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说课稿课件(优质5篇)

小编: 雁落霞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课件篇一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叙写学习目标的依据是:基于课程标准、基于教材、基于学情三个方面。

在《课标》中,针对这节课的描述是:

在新课标的倡导下,如何积极主动地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体现新型的师生关系,渗透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是我们课程改革下的新型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今天,我共分六个方面,就《凡卡》这一课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说教材

《凡卡》这篇课文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本文表达上的特点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作者的叙述、凡卡的信和凡卡的回忆三部分内容穿插起来,互相辉映。二是采用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二:说学情

由于本课的内容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所以学生需要提前对那个时期的有关背景进行了解。因此,课前要求学生收集和凡卡有关的资料,帮助学生进一步走进课文,了解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生活,激发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三:说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六年级着重对学生进行阅读体验的训练和阅读方法的指导。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根据教材及学生的基本情况,我设计了如下目标:

1、通过课前的有效预习,能认读14个生字和本课的新词语。

2、朗读课文。整体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

3、体会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和凡卡的回忆交织在一起的表达效果,体会课文中“梦”的含义。

《凡卡》一文篇幅较长,内容和形式都比较复杂,要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必须突出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的苦难生活,通过凡卡的神态、动作、联想,了解凡卡的内心世界。难点:3、体会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和凡卡的回忆交织在一起的表达效果,体会课文中“梦”的含义。

四:说评价设计

评价任务一:认读生字词,交流容易出错的读音及字形。(检测目标一的达成)

评价任务二:通过反复朗读体现凡卡学徒生活悲惨的重点句段,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感受凡卡“连狗都不如”的悲惨生活,激发学生同情心和对黑暗社会的憎恨。(检测目标二的达成)

评价任务三:通过思考凡卡的生活为什么这样悲惨和拓展练习进而揭示社会根源、体会梦的含义。(检测目标三的达成)

五:说教学程序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教学做合一。”贴近生活,联系实际,我设计了承接课前,精巧导入――初读课文,把握脉络――读信悟情,解答疑问――再问再议,拓展练笔的教学程序。

教程(一)检查预习。交流易错的字音和字形。

教程(二)初读课文,把握脉络。

设计“四读”环节,教师采用儿童化的语言进入角色,拉近师生距离。1读: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2读:同桌互读课文,用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交流词语的意思。3读:把最感动自己的地方多读读,用喜欢的符号分别画出文中写信和回忆的部分。4读:学生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儿童化的语言渗进学生的心灵,从而感觉老师其实和自己是平等的。课堂也因此而宽松、和谐、生气盎然,自然地将他们引入了课文情境中去。富有坡度层次的自读设计,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都有不同的收获,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基本解决生字的读音,为下一步的继续学习提供了有利的保障,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教程(三):读信悟情,解答疑问。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用老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老师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读书,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边读边想,并大胆地说出朗读体会。由于课文篇幅比较长,内容和形式都比较复杂,要提高教学效率,必须突出重点,因此我要求学生快速读信,找出内容最重要、感情最强烈的段落。接着直奔主题,指导学生精读第八自然段,采取自读和交流讨论的方式,弄清凡卡在哪些方面受到怎样的虐待:1、挨打。用什么打?打的程度怎样?从哪里看出来的?用喜欢的符号勾出相应的动词;2、挨饿。吃的东西几乎没有;3、挨冻。睡在过道上,一就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体验凡卡内心难以忍受的痛苦,采用自读――抽读(抽生评价)――小组读(生评)――男女生赛读(师评)――齐读等多种方式,指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接着让学生以同样的方法学习第10、第15自然段,并鼓励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大胆提问,通过讨论探究解决问题,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凡卡的不幸,养成边读边思、读中存疑的良好读书习惯。到此,学生解决了课文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然后解决第二个问题:凡卡的生活为什么这样悲惨呢?我让学生结合课文及课外查阅到的资料谈谈,使学生认识到凡卡不幸的命运不是偶然的,而是黑暗的社会造成的必然结果。最后,让学生把信的全部内容有感情地读一读,读到回忆处,停下来想一想凡卡的“快乐”生活,在学生有所感触的情况下,教师质疑:这篇课文一半写苦,一半写“甜”,这是不是有矛盾?引导学生讨论,领悟作者写凡卡回忆乡下生活的“快乐”,更衬托出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

《语文课程标准》所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我让学生任选一题做课后扩展练习:

2、读了课文,你可能有很多话想对凡卡说。先说一说,再写下来。这样,会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思想感情的体会得到深化。

(以拓宽学生思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为目的,为他们创设想像的空间,提供创新思维的情境,启发学生积极动脑,充分地交流、讨论,使学生的认识得以提高,情感得到升华。)

六:说板书设计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课件篇二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音版小学音乐第八册第五单元《童年的回忆》第二课时《红蜻蜓》。

一、教材分析:

《红蜻蜓》是一首著名的日本儿童歌曲,由作曲家山田耕作(1886—1965),根据日本诗人三本露风(1889—1965)回忆童年情景的诗作谱而成。歌曲为三四拍,共八小节,短小精炼。曲调自然流畅,感情真挚,具有梦幻般的意境。1924年歌曲问世后,不仅在日本广为传唱,还被改编为管弦乐曲等各种形式,流传到其他国家,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

歌曲分为两个乐句,第一乐句旋律上行,第二乐句以下行作为呼应。歌曲中设置了较多的力度记号,力度变化细腻、频繁,但基本上都与旋律的起伏结合紧密。第二声部的哼鸣,烘托了宁静而深远的气氛。

二、教学目标: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目标在教育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指南。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设置的:

知识目标: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自信、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红蜻蜓》,表达对童年生活的向往。

技能目标:学生能专注地聆听歌曲,乐于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表现音乐,认识渐强渐弱记号、换气记号,能初步感受合唱的效果并学唱二声部合唱歌曲《红蜻蜓》的第三段歌词。

情感目标:感受歌曲深情的情绪以及勾起心中美好的回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三、教学重点:感受音乐情绪,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深情地演唱歌曲,培养良好聆听习惯,感受童年带来的美好回忆。

四、教学难点:学唱二声部合唱歌曲《红蜻蜓》的第三段歌词。

五、教法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教,而是帮助学生学,在教学过程中,我创设愉悦和谐的情感氛围,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指导的作用,以"美"为突破口,以实践为中心,以技能为手段,以能力为重点,运用创设情境法、听唱法、对比感受等手段,让学生在大量的音乐活动中学会学习,不断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六、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上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看""听""唱"等环节,让学生自主探究,去感知歌曲的情绪、把握歌曲内容。

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导入:同学们,欢迎大家走进今天的音乐课堂,这节音乐课,我给你们带来了一段动听的音乐。。师提问:你听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通过教师诗一般的语言把学生带入童年的美好的意境中,牢牢抓住学生兴趣。

二、歌曲教学

过渡:童年生活快乐而难忘,听!晚风中有传来了一阵优美的旋律——

1、初听《红蜻蜓》伴奏。师提问:它描写了什么?给了你怎么样的感受?

2、教师钢琴伴奏学生有感情朗读歌词。

3、听教师范唱

4、学唱歌曲

(1)跟琴唱第一段,认识换气记号。

(2)再次跟琴唱第一段,认一认渐强渐弱记号。

(3)自学第二段、第三段。

师:给你们半分钟时间,请你练唱一下第二段歌词。

师:能马上把第三段歌词唱一唱吗?(注意:第三段歌词和第一段歌词的不同)

(4)齐唱全曲。

三、对比体验快速演唱

师:由于这首歌曲的广泛传唱,如今它已有许多版本,让我们来唱一唱这个速度的版本,给你们什么不一样的感觉?(播放快速伴奏)设计意图:速度、情绪的变化,能表现出不同的情境,这正好比学生在欣赏同一首乐曲时,会因个人喜好和经历的不同,产生不同的联想、感受,音乐不可能是千篇一律的,而歌曲的不同情境的表现正是应证了音乐的多元化。

四、二声部合唱

欣赏日语演唱的合唱曲《红蜻蜓》对比合唱与齐唱——合唱比齐唱效果更丰富、饱满、有变化。接着用"lu "跟琴哼唱二声部。最后把学生分成两大组,演唱不同声部,体会合唱效果。此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两声部歌曲的合唱学习,体验二声部合唱歌曲所表现的和声效果,学习合唱知识,练习二声部合唱技能。

五、表现歌曲

为每一段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比如:齐唱+领唱+合唱)

设计反思:在整堂课中,我都注重了个体性与整体性相结合,这种结合体现在既有一些音乐特长生的自信表演,也有群体性的合作演唱;体现在小组化的探究与整体的共鸣。本堂课最重要的一点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愿望,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对比、体验,找到解决的方法。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的正确性、简捷性、灵活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课件篇三

一、说教材: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六单元安徒生写的一篇童话。它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这是一篇情感教育的好材料!

二、说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课堂上让学生掌握知识固然重要,但从长远看,学生品行的发展,能力的发展,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对一个学生的成长及将来来说更为重要。

因此,我在设计《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着重体现了以下教学思想:

1、大胆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语文课程改革标准》倡导语文学习方式的改变。语文教学必须摆脱以情节分析为主线,以提问应答为载体的低效模式。整堂课,我充当的是引路人的角色,在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基调,把握文章中心句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

在品读文章的词句中感受小女孩的孤单、可怜、凄惨,并产生同情、怜悯之心。

2、大刀阔斧——重组教材。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六单元安徒生写的一篇童话,经我压缩后变成一则简短的童话故事,拿到五年级的班级去上,引导学生抓住中心句学习课文,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可怜身世与悲惨的遭遇,唤醒人们去关注并关爱象小女孩一样被穷苦生活所折磨的人。

3、自读自悟——体会小女孩的可怜。

依据《课标》中“尊重学生,张扬个性,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揣摩、感悟”的新理念,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让他们从文中感受深的句、段,谈自己的体会。在交流中,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同时,在引导中不仅注重了对小女孩的可怜与悲惨生活的理解,更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不失时机地利用多媒体展示课件,图片等,烘托出当时那种凄凉的氛围,激发同学们对小女孩的同情。

4、读写结合——升华主题。

语文教学,应该是听、说、读、写的紧密结合,为了把学生对卖火柴的小女孩同情之情表达出来,我安排了一处课堂写话,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带我身边,我想对她说;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带我们身边,我会()这样做。、的紧密结合通过课堂写话,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小女孩悲惨遭遇的理解,还进行了一次爱的教育与洗礼,懂得只有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懂得爱并珍重爱,学生能明白这一点实属不易!

三、说教法、学法。

我根据这篇课文故事性强,学生感兴趣读的特点,主要采取“自学研讨法”教学。学生自己感悟领会,小组交流合作。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在学习过程中,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这样既直观又有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合作、探究的解读课文,感悟思想感情。教师以读代讲,学生以读悟情,以读达情。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播放圣桑的《天鹅》,营造气氛,教师讲述。

这就是安徒生笔下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这是一位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也是一位值得人们同情的《卖火柴的小女孩》。

二、初读课文,感受小女孩的可怜。

1、给学生配上钢琴曲《罗米欧与朱丽叶》让他们自由朗读。

同学们喜欢用什么方式读课文?(默读、大声朗读、站着读、两个人一起读)

要求:想一想,这篇童话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2、反馈交流,感知课文内容。

(高兴—生气—难过—不平—气愤)说说你为什么会有这些感受?

三、品读中心句,质疑领悟全文。

(一)速读课文,找出文中的中心句。(投影出示)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

a抓住:大年夜、冻死、体会小女孩的可怜

(二)品读课文1、2自然段。

通过自己与小女孩的比较,通过朗读体现小女孩在大年夜,孤单无助,孤苦伶仃地在街上卖火柴,产生同情,怜悯之心。

(三)课件——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产生的幻想

四、升华和延伸(投影出示)。

1、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带我身边,我想对她说:“”

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带我们身边,我会(怎么做)

五、老师赠言(投影出示)

人类在探索太空,征服自然之后,终将会发现自己还有一股更大的力量,那就是爱的力量。

——夏尔丹

六、课外作业:

1、看一本安徒生童话集。

2、改写卖火柴的小女孩。使她成为一个幸福而快乐的女孩。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课件篇四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行:

大家好!

我是来自湖北省咸丰县丁寨乡湾田民族小学的覃柏洲,首先,我想说的是两个感谢,一是感谢主办单位给我们提供了这次学习交流的机会,二是感谢承办单位给我们搭建了这样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四组第14课《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说课的标题是:“点燃的是希望,不灭的是追求。”这篇文章是世界童话大王、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经典传世之作,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

文章一开始,作者就把一个赤着脚叫卖火柴的小女孩置身于一个又黑又冷、下着大雪的大年夜的典型环境里,这就仅仅扣住了读者的心弦。接着,通过虚实对比交替描写美妙的幻境与残酷的现实,流露出了小女孩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渴望,紧紧牵动着读者的心。紧接着继续关注小女孩的命运,直到最后小女孩在幻觉中跟奶奶一起飞走、“幸福”地死去了。

我认为这篇文章最扣人心弦而又精彩动人的地方莫过于小女孩用细小的火柴点燃美好幻想的那一刻。表面看来,她点燃的是火柴,然而火柴终究是要熄灭的。透过作品内涵,我们能够深刻领悟到,她点燃的是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渴望。虽然熄灭的是火柴,然而不灭的却是她对美好幸福生活不懈追求的信念。为此,针对本课内容,按说课的一般环节,在这里,我不说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也不说学生的素质、教学的策略和过程等。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重点阐述渗透生命教育的一些不成熟的观点,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根据文本特点,引导学生敢于面对生活困窘,敢于追求美好幸福的生活。

作品中的小女孩和我们生活在不同的年代,她的生活是那样的痛苦,幻想是那么的美好,然而,其结局却是那样的悲惨。透过作品中的字里行间,我们都能够深深地体会到作者压抑在心头的辛酸与悲愤,体会到作者对小女孩悲惨命运所寄予的`深切同情。小女孩面对如此窘迫的生活困境,她却对自己的生命十分珍惜,从没有失去过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自始自终都没有哀怨、没有悲观、也没有失望,甚至更没有掉过一滴眼泪。从小女孩微笑的表情中,我们能够体会到小女孩从小小的火柴中得到了这样的幸福。在这里,与其说是火柴给了小女孩幸福,倒不如说是她自己本人给她的幸福。因为她敢于用微笑去面对人生,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哪怕是幻想中微小的幸福,她也不曾放弃追求,一直到死,她手里都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

其实,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有连小女孩都不如的人,他们对自己的生命不加珍惜,经受不住困难与挫折,看不到光明和前途,有的甚至扭曲了自己的心灵。如有的大学生跳楼自杀事件、马加爵等等。当然,也不乏有像小女孩一样遇到困难的人,他们同样有着和小女孩敢擦燃火柴一样的勇气去战胜困难。比如在“5.12”汶川地震及甘肃舟曲泥石流中受伤和遇难的孩子们,他们虽说是不幸的,因为他们失去家园、失去了亲人,但他们同样又是幸运的,因为他们得到了我们所有人的关爱。这正如安徒生所说的那样,“拥有生命是幸福的,但只要你拥有健美的心灵,什么样的厄运也不能夺走你的幸福。”所以,我们要敢于面对生活中的困境,不能失去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

二、通过研读文本,引导学生重视和同情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和贫困者。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悟、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美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让每一个读者都深受感动。在课文的研读中,我重点让学生通过现实生活与幻想的对比,去体会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并顺着课文去想象假如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的情境,像一个叫刘倩倩的中国孩子读了这个童话深受感动写了一首小诗-----“你别问,这是为什么?”那样,也让同学们写几句话,送给那位卖火柴的小女孩。这样,就能更加激发起同学们对小女孩的同情之心、关爱之情。同时,引导学生重视和同情现实生活中像小女孩那样的弱势群体和贫困者。比如西部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同学当中的贫困学生以及那些在战争中饱受战乱伤害、失去家园和亲人,甚至遇难的孩子们,他们同样应该拥有生命的权力,同样应该拥有幸福的人生,同样应该得到人们的关爱。

三、通过童话作品,引导学生深刻领悟安徒生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的巨大力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特点。”因此,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就决定了它是一门“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学科。如果我们在语文学科中忽视人文精神的培养,放弃语文作品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作用,必将导致语文课程本来具有的文化功能流失。《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让千千万万的读者都深受感动。两百多年过去了,安徒生作品中这个充满幻想的孤苦伶仃的小女孩却一直活在我们的心中。这篇童话,它的更高的文学价值就在于它教会了我们对待困窘和艰难的一种人生态度。为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引导学生去领悟作品中所蕴含的这一人文精神,并要求学生在课外再去阅读、领悟安徒生的其它童话作品。

总之,优美的童话,的确能够足以影响人的一生,它不仅仅是生动的故事、美丽的形象,而且更是人们寄托的精神家园、终极关怀。有人说,“安徒生的作品,就是一部世纪的交响乐,优美的词句、奇妙的想象,让人陶醉在音乐的海洋。”也有人说,“安徒生的作品,就是一部跨越年龄的经典,每一篇的来历都是那么不同寻常。”其实,他的童话,主要是对虚、假、丑的无情的鞭挞与憎恶,更多的则是对真、善、美的赞扬和向往,从而给人以积极健康向上的力量。他以自己美好的幻想向生活在黑暗中的人们展示了一个充满爱与同情、善良与真诚、感动和美丽的未来世界。

这就是伟大的作家和不朽作品超越时代的永恒力量。感谢你,安徒生,你的作品不仅属于丹麦儿童,也属于中国儿童,更属于全人类!

谢谢!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课件篇五

教师寄语:

感到自己渺小的时候,才是大收获的开头。--歌德

学习目标:

1、识记有关文学常识,重点、实词的用法、意义。

2、理解文章大意,能准确翻译全文。

3、感悟文章寓意,了解相关写法。

学习过程:

一、兴趣导航

1、你了解有关庄子的故事吗?说给大家听一听。

2、题目解说

《秋水》篇是《庄子》中的一个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秋水为篇名,中心是讨论人怎样去认识外物。本文只是《秋水》的开篇部分。

3、作者简介

庄子名周,战国中期宋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而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但又宣扬虚无主义和宿命论。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庄子及其后学者所著《庄子》一书,唐代以后又称《南华经》,是道家经典之一。《庄子》今存三十三篇,想象奇幻,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你认为最易读错或写错的字有哪些,在文中标注出来。

给下列字注音:

渚______旋______泾______灌______

2、再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语气。

三、疏通文意

1、结合注释,自读自译,把不理解之处标记下来。

2、组内合作,提出不理解之处共同解决

3、解释下列字词:

时 灌 河 泾 涘 渚 辩 于是焉 端 旋 望洋 少 轻 子 殆 长 方

4、译句

(1)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2)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何若而叹

(3)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四、再读课文,讨论研究

1、河伯对自己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2、为本文划分层次,并写出层意。

3、你怎样理解文章的寓意?本文最鲜明的写作特色是什么?

五、课堂小结

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