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夏山学校读后感(模板5篇)

小编: MJ笔神

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读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读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夏山学校读后感篇一

信任孩子是天性向善,并给与孩子有限度的自由是这本书的精髓。有限度的自由是指夏山的学生可以做一切他们想去做的事情,但是不能干扰到别人,不能伤害到自己。在这种自由的环境里长大的孩子,就能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不受流言蜚语的干扰,同时也会知道如何与人合作。

我常常想那些总喜欢干涉孩子的父母,不让孩子这样,不让孩子那样,是不是因为小时候也是受到了同样的干扰与限制,于是这种模式轮回发展。我们常常期待伴侣,孩子做出改变,却从未想到该改变的是自己。

夏山学校读后感篇二

《夏山学校》是一本教育类书籍,介绍了英国一所叫做夏山的学校,而本书作者即是学校的创办人a。s。尼尔。尼尔先生所创办的这所学校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它的独一无二来自于于其倡导的教育理念和我们现在进行的教育之间的区别,但是我们仍能从中读到一些对教育有益的东西出来。

自由是最重要的,但是在《夏山学校》的理念中,这种自由并不是放纵,而是一种有选择性,有规则,不损害他人自由的自由。在这种自由的`气氛中,孩子们有倾向性的生活与学习,他们自我的行为将不会受到别人的指责,而一旦其行为侵犯了他人的正当权益,则会由学生大会进行表决,在自由中发挥出民主的功效。

夏山学校读后感篇三

本文由沙龙实验班甜辰妈妈写于《夏山学校》读书会之后,字里行间深刻的阅读感悟以及与日常实践和正面管教的密切结合,让人很受启发,非常享受这种阅读、分享、感受的过程。

初读a.s.尼尔的《夏山学校》,觉得与早年读的《窗边的小豆豆》颇有异曲同工之处,只是夏山有着浓浓的西方文化色彩,而小豆豆所在的巴学园是日本人创办的,更适用于东方文化。

说起夏山,每读一个章节就认同感倍增,感触最深的就是养育孩子和家长的问题这两个章节。尽管有些地方可能并不适用于国内,但是这样的剖析却是一语中的,让我默默自省。

书中一直强调自由这个词,这个词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是如此的匮乏。现在我们都知道不自由的人往往都很焦虑自卑,心理上都有这样那样的障碍,无法获得真正坦然的快乐。然而,尽管我们正是在这样不自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但是在为人父母后,却在一边纠结着教育方法,一边又不自觉地用我们曾经承受过的不自由的方式来强权压迫我们自己的孩子。这让我想到了“以爱的名义行伤害之实”这句话,真是再贴切不过了。因为不自由的成长而带来的各种恐惧,使我们心中晦涩渐渐生出恨意,只是这种恨意也因为不自由而压抑着,不会时时冒头,只在累积到无法承受之时才爆发出来。每每爆发的宣泄途径可能各有不同,然而对孩子发脾气似乎是很多家长都会使用的途径之一。

好吧,在读完夏山后,我也不得不很艰难地承认,我的不自由禁锢了我自己,还试图禁锢我的孩子,我也将我因不自由的种种愤恨和恐惧,在情绪不能自我控制的时候,寻到了由头而发泄到了孩子的身上。这让我羞愧不已。尽管接触和学习正面管教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但是来路自省,不自由的父母,因为没有体会过自由,往往也无法很好地分辨自由与纵容的区别,也许在创造自由的环境的过程中困难重重,但是这也不妨碍我们在教育的路途上探索和犯错。只要我们心中有爱,披荆斩棘也是可以做到的。

回过头来说夏山这本书,自己读,有自己的感悟,读书会上大家热烈讨论后,又有了新的视角和更深入的领悟。

上学vs不上学

这个话题让我想到甜辰即将幼儿园毕业,进入学前班,继而进入小学的事情。沙龙的妈妈们也都心有戚戚焉。

国内的教育环境、求学制度等等,让我无比焦虑。虽然无法改变环境和制度,但是怎么积极应对不如意是每个人一生都需要面对和解决的。于是原本就对学前班摇摆不定的我,产生了一个念头,是不是应该放弃学前班?选择高压的学前班,会不会成为我为甜辰擅自决定人生的第二个错误选择?回想起第一个错误选择,真是让我愧疚不已,也可能真的会让我懊悔终生。甜辰年龄不够算提前入学,所以小班升中班的时候,学校给出了选择——继续小班或者升班。我因为小班老师对甜辰的评价,产生了虚荣和贪念,选择了升班。然而这个错误给甜辰带来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每一天每一天,都让我自责不已。现在想来,那些所谓择校、入学的各种压力其实都是为了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而找的最堂皇的借口。这些只是我们因着关于名利关于虚荣关于所谓自尊心的种种杂念而产生的不安和恐惧炮制的枷锁,我们被这种枷锁禁锢了半辈子,现在我们自己又去炮制一个,自以为是地把所谓的最好的条件(诸如名校)强加给孩子,要他们“上进”要他们用分数一争高下,最终成为一个不会读书的读书匠。

读书会上也有妈妈表示,尽管大家都想给孩子寻找一个如夏山和巴学园这样自由的学校,可是作为父母,她还没有准备好接受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泥瓦匠而不是医生律师这些职业这件事。扪心自问,我也没有准备好,如果有一天,甜辰告诉我,她只愿读到初中毕业就不升学了,准备做一个快乐的店主,我想我可能也会辗转反侧患得患失吧。其实仔细想想,这个社会的教育变成这般面目全非,我们能说不是我们这些做父母长年累月一代又一代的得失心扭曲导致的么,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要负责任。因为我们种下了一个把自己梦想和期望强加给孩子去完成的因,结出了如今以失去自由为代价只拿成绩说话只注重所谓名校表象的果。

读书获取知识固然重要,但是术业有专攻,且每个人作为独立个体都是有差异的,所以与其把孩子们切割成我们要的形状,不如再好好考虑一下学习的真谛究竟是为了什么,再来决定我们有没有权利根据自己的意愿安排孩子吧。

自由vs不自由

“不自由,毋宁死。”“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看到尼尔说的自由,脑海里突然就跳出那么两句,可见自由之于人来说,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

可究竟什么是自由呢?到底怎么做才是给了孩子自由呢?读书会上,妈妈们热烈讨论的时候,都很遗憾的表示,首先就我们自己而言都是在不自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从不自由的孩子变成了现在不自由的成年人,从本质上说,我们根本没有体会过真正的自由,所以我们也无法在教育中很好地界定自由。

不自由的父母要怎么给孩子创造自由的环境呢?结合自己的读后感和大家的畅所欲言,我觉得给孩子自由,首先就是在相互平等尊重的基础上,用正面管教的最基本工具——和善而坚定,不干涉,该放手就放手,不用成人世界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去约束孩子,避免以爱的名义来行伤害之实。

因为没自由,所以不懂自由究竟是怎么回事儿,这可真的是件麻烦事儿。尤其现在自己教育孩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如果找不准界线,一不留神把自由变成纵容和溺爱,就适得其反了。学习了正面管教,有了理论也要实践,实践的时候也常常因为界线问题拿捏不准,苦恼彷徨甚至是恐惧,颇有画地自限的不自由。想想原来我在寻求给孩子自由的同时,却给自己打造了一个牢笼。这也是我在读了夏山之后很有感触的地方,我们总是不自觉的画地自限,一边标榜一边又继续坐牢,所以不可避免的矛盾挣扎。说到底虽然学到了方法,却因自己内心隐蔽的恐惧,让自己对自己要求过高,高的有点好高骛远了。关于这种恐惧,稍后细说。

现在再说自由,读书会后,我在反思每个家庭成员的言行及互动。对于甜辰的各种限制每天都在进行,从日常生活点滴开始。

案例:

家里老人经常因为甜辰爬上爬下,对着她紧张万分地大叫,诸如“不许去那里”“不要爬那么高”“不要动这个”,然后给她贴上“调皮”的标签,以至于现在甜辰在自己做了更危险或让人头痛的事情时,都会以“我就是调皮呀”为理由为自己开脱。尽管早早地意识到老人的方法不妥当,没有收效就是最好的说明,也不止一次就此沟通,不过老人家的固执是一道不可跨越的鸿沟(这样的固执也是源于他们的恐惧:子女长大了,有了自己的生活理念,而他们的部分生活理念随着时代变迁,或被质疑或被否定,这不仅仅是他们对权威受到挑战的恐惧,更是他们不敢正视自己的不足暴露在自己一直俯视的子女面前的恐惧),所以作为父母给孩子的身传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我试着做过实验,同样的场景,我和甜辰独处,给她自由活动的权利,放手让她自己玩闹,虽然我只是静静地坐在一边看书,她时不时和我互动一下,然后又各种跑来跑去爬上爬下,但是我没有出声喝止,只是偶尔提醒她注意安全。很明显,当我没有那么紧张地关注她一举一动的时候,她反而很有节制,任何危险的行为,她自己都会斟酌放慢放轻,并没有让自己真正身处险境并受伤。可见,放手和不放手只在我们一念之间,效果却有天壤之别。不放手的后果,就是孩子在有恃无恐的状态下,反而认识不到危险,把危险当成一种求关注的把戏。但是学会放手,孩子们反倒更清楚,怎么做才是安全的。

成年人对各种所知和未知危险的恐惧,让我们变得胆小,进而没有了探索精神。可是对于孩子来说,他们要做的就是探索世界。其实孩子探索世界的危险,有时候并不在于孩子,而是在于大人。好比,我们把滚烫的茶壶放在孩子经常路过的地方,把尖锐的物品放在孩子能拿到的地方,把药片或其他危险的食品放在孩子随时能吃到的地方,等等。通常这种时候,我们不是去正视和纠正自己的疏忽(其实这也是一种恐惧心理作祟,对承担责任和后果的恐惧。成年人有趋势利弊的习惯,害怕承担那些自己可能意想不到的后果和责任,所以即便是自己的疏忽,也不愿意首先从自身反省开始,也要先找到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或替罪羔羊来摆脱自责),反而是限制好奇的孩子,禁止她这样那样,美其名曰是为了她的安全考虑,实际上是给她画地自限,消磨了他们探索的欲望,扼杀了他们的求知欲。孩子一旦突破禁锢,我们就开始说教,然后给孩子贴标签。这一刻,孩子的自由,被彻底忽视了。

幸好,正面管教告诉我,任何时间,只要有心,找到适合的教育方法并努力改善,都不会太晚。

游戏、幻想、角色扮演的重要性

夏山这本书中提到了孩童时代的幻想对人一生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读了这个章节,我不禁怀疑,幻想被扼杀的人,成年后反而会变得更不切实际;而幻想被满足的人,过了幻想的年龄段,就能坦然面对社会和压力。就如同,婴儿时期吮吸的欲望得不到满足的孩子,容易产生恋物癖,通过某个物品来获取安全感。而在本该充分幻想的年龄不能得到满足,变成一道创伤留下来,幻想便成为了阻断成人世界压力的最好缓解剂,由此来获取安全感。

在大人看来,孩子的幻想就像演戏。当甜辰爱演的时候,我们也都配合她。她刚入幼儿园的时候,对群体生活的渴望,让我分明感受到了她回家后作为独生子女的巨大寂寞感。于是她开始不是单一角色的幻想,把自己分裂成同班的龙凤胎,自发性地左右手互博,扮演不同的角色,小剧场的情节很完整,有故事内容,有人物对话,并时不时邀请我们进入角色。我一度很担心,总怕她因为孤单而人格分裂了。显然我这种担心很多余也很无知,我对这个年龄段孩子表现的无知,导致了我的焦虑。所以我经常在她角色扮演的时候,言语暗示她结束这个扮演,或者诱导她只扮演单一的角色。不过我现在很庆幸一点,我当时只是说了一些暗示性的话,并没有强势的制止或粗暴的干涉,所以甜辰还是继续欢快地沉静在她的幻想中。有时候是温驯的小动物,有时候是残暴的恐龙,有时候是某部动画的公主,有时候是她渴望拥有的兄弟姐妹。只要需要,我们也都会很乐意地应邀参与其中,帮助甜辰把她的幻想构筑得更饱满。

于是,在纪录频道重播恐龙星球的某天,我变成食草龙,无辜地坐在上发上,接受那只变身为窃蛋龙的小家伙的袭击,还要在她“凶残”地咬我的时候,嗷嗷叫两声。然后这只自得的小窃蛋龙,去招惹那个在阳台上和各类报告奋斗着的巨盗龙,结果被巨盗龙满屋子追捕后,一边假意求饶一边伺机而动。

孩子的恐惧系来自父母的恐惧

这个章节对我无比重要,我发现我的那些恐惧,产生的很多负面的情绪深深地投射到甜辰身上。我们的父辈、祖辈乃至祖祖辈辈们,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不同的历史背景下,遭受到的各种恐惧,通过不同的表现方式,传承下来。这些恐惧因为没有被我们所正视,所以一直存在于内心深处,有些就如同与生俱来的恐惧一样根深蒂固。我们自己因父母的恐惧而带来的恐惧,表现出的负面情绪,在我们自己内心也无比矛盾、激烈反抗的同时,又本能地转嫁给了孩子。

恐惧的课题让我有太多太多感触,写也写不完的案例,有自己的,有甜辰的,决定把它单独留在4月读书会后慢慢写。

对孩子的认可与否定

对孩子的认可或否定,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自己认可或否定的一个映射。

刚开始,甜辰总是很喜欢做家务,其实小朋友承担家务,一方面是好玩,通过玩家务作为探索的途径之一;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确立和能力被认可的过程。但是很多外力因素导致这种探索和确立过程不能顺其自然的进行,诸如家里老人过度的保护欲,家长的干涉等,都导致了最后的结果就是孩子内心深处感受到不自由和不被认可。

案例:

甜辰5岁了,我允许她使用厨房刀具。实际上,孩子就是在放手中才能学会规避危险,只有当她真正被认可的时候,他们才会真正分辨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那段时间,外公外婆回上海,没有了这个过度保护的干涉,甜辰变得很有自信。周末我做饭或准备水果的时候,她总喜欢搬了小板凳来观摩,然后提出——帮忙洗菜,帮忙削皮,帮忙摘菜,帮忙撒盐,帮忙切菜。这些我都允许了,我做了示范,然后告诉她需要小心注意的要点。遇到动刀的时候,我也会以平常心态去指导她。甚至有一次,我给了她一块案板,一把锋利的刨刀,放任她一个人去客厅帮我削皮。对于我这样的信任,她感觉到了我正用实际行动表达我对她的认可,我完全相信她能独立完成这项略有危险的厨房工作。而她确实完成得很好,皮削的很薄,速度也很快,我很愉快地向她表达感激,因为她的帮忙,我的做饭时间大大缩短。

记得之前正面管教说过:很多父母觉得纠正行为之前,要先让孩子感觉更坏更难受才行,可是事实上,那样的做法只是让孩子在被否定的严重打击下,关上联结的心门。只有用肯定认可的方式,用行动表达出来,孩子才能获得更多的正能量。

以上林林总总写了好多,杂乱无章的节奏,还有更多更多的感受,也许没有时间一一写下来,但是却可以一一去实践。期待下次读书会,《拥抱你的内在小孩》。

夏山学校读后感篇四

《夏山学校》读后感

如果我们身边有这样一所学校,我会毫不犹豫把我的孩子送去!

整本书的主题就是爱与自由。其教育理念和观点与蒙特梭利有很多相似之处。我们要以无比卑微的姿态臣服在每一个独立、尊贵的生命面前。

尼尔的书中没有过多提到“爱”这个词,但我却从每句话中到感受到他对于孩子的发自内心深处的爱。这种爱不简单是父母老师对孩子的爱抚、关爱或充满爱意的语言,他的爱是那种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真理的渴望、探寻。这种爱更高尚,更真诚,更彻底,更尊贵!没有这样爱的驱动是不可能给孩子那种自由的。

自由

尼尔书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自由!给儿童自由,就是尊重他们的选择,尊重他们成长的规律,尊重每一个鲜活的生命。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人们往往把教授孩子知识、让孩子掌握基本的生存技能看得无比重要,好像不这样的话,孩子将来就会失去基本生存的能力。却忽略了良好的人格的发展。就尼尔的观点,良好的人格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孩子生来就已经具备的。只要在他成长过程中不受到压抑扭曲干涉束缚,他自然就能成长为真诚自然独立利他的人。现在很多父母既不认为孩子性本善,也不认为孩子性本恶,而是认为性本空。他们一味将自己的那一套东西灌输给孩子,认为如果不将自己的“好”东西灌输给孩子,孩子就可能被其他“不好”的东西填满。他们不认为孩子本身就已经具备所有良好的品质,父母要做的只是赞赏他,给他自由伸展的空间。

现在的父母急于把自己的孩子捏成各种他想要的形状以适应社会的模子,却忽略了孩子顺应其本性生长的需要。父母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孩子,剥夺了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去体会去享受的权利,更培养出一个个没有个性没有自我的木偶人。这些木偶人的心灵没有经过自然伸展,是扭曲的,发育不全的,他们失去了快乐自然的天性,他们永远在那个的真实的自我和被扭曲的自我两者中间做各种冲突和斗争。他们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自己的生命质量,并会带给下一代。

教育孩子不是为了迎合社会,而是让他们自由地按其本性去发展和生长,要他能真诚的面对生命的本质,快乐地享受生命的乐趣,积极实现他自我的价值!每个人对成功有不同的定义,我想被父母和学校的模型塑造出来的孩子,可能有好工作高收入高学历受人尊敬就是所谓的成功。但我想对那些顺应其生命发展规律自然生长起来的孩子来说,快乐真诚心中充满爱做他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就是他的成功。谁说一个快乐的清洁工比一个精神压抑的学者状况更糟糕呢?电影《天使爱米丽》中的那个餐厅服务员amily尽情的享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自己喜欢的事,给他人带来快乐,努力的寻找真爱,她真诚的面对自己的内心,她自由快乐的心纯洁得就象天使一样在天空飞翔。

尼尔在教育孩子的态度上与在蒙特梭利非常相似。当孩子在自由的状态下去自然的选择和生长时,我们需要的是观察,绝不去干涉(干扰)和打断甚至强制或阻止他们。只有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帮助他们,当孩子们沉浸其中时就悄悄退出。我们要做的是观察,和准备适合他们生长的环境。这个环境是适合他们学习和生长的环境,是充满了爱和安全的环境。我们除了在岁数上年长于他们,在阅历学识上丰富于他们,除此以外,我们没有任何优越于他们的,那些在我们身上具备的良好的品质,相信在他们身上也全都有,甚至有些是我们不及他们或不具备的,比如坦率、天真和诚实。在孩子面前,我要怀着一颗谦卑的心。只有我们身体里的道义和真理是高高在上的,但我们是平等于孩子们的,甚至要以仆人的身份来“服侍”好他们。我要向他们学习,我们要和他们一同学习和成长。

夏山学校也有自己的纪律,这些纪律都是在学校大会上经过所有师生投票制定和通过的。这和蒙特梭里教室里通过团讨制定共同的规则是一样的。自由不是无限制的,自由的前提是不损害他人的利益。真正合适的纪律不是为了管束限制孩子,而是为了让每个人最大限度享受自己的自由,让整个环境更和谐。

礼貌

真正的礼貌不是表面的礼节或礼仪。而是对别人发自内心的尊重,体谅别人的感情,为他人着想,对他人友善。每个人可以选择自己对待别人的方式,只要这方式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不会伤害别人自尊和情感的。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采用不当的方式去对待别人,但别人的回应是他学习和成长的最好途径。礼貌不是教出来的,能学到的只是表面的礼节。礼貌是在爱和安全的环境中生长出健全的心智的一部分。心理健康的孩子通常不会做无礼的事。所以我想我以前教导自己的孩子见到客人要喊“叔叔好阿姨好”和接受别人的东西要高兴的说“谢谢”其实是在教她虚伪和做作。她在一个自然有礼的环境中自然会学到如何接人待物,大可不必去教。

但我也想,这样真诚和自然的行为也许只有在夏山学校能被接纳,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基本的礼节还是要有的。具备真正的礼貌不是说就一定要去除表面的礼节。谁说两者都具备就不好呢?只要这礼节是发自你内心真诚的声音。

恐惧

一个孩子在恐惧的气氛笼罩下,是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可言的。易董刚来班里时,做事总是畏手畏脚,不敢尝试新的工作,担心会难,担心做不好,看人的眼神总透着恐惧。现在他虽然表面上看不再那么安静和疏远,经常会故意调皮捣蛋来试探,但我知道他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爱可以消除恐惧。但只有老师的爱,缺乏家长的爱还是不能彻底去除那些恐惧感。只有学校和家庭产生合力,才会对孩子有最大的帮助。

在教师的威严震慑下的孩子产生的服从和敬畏只是表面的、虚假的和暂时的。迫于威严,只能产生表面的顺从和内心的抗拒。被压抑的欲望藏在潜意识中,造成心理问题。这样的孩子不能生长出独立的人格和意志。父母和老师唯有把自己放在与孩子真正平等的位置上,走进孩子的内心,去体会她们的种种情感,去尊重他们的各种想法、行为和情绪时,去感受他们的悲伤,快乐他们的快乐,孩子才不会惧怕我们,才愿意把我们当他们的朋友,生出他们的安全感来。他也才可能自由的探索和发展,并在心中自然生长出规则来。这种规则不会因为权威的消失而消失,也不会因为权威的出现而出现,而是属于他生命的一部分。

诚实

父母和老师都应是最诚实的人,不要害怕让孩子知道真相,也不要担心孩子太小会不理解。也许让孩子了解事实真相需要选择良好的时机,但我们要随时准备一颗坦白诚实的心给他们。象尊重一位知心朋友那样去重视和尊重他们,即便他只有几岁。父母和老师也不要羞于把自己的短处或难堪暴露给孩子,那才是真正的人,让孩子了解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十分重要。我想这也是避免培养完美主义者的要点之一。很多孩子到了青春期前后对父母的认识从以前的无比崇拜一下子变成无比轻蔑,这也和孩子自己认识到真实的父母与以往努力去伪装的完美父母产生了巨大的落差有关。要想避免这种戏剧性的变化,父母从孩子小时候就把真实的自己暴露给他们很重要。这样做更大的原因在于,会使孩子也学会真诚面对自己和他人,不虚伪不做作。

在女儿三四岁时,一次我们在公共汽车上,我悄悄放了个屁,她闻到味道大声问我:“妈妈,是你放屁了吗?”车厢所有的人都转头看我。经过短暂的内心挣扎,面子胜利了,我强作镇静说:“我也不知道!”下车后我马上告诉她:“孩子,我要告诉你,刚才的屁是妈妈放的,但是妈妈怕别人笑话我,所以撒谎了。以后这种问题是不是可以小声在我耳边说?”女儿听后^_^大笑,她并没有因为我的糗事而小看我,相反她更信任我了。

尼尔是那么重视诚实的人,却因一个不幸的女孩偷窃而为她辩护和说谎,只因他了解那女孩,知道她存在的心理问题而采取了相应的治疗方法,读后感《夏山学校读后感》。这事让我很感动。优秀合格的教师应该具备心理学的知识,甚至应该是一位心理治疗师。他不但应该了解孩子问题行为下面隐含的心理问题,了解导致这问题的原因和根源,还应该能够采取最适合他的对策。同样是往学校大门扔泥巴的孩子,如果是心理健康的孩子,尼尔会当场教训他,但如果是一个心理压抑借此发泄的孩子,尼尔会和他一起去扔泥巴。不能透彻的研究儿童的心理就不会采取最适宜的措施。有时老师或家长对待同一孩子出现的类似状况可能会不假思索想当然的采取和以往相同的处理方式,但我想那未必就是目前最适合他的。

其他

但我感觉我们现在在很大程度上做不到夏山学校那样自由。比如他提到学校中的孩子不愿学习可以整日游荡,整日泡在工具房,有的孩子甚至游荡了三年,直到他恢复学习的欲望。夏山有吃手指或说脏话的孩子老师会放任。有去偷东西的孩子老师和他一起去偷。不愿意整洁的孩子可以不用洗澡,饭前不想洗手就随他去,用手吃饭也是他的自由。在我们的教室还不能自由得如此彻底。因为我们毕竟要和社会接轨。我们的环境不是脱离社会的伊甸园,但我们给孩子的爱和自由以及他们由此建立的独立健康良好的人格仍会使孩子们受益终身。

尼尔为了让孩子尽情探索和试验甚至发泄,而不顾学校工具物品被任意损坏的方式让我有些不能接受。他认为孩子长大到一定年纪自然会爱惜物品。并且我从他的描述中看到学校内的物品没有整齐的摆放和归位的习惯。孩子们也并不爱惜属于公众的物品。对于这样的状况他除了采取上锁开锁的行为没有更多的对策。我感觉这样的自由有些过分了。自由是以不损害他人自由为前提,有的学生随意损坏工具或用完随地扔下不归还,这会妨碍到他人使用工具的自由。

尼尔鼓励孩子们跟自己的兴趣走,不管一项工作有没有做完,只要孩子兴趣没有了就可以随意去做更喜欢的事。我对此不是很赞同。我们不能强迫孩子对某事感兴趣,但当初既然选择这项工作,就有责任将它完成。恒心与毅力也是一项很宝贵的品质。

只要一有问题孩子,尼尔就会提到性、手淫,我并没有感觉到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些会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

我的问题:

1、出生后的几个月或几年如何对一个孩子的性格影响如此巨大以至在以后的多少年都不能或很难改变?我们用爱去解决孩子那些问题或者我们自身通过培训来进行自我成长,付出巨大的努力能收到的成效却是很小的,或者即使有所转变也不及在爱和自由环境下自由成长起来的孩子那般自然,有时想到这些会不免让人有些灰心。

《夏山学校》精彩摘录:

第二章 儿童的教育——不自由的孩子

“在不自由教育下的人不能痛快的生活,那种教育完全忽略生命中的情感生活;因为这些情感是动态的,假如只发展了头脑而压制了感情,生命便失去活力而变得无价值和丑恶。但如果情感可以自由发展的话,头脑自然会自己发展的。”

“除非孩子低能,否则他会很快就发现他对什么东西感兴趣。假如没有紧张或愤怒的声音叫他做这样或不准做那样,他处理一切,心理都是有数的。”

“孩子们需要自由,因为只有在自由气氛下他们才可以自然发展,向好的方向发展。他们需要将不真诚与对权威的尊敬甩掉,而变成敢说敢为、活泼健康的孩子。活得真诚和对生活真诚都非常重要,它实在是人生最重要得。孩子们生来就是真诚的,因为我们不去影响他们,才能发现他们的真相,所以不干涉是我们管理孩子的唯一政策。”

“大人坚持自己那些旧的,没有理性的观念。一个父亲禁止他的20岁的女儿吸烟是没有道理的。禁止的原因是情感的与保守的,它根本上在恐惧,她下一步会做什么?大人不敢给小孩自由,因为他怕小孩去做所有他自己向做的事。把大人的价值观念强加在孩子身上,对孩子来说,实在事一大罪恶。”

“自由可以改变孩子出生后几个月旧造成的性格,但却永远不能将它完全改变。”

“让孩子依他自然的兴趣去生活。”

“我们只是对小孩有信心的老师,决心不以错误的干扰去阻止孩子在心理和生理上的发展。我们也只是卑微的人性真理的寻求者。”

爱和赞许

“孩子们的幸福与快乐的程度全靠我们给他的爱和赞许而定。我们一定要和孩子站在一边。跟孩子们站在一边,就是给孩子爱,那并不是一种占有的爱,也不是一种不讲理智的爱,而是一种让孩子感觉到你爱他,也赞同他一切行为的爱。”

“我们要对孩子有信心。如果你对孩子没有信心,他会感觉得到。他们会觉得你不够爱他们,要不然你就会更信任他们了。当你赞成他们的时候,你什么话什么事都可以跟他们讲,因为赞许使孩子所有的顾虑都消失无踪。”

“小孩对爱和赞许的需要远超过对知识的需要。”

“假如你不赞成你自己,你是否能赞成你的孩子呢?假如你不了解你自己,你便不能赞成你自己,你对自己的行为和动机了解得越清楚,你赞成自己得可能性也越大。做家长的一定要变成一个独立的个人,他必须知道他自己是谁,这很不容易。因为一个人不仅是他自己,他也是他所有遇见到的人的混合品,他会学到许多别人的价值观念。”

恐惧

“恐惧在孩子的生活种实在是一件可怕的事。孩子对大人的恐惧,对处罚的恐惧、不被赞扬的恐惧等等,都应该消除。只有仇恨才能在恐惧气氛下滋长。”

“我所知道的最快乐的家庭是那些父母不说教而对孩子绝对诚实的家庭。恐惧不可能进入那些家庭,父母和孩子是伙伴。爱也可以在那里繁荣。在另外一些家庭中,爱却被恐惧压倒。矫饰的尊严和强求的敬重使爱缥缈无踪,强迫的尊敬永远在暗示恐惧。”

“自由能促进无所畏惧的心。”

“健康自由的儿童不害怕未来,他们会高兴地去迎接它,他们的再下一代也不会有那种杞人忧天的病态,而能勇敢地面对现实。”

“不要做监督者、批评者和家中地恶人。不要高高在上。假如你使监督者你会得到他们的尊敬,但那是一种不正常的尊敬——一种掺杂着恐惧的尊敬。假如你下来和他们站在同一位置,而且告诉他们你小时候在学校使怎么样恐惧,你更会得到他们真正的尊敬,那种包含爱与了解而不带恐惧的尊敬。”

“养育一个没有问题的儿童并不困难,首先你必须使孩子不惧怕和没有罪恶感。”

说谎

“撒谎的父母必有撒谎的子女。”

“父母说谎的动机,一是让孩子们守规矩,二是要自己表现得十全十美。对孩子说真话的困难是因为我们对自己不敢真实。”

“直接或间接向孩子说谎的大人并不了解孩子。因此我们的教育制度才无处不透露出虚伪。我们的学校伪称服从与勤勉就是美德,历史和文法就是教育。”

“孩子们多半都因为恐惧而说谎,没有恐惧,谎言也就大为减少。每件事情都可以公开与诚恳的讨论。”

“我承认说实话诚然不易,但是如果你下决心在孩子面前决不扯谎的话,事情就比想象中来得容易得多。”

“普遍的一般礼仪是虚伪的。”

“这世界上有许多不说谎的家庭,只有从那样的家庭里成长起来的孩子才是眼睛雪亮和诚实的。”

“感觉比只是来得更重要。无知父母的谎言给孩子莫大的损害。经常是孩子的心灵而不是他那知觉的头脑受到伤害,造成神经病的是心灵而非知觉的头脑。”

“说谎是由胆怯而来,胆怯则由无知而来。”

服从与纪律

“为什么孩子需要服从?因为要满足大人对权利的愿望。”

“服从应该是社交上的礼貌。大人没有全力逼迫孩子服从,服从一定要孩子出于自愿,而不可从外部加以强迫。”

“家庭管理严格就像家长恨自己的反映。他们一生都在要求至善,但因为自己没有做到,所以想在孩子身上做到。”

“广义来说,严厉的家庭教育就是对整个生命的‘去势’。一个顺从的孩子不会长成一个真正的人。一个因手淫而被罚的孩子,将来也不会得到极度的性快感。”

“孩子不怕同班间的责难,但是却怕成人的处罚,因为承认强大而令人敬畏,而又常是一个严格的父亲或母亲的象征,因此,孩子的恐惧就会不自主地油然而生。人类的将来在新一代父母的手中,假如他们仍以无端的权威来毁灭孩子的生命活力的话,战争和痛苦就会继续下去。假如他们再蹈他们父母严格训练的覆辙,他们就会失去孩子的爱,因为没有人会真正去爱他所怕的人。神经病是因为父母严厉教育的结果。我们不能用恨、处罚和压制来造成善良的人性,唯一的方法便是爱。一个没有严厉训练而充满爱的环境可以出去绝大多数孩童时期的麻烦,假如一个家庭又爱与赞许的话,儿童的抽汉与破坏行为根本不会产生。

奖励与处罚

“没有一个艺术家只因金钱酬报而创作。创造的快乐是报酬之一。当我们了解孩子对一切饰物的自然而然的兴趣时,我们便会知道奖励和惩罚的危险性了。奖励与惩罚都会影响孩子兴趣的发展。孩子真正的兴趣时他整个个性自然的轻响,而且应该时自发的。”

“我看到自由的儿童不需要任何处罚,因为他们不需要有很坏的行为。他用不着说谎和偷东西。也从来不觉得他的身体是肮脏和不道德的。他不用反抗权威,或者怕他的父母,他也会发脾气,但那些一会儿就会过去,而不是精神病态的。”

“当小孩自由生长而自私性能被满足后,他就会变成利他的了。”

第四章 孩子的问题

医治孩子

“跟小孩打交道,我们一定要运用心理学,要找出他行为后面的动机。老师发脾气或处罚过后,问题还是没解决。……和小孩的交往艺术可以说是怎么样跟他们讲话。另一方面,尼应该表示给孩子知道尼不容易被欺骗。”

“对小孩的处理不需要什么智慧,也不要又什么才能,只是常常实习,最重要是有时要对一些不重要的小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爱就是和对方站在一边。爱就是赞许。我知道儿童学习进度有限,而自由和放纵迥然不同。但是他们能很快学到如何分辨二者的却别,而且知道得很清楚。以自由来治疗,差不多每一次都可以生效。”

“我们的性格是知觉与下意识行为的混合品。这就是为什么道德教训和处罚永远一直不了他的缘故,责骂不过是耳边风,处罚也只是被他的身体感觉到。这些教诲和处罚从来不能影响或控制他行为的不自觉的动机。”

“要孩子做一个自由的人,一个对工作感兴趣、对友谊感乐趣、对爱情感快乐的人,或者让他成一个痛苦的、冲突的、恨自己和恨社会的人,这大权操在家长和老师手里。幸福是怎样获得的呢?我的答案是——消除权威。让小孩做他自己要做的人,不要教导他,不要教训他,不要勉强他上进,也不要逼他做任何事。这也许不是你喜欢的答案,但是如果你不采用我的答案,你应该自己去找更好的答案才是。”

夏山学校读后感篇五

《夏山学校》读后感

如果我们身边有这样一所学校,我会毫不犹豫把我的孩子送去!

整本书的主题就是爱与自由。其教育理念和观点与蒙特梭利有很多相似之处。我们要以无比卑微的姿态臣服在每一个独立、尊贵的生命面前。

尼尔的书中没有过多提到“爱”这个词,但我却从每句话中到感受到他对于孩子的发自内心深处的爱。这种爱不简单是父母老师对孩子的爱抚、关爱或充满爱意的语言,他的爱是那种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真理的渴望、探寻。这种爱更高尚,更真诚,更彻底,更尊贵!没有这样爱的驱动是不可能给孩子那种自由的。

自由

尼尔书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自由!给儿童自由,就是尊重他们的选择,尊重他们成长的规律,尊重每一个鲜活的生命。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人们往往把教授孩子知识、让孩子掌握基本的生存技能看得无比重要,好像不这样的话,孩子将来就会失去基本生存的能力。却忽略了良好的人格的发展。就尼尔的观点,良好的人格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孩子生来就已经具备的。只要在他成长过程中不受到压抑扭曲干涉束缚,他自然就能成长为真诚自然独立利他的人。现在很多父母既不认为孩子性本善,也不认为孩子性本恶,而是认为性本空。他们一味将自己的那一套东西灌输给孩子,认为如果不将自己的“好”东西灌输给孩子,孩子就可能被其他“不好”的东西填满。他们不认为孩子本身就已经具备所有良好的品质,父母要做的只是赞赏他,给他自由伸展的空间。

现在的父母急于把自己的孩子捏成各种他想要的形状以适应社会的模子,却忽略了孩子顺应其本性生长的需要。父母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孩子,剥夺了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去体会去享受的权利,更培养出一个个没有个性没有自我的木偶人。这些木偶人的心灵没有经过自然伸展,是扭曲的,发育不全的,他们失去了快乐自然的天性,他们永远在那个的真实的自我和被扭曲的自我两者中间做各种冲突和斗争。他们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自己的生命质量,并会带给下一代。

教育孩子不是为了迎合社会,而是让他们自由地按其本性去发展和生长,要他能真诚的面对生命的本质,快乐地享受生命的乐趣,积极实现他自我的价值!每个人对成功有不同的定义,我想被父母和学校的模型塑造出来的孩子,可能有好工作高收入高学历受人尊敬就是所谓的成功。但我想对那些顺应其生命发展规律自然生长起来的孩子来说,快乐真诚心中充满爱做他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就是他的成功。谁说一个快乐的清洁工比一个精神压抑的学者状况更糟糕呢?电影《天使爱米丽》中的那个餐厅服务员amily尽情的享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自己喜欢的事,给他人带来快乐,努力的寻找真爱,她真诚的面对自己的内心,她自由快乐的心纯洁得就象天使一样在天空飞翔。

尼尔在教育孩子的态度上与在蒙特梭利非常相似。当孩子在自由的状态下去自然的选择和生长时,我们需要的是观察,绝不去干涉(干扰)和打断甚至强制或阻止他们。只有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帮助他们,当孩子们沉浸其中时就悄悄退出。我们要做的是观察,和准备适合他们生长的'环境。这个环境是适合他们学习和生长的环境,是充满了爱和安全的环境。我们除了在岁数上年长于他们,在阅历学识上丰富于他们,除此以外,我们没有任何优越于他们的,那些在我们身上具备的良好的品质,相信在他们身上也全都有,甚至有些是我们不及他们或不具备的,比如坦率、天真和诚实。在孩子面前,我要怀着一颗谦卑的心。只有我们身体里的道义和真理是高高在上的,但我们是平等于孩子们的,甚至要以仆人的身份来“服侍”好他们。我要向他们学习,我们要和他们一同学习和成长。

夏山学校也有自己的纪律,这些纪律都是在学校大会上经过所有师生投票制定和通过的。这和蒙特梭里教室里通过团讨制定共同的规则是一样的。自由不是无限制的,自由的前提是不损害他人的利益。真正合适的纪律不是为了管束限制孩子,而是为了让每个人最大限度享受自己的自由,让整个环境更和谐。

礼貌

真正的礼貌不是表面的礼节或礼仪。而是对别人发自内心的尊重,体谅别人的感情,为他人着想,对他人友善。每个人可以选择自己对待别人的方式,只要这方式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不会伤害别人自尊和情感的。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采用不当的方式去对待别人,但别人的回应是他学习和成长的最好途径。礼貌不是教出来的,能学到的只是表面的礼节。礼貌是在爱和安全的环境中生长出健全的心智的一部分。心理健康的孩子通常不会做无礼的事。所以我想我以前教导自己的孩子见到客人要喊“叔叔好阿姨好”和接受别人的东西要高兴的说“谢谢”其实是在教她虚伪和做作。她在一个自然有礼的环境中自然会学到如何接人待物,大可不必去教。

但我也想,这样真诚和自然的行为也许只有在夏山学校能被接纳,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基本的礼节还是要有的。具备真正的礼貌不是说就一定要去除表面的礼节。谁说两者都具备就不好呢?只要这礼节是发自你内心真诚的声音。

恐惧

一个孩子在恐惧的气氛笼罩下,是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可言的。易董刚来班里时,做事总是畏手畏脚,不敢尝试新的工作,担心会难,担心做不好,看人的眼神总透着恐惧。现在他虽然表面上看不再那么安静和疏远,经常会故意调皮捣蛋来试探,但我知道他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爱可以消除恐惧。但只有老师的爱,缺乏家长的爱还是不能彻底去除那些恐惧感。只有学校和家庭产生合力,才会对孩子有最大的帮助。

在教师的威严震慑下的孩子产生的服从和敬畏只是表面的、虚假的和暂时的。迫于威严,只能产生表面的顺从和内心的抗拒。被压抑的欲望藏在潜意识中,造成心理问题。这样的孩子不能生长出独立的人格和意志。父母和老师唯有把自己放在与孩子真正平等的位置上,走进孩子的内心,去体会她们的种种情感,去尊重他们的各种想法、行为和情绪时,去感受他们的悲伤,快乐他们的快乐,孩子才不会惧怕我们,才愿意把我们当他们的朋友,生出他们的安全感来。他也才可能自由的探索和发展,并在心中自然生长出规则来。这种规则不会因为权威的消失而消失,也不会因为权威的出现而出现,而是属于他生命的一部分。

诚实

父母和老师都应是最诚实的人,不要害怕让孩子知道真相,也不要担心孩子太小会不理解。也许让孩子了解事实真相需要选择良好的时机,但我们要随时准备一颗坦白诚实的心给他们。象尊重一位知心朋友那样去重视和尊重他们,即便他只有几岁。父母和老师也不要羞于把自己的短处或难堪暴露给孩子,那才是真正的人,让孩子了解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十分重要。我想这也是避免培养完美主义者的要点之一。很多孩子到了青春期前后对父母的认识从以前的无比崇拜一下子变成无比轻蔑,这也和孩子自己认识到真实的父母与以往努力去伪装的完美父母产生了巨大的落差有关。要想避免这种戏剧性的变化,父母从孩子小时候就把真实的自己暴露给他们很重要。这样做更大的原因在于,会使孩子也学会真诚面对自己和他人,不虚伪不做作。

在女儿三四岁时,一次我们在公共汽车上,我悄悄放了个屁,她闻到味道大声问我:“妈妈,是你放屁了吗?”车厢所有的人都转头看我。经过短暂的内心挣扎,面子胜利了,我强作镇静说:“我也不知道!”下车后我马上告诉她:“孩子,我要告诉你,刚才的屁是妈妈放的,但是妈妈怕别人笑话我,所以撒谎了。以后这种问题是不是可以小声在我耳边说?”女儿听后^_^大笑,她并没有因为我的糗事而小看我,相反她更信任我了。

尼尔是那么重视诚实的人,却因一个不幸的女孩偷窃而为她辩护和说谎,只因他了解那女孩,知道她存在的心理问题而采取了相应的治疗方法。这事让我很感动。优秀合格的教师应该具备心理学的知识,甚至应该是一位心理治疗师。他不但应该了解孩子问题行为下面隐含的心理问题,了解导致这问题的原因和根源,还应该能够采取最适合他的对策。同样是往学校大门扔泥巴的孩子,如果是心理健康的孩子,尼尔会当场教训他,但如果是一个心理压抑借此发泄的孩子,尼尔会和他一起去扔泥巴。不能透彻的研究儿童的心理就不会采取最适宜的措施。有时老师或家长对待同一孩子出现的类似状况可能会不假思索想当然的采取和以往相同的处理方式,但我想那未必就是目前最适合他的。

其他

但我感觉我们现在在很大程度上做不到夏山学校那样自由。比如他提到学校中的孩子不愿学习可以整日游荡,整日泡在工具房,有的孩子甚至游荡了三年,直到他恢复学习的欲望。夏山有吃手指或说脏话的孩子老师会放任。有去偷东西的孩子老师和他一起去偷。不愿意整洁的孩子可以不用洗澡,饭前不想洗手就随他去,用手吃饭也是他的自由。在我们的教室还不能自由得如此彻底。因为我们毕竟要和社会接轨。我们的环境不是脱离社会的伊甸园,但我们给孩子的爱和自由以及他们由此建立的独立健康良好的人格仍会使孩子们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