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元宵节活动简报文案(模板10篇)

小编: 文轩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元宵节活动简报文案篇一

“您好,元宵节快乐,来吃碗温州银行的热汤圆吧!”“谢谢,汤圆很好吃!”2月15日,类似的对话在浙江温州庆年坊城市驿站周边不断上演,温情的祝福与软糯的汤圆营造出浓浓的元宵节氛围。

据悉,为了能给早起的市民送上热气腾腾的`汤圆,天色微明之时,温州银行解放路支行的工作人员便赶往集合点,与社区志愿者们一起揉面团、调馅料、煮汤圆、送祝福。在温暖社区居民之余,该行工作人员还走上街头,为交警、环卫工人等城市“守护者”送上祝福,共发放汤圆300碗。

“春节遇上疫情管控,我们都留下来做志愿者了,和温州银行一起度过了难忘的春节。”杭州江南丽锦小区业委会的几位成员一边帮助温州银行萧山支行张罗“温行陪您闹元宵”活动,一边如是说道。

现场,小朋友们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将彩泥、花灯制作成冬奥会吉祥物、生肖、卡通人物等。大人们则在一旁煮好汤圆,不断将活动照片分享至微信群。

此外,温州银行各机构结合区域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传统佳节增添更多“仪式感”。例如,温州银行丽水分行在营业网点内悬挂包含字谜、成语、生活知识等在内的谜语条,吸引市民踊跃参与;舟山分行开展“巧制花灯喜迎元宵”活动,在制作花灯之余开展金融知识有奖竞猜。温州银行工会、总行机关纪委还联合为员工举办“虎跃温行传正气,月圆今宵撒清辉”猜廉政灯谜活动,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温州银行清廉金融文化。

元宵节活动简报文案篇二

在元宵佳节,舞龙舞狮表演是必不可少的传统节目。今天晚上6时,民主路老街还有舞龙舞狮表演、踩街和花船表演。喜欢民俗演出的小伙伴不要错过了,整个表演将持续到晚上8时。

此外,今天,大华文化交流中心将举办书画展,并向市民全天免费开放。此次展览汇集了港城书画名家的多幅优秀作品。同时,晚上6点半还有戏曲演出,特别适合喜欢文艺的你参加。

在民主路老街有一家名叫广联商行灯彩制作工艺的店铺,店外挂着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传统花灯。另外,在民主路过元宵节,必不可少的就是品尝美食了。提着花灯吃着美食,这个元宵节节日氛围十足。

元宵节活动简报文案篇三

2月12日,**街道永兴花苑社区举行元宵节猜灯谜活动。本次活动以“欢度元宵、邻里携手――共建和谐家园”为主题,共收集灯谜100多条,内容涵盖了党风廉政文化、计生知识、保健知识、法律知识、体育、娱乐等方面,形式上除了字谜,还有词语迷、地名迷、专业名词迷等等,生动有趣,既具娱乐性,又具知识性。

活动中,居民们仔细分析谜面,偶尔还为不同的答案而争执,直到最终“统一思想”。答错了也不气馁,继续努力。很快,100多条灯谜被一抢而空,大家排队等待谜底的揭晓,有的很有把握,有的焦急地想知道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每个人脸上都堆满了快乐的笑容。

社区青少年也异常高兴,他们觉得社区举办猜灯谜活动,让他们认识了不少同龄的朋友,让大家走到一起来,边学习边交流,即可以学到知识,又可以增进感情。”

猜不完的灯谜、说不够的吉祥话,大家欢聚一堂,共庆元宵佳节。元宵节猜灯谜已成为永兴花苑社区的传统活动,每年都要举办,这既丰富了社区居民的业余生活,同时也增加了邻里间的感情。

[社区元宵节活动简报]

元宵节活动简报文案篇四

根据《关于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春节 元宵节”主题活动》的通知精神,我校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积极组织学生在家长的协助和参与下开展“我们的节日·春节、元宵节”主题实践活动和读书活动。现总结如下:

我校领导小组根据文件通知,经过认真商讨和策划,制定出包含感受民俗文化、读书活动、爱心帮扶活动、“美丽xx”主题实践活动等内容的活动方案,内容包括“节日祝福”、“文化熏陶”、“快乐实践”等大的项目,整合设计成分年级段、内容丰富的《2020年“我们的节日。春节、元宵”主题活动寒假德育活动作业》,发放到所有学生手中,引导学生在假期践行活动。

1、表达祝福与心愿,感受节日氛围。春节,是中国人喜庆团圆的节日,是人们寄托美好愿望的日子。我校组织学生在节日春节、元宵期间设计最好的节日祝福语,写于“德育作业”中,并在与家人走亲访友拜年时灵活表达节日的祝福,培养了孩子与家人、朋友的情感和社会交往能力。

另外,同学们还通过制作贺卡、画年画等方式表达对亲友的祝福和对节日的喜爱。中高年级学生根据春节、元宵民俗文化等制作“春节、元宵节”节日小报。通过多种表达祝福与愿望的形式,同学们学会感人、学会与人交往,感受了浓重的节日氛围。

2、走近民风民俗,感受民俗文化。为了让学生感受春节传统文化的熏陶,为了让高年级学生更好地绘制内容丰富、画面精美的手抄报。我校“我们的节日、春节 元宵节”寒假德育作业要求学生们在假期中至少读一本有关中华传统文化或名家名作的书籍。不少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创作春节的对联;在春节走亲访友时搜集精彩的春联、春的诗篇,通过硬笔书法、软笔书法等形式将最喜欢的对联摘录下来,学生从实践中感受到了春节的文化内蕴。

3、投身假期实践,培养道德情操。在“快乐的寒假”主题活动中,同学们积极投入感受民俗的活动中来:在走亲访友、赏花游园、逛庙会赏花灯等活动中,同学们感受到了节日喜庆和浓浓亲情;在与亲人长辈一起包饺子、包年粽、团汤圆等活动中,同学们感受到中华的传统民俗文化。寒假中同学们积极践行“日行一善”,有xx、xx等到医院中慰问重残病人,有xx、xx等同学参与了“美丽xx清洁乡村”的活动,还有的同学在家里进行了安全演练等,在这些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孝老爱亲、乐善助人、机智应对等的良好品质和能力。

根据这次“我们的节日·春节、元宵”主题活动中,我们相应开展了晒图比赛、绘画比赛、手抄报比赛和贺卡比赛。同学们积极踊跃地参加,已经收到学生发来的实践晒图382张,其他作品在开学一周陆续收起。学校将组织评审小组对各项作品进行评审,评出一二三等奖数名。以此方式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学校的德育实践活动。

元宵节活动简报文案篇五

元宵佳节即将到来,xx街道组织辖区退休党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用创意化的文娱形式喜迎元宵佳节。

现场,一个个精彩绝伦的'节目,为居民献上了一道文化大餐,吸引了许多观众前来观赏。其中,由心连心艺术团带来的戏曲舞蹈“十送红军”,深深吸引了现场观众的目光。据了解,该节目是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xx周年艺术团的老党员们特意编排的舞蹈;沙家浜的《智斗》选段将联欢会推向高潮。同时,还穿插了互动游戏环节,现场气氛热烈,将会场推向一次次高潮。

会后,居民谢春莲说:“街道联欢会举办得很成功,给了居民们一次联谊的好机会,大家共聚一堂,文艺团体展示了自己的新风貌,居民们自娱自乐,回顾过去畅想未来,很有过节的气氛,我们的社区会变得越来越好!”

元宵节活动简报文案篇六

20xx年2月24日上午9:30分,芙蓉中路社区联合重庆融兴村镇银行在社区大会议室开展“浓浓邻里情。欢乐元宵节”活动。

共建共享单位成员、辖区党员、居民、志愿者齐聚一堂参与本次活动,活动有包汤圆比赛、猜字谜、二人爆气球、盲人摸象、套圈趣味游戏。大家积极参与、争先恐后使出浑身解数包汤圆,热情参与趣味游戏,现场显现包汤圆能手,分别评出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三个。

通过本次活动丰富了辖区居民的文体娱乐活动,开创了和谐、祥和喜庆的`节日气氛,让广大居民在欢乐、文明、和谐、喜庆的氛围中欢度元宵佳节。

元宵节活动简报文案篇七

2月27日,xx社区“庆元宵,迎三八”活动在大千公园举行,来自辖区内的二百余名居民以自己的方式庆祝了中国这个传统佳节。

下午1点半,大千公园广场上已是人头攒动,社区准备了百余条谜语供大家竞猜,猜对者会有小礼品赠送,让大家尝到了浓浓的鼠年闹元宵味道。

接下来的水果拼盘大比拼活动,更是将庆元宵的气氛推向了高潮。以辖区内每个小区为单位,三人一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水果拼盘,最后由评委评定出名次。居民们在比赛的同时,增进感情,大家互相认识,感受到了邻里团结合作的快乐。

有位居民高兴的告诉笔者,“去年我也参加了社区组织的闹元宵活动,今年这个活动比去年搞得更生动更精彩。这对社区居民之间的'和谐团结,丰富我们的文化生活,都是有利的。”

元宵节活动简报文案篇八

传统节日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人文和谐校园的载体,石排镇独洲小学作为广东省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在元宵节当天,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元宵活动,让学生全身心感受传统元宵节的热闹与祥和、温馨与愉悦,让学生在传统节日的历久弥新中感受文化魅力,开拓视野,丰厚知识。

孩子们积极动手,通过做汤圆、品元宵、做花灯、猜灯谜、团圆饭、手抄报等“元宵攻略清单”,感知中国习俗、体验中国文化。

四年级的学生积极参与亲子元宵灯笼diy活动,在同学们的巧手制作下红红火火的灯笼一一呈现,挂满一整条校道,校园一派节日喜庆。

元宵佳节自然少不了寓意着幸福团圆、甜甜蜜蜜的汤圆。孩子们用一双双灵巧能干的小手和粉、捏团、搓圆,将心中美好的祝愿一同包进汤圆。中午大家一起围坐圆桌吃元宵,一同品尝美味、分享幸福,感受甜甜的暖暖的节日氛围。

五年级学生潘尔蓝:我今天参加了包汤圆的项目。(你喜不喜欢学校组织这样的'元宵活动?)我非常喜欢,因为我可以和同学们一起包汤圆、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趣、很有意义的活动。这个活动也传承了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所以我非常喜欢这个活动。

在“元宵猜灯谜”活动现场,学生们或认真思考,或共同探讨,恍然大悟后然后奔向兑奖台,体验灯谜带来的乐趣。

据悉,独洲小学20xx年入选“第二批广东省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名单”,下来,学校在各个传统节日都会举办相关活动,发挥传统节日和重要纪念日的教育意义,弘扬民族精神,打造美育引领、和谐发展的校园文化,使学生从了解我国传统节日这个角度来培养他们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以及认同感和自豪感。

元宵节活动简报文案篇九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我们幼儿园也举行了隆重的"赏花灯、猜灯谜"活动。早在几天前,小朋友们就把和爸爸妈妈一起动手制作的花灯带到了幼儿园,悬挂在教室里,每个班都洋溢着浓浓的元宵气息。

为了让孩子更加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了解元宵节,我们中班为孩子设计安排了三节课程《元宵节的来历》、《花灯谣》和《大家来看灯》。

中班孩子已经对元宵节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要点花灯、吃汤圆,在活动中我们通过各种元宵节的花灯图片、做元宵、吃元宵、闹花灯的热闹场景图片,让孩子认识传统节日的习俗,通过各种有关元宵节的的神话故事,让孩子了解元宵节的来历以及为什么要吃元宵等等。

这两节课程都是讲述有关花灯的内容,通过各种花灯以及收集的图片,孩子们对花灯的兴趣已经非常高涨,抬头就能看到谜条,伸手就能摸到花灯,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们对儿歌《花灯谣》和歌曲《大家来看灯》掌握的起来不是很困难。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记住内容,我们把所有歌词里面的花灯全部画在黑板上,用图片的方式增加孩子们的记忆。

下午我园还开展了"赏花灯、猜灯谜"活动,下午3点半活动在欢快喜庆的音乐声中准时开始,老师们把幼儿准备好的各式各样的灯笼挂在幼儿园的各个角落,家长们争先恐后地到各班接走孩子,带着孩子一起看灯展、猜灯谜、领奖品。幼儿园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活动在老师、家长、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取得圆满成功。

这次元宵庆祝活动,从开始我们就做了充分的准备,从研究方案开始,老师们就一起商讨,积极动脑,理念有了很大的更新。以往多以说教的方式让孩子来了解元宵节,而这次活动我们完全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让孩子们通过各种感官来了解元宵节,同时还充分挖掘家长资源,让他们和孩子一起制作花灯、赏花灯、猜灯谜,体现了家园共育是理念。孩子们感受到在幼儿园过元宵节的快乐,也学到了不少本领。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已有一定的不足,例如没有机会让孩子自己动手制作元宵,还有些家长没有参与到我们的赏花灯活动中来,我们体会到在日后的活动中我们还需要不断推出更新和新颖的活动内容,创新各个活动形式,让孩子们轻松愉快地度过每一天。

元宵节活动简报文案篇十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说法很多,但根据史籍记载,一般认为元宵节开始于西汉时期。相传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汉惠帝刘盈病死后,其母吕雉篡位,吕后及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吕雉死后,大将周勃、180年扫除诸吕,拥立刘恒为40)。周勃等人戡平“诸吕之乱”的日子刚好是正月十五,因此每逢正月十五这一天,玩,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在古代,正月,称夜为“宵”,正月十五又是一年的第一个月圆夜,所以,汉文帝就把它定为“元宵节”。

另一说法是,汉武帝采纳方士缪忌的建议,在甘泉宫修建太乙祠坛,无论是伐南越、得天马,还是冬至日,均在此祭祀太乙神。所谓太乙神即太阳神,就是道教所谓的“太乙真君”。正月十五的祭祀活动十分隆重,从黄昏开始,通宵达旦灯火通明,加上夜晚常有流星经过祠坛之上,从此形成了正月十五张灯结彩的习俗。事实上,汉武帝祀太乙沿袭的是先秦时期楚人的旧俗:《楚辞·九歌》以“东皇太乙”为至尊之神,宋玉《高唐赋》云:“进纯酒,祷璇室,醮诸神,礼太乙。”

元宵节与道教的关系

从道教的观点来看,上元节是沿袭道教陈规而来的。汉末道教的重要支派“五斗米道”,创天、地、水(或人)“三官”说。魏晋道家又以“三官”与时日节候相联系,定正月十五日(天官赐福日)为“上元”,七月十五口(地官赦罪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水官解厄日)为“下元”,合称“三元”。传说三元日,恰好是三官大帝(俗称三界公)的诞辰,这三神主宰人间生老病死、命运气数,人们为了祈求赐福,所以在“上元日”,既张花灯,也拜三官。上元节乃由原本单纯民俗意义上的求吉、禳灾、祛一步强化,成为民间最具宗教意义的节l,依照佛教说法,元宵节是东汉明帝时由西域传入的。僧道于正月十五日会集于洛,明帝便下令于正月十五日中张灯结彩,不论士族庶民,一律挂灯,表示对佛教的尊敬和虔诚,从此,元宵节张灯,既成为佛教礼仪又成为民间习俗。在唐代,由于在这一天可以张灯为戏,所以又称“灯节”、“灯夕”。宋人高承所著《事物纪原》云:“西域十二月三十日乃汉正月望日,彼地谓之大神变,故汉明令烧灯表佛。”据民间传说:二千年前,佛教传人我国,当第一次月圆的时候,人们隐隐约约可以见到月光下有一群天神在翩翩飞舞。有一年浮云遮蔽了天空,人们突然不见天神踪迹,十分恐慌,于是纷纷点火把,照亮天空,找寻天神。自此以后,虽然看不见天神,人们仍年年点燃火把找寻天神,相沿成习,就变成一种风俗了。

自汉代元宵节成俗以来,正月十五放灯火的风俗从汉武帝祭祀太乙神,主要在皇宫举行,到后来经官方的倡导而开始于民间流行。在汉朝开平盛世起就有正月十五夜不宵禁的传统。不过,汉代的放灯时间只在正月十五当晚。

隋唐时期的元宵节

到隋代,隋文帝提倡节俭治国,并采纳柳或的建议对元宵节民间大闹灯火的习俗严加禁止。后来,隋炀帝与隋文帝相反,竭力在元宵节铺张奢侈,挥金如土。大业六年(610)曾调集民间艺人进城,在皇城外举行盛大的百汉代敬神礼佛的观念,而开元宵行皇帝与万民同乐开始,这与当时经济发达社会富庶有极大的关系。唐初高祖。唐太宗时“私塾”放年天由学生准备精巧灯笼,带到私塾,由老师点燃,学生提着,象征“前途光明”,称为“开灯”。据们日唐书》载,唐明皇曾建有两座名楼:“勤政务本楼”及“花萼相辉楼”。他曾在“勤政务本楼”宵衣旰食,开创了开元天宝的盛世;而每年元宵节也在“勤政务本楼”观灯作乐。唐玄宗时将放灯时间延为三晚。由于皇帝提倡的缘故,上行下效,皇亲国戚也竞相夸富斗奇。每年元宵节,民间花灯的花样更是层出不穷,长安城中彻夜辉煌如昼。唐代元宵节期间,民间还兴起了拔河比赛。拔河又称牵钩之戏,它在唐代才有了拔河之名,并成为元宵节日娱乐活动的一项主要内容。

宋代元宵节的扩展

在宋代,元宵节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在节日期间,宋代皇帝不仅与民同乐看花灯,还形成了一定的礼俗:皇帝在元宵日,先到寺庙行香,再登御楼或东华门的东西角楼,与亲近臣子饮宴。不仅放灯时间延长,而且灯笼的制作比唐代更为豪华。北宋的皇帝爱欣赏花灯,大张灯火,粉饰太平,各地奢靡之风十分盛行。南宋官吏们不理政务,但对元宵灯火却是“竞出新意,年异而岁不同”。正因如此,南宋花灯式样翻新,不胜枚举。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宋代从京师到民间都十分重视元宵放灯,因此有专。更重要的是宋代兴起了烟火,火药,得到广泛的应用,不仅制成炮仗,而且制成烟火。除了花灯与烟火以外,元宵节活动还有‘出。据《宋史》载,宋太祖将放灯时间十四到十八共五晚。宋仁宗对元宵节观灯者都予以赏赐。宋徽宗曾嫌放灯五夜太短,于政和五年(1115)下沼,从十二月二十九日就开始在景龙门“预为元夕”,大张花灯;每年元宵夜,宋徽宗亲自上宣德楼观灯并赐酒,在楼下仰窥圣颜的仕女,都能获得御酒一杯。

明清元宵节的传承

到明代,明太祖将元宵节放灯延长为十天(从正月初八到十八)。明代的元宵节大致沿袭前代的遗风,只不过增添了舞狮的娱乐项目。郎瑛《七修类稿》载曰:“闻太祖初建南都,盛为彩楼,招徕天下富商,以实国本。元宵放灯,多至十余日。”明成祖朱棣即位后,迁都北京,不久即下诏曰:“元宵节自十一日始,赐节假七日。”此后,元宵节以“放灯”为主的节日娱乐习俗,进入了它历史发展中的极盛时期。明代的元宵节盛况可在当时的小说、戏曲等文学作品中得到印证。清代的放灯时间只有五夜,且只有十五才算正节放灯。最值得一提的是冰灯。因为满族原本居东北黑龙江一带,气候寒冷而冰多,因此有放冰灯之俗。满族入主中原后,冰灯也传人中原。现今,东北在每年元旦到元宵都举行冰灯会,不过花样早已现代化了。清代元宵节,民间的娱乐活动增添了大量的新内容,如舞龙、踩高跷、跑旱船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