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后的马王读后感(模板6篇)

小编: 飞雪

读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读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最后的马王读后感篇一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我刚领完新书回来,闲着没事干,便拿出新语文书翻了起来。

突然,一个特别的题目吸引了我的眼球,那就是《最后的姿势》。

课文的主人公是谭千秋,他是一位恪尽职守,大爱无私的老师。当地震发生时,大部分学生都逃出了教室,但在那短暂的几秒钟内,哪里容得了所有的同学都能跑出去?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瞬间,还有四位同学冲不出去了!这时,探前期欧老师便用他51岁的宝贵生命换来了四位同学的生还。

当我读到第一个发现谭老师的救援人员,获救的学生和一位老师说的话时,我的心灵被震颤了。我不由自主的对这位普通的老师充满了敬意。我想象中的谭老师是这样的:身着普通的衬衣裤子,戴着一副眼镜,认真的在批改作业。

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老师,却救了四位同学的宝贵生命。如果我们人人都像谭老师一样,那我们的世界将会变得多么美好!他这种恪尽职守,大爱无私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最后的马王读后感篇二

每当有人问我你的梦想是什么?我总会笑嘻嘻地回答:当一名主持人,可是天生的胆怯时常让我的梦想冲回原地;如今,学习的压力再加上每天坚持练普通话的辛苦再一次把我的梦想冲回了起点。还是放弃吧!

摆在面前是一条非常艰辛看不到希望的路。直到我看了《最后的獒王》这本书后。我才知道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像藏獒一样坚持不懈的去努力,总有一天你会克服困难,实现梦想。

本书主要讲述了父亲作为一个外来的汉族记者独自一人去往西结古草原的路上,他遇到了一只金毛的藏獒——冈日森格和它的七个上阿妈的孩子。它们追随父亲来到了西结古草原。冈日森格一直希望草原上没有仇恨,能够和睦相处,可草原人民一直误解了它。冈日森格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保护自己的主人与当地藏獒进行搏斗,就算生命奄奄一息它也从不放弃,总是坚持到底。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和獒王之间的斗争了,就算他的两只肩膀和脖子都被獒王的六刃虎牙咬的血流如注,它也在坚持战斗。就这样,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坚持,它先后顽强地战胜了:白狮子嘎保森格、獒王虎头雪獒……最后,通过它坚持不懈的努力,完成了心中的梦想。就凭这种坚持不懈的努力,它赢得了草原“新獒王”的称号。

看到这里,我为之震撼了! 每当我遇到困难不是怨天尤人,就是放弃努力。而藏獒们却会勇敢的面对一切,坚持不懈的努力,甚至用自己的生命来完成……而我呢?连它们的千分之一都不及。我为之前因一点挫折,放弃梦想的念头而感到非常惭愧。 读完这本书,我明白了冈日森格为什么能实现心目中的梦想。从它身上我学到了一种精神叫坚持、一种挑战叫勇敢、一种魄力叫自信。相信今后的我,会朝着自己心中的梦想去努力。

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梦!我的梦!一定能实现。

最后的马王读后感篇三

最后的獒王读后感
从前,有一只藏獒和它的主人,生活在美丽的西藏。
它叫多吉。是一只母獒,一身黑色亮丽的皮毛,不掺杂一丝的杂毛。身体壮的象一只成年的公狮子。它的主人脾气很坏,但对多吉却很好。因为多吉对主人很忠诚,常常因为勇猛的表现猎到很多食物,为主人换来很好的生活。由于狼群不断的骚扰主人,多吉决定向狼群发出了挑战,它孤身一“人”来到狼王的领地,以一对三的架势拉开战式。只见狼王仰天长叫,“嗷、嗷、嗷”并从眼里射出恶狠狠的光芒,领头的是一只公狼王。只听多吉发出“嗷呜”的叫声,原来多吉要进攻了,只可惜狼王比多吉快了一步,迎面扑了上来,多吉轻巧的一个转身,狼王重重的摔在了地上。此时的狼王气急败坏,立马发出了求救信号,三头母狼接令而来,与狼王并肩作战。多吉并没有被吓倒,而是像箭一般扑到了母狼的身上,一口咬断了母狼的后颈。紧接着多吉又向狼王进攻了,狼王吓得后退几步,只见多吉一个飞跃,锋利的爪子划破了狼王最柔软的腹部,鲜血染红了它的皮毛,而这时的多吉好像并不急着进攻,任凭狼王疯狂的扑杀,它只是轻轻的躲闪着,不一会,狼王因为流血太多,渐渐的支撑不住了,折腾几下倒下了、
、、、就这样,多吉彻底征服狼群。
从那以后,狼群一闻到多吉的气味,就夹着尾巴逃得远远的。这就是西藏最勇猛的獒王多吉!


最后的马王读后感篇四

最后的微笑

这么长时间的友谊,经历几次高-潮与低谷,却以一个淡淡的微笑而告终。

夏是一个不被人所接受的女孩子,不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尤其是女生。

秋是一个被很多人接受的女生,被大多数的女生、男生、大人、小孩接受。

就是这样的两个女孩,还曾经有过一段友谊,虽然现在已经支离破碎,就像打碎的瓷瓶,再怎样粘好,那些伤痕也还留着。

夏的举止像男生,虽然她有可的圆脸,漂亮的大眼睛和迷人的气质,却很少被人发现。人们所看到的,都是她男孩性格的一面,考试砸了不哭,天天疯玩得像个假小子,而且小时候的她很少留长发。

秋就像她的名字一样,表面文静懂事,从不疯疯癫癫,在别人眼里,都是乖宝宝,几乎在所有同龄人的眼里,都感觉她就像她表面一样,温柔体贴,善良地像白雪公主一样,被人接纳,也被年龄很小的夏接纳了。

多么炽烈的友情,夏对秋无话不说,秋也对夏这样,并且互相为对方保密。

直到第n次秋把夏的秘密泄露出去,第n1次秋对夏说谎,夏才有了警觉,才要与秋保持距离,而世故的大人,夏的.家长,也早已告诉夏不要理秋,秋不是什么好人。

夏在家长面前点点头,但她的天真又再次把她卷入了骗局当中,她对秋的甜言蜜语起了谅解之心,又再一次把她当做好朋友,无话不说的,亲密无间的好朋友。

于是,秋又得逞了,她又骗了夏。夏又想与秋决裂,但是早熟敏感的秋察觉了,她千方百计地哄骗夏回到她的身边。

随着一次次决裂与和好,随着新的友情的到来,夏对友情和朋友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理解。

经历了那么多事,夏的成长与随之带来的成熟却从未改变她的本质,红色的花瓣丝毫未曾影响白纸本身的纯白,夏依然单纯善良一如传说中的白雪公主。

为了不让秋受到伤害,夏选择默默地离开,不愿秋再赔偿什么,她认为交错朋友是她自己的责任,而秋也终于没有来明着伤害她。

在新的友情中继续做着甜蜜的梦的夏,就这样持续了一年多,小学毕业了。

夏兴高采烈又略带伤感地请大家填写同学录,也让秋填了,还很自然地与她交谈。

毕业后,两人选择了同一所初中,并很巧合地分到了一个班。

夏对秋的态度依然如故,不好不坏,不远不近,说话时也会自然地嘻嘻哈哈,而秋,却越发地过分了。

明明有了自己的幸福却还要抢别人的幸福。自己,指代秋;别人,指代夏。

拥有幸福的人需要做的是守护幸福,而不是抢夺不属于自己的幸福。那样只会破坏幸福,而且的时候,也破坏了自己的。

最后,两空的秋,没有抢到夏的幸福,还失去了自己的幸福。

有人说秋可怜,是个被幸福抛弃的人,但夏却觉得秋一点也不可怜,她觉得秋是个抛弃幸福的人。

小小的白雪公主还没有发现黑暗的阴谋就在她的背后,策划者就是秋。

直到又一次的被刺痛,夏才明白,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才明白,白雪公主的对手永远是恶毒的皇后。

在这之前,初中的时候,她们又曾和好过一次,但又是以秋的破坏而告终。这一次,是挑拨离间,还好夏发现得及时,又有知心朋友为她出主意,才不至于让她的幸福变成碎片。

之后,秋的一系列破坏性挑拨离间几次险些击碎夏的幸福,令夏心寒。

直至秋又过分地在夏的朋友面前说她坏话,她才终于决定永远不再和她当朋友,一般的玩伴都不可以。开始,她以为自己永远不能原谅秋,但,她还是原谅了。她想,裂痕既然已经存在,再无法消逝,而对于这种人,也没什么好说的了。

一次,电脑屏幕前,秋说她们之间净是误会,说愿意和解,再做朋友。而另一头,夏的短小的客气话发了过去;看了秋的长篇大论后,夏淡淡一笑;有个声音在她心里轻轻地说,这最后的微笑,就当做我们正式分手的仪式吧。

最后的马王读后感篇五

《最后的姿势》这本书中,描写了一位普通的人民教师,他叫谭千秋。在20xx年的地震中,他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5月12日的一天,谭千秋老师早早地起床,带着小女儿去散步,然后去学校上课。

天空阴沉沉的。谭老师正在给同学们讲“人生的价值”。忽然,楼房开始摇晃起来,地震来了!谭老师赶紧把学生送出教室,可是,还有四位同学来不及出去了,谭老师将他们拉到课桌下,把自己的双手撑在课桌上,护住了四位同学。地动山摇,水泥板重重地砸了下来,楼房塌陷了。

13日22点12分,当人们搬去谭老师身上最后一块水泥板时,在场的人都惊呆了!他张开双臂,后脑被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四个学生都还活着。救援人员、老师、学生都被谭老师的伟大举动感动了!

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人们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他是一位父亲,他的父爱无微不至;他是一名老师,他的师爱伟大无私。

当灾难来临时,他没有只顾自身的`安全,而是坚强不屈地担负起了保护学生的职责。他那张开的双臂,是恪尽职守的双臂。我们会牢记那永恒的瞬间,牢记他那舍己救人的伟大精神。

最后的马王读后感篇六

寒假里,我读了《最后的獒王》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解了许多许多獒的世界。

神山狮子冈日森格的经历太多了:它与老獒王搏斗,并用智慧战胜了獒王;最厉害的还是与送鬼人的饮血王党项罗刹间那惊心动魄的战斗,冈日森格在速度、力量上都不占上风,在受了几次攻击后决定防守……最后冈日森格成功地用拖延战术战胜了饮血王。合上这本书,我不禁长舒了一口气,为冈日森格成为新獒王而感到高兴,也为失败的两只獒王而感到惋惜。

在冈日森格身上,集中了高原生灵美好的品质:威猛、忠义、智慧、责任、感恩……也让我感受了许多人性的美好:良知、真善美、坚定、勇往直前……我真希望藏獒良好的品质能世代相传。假如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拥有藏獒那种勇往直前与忠诚,我坚信,我们伟大的中国梦已经近在咫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