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优秀6篇)

小编: 紫衣梦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篇一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们都去过那些美丽的地方?谁来告诉老师。(指名学生回答)

2、师:同学们都知道我们临潼也是一座旅游名城,著名的旅游景点有华清池、骊山、鸿门宴遗址、西安事变蜡像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等,你们最想去哪旅游呢?(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这节课老师将带领同学们去兵马俑博物馆旅游,去探究旅游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旅游中的数学)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篇二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利用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的方法设计的图案,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艺术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及到其他领域,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如果有兴趣你也可以成为一个杰出的设计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篇三

这不仅是因为计算是手段,解决问题是目的,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更能使学生体会学习计算的必要性;而且也是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的有效途径。学生第一次学习小数加法是结合“买书”的情境进行的,在讨论小数加法的多种算法的过程中,揭示这些不同算法的共性,即相同单位(数位)的数才能相加。这也是理解小数相加时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的根据。学生只要理解了这一点,就打通了把整数加减法的经验向小数加减法迁移的大道。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篇四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统计表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用画图的方法整理数据的优点。基于以上的安排,本节课作了如下设计:

1.利用知识的迁移,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了统计意识,也形成了基本的统计数据的能力,利用知识的迁移,着眼于“引”,启发学生去“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等方式探究新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放性思维。

2.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教学设计上,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完成用画图的方法整理数据的过程后,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一方面让学生从更高的角度认识用画图的方法整理数据和表示数据的优点,体会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根据数据整理的结果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观念和知识上都得到提升。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篇五

(1)小组讨论调查方法。

(2)指名汇报。

(3)选两名鞋店成员,一名调查女生鞋号,另一名调查男生鞋号。

(4)用表格记录调查结果。

(5)学生汇报并展示调查结果。

师:看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

生1:男生鞋最大号码是38号,最小号码是33号;女生鞋最大号码是37号,最小号码是32号。

生2:穿34号鞋和35号鞋的人比较多。

生3:男生穿34号鞋的人最多,有7人;女生穿34号鞋的人最多,有8人。

小结:通过统计表我们发现穿34号鞋、35号鞋的同学居多。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篇六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0~51页。

教学目标

1. 使同学经历对两种事物进行搭配的过程,初步发现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并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使同学在观察、操作、笼统、概括、合作和交流等活动中,发展有序考虑的能力,培养初步的符号感。

3. 使同学在活动中增强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上衣和裙子图片,记录纸,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初步感知搭配现象

谈话:无锡有许多旅游景点(多媒体显示无锡的风景图片),小红和爸爸妈妈想来无锡玩。为了这次旅游,妈妈给她准备了2件上衣(出示学具):一件绿色的和一件黄色的。还准备了3条裙子(出示学具):粉红色的、蓝色的和大红色的。用什么颜色的上衣配什么颜色的裙子呢?请同学们给她提些建议吧。

同学交流,教师操作。

小结:像这样,一件上衣配一条裙子,就是把上衣和裙子进行搭配。(板书:搭配)

二、 合作探究,体会有序考虑

1. 合作探究。

同桌合作,把所有的搭配情况都找出来,让小红自身挑。

合作要求:同桌两人,一人拿学具进行搭配,另外一人把搭配的情况记录在表格中。

同学活动,教师巡视,关注同学中出现的不同的搭配方法。

请同学汇报搭配过程,教师演示。

小结:一共有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2. 比较方法。

提问: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更喜欢哪一组同学搭配的方法?为什么?

同学交流,体会有序搭配是比较好的方法。

小结:有序地搭配可以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板书:有序,不重复,不遗漏)

3. 理解不同的搭配方法。

谈话:你们能像刚才这组同学一样,把上衣和裙子进行有序地搭配吗?请同桌两个同学再次合作,按自身的想法进行有序地搭配。

同学活动,教师巡视。

反馈:谁能具体地说一说,你们组是怎样有序搭配的?

同学一般会出现两种情况:(1) 选上衣,先用绿色上衣分别和3条裙子配,再用黄色上衣分别和3条裙子配。(2) 选裙子,先用粉红色的裙子和2件上衣配,再用蓝色的裙子和2件上衣配,最后用大红色的裙子和2件上衣配。

4. 小结。

谈话:(电脑演示)把2件上衣和3条裙子进行搭配,可以先用上衣进行有序搭配,也可以先用裙子进行有序搭配。

三、 创新表示,感受符号思想

1. 讨论。

启发:刚才我们用学具摆出了上衣和裙子有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现在你还有什么好方法可以把领带与衬衫的搭配方法全都表示出来呢?同桌讨论讨论。

全班交流,教师提示可用连线的方法。

2. 尝试。

谈话:请同学们用自身喜欢的方法在作业纸上有序地表示出这些搭配的方法吧。

展示同学作业,简要研讨。

小结:同学们想到的方法真多,有画实物的,有画简单图形的,还有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的。

3. 比较。

这么多的表示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

小结:看来,用简单的图形、字母或数字等符号表示实物的方法更简洁些。

4. 归纳。

电脑演示:电脑小博士就是用简单图形表示的,他用梯形表示领带,用长方形表示衬衫。把3条领带和3件衬衫进行搭配,可以先用领带进行有序搭配(电脑连线),也可以先用衬衫进行有序搭配(电脑连线)。

提问:假如领带的条数不变,衬衫减少一件,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根据同学回答,板书:3×2=6。

再问:假如衬衫的件数不变,领带增加一条,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根据同学回答,板书:4×3=12。

同学在小组里交流。

小结:领带条数与衬衫件数的乘积就是搭配的方法数,这就是搭配的规律(板书课题:搭配的规律)。

四、 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1. 路线问题。

电脑演示:穿上漂亮的衣服,小红和爸爸妈妈高高兴兴地来到了无锡。打开地图,他们准备从火车站动身,经过五爱广场,到锡惠公园去玩。

提问:那从火车站到锡惠公园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呢?

同学交流。

再问:这么多的走法?选哪一种比较合适?

同学交流。

小结:当搭配的结果很多时,要注意选择最合适的搭配方案。

2. 奖品问题。

谈话:锡惠公园里有许多有奖游戏,小红的运气真不错,她得奖了。来到领奖处,让我们听听领奖处的叔叔跟她说了什么。

(电脑播放录音)“小朋友,恭喜你得奖。你可以选一个木偶,配上一顶帽子,或者配上一条围巾作为奖品。领奖之前我可要先考考你喔。现在有3只木偶,2顶帽子和3条围巾,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的方法呢?”

同学交流不同的搭配方法。

3. 游戏问题。

同桌商量,试着玩一玩。

交流玩法:一个同学连续出三次“石头”,另一个同学依次出“石头”“剪刀”和“布”,就这样玩下去。

同桌两人玩一玩,然后交换一下角色,再玩一玩。

同学活动后,说一说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小结:原来游戏中也有数学问题呢,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五、 全课小结,引导延伸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