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读后感(优秀8篇)

小编: 紫衣梦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发现读后感篇一

这本书的学习让我想起自己的成长经历,我深刻地体会到母亲对我成长的影响极大。母亲是一个地道的农村妇女,虽然没有什么文化,却十分重视对我们的教育。无论是待人接物,还是日常工作,她都身体力行,用行动教育我们,凡事都认真做,没有半点马虎,现在回头再想,她虽然不会讲太多的大道理,却用勤恳劳作换来邻里间的认可和赞誉,影响着我们认真学习,踏实做人,努力工作,母亲的教育是我心目中最宝贵的一笔财富。

另外,现在社会女性和男性一样在社会上平等竞争,让女性忽视了自己最重要的职责,绝大多成为了工作当中的女强人、女汉子,却严重疏忽了孩子的教育。

这是严重的错位,女性可以工作但绝不可以忘记自己是母亲。母亲不论事业多么辉煌都不应放弃母亲的责任,许多成功女性以孩子的不成才为代价而倍受人尊敬,其实这正是一个女人最大的失败。(女人好累啊)

现在人们没有意识到母亲的重要性,更没想过如何去训练母亲。很多人都是应用着最原始的方法,摸索着教养方式。同样也是错误的资源浪费。孩子是一件精细的艺术品,需要我们组装,可是没有附带说明书!

发现读后感篇二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在九岁时独立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他的发现起始于在梦中飞行,他就问老师为什么晚上会梦中飞行,老师讲,晚上细胞不断的繁殖,使细胞回想起了远古时代,那时,人还是飞鸟。费奥多罗夫有问人为什么会是飞鸟,至于这个,老师也讲不清楚。

这又激发了费奥多罗夫的想象力,他苦思冥想,终于,他想出了眉目。他想,这就跟地图上看东西差不多,在地球上相距很远的地方,在地图上却很近。

一次在生物课上,老师讲人的发育和进化。费奥多罗夫笑了起来,被生物老师干出了教室。

读了这篇课文,对我启发很大,一个九岁的孩子,竟然能独立出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是很不容易的',这说明,在探索人类社会、自然发展规律的道路上,不在于年龄大小,只要善于动脑,发挥想象力,就一定能够走在科学发展的前列。

“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青少年正处在学知识、长见识的好时期,一定珍惜这个好机会,努力学习,勤奋思考,善于动脑,将来在工作中才能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发现读后感篇三

十天左右的时间读完了七百多页、上下两册的《发现母亲》,《发现母亲》读后感——女人的名字是母亲之二。就自己的愚钝而言是无法将书所传达的知识和理念像海绵一样吸进脑子里,但是一种观念却闯进了我的心里,并且占据了我整个的心那就是——女人的名字是母亲。我首先应该是一个母亲,然后才是教师。我的母职应该是我生来的使命,是不容我冷漠的,小觑的女人使命与责任。

我回首自己十年的母亲岁月,我感到了自己的渎职,并且在心里痛悔,感到自己没有尽心去陪伴女儿的成长。至此,我并不敢承认自己是母亲,我仅仅是一个不合格的妈妈而已。无知的时候,虚掷时光,青春岁月就和愚昧一起袅袅远去;对工作的认真让自己常常忘记过问自己的孩子,半夜醒来想的是学生,我俨然是一个亲生的后母一般;孩子最关键的时光过去了,我读了此书才知道早教的重要,于痛中也感到无奈,“世隶耕”的家庭环境决定了我的目光有多远。但是还是深深感激我的父母——是他们的眼光和意志让我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我并不鄙视任何行业的人,对勤苦的中国农民总是怀着一种莫名的亲近感。但是作为农民的意识和我今天的思想或许还是有点差距的,只因为我父母的用他们的辛劳和努力为我竖起梯子,我才有机会在今天知道女人的名字是母亲。否则,我必定像我儿时的伙伴一样,嫁人、生子、抛家舍业外出打工,将孩子留在家里使他们像幼雀整日期盼外出捕食的母雀一样内心孤独、恐惧、荒芜。我读了王东华老师的《发现母亲》,更确信是我的父母在当时比别的家长开化才有了我和弟弟的今天,虽然父母的目标仅仅是为了让我们有个比他们好的饭碗,读后感《《发现母亲》读后感——女人的名字是母亲之二》。我上了中师,弟弟上了大学,后来在农村算是有点学识的四叔和高中毕业的四婶紧随我父母其后,我叔叔家妹妹又考上本科,远房叔叔也受我们家影响,于是我的远房叔叔家两个妹妹也上了大学。可是,我的亲三叔二叔这两对斗字不识一升的人家,一直鄙视我父母让我们上学的做法,两家的四个孩子竟然无一人初中毕业。我父母又影响了我的邻居,他的儿子本科毕业,邻居家又影响了他弟弟家,他弟弟家女儿又上了本科。那些不重视孩子教育的父母,孩子照样是老鼠打洞。

更重要的是勤劳、坚韧、善良、孝敬的母亲,用她对待爷爷奶奶的行动,化育了我们姐弟,我们无一不孝敬自己的父母和公婆。面对妯娌对待婆婆的锱铢必较,我时常感到对自己的惊奇,为何我就没有这么“精细的算盘”和“精明的眼光”,今天我才明白这是母亲的慧根、福祉、在庇佑我的心灵澄明安适。父母的大度和为家族的操劳,一样早就了我喜欢给婆家操心的性格。这或许就是王老师说的习育、化育吧。父母对孩子的人格的孕育主要就是用自己的言行举止作为最好的营养液,日复一日浸润其中,自然熏染。父母是红,孩子不会是黑,父母是黑,想让孩子红估计没那么容易。

读着王老师的书,想想自己的成长,我似乎更明白自己应该怎么去做一个母亲。时时体察孩子内心,给予孩子必要而及时的心灵关注、支持和温暖。母亲的双眼应该过目就能够读懂女儿心灵的无字书,母亲的心思应该就是吹遍每个角落的春风,细腻无痕而温暖。母亲的引导应该就是就是那春夜细雨,润物无声。女人只有懂得自己的第一要职是母亲,懂得今生可以舍弃金钱、名誉、地位,但不可以生而不育,才可能让我们的孩子成为最幸福的孩子,最快乐的孩子,才可能让我们的孩子尽可能朝着自己天赐的优势去自由的成长,才可能将我们自己创造的天才,培养成真正的天才。

发现读后感篇四

今年暑假,有幸读了王东华老师的《发现母亲》。这本书从教育学的角度,采取研究名人名家的生平入手,提出了母育学的概念,把母亲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方法论提到一个理论架构之下。我认为还是有相当的积极意义的。

作者认为,人的发展是由智力、意志、品德和气概四部分组成。其中,气概为三棱的底面,没有气概便没有基础。气概的意思即为人将自己归入第几流的自我认知。而由此推出,教育应以习育、教育、化育为层次划分。母亲是孩子最大的佑护者和设计师。所以在孩子的头三年生命中,如果条件允许,母亲最好不要外出工作,为了教育孩子,父母应当重新思考如何做人。家风与家族也十分重要,是孩子成功的接力棒之基础。

我对其提出的气概这个概念是赞同的。在孩子的自我认知镜像期,他在母亲和家族的教养下,会对自己有一个自我期许,我是第几流的人。如果一个从小就认定自己一定是第一流的人的孩子,在未来的生活中,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他的内心都会有个声音,告诉自己是优秀的能战胜困难的,他终将会努力使自己重新站起来,因为从未来时间来看,他得成为一个第一流的人。这便是自信自尊自强的基础。

有了这个认知,智力、意志与品德才有用武之地。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我也是赞同的。母亲孕育了孩子,孩子与母亲血脉相承。父亲与孩子的关系是后天习得的,是有条件的,而母亲对于孩子,却有着千丝万缕地联系,这被作者称为“感通”。自己做了母亲之后,我常常去思考我与我的母亲之间的这种“感通”,确实发现了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方式和为人处世方面的相通之处,当然我也似乎能感受到我和孩子子之间的“感通”。我也希望她成为一个对社会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像几乎所有的母亲一样我不希望她是个凡人、庸人。

虽然会有人说,平凡才是真谛,才是福气。但是很多事情都是有外在条件的。为了教育孩子,父母应当重新审视自己,修正自己。有时候,甚至只是为了给孩子看,我们想变成更优秀的人,更勇敢,更勤劳。

身教远重于言传,在孩子大脑形成完善期间,范式模仿是婴儿的习得方式,如果不做好计划,打好基础,不好的习得,转变为习惯后,要想再改变,必将付出成倍的努力,且可能并无结果。尤其是在孩子年幼时,当母亲通过身教,为孩子培养了良好的习惯后,父亲才能接过接力棒,将社会基因传授给孩子。所以我们做父母的人,是负有极大的责任的,是需要研究、思考和训练的。

总的说来,母亲对孩子的教育应该说也并无一定之规,但应付出心血,潜心地研究、琢磨、观察,用满腔的爱,对孩子因势利导,尽自己所能地为孩子修正前进的方向,这应当是我目前所能想到的教育孩子的方式。

而要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就需要学习,前人总结的经验和教训,正是我们学习的捷径。像书中讲到的居里夫人的例证,她不单进行科研工作,而且承担着丧夫之痛,独立抚养着两个女儿,自己不单获得两次诺贝尔奖,还将大女儿也送上诺贝尔奖的领奖台。

她不单每天纪录孩子的体重、起居、发育状况,也纪录孩子的食谱。在工作中,亲身带领女儿,奔波于各地,用实际行动教育女儿,如何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和伟大的人。可以说,这样的母亲是真的伟大。

我还不足其万一啊。想想生活中,我常常抱怨孩子难养,再加上工作和家务,三座大山常常压的我喘不过气。这本书虽说废话很多,但不废话的地方还是有真理在的。可以说,有收获吧。建议妈妈们可以一读。当然父亲其实也是应当读的。

为人父母是很重要很神圣的工作,我们应当给予充分的重视。

发现读后感篇五

去年圣诞节,班中一位家长朋友送给我一本书《发现母亲》其实对于这本书我并不陌生,因为初为人母后我粗浅的看了一遍,但家长送我一本书我特别诧异,这位家长朋友告诉我,因为知道我也是一直自己带孩子,假期快来了有时间读一读吧,这本书她看过了,感觉不错,我心中很是温暖。这本书是由教育学家、社会心理学家王东华所写,再读这本书它深深地打动了我,引起了我的沉思。

“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是天才的母亲”,“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这两句话贯穿了全书的中心,是作者最有价值的发现。读罢这本书,这两句话久久在我心中回响,作为教师同时又作为一个母亲,我深深地感到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

我们常说:“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花朵,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可是这个未来跟我们的母亲是分不开的,这个花朵的开放离不开母亲的浇灌,早晨的太阳仍然需要母亲来托起!教育的艺术便是风筝线的艺术,即使远在天边,那风筝线还紧紧地握在母亲和教师的手里。只要稍微注意我们所熟悉的伟人和名人的成长经历,我们不难发现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有多重要。母亲最重要的责任是让自己成为一个教育家教育好孩子,如果每一位母亲都能做到不但把孩子养大,而且还能教育成材,那将是对社会做出的最伟大的贡献。如果母亲送给社会的是一个不合格的人那就会成为社会的负担。面对这样的结果做为母亲就不仅仅是对不起孩子了。

发现读后感篇六

《发现母亲》这本书,在09年刚进入母婴中心时,就听曹主任说过,更清晰的记得她说过书中的两句经典“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是天才的母亲”,“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但我却一直没有接触过它。

《发现母亲》是教育学家、社会心理学家王东华用十年的时间写出的一部关于母亲与教育的书籍。他提出:“女性的特点适合人口再生产,男性的特点适合物质再生产,人口再生产的重要性远远高于物质再生产。”“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母亲的作用要在90%以上。”“女人的名子叫母亲,母亲能顶半边天。”

母亲最重要的责任是让自己成为一个教育家,教育好孩子,如果每一位母亲都能做到不但把孩子养大,而且还能教育成材,那将是对社会做出的最伟大的.贡献。如果母亲送给社会的是一个不合格的人那就会成为社会的负担。面对这样的结果做为母亲就不仅仅是对不起孩子了。

发现读后感篇七

《发现孩子》这本书是蒙台梭利教育观念的一个很好的介绍,它揭示了了解孩子和爱孩子的新观念和新方法。蒙台梭利认为,每个孩子都有去观察、对外界作反应、去学习、去集中注意力,甚至让自己独处的需要。在本书中,她描述了儿童的特性,以及如何更充分地激发和利用孩子与生俱来的学习热情。

我看完这本书后对之中的一章“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颇受感触。文中说孩子的活动过程可用个曲线图来表示。在纸上画一条平行线,表示孩子在处于休息状态,平行线以上表示有纪律的活动,平行线以下代表随意乱玩、没有规律的活动,而曲线的方向则表示时间的长短。儿童之家做过这样的实验,当孩子进入教室后,通常先安静一会,接着才开始找事情做。因此,曲线是先往上,画到代表有规律的活动部分。

然后孩子玩累了,活动开始变得有点混乱,这时候曲线会画到平行线以下一直下降到其活动没有规律的部分。接下来,孩子会换一项新的活动,曲线图又会再一次往上升到有活动规律的地方,等到玩的不想玩时又会跌倒平行线以下。

所以在活动中如果老师能够尊重孩子的自由,对孩子有信心;如果老师能够把他的所学暂时放置一边;如果老师能谦虚一些,不把他的指导当成是必要地;如果老师懂得耐心等待,他一定会看到孩子所发生的全新转变。老师只有在等到孩子找到自己心智深处尚未被发现的潜能时,孩子焦躁不安的心情才得以平息。

现在的大班孩子对自主性游戏非常感兴趣,但往往一腔热情坚持不了多久就失去了兴致,当对自己选择的活动不再感兴趣,就会跟同伴斗嘴或去逗弄坐在旁边的同伴,想着换一项活动,当他对每一项活动又失去兴趣时就会到处乱走,或者烦躁地来到老师身边,有的孩子还会独处不再参与活动。如果老师也能以上述说的方法对孩子进行仔细地观察、分析,不急于对孩子加以指导,强加给孩子一些规则,那么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动,一定能找到适合他活动的内容。所以我们老师必须尽可能地依据孩子的天性来让他有发展的可能,这样,孩子才能茁壮成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发现读后感篇八

做了十几年教师,已是四岁孩子的妈妈,一直觉得自己懂教育,可拜读了王华东的《发现母亲》后,我如坐针毡,因为我又发现了自己的浅薄。一般会被认为,《发现母亲》是一本讲早期教育的书,倒不如说它是讲全面教育的书,更确切点说是讲根本教育的书。作者以理想主义的热情,发现了母亲的伟大作用--“母亲的素质决定着民族的未来和命运”,或者说:“左右国民命运的是母亲的教育”,“母亲,只有母亲,才是创造历史的正直动力”。他用诗一般的语言概括为:“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

多年来,我一直关注着学校教育,对儿子的学前教育自我感觉也良好。可《发现母亲》不仅让我看到了自己荒废了许多对儿子早期教育的大好时光,而且也让我找到了那些学校教育顽疾难以治愈的症结----家庭教育的薄弱。《发现母亲》让我对家庭教育又有了更深的理解。一、不能忘却的悲剧令人心酸的往事。王华东出生于1963年,出生后不到半年,便因母亲的长病被送到了外祖父家,一住就是十年。等他再次返回父母身边时,迎接他的家庭气氛比当时全国的气氛还要沉闷。父亲是被打倒的走资派,父母微薄的工资要养活包括他在内的三个男孩子,本来就很低的生活水平,又增加了一个“费衣费鞋只会吃饭不会做事”的饭桶。更糟糕的是由于外公外婆多年的溺爱,使他更难“入家随俗”了,他搅乱了原有的家庭秩序。从被父亲“打服”的'那一天开始,他就在心灵深处对抗着这个家,对抗着父母。“家是令我恐惧的地狱!家的外面永远是美丽的,离家越远,这种美丽越动人!”“随着年岁的增长,这种敌对不仅没有消除,相反更加仇恨”“我考大学的最强烈动因,就是要远远的离开这个家”。

为了减轻心中的压抑,我不想继续整理那些悲剧。其实,天底下的许多悲剧,都是可以避免的,特别是由教育不当产生的悲剧。提高教育水平是提升人类素质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正在进行这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全国上下从教材到教育理念,从教育方法到教育设备等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教育的确在改变,而且已初见成效。但是,受王华东老师的启发,我认为我们的教育改革,少了很重要的一部分,那就是家庭教育。我们不妨做个试验,把一个孩子从小到大学习生涯中的老师换一换(可以换换班级),也就是换成同时代的其他教师,我想结局一般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因为同样环境下,社会对教师的要求都是统一的,老师的素质虽有高低之分,但是相差不会很大,每位老师最低标准也要拥有教师资格证。而如果把一个刚生下来的孩子送到一个不同环境的家庭里去养育,孩子将来的结局肯定会与亲生姐弟大相径庭。我们都能看到,从一个家庭里走出来的几个孩子都有惊人的相似,除了遗传素质的影响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后天接受了相同家庭教育的影响。

目前,我们的学校教育有各级的政治机构、专业机构在引领,有众多的家长和监督部门在监督,这些都促进了学校教育的质量。可家庭教育呢,有哪个专业机构和部门在监督评价检查每个家庭的教育情况呢?父母教育水平提升只是一种自发行为,有多少不具备做父母资格的人正在为人父母呢?其家庭教育的效果自然相差悬殊。所以,我国的家庭教育的水平不足,已经严重影响到学校教育的发展,影响着人的素质的提升。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下,人才才能大批地涌现,教育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价值,否则,再好的学校教育也像一个跷脚走路的残疾人,它永远难以发挥出速度和水平!

《发现母亲》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用他自序中的话:“愿天下人共读之,不仅仅是读这本书,甚至就不是读这本书--而是读父亲、母亲这样的大书,而是读做人、做高尚的人这样的大书。因此,不仅愿天下人共读之,更愿天下人共勉之、共行之。”

最后,我用此书后记最后一句作结:“每一个母亲都有一个好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好母亲”!

寒假期间读了《发现母亲》这本书,把80万字的书读完,应该也需要一番功夫,但我还是非常着迷的把它“啃”完了,细细回味,觉得它确实值得一读。一是敬佩作者不但文才好,而且更重视通过事实、实例和各种实验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让人不得不信服;二是感觉自己这方面了解的太少,看到这本书有些晚了,错过了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期,(三岁决定人的一生)但不管怎样说,因为毕竟我们是做教师的,我们可以把我们的学生当成是我们的孩子般的来爱护、教育。读了此书,有3点很值得共享。

一、所谓让孩子玩,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同样是搭积木,在开始是让孩子训练手的灵巧性,在稍大之后可以告诉每一块积木的作用,一个5岁的孩子和一个3岁的孩子在搭积木时不应该是一个层次上的,但现在孩子却是如此,这就是如同孩子在上课,而老师每天只让孩子念同样的课文,因此,孩子的玩不应该是“瞎玩”,至少不应该全部是“瞎玩”,应该是有目的的,是睁着眼睛的玩。做为一名母亲,我们经常提到的一个观点就是让孩子尽情的“玩”吧,“玩”就是孩子的第一任务,这我很赞同,读了《发现母亲》的书,我开始意识到“玩”的真正意义和价值。自己的生活中,也立志做个好母亲,好好的陪孩子玩,还要赋予“玩”丰富的内容,我想我会做到的。

二、铃木镇一认为要改掉坏习惯是不可能的,唯一能做的便是培养正确的习惯以超越它。

确实是,一个坏习惯是很难改正的,他是学生长久以来养成的习惯,特别是坏习惯往往有它优越舒适的特性,很难让学生一次改正,但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个过程,经常的在孩子的耳边提醒,以督促他们形成好习惯,超越坏习惯,我想经过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孩子也许就能体会到自己的成功与进步了。

三、家校结合的方法:冷静的帮助孩子分析自己的错误,启发孩子理解老师的心情,指出老师是关心和爱护他的,老师虽然生气,只要他认真改正错误,老师就会欢迎,()同时,母亲要把孩子改正错误的决心转告老师,让老师对孩子不抱成见。对孩子的进步充满信心。

做为一名教育者,我们要经常的跟家长打交道,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良方,有时会把孩子的错误毫无保留的告诉家长,而很多家长处理问题的方式是不同的,有的直接就在老师面前揍孩子了,有的回到家里训,有的则能处理的很科学。所以,我们还有义务去感化,甚至是教育家长,正确的面对孩子的错误,用科学的家校结合的方法去管理和培养孩子。

书中倡导的好:教育应该同孩子一道成长!教师是教育的执行者之一,我们也该一道成长了,给自己的孩子做个榜样,更给身边的孩子做个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