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学反思活动记录(精选5篇)

小编: 琉璃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教学反思活动记录篇一

中班数学活动主要是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我们本月开展的主题活动是《红黄蓝绿》,在进行活动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非常喜欢活动中的各种颜色;而且,平时孩子们本身就对各种漂亮颜色感兴趣。在这个主题中正好有一节数学活动《变成一样多》。我就想到抓住幼儿的这个兴趣点,运用到计算教学活动中,以各种颜色为活动线索,增加计算活动的趣味性,让幼儿在轻松、有趣的氛围里学习计算《变成一样多》。并运用各种有颜色的教具,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始终带动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同时,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

这本身是一堂共享课,首先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活动的目标是:认识数字“3”,我第一环节“教师拍手,和幼儿玩拍手游戏,复习对1、2数字的认识。引导幼儿感知数量”,然后教师分别出示三组卡片:第一组是实物绿色的苹果和绿色的蔬菜图片,教师提问幼儿“一样多吗?谁多谁少?”接着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让幼儿了解方法是“可以数一数”。接着第二组是点子,用不同颜色的点子。第三组是数字,运用层层递进的方法,由实物到数字,一步步对数量进行感知。

接下来就是介绍操作规则、讨论操作法了。教师出示红色圆形和黄色圆形,引导幼儿思考,用什么办法使它们变得一样多。重点介绍了“添加”的方法,请几个幼儿示范,并集体验证。因为我班是新中班幼儿,接受能力不强,所以并没有说明“去一”的方法来变成一样多,等以后课余活动中再传输。目标达成度来看,最后大部分幼儿都能按老师先前讲解示范过的“添一”法来解决问题的。但是由于我讲解不全面的关系。活动过程中一些细节的东西都体现了出来。数学常规的规范,如操作完后教师对其小结“什么颜色的苹果和什么颜色的.蔬菜”。常规的强调,如将用过的物品放回原处。整个活动给了幼儿一定的主动探究空间。孩子对数数--比较、--添或减,这样一个过程清晰明了。通过实际的操作添或减,来验证多了、少了、一样多,使抽象的数学变得具体化,教学效果较好。

作业过程中有部分幼儿需要老师个别指导才能完成,有了老师的指向性提问,得到了老师的肯定,还子才肯动笔作业。说明对于孩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还有待于进一步培养。

教学反思活动记录篇二

本学期,管理学院团委在校团委的正确引导下,紧紧围绕学校的工作重心,坚持以育人为主线,以青年学生为主体,以素质培养为重点,结合学院“知书达理”特色教育理念,对广大青年团员进行思想引领,努力提高团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充分发挥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培养优秀雷锋团支部和合格青年团员,积极开展各项团日活动,圆满完成了学期初制订的工作计划。现将本学期的团日工作活动如下:

一、“厚德载物”立足精神文明根基

(一)喜迎十八大,学习十八大精神主题团日活动

为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对青年学生精神文明的引导,全面活跃基层团的工作,推动团的组织覆盖全体青年学生、团的活动影响全体青年学生。本学期,各团支部根据支部情况制定并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活动学习十八大会议精神。例如:“关注十八大,我们一起看热点”跟踪报道、《建党伟业》观影活动、“学习十八大,谈谈我想法”主题班会、“喜迎十八大,村官助理体验”、红歌比赛、青春献党—党史知识学习、庆十八大精品团会、普及十八大历史知识,等。本次主题团日活动的开展,是以往多种精神教育的一个升华,团支部团员通过在团日活动中学习十八大,深入了解十八大精神,也对共青团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明确了共青团员的重要作用,以及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二)“阳光献爱心,践行雷锋精神”

工程管理11—03班在铁石广场举办外场活动,号召同学们“阳光献爱心,践行雷锋精神”进行募捐活动,号召同学们将不用的书籍资料和日常生活用品捐给大一的贫困生,同学们十分热心,用自己的爱心感动现场的每一个人,用实际行动弘扬雷锋精神。本次募捐活动,共收获了书籍100余本,资料30余份,笔等10余支,衣服3件以及其他物品10余件。

(三)感恩信漂流

从小到大,我们遇到过无数次的困难,而每一次的困难中,总有人伸出援助之手,帮助我们走出困境。工程管理11—04班借用感恩节的机会,举办了感谢信漂流活动,要求团支部成员写一封给父母、老师、朋友或者其他想要感谢的人的信,然后由团支部统一邮寄。本次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一次将感谢的话说出口的机会,将平时觉得难为情的心里话说给想要感谢的人。

(四)“心理有我”户外活动

为了调动班级同学的积极性,土地11—1班举办了“心理有我”户外活动,本次活动由心理委员精心策划,活动现场气氛非常活跃,挑战了大家的团队精神意识,使得大家能够共同完成任务。通过各种游戏和运动,考验团队的合作精神。这次心理活动是户外,天气有些寒冷,但是大家在开心之余,还会有自对于团支部集体的思考,比如合作,团结,沟通等等。这次心理活动虽然在户外大家很愉快的度过,同时班级同学在这次活动中也学习到了团队精神在通往成功道路上的重要性。

二、“博学笃志”营造校园学习氛围

(一)微电影——“发现书中的故事”

本次微电影的拍摄本以读书为主题,拍摄书中某一情景或与读书有关的故事。工程11—4班拍摄了一个自编自导自演的与读书有关的故事。在简单的情节中,感动之余也增添了一些幽默的气氛。参与拍摄的同学们也在微电影的拍摄当中对书籍、对学习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四六级经验交流会,工商1101班、法学1101班

三、“全心全意”服务他人,服务社会

四、“俭以养德”从小事做起勤俭节约

五、“开拓视野”走出校园,参观学习

本学期已临近尾声,管理学院共计开展团日活动100余项,其中包括精神文明教育类活动、感恩型活动、学习型活动、互助型活动、参观学习类活动等其他文体活动。各类团日活动的开展,极大的丰富了同学们的校园生活,使同学们在各方面进行自我的提升,自我完善,真正做好学与思相结合,学与乐相结合。在各项活动开展的同时,管理学院团委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发现了一些不足,在新学期的工作中,我们将扬长避短,以饱满的热情和态度迎接新的挑战,打造管理学院精品团日活动。

管理学院团委

20xx/7/10

教学反思活动记录篇三

活动二:在同学自己准备的精彩魔术表演之后班会进入高潮。军事小品给大家眼前一亮的感觉,带有家乡腔的话语,搞笑的动作以及与我们平时生活完全不同的故事背景让在场所有人都融入了这片欢乐的海洋。这部小品纯朴中又透出军人那种严肃认真的态度,作为保护人民生命与财产安全的子弟兵。军人拥有无比崇高的信仰以及比钢铁还硬的精神。让我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有了学习的榜样,能时刻督促自己严格要求自己,以严肃的态度对待事情,更要用正直的姿态展示自己。

活动四:活动即将结束,一幅幅温馨而美好的画面也勾起了我们内心的感动。全班46人围着教室中心由蜡烛围成的心型光环唱起动听感人的歌曲,我们大家都在如此美妙的氛围下感怀过去,展望未来。在铭记那段艰辛的军训生活的同时,带着憧憬及坚定的心走向未来。

二、活动自我评估

总体来说,这次以 体验军训生活,探索钢铁品质 为主题的团日活动,各个阶段的活动都十分成功,成功的原因和效果我们总结为以下几点:

1、准备较充分

这次活动我们有周详的考虑、周全的计划和充分的准备。活动前几天各位工作人员进行了多次讨论,制定了详细的计划 做出了切实可行的活动部署。

[

最新团日活动总结

]

教学反思活动记录篇四

托班幼儿对美术活动的表现往往带有“情绪色彩”,常停留在“好玩”、“我喜欢”的水平上。我发现我班孩子非常喜欢“印”的活动,丰富的材料和鲜艳的色彩能给孩子带来极大的满足。秋天美丽的落叶充满了丰富的艺术美感,又易于孩子观察、体验、创作和欣赏,非常适合托班幼儿。所以我以“印”为活动的方式,设计了美术活动:纸团印花,引导幼儿积极、快乐的投入活动。在本次活动中我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围绕目标将多种教学形式相整合,幼儿始终处于积极的探索状态。

我创设了有趣的情境,激发孩子们活动的热情。首先在活动导入中,我运用了谈话导入法,“秋天到了,树叶都落了。我们用什么方法把美丽的树叶留下来?”通过提问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一下子把幼儿的注意力紧紧吸引住了。接着让孩子观看各种树叶的图片:“老师带来了好多树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通过图片,让幼儿认识各种树叶,引导幼儿观察,给幼儿一种感性的认识。方法的介绍也很重要,首先由老师示范用不同的颜色印画,接着请个别幼儿示范。示范操作就注意提醒孩子选择不同的颜色,在印另一种颜色前要换一个纸团,以免颜色交替后搞杂了。在活动中孩子们的参与性积极,每个孩子都能主动的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在最后的成果展示中,孩子和老师都是眼中为之一亮,好美丽的小树叶儿啊!这一刻孩子们是快乐的,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他们的心中充满了成功的喜悦。

本次活动同样也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也是我今后努力和思考的方向:如在活动中,可以让幼儿自己团纸团,幼儿已有团纸团的经验和能力。让幼儿自己团纸团,而不用老师事先团好。细节部分要处理更完善。如:工具的介绍、要求的交代,观察等。评价部分还要更详细一点。充分体现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地位和作用。相信在不断的学习和反思中,对托班幼儿的美术课堂我会把我的更好。

教学反思活动记录篇五

海门市实验小学洪劲松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思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尤其强烈。”《数学课程标准》关注对学生数学探索能力的培养,认为数学学习不只是概念、法则、公式的掌握和熟练过程,更应该成为学生探索和思考的过程。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内心产生一种探究的欲望,自觉地、主动地探索问题,获取新知。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具体的做法。

1、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先“设疑”,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且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确定思维的方式,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教学“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们可以设计一场别开生面的师生对抗赛。由学生任意报一些数,看谁能最快地说出它们能不能被2整除。尽管学生算得不慢,可老师更是脱口而出,学生在惊讶之余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老师如此神速,这里面肯定有奥秘?”使得学生带着渴求的心理去探求其中的规律。对于问题情境中所隐含的“问题”,教师不是简单地直接给出问题,而是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自己去发现、去提出。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更贴近学生自己的思维实践,更能引发其探究。

2、《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活动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着观察、实践、模拟、推断等探索性和挑战性活动。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中去。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出示例题13-5=?后,我没有按例题提供的算法直接讲解,而是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积极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去,结果发现了多种算法。(1)用小棒摆,先摆13根小棒,拿去5根小棒,得出13-5=8;(2)把13分成10+3,10-5=5,5+3=8;(3)把5分成3和2,13-3=10,10-2=8;(4)想5+=13,答案是8。这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不仅大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自主探究都有所发现、创造,都有活动探索的体验,增强了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索精神。

3、合作交流是指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或班级集体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互相讨论分析,质疑问难,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控教学策略以引导学生更好、更深入地进行探究,同时还要使学生学会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监控和调节,特别是学会对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方法做适当的评价。例如,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时,首先复习长方形的特点;通过图形演示,明确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出示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让学生讨论怎样求它的周长,学生分组探究,探索出三种解决问题的方法:(1)按常规方法列出5+3+5+3=16(厘米);(2)由对边相等的特征,列出5×2+3×2=16(厘米);(3)把长方形的四条边分成相等的两组,列出(5+3)×2=16(厘米)的算式。学生又在教师的引导下继续思考探究:哪种方法最简便?通过比较、评价,将探究活动推向了较深层面。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地位得到尊重,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机会,在讨论中享有充分的发言权,并能通过倾听他人意见及时调整自己的思维,将思维引向深入。这样一来,通过讨论使学生在更深层次上认识了所学内容,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调控能力、评价信息的能力和与他人合作共事的能力都有积极的意义。

4、《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重在强调学生解决问题的一个探索过程,让学生在探索中将实际问题用数学关系表示出来,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设计思考题,并鼓励学生在课外、在生活中发现、关注数学问题,主动地探究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最佳途径。例如,“六一”儿童节,同学们到公园去玩,公园的娱乐活动可多了!开火车2元/次,划船3元/次,坐飞机4元/次,碰碰车5元/次,骑马6元/次。如果给你20元钱,你打算怎么玩?由于学生本身的个性和每个学生的现实背景及思维方式的不同,会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他们有的独立思考,有的合作探究,得出了多种不同的答案。

1、五种项目都完,各玩一次,正好用玩20元钱。

2、玩其中的四个项目各一次,就可以有剩钱,另做打算。如,开火车(2元)+划船(3元)+坐飞机(4元)+碰碰车(5元)=14元,剩6元。

3、玩其中一种自己最喜欢的项目,多玩几遍,玩过瘾。如,单玩骑马:20÷6=3…2(元)。

4、玩两种或三种自己喜欢的项目,就更开心了,玩的方法也就更多了。如,开火车2次,划船3次,玩坐飞机1次:2×2+3×3+4=17(元),还剩3元。

这样将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紧密相连,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探索,有效地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延伸到课外生活中去,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应用性,让学生在知识“消费”的过程中进行创新;同时,这种开放性的问题还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挥,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有充分施展才华的空间,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生,也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

总之,自主探究旨在将学习更多地看做独立获得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掌握探索、思考的方法,这种学习过程是有意义的学习过程,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因此,学生的探究活动应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教学时,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机会,放手让学生去做,使学生学会在复杂的环境中运用探究科学的态度去认识、发现、创造,以适应未来终生学习的需要,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