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峰散文读后感(模板5篇)

小编: 灵魂曲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读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张晓峰散文读后感篇一

张晓风笔下的那株雨荷,至今仍令我觉得惊艳无比。“看那株莲花,在雨中怎样地唯我而又忘我,当没有阳光的时候,它自己便是阳光,当没有欢呼的时候,它自己便是欢乐!”乡间不惹眼的路边,这漫天大雨中的红莲,令作者不欲捞月也几欲失足!它在雨中傲立,如红梅傲雪,有鹰击长空的气势。这株雨荷,忘我而独立,柔韧而清朗。

这株红莲如此忘我的盛开,与漫天的雨构成了一幅和谐的令人如痴如醉的画卷。与环境融为一体,才有了真正的风景。人生亦如此,唯有与逆境融合,才可能真正升华自己。生活或许如一把沉钝冷硬、锈迹斑斑的古剑,与其被动被之塑造,不如主动出手握住那坚实古朴的剑柄,与之共舞。这不仅是种积极乐观的心态,更是种自信者的姿态。在要付出巨大努力和经受众多无奈的尘世中生活,守住这种心态、学习这种姿态委实不易,这是一颗坚韧的心才能支撑起的恬淡风景。

更令我感动的是这株雨荷的忘我。它自顾绽放,倾吐芬芳,亭亭玉立,竟有了郑燮笔下竹的几分气节了!“任尔东西南北风!”花如此,人亦然。忘我是种境界,它更是另一种与客观事物融为一体的和谐。一切艺术、事业成功的奥秘,在于人可以同样忘记时间空间与整个世界。茨威格眼中沉溺于雕塑的罗丹,朋友眼中痴迷于创作的福楼拜,众人眼中专注于实验的巴斯德……他们的成功离不开努力,更离不开努力中的忘我。

生活,以一株雨荷的姿态。这株荷花,经历几载春秋几番风雨才拼劲全力开出这样一朵亭亭玉立的花!纵使自然给了你诸多磨难,你也要笑着睥睨它!且看那张幼仪,她无疑是女子中一朵绚烂的荷花。作为徐志摩的第一任妻子,遭到丈夫的背弃,却凭着一股执拗的力量从人生沉重创痛中华丽转身,最终成就了自己的商业辉煌。正是有这扎入生命的雨荷精神,她的生命才能重新绽放。学会以一株雨荷的姿态生活,迎接苦难与之融为一体,忘我地绽放自己的生命。

倘有荷在心,则长长的雨季何患!

张晓峰散文读后感篇二

落了许久的雨,天忽然暗了。心理上就觉得似乎捡回了一批失落的财宝,天的蓝宝石和山的绿翡翠在一夜之间又重现在晨窗中了。阳光倾注在山谷中,如同一盅稀薄的葡萄汁。——这是张晓风散文《画晴》中的一段。

张晓风生于1941年,原籍江苏铜山,笔名晓风、桑科、可叵。作品多以散文戏剧为主,旁及童书、评述和小说、诗作,曾获中山文艺散文奖、吴三连文学奖等。

散文作为文类,时常叼陪末座。它是作家进入文坛的入场券。似乎无人不能。可是在所有文类中,散文最是易写难工,尤其在中国,在白话文兴起之后,散文写好更难。

《画晴》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从清晨到中午到傍晚再在晚上观察一天的变化。

张晓风向往那种“富贵于我如浮云”的风度。几只羊依旧低头择草,恍惚间只让她觉得它们嚼的不只是草,而是冬天里半发的绿意,以及草场上无边无际的阳光。

“坐对当窗木,看移三面阴。”是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和陶潜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后在张晓风散文中的让我平静得感动的话。

一扇轩窗倚靠,便可以静静的守在阳光下看树荫一寸寸的移动。这一定不是那种汲汲名利的人可以做到的。看窗外的树木在阳光的照射下,影子一点一滴的移动。待到夜阑静处,月牙上梢才焚明香,淡月观书。只是短短一句话,就悟出了对生命永恒的本真领悟。

偶抬头,只见微云掠空,斜斜地徘徊着,像一首短诗,像一阕不规则的小令。看着看着,就忍不住发出许多奇想。记得元曲中有一段述说一个人不能写信的理由:“不是无情思,绕青江,买不得天样纸。”而现在,天空的蓝笺已平铺在我头上,我却苦于没有云样的笔。如果有人学会云的速记,把天上的文章流传几篇到人间,却又该多么好呢。

张晓峰散文读后感篇三

读了张晓风散文集,我感触颇多。文章淡有淡味,浓有浓情。有时广阔如人生,有时细小如牛毛。文章涉及很多。

若说淡,一般都是谈一些文学方面的。若说浓,那大都是谈人与人的故事。看张晓风的散文,我总觉得,是在和人谈话。但有些散文,语言里饱含着情感,浓的化不开。看着看着就腻了。我认为作者感情非常丰富。常人应该没有这么多的感触。

若说广阔,文章中的确有,但较少,我不太好分析。若说细小,倒有许多。作者经常从细小的事物中发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或者一些感受。

文章涉及自然,友人,物等很广泛。我最喜欢看关于自然的或是故事的文章。

我选了一篇我喜欢的来谈谈。

《闻歌》是我最喜欢的文章之一。内容大致是讲小孩唱歌的故事。

这个小孩唱的是首黑人灵歌,歌名叫“老黑乔”。当时作者正开着车,被这歌声吓了一跳。为什么呢?作者讲的很细,让人不住的感动。

“沉默的时候,黑人是输家——可是黑人一开口,连天使都要震动三分、退避三分。”后面是最经典的一句。“那歌声是整个非洲的乡愁,加上整个美洲的载重。”这份沉重,写的多么恰当。不轻不重,恰到好处的描写了这份沉重。

文章的重点在于,让人们知道应该怎么去诠释最好。

“成人唱歌,不知为什么有时反而坏事。成人不透明,他总是把一首蓝色的歌加点红,唱成了紫……”

作者在让人有丰富的美感的享受中,又从中体会到一点有价值的东西。这也许是张晓风散文的特色吧!

张晓风的散文,有浓有淡,有无有小,有情有景,像一幅唯美的画卷。

张晓峰散文读后感篇四

今日,我读了张晓风散文集里的一篇故事。

这篇故事讲:以往,作者想雇一个能够洗衣服兼扫地的人。于是,她的朋友帮她介绍了一个洗衣妇,作者说:“你洗完我家也是去洗别人家的,何不洗完了替我打扫一下,我会多算钱的。”她对朋友嘀咕了几句,朋友郑重地说:“她说她不扫地——因为她的兴趣只在洗衣服。”我起先几乎大笑,但之后不由一凛,原先洗衣服也是能够成为一个人认真的“兴趣”!

是啊,洗衣服也是能够成一个人认真的兴趣,一个人专注的东西。没有一件事情做好不需要专心,不需要认真,不需要执着,固然扫地也是,洗衣服也是。一件事情也当然仅有认真了才能把它给做好。

在我身边也有这样的例子:我的叔叔。他,以往是个音乐人,可是,他很迷恋电脑,玩魔兽世界,还炒股。他上班,只能用业余时间玩电脑游戏,等级不高,然而还要一部分时间炒股。而股票是需要很多时间来看行情、统计和计算分析的,这就自然亏钱。而玩魔兽世界和炒股又占用了大部分时间,从而导致无法练歌,又被老板给扣工资了。突然有一天,他放弃了90级满级的魔兽世界账号,开始每一天4小时的练歌,工资又涨到原先的7000多,之后公司装修1个多月,他就用每一天9个小时炒股,一帆风顺。

一开始,三样一齐做,无法集中精力,结果一样都做不好,最终每一件事情都专心致志的去做,于是都做好了。有人说:“当你一心一意做一件事,1分钟往往比你三心二意做那件事一个小时的效率更高。”一心一意,不要学那一只猫钓鱼。

张晓峰散文读后感篇五

自从阅读《张晓风散文》之后,我对散文有另一番见解。

以前读散文感觉都是比较肤浅的小故事,仅有看见有意思感兴趣的才会仔细品味一番,所以不常读散文。而张晓风的散文却显得截然不一样。

读张晓风的散文会让我身不由己,有一种幸福而无以言表的感觉。她的散文语言深奥,却优美如画,细细赏读会有身临其境之感。生动的资料,朴实的语言,深刻的道理,不需要华丽的辞藻,不需要灿烂的背景,依然扣人心弦般地带我们走进故事中,让我刻骨铭心,久久难忘。

我最喜欢张晓风散文《春俎》里的《山月》这篇文章。这是一篇描述并赞美山月的文章,虽然短小,可是精炼,所谓“浓缩才是精华”。真品味、细细品读后就能够解其揭示的深层含义,她用很简单的词句把山月的美藏在一字一句之中,一向围绕着“山月”二字,把山月那种寂寞、伟大、平凡、无情、孤傲的美描述得淋漓尽致,仿佛自我是山月一般冷漠却又很伟大。

在我们眼里,看似平凡,看似渺小的事物,在她的笔下却能栩栩如生,让我们学会放低眼界,观察事物,学会用放大镜看待事物,学会用笔写出精彩文章。

张晓风的每篇散文我都很喜欢,读后的感觉就是意犹未尽。我学会很多写作方法和技巧,我还从中收集很多好的句子和词语,相信会让我的文章更生动趣味。

用心读张晓风的书,会让人解到这世上不一样人与不一样物不一样方面的心态,以及天地人合的真谛!其实写作并不难,难的是要我笔写我心!张晓风就是这样!

这就是我读完《张晓风散文》的感想,虽然没有大师般的水准,但至少是我用心写出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