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男孩与狗读后感(汇总10篇)

小编: 飞雪

读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男孩与狗读后感篇一

我在这个暑假读了许多本书,《小河男孩》就是其中的一本。

《小河男孩》讲的是一个关于生命的故事,下面就让我来给大家简单地来讲一讲这个美妙的故事吧。

女孩杰西是一个可爱的小姑娘,也是一个出色的游泳健将,她非常关心自己的爷爷,因为爷爷患有心脏病,而且病情随时都有可能加重,严重的时候都会有生命危险。顽固的爷爷坚持在身体还没有痊愈的情况下回到自己的家乡去,因为他想在生命的终点完成他一直想画的画——《小河男孩》。

杰西酷爱游泳,在爷爷的家乡一起陪伴爷爷的那一段日子里,她时常会在小河那一端的瀑布上,时不时会发现一个神秘的小男孩。

杰西并不认识这个男孩,她向他述说了许许多多关于他爷爷的事,在男孩的'鼓励下,杰西帮助爷爷完成了那幅画。与此同时,小河男孩还请杰西帮助他了却一个心愿。

这本书是多么让人心动啊,你也去看一看这个动人的美妙故事吧。

男孩与狗读后感篇二

“小男孩怎么了?”哑巴王子问。

“有人说,”来尝试的女孩说,“他哭了好久好久,为了他的火鸟妈妈,最后连声音都哭哑了,变成了哑巴。有人说,他转天早上醒来,发现枕头旁边有两根金色的羽毛,闪闪发光,这两根羽毛带给他一辈子的勇气、爱和幸运。”

――题记

一个叫罗伯特・诺贝尔的孩子,自小父母就离婚了,而他在班中常常被尼克嘲笑,自从他参加了“老人计划”后,一切都变了。

在赡养院里,他认识了艾迪斯太太,艾迪丝让他去机会之屋顶楼,他去了,但由于害怕,只走到厨房就回来了。尼克听说了,不相信他有那么大的勇气,在尼克眼里,他是个不折不扣的“罗大呆”。于是,他们一起去了那里。从尼克口中得知,机会之屋顶楼曾有一个小男孩摔下去,而那个男孩不是别人,正是艾迪丝的孩子,戴维。

罗伯特上了顶楼,发现那里只有一扇破了个洞的窗户,于是他把这事告诉了艾迪丝,艾迪丝让他帮她缝一件羽毛衣,罗伯特答应了。从此,他每天辛苦地缝,不停地找羽毛。可就在快完成的时候,他和尼克打了一架,原因就是因为羽毛衣。尼克折断了两根羽毛:机会之屋的灰羽毛和海边的白羽毛。而就在这时,艾迪丝太太突然陷入了昏迷。

当罗伯特在周五分享会把羽毛衣带给艾迪丝时,她穿上了它,开始唱歌,那是她自三十年来第一次唱歌。

而当最后一个音符消失时,艾迪斯太太带着微笑去了。

罗伯特的火鸟飞走了。

但是,从这以后,罗伯特不再胆小,他坚信自己是会飞的男孩子,就像艾迪丝太太所说的一样。他收获了勇气、爱和幸运。

读完这本书,轻轻合上书页,我不禁为艾迪斯太太感到遗憾。但这一老一少用行动和对话告诉我们所有人:每个孩子都无所不能。因为无所不能的力量是来自内心的,来自一个触动、信念或者希望,来自你有办法站起来对着像尼克这样的男孩说“不”。

我们是会飞的孩子,勇气、爱和幸运是要靠自己去创造的。

“我应该让她飞的,这才是爱,给你爱的人自由,让你爱的人飞。”就像艾迪丝的丈夫恩格斯所说的,我们应该放开手,让我们爱的人飞,让他们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金闪闪的羽毛。

罗伯特做到了,他让艾迪丝重拾了对生活的希望,火鸟远飞了,带着幸福飞走了。“虚弱美丽的火鸟飞向天际,天上有弯弯的彩虹、耀眼的太阳,还有雨,但我看到一个男孩在哭,雨水化作他的眼泪。”

火鸟飞走了,但它还会回来吗?我们无从得知,但是,勇气、爱和幸运会留下来,伴我们一生,就看你有没有找到它们,抓住它们。

男孩与狗读后感篇三

《手斧男孩》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盖瑞柏森,书里的主人公叫布莱恩。

这本书是告诉我们如何进行野外生存的。我从书上知道了一些生存技巧:比如说在野外捕猎可以做鱼叉和弓箭,在不靠打火机的情况下生火可以用石头碰撞或摩擦,把捕来的猎物烤熟可以用木头摆个架子,下面生火,把动物放在上面烤等等一些野外生存小知识。

我读完这本书后,觉得野外生存需要的知识太多太多,想要野外生存就必须知道这些知识,还要有信心和勇气,不然是活不下来的。

男孩与狗读后感篇四

昨天《无条件养育》这本书到了,尽管已经读了不少与之相似的书,但还是想了解多点关于《无条件养育》方面的东西。

上周和锐宝同学的妈妈讨论关于孩子的兴趣的时候,有妈妈说,为了让孩子长大了有个兴趣,就得培养孩子弹钢琴,尽管孩子已经明显表示他不喜欢,没兴趣。难道我们比孩子自己更加清楚他的兴趣是什么吗?还是我们认为孩子是个不知道自己兴趣所在的没有能力的人?!这让我想起武志红先生在他的书里写的一位妈妈始终不给孩子买她喜欢吃的冰淇淋的故事。

小姑娘一直想吃这种口味的,而妈妈一直坚持自己的女儿不会喜欢这种口味,而是会喜欢妈妈给她挑选的口味。

一个连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都没有选择权的孩子,怎么可能做主选择自己的人生?

《无条件养育》里面谈到我们有的时候,会选择孩子做对了什么,我们才认可孩子,这就是有条件养育。

记得当年曾经在锐宝一岁左右的时候,看到一篇网络文章上有位妈妈是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的:她的孩子两三岁左右,喜欢拨家里花盆的`花草,她妈妈采取的行为就是:当孩子拨花草的时候,就不抱孩子,当孩子不拨花草,妈妈就抱孩子。当年觉得似乎这个方法很好,但是随着学习育儿和心理学知识越来越多,就发现了其中的弊病那就是:你做的对了,你才值得妈妈抱(爱),你做的不对,你就不值得妈妈抱(爱)。

看了一些小巫的书孙瑞雪的书,慢慢开始给了孩子更多的自由、爱和尊重。我只是陪伴孩子,在他需要我出现的时候,在他主动要求我帮忙的时候,我会和他一起想办法来解决问题,而绝不是不相信孩子的能力,去全力包办。

从这点来说,其实我也很喜欢蒙台梭利和华德福的教育理念,相信孩子才是他生命的主人,我们当家长的只是陪伴他她们成长。

男孩与狗读后感篇五

曾经我也是多么坚定的认为“将规则内化,让孩子做到自律”是纪律教育的一个目的,我同样认为,做父母的就是用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去影响自己的孩子,并传递给他们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可是这句话却说“这只不过是一种更加严重的“顺从”。虽然,当上完生命的课程,我一直在思考规则的建立和执行是不是应该有着“变通”和弹性,但却仍然认为“自律”还是教育的一个目的,并不曾怀疑。再说价值观,人生观,也许我们是不可能要求孩子与我们有同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我们需要放手给孩子自己去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但如何做到,我想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男孩与狗读后感篇六

清明节的前夕,我从图书馆借来一本《羽毛男孩》。并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将书看完了,中途几次想要停下来,却都被书中的情节所吸引而欲罢不能,最后抵住了夜深袭来的困意。当我看完全书以后,我的心被书中的小男孩——罗伯特·诺贝尔的爱和惊人的勇气所深深折服。

在英国一个临海城市的学校里,班上最倒霉的男孩——罗伯特长着一副瘦弱不堪的模样,班上的尼克总喜欢欺负他,还常给他起难听的外号,如罗伯特·诺败尔、萝卜头,罗伯特的父母离婚了,不过仍然爱着他。

直到有一天,学校举行了一个活动,他认识了艾迪丝,而这个看似患了重病的老太太让他一定要去镇上有名的恐怖之地——无人居住的“机会之屋”。传说,一个曾经以为自己会飞的男孩在那里的顶楼坠落身亡。罗伯特虽然没有答应,但却出乎意料地去了。然后一切都变了。他帮助艾迪丝老太太缝制了羽毛衣,还帮她找回了歌声,让她带着微笑离开人世。

《羽毛男孩》是贝塔斯曼推出的第一部小说。这本书中虽然没有像《哈利·波特》那样眩目的魔法,但书中少年的经历和遭遇却也扣人心弦。最初我也是抱着轻松的心态去阅读此书。认为这只是一部普通的适合青少年看的小说,但读到最后却意外地被感动了。正如书上所说,三根羽毛给罗伯特带来了爱、勇气与幸运,尤其是当十二岁的罗伯特站在“机会之屋”的屋顶上坚定地喊出自己的信念,永不放弃,永不退缩时,他为了能让老太太没有遗憾,就准备好面对困难,并且义无反顾。与此同时,他也得到了勇气与爱,《羽毛男孩》通过故事间接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寻找生命中能够让自己飞翔起来的羽毛,我个人对这句话的理解相当简单。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不如意的事情,如果能往好的方向去思考,你就会拥有一对翅膀,振翅高飞,飞向远方。这本书的情节环环相扣,轻快而又紧凑,读起来既紧张又刺激,也很感人,是一部让人欲罢不能的作品,它不但清澈,却又绝不幼稚,我不得不说这是一部极其成功的作品。

表白男孩情书

满月男孩祝福语

奇迹男孩观后感

生男孩满月筵席对联

小男孩生日贺词

男孩满月酒致辞

羽毛球教练简介

《奇迹男孩》的观后感

男孩与狗读后感篇七

这个暑假,我阅读了妮奇·辛娜的《羽毛男孩》,他让我知道我们每个人都能怀着爱的希望飞翔,只要你想,你就能飞。

“这个故事发生在从前从前,未来未来的现在。“《羽毛男孩》的故事就有此启程,12岁单亲少年罗伯特是班上的笑柄。但他却毛遂自荐的参加了赡养院的“老人计划〃。结识了一位身患重病,”神经兮兮"的老太太艾迪丝,并按她的要求,去曾经有个小男孩坠亡的“机会之屋”寻找某样东西。后来又按照艾迪丝太太的要求,不分昼夜地把一片片羽毛放在了爱丽丝太太的晨衣上,艾迪丝太太披着羽毛衣,唱着歌,离开了这个世界。原来传说中机会之屋坠亡的小男孩是艾迪斯太太的儿子,从那以后艾迪丝太太再也没有开口唱过歌。

艾迪丝太太对罗伯特说:“我不顾自己也会去救你。”

罗伯特对艾迪丝太太说:“当然,我一放学就去。”

故事中的罗伯特去机会之屋找到了什么?他找到了勇气和信心。艾迪斯太太给了罗伯特什么?她是第一个让罗伯特知道想要什么就可以为之而努力的人。罗伯特又帮了艾迪斯太太什么呢?罗伯特让她找回了自己的歌声,让音乐回到了她的身边,让她找回了真的自己。

看完这本书,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想要什么就可以为之而努力,你做得到!在生活中,我们将要面对种种困难,在困难面前试着对自己说:每个人都无所不能,你做得到!我们必须带着勇气面对困难,迈过困难,像罗伯特一样成为内心的巨人!莎士比亚在《查理三世》中说:真正的希望如燕子般轻盈飞翔,它让国王变成天神,让平凡人变成国王。所以只要心怀希望,去为你想要的而努力奋斗,你就可以无所不能!

艾迪丝太太和罗伯特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无所不能,因为无所不能的力量是来自内心的。来自一个触动信念或者希望。现在,准备好了嘛?让我们记住从书中掌握的“无所不能的秘诀”,一起在成长的路上破茧成蝶,用心中的力量起飞吧!

男孩与狗读后感篇八

那天在图书馆淘书,发现了一本名叫《羽毛男孩》的外国文学书,不经意地翻了翻,却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把它借回了家。《羽毛男孩》讲述了一个叫罗伯特的男孩的故事。罗伯特原来被同学称做“罗笨蛋”,但他自从在养老院遇到了艾迪丝老太太,就变得不太一样了。他去了镇上的恐怖的“机会之屋”,花了很久织了一件羽毛衣,甚至还打了班里的“孩子王”尼克。最后,他帮艾迪丝老太太寻回了歌声。

读完整本书,我最感慨的不是罗伯特织羽毛衣时的坚忍不拔,而是他鼓起勇气去了“机会之屋”。传说,有个孩子曾幻想自己能飞,结果从这个屋子的三楼“飞”了下去。罗伯特虽然不知艾迪丝老太太让他去恐怖的“机会之屋”有什么意图,但他却答应她会去看看,我从这里看出罗伯特非常尊敬老人。如果是别人让他去,他一定不会去,但在艾迪丝老人面前,他却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可见他尊敬老者的品质。答应艾迪丝后,他又很快去了“机会之屋”,尽管他胆怯、害怕,但他知道,答应别人的事就该做到。凭着这个信念,他最终越过阻碍,登上了屋顶。

“尊敬老者,信守承诺”,在中国,张良给老人拾鞋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传说在秦汉时期,有一个叫张良的人。一次,他路过一座桥,看见一位老人坐在桥上。老人叫张良到桥下帮他拾鞋,当张良把鞋拾回并放在老人面前时,老人喝令张良:“帮我把鞋穿上!”张良很生气,但他明白“尊敬老人”的道理,便强忍怒火为老人穿鞋。老人待张良为自己穿完鞋后,叫张良三日后在桥上等他。三日后,张良来时,老人已在;又三日后,张良又晚来了;再三日后,张良终于早到了,那位老人给了张良失传已久的《太公兵法》。罗伯特和张良都懂得尊老,守信,他们最后都因此而得到了回报:罗伯特获得了友谊和勇气,明白了爱的力量;张良得到了《太公兵法》,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位名声显赫的人物。

罗伯特和张良的事迹告诉我们:“尊敬长者,信守承诺”很重要。虽然有时候,你的承诺看起来不可完成,但你必须试试。你想,罗伯特都能够为了实现承诺进入“机会之屋”,我们为什么就不行呢?我们首先要学习罗伯特尊敬长辈,不与长辈顶嘴,长辈有什么要求尽量满足。做到了尊敬长者,接下来就要信守承诺,不信守承诺,你可能就会受到别人的耻笑,得不到别人的信任,相反,你就能得到更多的人缘。加油,让我们一起来学学罗伯特吧!

男孩与狗读后感篇九

《手斧男孩》是一本非常有意思的`书,讲述了13岁男孩布莱恩乘坐的飞机坠毁于一片原始森林中,虽然他幸免一死,但密林深处危机重重,他陷入了绝望、恐惧、饥饿之中。但这并没有打到布莱恩,他凭着智慧和勇气,竟然在森林中存活了54天,最终获救。

布莱恩实在是太让我佩服了,他的年龄没比我大多少,可是生存能力却是那么的顽强。假如我像他一样,落在荒无人烟的森林里,绝不可能活那么长的时间,或许3天不到就不行了。为什么布莱恩能够顽强生存下来呢?我觉得第一是他强烈的求生欲望。每次遇到困难,他都不会放弃,他告诉自己:“我得争取主动。此刻,我是我所拥有的一切。我必须行动起来!”第二,是布莱恩善于学以致用。他看过很多的书,在关键时刻总能派上用场,比如关于驾驶飞机的知识让他安全着陆,关于水的折射原理的知识让他成功捕捉领到了鱼,看来书在关键时刻确实非常管用,能派上大用场。

书中的布莱恩挺倒霉的――飞机失事、没有食物、蚊虫叮咬、野兽出没……不过,我觉得他最倒霉的还不是这些,是他最后花了一天一夜的时间,好不容易从湖中失事的飞机里把救生包运到洞中,发现了许多的美食,刚刚想要品尝的时候,一架飞机就来救他了,唉,这么久的努力等于白费,要是飞机晚一天来救他也比这样好呀。

《手斧男孩》这套书一共有5本,除了我这本,还有《冒险河》《一个人的冬天》《鹿精灵》和《猎杀布莱恩》,据说都非常有意思,以后我想向有这几本书的同学借着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男孩与狗读后感篇十

一本书翻下来觉得内容并没有销量那么出彩,对我个人的收获而言:一是作为女性和母亲,略科普了一下男孩的生理特点,包括激素和大脑结构;二是一再强调了父亲在养育男孩中的重要性。

整本书概括起来主要讲了男孩成长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出生到6岁,叫温柔岁月。这个阶段的男孩是属于母亲的。

在这个阶段,妈妈是孩子寻求爱情的第一参照;如果妈妈有兴趣教孩子知识并且乐于和孩子交流,会很好的促进他的大脑发育完善,使他获得更多的讲话技巧,从而使他再以后的生活中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另外,现在很多的家长希望孩子能赢在起跑线,早早地让孩子上托班,或者过早使其独立。但是要注意了,男孩入托其实不宜过早。3岁以后分离更容易让男孩感到焦虑,认为自己被抛弃了,从而在感情上封闭自己。

所以对这个阶段的男孩来说,细心的亲人或者有责任心的保姆看护比进托儿所要好得多!

对男孩来说,最重要的一课:是学会和照顾他的人保持亲密的关系,信任那个人――能感受到别人的温暖并理解别人的善意。

对6岁下的男孩总体来说,性别差异并不重要,妈妈是最主要的看护人,(当然爸爸也可以胜任)不过,有一到两个主要的看护人爱护孩子,一直以孩子为中心,孩子就会在内心深处感到安全,他的大脑就会得到充分发育,从而获得与人亲密交流的技巧。这样的孩子也会更喜欢与人合作和热爱学习。

第二阶段是6-13岁。在这个阶段,是爸爸对孩子产生影响,同时也是在儿子心中树立英雄形象的关键时期。

这个时期,从情感的角度来看,爸爸变得更为重要,男孩会更留意爸爸的一举一动,随时准备像爸爸学习(虽然这让妈妈嫉妒无比)爸爸必须抽空陪伴孩子,赞扬和亲近孩子,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并与妻子一起分担照顾孩子的工作。

第三个阶段是14岁以上,向男人转变。父母需要为孩子找到一个合适的引导者,可以是家庭集体活动、社区学校或者是除父母外其他爱孩子的成年人。

书中强调了除父母外,另外成年人对男孩帮助的重要性。这也说明,这个阶段的孩子遇到问题已经不再往内寻求解决方法,而倾向于向外,向朋友和其他成年人寻求答案了。所以,为他们找到一个好的引导者,比如出色的教师、教练等人。是父母们在抚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的另外一个难题。

读完这本书,才发现男孩的成长,对家庭,特别对妈妈来说是渐行渐远的,仔细斟酌,却也是好悲伤的事实。哎,所以,好好珍惜现在共处的时光吧,然后再学会慢慢放手,再只能默默关注了。

在养育孩子的路上,哪有容易二字,努力,共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