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杜牧说课稿(汇总5篇)

小编: 雁落霞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江南春杜牧说课稿篇一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长春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忆江南》,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演示)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流程。

一、教材分析

《忆江南》是长春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春天来了”中的诗词课,本单元以春天为主题,从春天的声音、美丽的景色、春天的快乐等方面,让学生感受春天,欣赏春天。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绝唱之笔。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学生通过学习这首词能够感知江南春天的美,并且初步具备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为以后学习古诗词,鉴赏诗词的意境美打下夯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能力也尚浅,不能够从字理行间中自己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美。如果光凭教师的一味讲解,形式比较枯燥,不能焕起学生对江南美的向往,针对这一点,我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当中,通过图片、视频、音乐把学生带进江南美丽的情境当中,在多媒体创设的情境中,感悟词的词句美、韵律美、意境美,对于学生较难掌握的生字“曾”,我也利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记忆字形,淡化识字难点。并以此字进行知识扩展,使学生了解当时写作背景,为学生感悟诗的意境做好铺垫。

基于以上几方面的分析,结合新课程理念,我分别从以下三方面拟订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忆江南》一诗,认识“谙”、“景”“胜”三个字,识记“忆”字,指导书写“曾”字。

技能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感悟诗意。

情感目标:体会诗人对江南春景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学习生字,感悟诗意,体会诗词的词句美、意境美,激发学生对江南的喜爱之情。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通过3个环节完成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初步感知江南的美

我先播放flash动画,让学生欣赏江南的风景图片,因为生活在北方的孩子没有去过江南,不了解那里的景色,所以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进了美丽的江南之中,从小桥流水人家、江边绿树红花,感受江南水乡独有的特点,为感悟江南的美作好铺垫。然后让学生先自己朗读诗词,读准生字的读音并初步感知这首词所写的内容。

(二)巧学生字,感悟词的词句美

在学生对诗词有了大致的了解之后,我通过读诗句,学生字,感悟诗句意境等形式进行逐句教学,对于本课字形较难记的“曾”字,我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辅助教学,在字形的记忆上,我设计了识字小儿歌,先让学生掌握了字的结构,再通过课件演示字的笔顺,使学生对这个字的书写顺序记忆非常深刻,另外,学生理解了它在诗句中的意思是“曾经”之后,我播放了白居易曾经在江南修筑白堤的录像片,此环节的设计意在使学生了解到当时白居易当时在那里做官时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并与那里的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所以白居易写这首词不仅是想念那里的景,更想念那里的人,学生了解了诗人的写作背景后,能学生更好地感悟词的意境。

接着学习文中的重点词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我这句的教学中我采用以读促讲,图文结合的方法,先让学生自己读,然后借助多媒体课件打出图片,看图读,再通过两组对比图片对比读,通过对比鲜明的图片不仅从颜色上给人强烈视觉冲击,还从中感受到江南春天的.生机勃勃,再引导学生在诗句中找到“红”、“绿”两个字恰当地写出了江南春天独特的美,感受诗人用词持准确性,而学生也在理解的逐步深入,朗读水平也逐渐提高。教师要做出适当的评价,我对于朗读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对于朗读一般的学生给予鼓励,培养他们的朗读兴趣,逐步提高朗读能力。

(四)听音品析,感悟词的意境美

二年级的学生对读词的节奏掌握不够准确,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配乐朗读,培养学生的韵律美。之后,我播放了歌曲《忆江南》,使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词的一个特点就是当词可以吟唱的特点,通过多媒体的设计打破了课堂中原有的那种只凭借教师的一味讲解,而学生却听的茫茫然,不知所措的局面。解决了传统教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且还使学生从优美的旋律和美丽的画面,再次感受江南那如痴如醉的美景,产生共鸣,唤起学生对江南绚丽春色的向往,也想亲自去畅游一番,突破了教学难点。

在讲完本首词之后,我出示了几张景色的图片,引导学生先出示自己的感受,根据感受自己试着写诗句,虽然学生写出来的诗句很稚嫩,有的甚至也谈不上是诗句,但是学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浓了,为今后学习古诗词和鉴赏诗词的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三、教学反思

1、通过语文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尝试,有助于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感受词的意境美,而且当看到图片时有自己的感受。

2、在应用时还要注意恰当,课堂上不能完全依赖信息技术手段,而忽略了语文教学的基础性,工具性。要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在它的辅助下高质高效地完成语文任务。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大家。

江南春杜牧说课稿篇二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谁不忆江南――

从小便学这首诗词,白居易的忆江南。我就是背着这首诗词长大的。

所以,在我的世界里,总有个问号,江南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我出生于北方,生长于北方,从小到大一直都是在北方成长,从未离开过。

可我的心,却从此逃离北方,去寻找离我遥远的江南水乡。

是什么带走了我的灵魂,是他,这位大诗人白居易,是什么带走了我的心,是它,这首诗词小令。

可我不停的找啊找啊,却一直都没有找到。我不知道它在何方,我只知道它离我很远,但是,一切都无法阻挡我,我要去寻找白居易的江南,我要去寻找我心中的江南。

因此,我在梦中,仿佛看到了小桥流水人家,亦看到古老的道路,清凉的西风,还有瘦弱的马在古道边安静的吃草。

隐隐约约,看的好不真切。

只那一瞬间,我与江南水乡擦肩而过。将来,我一定要去看那江南,再将来,我一定要像白居易那样对江南无尽的回忆,和无限的热爱。

等着我,我的江南水乡!

江南春杜牧说课稿篇三

一、说教材(时间控制3分钟)

根据新课标的阶段目标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会写“谙”这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

3.学习通过看注解,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抓住“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等重点诗句,想像诗人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本课的重点、难点为:

重点(一句话):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背诵诗歌。

难点(一句话):结合具体诗句想象诗人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教学时间:根据课文内容需要,将安排1个课时。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和学法(时间控制1分钟)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教学内容,结合(四)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

那么在学法上,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并要求学生在交流学习中背诵优美诗句,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

三、说教学过程(时间控制5分钟)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将以四个环节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配乐江南风景图,将学生带入情境。随后揭开课题,顺势进入第二环节。

第三环节:研读赏析,体验情感。叶圣陶说: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能读书。鉴于此,在“研读赏析,体验情感”环节中,我首先抽选出几个朗读好的代表示范朗读诗歌,要求其他学生边听边想象诗歌画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朗读完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日出江花红胜地红,春来江水绿如蓝。”想一想江边的花为什么会红胜火,江水为什么会绿如蓝呢?提示学生眼睛看着文字,嘴上说着语句,脑海想像画面(太阳很红,花儿在太阳的照射下,更红了,胜地过了火焰。美丽的江水绿得很纯净,如同蓝草一般)。力图使学生在反复朗读和讨论交流中对诗歌有所思有所悟。

紧接着,我将根据学生讨论情况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借助多媒体展示课前准备好的图片,适时加以引导和阐述,想象诗句画面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让学生图文结合地品味和理解诗句。让学生由抽象的转化到具体可感的画面上来。我借助多媒体展示“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画面。这一幅幅画面,不仅讲学生们带入诗歌情境之中,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些诗句,从而体味文章的意境美,领会作者表达的特点。

最后,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再次展现一组配乐图画,引读课文,使学生与文本、作者再次产生共鸣,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当时的感受,激起他们对祖国山水的无限热爱。

总之,这一系列的“读、悟、议、赏、再读”,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第四环节:安排作业,复习强化。为了复习、强化学生所学知识,让学生再次体验课文优美的意境陪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我安排两道课后作业:作业1:请大家背诵默写这首诗;2:摘抄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这是我教学过程的安排,下面说说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江南春杜牧说课稿篇四

《父亲的菜园》这是一篇第七册选读课文,记叙了父亲在一片荒凉的山坡上开垦一块土地,使它成为“我家”菜园的事,表现了父亲勤劳、坚毅的品质,体现出作者对父亲、对土地深厚的感情。

课文通过对父亲言行的具体描写,表现父亲的优秀品质是本文表达上的一个特点。引导学生从描写父亲开垦菜园言行的词句中体会父亲勤劳、坚毅的品质,感受父亲对劳动、对土地的爱是是教学重点。体会父亲在荒坡上开垦菜园的艰辛,对城市或平原地区的学生来说是教学上的难点。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加强学生对记事写人这一类文章的感悟,进一步学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从父亲坚忍不拔的品质中受到教育,培养热爱土地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结合我对教材的理解以及文本的价值取向,按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的目标,我确定本课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读课文,最大限度地促成每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学习从课文内容体会思想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描写父亲言行的句子,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从中体会父亲在开垦菜园的过程中付出的艰辛劳动,感受父亲身上表现出来的那种坚毅、自信、勤劳的品格,知道要想获取成功必须勇于克服困难,坚持努力奋斗的道理。

3、在读悟结合、丰富言语实践活动中,发展历练学生语言,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对父亲的崇敬。

江南春杜牧说课稿篇五

我的家乡在浙江,在这里,春天草长莺飞,夏天烈日炎炎,秋天橙黄橘绿,冬天大雪纷飞,连大诗人白居易也被这美丽景致所吸引。下面,就让我来讲一讲白居易与江南的故事。

有一年的春天,白居易想起曾经在江南看到的风景,记忆中的江南的风景仍旧那么美丽。那里有一条江,平静得就像一面镜子,江水绿得就像被蓝草浸染过一样,鱼儿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泳。江边有一些美丽的鲜花,它们红得比火还要鲜艳,并且有黄莺鸟在鲜花周围歌唱。江边还有一些柳树在梳头,江边倒映着它们的身影,美丽极了!远处,隐隐约约可以看见一些小酒馆和茶楼,一片片黑色的瓦片和白色的围墙构成了这幅美丽的画卷,并有一面旗子在半空中飘荡……白居易还写下了《忆江南》这首古诗来赞美江南的美丽风景。

这就是美丽的江南风景,我可以带你去“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杭州西湖,巧夺天工的苏州园林和雨后朦胧的嘉兴南湖烟雨楼;逛累了,我们可以在太湖边小憩一会儿,看看湖光美色,尝尝湖鲜美味;晚上,我们还可以在上海黄浦江上欣赏两岸灯火辉煌的万国建筑群。

美丽富饶的江南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