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预防手足口病心得体会(优秀10篇)

小编: 影墨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成长和进步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宝贵财富。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预防手足口病心得体会篇一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一旦爆发会带来很大的影响。为了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播,学校举办了一次预防手足口病的班会。在这次班会上,老师们详细介绍了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让我们深切体会到了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性,下面我将分享我对此的体会和思考。

第二段:认识手足口病的危害

在班会上,老师向我们介绍了手足口病的危害。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口腔分泌物、粪便等途径传播。手足口病具有传染性强、易暴发流行等特点,能引起全身、肝、心等多脏器受损,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因此,要时刻保持对手足口病的预防意识,加强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才能有效防止疾病的传播。

第三段:掌握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了解了手足口病的危害后,我们需要掌握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首先,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手卫生、不接触口腔分泌物和粪便等。其次,要注意饮食卫生,尽量避免生熟食混食、食用不洁食品等,确保食物安全。另外,要保持室内通风,保持室内环境的清洁和干燥。

第四段:提高预防意识,建立健康生活方式

自我保护是重中之重,学生应该认真听从老师的指导,积极加强个人防护,坚持多次常规洗手,注意口腔与环境的卫生,避免交叉感染。同时,也要提高集体防控意识,遵守集体卫生制度,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娱乐等交往,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强协助、照应的能力,从而共建健康校园。

第五段:结论

在本次班会中,我们深切体会到了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性,也学会了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和注意事项。预防手足口病不仅关乎个人健康,更关乎集体健康和社会稳定。我们要时时刻刻保持预防疾病的意识,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共同营造和谐、健康的生活环境。

预防手足口病心得体会篇二

近年来,手足口病的流行频率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幼儿园和小学校园中,往往成为疾病暴发的高发地。为了保证孩子们的健康和安全,我们学校特别组织了一场以“预防手足口病”为主题的班会。在这次班会中,我们学到了许多有关手足口病的知识和防控措施,特此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了解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儿童身上。它的症状包括口腔溃疡、手掌和脚底起水泡、发热、食欲不振等。手足口病的病原体是肠道病毒,具有强烈的传播能力和亲水性,易于在人群中快速传播。

第三段:预防手足口病

第四段:自我防护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也需要注意自我防护。例如,避免去人员密集和卫生条件差的地方,减少不必要的外出,不随地吐痰,勤洗手等。同时,如果发现自己出现类似手足口病的症状,要及时就医。

第五段:结论

预防手足口病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学校、家长和孩子们都需要承担责任。我们要牢记预防手足口病的基本常识,避免在疾病的流行期去人员密集、卫生条件差的场所,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和家庭卫生,及时就医。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杜绝手足口病的传播。

预防手足口病心得体会篇三

5月的广东早早开启湿热天气模式,家长们一定要注意小朋友的身体变化哦。因为随着气温升高,手足口病的高发期已!经!来!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手足口病的衣服知识,欢迎阅读。

根据度娘解释,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1. 各类场所应保持空气流通和室内外卫生清洁

2. 配足水龙头及洗手液

3. 每日落实学生和幼儿勤洗手

4. 校内午睡的学生和幼儿应有独立的卧铺,卧具独立存放

5. 每天对各类公共用品、个人卫生用品进行清洁消毒

6. 定期对衣物、被褥等阳光暴晒

7. 保持校车卫生清洁,消毒通风

1. 领导责任制(及时制定预案,分解责任)

2. 晨检制(一旦发现发热、出疹等症状,要马上通知家长领回就诊)

3. 学生病情报告制(一旦发现因病缺勤及病因异常登情况,及时做好登记、追踪、报告工作)

1. 组织全校教职工学习手足口病防控知识

2. 通过各传播渠道开展学生与幼儿健康知识教育

学校和托幼机构如发现发热、出疹等症状的学生和幼儿,除了通知家长尽早带回就诊外,患儿所用物品应立即消毒。患病的学生和幼儿别急着回校上课哦,应停课休假至症状完全消失后一周,带着医疗机构出具的健康证明,才能重新回到小伙伴身边!

发现发热、出疹等患者异常增多时要做到:

1. 尽快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2. 暂停全校或全园性的集会活动

3. 实施晨检和午检制度

4. 专人负责与离校或离园的学生进行家访

5. 实行日报和零报告制度,掌握手足口病学生每日增减情况

6. 配合做好暴发疫情的处置工作

如果暴发疫情,在卫生计生部门科学评估提出停课建议后,由县(区)级教育主管部门确定并宣布停课,如需多所学校大范围停课则应报当地政府决定实行临时停课措施。

家长、学生需主动向学校报告其是否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

继续加强晨检和病例报告等工作

学校应每天跟踪学生的健康状况并按要求实行日报和零报告

校内各类场所应进行彻底消毒

 

预防手足口病心得体会篇四

手足口病是近年来小学生常见的传染病之一,由于病因易感度高、传播速度快,所以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教师,预防手足口病的工作是不可或缺的,在班会上开展预防手足口病的主题活动会为小学生们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第二段:了解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常见于1-5岁的儿童,临床症状以发热、口腔黏膜疱疹、手脚皮肤疱疹等为主,病程一般为7-10天。手足口病具有传染性强、易散播、易复发等特点,多在集体生活或游泳等场所传播,因此,预防手足口病要从消除传染源入手。

第三段:加强宣传教育

在预防手足口病这个目标上,宣传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班会是学校集体教育的一种形式,通过班会主题活动,对小学生增强预防手足口病的意识进行宣传教育,可以使更多的家长和小学生了解这个疾病,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手足口病,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内容。

第四段:落实预防手足口病的措施

除了宣传教育,还需要加强基础的预防手足口病的措施落实。例如,班级应定期对教室、卫生间等公共场所进行清洁和消毒,经常开窗通风;同时要规范小学生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勤洗手、勤换衣、勤通风的教育,定期检查学生的体温,如发现有可疑症状的学生及时隔离并就医,防止疾病传播扩散。

第五段:加强协作共建

在预防手足口病方面,学校、家长、小学生之间的协作共建是非常重要的。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家校联合活动,提高家长的意识和参与度,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孩子在家中能够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还可以借助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多种渠道,加强对学生的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结尾:

预防手足口病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学校、家庭、小学生之间的协作共建非常重要,只有我们想到更多的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才能更好的保障小学生的身体健康成长,为他们营造更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预防手足口病心得体会篇五

1.饭前便后要洗手,这是最基本的日常卫生要求。外出后也要进行洗手,并且不能只用清水冲洗,要使用肥皂或者洗手液,这样才能达到去菌的效果。不要让儿童和未经煮沸的水和吃生冷的食物。要避免去接触患病儿童,防止传染。

2.家长在接触儿童的时候或者帮孩子更换尿布、处理粪便之后,也要用肥皂或者洗手液进行洗手,并且对于粪便等污物要适当处理,不能随意乱扔。

3.对于婴幼儿使用的物品,比如奶嘴和奶瓶,在使用之前和使用之后,都要进行严格的清洗和消毒,防止病菌附着。

婴儿新生儿牛奶奶瓶奶粉_15971872_xxl

4.在手足口病的流行期,不要带儿童到人口密集和空气流通性差的地方,因为这些地方很容易聚集病菌。并且,要搞好室内卫生,保持家居环境的`干净,室内要注意通风,勤洗勤晒衣服被子。

5.每天都要对儿童的玩具和个人的餐具以及打扫卫生用的工具进行一轮清洗和消毒,避免滋生病菌。

6.当儿童表现出手足口病的疑似症状时,要马上到医院进行诊治,并且暂时不要让儿童接触其他人,对其穿过的衣物和用过的物品要进行一次消毒。如果是病症较轻的患儿,不需要进行住院,比较适宜在家里进行治疗和休息。

当家长带领儿童外出时,一定要做好相关的防护措施。幼儿园、小学等等儿童密集的地方应特别注意,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加强对儿童和工作人员的教导。

预防手足口病心得体会篇六

亲爱的同学们:

万物复苏,春意盎然。在这春暖花开的时节,也是病毒和细菌极易滋生繁殖的`时节,再加上气温、气流等气象因素变化无常,所以诸如流行性感冒,水痘,麻疹,风疹,手足口病,各种呼吸道传染病等都可能在此季节流行。胜于救治的防范工作必不可少。多一份留心就会少一份隐患。为此,我们郑重的向全校的师生发出倡议,为大家的健康希望大家如下几点:

第一、合理安排作息,生活规律。

第二、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环境整洁。

第三、注意饮食卫生,多喝水,适当补充营养。

第四、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凉。

第五、坚持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提高自身抵抗力。

第六、勤晒被褥、衣物,常晒太阳,并让居室多通风。

第七、尽量减少外出和聚会,少到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

第八、科学对待,不隐瞒,不麻痹,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同学们,春季传染病虽然种类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

加强防控传染病蔓延,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

预防手足口病心得体会篇七

手足口病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随着社会的发展,病毒也随之增多。手足口病的普遍易感让很多人都担心不已。而手足口病目前并没有疫苗,那么应该如何预防手足口病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手足口病预防知识,欢迎阅读。

手足口病是一种有着传染性很高的疾病,好发于五岁以下的儿童。它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

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率高,患者、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该病主要通过患者的粪便、唾液、咽部分泌物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穿破的水泡亦会传播病毒,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内仍具传染性。

虽然手足口病目前还没有什么疫苗,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

1要勤洗手,搞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把好病从口入关。

2手足口病常在婴幼儿聚集场所发生,因此,托幼机构、学校等单位要做好晨检,及时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3被污染的食物、日常用品、食具、玩具、床上用品以及便器等物品应及时消毒处理,衣物置阳光下暴晒,保持室内通风换气。

4预防手足口病的主要措施是做好病人粪便等排泄物的处理,切断传播途径。

5该病流行期间家长要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6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种。一般全年均有发生,5━7月为高发期。

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手足口病目前没有疫苗,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防可治的。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病。由于成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

手足口病不是新传染病,它是一种全球性传染病,1957年首次认识并命名,世界各国每年均有病例发生。我国1981年发现手足口病,每年都有人患病。

如果得了手足口病,绝大多数情况下7━10天可以自行痊愈,不会留下后遗症,皮肤上也不会留下疤痕。根据以往的发病与治愈情况看,只有个别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脑膜炎、肺炎等,只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多数可以痊愈。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同时要密切观察。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一旦出现突然发高烧或神志不清、昏睡、肌肉或身体抽动、呼吸困难等,应立即送孩子到医院就诊。

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经常通风;要勤晒衣被。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要注意不让生病的孩子接触其他儿童;孩子的唾液、痰液等分泌物要用卫生纸包好丢到垃圾箱,孩子的粪便要收集好、消毒后丢入厕所,不要随意丢弃,同时要消毒便盆;看护人接触孩子前、替换尿布后或处理孩子粪便后都要洗手;生病孩子的衣服、玩具、餐具、枕头被褥等要保持卫生,孩子的日常用具要消毒;要勤开窗通风。如果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得病,还应及早告诉老师,并不要着急让孩子去幼儿园,要在全部症状消失一周后再去,防止传染其他孩子。一般症状轻不用住院治疗,居家治疗、注意休息即可,以减少交叉感染。

如果家里没有孩子得手足口病,采用一般家庭的预防方法即可,不需要使用消毒剂。

如果家里有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可采用以下方法消毒:奶嘴、奶瓶、餐具、毛巾等物品用50摄氏度以上的热水浸泡30分钟或者煮沸3分钟;污染的玩具、桌椅和衣物等使用含氯的消毒剂(84消毒液或漂白粉)按使用说明每天清洗;孩子的痰、唾液和粪便、擦拭用纸等都最好倒入适量消毒剂,搅拌消毒后再丢入厕所。

预防手足口病心得体会篇八

亲爱的同学们:

万物复苏,春意盎然。在这春暖花开的时节,也是病毒和细菌极易滋生繁殖的时节,再加上气温、气流等气象因素变化无常,所以诸如流行性感冒,水痘,麻疹,风疹,手足口病,各种呼吸道传染病等都可能在此季节流行。胜于救治的防范工作必不可少。多一份留心就会少一份隐患。为此,我们郑重的'向全校的师生发出倡议,为大家的健康希望大家如下几点:

第一、合理安排作息,生活规律。

第二、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环境整洁。

第三、注意饮食卫生,多喝水,适当补充营养。

第四、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凉。

第五、坚持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提高自身抵抗力。

第六、勤晒被褥、衣物,常晒太阳,并让居室多通风。

第七、尽量减少外出和聚会,少到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

第八、科学对待,不隐瞒,不麻痹,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同学们,春季传染病虽然种类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

加强防控传染病蔓延,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

祝愿全体同学们都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山东大学兴隆山校区楼管会宣

预防手足口病心得体会篇九

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预防手足口病的知识,欢迎阅读。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

手足口病的潜伏期一般为3—5天,有低热、全身不适、腹痛等前驱症。1—2天内,孩子口腔、咽、软腭、颊黏膜、舌、齿龈可出现疼痛性粟粒至绿豆大小水疱,周围绕以红晕,破溃成小溃疡,由于疼痛,常常出现流涎和拒食的表现。同时典型病例手足亦会出现皮疹,在手足的背侧面和手指(趾)背侧缘、甲周围、掌跖部,出现数目不定的水疱。

此外,除手足口外,疱疹亦可见于臀部及肛门附近,或偶见于躯干及四肢,数天后干涸、消退,皮疹无瘙痒,无疼痛感。如果你的宝宝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并且伴有咽痛、流涎、拒食、手足皮疹等,家长应引起警觉,考虑孩子是否有可能患上手足口病。此外,对于还伴惊恐、肢体震颤、乏力、心慌胸闷等症状的孩子,家长更应高度重视,并立即带孩子就医。本病一般经过良好,全病程约5—10天,多数可自愈,预后良好。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宝贝的个人、家庭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感染的.关键。家长们应根据孩子生活环境中是否有手足口病发生,以及与手足口病发病患儿接触的密切程度,采取不同的中医药预防措施。

在无手足口病发生的区域,家长应该为孩子做到以下预防措施:

第一,“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

第二,尽量避免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活动。

第三,家里的居室要保持良好的通风;

第四,孩子的衣被物品要勤洗晒;

第五,定期对孩子的玩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首先,孩子患上手足口病,应采取自行隔离的措施,以防再传染给其他小朋友。在饮食上,宜清淡,易消化,多饮水。不宜食用牛、羊肉,辛辣及煎炸食物等。在疾病恢复期应吃易消化且富有营养的汤类或熬粥食用,应注意食物的温度都不宜过烫。

在起居上,应让孩子注意休息,做好隔离,衣被不宜过暖,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如患儿高热,则可用温水浸浴或擦身。患病期间也要注意勤洗手,剪短指甲,避免抓破水疱;多穿棉质衣物,保持皮肤清洁。

在口腔的护理上,可用之前介绍的药茶进行口腔清洁,或用中药散剂在口腔溃疡处吹敷,每日2—3次。此外,还可每日用艾条进行房间的烟熏(用法:直接取艾条1支进行焚熏10—15分钟即可)。

预防手足口病心得体会篇十

同学们:

现在到了春夏交接时期,是病毒传染的高峰期,许多疾病已造成大范围感染,其中“手足口病”颇为严重。

“手足口病”是指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等并发症,并可能导致死亡。这么可怕的疾病,我们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为此,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洗手液洗手;

2、不要喝生水、吃生冷食品,餐具应清洗干净或消毒;

3、不使用他人的生活用品,不与他人交换食物;

4、不凑热闹,尽量不去人多的地方,居室要多通风,衣被多爆晒;

5、说话要避免喷出飞沫,他人说话时尽量避开飞沫等喉咙分泌物;

6、如有人患手足口病,应尽量避免与患者接触,接触后应立即洗手消毒;

7、如果出现手足、口腔部位的疱疹,或有其他不适,应即时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以上建议都是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措施,如果做好了这些防范措施,相信手足口病就会离我们远远的了。

让我们一起,对抗手足口病,对抗所有疾病,共同在健康快乐中成长!

建议人:成长有痕

20xx年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