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优质8篇)

小编: 薇儿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一

1、写有反义词的头饰;一幅山水画(题写“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朗读课文、(学生)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观察图画,引入诗句

1、教师呈现一幅彩色的大幅的课文插图、(画上有山、水、花、鸟,并题写课文:“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教师引学: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些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评价并板书“山、水、花、鸟”)

5、教师导言:仔细看,画上题了哪些字?

6、学生读诗、

二、初读古诗,正确识字

1、学生朗读诗句,对于在自学过程中用铅笔标出不认识的字,借助课文的拼音多读几遍、

3、全班齐读,齐读之后轮读、考查学生是否都会读了、

5、学生读生字,教师检测、

(1)学生自由读、

(2)重点抽读,用生字卡片抽读,主要抽读“声、色、近”3个易错的重点字、

(3)抽读重点字、

(4)全班齐读、

7、学生自由练习读古诗,教师巡视指导读诗节奏,纠正字音、

三、熟读成诵,感知大意

2、学生自由背诵、

3、教师抽测学生背诵古诗情况,表扬背诵好的同学,鼓励背诵稍慢的同学、

4、教师引言:大家背得不错!你们在朗读背诵的时候有什么疑问吗?(这首诗写的景色跟我们平时看到的景色正好相反、)

6、教师引问:我们平时看到的景象是怎样的?哪位同学见过“山”?说说“山”是什么样的、(教师归纳,板书或课件呈现:“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

7、学生正确朗读两首诗,比较两首诗有什么不同、

远看山有色,远看山无色,

近听水无声、近听水有声、

春去花还在,春去花不在,

人来鸟不惊、人来鸟儿惊、

9、学生演一演,说一说,读一读、

(3)你还知道哪些意思相反的词语?先找一找,然后再说一说或演一演、

生汇报:有—无高—矮多—少早—晚

(4)同桌相互读一读反义词、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趣味提示,指名背诵古诗、(学生背诵一句,课件出示一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多种形式背诵古诗、

(1)师生搭档每人背一句、

(2)学生分小组在组内互相背诵、

(3)男女生互相比赛背诵、

(4)教师点名挑战背诵、

(5)学生互相点名挑战背诵、

二、自学生字

1、指导学生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记住字形、

2、小组内利用生字卡片识记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导学:拿出生字卡片,找同学说说自己是怎么识记的,说说自己的识记方法、

(6)不:猜谜语识字、谜语:“木不出头”、组词:不好、不用、

(7)声:上下结构的`字、组词:声音、大声、声乐、声母、

4、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新的偏旁“辶、”、

5、同桌之间互相考查识字、

三、指导书写

2、教师逐字范写,学生书写、

4、学生独立书写,同桌互评,互相借鉴,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在书上描红,对比自己书写与书中不同之处、

6、学生再写,班级展示、

四、积累诵读

1、教师导言:(充满激情)这首诗可真有趣呀!短短几十个字就描绘了这么美的一幅景象、你们还知道哪些有趣的诗吗?(学生拓展背诗,产生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3、搜集更多古诗,参加下周班级开展的“古诗诵读会”、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反思《画》这篇课文的设计与实践,总的来看非常务实:务实的思想、务实的设计、务实的过程,使学生真正在情境中学习,体现了语文教与学的理性回归、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二

1.师出示课外谜语,生竞猜谜底.

2.师读本诗内容,生竞猜谜底.

3.师揭晓谜底,出示诗题.

,多样识字.

1.读诗认字

认真读古诗两次,遇到不会的拼音请拼音宝宝来帮忙.

2.出示生字,全班一起读一读.

1.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将景物圈出来

2.学习第一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1)山有色水无声对比,山是什么颜色的?水有没有声音?

为什么看过去山有色,但是水无声呢?(画中的水)

(2)这里有几个生字我来考考大家

色:斜刀头,色彩、白色、景色

有:有的、有趣、没有

无:没有就是无的意思,无数(实在太多了,没有数字可以记录下)无声、有无

(3)这句话中还有一对反义词(远近)

(4)远:距离很远,远方、远近、永远(一直)

近:距离近,近处、近来、相近

远和近有什么相似之处?(走之底)

请你说一说,在教室哪些同学离周老师比较远,哪些同学离周老师比较近?

(5)这里还有一个字很神奇,近—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换一换识字法)

听:听见、听说、打听(向其他人询问)

3.学习第二句(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1)这里有两个景物,花和鸟。

(2)同学们春天到了花朵盛开了,但是现在春天过去了花为什么还盛开着?(画上的花)一般的小鸟在人走进都会飞走,但是为什么我们走进了,这只小鸟动都不动呢?(画上的鸟)

(3)这里也有一对反义词(来去)

(4)来:来去、从来、回来

去:去年、回去、不去

(5)这里还有最后一个生字,它是还

4.读了这首诗,你从哪里猜出它的谜底是画的?

1.出示来去,让学生观察笔顺、笔画特点

2.范写:来(点向里斜,长横在横中线,垂露竖在竖中线,撇捺要写得舒展)

去(短横在横中线上面,长横在横中线下面略微往上倾斜,撇折要略微往上提)

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三

《画鸡》是明代著名画家唐寅为表达自己对鸡的喜爱与赞美,写的一首咏物诗,语言浅显易懂。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鸡并不陌生,对于写鸡的古诗,学生乐于学习。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鸡的赞美之情。

1、认读8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3、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识字、写字。

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喜欢什么动物,为什么?

2、猜猜老师喜欢什么动物。

3、明代有位叫唐寅的大画家也喜欢公鸡,他不仅为公鸡画了一幅画,而且还为它写了一首诗,名字叫《画鸡》。(板书)

二、读古诗:

1、师读古诗,学生不出声,用手指。

2、师再读古诗,生可轻声跟读。

3、师带读古诗。

4、小老师带读古诗。

5、比赛读。

三、认读生字:

1、圈出文中生字,生自主识字。

2、单独出现生字,生识字组词,师带上拼音带读。

3、识字小游戏:摘苹果。

四、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出示前两行诗

1、生读诗句,师: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公鸡?(板书:美丽)

2、生带着感受读。

3、像“红、雪白”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你能说几个吗?

出示后两行诗:

1、师:这只公鸡不仅美丽,叫声也很好听,生读诗。

2、谁来模仿一下公鸡的叫声。

3、公鸡一般什么时候叫呢?这又是一只怎样的公鸡?

(板书:勤劳)

4、生带着理解读诗,教师可适时范读。

5、回归整体,齐读(或背)全诗。

五、书写指导:

指导书写“平、户、开”。

六、小结,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画鸡

美丽

勤劳

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篇四

教材分析:

《画鸡》是明代著名画家唐寅为表达自己对鸡的喜爱与赞美,写的一首咏物诗,语言浅显易懂。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鸡并不陌生,对于写鸡的古诗,学生乐于学习。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鸡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读8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3、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喜欢什么动物,为什么?

2、猜猜老师喜欢什么动物。

3、明代有位叫唐寅的大画家也喜欢公鸡,他不仅为公鸡画了一幅画,而且还为它写了一首诗,名字叫《画鸡》。(板书)

二、读古诗:

1、师读古诗,学生不出声,用手指。

2、师再读古诗,生可轻声跟读。

3、师带读古诗。

4、小老师带读古诗。

5、比赛读。

三、认读生字:

1、圈出文中生字,生自主识字。

2、单独出现生字,生识字组词,师带上拼音带读。

3、识字小游戏:摘苹果。

四、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出示前两行诗

1、生读诗句,师: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公鸡?(板书:美丽)

2、生带着感受读。

3、像“红、雪白”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你能说几个吗?

出示后两行诗:

1、师:这只公鸡不仅美丽,叫声也很好听,生读诗。

2、谁来模仿一下公鸡的叫声。

3、公鸡一般什么时候叫呢?这又是一只怎样的公鸡?

(板书:勤劳)

4、生带着理解读诗,教师可适时范读。

5、回归整体,齐读(或背)全诗。

五、书写指导:

指导书写“平、户、开”。

六、小结,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画鸡

美丽

勤劳

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五

1、进行句子中的拼音拼读训练,主要是拼音句18个音节中的9个含ao、ou、iu的带调音节的拼读。

2、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朗读句子。

3、进行儿歌《有礼貌》的学习,会读儿歌,学习儿歌中的生字好,和拼音的拼读。

认识8个生字,能正确拼读含ao、ou、iu的带调音节。

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朗读句子,会读儿歌。

音节卡、图片、投影片

第二课时

一、课前谈话。

二、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1、抽读ao、ou、iu的四声卡片。

2、采用游戏的形式,复习声母与ao、ou、iu组成的音节。

三、新课教学

(一)导语:超市里有很多我们爱吃的东西,谁来告诉大家你最爱吃什么?其实小动物们也有自己喜欢吃的食物,今天咱们教室里来了几位小动物朋友。

1、逐一出示音节:mao、gou、niu指名拼读音节,并出示相应的图片贴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说句子:谁来了。(强调学生把话说完整。)

2、师:谁知道小猫、小狗、小牛、小马最爱吃什么?

3、打开书29页,那里就有关于小猫、小狗、小牛、小马最爱吃什么的一段话。

(1)学生自由拼音节读句子。

(2)同桌一起拼音节读句子。

(3)看着大屏幕,指名逐句拼读句子。

(4)指名不拼音节,直接读句子。

(5)把三句连起来读一读。自由读、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4、指名为三位小动物送去食物。

5、带着高兴的心情读这三句话。师范读、男生读、女生读。

6、从句子当中提出生字,抽读生字卡:小、爱、吃、鱼、和、牛、草、指名读、抽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二)学习儿歌《有礼貌》。

1、投影出示公鸡图,师:这是一只怎样的公鸡呢?29页有首儿歌答案就藏在里面。

2、指名领读红色的音节:

3、指名读儿歌。

4、站起来齐读,可以自己编动作。

(三)结束语:其实平常我们走在大街上,来到商店里,站在车站旁,看到的广告牌上,经常会出现我们熟悉的汉字朋友,同学们见到它们,千万别忘了跟它们打声招呼。

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篇六

教材分析:

《画鸡》是明代著名画家唐寅为表达自己对鸡的喜爱与赞美,写的'一首咏物诗,语言浅显易懂。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鸡并不陌生,对于写鸡的古诗,学生乐于学习。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鸡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读8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3、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喜欢什么动物,为什么?

2、猜猜老师喜欢什么动物。

3、明代有位叫唐寅的大画家也喜欢公鸡,他不仅为公鸡画了一幅画,而且还为它写了一首诗,名字叫《画鸡》。(板书)

二、读古诗:

1、师读古诗,学生不出声,用手指。

2、师再读古诗,生可轻声跟读。

3、师带读古诗。

4、小老师带读古诗。

5、比赛读。

三、认读生字:

1、圈出文中生字,生自主识字。

2、单独出现生字,生识字组词,师带上拼音带读。

3、识字小游戏:摘苹果。

四、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出示前两行诗

1、生读诗句,师: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公鸡?(板书:美丽)

2、生带着感受读。

3、像“红、雪白”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你能说几个吗?

出示后两行诗:

1、师:这只公鸡不仅美丽,叫声也很好听,生读诗。

2、谁来模仿一下公鸡的叫声。

3、公鸡一般什么时候叫呢?这又是一只怎样的公鸡?

(板书:勤劳)

4、生带着理解读诗,教师可适时范读。

5、回归整体,齐读(或背)全诗。

五、书写指导:

指导书写“平、户、开”。

六、小结,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画鸡

美丽

勤劳

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七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注释:

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春去:春天过去。

惊:吃惊,害怕。这里主要是受惊飞起的意思。

译文:

在远处可以看见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

春天过去了,但花儿还是常开不败,人走近了,枝头上的`鸟儿却没感到害怕。

创作背景:

此诗为诗人赞画之作。关于这首诗的作者,有多种说法。一说是唐代王维所作,但在王维的作品,或在《全唐诗》都没有此诗;一说是原为南宋僧人川禅师为注释佛教经典《金刚经》所作的偈颂诗的一部分;一说为宋代佚名诗人所作,如上海市一年级小学语文等教材中编入此诗时,作者一栏里即是“宋·佚名”。

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篇八

1、认识1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的意思,掌握2个新偏旁。

2、能按笔顺正确书写4个生字。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展开想象,感受“画”的特点。

4、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有、无”“来、去”“远、近”3组反义词。

一、出示图画,导人新课

二、精读感悟,感受画的特点

(一)学习前两句诗

1、出示句子: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指名读。

(1)第一句诗写了什么景色?(山)它是什么样子的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同呢

(3)平时我们见到的山都是什么颜色的(绿色、青色)画上的山也是有颜色的,远远就能看到,和我们平时看到的山并没有太多的不同。齐读:远看山有色。

2、第二句写了什么景?(水)

(1)讲水的字理:“水”字两边的横撇和撇、捺表示水流动时激起的水花,水面激起水花了,我们想象一下,你听到什么呢(水流“哗哗”的声音)“水”这个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水花,还让我们能想象到水声,再认一认这个字“水”。

(2)听声说话我听到了()声音。

(4)多么美丽的景色啊!我们一起读一读,你还发现了什么?看谁有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指名回答。(点红远近有无)我们看到山有色,而水却无声,真奇怪,为什么?(指课题因为这是画)

(二)、学习后两句

(1)出示后两句,这两句写了什么景?(花,鸟)

(2)理解“春去”

(3)理解“花还在”

现在春天已经过去了,可这花却这么鲜艳,这就是(花还在)板书指名读,齐读,评价

(5)在这两句诗中也有一对反义词,谁的眼睛最亮?(来和去)预设读后两句诗,你有什么问题要问?(为什么春天去了花还是鲜艳的,人来了鸟却不害怕)。

(6)齐读古诗

一起读这美丽的画!

(7)根据交流改写诗句,与《画》形成对比,感悟画的特点。

出示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

小组讨论:谜底是什么?为什么?我认为谜底是(),因为()。 2、出示《咏雪》

小组讨论:谜底是什么?为什么?我认为谜底是(),因为()。 3、出示《静夜思》

这里有一组反义词,谁能找到?四、指导写字

五、总结

多么有趣的诗啊!多么逼真的画啊!同学们古诗和水墨画都是我们国家文化中的宝贝,这幅画中的一切就像真的一样,这就叫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