是与各级农业农机系统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卓有成效进行工作分不开的。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大家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前,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形势总的是好的,但必须看到,还有不少问题和困难,从大的方面来讲:一方面,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影响和制约农民增收的一些长期性、根本性因素,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消除,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态势还没有大的改变;另一方面,加入wto,使农业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不但使我们的农产品面临十分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而且对未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也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正处在艰难”爬坡“阶段。具体地讲:一是严重旱灾给农业生产造成很大损失,连年遭灾使农民生产生活极度困难,增加了农业农村工作的难度。二是农业基础条件和生态环境仍然十分脆弱,实施好各项生态工程,有效开发利用好水资源,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的任务相当繁重。三是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和产品规模小、档次低、特色少的问题仍很突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任重道远。尽管有了一些成功的典型,但在范围上、深度上和广度上都很不够,结构调整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或适应性调整阶段。四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化水平还奶低。特别是龙头企业建设的任务还很大,龙头企业不仅数量少,而且规模小、水平低,带动辐射能力不强。产品加工相对滞后,龙头企业与农户联结不紧密,产业链条不完整等问题也很突出。五是面对新阶段新任务,一些干部观念、方法、作风跟不上;工作措施不到位;真招实招少等问题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因此各级农业部门要正确认识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的长期性和紧迫性,既要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更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统一思想,加大力度,攻坚克难,力求突破,坚持不懈地把各项工作向前推进,不断取得新成效,把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推向深入。

二、抓住关键,突出重点,扎扎实实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

农业工作战线、领域宽、头绪多、工作量大,面对农业发展新阶段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各级农业部门,既要做到全面谋划,整体推进工作,又要善于抓住关键,突出重点,以重点工作的突破带动全局工作的开展。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部门的自身职能,把握工作的主动权。确定工作重点,要自觉地服从服务于农业农村工作的大局,紧紧把握住农业发展新阶段的关键问题。这应该成为农业部门抓农业农村工作的一个基本思路。

在春节前召开的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确定了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思路是按照”抓住一个机遇,围绕两个目标,实现三个突破“(简称一、二、三)的思路,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努力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个机遇“,即抓住国家加大生态建设投入力度的极好机遇;”两个目标“,即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目标;”三个突破“,即努力实现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上突破;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上突破;在开发节约利用水资源上突破。种植业的重点工作是要突出蔬菜、食用菌、马铃薯和玉米制种四大产业,进一步扩大规模,着力解决加工转化,不断延长产业链条,实现由广种薄收、粗放经营向精种多收、加工增值转变。具体到种植业重点任务就是:蔬菜基地面积发展到120万亩,无公害蔬菜达到100万亩。脱毒马铃薯产业,重点发展种薯生产,全市脱毒马铃薯面积发展到250万亩,二级以上种薯面积达到150万亩。迅速扩张食用菌产业,全市食用菌生产面积达到180万平方米。玉米制种面积达到20万亩。进一步抓好以仙客来盆花为主的花卉生产,仙客来盆花生产达到50万盆。

围绕上述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积极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近几年来,在适应新阶段、调整生产结构方面,我们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总的来说,对新阶段的认识和适应还不够。农业系统工作的同志,有的简单地把调整理解为多种点什么、少种点什么,考虑市场不够;有的抓调整的愿望是好的,但习惯于行政推动,服务跟不上去,收不到好的效果;有的对调整的艰巨性认识不足,遇到挫折就灰心丧气,打退堂鼓。从农民群众来说,都开始认识到不调不行了,但有的有小进即满的思想,怕麻烦,不愿调;有的缺资金、缺技术,经得起赚经不起赔,不敢调;有的自己不研究市场,盲目跟风,不会调。我感到,要改变这种状况,做首先应当从自身做起,把结构调整的一些基础问题搞清楚。?”卖出去“作为调整结构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农产品只有卖出去,卖个合理的价钱,才能使产品变为商品,实现商品的价值。要卖出去,既涉及到如何把产品调优,更涉及到如何根据市场需求把销售搞活,这确实是结构调整中的一个重大的结合点、着力点。希望所有农业部门的同志,都要下大气力研究这个问题,尽快?”围绕生产转“中跳出来,转变到”围绕市场转“上去。

二是要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发展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是关键。要大力实施”龙头工程“,对规模大、实力强、带动农户多的龙头企业,要多研究一些政策,创造良好的环境,使之更大更强;对于成长性好、制约环节明显的企业,要在资金、基地建设等方面给予具体支持,使之尽快做大做强。通过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形成新的农业经济运行机制,加快农业市场化的进程。要按照龙型经济的思路,推动无公害蔬菜、脱毒马铃薯、玉米制种、食用菌等产业的发展,力争尽快实现”三个一批“:即建成一批规模大、带动能力强、市场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形成一批在全国乃至世界市场有一定市场占有率的特色品牌;使一批绿色农产品达到国际标准,以促进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有新的提高。

三是要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业进入市场的渠道不畅,已经成为当前影响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因此,必须把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要继续按照”积极引导、群众自愿、因地制宜、形式多样、放手发展、逐步规范“的方针,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积极兴办生产、加工、销售、储运、技术等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使之成为市场与农户联接的有效的中介组织,从而解决好千家万户小规模的家庭经营与大市场的矛盾。同时,要支持工商企业投资农业生产领域,加速农业生产向农业公司方向发展,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四是要大力推进农业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力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才能为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农民增收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因此,要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农业技术创新工作,真正把农业的发展,建立在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基础上。要在不断改革创新现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使之更好地适应市场、更好地发挥作用的同时,积极探索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的新途径,建立健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农民和推广机构利益一体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要抓好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占领和保持农业技术水平的制高点,发挥其对先进适用技术的示范推广作用。要采取多种渠道和形式,搞好农民的技术培训,组织农民学习先进实用技术,提高他们的科技文化素质。技术人员也要知识更新。

五是要进一步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加入wto,对我市农业的冲击和影响不可低估,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农业部门的同志,一定要及早谋划,认真应对,以积极的姿态为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出好谋、划好策。要广泛对外开展招商引资活动,通过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模式,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要面向国际市场,以区域特色主导产业为基础,选择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实施标准化生产,建设一批农副产品出口创汇基地,加快外向型农业发展。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瞄准京、津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同时,要加强质量标准、检验检测、市场信息三大体系建设,为推进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市场化打好基础。

三、切实转变作风,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和服务水平

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使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着许多过去不曾有过的巨大变化,在这种新的形势下,任何行政命令的工作作风和封闭的思维方式,都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因此,要完成好年初召开的全市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目标任务,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民增收,各级农业部门必须要提高工作水平和服务水平。加入wto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怎样做到趋利避害,善用权利,减少冲击,扩大出口,使我们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就要加强对世贸走出去”的战略、研究加快人才培训的机制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正确应对。如果在这些问题上,做农业工作的同志自己不学、不懂、不会,怎么能指导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生产呢?农村地域广大,农业工作是直接面对农民群众的工作,浮在上边,不了解基层的实际情况,肯定是做不好农业工作的。这就要求我们做农业工作的同志,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推动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要把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作为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一项基本功。我市十年九旱,自然灾害频繁。旱、涝、风、雹、虫,样样制约、危害着农业的正常生产。去冬以来,无雪无雨,气温又高同志们,新的一年,我们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工作也将十分繁重。我希望,也相信农业农机系统战线的同志们,一定能够再接再厉,顽强拼搏,扎实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六大的胜利召开。

工作分工调整后发言篇三

同志们:

这次全市秋播与农业结构调整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今年以来全市农业生产情况,分析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的形势,研究部署全市秋播与农业结构调整工作,为明年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打好基础。

一、认清形势,增强做好秋播和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今年以来,全市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一系列扶持“三农”的方针政策,坚持把增粮增收作为中心任务,全力打好粮食增产攻坚战、动物疫病防治阻击战、农民增收主攻战,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呈现出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是粮食生产得到恢复性增长。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97.27万亩,与去年基本持平,夏粮单、总产分别比去年增长39.2%、35.5%。秋熟作物长势喜人,丰收在望,有望超额完成全年粮食生产任务。

二是农业结构调整继续推进。全市高效作物面积进一步扩大,蔬菜、茶叶、花卉苗木等经济作物呈现面积、单产、价格、效益四增的好形势,每亩效益在1300—4300之间。养殖业进一步得到发展,农产品质量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市新增绿色食品2个,有机食品1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达59万亩。

三是农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升。今年1—8月,全市新增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各1家,镇江市级龙头企业5家。16家列入省、镇江市考核的重点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2.51亿元、利税2.02亿元、利润1.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36%和51%。“三资”投入农业达3.85亿元,同比增长18.3%。新组建里庄芹菜、折柳大白菜、运河养鸡等一批专业协会。

四是农业对农民增收作用明显。上半年,全市农民来自第一产业的纯收入人均达520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8元,增长12.55%。这一良好发展势头,概括起来讲主要是因为政策好、市场活、天帮忙、人努力的结果。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已经取得的成绩不可高估,对存在的问题不可小视。

一是虽然粮食生产出现恢复性增长,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没有显著提高;

二是虽然粮价上涨,但农资价格也进一步上涨,粮食比较效益低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

三是农民收入增加较快,但价格等因素占了很大比重,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加大;

四是由于一些政策性因素,土地流转成本上升,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业结构调整的难度;

五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压力还很大,农村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因此,解决农业增效难、农民增收难、农村社会发展难问题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各镇各部门要客观分析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的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增强做好恢复发展粮食生产的紧迫感,把抓好秋播和农业结构调整工作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措施,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拓宽思路,明确秋播和农业结构调整的工作重点

各地要充分抓住当前从上到下高度重视“三农”的有利机遇,增强做好秋播和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拓宽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切实抓好秋播和农业结构调整的工作。全市秋播和农业结构调整总体思路是:坚持科学的农业发展观,以增粮增收为目标,以政策扶持为保障,以农业科技为支撑,以提高质量、优化结构为重点,稳定粮食生产,推进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产业化开发,培育和壮大特色农业产业,狠抓农产品质量建设,大力推广机械化作业,加强农村经济组织建设,全面提升我市农业产业化水平,增加农民收入。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1、优化布局、调优品种,稳定粮油基本生产能力。明年是新阶段恢复发展粮食生产的

第二年,粮食生产任务依然繁重。要按照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要求,抓好粮油生产,全年确保粮食面积95万亩、总产44万吨以上,其中三麦面积38万亩,油菜15万亩,水稻面积52万亩以上,扩大经济作物面积3万亩。

一是优化布局。切实采取措施,在稳定粮食面积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粮食生产布局。重点建设以横塘、珥陵、吕城等中部乡镇为中心的小麦生产优势区;以行宫、蒋墅等南部乡镇为中心的优质水稻生产优势区;以河阳、埤城等丘陵乡镇为中心的“双低”油菜生产优势区。

二是调优品种。加大良种补贴力度,大力推广一批高产、优质、多抗的稻、麦、油等主导品种,增强农民认知程度,提高良种覆盖率,扩大统一供种范围。积极实施省三项更新弱筋小麦项目,油菜全面实现“双低化”,并力求在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产业化开发上有新突破。

三是推广三项技术。大力推广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实施群体质量栽培;大力推广灌排技术,改善农田排灌设施,做到干旱灌得进,雨涝排得出;大力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积极加强分类指导,通过调整栽培方式等农业防治措施,切实做好秋播病虫草害防治工作。

2、扩大总量、提高品质,促进养殖业规模化发展。养殖业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农业增效的潜力所在,是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之一。各镇要高度重视养殖业的发展,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扩大发展规模,提升发展水平,促进农业增效。畜牧业要加快发展,提升水平。加大优质、高效畜禽新品种的推广步伐;大力推广家禽大棚养殖技术、无公害标准化养殖技术、青饲料贮藏技术;切实搞好重大疫病监测、综合防治工作;进一步推进畜禽规模化养殖,推行“公司连基地连农户”经营模式,全力促进我市畜牧业生产增量提质增效。水产业要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全市水面面积稳定在12万亩左右,其中常规水产水面稳定在5万亩左右,特种水产水面达7万亩以上。要优化特种水产品种结构,推广适销对路的如鳜鱼、青虾等特种水产新品种,重点建设以导墅、蒋墅、延陵等镇为中心的河蟹、鳜鱼主养区;要大力推广无公害生态养殖、高效立体混养等技术,提高养殖效益。蚕桑业要积极开发,走出低谷。逐步淘汰老龄桑树,进行品种更新复壮,确保全市桑园面积稳定在3万亩左右;大力推广春蕾·锡方等优质高产蚕种新品种,确保全年发放蚕种6万张以上;大力推行方格簇饲养技术,提高茧质;加快彩色茧开发步伐,进一步推进产业化经营,努力振兴我市传统优势产业。

3、突出品牌、依托特色,提高园艺业发展水平。园艺业是农业中最为活跃、发展最快的产业,要依托自身优势,突出品牌,提高水平。一要依靠规模形成效应。扩大蔬菜种植面积,今年秋播蔬菜面积新增0.5万亩,争取全市达6.8万亩。大力发展蔬菜设施栽培,新增设施面积栽培1260亩,使全市设施栽培面积达0.9万亩。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进一步扩大花卉苗木等高效经济作物栽培面积,力争新增面积0.5万亩,使全市花卉苗木面积达到3万亩,茶叶1.2万亩。二要依靠品种形成特色。积极引试和推广优势园艺新品种,全面启动无性系良种茶的推广,花卉苗木上推广大规格苗木、观赏型花草等新品种,有条件的地方,要大力发展药材、小杂果等特色经济作物,形成区域特色品种。三要依靠技术提高品质。按照“安全、高效、生态、省工、节本”的要求,一方面积极引试和推广科学栽培新技术,另一方面严格遵循生产技术规程,进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全面提高农产品品质。四要依靠龙头形成品牌。要有重点地建设和培育壮大一批企业、协会、合作社、基地、科技园区,充分发挥龙头作用,创立品牌,打响名牌,提高组织化程度,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4、调整布局、挖掘潜力,加快林业发展步伐。围绕“一区两荒三网四旁”(丘陵山区、荒滩、荒地、道路林网、水系林网、农田林网和村庄四旁)的绿化布局,确保全市完成成片造林5000亩,建设农田林网6万亩,新育苗面积3000亩。

一是大力实施丘陵岗地植被恢复工程,以后巷、埤城、开发区及丹西丘陵地区为主,完成坡度6°以上坡耕地和丘陵岗地造林4000亩,完成坡度15°以上无林地和疏林地封山育林4000亩,全面恢复森林植被,建立我市稳定、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

二是以珥陵、埤城两镇为核心,积极实施小型生态公益林工程。加快村庄绿化、乡村护路林、农田防护林、水保林等建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增加森林资源总量。

三是根据生态优先、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的原则,以现有林带和村庄绿化为基础,以主干河道和公路绿化为骨架,以主要沟渠堤路绿化为主体,构成纵横交错的自然式网络,建设高标准农田林网6万亩。

四是大力实施林间套种(养)工程,充分利用现有6万亩速生意杨林资源,实行林间套作,推行立体高效复种套养模式,夏熟以套种优质油菜、牧草为主,秋熟间套花生、蔬菜及花卉、药材等,使速生意杨林的复种指数达到200%以上,提高速生意杨林经济效益。

五是加快发展特色林业产业。依托大亚、丹化等龙头企业,积极发展高附加值新产品。

六是继续加大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力度,全面推进林业分类经营管理;同时加强林地征占用和林木采伐管理,切实保护森林资源。

5、突破加工、搞活流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战略举措。要大力推进农产品市场主体建设。大力引导“三资”投入开发农业,加快建立农业龙头企业群,有重点地培育一批市场竞争力强、带动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国家级和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根据现有资源,有重点、分类型扶持壮大一批面粉加工企业、优质特粳稻米加工企业、畜禽产品加工企业、油脂加工企业、木业加工企业、蔬菜加工企业、鲜切花加工企业,进一步提升我市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水平。要大力发展农产品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济人队伍,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要加强农产品现代营销体系建设,加快发展超市、连锁、配送等农产品现代流通业态,促进农产品流通与销售。要积极实施相配套的信息体系建设,使各类信息在生产和市场之间快速传递。

第二批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整体推进试点县(市、区),各地要以此为契机,从秋播开始,立足本地优势资源,认真抓好各项无公害生产技术措施的落实,努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搞好特色高效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重点建设十大特色高效农产品生产基地,即以横塘、吕城、珥陵等镇为重点的10万亩优质小麦生产基地;以导墅、蒋墅、珥陵、延陵等镇为重点的万亩稻鸭共作绿色稻米生产基地及10万亩优质稻米生产基地;以云阳、横塘、陵口、折柳、蒋墅等镇为重点的5万亩城郊型、出口创汇型蔬菜生产基地;以横塘、珥陵、导墅、皇塘等镇为重点的万亩牧草和200万羽草鹅、肉鸡及雪山草鸡生产基地;以后巷、埤城等镇和312国道沿线为重点的3万亩花卉苗木基地;以访仙、界牌、皇塘、珥陵等镇为重点的10万头生猪生产基地;以豆庄、珥陵等镇为重点的2万亩优质蚕桑生产基地;以蒋墅、新桥等镇为重点的200万平方米食用菌生产基地;以珥陵、全州等镇为重点的20万头山羊养殖基地;以行宫、延陵、珥陵、折柳等镇为重点的'5万亩特种水产养殖基地。

三、落实措施,加强对秋播和农业结构调整的组织和服务工作

秋播和农业结构调整工作事关全年,事关全局,必须集中精力、精心组织,狠抓各项关键措施的落实,切实抓出成效。

1、加强舆论宣传,强化组织领导。各镇各部门要把秋播和农业结构调整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精心部署,认真组织,强力推动。要集中精力,切实加强宣传发动和组织领导,充分把握恢复发展粮食生产的良好机遇,加强政策引导,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落实责任制,加强目标考核,确保秋播和农业结构调整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2、落实农村政策,维护农民权益。要全力落实“一免三补”政策,即20xx年起免征农业税,继续实行粮食直补、农机补帖、良种补贴,加大政策支农力度;进一步落实好土地承包政策,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搞好土地流转;进一步加大对农民负担监督的力度,继续实行农民负担监督制度和涉农收费公示制度,着力规范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操作程序,防止借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之名变相增加农民负担。

3、加强农技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各镇要严格执行有关文件规定,确保乡镇农技队伍的稳定,做到有人员、有经费、有保障。农业服务中心要强化公益性服务,完善服务设施,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能力。科技服务要进村入户,科技指导要到田间地头,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好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实际问题。要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推动科技人员开展技术承包。农业科技人员要不断更新知识,加强自身的技术培训学习和技能训练,进一步提高素质,树立服务意识,发扬奉献精神,为“三农”工作提供优质服务。

4、加强农资市场管理,维护正常秩序。秋播期间是广大农民购买使用生产资料的高峰时期,农林部门要加大农业执法力度,积极会同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继续深入开展“扶优打假护农”行动,对全市所有种子、农药、肥料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全面普查,对不法分子制售假种、假肥、假药等坑农害农事件依法坚决查处,严惩不怠,确保秋播生产用种、用肥、用药安全,切实维护农民的利益。

5、转变工作职能,搞好示范引导。广大基层干部要适应新形势,以农民为本,真正把农民增收作为结构调整和秋播生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实在在地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办成事。要充分尊重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生产经营权和农产品处置权,善于用政策引导、典型示范的方法启发引导农民进行结构调整,不搞强迫命令,不搞死搬硬套。要善于发现和总结在秋播生产和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好典型、好经验,运用典型引路,搞好示范带动。

当前正是秋熟生产的关键季节,也是实现全年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关键时期。各级各部门必须狠抓当前,强化各项工作的落实。

一是要加强水稻等秋熟作物的后期管理,努力夺取秋熟丰收。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发挥农机作业优势,及早做好抢收准备,确保丰产丰收。要加快播种进度,积极推广播种新技术,提高播载质量,打好秋播基础。要保证化肥等农资的供应,加强市场管理,防止坑农害农事件发生。

二是要切实做好秋季粮油收购。要及早做好粮油收购准备工作,保证收购资金到位,落实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坚持优质优价,严禁压级压价,维护广大粮农利益。三要切实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治。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完善应急预案,落实防治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各项措施,确保畜牧业生产安全。

四是要抓紧开展农田水利建设。要广泛发动群众,结合农村“双清”活动,加强河道疏浚、“三沟”清理和农田基本设施建设,提高抗灾减灾能力。要加快西南低洼片区水系改造进度,强化督促检查,确保按时完成建设任务。

同志们,做好今年秋播和明年农业结构调整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全市上下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明年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工作分工调整后发言篇四

1、优化布局、调优品种,稳定粮油基本生产能力。明年是新阶段恢复发展粮食生产的第二年,粮食生产任务依然繁重。要按照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要求,抓好粮油生产,全年确保粮食面积95万亩、总产44万吨以上,其中三麦面积38万亩,油菜15万亩,水稻面积52万亩以上,扩大经济作物面积3万亩。一是优化布局。切实采取措施,在稳定粮食面积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粮食生产布局。重点建设以横塘、珥陵、吕城等中部乡镇为中心的小麦生产优势区;以行宫、蒋墅等南部乡镇为中心的优质水稻生产优势区;以河阳、埤城等丘陵乡镇为中心的“双低”油菜生产优势区。二是调优品种。加大良种补贴力度,大力推广一批高产、优质、多抗的稻、麦、油等主导品种,增强农民认知程度,提高良种覆盖率,扩大统一供种范围。积极实施省三项更新弱筋小麦项目,油菜全面实现“双低化”,并力求在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产业化开发上有新突破。三是推广三项技术。大力推广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实施群体质量栽培;大力推广灌排技术,改善农田排灌设施,做到干旱灌得进,雨涝排得出;大力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积极加强分类指导,通过调整栽培方式等农业防治措施,切实做好秋播病虫草害防治工作。

2、扩大总量、提高品质,促进养殖业规模化发展。养殖业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农业增效的潜力所在,是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之一。各镇要高度重视养殖业的发展,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扩大发展规模,提升发展水平,促进农业增效。畜牧业要加快发展,提升水平。加大优质、高效畜禽新品种的推广步伐;大力推广家禽大棚养殖技术、无公害标准化养殖技术、青饲料贮藏技术;切实搞好重大疫病监测、综合防治工作;进一步推进畜禽规模化养殖,推行“公司连基地连农户”经营模式,全力促进我市畜牧业生产增量提质增效。水产业要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全市水面面积稳定在12万亩左右,其中常规水产水面稳定在5万亩左右,特种水产水面达7万亩以上。要优化特种水产品种结构,推广适销对路的如鳜鱼、青虾等特种水产新品种,重点建设以导墅、蒋墅、延陵等镇为中心的河蟹、鳜鱼主养区;要大力推广无公害生态养殖、高效立体混养等技术,提高养殖效益。蚕桑业要积极开发,走出低谷。逐步淘汰老龄桑树,进行品种更新复壮,确保全市桑园面积稳定在3万亩左右;大力推广春蕾·锡方等优质高产蚕种新品种,确保全年发放蚕种6万张以上;大力推行方格簇饲养技术,提高茧质;加快彩色茧开发步伐,进一步推进产业化经营,努力振兴我市传统优势产业。

工作分工调整后发言篇五

三、落实措施,加强对秋播和农业结构调整的组织和服务工作

秋播和农业结构调整工作事关全年,事关全局,必须集中精力、精心组织,狠抓各项关键措施的落实,切实抓出成效。

1、加强舆论宣传,强化组织领导。各镇各部门要把秋播和农业结构调整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精心部署,认真组织,强力推动。要集中精力,切实加强宣传发动和组织领导,充分把握恢复发展粮食生产的良好机遇,加强政策引导,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落实责任制,加强目标考核,确保秋播和农业结构调整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2、落实农村政策,维护农民权益。要全力落实“一免三补”政策,即2005年起免征农业税,继续实行粮食直补、农机补帖、良种补贴,加大政策支农力度;进一步落实好土地承包政策,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搞好土地流转;进一步加大对农民负担监督的力度,继续实行农民负担监督制度和涉农收费公示制度,着力规范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操作程序,防止借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之名变相增加农民负担。

3、加强农技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各镇要严格执行有关文件规定,确保乡镇农技队伍的稳定,做到有人员、有经费、有保障。农业服务中心要强化公益性服务,完善服务设施,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能力。科技服务要进村入户,科技指导要到田间地头,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好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实际问题。要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推动科技人员开展技术承包。农业科技人员要不断更新知识,加强自身的技术培训和技能训练,进一步提高素质,树立服务意识,发扬奉献精神,为“三农”工作提供优质服务。

4、加强农资市场管理,维护正常秩序。秋播期间是广大农民购买使用生产资料的高峰时期,农林部门要加大农业执法力度,积极会同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继续深入开展“扶优打假护农”行动,对全市所有种子、农药、肥料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全面普查,对不法分子制售假种、假肥、假药等坑农害农事件依法坚决查处,严惩不怠,确保秋播生产用种、用肥、用药安全,切实维护农民的利益。

5、转变工作职能,搞好示范引导。广大基层干部要适应新形势,以农民为本,真正把农民增收作为结构调整和秋播生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实在在地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办成事。要充分尊重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生产经营权和农产品处置权,善于用政策引导、典型示范的方法启发引导农民进行结构调整,不搞强迫命令,不搞死搬硬套。要善于发现和总结在秋播生产和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好典型、好经验,运用典型引路,搞好示范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