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庄子的心得(大全8篇)

小编: 曼珠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庄子的心得篇一

在庄子书中,以他自己的说法就是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但其中却蕴含着天大的奥义与智慧。庄子是一个非常善于讲寓言故事的人,他的寓言故事,陆离光怪、神神叨叨,他的生活贫困潦倒、等米下锅。他没有富裕的生活,温饱不定,这样一个人,他凭什么去逍遥游呢?就凭他的精神!庄子的心胸非常的宽广,他曾经对他的.弟子说过,“我死之后,将我扔到山沟里。让苍天穹庐做我的棺盖,让广袤大地做我的棺底,让日月星辰、世界万物给我陪葬。这是一种多么豁达的境界呀,庄子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他也如此的看得开。

人,本来是无羁无绊的,本来是放纵自由的。但由于太多的选择,太多的物质利益,束缚了我们的身心,迷失了我们本来的面貌。如果说儒家给了我们坚实厚重的一片大地,则道家给了我们一片未来自由的天空;如果说儒家让我们学会了挑起担子,负起重量,则道家让我们学会了举重若轻。庄子的精神就是,不为高官厚禄所动摇,不为名誉权力所挂念,让心胸豁达一点,开朗一点。《庄子》中记叙了那么多的寓言,无论是尖酸刻薄,还是讽刺挖苦,都是为了一句真理:“大道合乎自然”。

庄子的心得篇二

《庄子秋水》中,秋水时至,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尽在己。顺流东行,遇北海若,河伯望洋兴叹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自身的渺小也暴露无遗。

满招损,谦受益。勿以己之长而比人之短,勿以己之短而妒人之能。须知五岳之外,别有他山之尊,我们应该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学习态度,只有这样,人生之旅才能受益无穷。

满招损,骄傲的人是永远不能成功的。河伯在有限的环境里,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主观片面的认识,使河伯过于自负,这是一种见识的浅陋。如果河伯没有改掉自己骄傲的心态,那么他将永远看不到大海,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渺小,那将是多么悲哀啊。在我们的学习中,我们不能为自己取得的一点点小成绩而骄傲自满。我们要跳出自身主观的狭隘圈子,开阔视野,只有不断地学好专业课程,多看一些有意义的好书,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河伯至于北海,感叹自己的渺小。人,有自知之明,才能清醒地学习和工作。人生,要经常反省自己,不能囿于自己有限的见识而自满自足。在知识的海洋中,我们应当时刻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学习态度。追求真知,追求一种更积极向上的人生,让人生变得更加有意义。

谦受益,谦虚使人进步。舟车之所通,谷食之所生,人处一焉。相对于宇宙万物,人是很微小的'。世界之大,个人所作所为,都是渺小的。人生有涯而学海无涯,一个人不管知识多么渊博,也不过是沧海一粟。我们只有保持谦虚的学习态度,保持三人行,必有吾师的求学人生,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在今天这个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年代,认识自身的有限,更加谦虚、勤奋地学习,尤为重要。进入了大学,并不代表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人才造就未来,社会需要人才,但不需要庸才。做社会有用之才,需要每日的坚持,每日的进步,用知识丰富自己,提高个人修养。

庄子的心得篇三

“论语”和“庄子”均为中国古代哲学经典。其中“论语”以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语和行为记录为主,反映了儒家思想中关于人的道德认识和处世观念;“庄子”则通过借物说理的形式,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本文将结合我的心得体会,从人性、自我、人际关系等方面,论述“论语”和“庄子”对我们生活的启示。

第二段:人性

人性是人与生俱来的特质和本性,也是人类作为社会动物的基础。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了人性的核心是仁爱之心,即关注他人、慈恕待人的善良之心。相反,在庄子的“天人合一”理念中,人性是虚无的,人的存在只是世间万物的一种,并无绝对的价值。这告诉我们,作为人,我们需要从仁爱之心出发,努力做到慈善、有爱心、有同情心,关注他人的需求,过一种美好生活。

第三段:自我

自我是人与自我认知、自我价值的关系,是心理自我意识的表现。《论语》中,“学而时习之”,强调了不断学习的重要性。庄子则提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认为人的自我存在与周围世界联系紧密。这告诉我们,不断学习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自我价值,而对世界的认知与融合,也会更好地认识自己。

第四段: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和影响,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在《论语》中,孔子们讲到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说明了互相尊重他人需要和权利的重要性。庄子则通过各种借物的例子反映了同理心的重要性。这告诉我们,要善待身边的人,互相尊重、互相帮助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第五段:结论

通过对《论语》和《庄子》的学习和领悟,我们能更好地了解人性、自我和人际关系。在尊重、关注和理解他人的同时,我们也会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思想和人生观。同时,这些感悟和领悟也能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启示,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挑战和困难,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庄子的心得篇四

作为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的代表性作品,秋水庄子是一部关于人生哲学的著作。它以浅显易懂的语言,贬抑名利设限,强调人的本性和自我修养,具有很高的思想深度和艺术价值。在阅读《秋水庄子》时,我不仅学到了许多人生哲学的智慧,更深入体悟到人生真谛与生活处世之道。下面是我的心得体会,提炼出来的五个方面。

第一方面:自然和谐是至高无上的存在

道家思想深信“道”是自然存在,万物都来自这一本原的“道”。秋水庄子提倡人们追求自然和谐、避免痛苦,主张顺从自然而不是强逆自然。人类做的许多事情常常违背自然,这样会因脱离"道"而使自己遭受很大的伤害。反之,若能顺应自然,就能与自然相和谐、畅享生命之美。因此,我认为它告诉我们,要善待自然、尊重自然,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解放自己从“大计划”中。自己在自然中的姿态,就是最好的生命姿势,最好的处世原则。

第二方面:一切行止均是因果循环

《秋水庄子》强调“道”的转化以可追溯的过程展现出来,这其中有自然界的循环,人的思想行为也呈现出与之相同的循环规律:智慧、善良、虚静、任性等直接影响着人生的命运。几百年的贡献和追求,可能会带来美好的未来,但是我们也需要考虑到各种可能发生的事情。只有认真行动并负责任,才不会被事情的发展所显摆。生命也是这样的,只有做出清醒的判断,掌握控制自己生命的权利,才能让自身的命运运转如意、免于惨淡。

第三方面:脱离恶气 安身立命

《秋水庄子》反复提到消除恶气(如嫉妒、怨恨和不满),保持平静心态。古人所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就是因为在道德道路上追求无私、实干、尝试的人会得到大自然的支持和认可,而嫉妒、怨恨和不满的人则不会获得。只有除去恶气,才能成就自己的事业,安身立命,变得真正强大。

第四方面:珍惜当下,精进自我

《秋水庄子》认为“无为”才是“为有为之道”。不要一味追求功名利禄而失去了活在当下的能力,不要让繁忙的事物掩盖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我们应当时刻提醒自己珍惜当下,抓住每一次机会积极生活,细心发现自己的真正需求,并付诸行动。同时,我们也应该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不要满足于已经掌握的知识,它们可能已经过时了,而是要不断地去探索和学习新的知识,精进自我。

第五方面:保持从容与无畏

《秋水庄子》从容和无畏的态度已经被奉为神圣的原则。人生的很多问题其实都源自于我们的恐惧和犹豫。因此,学会从容、失去畏惧是担当自我生活中重要的修炼之一,学会自由处事,这也是当今古代道家所推崇的。保持从容和无畏的态度,相信自己的道路、信仰,并为自己信仰的道路而奋斗,这是我们在不断探索生命意义的旅途中所要追求的境界。

总之,《秋水庄子》是一本触动人心的著作,它告诉我们,人类应当追求更高境界,并融入自然界,与自然保持和谐。人类的命运由自己做主,要从容地面对困难和压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拥有一份美好的人生。

庄子的心得篇五

《论语》和《庄子》是中国古代思想精华的代表作品,这两部书籍都弥漫着深刻的智慧和哲学思想。读完这两部书,我深刻体验到自己的精神层面得到了很大的启发,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阅读心得谈一谈《论语》和《庄子》在我心中的地位与价值。

第二段:《论语》引发的思考

《论语》是一部经典的儒家文化经典,其中富含了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不同阶段的言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阅读《论语》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儒家文化中“仁爱、孝道、忠诚、廉洁”的思想价值观,更加深入理解了作为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品德和修养。

此外,《论语》还让我意识到了与人交往的重要性。孔子在书中传授了许多为人处世的原则,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些言论往往能够引起我深深的思考,帮助我更好地处理与人交往中的问题,提升自己的人际关系。

第三段:《庄子》带来的感悟

《庄子》充满着深刻的自然观和哲学思想,其中充满了许多反思人生的名言警句。在阅读《庄子》的过程中,一方面更深刻地认识自己、认识自然,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理解尊重世界多样性和不同的人生观念。

在《庄子》中,我收获最多的是“道”的理解。道不仅指人生、生活的道路,更包括一种人的心境、品性。只有心怀宽广,才能发现自己和周围的一切的美好,体会到真正的幸福。同时,“道”也是一种对于天然、自然的尊重和研究,将个人生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第四段:两部书的优点与不足

每本书都有它的缺点和不足。《论语》和《庄子》同样存在这些问题。《论语》中的一些观点似乎显得太过单一和简化,忽略了现实生活中更加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矛盾。而《庄子》则可能给人一种脱离现实、太过张扬的感觉,缺乏实践意义。但是,这些问题并不足以影响它们的价值。《论语》和《庄子》是两部非常经典的书籍,读者可以从中汲取养分,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补充不足之处,让这些思想变得更加充实和丰富。

第五段:结语

总之,《论语》和《庄子》都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通过对于道德、人性、自然的探讨,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原则和准则。《论语》带我们更加了解了自己的人生路途,了解了与人相处的方式,而《庄子》则引领人类从自我中寻找到了对自然的认识。在读完这两部经典后,我深深地体会到,做一个有品德和追求卓越的人是多么重要,持有一颗深邃而宽广的心是有多么影响我们的成长和发展。

庄子的心得篇六

这本书是妈妈放假前就跟我和爸爸买的里面又许多的故事,和一些我看不懂的古文。但是妈妈说看了后面的解释,我就懂得了。

我每天晚上都会想,人的一生太短暂了,如果人死了是什么感觉呢?肯定回答:没有知觉了。又问:没有知觉是怎么样的呢?肯定回答:就像打了永远都醒不过来的麻醉针那么,打了麻醉针是什么感觉呢?再这么问下去,恐怕没有一个人能回答出来。书上说,庄子对于生命的态度,第一,他不怕死,第二,他绝不找死。庄子之所以能够谈笑生死是因为他悟出了生死的真谛,那就是,生和死,不过是一个形态的变化。没什么好怕的。

弟子规里面说:非圣书屏勿视。我想,我这应该就是再看所谓的“胜书”吧。

庄子的心得篇七

初读《庄子》,欣赏老庄的睿智;又读《庄子》,感慨老庄的逍遥淡定;再读《庄子》,更被老庄的笑对生死而折服。

庄子说:“古之真人,不知悦生,不知恶死。

”古代的真正懂得生命奥秘的人,没有觉得拥有生命有多么可喜,也不觉得死亡来临有多么可怕。

真正的君子对生死的态度从来是不刻意的,不追问自己从哪里来,也不担忧自己往哪里去。

因为,生和死只不过是一个生命形态的变化。

. 庄子妻子去世的时候,鼓盆而歌,这都是大家熟知的故事了。

庄子说,古之真人不悦生也不畏死,不要觉得:生命在拥有的时候,有多么多么可喜,死亡来临的时候,有多么多么可怕。

这样的态度,说起来潇洒,但是贯穿到每一个凡人的生命中,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又有多少人能做到笑谈生死呢? 《列御寇》篇记庄子将死时的一段话说:“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

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廓,以日月为连壁,星辰为珠玑,万物为济送,吾葬具岂不备耶,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鸟鸢之食夫子也。

”庄子曰:“在上为鸟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生死变迁在一般人看来是相当严重的,但庄子说来却淡似春梦,了然无痕。

对于自己的死生看得如此轻淡,所以对于妻子之死,他就“箕踞鼓盆而歌了”。

庄子视死生变迁,不过如春秋冬夏四时变迁而已,于自然的变化是不可抗拒无以逃避的,只有顺从依随,才是人间至道。

我们借此而说庄子是达生主义者。

他是无生无死与天地为一体的,他是上与天地主宰同游,下与看破生死不分始终的人为友的,他是视死生为一化的。

所以妻子死而歌,已死不哀。

我们除了顺其自然,不要把生死看得太重,节哀自便之外,还能做什么呢? 可茫茫红尘中,有几人能做到和庄子那样呢? 人的身体、人的生命是可以消耗掉的,但是人的思想仍然可以传承。

对庄子来讲,思想的传承远远胜于一个生命。

这就是庄子对于生和死这个形态的一种感悟。

当代社会,人的寿命得以延长,已经远远胜于远古。

但是,在心理上,对于死亡的畏惧,对于生命的留恋也远远超乎从前。

应该说,在今人的生活里,有太多太多的隐私,有太多太多的牵绊,有太多太多让人闭不上眼睛的事情在心头纠缠。

但是,庄子讲了很多关于自己的、亲人的、朋友的生死故事,他对生死的看法与今人全然不同。

在他已经穿越的这个生命中,他看重的是火光,而不是柴火的长度。

人生的事迹是可以写下来的,但每一个人的判读又是各不相同的。

庄子在《养生主》篇里有这样一句话,说:“脂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油脂

在柴火上燃烧,油脂烧完了,柴火燃尽了,但是火却可以传续下去,没有穷尽的时候。

人的身体、人的生命是可以消耗掉的,但是人的思想仍然可以传承。

对庄子来讲,思想的传承远远胜于一个生命。

这就是庄子对于生和死这个形态的一种感悟。

道家面对残酷的现实,深入到人的心灵深处,从自然中寻找一条自我拯救的人生道路。

把人生从一切无法消除的痛苦和灾难中拯救出来,超越人生困境和世俗情欲,使人获得一种宁静的自由和圣洁的心境。

庄子是隐士,但他又不同于一般的隐者。

他的退隐不单单是为了规避无法改变的罪恶现实,也不仅仅是为了避免为虎作伥、助纣为虐,更重要的是为了寻求一种超越现实的精神自由。

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往往以"消极"、"厌世"等词汇来形容道家的人生哲学,其实这里有一些误解。

只要我们深入到道家那博大精深的人生哲学之中去看一看,就不会草率地使用"消极"、"厌世"等词汇了 只要开始接触庄子,你便会不自主地神往于他所开辟的思想园地。

在那里,没有“撄人之心”的陈规,没有疲惫的奔波,也没有恐怖的空虚,更没有压迫的痛苦。

凡是纠缠于现代人心中那些引起不安情绪的因素,全都在庄子的价值系统中烟消云散。

他扬弃世人的拖累,强调生活的朴质。

蔑视人身的偶像,夸示个性的张扬,否定神鬼的权威„„总之,接近他时便会感到释然,在他年开创的世界中,心情永远是那么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其实在你的内心中都会不经意的流露,你的心态会决定你以后的生活,是幸福还是奔波,我们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生命应该有所坚持,而生存可以随遇而安的,当你有这种境界的时候,你就不会为生活的一些小事去烦恼。

看见我们可以活下去的那个希望,其实我们是可以在有生之年真正做到乐生,做到顺应,做到当下的'快乐,活好每分每秒。

真正到生死大限来临的时候,有一份微笑的坦然,可以面对死亡说:我此生无憾。

庄子的心得篇八

第一段: 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他的著作《庄子》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瑰宝之一。阅读《庄子》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和思考。庄子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探讨了人生、自然、道德等多个主题,使我对人生的意义、自然的奥秘以及道德的价值有了深刻的认识。

第二段:《庄子》让我深入思考人生的意义。在庄子的哲学中,人生被看作是一场梦境,一场幻觉,人们在这个世上行走,不管经历多么壮丽的景色和伟大的事业,最终都会归于虚无。庄子认为,人的本性具有无穷的潜力和能力,而人生的真正意义是在于追求自己内心的自由和满足。这让我明白了人生并非只有寻求荣誉和功利,而是要在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上找到真正的快乐。

第三段:《庄子》让我领悟了自然的奥秘。庄子提出了“道”的概念,认为道是宇宙的根源,是一切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他强调了自然的恢弘和无穷的巧妙。庄子以水为例,指出水的柔软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从庄子的观点来看,自然界的力量远远超越人类的能力,而人们只有顺应自然,才能获得真正的力量和自由。这使我明白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我们要尊重和崇敬自然,从中获取智慧和启示。

第四段:《庄子》让我对道德有了新的思考。庄子提出了身心合一的观点,主张人们要追求内心的和谐和自由。他反对过度的功利和虚荣,认为人们应该追求真正的内心平静和自由。他还提出了“无为而治”的理念,认为人们应该顺其自然,不要过分干预和控制。庄子的道德观给我带来了思考,我们是否应该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内心和精神的发展,而不是过度强调物质和功利的追求。

第五段:通过阅读《庄子》,我对人生、自然和道德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新的思考。庄子的思想让我明白了追求内心的自由和满足的重要性,尊重自然和与之和谐相处的必要性,以及重视人的精神和道德发展的价值。我会在生活中时刻牢记庄子的启示,不断探索自己的内心,顺应自然的存在,追求真正的自由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