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读等待戈多有感 等待戈多读后感(通用8篇)

小编: 书香墨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读等待戈多有感篇一

怀着一颗好奇的心,我读完了这本爱尔兰作家贝克特的这本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等待戈多》,闭上眼,脑中一片混乱。整个剧情用上面那句话来概括再恰当不过,就是这样一部看似重复和无聊之极的戏剧,却是贝克特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之作。

贝克特通过他的方式向人们呈现人们自己亲身经历着的生活状态本身,只是将它荒诞化了,他将这荒诞的感觉拉长了也缩短了,他把它捏扁打碎复又粘贴起来,让我们看清楚它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弗拉基米尔和埃斯特拉冈,在一棵不知名的大树下,两个老人呆呆的坐着,偶尔传来毫无意义的对白,却仍是等待着,没有思绪的等待,知道天黑离去,口中还念念不忘,明天,戈多会来的。

戏剧结尾的时候

埃斯特拉冈说:“嗯,咱们走不走?”

弗拉基米尔说:“好,咱们走吧。”

他们坐着不动。

多也不会来,也许他们根本就不是在等待戈多,而是在等待中消磨他们所剩无多的生命。就好像我们重复着日复一日的工作,单调着日复一日的生活,如同《等待戈多》中的两个流浪汉一样披着等待的外衣逃避着什么。

戈多也许就是我们的理想,人们期盼着自己的理想,却在生活中被打磨掉了棱角,只是等待着理想能够来到我们面前。我想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的生活一定是充满激情,我会付出我的努力和汗水,全身心的投入到生活中去,去拥抱幸福的明天。

与君共勉!

读等待戈多有感篇二

没有什么事发生,没有人来,没有人去,真可怕。

怀着一颗好奇的心,我读完了这本爱尔兰作家贝克特的这本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等待戈多》,闭上眼,脑中一片混乱。整个剧情用上头那句话来概括再恰当可是,就是这样一部看似重复和无聊之极的戏剧,却是贝克特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之作。

贝克特经过他的方式向人们呈现人们自我亲身经历着的生活状态本身,只是将它荒诞化了,他将这荒诞的感觉拉长了也缩短了,他把它捏扁打碎复又粘贴起来,让我们看清楚它到底是个什么样貌。

弗拉基米尔和埃斯特拉冈,在一棵不知名的大树下,两个老人呆呆的坐着,偶尔传来毫无意义的对白,却仍是等待着,没有思绪的等待,明白天黑离去,口中还念念不忘,明天,戈多会来的。

戏剧结尾的时候

埃斯特拉冈说:“嗯,咱们走不走?”

弗拉基米尔说:“好,咱们走吧。”

他们坐着不动。

我清楚的记得,戏剧中,他们有好几次说他们要走了,但他们仍然坐着不动。等待戈多,永远仅有等待,等来的是一个奴隶主和他的奴隶,等来的是戈多说明天再来的通知。其实他们都明白也许明天戈多也不会来,也许他们根本就不是在等待戈多,而是在等待中消磨他们所剩无多的生命。就好像我们重复着日复一日的工作,单调着日复一日的生活,如同《等待戈多》中的两个流浪汉一样披着等待的外衣逃避着什么。

戈多也许就是我们的梦想,人们期盼着自我的梦想,却在生活中被打磨掉了棱角,只是等待着梦想能够来到我们面前。我想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的生活必须是充满活力,我会付出我的努力和汗水,全身心的投入到生活中去,去拥抱幸福的明天。

与君共勉!

读等待戈多有感篇三

我想爱情的等待时间应该用负数来形容再恰当不过。试想,如果你爱一个人,那么你们约会在某个地方见面。你是不是会提前几个小时就收拾你的形象,在约会到来还有一二个小时的时侯,便迫不及待的出发,巴不得像当然,现实生活中不总是如此。毕竟,大家都不是无事可做的人。但爱情毕竟是爱情,两颗渴望的心是无法被其它任何事浇灭的。如果你们双方已经在约会之前的.某一天确定了这次约会的时间、地点,我想对于这次约会,你至少是不能迟到的。即便你迟到,也不能超过5分钟。让爱着的人等待,是件残酷之极的事情。这感觉就仿似你被人捅了一刀,幸好看到一个经过的人,让对方帮你打电话叫救护车,对方却对你说:“不好意思,麻烦等一等,我正在打电话呢”。在爱中的人,哪怕多等待一秒钟,心中也会飞升出无数的想法来:他是不是不爱我了、他是不是出车祸了、他是不是被人抢劫了等等等等。这任何一个思绪的跳动都是爱人所无法承受的。

所以,亲爱的朋友,如果你真的爱对方,就一定要记得:不要让对方等。

读等待戈多有感篇四

残阳似血的黄昏,在一个荒无人烟的野路上,两个年迈的流浪汉,相遇了。他们睁着黄浊的眼睛,眼神空洞,神情麻木地开始做同一件事——等待戈多。他们衣衫褴褛,瘦骨嶙峋,脸上道道深如沟壑的皱纹,诉说着生活对他们的摧残。他们从何而来,他们要到哪里去,都无法得知。他们只是在等待戈多。然而戈多依旧没有来。

这一部曾经获得奥斯卡奖,荒诞派的奠基之作之一的剧作,用一种全新的写作手法,颠覆了传统的剧作规则,展现了在20世纪那个年代人们的苦闷挣扎的生活。我不得不承认,阅读这部剧作的时候花了极其大的耐心和精力。没有任何的情节起伏安排,没有任何的逻辑线索,甚至连人物背景,地点时间都没有一个确切的交代。阅读着它,我似乎被硬生生地带进了一个陌生的世界,然而当我克服内心对陌生世界的本能反抗后,我看着两个流浪汉的等待全过程,一种莫名的力量给予了我巨大的冲击。

尽管没有戏剧冲突,只有杂乱的无头绪的对话和插曲,但是作品的字里行间都充斥着一种荒凉,凄清,绝望的气息,就像当时的整个社会环境一样。两位流浪汉的落魄和无所事事,也恰恰是当时社会人们的缩影——被悲苦的生活折磨得形骸落魄,精神受尽生活压力阶级压力的摧残,。两位流浪汉其实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出现在那里,他们只知道要等待戈多,而戈多到底是什么样的,也没有人能够说出来,戈多什么时候来,他们更不知道。但是我却看得出在他们心里,戈多就是一个解脱一个拯救的.化身。他们也许都没法表达为什么要等待戈多,但是他们在等待的过程中极尽百般无聊,他们做了很多没有意义的事如嗅靴子、闻帽子、想上吊、啃胡萝卜。当波桌主仆出现的时候,他们一度那么欢喜,然后知道戈多不会出现的时候他们是那么伤痛,虽然上吊的把戏看起来是那么荒诞而苍白无力,但是我真的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内心那种已经绝望到极点却无奈地承受来自生活的欺骗的那种痛楚。他们第二天依然来等待戈多,戈多就像是一种信仰,这让我不禁深思到底是不是戈多的到来就会带他们走出困境?答案我无从得知,因为最后的戈多也没有来。但是,戈多至少就是人们心底里那个希望,只有希望才会让人们坚持等待,只有希望才会在已经麻木的人们的心里形成一种信仰,散发出一种力量,驱使人们行动。然后希望,却是那么难实现,实现之前也还有那么多的失望。

关于高中生读后感600字_有关高中生读后感600字

读等待戈多有感篇五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等待,是花儿的绽放;等待,是梦想的启航。但很多时候,等待却是一种迷茫。”

不知道大家是否记得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贝克特,他曾写过一部有趣且无厘头的荒诞剧《等待戈多》。

剧中描写了两个人在等待戈多的过程中做出各种有趣的动作来打发无聊时光,时间一天天过去,直到剧的结尾,他们要等待的戈多也没有来。那么戈多是谁?为什么要等待他?这部荒诞离奇的戏剧起初并不被人所接受。但后来,人们慢慢领会到这部看似离奇。不知所云的戏剧主旨之一便是对生活中司空见惯的无谓等待而进行的辛辣讽刺。

初读此文时,我甚至怀疑评选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审们是不是一个个脑袋发热,不开窍所至的呢!渐渐地,发现好像并不是这么一回事。没有明确地披露戈多的`身份恰巧是贝克特的高明之处!可是一直都有人在探寻着戈多究竟是谁…为此,贝克特给了一个解释:“我们如果知道戈多是谁,那早就在剧本中写出来了。”

而今,越来越多的人读懂了《等待戈多》,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等待戈多》。的确,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正是因为耽于无聊的等待而错了许多宝贵的机会。要知道,命运给予每个人的机会都是均等的,但幸运女神往往只眷顾那些有充分准备的人,只是坐着静静等待而不去积极争取的人能轻易成功吗?简直就是天方夜潭!

“毛遂自荐”的故事是老调重弹。它之所以能得以流传千古,必有其予以世人某种程度的影响。众所周知,毛遂不仅是一个有胆识。有才华的人,他还是一个善于抓住机遇。勇于进取的人。试想,如果毛遂只是一昧消极地等待,而不去积极地推荐自己,纵然他满腹才华,也不会得到平原君的重用,哪能为国家出力?哪还会有“毛遂自荐”的美名流芳百世?再者,如果赵匡胤在黄袍加身后稍做等待,必将以篡君谋权之罪而被诛杀;如果李世民在玄武门前稍做等待,恐怕“贞观之治”也就成了水月镜花……做事并非不需要耐心的等待,但无谓的盲目的等待却是一种消极颓废的态度,不免会让人错失良机,导致失败。说到这里,如果你正为自己不见起色的学习成绩而懊恼,请不要等待,马上拿起书本,奋发苦读,因为青春经不起等待;如果你为自己即将毕业却无从就业而茫然,请不要等待,马上带上简历,整装出发,因为年轻经得起失败!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朋友们,你我如果是那静卧马厩的千里马,与其等待伯乐的赏识,不如勇敢地驰骋赛马场,让人们惊叹你的英姿,让自己勇敢地对伯乐说:“伯乐,我们无需等待!”

读等待戈多有感篇六

剧中的情景在脑海中不断重复,两个衣衫褴褛的流浪汉坐在树下苦苦等待,虽然等待是令人烦躁和苦恼的,但他们依然执着的等待着,守着那份期望,今日等不到就等到明天,直到等到戈多为止。同时,小男孩带来的消息,也坚定了他们等待的信心,因为他们坚信明天还有期望会等来戈多。我不明白两个流浪汉为什么要一向等待戈多,并且只要一向等待就真的会等到吗?我有很多的不解和疑问,觉得那只可是是他们自我安慰的方式,现实往往是令人难以理解的,戈多只可是是一个象征,也许根本就不存在,然而他们还是在等待着,等待着那若有若无、似曾相识而又不见其面的期望。

有人说,等待也是一种幸福,我认为这句话是有必须道理的,因为能去等待,至少说明还存在着期望,如果连等待的机会都没有了,那是连仅仅一点点的期望都没有了。所以,等待也会给我们带来完美的期望,无论结果怎样,至少我们以往幸福过,幸福真的很完美。

还记得小时候,我在学校等待父母来接我的情景,看着同学们一张张天真的脸庞,一双双期盼的眼睛,也许那时的我不懂得这就是等待,只是在见到他们的那一刻,幸福的奔跑到他们的怀抱,这就是等待的甜蜜。渐渐的我长大了,明白了原先父母也一样是在等待,他们等待我回家的心境也是幸福的,这是一种很自然的生活现象,自然中渗透着等待的幸福。这不禁让我想到两个流浪汉等待戈多的情景,虽然他们不明白结果会怎样,可是他们依然坚定的去等待着不愿放弃。我不明白他们等待的意义是什么,也许他们也不明白自我等待的意义,他们把生命寄托在等待中,他们活着的唯一意义就是等待戈多,也许仅有等待才是他们的期望所在吧!

人生也如同一场等待,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丰富多彩的,我们不能预见明天会怎样,但我们依然都抱有幸福的期望。等待就像幸福的花开,我们一天天期盼它成长,等到花开烂漫时,那必须是最美丽缤纷的时刻。我们每个人都在等待,就像流浪汉等待戈多一样没有答案。也许每个人都经历过等待,有的等待是甜蜜的;有的等待是痛苦的;有的等待是漫长的;有的等待是短暂的;有的等待是幸福的,而有的等待只是一种等待。

《等待戈多》读完了,然而我还是没有弄清楚戈多到底时谁,这个人真的存在吗?虽然他没有出现,但他却像一根线一样牵引着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也许这就是荒诞意义的所在吧!而流浪汉的苦苦等待,只是更加升华了文章的杯具意义,现实世界的丑恶、混乱和可怕,使他们的期望难以实现,他们的处境是悲哀的,只能等待,因为生活本身就是荒诞的。

如果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我觉得他们与其这样毫无结果的去等待戈多,为什么不去主动寻找"戈多"呢?也许人们对自我的命运和自我所生存的世界是不可知的,认为仅有选择等待才是必然的,可是,如果一向这样盲目的被动等待下去,真的能够等到幸福或者一向幸福下去吗?至少我觉得不会,我认为命运是掌握在自我手中的,而不是去等待命运的宣判,或许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幸福,但至少我们是欢乐的,在欢乐中去等待,无论结果怎样,但至少过程是值得让人回味的。

"等待戈多"是幸福的,同时又是荒诞的,两个流浪汉的坚持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但他们的思考方式和做事方式是不可行的。生活虽比较喜欢捉弄人,但你不被它的磕碰打击,又如何增强生命的坚韧和生活的意义呢?所以,我们要勇往直前的向目标奋斗,不能坐以待毙,麻木不仁。

读等待戈多有感篇七

《等待戈多》是贝克特写的一个“反传统”剧本,也是荒诞派戏剧的奠基作之一。它于1953年1月在巴黎巴比伦剧院首演后,立即引起了热烈的争议,虽有一些好评,但很少有人想到它以后竟被称为“经典之作”。该剧最初在伦敦演出时曾受到嘲弄,引起混乱,仅有少数人加以赞扬。1956年4月,它在纽约百老汇上演时,被认为是奇怪的来路不明的戏剧,只演了59场就停演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和承认,被译成数十种文字,在许多国家上演,成为真正的世界名剧。这是一个两幕剧,第一幕黄昏时分,两个老流浪汉在荒野路旁相遇。他们从何处来,不明白,惟一清楚的,是他们来那里“等待戈多”。至于戈多是什么人,他们为什么等待他,不明白。在等待中,他们无事可做,没事找事,无话可说,没话找话。他们嗅靴子、闻帽子、想上吊、啃胡萝卜。波卓的出现,使他们一阵惊喜,误以为是“戈多”莅临,然而波卓主仆做了一番令人目瞪口呆的表演之后,旋即退场。不久,一个男孩上场报告说,戈多今晚不来了,明晚准来。第二幕。次日,在同一时间,两个老流浪汉又来到老地方等待戈多。他们模模糊糊地回忆着昨日发生的事情,突然,一种莫名的恐惧感向他们袭来,于是没话找话、同时说话,因为这样就“能够不思想”

、“能够不听”。等不来戈多,又要等待,“真是可怕!”他们再次寻找对昨日的失去的记忆,再次谈靴子,谈胡萝卜,这样“能够证明自我还存在”。戈戈做了一个恶梦,但狄狄不让他说。他们想要离去,然而不能。干吗不能?等待戈多。正当他们精神迷乱之际,波卓主仆再次出场。波卓已成瞎子,幸运儿已经气息奄奄。戈多的信使小男孩再次出场,说戈多今晚不来了,明晚会来。两位老流浪汉玩了一通上吊的把戏后,决定离去,明天再来。

人说物极必反,读完这样的杯具后,我思考,现实的生活不能重复这样的杯具,我们要因为欢乐所以生活,而生活本身就是欢乐的。

反应到教学中,我想就是欢乐学习,学习欢乐。

斯宾塞说过:“孩子在欢乐的状态下学习是最有效的,此时孩子的学习也是欢乐的。”孩子们如果感到有意义、认为重要,学得欢乐,大脑被激活,能简便愉快地学,效率高。反之,若孩子们认为知识信息不重要、没有意义,就不愿学。大脑就不释放活性物质,神经网络就不被激活,知识信息就进不了神经网络,储存不牢,记不住。

所以说,真正的学习是欢乐的,它不仅仅是指学有所获及学会某事的成就感,并且还指学习过程本身是令人感到欢乐的。所以,我们应当努力让孩子们确立学习是欢乐的信念。仅有孩子们都带着喜悦的期盼开始学习,才会在学习结束时感到意犹未尽,恋恋不舍,整个学习过程都会变得津津有味,充满乐趣。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打算这样做:

有这样一句话说得好: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给孩子辩解的机会看起来是很小的问题,但孩子一旦明白了无论何时我们都应当尊重别人说话的权力,他也会同样对待其他人。

学生绝不是我们能够随便发泄怨气的被动理解者,相反,如果在一种友好、亲昵和鼓励的气氛中学习,不但能够增加孩对子对教师的信任,并且学习效果会好得多。爱是互相的,学生在理解了教师的爱之后,也会以爱回报教师。他们回报的方式就是尽量少让教师为他们操心,自我尽可能地按教师的要求管束自我的言行。这样,学生原先被动地由教师管理教育而变为自我管理教育了,并且表现得相当主动进取。

每当遇到孩子有什么提高或特殊表现时,及时的与家长进行联系,将孩子的提高和成功告诉家长。如此,孩子在父母面前的自豪感被树立起来,为了得到更多的表扬,他们会更多的重复同样的良好行为。

要想孩子成为一个欢乐的人,作为教师,更应让自我成为一个欢乐的人。欢乐的学习!欢乐的生活!将悲观留在杯具里,让生活中充满乐观。

读等待戈多有感篇八

读过这本书后,我的感觉仅有两个字——荒诞。有些难,不宜读懂。人们能够认为,它展示了一个没有时间、循环往复的世界,或者意在说明“在人类存在中并不真的发生过什么”,再或者,它展示的是当代西方人在失去信仰及形而上追求后的荒诞世界中的尴尬处境。这些都对。连贝克特也不能说明其身份的那个“戈多”,已在很大程度上赋予了这部戏以某种非实在性:它肯定不是在展示情节,更像在演绎一个或者一群走向理念——这理念是什么,大家见仁见智。每个人都有自我的戈多。

靴子、帽子、绳子、鞭子的无理性的组合,让这本书拥有了另一种魅力。“期望迟迟不来,苦死了等的人……”这句在高中课本中的名句,似乎有一种深于表层的含义。

密闭的空间,思想是幻象,荒诞才是真实。也许,没有了等待,人生真的就没有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