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孔繁森殉职周年心得体会(模板8篇)

小编: XY字客

通过撰写实习心得,我们可以回顾实习过程中的亮点和失误,从而吸取教训,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下是一些关于工作心得的精华分享,希望能给大家的个人成长带来一些启发。

孔繁森殉职周年心得体会篇一

“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孔繁森同志扎根高原、一心为民、坚守公仆本色、不忘初心的精神,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标杆。

孔繁森这个名字,大家都已经耳熟能详。在这位党员干部50年的生命历程中,其中有都献给了雪域高原。他一心为民无私奉献、清正廉洁,他严以律已严于修身,舍小家顾大家。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位于聊城的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平均每天要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党员干部近人。参观者通过学习孔繁森同志的事迹,接受思想洗礼,重温初心使命。

“这次到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学习,我们要在思想境界上再进一步提升。作为党员干部要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义务,学习孔繁森同志‘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归’的奉献精神,重新赢得群众对我们的信任和拥护。”济南市委政研室改革办农村研究处副处长于文博表示。

此外,聊城市也高度重视孔繁森作为领导干部教育标杆的作用,新提拔的干部、新考进的公务员、市委党校的学员,都要先到纪念馆参观学习,对照孔繁森,进行深刻的思想解剖。

“孔繁森精神在我们新时代具有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它的价值核心就是忠诚、干净、担当。”孔繁森同志纪念馆馆长高杉介绍,孔繁森的精神价值与当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对党员干部的要求是一致的。

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孔繁森忠党许国、爱民如亲的精神,把党的事业放在心中的最高位,无条件服从组织安排。“历经三次生死考验,最终倒在了为人民服务的路上,就印证了孔繁森他的忠诚和担当。”高杉说。

2019孔繁森殉职25周年有感

孔繁森(1944—1994)男,汉族,山东省聊城市人,中共党员。生前系西藏阿里地区地委书记。

孔繁森自觉以党和人民的需要为己任,两次进藏工作,在雪域高原奋斗十个春秋。1979年,他告别年逾古稀的老母、体弱多病的妻子和尚处幼年的孩子,在海拔4700多米的西藏自治区岗巴县一干就是3年。

在此期间,他经常深入乡村、牧区与群众一起干农活、修水利。1988年,他克服困难再次带队进藏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他跑遍全市绝大部分中小学校、敬老院和养老院,为教育事业奔波操劳,给孤寡老人送去温暖。他领养了地震灾区的3个藏族孤儿,并隐姓埋名先后3次为他们献血。

1992年,他又到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的阿里地区任地委书记。1994年,阿里高原发生罕见暴风雪灾,他带领工作组第一时间赶到受灾地区,把救济粮和救济款送到受灾群众手中,每天工作到深夜两点多才休息。在他带领下,经过广大干部群众的努力,阿里经济有了较快发展,1994年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37.5%。他受到藏族群众的普遍称赞,被誉为“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楷模”。

1994年11月,他在考察工作途中因车祸殉职,终年50岁。他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

孔繁森殉职周年心得体会篇二

常常扬言“老子杀过人”“弄死你”,长期在村里随意殴打他人、强拿他人财物,横行乡里,村民敢怒不敢言,影响极其恶劣。1月29日,经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以寻衅滋事罪、故意伤害罪以及非法持有枪支罪,数罪并罚,判处被告人李某有期徒刑四年零六个月.

让我们学习孔繁森同志热爱人民、服务人民的满腔热忱。孔繁森同志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为民解难、为民造福当作自己神圣的职责。“一个共产先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他把藏族人民的疾苦看成是自己的疾苦,把藏族人民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幸福。为了藏族人民,他可以献出金钱、献出鲜血、献出健康乃至献出自己的生命。这种行为让我无比敬意。

让我们学习孔繁森同志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高尚品德。西藏地区,高寒缺氧,交通不便,地广人稀,自然条件差,工作、生活条件都十分艰苦。阿里地区又是“世界屋脊的屋脊”。在那里坚持工作,需要多么顽强的意志,承受多大的困难啊!可是,他不把这些困难看在眼里,不把自己的身体放在心上,“冰山愈冷情愈热,耿耿忠心照雪山。”孔繁森同志严以律己,清正廉洁,从不利用职权为个人谋私利,相反,他还用自己不高的收入长期收养藏族孤儿,常常为患病的藏胞送医送药,为有困难的藏胞慷慨懈囊,这种克己为民的行为让我潸然泪下!

让我们学习孔繁森同志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孔繁森同志有理想、有抱负,每到一个地方,不管担任什么职务,都对自己提出高标准的要求,努力把工作做得好上加好。他不尚空谈,讲求实干。担任阿里地委书记后,他跨高山,涉深谷,过草原,访藏胞,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全地区106个乡,短短几个月时间,他就跑了98个,为制定建设新阿里的蓝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团结和带领当地干部和群众,扎扎实实地为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而奋斗,赢得藏族同胞的爱戴和尊敬。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了榜样,让我们向孔繁森敬礼!我们以你为榜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孔繁森殉职周年心得体会篇三

“他献身的雪域高原没有忘记他,历史没有忘记他!”看到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孔繁森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他曾经的同事、西藏自治区那曲市人大副主任李玉建难掩激动。虽然孔繁森同志离开我们已经24年了,但他的先进事迹至今为西藏人民所念念不忘。长期以来,孔繁森精神不断鼓舞和激励着广大西藏各族干部群众,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接续奋斗。

孔繁森同志那一件件、一幕幕感人的平凡事迹,无不深深地打动着后人,不断使人思想得到升华,灵魂得到洗礼,心灵得到净化。孔繁森多次对人说:“活着就干,死了就算!”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壮烈誓言。孔繁森精神不仅仅是一个时代、一个地区的精神遗产、价值遗存,更是我们西藏广大党员干部战胜高寒缺氧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克服困难和问题的法宝,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永远是西藏各族人民心中一座永远的丰碑。在新时代新征程,虽然西藏的思想观念、社会环境、发展的基础和目标任务等都有很大变化,但我党的宗旨没有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没有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没有变,孔繁森精神仍然是雪域高原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孔繁森精神永远都不会过时。

孔繁森同志一生对党无限忠诚,具有无比坚强的党性观念。他总是用“咱是党的人”、“咱是公家的人”来约束和要求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孔繁森精神的本质所在。孔繁森同志之所以被誉为党员领导干部的楷模、改革先锋,之所以深受人民群众爱戴,根本原因就是他心里装着人民,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事。为了工作,他经常加班加点,通宵达旦。他干一行,爱一行,不论担任何种职务,都竭尽全力,做出突出成绩。他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真心诚意为大家办好事,办实事。为了了解实际情况,他克服严酷的自然条件和疾病的痛苦折磨,有时从马上掉下来,但他仍然一心扑在为人民造福的事业上。他自强不息,开拓进取,为了改变阿里地区的落后面貌,将生死置之度外,在他以身殉职的时候,遗物中只有8.6元钱和振兴阿里经济的12条建议。孔繁森精神正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终目的——“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具体体现。

孔繁森同志一生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为了他人幸福,自己节衣缩食、挨饿受冻,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了党的群众路线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与作风。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我们党的立业之本、取胜之道、传家之宝,也是孔繁森精神的精髓。1993年4月,孔繁森到阿里工作,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展解放思想大调研大讨论。“当时,阿里连一家菜市场都没有。孔繁森把业余时间都用来深入基层了解情况,一年多时间,106个乡跑了98个。”李玉建说,在孔繁森的努力下,阿里有了本地的商店、饭店。1994年,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8亿元,比1993年增长37.5%。孔繁森同志以他的一言一行对艰苦奋斗做了生动的诠释,这也正是他赢得群众拥护和爱戴的重要原因。他对事业鞠躬尽瘁,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的大无畏气概,也正是新时代的我们应该具备的优良作风。

放眼未来,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新征程上,我们需要孔繁森精神,孔繁森精神也永远不会过时!

孔繁森殉职周年心得体会篇四

“他献身的雪域高原没有忘记他,历史没有忘记他!”看到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孔繁森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他曾经的同事、西藏自治区那曲市人大副主任李玉建难掩激动。1988年,山东省再次选派进藏干部,组织上决定让他带队第二次赴藏工作。孔繁森把九旬老母和3个未成年的孩子托付给身体虚弱的妻子,毅然表示:“我是党的干部,服从组织安排!”

俗话说:“喝水不忘挖井人”。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孔繁森的名字再次在群众耳边响起,这位为党和国家事业而奉献一生的“先锋”,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同事的怀念,党和国家的尊重。孔繁森带给雪域高原的是温情,更是一腔热血;是坚毅的心,更是艰苦奋进的精神;铭记自己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勇于担当,这些优良的品质感染着同事,更让群众记在心里。

作为党员干部,要有坚忍不拔的品格,遇到困境,要勇于克服,战胜困难;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要以行动来证明自己,对党忠诚、爱党、敬党,服务群众;要立足自己的本职岗位,踏实肯干,实事求是,恪尽职守,为党和国家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向孔繁森同志学习,敢于奉献,乐于奉献。人民的强大才能让国家强大,去偏远的地区献身事业,改变偏远地区落后的情况,带动地区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思群众之所虑,做群众之所想,将群众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将群众记在心间,挂在嘴边。作为党员干部,要有“为大家、舍小家”的献身精神。

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家的不断强大。对于党员干部,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素质、理论修养、作风精神。要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要有“榜样意识”“先锋意识”,事事我在前,时时我向前。贴近群众,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

孔繁森殉职周年心得体会篇五

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孔繁森,更是一位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好干部。这位模范干部收留了三个震灾中认识的孤儿。由于生活拮据,他到血库要求献血。在外人眼里,一个共产党的中高级干部生活如此清贫真难以想像。孔繁森把工资中的相当大一部分用于帮助有困难的群众,平时根本就没有攒下几个钱。他给群众买药,扶贫济困时出手大方,少则百十元钱,多则上千元。他因车祸牺牲后,人们在他的遗体上找到的现金只有8元6角,在场的每个人都流了泪。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像孔繁森这样的好干部,就是人民所需要的,他即便离开了,也会永远留在人民心中,因为他这一辈子,心中也装着百姓,一辈子都在为人民百姓而奋斗。

学习孔繁森的为民情怀,就是要将人民时刻放在心中。不管走到哪里,不管在什么岗位,都不会忘了群众,心中都牵挂着群众,因为作为一名党员,来自于人民群众,依靠于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就是我们事业最大的支撑。

学习孔繁森的为民情怀,就是要处处为人民群众着想。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到人民群众的利益,有损于人民群众利益的事情坚决不做。面对群众的诉求,要积极寻求方法进行处理,及时作出回应。老百姓遇到困难,要及时伸出援手,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作为党员干部,就是要带头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时时把人民放在心中,处处为人民着想。

2019孔繁森殉职25周年感想

由于当今新形势的变化,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我们党员干部当中出现了两种根本对立的价值观念的问题,一种强调在为个人努力、为个人奋斗中,客观上也为社会工作;另一种坚持在为国家、为党的事业奋斗过程中实现个人的价值。这是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有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就会有不同的精神风貌,就会表现出什么样的党性和作风。加强党性修养,最根本的是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此,今天我们重新学习孔繁森的奉献精神对我们加强党性修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孔繁森精神最光彩照人之处是奉献。“把自己当作泥巴,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路。”这句朴实无华的诗句正是孔繁森无私奉献的价值观的最好写照。虽然他离开我们十五年了,但他的光辉形象在我们党员心中依然那样高大。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牢固的树立了共产主义价值观,以自己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实践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回答了人为什么活着和怎样活着有价值这个价值观的根本问题,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为我们党员干部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对我们加强党性修养提供了永久的范例。他为了党的事业,为了人民的幸福,毫不犹豫地献出自己的微薄的工资收入,献出自己的全部青春年华,献出自己的鲜血,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个孝子,但是为了更多的藏族老人,他不顾自己年已九旬、体弱多病的老母亲;他是一个慈父,但是为了更多的藏族儿童,他舍弃了自己的年幼儿女,倾全部心血抚育藏族孤儿;他家境并不富裕,甚至要当农民的兄弟接济,但是为了帮助藏胞和边关战士,他却慷慨解囊……这就是社会主义国家干部应具有的至高无上的奉献精神!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干部就应该是这样的人。孔繁森对这种奉献精神做了一个形象的概述:“一个人民公仆,就应该像一支燃烧的蜡烛,让整个生命发热、发光,照亮人民的事业,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蜡泪……”这就是奉献精神。只要党需要、国家需要、社会需要、人民需要、时代需要,我们党员干部就要不惜一切代价,不讲任何条件的奉献一切。

孔繁森的事迹告诉我们,奉献并不抽象,也不是可望不可即,只要埋头苦干,坚持不懈,一定会有所作为,有所贡献。作为党员干部,就是要在本职岗位上发扬奉献精神,热爱本职,钻研本职,扎扎实实地为国为民多作贡献,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孔繁森殉职周年心得体会篇六

家在山东的孔繁森上任的地方是阿里,那里海拔高,地广人稀,但孔繁森却没有退缩,两次赴藏,为阿里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到了阿里后,孔繁森以身作则,给人们送去温暖。然而在赴新疆的考察中,孔繁森以身殉职。孔繁森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为西藏的人民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在孔繁森同志工作过的地方,人民群众深切地怀念着他,而他工作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将留在我们的心中。他可以称为是我们中华儿女的典范,我们要向他学习,做一个为人民服务的人。

森精神中进一步汲取营养和力量,把弘扬孔繁森精神、践行党的根本宗旨贯穿到教育活动全过程。

“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二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事业重如冈底斯山。”这是对孔繁森同志一生高度的评价,虽然岗位是平凡的,但正是在这种平凡的岗位上他干出了不平凡的事业,展现了真正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通过参观学习,大家经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对党的群众路线活动的开展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感到了身上肩负的责任,更加领会了今后怎样做人、如何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我们要牢记孔繁森同志“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这句话,在今后的工作中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积极探索,脚踏实地的去干好我们的本职工作。

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无私奉献的精神。放弃了舒适的生活,不远万里来到西藏的孔繁森,把自己的身心都投入到了西藏的建设中去。想想看,我们有多少人能做到如此呢?孔繁森深切的明白西藏是我们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人民更是迫切的需要我们的援助,从孔繁森的身上,我体会到了他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以大局为重,国家与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品质。

我也要向他学习,要以集体的利益为重,个人的利益先放在一边,先帮集体解决困难,再去解决自己的困难。我们还应该该学习他艰苦奋斗的精神。孔繁森在工作中开拓进取,不管身处何处,担任何职,他对自己的标准都没有降低过。他在担任阿里委书记后不畏艰苦,亲自去实地考察,为建设阿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他的带领下,阿里地区的情况有了显著的改善。新一代的我们没有经历过长辈们艰苦的奋斗时代,一直是在党的呵护下健康成长的。国家的建设和发展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力量,我认为只要有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精神,就一定能够克服任何难关,长大后就能够为国家献出一份力。

我应该要想孔繁森一样,做一个不怕吃苦,再累人也要坚持下去的人。孔繁森同志的事情看起来都是平凡的小事,但这些事情体现出了他伟大的人格。孔繁森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是艰苦奋斗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我要以孔繁森为榜样,努力学习,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孔繁森殉职25周年有感

雷锋曾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作为一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员,他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了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了。

在西藏高原,在齐鲁大地,在全国各地,一个响亮的名字传遍城乡。这个名字就是孔繁森。孔繁森生前两次赴藏,历时十载,为西藏的建设、发展和稳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同藏族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1994年11月,时任西藏阿里地委书记的孔繁森不幸以身殉职,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奉献之歌、奋斗之歌。

西藏高寒缺氧,自然条件差,工作、生活条件都十分艰苦,阿里地区又是“世界屋脊的屋脊”。可是,孔繁森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对待这些困难,忘我工作。他严以律己,清正廉洁,从不利用职权为个人谋私利,相反他还用自己不高的收入长期收养藏族孤儿,经常为患病的藏胞送医送药,为有困难的藏胞慷慨解囊。

每到一个地方,孔繁森都努力把工作做得好上加好。在岗巴县工作期间,他和群众一起收割、打场、挖泥塘;在拉萨工作期间,他跑遍了全市8个县区所有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乡办、村办小学;担任阿里地委书记后,他跨高山、涉深谷、过草原、访藏胞,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全地区106个乡他跑了98个。他团结和带领当地干部和群众为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而奋斗,赢得藏族同胞的爱戴和尊敬。

孔繁森同志是新时期党员干部的模范,是阿里人民的好书记。在阿里期间,孔繁森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加快阿里的经济发展,加强民族团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殚精竭虑,忘我工作。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是天下的人要为天下人着想为天下的人谋福利,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为西藏地区人民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不但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努力学习专业科学文化知识,要关心国家大事、国计民生,做到身在校园心系天下,争取成为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

孔繁森殉职周年心得体会篇七

11月29日,孔繁森的墓前。

不远千里赶来的阿里地委原秘书长柴腾虎,眼泪再次夺眶而出。每年这个特殊的日子,柴腾虎都会来聊城缅怀孔繁森。孔繁森墓碑上的挽联,正是他当年追悼孔繁森时所作:“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二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

狮泉河水清澈依旧,冈底斯山悄然矗立。时间或许会冲淡记忆,但人们绝不会忘记,孔繁森的理想信念、人格情操,使千万人的心灵为之震撼;岁月或许能改变山河,但历史将不断证明,他的精神将超越时空,成为人们永恒的追求。

24年来,孔繁森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其热爱人民、为民服务的公仆情怀,艰苦奋斗、勇于担当的良好作风,清正廉洁、克己奉公的高尚品德,依然让世人仰视,激励着新时代的每个人!

1994年11月29日,意外突然而至。

去新疆塔城考察边贸的途中,孔繁森遭遇车祸,不幸殉职。人们料理他的后事时,看到两件令人心碎的遗物:一是他仅有的钱款:8.6元;二是他的“绝笔”——去世前4天写的关于发展阿里经济的12条建议。

两次援藏,历时十载……孔繁森以自己的生命奏响了“支援西部、建设边疆”的雄壮乐章,塑造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铸就了孔繁森精神。

孔繁森精神,凝聚着时代精神的精华,体现出强烈的时代特色,集中展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领导干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理想追求和精神面貌,表现出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强党性和崇高品德,实现了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高度统一、党性与理想人格的完美结合。

一个前进的时代,总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孔繁森就是一个站在时代前列的先进人物,孔繁森精神既是齐鲁文化孕育的硕果,也是共产主义道德滋养的结晶,代表和体现着我们时代精神的精华。在孔繁森的身上,既能看到聊城人民的各种最优秀品质,更能看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优秀品格。

孔繁森,是聊城人民的光荣和骄傲;孔繁森精神,是聊城事业发展的宝贵财富。“发掘和诠释孔繁森精神所蕴含的红色基因密码,用更加鲜活生动的孔繁森精神来培养干部、教育干部、塑造干部,为聊城的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今年6月28日,市委书记徐景颜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繁森精神座谈会上指出。

站在改革开放40年这个历史节点上,我们更应当深入挖掘孔繁森精神的深刻,从中汲取营养和力量,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全面开创新时代聊城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11月29日,茌平县李显明村的李福芹老人,早早地来到孔繁森的墓前缅怀。他还随身带来了一把菜刀,捐献给了孔繁森同志纪念馆。

“1975年,繁森同志在村里包村时,帮助过村里很多的人,这把就是他帮我家砍猪草时用的菜刀。”时隔多年,回想起那段时光,李福芹老人还是记忆犹新。

“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这是孔繁森同志的一句名言。这句话,看似平常,却是人民公仆情怀的集中展示。

孔繁森也实现了言与行的完美统一。他两次进藏,历时十载,始终做到视藏族老人如自己的父母,待藏族孩子胜自己的儿女。风雪中,他脱下身上的毛衣毛裤,送给挨冻的老阿妈;在乡下,他掏空口袋,把钱给有困难的藏胞,用嘴给藏族老人吸痰,用心窝为藏族老人暖脚。

1993年春的一天,孔繁森悄悄来到西藏军区总医院血库,要求献血。护士看着他那已经斑白的鬓角,婉言劝道:“您这么大年纪了,不适合献血。”他连忙恳求道:“我家里孩子多,负担重,急需要钱。请帮个忙吧!”护士见孔繁森如此恳切,只好同意他的请求。殷红的鲜血,从孔繁森的体内缓缓流进针管,这是一位共产党员的鲜血,流淌着滚烫的为民情怀。

弘扬孔繁森精神,就要学习他热爱人民、勤政为民的公仆情怀。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他把西藏的老人当作自己的父母,把西藏的儿童当作自己的孩子;他以热爱人民、服务人民的实际行动,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生动体现了共产党人爱民、亲民、为民的本质特征。孔繁森把爱人民视为爱的最高境界,时刻把藏区贫困百姓冷暖安危放在心上,把群众当成亲人,以实际行动展示了一名共产党员爱人民的崇高境界和公仆情怀!

1992年底,孔繁森第二次援藏工作期满,由于工作出色,他被留在西藏工作,调任阿里地区,阿里地区平均海拔4500米,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

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跑遍了阿里地区106个乡中的98个,茫茫雪域高原到处都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迹。

“孔繁森在遇难前,包括‘雪地遗书’在内先后有三次遇险,从中能够看出他的担当和品质,他无愧是和平年代的英雄。”11月29日,孔繁森同志纪念馆馆长高杉对记者说。

从部队到地方,从鲁西到阿里,孔繁森走出了一条闪光的人生轨迹。当有些人梦想用金钱铺垫所谓灯红酒绿的理想生活之路,他却跨越万里关山走向艰苦的青藏高原;当一些人挖空心思,奔走于个人的升迁之途,他却埋头耕耘在雪域边关。

面对阿里地区的贫穷落后面貌,孔繁森说,“阿里的贫穷,是我们的耻辱;率领群众致富,是我们的天职”。在孔繁森的领导和带动下,阿里地区有了较大的发展。孔繁森为阿里地区的经济建设,为阿里人民的脱贫致富呕心沥血。

弘扬孔繁森精神,就要学习他艰苦奋斗、勇于担当的良好作风。尤其在当前,聊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全市上下更要以孔繁森同志矢志改变阿里贫困面貌的奋斗精神为榜样,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劲头,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努力提高聊城的综合实力、竞争实力和发展水平。

浩瀚的星河中,孔繁森这个名字一直闪烁,在无数人的心中树起一座不朽的丰碑。站在改革开放40年这个节点上,我们要深入挖掘孔繁森精神的深刻,从中汲取营养和力量,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

孔繁森殉职周年心得体会篇八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党员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一直坚守这份初心,践行这份使命。回顾他的过往,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能从中体悟到那份忠诚坚定的理想信仰,那份不畏艰险的拼搏精神,那份开拓进取的优良作风,那份心怀人民的公仆情怀,那份清正廉洁的高尚品格。

在奋斗的征途上,有艰难险阻的考验,有公与私的选择……由于坚定了初心,孔繁森经受了各种考验,做出了无愧于优秀共产党员的壮举。他留下的那句话,已经成为党员干部共同的精神财富:“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

“咱是党的人,咱得给公家办事啊”

忠诚干净担当是新时代共产党人应当具备的政治品格。忠诚是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落实到每一次选择、每一次坚守中的勇气和担当。孔繁森曾做出的重大选择,尽显他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

如果一个结婚成家的男人,父亲70岁,母亲78岁,妻子身体不好,三个孩子尚在幼年,家庭主要经济收入来自农村种地生活,但组织上决定调他去西藏工作五年,这个时候他该如何抉择?面对党和人民的需要,面对组织的号召,孔繁森毅然承担起了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使命,做出了必然的抉择,服从大局,把对家人的爱升华为对国家、民族、人民的大爱与对党的绝对忠诚。

1979年4月26日下午,孔繁森和15位聊城籍援藏干部踏上西去的征程。起初,孔繁森进藏是作为日喀则地委宣传部副部长选调的;报到后,地委领导通过考察,决定改派他到条件更加艰苦的边境地区岗巴县担任县委副书记兼检察院检察长。岗巴海拔比日喀则平均高出几百米,含氧量不足50%,比日喀则还低15%左右,但孔繁森毫不犹豫地回答:听从组织安排。

第二次进藏同样是考验。上级让孔繁森作为山东省援藏干部的总带队再次进藏。一边是87岁、瘫坐在轮椅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老母亲,正处在升学节骨眼儿上的三个孩子,一边是比在内地更加艰辛的工作岗位,他该如何抉择?尽管有过犹豫,尽管很多人并不支持他去,但孔繁森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做出了再次赴藏的决定。他对别人讲:我二次进藏,完全是个人自愿和对藏族人民的感情。

孔繁森觉得对不起家人,不知如何对妻子说明这次选择的理由,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愧疚。他最放不下的是母亲。要走了,孔繁森默默地站在母亲身旁,轻轻梳理着母亲稀疏的白发,然后贴在老人的耳旁,声音颤抖地说:“娘,儿又要出远门了,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要翻好几座山,过好多条河。”“三儿啊,咱不去不行吗?”年迈的母亲颤巍巍地抚摸着他的头问。“不行啊娘,咱是党的人,咱得给公家办事啊。”孔繁森的声音哽咽。“那就去吧,俺知道公家的事误了不行。多带些衣服、干粮,路上别喝冷水……”孔繁森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痛苦,“扑通”一声跪在母亲面前,流着眼泪磕了一个头,恋恋不舍地踏上远去的征程。

“我在哪里发生不幸,就把我埋在哪里”

面对高海拔环境,面对恶劣的气候和复杂的交通,孔繁森不仅对身体所受的损伤无所畏惧,而且甘愿冒着随时可能遇到的生命危险,知重而担,知难而进,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支撑下,不惧艰险、不怕牺牲,勤勉工作。

岗巴县海拔4700米,空气含氧量少,下一次乡要一个多月,到最远的乡村需要走十天,有时一天也找不到一个村子。孔繁森像县里干部一样,吃糌粑、喝酥油茶,一开始并不习惯。由于缺乏维生素,他出现了头发脱落、口腔溃疡、嘴唇开裂、指甲变软、体重下降等情况。这些困难并没有阻挡孔繁森融入藏区工作生活的脚步。在给友人的信中,孔繁森写道,原来打一担水要休息两次,后来到400米外打水,可以一次挑到家。

从进藏第一天开始,他就把这片土地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参加藏语培训班,认真听,卖力读,很快掌握了32个藏文字母和当地常用会话。他克服高原反应,学会了骑马,很快适应了藏区的生活方式。

1989年11月,孔繁森在驱车下乡检查工作途中发生车祸。他在病房躺了十多天,还未完全康复就提前出院。在把别人送他的水果和营养品都送到敬老院后,他便带领考察组到北京、重庆、杭州、合肥等地的16所中学看望藏族班学生。病痛折磨着他,可他全然不顾。由于这次车祸没有得到彻底的治疗,孔繁森留下了脑震荡后遗症、右眼成像重影、颈腰损伤的终身残疾。

1994年2月,一场50年不遇的暴风雪,让还没解决温饱的阿里雪上加霜。雪灾增加了数以万计的灾民,五十多万头牲畜冻饿而死,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亿元。孔繁森带领工作队踏着齐腰深的积雪,深入受灾最严重的革吉、改则两县,把每户牧民的受灾情况一一记在笔记本上,挨家挨户地走访牧民、分发救灾物品和救济款。27日凌晨,孔繁森感到心跳加快,胸闷气短,天旋地转。有高原生活经验和医学常识的孔繁森,预感到死神的临近。他艰难地支撑着身体,在笔记本上给同行的小梁写下了遗书,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在哪里发生不幸,就把我埋在哪里。”

一般人经过一次危难就会后怕不已,一生谨慎,孔繁森却历经危难志不移,越是艰险越向前。他干事创业、造福群众的初心,从未动摇和改变。据中央军委原副主席迟浩田回忆,他和孔繁森两次见面,都听他说过“活着就干,死了就算”的话,而第二次离孔繁森殉职只有四个月。在艰险的工作生活环境下,孔繁森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随时做好了为人民牺牲一切的思想准备。

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对群众的需求了如指掌,一步一个脚印地为群众办事

看到阿里的落后状况,孔繁森心急如焚。怀着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他搞调研,做规划,用务实之心、谋事之心、创业之心,推进阿里的稳定和发展。在阿里,孔繁森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县乡度过的,每一次少说也要十天八天。饿了,他们就吃一口风干的牛羊肉;渴了,就喝一口山上流下来的雪水。路不通就骑马,马过不去就步行。长时间骑马下乡,腿都磨破了,裤子和血肉都粘在一起。不到两年时间,全地区106个乡,他跑了98个,行程8万多公里。

孔繁森下乡有“四必到”:必到敬老院,必到学校,必到边防哨卡,必到贫困牧民家庭。抗击雪灾时,孔繁森到达受灾最严重的地方,坚持走访最偏僻的受灾户。小梁劝他,情况也摸清了,受灾情况也录像了,回去向自治区汇报就行了。你身体这么差,那些救灾粮款让其他人送去就行了。孔繁森却说,这么大的雪灾,我们不去,群众就会认为党和政府不管他们了!救灾物资到,和人到是不一样的!就算有一个人在那里,我也要去看他,让他知道,党和政府在关心着他,在和他一起跟自然灾害作斗争,让他感到今生今世的幸福,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阿里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与印度、尼泊尔等国家和地区相邻,地处反分裂斗争最前线。孔繁森作为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为国家安全和边境安定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他跑遍分区每一个边防哨卡,为军分区解决巡逻车辆不足问题,为无人区哨兵送去新鲜的牛羊肉、蔬菜、录像带和卡拉ok机,处理缺少执勤马匹、牦牛和烤火用的牛粪的问题,为巴尔兵站建立投递点,为20多位官兵和家属解决生活困难。他制定并部署实施阿里双拥规划,全地区军政、军民、民族团结出现崭新局面,日土县、札达县、军分区分别跨入双拥模范县和双拥先进集体的行列,使阿里地区双拥创建工作实现零的突破。

西藏的老人是他的老人,西藏的孩子是他的孩子,西藏的土地是他的家乡

心忧百姓,亲民爱民。孔繁森在行动中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拉萨市的56所敬老院和社会福利院,他走访过48所。每次下乡,他都带着小药箱,自费购买高原常见病治疗药品。工作之余,他为缺医少药的农牧民送医送药,每年在这上面的花费有几千元。尽管这些对整个藏区人民的医疗需求来说是杯水车薪,可对每一个病人,往往关乎健康和生命。有一次,孔繁森通过吸痰救活了一个叫仁青的小男孩。1979年3月7日出生的仁青,如今在岗巴县昌龙乡乃村务农。

1992年,拉萨市墨竹工卡县发生地震,孔繁森在指挥抗震现场连续奋战七天七夜。在直孔区羊日岗乡齐马卡村,他领养了三个失去父母的藏族孩子。生活实在困难,但他既不想给组织添麻烦,又不忍心向家里要钱,就来到西藏军区总医院,化名“洛珠”三次卖血900毫升,领到营养费900元,用于孩子们上学和改善生活。如今,他收养的孤儿已成人成材。

孔繁森的殉职给阿里人民带来莫大悲痛。他把自己当公仆,却被阿里人民称为“活菩萨”。在西藏,“孔繁森式的干部”至今仍然是群众对人民公仆的最高称誉。

“咱不能沾公家的光”

坚持原则是孔繁森做人做事的准则。有一次,阿里地委宣传部副部长柴腾虎陪孔繁森到基层去,在门口碰到一个人满脸堆笑地拦车。孔繁森面色冷峻,让司机开车照常前行。柴腾虎很是纳闷,平时一向和蔼可亲的孔书记怎么这么严肃?一打听才知道,那人是个包工头,想承揽阿里的某个工程项目,前一天找到孔繁森的办公室,掏出5000元钱,想让孔繁森给有关部门打个招呼,让孔繁森批评了一顿,装钱的信封也被扔到门外。

本家老乡孔祥茂一直想开个门诊,由于缺少行医资格,想找孔繁森找人特批,多次上门送礼恳求,孔繁森拒收礼品,严词拒绝,说人命关天岂能儿戏。后来,孔祥茂贪图钱财非法接生,造成医疗事故,痛哭流涕地跪在孔繁森面前,求他向有关部门说情,以逃避法律责任。孔繁森严肃批评了他,为他下了碗面条,看着他吃下,劝说他主动到有关部门投案自首,接受处理。

从严治家,立德树人,是孔繁森一直秉持的信念。在莘县时,县委通信员发现孔繁森儿子孔杰的作业本和笔用完了,就从机关仓库里领出稿纸、圆珠笔、墨水,给孔杰拿去用。孔繁森发现后教育儿子说:“你缺啥我给你买,咱不能沾公家的光。”趁孩子还没用,赶紧给送了回去。

从孔繁森给女儿孔玲的信中可以看出,他对孩子严格的要求和细腻的关切。1993年12月2日,他在信中说:“要注意节约,咱不是怕花钱,主要是要养成节约美德,千万不要和同学比吃比穿,要知道全国还有不少县因财政困难发不出工资,有相当一部分地区的部分群众温饱问题没有解决。”1994年1月16日,他写道:“你们几个小姊妹(孔玲同宿舍的女孩)记住:一要把学习搞好,二要带着书回家,三是路上注意安全,四是回家后要谦虚,五是帮父母多做点家务,六是不要买什么东西回家。”殉职前,孔繁森在新疆考察工作之余,给孔玲和同宿舍的同学,每人买了一顶维吾尔族小花帽和一条丝巾,这几个孩子多年都叫他“孔爸爸”。这些没来得及送出的礼物,凝聚着他博大的父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