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琥珀教学设计部编版(精选5篇)

小编: BW笔侠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琥珀教学设计部编版篇一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样子及价值。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钱素珍

(一)导入新课。

(二)复习质疑。

1、想一想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课文按先后顺序都写了哪些内容?

2、哪一部分集中描写了琥珀的样子及价值?

3、默读第四段,用直线画出描写琥珀样子的句子,用曲线画出写它价值的句子。

4、老师分别指名读描写琥珀样子及价值的句子。

5、老师随后出示这个琥珀的幻灯片,提问:看了图片,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问题?蜘蛛和苍蝇为什么会被包在里面?它们是怎么被包在一起的?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进行思考。

(三)学习课文,了解松脂球的形成。

1、这个故事是怎么来的呢?

2、默读第二段,想想苍蝇和蜘蛛怎么会同时被包在一个松脂球里?

老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追问:

(1)这到底是一只什么样的苍蝇,什么样的蜘蛛?

(2)为什么科学家推测苍蝇快乐,蜘蛛小心翼翼呢?这和后面的结果有什么关系呢?

3、它们是怎样被包在松脂球里的呢?

(1)老师引导学生自己读读第7自然段。

(2)然后让学生一只手当苍蝇,一只手当蜘蛛,另一个同学双手在上当松脂,表演体会那一瞬间的情景。

(3)随后老师出示幻灯片,边讲解边演示松脂包住这两个小虫的活动片

(4)后来的情形又怎样呢?

4、默读第1到第9自然段,思考:要形成这个奇特的松脂球必须具备什5、组织讨论

6、讨论小结

7、指导朗读第二段。

(1)明确要求:第一要处理好重音;第二要用平和、轻松、有趣的声调,给人以有趣的感觉,不能使人有紧张的恐怖的感觉。

(2)学生自己练读,然后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老师点评。

(四)了解松脂球变成化石的过程。

2、默读第三段,思考松脂球变成化石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在学生默读思考后,老师指导他们讨论,然后再指名说说。老师随机板书松脂球变为化石的必备条件:

地壳变动埋在海底时间漫长

3、学生自由有感情地读这部分内容。

(五)总结琥珀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

(六)了解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

2、出示思考、练习第2题,按照这题下面的提纲,说说科学家这样想象的根据。

3、小组讨论,互相说说。

4、老师小结

(七)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松脂球

形成

化石

琥珀

发现

样子、价值

(精选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

琥珀教学设计部编版篇二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样子及价值。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琥珀》这一课,齐读课题。老师板书课题。

(二)复习质疑。

1.想一想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课文按先后顺序都写了哪些内容?

2.哪一部分集中描写了琥珀的样子及价值?

3.默读第四段,用直线画出描写琥珀样子的句子,用曲线画出写它价值的句子。

4.老师分别指名读描写琥珀样子及价值的句子。

5.老师随后出示这个琥珀的图片,提问:看了图片,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问题?蜘蛛和苍蝇为什么会被包在里面?它们是怎么被包在一起的?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进行思考。

(三)学习课文,了解松脂球的形成。

1.这个故事是怎么来的呢?

学生会说到这块琥珀是什么样的,老师随即转入第二个教学步骤。

2.默读第二段,想想苍蝇和蜘蛛怎么会同时被包在一个松脂球里?抓主要内容说说。

(1)这到底是一只什么样的苍蝇,什么样的蜘蛛?

(2)为什么科学家推测苍蝇快乐,蜘蛛小心翼翼呢?这和后面的结果有什么关系呢?

3.它们是怎样被包在松脂球里的呢?

(1)老师引导学生自己读读第7自然段。

(2)随后讲解:当贪婪的蜘蛛扑向快乐的苍蝇的那一瞬间,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不早不晚,不偏不斜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了里头,这真是无巧不成书呀!

(3)后来的情形又怎样呢?

4.默读第1到第9自然段,思考:要形成这个奇特的松脂球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四)了解松脂球变成化石的过程。

2.默读第三段,思考松脂球变成化石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五)总结琥珀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

琥珀形成的两个阶段是:由松脂形成松脂球,再由松脂球变成琥珀。这个过程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天气热,松树老,松脂正好包住蜘蛛和苍蝇这两个小虫,形成松脂球;地壳变动,松脂球长时间埋在海底。

(六)了解琥珀发现的过程

1.让学生默读15—19自然段,思考:这块琥珀是怎样发现的?

2.渔民为什么说这块琥珀很少见?

(七)了解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

最后一个自然段主要点明了什么问题?

附:板书设计

琥珀

形成的时间:约莫一万年前

形成的过程:(1)松脂球的形成(2)化石的形成

发现的过程:渔民父子沙滩

样子及价值:远古时代就有苍蝇和琥珀

琥珀教学设计部编版篇三

1、读通、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2、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进行复述训练。

3、理解“推测”的含义,并按照课文内容尝试进行推测,进行思维训练。

2课时

准备琥珀的样本,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查阅相关词语。

一、引入

见过琥珀吗?谁带来了?(看一看有什么特点?)琥珀是什么?结合课文内容说说。

补充化石的知识

二、检查生字词

课文都预习了吗?我检查一下生字都认识了没有。

晌午森林渗出松脂

粘稠

苍蝇沾满逼近

前俯后仰包裹淹没剩下

重点认识:蝇渗裹没

仔细看看这两行词语,发现什么了没有?(提示了故事梗概)

根据这些提示简单说说故事的内容。

三、读故事,练习复述

1、引出复述任务

这个故事真有意思,如果请故事大王来讲一讲一定更好玩。咱们班有故事大王么?谁想当?今天就给你机会。

2、交代复述要求

要讲清时间、地点、环境、人物、故事过程

仔细读书,看看哪些情节是关键的,必不可少的,勾下来,哪些是可以再想想补充的,比如说什么,想什么,做什么。

3、读书、练习

4、交流

四、尝试推测

这个故事你信么?(科学家根据发现的琥珀推测的)推测是什么意思?

科学家们到底是根据什么来推测的呢?要是把那些科学家请来多好,(请不到)那就请我们自己吧!我们这里有几十个小科学家呢!

1、读课文的13——16自然段,看看这块琥珀是怎么被发现的呢?

引导归纳要点:

地点:海边

琥珀里有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

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已知:琥珀是由松脂球变成的

3、答记者问

预设问题:

1、为什么是夏天的晌午?

2、为什么在松树上?

3、为什么太阳是火辣辣的?

4、为什么“正好”不说正好行么?

5、为什么说前俯后仰地挣扎?

6、为什么是几千年?

7、为什么推测陆地沉下去?

在交流中重点品读:

“正好”“对蜘蛛动作的描写”体会其描写的合理性,准确性。

五、补充阅读

黄河象

六、结课

板书:

琥珀

发现

故事

海滩

推测夏天晌午阳光火辣辣

两只小虫

森林松脂

黑色圆环

苍蝇蜘蛛

已知:琥珀——松脂球化石

淹没几千年又是几千年

琥珀教学设计部编版篇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知道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想象的依据,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4、了解本课叙述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形成的条件。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琥珀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一、揭示课题,质疑

1、揭题,板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可能提出的问题:琥珀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谁发现的?)

2、认识琥珀。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琥珀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课文讲的这一块琥珀跟一般的琥珀有什么不同之处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文中找出描写这块琥珀的样子的语句。

(有两个小东西关在里面呢,一个苍蝇,一个蜘蛛。透明)

过渡:你们想知道这么漂亮的琥珀是怎么形成的吗?课文哪些内容讲了琥珀的形成过程?请找出来。(第2至12自然段)

三、学习琥珀化石形成部分。

过渡:琥珀的形成也就是由松脂球的形成和化石的形成两部分组成。那么课文哪几个自然段介绍了松脂球的形成条件?(2至9自然段)

(一)默读课文2至9自然段。思考: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1)松树林。(琥珀是松脂化石,要具有松脂这个条件,必须在松树林里。)

(2)天气炎热。(松树要渗出厚厚的松脂,还要不断地往下滴,没有火辣辣的太阳是不行的。只有在炎热的夏天才会有高温照射,才能流出松脂。)

(3)蜘蛛正扑过去准备吃掉苍蝇。(这个珍奇的琥珀就在于它里面恰恰有两个小昆虫在一起。)

(4)松脂不断往下滴,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才能积成球。

3、大家把形成松脂球的四个必需条件都找到了。作者对它们的描述,使得故事情节不但合情合理,而且生动有趣。现在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内容,找找看,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

4、感情朗读好句或好段

(二)学习化石的形成的部分

自由读第10至12自然段。

(1)问:我们已经学习了《黄河象》,还记得古生物要变成化石必需有几个条件吗?

(a陷入淤泥里被河水淹没。b尸体腐烂了被埋在地底下。c岁月漫长。d地壳发生过变化。)

(2)默读课文,看看松脂球变成化石是否也具备了这几个条件,画出有关的句子。

1、讨论交流。

2、师小结。

变成化石的条件:a、时间长。b、陆沉水漫。

c、松树腐烂。d、泥沙掩埋。

3、指导朗读这部分的内容。

四、延伸并总结

课文中描写的琥珀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你是怎样想象的?大家都说得很好,那么这块琥珀是谁发现的呢?下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五、布置作业:

按一定的顺序,简要复述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

板书:

松树林

松脂球的形成天气炎热

琥珀的形成蜘蛛正扑过去准备吃掉苍蝇

松脂不断往下滴,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才能积成球

时间长

化石的形成陆沉水漫

松树腐烂

泥沙掩埋

琥珀教学设计部编版篇五

《琥珀》是德国作家柏吉尔写的一篇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作者用活泼、通俗易懂的文笔,发挥充分合理的想象,介绍了有关琥珀的科学知识,假想了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从而判断了它在科学上的价值。教学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在读、思、画、议、批注、交流等体验过程中感知、感悟课文内容。在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上,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琥珀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弄清这块琥珀形成的几个必要条件。另外恰当、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描写生动的词句,积累语言,发展思维,陶冶情操。在课外拓展延伸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激活学生的想象能力,做到读与写的结合,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发展相得益彰,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知识与能力

l、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琥珀的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及在科学上的价值,懂得任何事物的形成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2、体会作者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的?说说科学家这样想象的根据。

3、发展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学会有依据地合理地进行想象,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4、学习诵读要领,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关注学生的感受和体验,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在进行充分阅读基础上,说出自己对文章的感受,就文章内容发表见解。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

3、通过有感情朗读,借助电教媒体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树立热爱科学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

2、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养成独立阅读和思考的好习惯,获得一些搜集资料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1、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2、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3.体会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

理解科学家想象的依据。

1、学生搜集有关琥珀资料图片。

2、制作多媒体课件。

一、课题入手,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琥珀》一课。

板书课题,强调这两个字都是“王”旁。学生齐读课题。

2、师:大家看见过琥珀吗?谁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资料?

学生介绍资料后,课件出示资料图片供学生欣赏。

3、师: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课文,将会了解琥珀更多知识。大家想从课文中知道什么?(学生可能提出很多问题:琥珀是怎样形成的?谁发现的?有什么用处?蜘蛛和苍蝇怎么会被包在里面?……)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悟。

1、师:大家想知道的问题真多,同学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读书吧!请打开课本以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学生读文,师巡视指导)

2、师:大家读得很认真,说说你们从文中读懂了什么?把读懂的地方告诉同桌,不懂的地方还可以向同学请教。

三、速读课文,理清脉胳。

1、师:请大家再快速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有关琥珀的哪些内容?

2、学生先小组议答再汇报,师引导并板书:

(形成时间形成过程发现过程科学价值)

四、汇报交流,品析课文。

1、了解琥珀样子,体会其价值。

(1)师:课文哪个地方集中描写了琥珀的样子及价值?(最后一段)

(2)师:请大家默读这一段,用直线画出描写琥珀样子的句子,用曲线画出写它价值的句子。

(3)(课件出示琥珀图片)让学生用文中句子来描述琥珀样子。

(4)一齐说出这块琥珀的价值。(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早已有那样的苍蝇和蜘蛛了。)

师小结:这一价值为科学家研究昆虫的起源提供了有力的根据。

(5)师:这里有这样一个词语,(课件出示“推测”)

那什么叫推测呢?(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想象不知道的事情)师:作者正是从现有琥珀的特点来进行推算估测,进行合理想象。

(6)师:那么课文中哪些部分描写了真实的情景,哪些部分描述了想象的情景呢?

(形成过程是作者想象的情景,发现过程是作者描写的真实的情景)

2、了解故事、欣赏故事。

(1)师:我们已经了解这块琥珀的样子了,但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还是来读读作者想象的这个故事吧。

(2)课件出示问题和相关句段,学生读后回答。

a、故事发生的时间: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约莫算来,总有一万年了。

师:你怎样理解“约莫”这个词语?(大约,因为不能准确知道琥珀具体形成时间,只是推算出来的数字。)

b、故事发生的环境:师:交待这样的环境有什么作用呢?(太阳|、海、树)为下面琥珀的形成埋下伏笔。

(3)想想这块琥珀形成有几个过程?

学生答师板书:松树脂松脂球化石

2、品析句子

(1)师:文中有几个地方写到了太阳?

(一个夏天,太阳暖暖地照着。太阳照得火热。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2)文中怎样描写蜘蛛和苍蝇?

师:谁来说说这是怎样的蜘蛛和苍蝇呢?

(这是只快乐的小苍蝇,它不知道蜘蛛想吃它;这是只贪吃的蜘蛛,小心翼翼地一心想吃苍蝇。)

(4)接下来发生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你是怎样理解“可怕”呢?(说明对于苍蝇和蜘蛛来说,这是一个悲剧。)你是怎样理解“刚好”呢?(说明这是难得的巧合。)

(5)师:作者为什么说“两只小虫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泪珠”里?(拟人,说明这是一个可怕的悲剧。)

小结:文章的语言是那么生动富有文学色彩,希望大家习作时也能让自己的语言生动点儿。

(6)这样的悲剧,大家能用一个成语来表达吗?(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7)让我们再来看看听听这个故事吧!课件动画播放故事。

五、小组讨论,探究问题。

1、琥珀形成条件。

(1)师:我们欣赏了这个故事,大家现在能说出这块琥珀的形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吗?

(2)学生小组讨论后再回答,师归纳板书。

a:炎热的夏天,强烈的阳光使松树分泌大量树脂。

b: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的巧合。

c:地壳变动、陆地沉、海水漫、时间长

2、琥珀发现过程。(课件出示问题,小组完成。)

(1)这块琥珀被埋在泥沙里,后来是怎样被发现的呢?(在海滩上被一个孩子挖了出来)

(2)渔民说这块琥珀很少见,这“很少见”说明了什么?(说明这块琥珀的价值)

(3)琥珀的发现过程?你觉得哪些地方写得好?(人物的语言动作)表现了父子怎样的心情?(惊喜)

3、文章从结构上来讲,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详略得当)

4、你觉得作者的想象是否合理?

(讨论后学生归纳:如因为他们的腿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所以我们可以想象他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

师:要想进行合理的想象,必须根据事物的特点创设情境。

六、总结谈话,课后延伸。

1、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有人说苍蝇和蜘蛛在这块琥珀里生命得到了永恒,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学生自由说,只要说得合情理就可以。

3、同学们,请大家回忆课文所讲的内容,也可以根据你自己的想象和推理,来编一个与课文里讲的不相同的故事。把这个故事告诉你的好朋友或者讲给你的父母听。

4、课外阅读《黄河象》、《白蝴蝶之恋》、《欣赏生命》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