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医护理方案工作总结(实用9篇)

小编: 曼珠

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方案策划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医护理方案工作总结篇一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疗效受到了广大民众的青睐。在现代医学的进步和发展中,中医专科护理作为一门与中医相结合的护理学科也逐渐崭露头角。中医专科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和健康至关重要,因此,深入研究中医专科护理的心得与体会,不仅有助于提升护理质量,更能够与中医取得更好的合作。

第二段:探讨中医专科护理的理念与技巧

中医专科护理与其他专科护理领域相比,更强调对患者整体护理。在中医专科护理中,我们需要综合运用传统中医治疗和护理手段,如针灸、推拿、药膳调理等,以及现代护理手段,包括病情观察、病情评估、症状控制等,来达到治疗和改善患者病情的目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对中医理论和技巧进行深入的学习,了解不同病症的病因、病机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案,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

第三段:总结中医专科护理的特点和挑战

中医专科护理与其他护理学科相比,具有自己的特点和特殊性。首先,中医专科护理强调个体化的治疗,需要护士有扎实的中医知识和技巧,以及严密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其次,中医专科护理在疗效上对于患者的期望更高,需要护士有较高的责任心和学习精神,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最后,中医专科护理还面临着对中西医学理论的整合和习得的挑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

第四段:分享个人在中医专科护理中的心得与体会

我在从事中医专科护理多年来,深刻体会到了中医护理的独特魅力。首先,我们需要关注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不仅要治疗具体的症状,更要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其次,我们需要建立起与患者的良好沟通和信任,使患者能够主动地配合我们的治疗和护理。再次,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以适应不同患者的需求和治疗方案。最后,我们还需要关注中医与现代医学的结合,将中医护理与现代护理手段相结合,以提供更好的护理。

第五段:展望中医专科护理的未来发展

中医专科护理作为一门新兴的护理学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更加注重中医专科护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加强对中医护理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建立起中医护理的临床路径和指南。同时,我们还需要积极推广和传承中医护理的理念与技艺,提升中医专科护理在临床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相信随着中医专科护理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们能够为更多患者带来健康和福祉。

总结:

中医专科护理是一门与中医学相结合的护理学科。在中医专科护理中,我们需要综合运用中医和现代护理手段,注重个体化的治疗,关注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中医专科护理具有独特的特点和挑战,在实践中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未来,中医专科护理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需要加强规范化建设,推广中医护理的理念和技艺,为更多患者提供健康和福祉。

中医护理方案工作总结篇二

第一段:引言(120字)

中医是中国独特的医学体系,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理论基础。中医专科护理作为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实践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深切体会到了中医专科护理的独特之处和重要性,下面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240字)

作为中医专科护理的学习者,我们首先需要深入学习中医的理论知识,包括经络学、藏象学、病因病机学等。只有通过对中医理论的深刻理解,我们才能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护理患者。在实践中,我们要善于观察、听诊、询问,从中寻找患者病情的蛛丝马迹。同时,我们还需了解各种中药的性味功效,掌握良好的配伍知识,以便为患者提供合适的治疗方案。

第三段:个人经验与技巧(240字)

在实践中,我逐渐掌握了一些中医专科护理的经验和技巧。首先,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与患者的真诚交流,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并为他们提供有效的护理方案。其次,观察患者的舌苔、脉搏和面色变化也是中医专科护理的重要手段。这些细微的变化往往能够告诉我们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帮助我们制定科学的护理方案。此外,患者的病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因此我们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第四段:个人成长与反思(240字)

在中医专科护理的实践中,我逐渐成长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护士。在临床实践中,我充分利用自己的学习成果和经验,在不断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护理水平。与此同时,我也不断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不断寻求进步的空间。中医专科护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只有做到知行合一,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第五段:对未来的展望(360字)

虽然在中医专科护理的路上,我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我深知自己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将继续加强自己的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护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我也会不断注重实践,在临床中积累更多的经验,并结合新的科技手段,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我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中医专科护理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总结: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深切体会到了中医专科护理的重要性和独特之处。通过学习中医理论和不断实践,我逐渐掌握了一些中医专科护理的经验和技巧。我将继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护理水平,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我期待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中医专科护理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医护理方案工作总结篇三

中医专科护理是在中医药理论和中医专科学科的指导下,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诊疗服务的一种护理方法。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的认识不断深入,中医专科护理作为中医药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至关重要。中医专科护理能够针对不同专科的疾病进行个性化的护理,注重疾病的根源治疗和全面调理,深受广大患者的喜爱和信赖,为患者带来健康与快乐。

第二段:讲述中医专科护理的特点和实践经验

中医专科护理注重整体观念,将人与自然、心理与生理、调理与治疗有机结合,形成了独特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在实践中,中医专科护理强调对患者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沟通,通过望、闻、问、切等中医四诊方法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寻找疾病的本质和病因。同时,中医专科护理也十分重视中西医结合,将中医药与现代医疗手段相结合,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服务。

第三段:介绍中医专科护理的典型病例和护理方案

在中医专科护理的实践中,各个专科都有许多成功的病例和经典的护理方案。例如,在中医内科护理中,针对慢性肾炎患者,通过中药调理和饮食疗法,帮助患者减轻病情和不适感;在中医妇科护理中,采用中药熏洗等手段,帮助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的患者恢复健康;在中医外科护理中,运用刮痧、拔罐等手段,促进创面愈合和减轻疼痛。这些典型的病例和护理方案,充分展示了中医专科护理在不同领域的丰富经验和独特效果。

第四段:总结中医专科护理的价值和挑战

中医专科护理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和减轻疾病负担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中医专科护理不仅注重疾病的根本治疗,还强调个性化护理和长期康复,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满意度。然而,中医专科护理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对于人才的需求和培养、中医理论和实践的传承等问题。解决这些挑战需要行业内外的共同努力,提高中医专科护理的推广和发展。

第五段:展望中医专科护理的未来发展

随着中医药的世界认可度不断提高,中医专科护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未来,中医专科护理应进一步加强与现代医疗手段的结合,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护理效果;培养更多的中医专科护理人才,提高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加强中医专科护理的科学研究和知识传承,提高中医专科护理的学术水平和临床实践价值。相信在科技的推动下,中医专科护理将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希望和福祉。

总结:

中医专科护理作为一种注重个性化护理和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模式,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中医专科护理的实践,我们可以看到它的特点、典型病例和护理方案,体会到中医专科护理的价值和挑战,并对其未来发展做出展望。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我们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为中医专科护理的发展贡献力量。同时,政府、学术界和行业内外也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中医专科护理的发展,为更多的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中医护理方案工作总结篇四

康复护理的对象主要是残疾人,由于造成残疾的因素的多样化和中医康复的特点,目前,把一些可能导致残疾的老年病、慢性病和手术后以及某些急性病恢复期的患者,也作为中医康复护理的对象。

老年病证

因老年人元气衰退,形神皆虚,气血不足,五脏亏损,抗病能力、自我调节能力以及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下降,容易染病,古代称为“养老疾”,这类疾病多在慢性衰老的基础上发生,因此,老年病证应以预防为主,康复护理时,应先指导其养生、调摄,以预防生病,一旦生病,病后则以调养身心为主,使脏腑功能尽快恢复。

伤残病证和精神病证

伤残病证是指残疾者,多因先天或后天因素所致的形残,主要有五官残疾和肢体残疾。精神病证又称为“神残”,分为精神残疾和智能缺陷所致的精神病证和痴呆等,这两种残疾者需要通过康复护理尽量帮助病人恢复身心功能或发挥残存功能的作用。已经造成不可逆转的残缺,如截肢,除了采用现代人工器具补偿部分功能外,还可通过中医康复护理方法恢复良好的情志和部分生活与工作能力。

慢性疑难病证

慢性疑难病证包括临床各科中的慢性疑难痼疾,如恶性肿瘤造成脏腑功能障碍或肢体功能障碍。这类病证的特点是病机复杂,身心受损,正气难复,多年迁延不愈,若局限于临床常规单一的药物治疗,收效甚微。通过康复护理调动人体正气,去抵御和修复病理性损伤,达到康复的目的。

急性病瘥后诸证

“瘥”是指病愈,“瘥后”主要是指急症和急性热病临床治愈后。急性瘥后调摄不当,最容易复发,如温病中的“食复”和“劳复”,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对急性病痊愈后的病人注意防止其复发,重视脏腑功能的恢复和精神情志的调护,如指导病人如何注意生活起居和正确调理饮食,使疾病不再复发。

中医护理方案工作总结篇五

(一)肝胃不和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善叹息,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嗳气频繁;口苦;性急易怒;嘈杂泛酸。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

(二)脾胃气虚证:胃脘隐痛;腹胀纳少,食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消瘦。舌淡苔白。

(三)脾胃虚寒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重,得食痛减;纳呆食少;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溏腹泻。舌体胖,边有齿痕,苔薄白。

(四)肝胃郁热证:胃脘痛势急迫,有灼热感;口干口苦;吞酸嘈杂;烦躁易怒;便秘;喜冷饮。舌质红,苔黄或苔腐或苔腻。

(五)胃阴不足证:胃脘隐痛或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而不欲饮;口干舌燥;纳呆干呕;失眠多梦;手足心热;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裂纹、少苔、无苔或剥脱苔。

(一)胃脘疼痛

1.观察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2.指导患者卧床休息,避免活动及精神紧张。出现呕吐或便血时立即报告医师,协助处理。

3.遵医嘱穴位贴敷,隐痛取中脘、建里、神阙、关元等穴;胀痛取气海、天枢等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中脘、气海、胃俞、合谷、足三里等穴。

5.遵医嘱艾灸,取中脘、神阙、气海、关元等穴。

6.遵医嘱药熨法,取胃脘部。

7.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交感、神门、肝胆等穴。

8.遵医嘱拔火罐,取脾俞、胃俞、肾俞、肝俞等穴。

(二)嗳气、反酸

1.观察嗳气、反酸的频率、程度、伴随症状及与饮食的关系。

2.指导患者饭后不宜立即平卧,发作时宜取坐位,可饮用温开水,若空腹时出现嗳气、反酸,应立即进食以缓解不适。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足三里、天突、中脘、内关等穴。

4.遵医嘱艾灸,取肝俞、胃俞、足三里、中脘、神阙等穴。

5.遵医嘱穴位注射,取足三里、内关等穴。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合谷、天突、中脘、内关等穴。

(三)纳呆

1.观察饮食状况、口腔气味、伴随症状及舌质舌苔的变化,保持口腔清洁。

2.定期测量体重,并做好记录。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肝、小肠、心、交感等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内关、丰隆、合谷、中脘等穴。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

(1)脾胃虚寒证汤剂宜热服,对有特殊治疗需要的应遵医嘱服用。

(2)其他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穴位贴敷(详见附录2)。

2.药熨法(详见附录2)。

3.穴位注射(详见附录2)。

4.艾灸(详见附录2)。

5.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6.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7.拔火罐(详见附录2)。

(一)生活起居

1.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清新无异味。

2.生活规律,劳逸结合。

3.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

4.指导患者注意保暖,避免腹部受凉,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5.避免服用止痛药物,尤其是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以免掩盖病情及加重对胃黏膜的损害。避免服用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如解热镇痛药、强的松等。

6.观察患者大便颜色、性状、有无出血情况发生。

(二)饮食指导

忌油炸、辛辣食物、酒类等助火之品。避免过饥过饱。

1.肝胃不和证:宜食疏肝理气的食品,如佛手、山楂、山药、萝卜、生姜等。忌食壅阻气机的食物,如豆类、红薯、南瓜等。食疗方:山药粥、萝卜汤。

2.脾胃气虚证:宜食补中健胃的食品,如大枣、白扁豆、山药。食疗方:大枣山药粥。

中医护理方案工作总结篇六

中医护理学作为一门传统医学理论和实践的重要分支,不仅仅关注于治疗疾病,更着重于预防疾病和提高个体的整体健康水平。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对中医护理学有了一些心得体会。本文将从中医护理学的理念、方法、应用和前景等方面进行探索与总结。

第二段:理念与方法

中医护理学的理念是“因人而异”的观念,即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护理方案,注重个体化护理。在中医护理学中,理念与方法紧密结合,主要通过四个方面来实现:一是调整气血阴阳,通过中药和针灸等手段调整体内的平衡;二是调整脏腑功能,通过饮食调理和按摩等手段促进器官功能的恢复;三是调整心态和情绪,通过心理疏导和中药调养等手段维持个体的心理健康;四是强调预防为主,通过养生保健等手段提高个体的抵抗力。

第三段:应用与效果

中医护理学的应用范围广泛,不仅适用于各种慢性病和病后康复,也适用于健康人群的护理和养生保健。中医护理的方法和技术多样,包括中药调理、针灸、按摩、气功等,这些方法通过促进气血循环、调节脏腑功能、舒缓身心压力等手段,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症状,提高了生活质量。在我自身的实践中,我曾经应用中医护理学方法帮助一位患有慢性胃炎的患者,通过中药调理和饮食调整,她的胃病明显改善,不再频繁出现胃痛的情况。

第四段:前景与挑战

中医护理学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尤其是在健康管理和养生保健方面。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和中医文化的传承,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中医护理学作为健康的方法。然而,中医护理学面临着一些挑战。一是传统医学知识的传承,需要具有中医知识和技能的护理人员;二是科学验证的问题,中医护理学需要更多的科学方法证明其疗效;三是法律法规的规范,中医护理学需要建立相应的职业标准和规范。

第五段:结语总结

中医护理学作为一门有着悠久历史的学科,具有独特的理念和方法,对于个体的健康和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实践中,中医护理学的方法和技术可以取得显著的效果。然而,它仍然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我对中医护理学的心得体会为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指导和动力,我相信通过不断努力,中医护理学必将在健康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医护理方案工作总结篇七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3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提高中医护理效果,规范中医护理行为,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到20xx年底医院每个病区均实施相应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全院实施中医护理方案数达到20个以上,每个病种完成病例20-30例(不足者按实际收治病例数实施)。

1、培训、考核阶段:20xx.8.5—20xx.8.31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全院培训及科室培训,进行培训效果考核,达到相关人员熟练掌握方案的应用。

2、实施阶段:20xx.9.1—20xx.12.31各科室对所收治病人第一诊断为相应病种者实施中医护理方案,同时做好数据收集工作。

3、效果评价分析阶段:20xx.1.1—20xx.1.15对所实施病种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进行总结分析。

1、进行中医护理方案及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培训、考核,提高护理人员应用中医护理方案的能力。

2、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3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结合医院实际,选择20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分科室进行实施。

3、加强医护配合,重点落实辨证施护及中医特色技术的应用,提高中医护理效果。

4、收集数据,对实施的中医护理方案进行护理效果总结分析。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全院医护人员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发挥中医药特色,提高中医护理效果的重要性,切实提高思想认识,认真落实各项工作,确保中医护理方案落到实处。

(二)、成立医院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实施应用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成员:职责:

1、制定医院实施中医护理方案的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2、制定相关制度,完善工作机制。 3、对相关科室人员进行培训。 4、指导并监督各科室实施情况。

(三)、护理部成立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工作实施小组 组长: 成员:职责:

1、指导科室实施相关病种的中医护理方案。

2、收集和整理数据。

3、组织对全院实施的相关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效果评价与分析。

4、每月进行全院信息汇总及分析评估。

(四)、科室成立护理方案实施小组 组长:科室护士长、科主任

成员:护理责任组组长、医疗组组长、质控员、责任护士 职责 :

1、实施本科室病种的中医护理方案。 2、收集和整理数据。

3、对实施的相关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进行效果评价与分析。

4、每月向护理部上报本科中医护理方案实施进展情况。

5、组织科室医疗、护理人员培训。

中医护理方案工作总结篇八

导语:在中医药学这一宝库中不但有精湛的医术,而且还有丰富的护理精华,作为中医学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医护理同样具有中医学的两个基本特点。

整体观念整体就是统一性完整性。中医学十分重视人体自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它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互相协调、互相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同时也认识到人体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人体的生理和病理上是变化不断受到自然界的影响,人类在能动地改造自然的斗争中,维持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机体自身整体性的思想,称为整体观念。这一思想贯穿到生理、病理、辩证和护理等各个方面。

1、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人体是由若干脏器、器管和组织所组成、各脏器、器官和组织都有着不同的功能。如心主血脉、主神志,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和肃降,又有通调水道和朝百脉之功能等。但五脏各自的功能又都是整体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而决定了人体各脏器、器官和组织和生理上是互相影响,以维持其生理活动的协调平衡,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如心与肾,心在五行属火,位居于上属阳;肾在五行属水,位居于下属阴。根据阴阳、水火升降理论,位于下者以上升为顺,位于上者以下降为和,所以心火必须下降于肾,而肾水必须上济于心,这样心肾之间的生理功能才能协调,称为心肾相交或水火相济。反之,若心火不能下降于肾,而心火独亢,肾水不能上济于心,而肾水凝聚,这样就会出现以失眠为主症的心悸、怔忡、心烦、腰膝酸软等心肾不交或水火失济的病理表现。又如心与肝也有同样的关系,只有心主血脉功能正常,血运正常,肝才有藏。若肝不藏血,血运也必然失常。说明五脏一体观反映人体内部器管相互关联而不是孤立的。

另方面人体局部和整体也是辩证的`统一,人体某一局部的病理变化,往往反映全身脏腑气血、阴阳的盛衰。因此,我们在护理病员过程中,必须从整体出发,通过观察病人的外在变化,了解机体内脏病变,从而提出护理问题和采用护理措施,使疾病早愈。如临床上见到口舌糜烂的局部病变,实质是心火亢盛的表现。因心开窍于舌,心又与小肠相表里,病人除口舌糜烂外,还可有心胸烦热、小便短赤等证候表现。在护理上除局部给药外,还须嘱病人保持情志舒畅,不食油腻煎炸辛辣等助热生湿之品,宜食清淡泻火之物,如绿豆汤、苦瓜等。以通过泻小肠之火而清心火,使口舌糜烂痊愈。

2、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同时,自然界的变化又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而机体相应地产生生理性反应,若超越生理范围,则产生病理变化。

(1)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在一年四季气候变化中,有春温、夏热、秋凉和冬寒的气候变化规律。万物在这种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就会有春生、夏长、秋收和冬藏等相应的变化。人体也不例外,必须与之相适应才能保持身体健康。如:《灵枢。五癃津液别》中记载:天暑诮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胱,由为溺与气。说明春夏阳气发泄,气血易趋于体表,皮肤松弛,故疏泄多汗等;而秋冬阳气收敛,气血易趋于里,表现为皮肤致密,少汗多尿等。

(2)昼夜黄昏对人体的影响:在昼夜黄昏的阴阳变化过程中,虽在幅度上不象四季气候变化那样明显,但人体也必须与之相适应。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说: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记载: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人体的阳气这种昼夜的变化,反映了人体生理活动能动地适应自然变化。

昼夜晨昏的变化,同时也影响着疾病。如(《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第四十四》)中记载: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说明一般疾病,大多白天病情较轻,夜半加重,是因为早晨、中午、黄昏、夜半人体的阳气存在生、长、收、藏的变化规律,因而疾病也随之出现慧、安、加、甚的变化。

综上所述,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是随四时气候的变化而相应的改变。了解人与自然统一性后,在护理上应做好气象护理,加强夜间的病情观察及行为情志护理。根据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则,做好四时的生活起居护理。如春三月,应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使志生。以春气之应养生;夏三月……应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气得泄,以夏气之应养长;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使肺气清……以秋气之应养收;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以冬气之应养藏。只有按照自然变化的特点,做好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护理,才能防止六淫之邪的侵袭,确保疾病早日康复和预防病症的发生。同时,根据昼夜变化对疾病的影响,夜间应加强病情观察,以防邪气独居于身,导致病情的突变。

辩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又一基本特点,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护理方法。

所谓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本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施护,则是根据辩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护理方法。辨证是决定护理的前提和依据,施护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过施护的效果可以检验辩证的正确与否。

辩证和施护,在护理过程中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又是理论联系实践的具体体现。

中医学认为,证和症有不同的概念。症,即症状,如咳嗽、头痛、失眠等。证则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如感冒所表现的风寒证、风热证等。由于它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及邪正关系,因而比症状状更全面、更深刻,从而也更正确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质。

但证与病的概念也不同,如清代医家徐灵胎说:病之总者为之病,而一病总有数证。这就是说病可概括证。如《伤寒论》对伤寒病以六经分证,可分太阳病证、阳明病证、少阳病证、太阴病证、少阴病证和厥阴病证。《温热论》对温热病以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和血分证。但中医认识和护理病人、是既辨病又辩证的。辨证着眼于证的分辨,如见一初起发热、恶寒、头身痛、脉浮的病人,初步印象为感冒病。但由于致病因素和机体反应性不同,又常表现有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不同的证,只有把感冒病所表现的证是风寒证还是风热证辨别清楚,才能确定施护的方法。如属风寒感冒,根据寒者热之的护理原则,应采用避风寒保暖,室温宜偏高。饮食上可给豆豉汤、生妾红糖水等辛温解表之护法;苦属风热感冒,根据热者寒之的护则,应采用室温宜低而温度偏高,使病人感到凉爽舒适,减轻心烦、口干之不适感。饮食宜给绿豆汤、西瓜、藕汁、苦瓜等清热生津辛凉之品。

但在临床上有时可见到一种病包括几种不同的证,又看到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同一种证,在护理时可以在辩证施护原则的指导下,采用同病异护和异病同护的方法处理之。

所谓同病异护是指同一种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病员机体反应性不同,或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不同,施护的方法亦各异。以感冒为例,由于发病季节不同,施护方法也不同,暑季感冒,由于感受暑湿之邪(暑多挟湿),护理应采用一些祛暑化湿的方法。如室内注意通风凉爽,饮食可给清热利湿之品,如西瓜、绿豆汤、番茄、苦瓜等,忌生冷、油腻和辛辣等助湿化热之物。如果是冬令时节感冒,宜采用中药温热服,给生姜红糖葱白汤等热饮料以助药力,服药后覆盖衣被,使其周身微微汗出,而达汗出表解之功效。可见,同属感冒病,由于其发病季节不同,而施护的方法也不一样。

又如风温,在发病的不同阶段而施护方法也各异。如:风温初起,邪在卫分,病位在表,宜用发汗解表的护理原则。若邪热进入肺胃的气分证时,由于病邪由表入时,护理上应用清的刻法,从室温、饮食、服药等应清、凉的措施。对高热不退者,可采用物理降温法。当热入营血证时,护理上应防变预防病发症的发生。当热病后期、余热未尽时,护理上征在调字上,通过调养使病症得到痊愈。

所谓导病同护,就时指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也可采用同一方法护理。比如,久痢脱肛、子宫下垂等,是不同的病,但如果均表现为中气下陷证,都可采升提中气的护理方法。如用黄芪、党参炖母鸡,苡仁粥、茯苓粥等益气健脾之品;注意休息,避免疲劳,以培育中气;采用针刺百会、关元、长强穴,以补中益气;保持会阴部清洁,用五倍子、白矾煎水熏洗以促使回纳等。由此可见,中医护理主要的不是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着眼于病机的区别和证的不同。相同的病机和证,可采用基本相同的护理方法,不同的病机和证要采用不同的施护措施。所谓证同护亦同,证异护亦异实质是由于证的概念中包涵着病机在内的缘故。这种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护法,就是辨证施护的精神实质。

中医护理方案工作总结篇九

中医护理学作为一门独特的学科,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研究中医护理学,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医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医护理的独特魅力。在实践中,我逐渐领悟到了中医护理学的核心理念、方法和技术,并深入体会到中医护理的独特价值和作用。下面我将从中医护理学的核心理念、方法和技术,中医护理的独特价值和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中医护理学的核心理念是“因证施护”。在中医护理中,我们通过辨证施治,把护理工作纳入整体的中医治疗方案中,不但能够对病情进行综合分析,还能够针对病人个体差异进行个体化的护理计划。与西医护理的症状治疗不同,中医护理强调的是“因证施护”,即来源于中医诊断,根据病人的辨证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护理。这种因证施护的核心理念,有利于病人的康复,能够更好地满足病人的医疗需求。

其次,中医护理的方法和技术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护理的方法和技术包括针灸、拔罐、推拿等,这些方法和技术都是在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并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例如,在针灸护理中,通过刺激经络,调整气血运行,可以达到调节脏腑功能,促进病人康复的效果。在实践中,我发现这些中医护理的方法和技术有效地帮助病人缓解病痛,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具有独特的优势。

另外,中医护理的独特价值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医护理注重调理,强调药食同源,以养生为本,预防为主。这种养生观念是中医护理学的独特价值所在,对于疾病的预防、康复和养生保健都有积极的作用。其次,中医护理重视治疗病因,强调从根源上解决问题,通过调理人体的内外环境,提高病人的自身抵抗力和治疗效果。再次,中医护理注重整体观念,将人体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对病因、病机、病理以及病情的全面研究,能够更好地把握病人的病情,提高护理效果。最后,中医护理强调个体化护理,针对病人的具体病情和个体差异进行个体化的护理计划,提高病人满意度和治疗效果。

总而言之,中医护理学是我国传统医学文化的瑰宝,通过研究和实践,我深深体会到了中医护理学的核心理念、方法和技术,并领悟到了中医护理的独特价值和作用。中医护理学的独特魅力激发了我对中医药学的兴趣和探索,我相信在未来的实践中,我会不断学习和探索中医护理学,为病人的康复和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