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妈妈爱我我爱妈妈教案反思(精选5篇)

小编: 文轩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妈妈爱我我爱妈妈教案反思篇一

《我爱我的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家庭、学校和社区》的第一课的教材。《家庭、学校和社区》这一单元是以家庭、学校、社区这些学生的生活舞台为范域,以儿童所熟悉的生活为教学的基本素材,引导学生在对生活的认识和体验中,学会做人和做事。我们都知道:家是人人都有的,又是每个人的生活离不开的。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每一张图片、与孩子们的每一句对话,都意在让学生充分体会家庭生活的温馨、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感受家庭的温暖,培养学生对家的亲近感、归属感和责任感,激发学生爱家的情感。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因此在教学中,我积极地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采用“情感陶冶法”——利用搜集到的学生照片,配合歌曲《我爱我的家》来引入课题,巧妙地设计,让学生产生迫不及待地要求获取新知的情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学习。

教学中,我从学生和家人在一起拍摄的照片入手,通过让学生“讲述照片的拍摄背景和感人的故事”来展开话题。对于这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他们不仅记忆深刻,而且极其乐于与他人分享,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可我们都知道,照片上所记录的都是那些特殊的、值得记念的时刻,其实在每天平平常常的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一家人在一起的幸福和快乐。于是我让学生回忆家庭生活的点滴瞬间。从最贴近学生生活的看电视、游戏、共进晚餐、甚至是打扫房间等许多方面讲述、交流。教学过程中将学生间的交流和师生间的交流有机的结合。如:生:我每天晚上做完作业了,都会和爸爸妈妈一起看电视。师:那你们一家最爱看的电视节目是?生:我们最愿意看言情的电视剧。师:是吗?那我想一定是言情剧中那些人物之间的感人故事吸引了你们。师:其他同学呢?你们一家人在一起的时候都愿意看什么电视节目?生:动物世界。师:其实不只是在人与人之间有爱,在动物的世界里,我们也经常会看到动物妈妈关心、保护自己的小宝贝。我想那一定是很有趣的。生:中央电视台的科技频道。师:是吗?那你一定知道许多科学知识了!你可真是个喜欢学习研究的孩子。我想在爸爸妈妈的辅导帮助下,你肯定会取得好成绩的。生:新闻联播。师:的确,我们不仅要关心家人,也应该多关心国家和世界大事。

纵观整个课堂教学,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不再是居高临下的命令式。我和学生们有了朋友间对话的特点——是双向和交互作用的,而不仅仅是单向的信息传递。从始至终,我尽可能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和交流者,让学生有情会舒、有话敢说,在消除师生间心理紧张气氛的同时,让学生好学、喜探究的天性发挥出来,从而乐于学习,让课堂成为真诚对话的生命殿堂。

在《我爱我的家》一课的教学中我也感受到了一些不足之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教师的素质还需要不断提高,应该将我们教学的空间发展得更为广阔,教师还更应该把课前的研究、课内的教学与课后的延伸有机融合,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既直接感受知识、又体会到运用知识的乐趣。

妈妈爱我我爱妈妈教案反思篇二

《我爱我的家》是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家庭、学校和社区》的第一课的教材。《家庭、学校和社区》这一单元是以家庭、学校、社区这些学生的生活舞台为范域,以孩子们所熟悉的生活为教学的基本素材,引导学生在对生活的认识和体验中,学会做人和做事。

我们都知道:家是人人都有的,又是每个人的生活离不开的。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与孩子们的每一句对话,都意在让学生充分体会家庭生活的温馨、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感受家庭的温暖,培养学生对家的亲近感、归属感和责任感,激发学生爱家的情感。

“爱家”,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他们更多感受到的是“得到”,而不是“付出”,作为这堂课的重点,“加深对家庭的认识和了解,激发爱家的情感”,我的理解就是加强学生的感知能力。家,不仅是满足学生的物质享受,关键是人与人的活动,这种相互的关心、照顾、牵挂、给予等,才是爱的根源。在课堂上,我重视追求多样化的活动形式。我让孩子们写调查报告,记录自己的家。从家的变迁、家里人的历史故事到家里的物件、家人生日、电话号码等,都记下来,能想到什么记什么,然后画一画自己的家,说一说自己的家庭故事,谈一谈家的未来,试着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等。多样化的活动形式交织于课程的各个环节,学生的动手、动嘴、动脑等能力得到极大锻炼,爱不知不觉就扎根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也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情和爱。让学生明白爱家不仅仅是得到,更多的是付出。

妈妈爱我我爱妈妈教案反思篇三

有了上节课学生对画家人的兴趣铺垫,这节课又让他们对自己的家有了更深刻的热爱。

这节课是手工课,让学生利用橡皮泥用各种方法制作出各种家具,我让他们说出自己家的样子的时候,学生都很积极踊跃的回答,我让学生了解到了橡皮泥的使用方法是捏、揉、搓、刻、压、切等后,学生都跟着尝试做了起来,接着让学生欣赏了一些用橡皮泥做的家具后,学生都跃跃欲试,让几个学生比赛做一个家具,学生都能很到位的做好,并且做的美观。

美术要有一个能力是模拟能力,意思就是跟着范图做,学生在这个能力上还是比较可观的.,但也存在一个问题,细节不够到位,橡皮泥捏的时候大小没办法控制一样,而且表皮也没办法捏的比较光滑,整体看起来略显粗糙。在做台式电脑的时候,就有部分同学没办法把电脑立起来,可见观察能力和应变能力还不够。

手工课是学生最喜欢的课之一,所以上课的气氛也比较活跃,但如果活跃过了就成为了太过吵闹,对于老师来说也比较头疼,所以课堂的氛围好的同时纪律控制也必须抓好!

妈妈爱我我爱妈妈教案反思篇四

品德与生活的要求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通过一些活动来体验生活,最终在生活中获得课标要求的知识。那些抽象的知识对于这些一年级小学生来说是很难被接受的,因此教学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其实,我们想要传递给学生的那些道德品质、情感本身就包含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因此,只有关注他们的日常生活,才能使课堂更富生活气息,这样学生也才易于接受。

在讲“我的家”这一主题时,我根据教学需要,首先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引出——“家“这一概念,其次通过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教学情境,以及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能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加深了学生对家的认识,体验家庭生活的幸福与欢乐,在生活中学会关心、爱护父母,孝敬长辈。我想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体验才是真切的。

课上只有让学生全身心充分的参与到课堂之中,才能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学习。在课堂上,部分活跃的学生乐于去参与到活动中,而有的学生则有形式而无结果。这样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并没有很好的调动起来。这是由于我在具体的教学中与学生沟通深度不够,开展的.相关活动未能充分的调动学生。

妈妈爱我我爱妈妈教案反思篇五

家,是我们温馨的港湾,让我们在最累的时候放松下来;家,是一颗甜蜜的糖果,无论怎么嚼也不会变味;家,是一件坚固的盔甲,保护我们安然长大。对我来说,家是保存美好回忆的保险箱。

我捧起一本相册,随意地打开其中一页。一张一家三口在野餐的画面映入眼帘。绿茵茵的草地上,映衬着暖暖的阳光,好一幅田园风光。那天,阳光正好,我们一家心血来潮,准备中午外出野餐。说干就干,妈妈和我准备食物。准备什么食物呢?打开冰箱,看到了面包。嗯,有了。“妈妈,我们来做个三明治吧?”妈妈立刻答应了。于是,我们拿出生菜,培根,洋葱,鸡蛋等食材做成馅料,然后用两片面包夹住这些馅料,放入餐盒里。妈妈还顺便熬了点粥。爸爸也不忘协助我们,很快,我们带好食物,水,地垫,就出发啦!又一个愉快的周末,其乐融融的一家。

再往下翻,看到了我和妈妈在图书馆借书的画面。我捧着一本书,笑得很是开心。妈妈站在后面抱着我,脸上洋溢的满是幸福。书是我的小伙伴,这要归功于妈妈对我的培养。据妈妈说,我还只有一岁多的时候,她就带领我阅读了。从《婴儿画报》这样简单的画刊开始,到充满魅力的各种绘本,到全是爬满“小蚂蚁”的砖头书。妈妈引领着我,在书海里遨游。现在我看到书,觉得书总是有一种魔力,吸引着我去阅读。家里的书房,一次又一次地被扩充,书越来越多啦。这里,除了我的书以外,还有妈妈和爸爸的很多书,他们也是爱看书的人。“书香”在我们家弥漫。

我继续翻阅着相册,让我回忆起我家的各种味道,有欢笑,也有酸楚。这味道是那么的质朴、真实、有品质。我喜欢我家弥漫的味道,简而美不乏品质的生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