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孔子读后感(优秀9篇)

小编: 雅蕊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读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读孔子读后感篇一

孔子向师襄子学琴。师襄子教了他一首曲子后,他每日弹奏,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手法从生疏渐至熟练。过了十天,师襄子对他说:“这首曲子你已经弹得很不错了,可以再学一首新曲子了!”孔子站起身来,恭恭敬敬地说:“我虽然学会了曲谱,可是还没有学会弹奏的技巧啊!”又过了许多天,师襄子认为孔子的手法已经很熟练,乐曲也弹奏得更和谐悦耳了,就说:“你已经掌握了弹奏技巧,可以再学一首新曲子了!”孔子说:“我虽然掌握了弹奏技巧,可是还没有领会这首曲子的思想情感!”又过了许多天,师襄子来到孔子家里,听他弹琴,被他精妙的弹奏迷住了。一曲终了,师襄子长长吁了一口气说:“你已经领会了这首曲子的思想情感,可以再学一首新曲子了!”

孔子还是说:“我虽然弹得有点像样子了,可我还没有体会出作曲者是一位怎样的人啊!”又过了很多天,孔子请师襄子来听琴。一曲既罢,师襄子感慨地问:“你已经知道作曲者是谁了吧?”孔子兴奋地说:“是的!此人魁梧的身躯,黝黑的脸庞,两眼仰望天空,一心要感化四方。他莫非是周文王吗?”师襄子赶紧离席拜谢,既惊讶又敬佩,激动地说:“你说得很对!我的老师曾告诉我,这首曲子就叫做‘文王操’。你百学不厌,才能达到如此高的境界啊!”

孔子学琴的经过,表现出孔子治学的严谨――一丝不苟,做事的认真――精益求精,让我懂得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凡事都要持之以垣,不要只求表面功夫,做就要做好。

读孔子读后感篇二

上星期,我们学了《孔子拜师》这一课,读了这篇课文,我被孔子谦虚好学的精神打动了。

文章的主要内容讲的是——孔子30岁就已经远近闻名了,他还要长途跋涉,历经千辛万苦,去洛阳拜老子为师,并跟随老子勤奋学习。

通过读这篇文章,我懂得了”学无止境,学海无涯“,更懂得了”只有付出,才有收获“!我今后一定要向孔子那样,做一个谦虚勤奋,刻苦顽强的人。

读孔子读后感篇三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界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两千五百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孔子的思想已经融入了中华民族文化的血液,谁也无法把它剥离,这是不争的事实。寒假期间有幸拜读了孙汉洲老师撰写的"孔子教做人一书",对平日一些耳熟能详的经典语句又有了新的领悟。本书不仅讲孔子做人处事的观点和方法,还把《论语》中相关原文译成白话文,而且例举了大量的实例、故事,读来趣味横生。其中关于"孝道"的一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百善孝为先",说明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根本。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自古忠臣皆孝悌。本书第一章写的是"孝悌之道",比尔盖茨说过:世界上最不能等的,就是孝敬父母。如今的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在不断的加快,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所以有些人认为孝敬父母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只限于每年的母亲节、父亲节或者父母生日那天,甚至有些人对于孝道理解出现了偏差,以为扔两个钱,就叫孝顺。论语:"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有别乎?"意思是,就是犬马,一样能有人养着。没有对父母一片敬心,又在何处作分别呢?可见"孝道"并不是单单物质上的满足。记得有一次看见了一则公益广告,主要内容是讲当年迈父母不小心将饭粒掉在桌子上的时候,当不再健康的.父母走路需要搀扶的时候,想想我们小时候他们是如何照顾我们的。画面出现的时候我注意到所有人都在极其专注的盯着电视屏幕,室内顿时清静了许多。不知道这个广告的创意者是谁,但他的这个短短几分钟的广告能重新换回人们对于自己父母的那份爱与敬佩,不能不说这是一个经典之作,跟这个公益广告比起来"脑白金"简直是垃圾,"黄金酒"也成了索然无味的白水。回头说说现在的孩子,或许是因为爷爷奶奶的过分溺爱,或许是他们太小不懂得,然而这些都过于牵强,都不是你们让爷爷奶奶替你背书包的理由,也不是你冲他们大呼小叫的借口,很多孩子都会背诵"三字经","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有几个孩子能真正做到呢,仅仅是背诵、默写是不够的,背的再熟练不知道其中的意义也是毫无意义。

教育孩子是个大环境,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一起努力。说到这不得不再提到一个公益广告,就是"给妈妈洗脚"的那段,父母是孩子第一个老师,你的一言一行都将影响到孩子,所以父母也应当以身作则。学校也应当多开展一些有关于"孝道"方面的活动及教育,社会也应当多出现以上两个公益广告式的宣传典型。三方面合力才能做到对于孩子的良好教育。

读孔子读后感篇四

今天,我在老师的指导下读了《孔子和学生》这篇课文,知道了孔子是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孔子受到学生敬重的重要原因。这篇文章真的让我明白了许许多多的道理。

特别是孔子说的那段话:颜回很守信用,但不懂得变通;子贡聪明,但他不够谦虚;子路很勇敢,但宽厚、忍让方面仍待学习:子张处事谨慎,为人严肃,可是旁人却不容易亲近他。我这四个学生虽然各有优点,但都还要不断学习啊!这段话让我深受启发,体现了孔子善于发现学生优点的同时,也能够指出学生的不足,告诫大家都需要不断地相互学习。

另外,大教育家孔子不仅能够善于发现学生优点,并且觉得在这些方面自己比不上学生,还能够虚心向学生学习,这是多么好的老师啊!由此我想到了我自己,我身上也是优点、缺点并存,爸爸妈妈经常告诫我要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可我一直都听不进去,现在想想真为自己的`不谦虚而感到脸红。

为了让自己进步得更快,我总结了自身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优点是:认真对待学习,听话、爱好广泛,并且动手能力特别强;不足是:稍有些胆小,有时还爱撒娇。不过,我有信心改掉这些坏毛病,同时还要虚心地学习周围同学的长处,让自己身上的优点越来越多,变成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

读孔子读后感篇五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我相信大家都知道,这句话是孔子读书的名言。其实我很早就知道孔子这个人了,就是对他不够了解,只是学习过程中,一直没有学到这个人,眼看就要上六年级就要毕业,我还以为我再也学不到孔子的文章了,出乎意料的是6b23课学到了孔子这个人。

我们学到孔子的文章是《孔子游春》,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孔子带弟子们支游赏泗水河畔迷人的景色,孔子借水谈志向。其实这篇文章表面写孔子和弟子游赏,实际是写孔子借水和弟子们谈怎样做人。其中,孔子说的话令我映象最深的是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民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这句话表达了四层意思。1、水仁厚无私;2、水温文尔雅;3、水百折不挠;4、水求真求善求美。这句话并不是孔子在正直赞美水,而是孔子借水的品质希望弟子们能做一个像水这样的人,做一个真君子。

通过我学这篇课文,我了解了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公元肖479)春秋末期鲁国人,他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从《两个小儿辩日》我知道了孔子是位待人平等的人。

通过学习《孔子游春》这篇课文知道了孔子是位富有智慧,善施教化的人,其中富有智慧我是从孔子带弟子们游玩,教育弟子们看出来的,他把自己想教的东西通过实践来表现出来,陆游有一首诗这样写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想孔子也是这样想的,他想要在特殊的情况下,弟子们才会记得更牢。

真不愧说孔子是“千古圣人,万世师矣”呀!

读孔子读后感篇六

看完《孔子》,感触颇多。

首先在封建社会,正直的知识分子处于一种很尴尬的境地。他们深受正统的儒家思想文化的熏陶和教育,一开始都有着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愿望和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但是美好的人生道路并不都是每个人都有机会走的。在政治斗争的旋涡中,许多文人无法自保,因为中国知识分子的“政治情结”是大众化情结,即民众情结。文人出生的士人,更多的是考虑下层社会的利益,有着儒家“天下归仁”的情怀,但他们却不能找到或不能遵从于官场的定律,因此常常受到非议和排挤,在这种仕途不顺的处境,这时候他们的人生选择也就有所区别,但又无外乎三种,一种是归隐田园山林。尘世太流俗、官场太黑暗,这是他们归隐的原因或者借口。他们不想与世俗同流合污,他们要坚守知识分子的原则和良心,他们要守候自己高贵的精神家园。于是,他们选择了归隐。他们的代表有安贫乐道、“采菊东篱下”的悠然自得的五柳先生。但是陶渊明等人固然值得羡慕,却是难以追随的。远离政治,憎恨政治这便是与儒家哲学相反的隐士哲学。

另一种则是无论顺境逆境,也无论在朝在野,都秉承着书生报国的基本信念。在他们看来,一个读书人的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就体现在家国天下之中。书生报国,是一种人生使命,一种社会责任,一种精神支撑。这里先看看儒家先贤孔子,一开始孔子在鲁国为官,这也是孔子一生比较顺风顺水的时候,与鲁国政坛更善于权谋的季孙斯等权势相比,孔子这个理想主义的知识分子天真了点儿,知其不可而为之,最终也是吃力不讨好,只好背井离乡在春秋列国之间流浪了14年,当时孔子还不是后世那样的国际巨星级的圣人大腕,衣食尚不得周全,所以流浪过程肯定狼狈不堪。但是过着这种颠沛流离的生活,孔子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宣传自己的理念,希望社会能够恢复秩序(周礼),人们能够各自安守本分,社会物质比较丰富,民风淳朴,人与人之间讲究同情心互相爱护(仁爱),也即实现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可以说像孔子这种知识分子并不少见,他们都想入世为官,身居要职,他们想为民请愿,为国出力,但他们几乎都是政治文盲。他们秉天而行的性格,只能让他们在政治纷争中步履维艰,进退维谷,他们不懂得左右逢源,于是处处碰壁。

在后世的儒家思想中,形成了一种“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它提倡积极的人生态度,要求现实生活的人们面对生活的艰难和坎坷的时候,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诸如屈原的上下求索,李白的自信人生,苏轼的豪迈奔放,孔明的死而后已??都是这种思想的最好表现。它包含了孔子和隐士们的积极人生观,告诉我们,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不仅是一种心态,而且更是一种智慧,命运与机会常常青睐于那些积极乐观向上的人。同时它又摒弃了那种自暴自弃和不知道“退一步则海阔天空”的人的思想。其实这种思想才应该是古代知识分子的追求。拥有这种思想的知识分子心系国家,同时又不忘了明哲保身。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即使远离朝野,退隐山林,仍然心系着天下黎民。

现在让我们把问题拉回现实,时代在变迁,古代的知识分子先进的哲学思想和人生观在我们现代社会可能不管用。那作为新一代大学生的我们,也可算是现代的知识分子了,那么我们读书是为了什么呢?是像周恩来一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吗?这个目标很可贵,但是太大了。让我们说点更实际的吧,我们现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毕业以后找一份好的工作,但是我们现在的学习就仅仅是为了以后的工作吗?这听起来会很悲哀,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大学的课程为什么还要那么多,我们直接学我们的专业课不久行了嘛。不是的,看一下培根的名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演算使人精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这也就是我们现在在学马克思,在学近代史,在学??的原因。一门优秀的课程,不止是在让我们学知识,更是在塑造我们的人格。大学不是技校,我们要学习的不仅仅是一门专业,一个经过独立思考而坚持错误观点的人比一个不假思索而接受正确观点的人更值得肯定。我们不能再拘泥书本,而是要经过系统的思维训练,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积累丰富的理论知识,在面对一个问题的时候才会不再单纯从简单记忆或者机械模仿的角度来考虑,而是站在更高的高度来分析、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与非大学生区别开来,才不愧为一名大学生!

你的专业是什么,只要你在这个领域确实学有所成,你就一定能利用你在这个领域的知识成就一番事业。也许我们只是被调剂到这个专业,但我们一样可以在学习中了解、喜欢、热爱这个专业,一样可以让它成为你成功的桥梁!

所以我们要规划好自己的大学生活,大学四年,一晃即过。记得有个师兄跟我说,他对大学生职业生涯大赛是很不屑的,他说现在突变因素很多,你现在所规划好的人生道路可能跟你以后真正的人生相差很大。但是我想问的是,你现在都不规划好自己的人生,你又怎么去走好它呢?规划好自己的人生,选好自己的目标,然后向着这个目标前进,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读孔子读后感篇七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孔子拜师》,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孔子是山东曲阜的大思想家,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30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大教育家老子的故事。

这篇课文让我学到了孔子谦逊有理、孜孜以求、求知若渴的精神,因为他在途中风餐露宿,不辞劳苦远赴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我还学到了老子诲人不倦,因为课文中说了:老子毫无保留的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了孔子,这就能体现出老子的诲人不倦。老子也非常有礼貌,他知道孔子远赴而来,就出来迎候。

我认为孔子能风餐露宿,步行几个月到洛阳,这都不是现代化城市一般常人都能做到的。老子也非常有礼貌,即便孔子是他的晚辈,也出门上前迎接。

我跟孔子一对比,那可是有千丈远啊。首先,我的求知欲望没有孔子强,孔子已经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还向大思想家、大教育家老子虚心请教;我还没有孔子能吃苦,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是走路去洛阳的,而且途中风餐露宿。

这两位名人身上有许多优点,他们都值得我们去学习!

读孔子读后感篇八

他眼中的众生皆有属于各自的道理,而他用一颗细腻无暇的心去搜寻万物的'真谛。他温文尔雅,是圣贤;他和善可亲,是贤师;他学识渊博,是名垂青史的贤才。

他用水的特性告诉弟子们君子之风,可为何众人皆在水边,却只有他明白了这一切?不需要过多的“之乎者也”,仅仅是简洁明了的字句,足以让弟子们惊讶得目瞪口呆。

许许多多的哲理,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从生活中的细节实践得来的。

若孔子在教室里把那一大段观水之感说出来,谁也不会有什么触动,因为眼中无水。可当水近在咫尺之涯时,方可用心去思索水的真谛。

就像科学家若不亲自反复运用公式计算、验证,谁也不会傻到相信1+1=2。

很多事情,若你不去亲自了解一下,是很难透彻了解它的,就比方说扫墓,除非我们亲自面对烈士们的墓碑,不然坐在教室里是永远无法领会烈士们的伟大。

再比比皆是我们的习作4,如果不是亲自实验决不会将文章写得生动真实,那写出来的无疑是废文,还不如不要写,胡编乱造浪费时间。

孔子教育的成功之处在于他不会将死板的书面知识教给学生,而是因材施教,让弟子们亲自去体会万事万物。

读孔子读后感篇九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高尔基说过的一句话。是啊!书是人类的朋友,书能使人进步,书能使人获得乐趣,书能使人获得知识。我最近看了一本书《孔子的故事》。

这是孔子一生所经历的事,写成了一本书,孔子的一生,坎坷而伟大,他广收门徒,传播礼道,将复兴周礼作为己任。后人虽然评论孔子过于执着,但他们却不能了解孔子以礼治国的本性意义,当礼道深入人心,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恭敬,一份善良的时候,严酷的刑法就会失去它的意义,这也并非是不能实现的幻想。

孔子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曾说过:“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对于不正当得来的东西,即使再好的享受,他也不会动心。

平时我们喜欢什么东西,都会千方百计得到这个东西,而不惜伤害了别人。孔子他就不会那样做,因为他知道那样做会伤害到别人,所以他才不会用心计得到那东西。对于他来说,那是不正当的来的东西。以后我们一定要让心灵享受更好的,不要被一些东西虚有的外表所诱惑!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好的榜样能给我们积极的思想,正确的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完善的人格。树立了榜样,就等于找到了自己前行的方向。榜样是无比强大的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