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略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的论文(通用8篇)

小编: HT书生

就职是一个机会,我们可以展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做好就职前的准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与新同事建立联系和合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就职技巧和注意事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略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的论文篇一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知识的数量越来越多,更新知识的速度和数量越来越快。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而且也会随科学的发展而变得陈旧。新的知识出现,这就需要不断学习、不断的提高。学生时代靠教师而学,而脱离学校后就只能自学。因此教师不能把教学过程仅仅当作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不能满足于让学生获得多少知识,而要侧重于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要教给学生求知的本领,引导学生自学,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即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一、钻研教材,确定适合学生自学的教学内容

备课时,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刻理解和掌握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基本内容,明确重点、难点。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灵活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不是要求学生门门、课课都要自学。这样要求过多,负担过大,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让学生自学的内容一定要精心选择,尤其对初学者来说更应注意。如《汽车机械基础》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具备看懂汽车零件图和简单装配图的能力。识图常识中投影作图是建立空间概念,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分析能力的关键所在,这部分内容是不适合学生自学的。因为对一个刚踏入技工学校校门的初中毕业生来说,《汽车机械基础》是一门陌生的课程,而且对机器和机器零件都缺乏感性认识,如果让学生自学这部分内容,只会使学生感到困难而产生畏难情绪,而畏难情绪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而讲到汽车典型零件中的钢材类零件画法这部分内容就比较适合让学生自学。因为这部分内容对已经标准化的零件和结构要素制定了规定画法、标记和标记代号,需要机械记忆和内容较多。教师采用讲授法讲解这部分内容时效果不太好,学生会觉得既枯燥无味,又难记忆。若采用自学的方法效果比较好,当学生打下一定的基础以后,读零件图和读装配图也可以让学生自学。

二、设疑答疑,检查自学效果

我们要求学生自学,目的是让学生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较好地调动学生个人的学习积极性,亦即使感性注意、记忆、思维等认识能力都处于活动的状态,从而获取所需的知识。学生自学后能否达到这种效果,可以通过设疑答疑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朱熹曾指出:“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就是说学生要善疑,教师要善于激疑。因为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疑就会发问,有问就会深究。“疑”是求知欲的开始,“疑”是深入学习的起点。因此,设疑答疑是检查学生自学效果的一种方法。设疑答疑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教师设疑,学生答疑。

教师把教材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回答。提问时要有针对性,要突出重点。一般来说,对学习较差的学生可提问一些简单的有规律性的问题,这样可以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分析和概括性的问题,可留给学习较好的同学回答。对同学们认为比较难的问题,可通过讨论的方式进行解决。必要时,教师应作适当的启发。

2.学生思疑,教师解疑。

教师要调动学生提问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生疑、质疑,使学生敢于提问、乐于提问和善于提问。通过教师解疑,把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弄懂、弄通。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疑问,了解各学生在自学中存在的问题,按学生不同层次进行个别辅导。

三、综合归纳能力培养,引导学生抓重点,突破难点

学生自己看书,常常不分主次,抓不住本质,抓不住重点,搞不清哪些问题需要掌握,哪些问题只需要作一般了解,没法理清、理顺教材的主要内容。教师在学生自学后要把学生自学内容进行系统性、概括性的归纳总结。在串讲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抓住本质,从而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在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以后,可让学生自己上讲台来做归纳总结,使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都得到提高。对书中的一些难点,教师要在课堂上通过分析、推断、引证等方法讲明讲透,启发学生如何突破难点,并加深印象。

四、辅导练习,巩固自学效果

练习的目的是使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练习的内容要着重于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练习,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练习。练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课堂上练习,笔者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在黑板上出好题目,让部分学生在黑板上公开做,其它学生在下面自己做,教师做巡回指导。学生在黑板做完后,再让部分学生上来批改,最后教师讲评。讲评时要注意举一反三。如在《汽车机械基础》汽车典型零件的钢材类零件中螺纹及螺纹连接的教学中,学生通过自学、答疑后,笔者在黑板上画出螺栓连接、螺柱连接、螺钉连接的错误连接图形,让部分学生改错。学生通过改错、讨论,教师讲评后,对螺纹连接件的规定画法记得特别牢,在以后的画图中,很少出现类似的错误。

2.在规定的时间内做作业,然后教师边讲评,学生边批改作业。批改作业可分组交叉批改。学生通过互改作业,不但可以提高分析、判断能力,还可以吸取其它同学好的地方充实自己,通过其它同学的不足这处可以引以为戒。

古人云:“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这里的“善学”与“不善学”的差别,主要在于有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会不会自学。如果学生“善学”,教师就有充足的时间作巡回指导,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进度和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通过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素质的全面质量。教师讲解少而精,只在关键处点拨,学生多练,提高了课堂时间的利用率。更主要的是,通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可以在将来工作中不断独立获取新知识和新能力,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以适应社会的需要。现代教学论的发展趋势是重视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重视培养有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的人才,把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看作是顺利地掌握知识、更新知识的过程,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十几年来,笔者有不少学生参加工作后,通过自学考上大学,现已有的做老师、有的做工程师,通过自学不断充实自己而升为技术员的学生也不计其数。由此可见,“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凤勇.汽车机械基础.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略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的论文篇二

青岛黄海学院于20xx年开始培养电子商务就业创业人才,在探索和实践过程中,发现按照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电子商务专业大学生在就业创业能力方面,无法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的需求。第一,电子商务专业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大学生无法适应企业的精准用人需求,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的电子商务知识能力为主,在技能实操层面过于薄弱,而电子商务企业需要的是能够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提升企业销售业绩的技能型、实践型人才。第二,电子商务专业原有的人才培养方式培养的大学生的电商就业技能与企业的岗位技能要求有较大差距,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无法胜任电商企业相关岗位的工作技能。第三,电子商务专业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无法满足大学生提升创业能力的要求。

二、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目标

结合我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实际情况以及市场的需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电子商务专业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第一,明确电子商务专业就业创业能力人才培养的目标。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应具备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熟练掌握电子商务业务相关技能,能够胜任电子商务企业对应岗位的工作,具备良好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心理品质,能够基于平台运营熟练应用相关技术开展创业实践活动。第二,改革现有的人才培养方式,培养学生的电子商务实践操作技能。开设实践教学平台,通过小e学堂和企业工坊的校企合作模式培养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电商企业相关岗位工作技能,使我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能够实现精准的高质量就业。开设创客平台,鼓励和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通过创业实战来启迪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和强化电子商务创新创业能力,使学生能够在电子商务领域独立自主的开展创业实践活动,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促进实践教学。设立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注册、工商、税务、法律咨询,提高大学生在电子商务领域创业的成功率。第三,改革现有的电子商务课程体系,把相关的课程替换掉,密切结合电子商务企业的岗位需求,以市场为导向设置电子商务课程,从而实现定向精准的培养大学生的就业技能的目标。开设大学生创业培训和创业选修课,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大学生在电子商务领域创新创业的能力。

三、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过程

构建电子商务就业创业实践教学体系,设立实践教学平台、实训平台和创客平台联合培养电子商务专业就业创业人才。实践教学平台用于电子商务课程的实践教学,实训平台用于承担学生在企业工坊的实训,创客平台用来承担学生的创业。在大一阶段开展实践教学,在大二阶段开展实践教学和入企实训、创新创业,在大三阶段开展学生的创新创业和实习。

(一)实践教学平台

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和授课方式,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由高校专业理论课程、岗位技能课程、岗位实战课程三个模块构成。1、专业理论课程。该课程群以高校专业理论基础课为主,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良好的道德素养、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以及使学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由学校老师进行课堂教学。2、岗位技能课程。该课程群以增加学生实践经验为主要目标,教学内容全部采用真实企业案例和项目,通过企业经理、行业专家、山东网商集团老师等现场教学,学用互动,加深学生对电子商务业务流程和具体岗位的认知。课程体系的设计以电子商务岗位需求为逻辑起点,包括内贸、外贸两个方向,共计十一门课程。其中,内贸方向主要课程包括:设计思维基础、客户服务与管理、网店美工设计、网店推广、自媒体运营。外贸方向主要课程包括:跨境电商图文营销、阿里国际站操作实务、跨境贸易转型与突破、跨境电商零售运营。3、岗位实战课程。岗位实战课程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以培养和拓展学生职业素质、提升从业能力、增加实战经验为主要目标。课程组主要包括职场转变和电商实战。

(二)实训平台

实训平台,通过电子商务企业岗位实操提升学生的电子商务就业创业相关技能,启迪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引入电子商务领域相关的电商企业入驻基地,通过课岗融替,校企合作共育电子商务就业创业人才。在实训平台,每位学生都会选择一家企业的一个岗位,在规定的时间去企业工作,学生在工作岗位上每天都会有经理分配工作任务,接受经理的指导和培训,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向老师和企业经理进行反馈。通过在实训平台的工作,一方面学生将课堂所学的技能运用到实际的岗位工作当中去,强化知识的吸收和熟练加深所学技能;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解决在实际工作岗位当中遇到的新问题接受最前沿的电商实践操作技能,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第三,通过此平台的实训,学生将进行分流,一部分学生将选择适合的企业就业,另外一部分则开展独立自主的创业实践。20xx年,青岛黄海学院共引入包括青岛老尹家海参有限公司在内的20家企业。

(三)创客平台

创客平台,通过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让学生独立自主的在电子商务领域开展广泛的创业实践,设置大学生创新创业选修课程,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锻炼学生的创业心理品质,拓展并强化学生的电子商务就业创业技能。20xx年,学院共开设创新创业课程42门。在此阶段,学生可以按兴趣和意愿自由组建若干人参与的创业团队,创业导师对创业团队的创业项目进行指导,符合条件的创业团队可以入驻创客空间。创客空间提供免费的场地、办公桌椅、水电网等硬件供创业学生使用,并配有摄影棚、样品展示厅供创业学生使用。20xx年学院共有18支创业团队入驻创客空间。创客空间设立创业服务中心,为创业大学生提供创业过程中的工商注册、法律、财务、融资等服务。入驻创客空间的团队在创客空间开展为期一年的创业实践,在创业实践过程中接受创客空间的管理和服务。每个创业项目都有对应的创业导师进行辅导或创业项目带动,以确保创业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为确保学生有充足的创业实践时间,创业学生可申请每学期4学分对应的课程的免修免考。创业团队经过为期一年的创业实践,优秀的创业项目将会注册公司,成长为小微创业企业,小微企业又将会入驻基地的实训平台,为学弟学妹服务,进一步发展壮大。另外一部分创业团队经过创业实践的磨炼,积累了较强的电子商务就业创业技能和管理能力,会选择优质就业。

四、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的效果

青岛黄海学院从20xx年至今,共培养3000多名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培养1000多名电子商务创业型人才,孵化87支创业团队,注册企业65家,带动就业390人。电子商务专业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的模式促进了电子商务专业的改革与发展,解决了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培养实战型、技能型、创业型人才的问题,解决了企业招人难、用人难的问题,实现了电子商务专业大学生优质精准就业和创业,使学校、企业、大学生三方满意。青岛老尹家海参实训工作坊,学生在20xx年双十一当天交易额突破百万。中恒纸业实训工作坊在基地经过两年的孵化,企业员工数量由两位数增加到八位数,业绩翻了三倍。青岛黄海学院20xx年承担魅族手机“云客服”创业项目,学生在“双十一”当天交易额达到3750万。20xx年3至6月份,电子商务创业班23名同学完成了70.2万元销售额。青岛黄海学院电子商务创业班大学生的创业情况先后被青岛早报、黄岛电视台、青岛电视台报道。

五、思考与展望

青岛黄海学院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努力探索适合本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实现了校企密切结合培养实用型电商人才,启迪和激发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为社会培养了就业创业人才,帮助大学生实现了创业梦想,学校也因此走在了电子商务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在创新创业和互联网+的浪潮下,青岛黄海学院将坚持走培养应用型就业创业人才之路,为企业、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实用人才。

略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的论文篇三

当代大学生能否保质保量的就业,关系到其自身的前途和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因此,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大学生把书本知识与实践锻炼相结合,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社会问题

目前,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发展,社会各级单位接受毕业生的力度较前几年有明显的下降,就业市场供大于求,这就使得很大一部分的毕业生面临着找不到工作的压力。20xx年以来我国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从而使得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就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无论是外资企业还是国有企业,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影响,越来越多的企业面临着经营困难、难以继续维持的局面,这样的经济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对毕业生的就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就业单位问题

就业空间正在逐年缩小,毕业生之间的竞争显得尤为激烈。因此,这就给用人单位肆意的以一些硬件条件不合为由拒绝招聘提供了借口。他们不从实际出发,提出例如只招收“985”“211”毕业生,或者只招收男生这样的不合理的用人要求,盲目的提高了人才的标准,形成了用人市场的人才高消费局面。这种盲目的人才高消费,不仅造成了人才的浪费,同时也给毕业生的就业带来很大压力。一些人才单位没有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错误的认为把时间用在培训应届毕业生上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三)高校问题

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变化的错位带来的就业压力。高校培养人才最终是要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这就要求高校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也要适应社会市场的不断变化。一方面,有些专业人才过剩,这样,就给这个专业造成了很多的失业者,另一方面,由于某些专业缺乏掌握专业技能的人才,导致没有相适应人才去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造成了人才培养与用人需求之间的矛盾,无形中为毕业生的就业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此外,高校就业指导滞后。部分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只开设在一个学期内,这很难满足学生就业心态多变、社会就业形势多变的需要。就业指导没有贯穿于整个大学的教学当中,导致大学生认识不到就业指导课的重要性,到大四的时候再进行就业指导为时已晚。

(四)大学生本身的问题

有一部分大学生及其家长,仍停留在过去传统的就业和择业观念上,把毕业看得过重,不能正确地对自己定位,错误性地提高个人就业期望值,不利于毕业生就业。

毕业生就业能力有限,知识运用到实践的能力不足,学业不精,只是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而实际操作能力差;同时社交能力欠缺,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强,对客观环境的认识有限,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新型模式

(一)“360°无死角”培养就业能力新模式

所谓“360°无死角”,是包括个人、高校、就业单位和政府在内的四位一体。这一新型的培养模式,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部分既要独立存在,充分发挥其功能,又必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共同为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这一目标而努力。

1。毕业生dd培养就业能力的核心。高校毕业生,是就业的主体,是培养就业能力的核心。首先,毕业生的个人性格、个人兴趣、个人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就业岗位或就业去向。大一到大三期间,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应有选择性的针对自己的目标,根据自己的爱好,去参加一些比如就创业园,就业沙龙这样的实践活动,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毕业生在择业的过程当中应当克服不正当的求职心理,正确地认识和把握职业的性质、特点、要求和就业可能性,并做出正确的判断,结合自身特点与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同时,要有择业自主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盲目求高薪,而是应该本着积累经验的目标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2。高校dd培养就业能力的关键。高等学校是培养优秀大学毕业生的摇篮,高校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层次。因此,高校应该严把“质量关”,为培育高质量的毕业生就业能力竭尽全力。就业能力也被称为可雇用性,就是关于获得工作和可以被雇佣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可以得到初次就业、维持就业以及获得新的就业的能力。国外一些大学已将其作为大学毕业生能否合格毕业的一个重要且关键的指标。第一,高校要对毕业生进行恰当的就业思想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正确的认识自己,减轻就业心理负担;第二;针对专业技能水平不高的学生,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第三,通过讲座形式进行创业理念,创业过程的教育;通过组织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践性训练,激发他们的创业思想,提升他们的创业素质。

3。就业单位dd培养就业能力的支撑。有就业单位的支撑,才能有毕业生施展的平台。当下,就业单位应适当改变用人原则,消除学历观念,更看重能力,给毕业生锻炼自己的机会。此外,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招聘,构建用人单位选用大学生的新理念,新机制。建立人才储备机制,对毕业生进行培训;建立校企合作制度,为毕业生搭建良好的实习实践平台。

4。政府dd培养就业能力的保障。政府的政策支持,是就业率稳定上升的保障。政府可以直接创造就业岗位,新增一些职业,为失业者提供临时的就业机会;同时,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税收等减免措施,鼓励企业雇佣失业青年,为那些提供就业机会的企业提供经济补助;加大对高校的经费投入,改善教学条件及环境,配备优秀的师资队伍,推进高校各项改革;鼓励大学生去落后或特定的地区,派遣选调生,缓解就业压力,可以减免学生的贷款,鼓励他们到基层,到农村就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为他们的创业提供优惠的政策,良好的环境。

(二)“特殊化”培养就业能力新模式

所谓“特殊化”是指针对特殊类别的学校,特殊毕业生所采取的特殊手段。

1。针对农业类院校毕业生的“特殊化”。农业类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不是很高,这与他们的院校类别,专业性质有着很大的关系。农业院校,其专业相对”冷门”,社会需求不明显,或工作环境较差,学生不愿去,使得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更是雪上加霜。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应进一步加快农村人才市场网络体系建设,积极拓宽人才市场服务领域,完善服务功能,加快市场规范化运作,为人才流动创造良好的条件。采取优惠措施,吸引农业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发展创业,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出力献策。对于农业院校的毕业生,更应该发挥农业类的.专业优势,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综合技能,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就业观点。

2。针对特殊毕业生群体的“特殊化”。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残疾人毕业生和就业困难的大学生这些特殊的群体在毕业生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对于特殊群体的就业帮扶力度更应该逐步加大。首先,对于他们自身来说,应努力掌握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素养!多与老师沟通探讨,深入学习,扎实研究,提升自我创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知识运用能力。设立专项经费和帮扶项目,建立特困生信息库,对特困生重点关注,全程跟踪。通过分类指导、技能培训、心理咨询、安排校内就业岗位补贴等方式开展就业帮扶工作,认定“双困”毕业生,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个性化的帮扶计划,并在各类就业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困难群体毕业生给予优先推荐。

3。特殊时代下的“特殊化”。当今社会,是信息技术的时代,对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也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高校的创业文化有利于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和发掘。因此,提倡大学生网络创业多元化,将极大的带动毕业生更好的就业创业。首先,要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充分发挥高校毕业生的价值。要加强沟通和宣传,提高学生家长对创业的认可度。鼓励大学生网络自主创业,支持毕业生学以致用。其次,加大支持力度。应该对于大学生网络创业给予相应的税收、融资帮助,更重要的是开展创业培训与创业指导,降低失败率,让大学生网络创业少走弯路。最后,加大诚信教育,增加大学生的法制观念,防止毕业生网络创业受骗。

参考文献

[2]刘宏鑫,易小祺。“十二五”规划方针指导下大学生就业对策浅析[c]。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沈阳:沈阳市科学技术协会,20xx。

[3]陈康敏,彭小孟。地方院校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与实践研究[j]。赣南医学院学报,20xx(10)。

[4]文少保。基于人才强国战略的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策略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xx(1)。

[5]赵明。当代大学生就业困境及对策分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xx(10)。

[6]齐柳。新时期提高贫困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对策研究[g]。中国电力教育,20xx(4)。

[7]施险峰。探析高校共青团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为[j]。中国电力教育,20xx(8)。

[8]吴启运,张红。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倾向影响的实证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xx(11)。

[9]胡桂兰。大学生网络创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研究,20xx(3)。

略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的论文篇四

论文摘要:长期以来,职业教育的实际培养效果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脱节,说明只有贯彻就业导向原则,才能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本文结合唐山职业技术学院的具体情况,提出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路与设想。

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课程改革是核心。因此,我们应以就业创业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基础,设计课程结构体系,确定能力培养目标,最终实现学生就业的目的。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创业能力研究

一、以就业创业为导向,构建高职教育课程体系

(一)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

根据课程开发的要求,我们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了《初级会计实务》、《成本会计实务》、《企业纳税实务》、《会计电算化实务》等课程。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身订制”培养计划和课程教学内容,发挥行业、企业专家在课程开发和建设中的作用。

(二)实现课程结构模块化和立体化

按照就业导向原则,我们设计了职业基础模块、职业技能模块、职业延展模块和创业就业模块课程体系。这种模块化的课程体系,不仅增强了课程的弹性,而且对职业化的课程进行了优化和补充,有利于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三)实行双证融通,技能培养与职业证书相结合

按照会计行业的准入制度要求,我们开设的《基础会计实务》和《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就与会计证的取得融为一体;《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和《中级会计实务》课程与助理会计师和会计师证书的取得融为一体。这种以岗位技能训练和行业证书培训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已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创新高职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创新型实用人才

随着教学模式改革的深入,基于素质、创新等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形成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新亮点。这些教学模式主要有:

1.互动式教学模式

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就是创造师生平等、合作、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师生在知识、情感、精神等方面相互交融,学生由吸纳向创新、创造转变,由单一知识教育向综合素质教育的转变。

2.自主式教学模式

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有效指导和学生相互的有效交流,帮助学生自主创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

工学交替的模式在专业学习模块时进行的,将使专业理论的学习更贴近生产实际,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用能力很有好处,并使学生毕业后就能顶岗工作,取消了见习期。

4.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坚持校企紧密结合,以科研部门参与为基础,促进教育、科研、产业互动式发展,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学院教师刘玉祥教授主持研究的“秋红早蜜”、“秋红蜜”、“秋红晚蜜”桃树系列晚熟、极晚熟新品种和果品安全生产技术,作为我市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研究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我国高职课程改革颇受关注,其中课程评价更令人关注。(教高[20xx]16号文件)中就明确提出“加强教学评估,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由此可见,高职课程评价问题不仅是国际高职课程发展与改革的趋势,也是我国高职课程自身发展与完善的一个必要条件。

1.高职课程评价的方法

(1)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随着高职课程评价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以过程评价为主要内容的形成性评价越来越被人所重视。要坚持以过程评价为主,同时,做到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2)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依然是课程评价中的常用方法。但是,为了确保课程评价的客观、公正,提高课程评价的效率,采用客观测量、实验设计和统计推论等具有量化功能的方法,对课程实施和课程效果进行评价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3)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按课程准备、课程实施、课程结果三个环节加强过程控制,构建以学校职能部门、学生主体和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参与的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课程评价机制。

(4)评价反馈与改进提高相结合。在高职课程评价体系中,评价反馈是课程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也是课程评价必不可少的环节。课程评价的反馈是对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结果的全面分析,为今后不断改进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提供依据。

2.高职课程评价的内容

(1)文本评价的内容。文本评价主要包括:课程方案内容的评价和课程方案水平的评价。其中课程方案内容的评价主要包括课程方案是否完全覆盖或反映出课程评价目标,应该如何表征课程方案及课程方案的合法性,而课程方案水平的评价主要指课程方案的创新度、课程方案的契合度即能反映出地域特色,所制定的课程评价标准能否检验课程本身及其各个工作环节的效率,课程评价的结论是否可以为课程控制提供依据,对课程可行性的分析,课程方案的科学性评价、课程方案的影响力评价等。

(2)课程开发过程的评价。课程开发过程的评价以内部教学质量为视角,从课程的开发、决策、设计等开始介入到课程评价。包括对课程开发、课程决策、以及课程设计、课程实施所涉及的因素进行评价,它是一个动态的评价过程。

(3)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效果的评价应从学生的学习角度(包括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掌握的程度、应用的能力等方面)、教师的教学角度(包括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安排、教学成果等方面)以及学生岗位职业能力表现(包括学生的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适应环境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等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1]吴亚萍.高职院校双证融通课程评价的策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xx(9)

[2]蔡其勇.《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探讨》[j].教育探索,20xx,(06)

[3]葛振网.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研究[m].20xx(3)

[4]邓泽民.职业教育课程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xx

略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的论文篇五

随着国家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和高校毕业生的持续增加,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在人才市场化条件下,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一条重要途径.目前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方面存在着专业设置落后、理论知识与实践脱钩等系列问题,提出高校应克服这些问题,结合人才市场需求信息及实际用人能力要求收集信息、制定并实施就业能力培养方案、并且在方案实施过程中不断检测与修正,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作者:李玲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学院,河南,新乡,453003刊名:现代商贸工业英文刊名:modernbusinesstradeindustry年,卷(期):2009“”(7)分类号:g521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略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的论文篇六

自学能力是建立在记忆、观察和思维等能力培养的基础之上而逐渐形成的一种较为综合的学习能力。正如叶圣陶先生所云:“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学”,可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性。据实际情况调查显示,目前很多高中化学仍以基础理论知识和基础技能教学为主,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价值取向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习能力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因此在高中化学课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势在必行。

一、高中化学课前自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是学好化学的有效途径

没有自学能力,就不会超越教师、超越前人所取得的成就、所研究的成果;没有自学能力,就不会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自身知识储备量。高中化学包含的是化学中的基础性知识、基础性技能,缺乏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无法满足学生今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无法满足学习能力较强学生的需要,也无法满足学习兴趣浓厚学生的需要。只有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才能够真正学好化学,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良好的自学能力是学好化学的有效途径[1]。

2.是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必要因素

高中阶段的学习既是对小学、初中所学成果的一个检验,对小学、初中知识的一个升级,同时也是对大学及以上阶段学习的一个铺垫与过度,在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高中化学课前自学能力的培养也十分重要。目前,化学在高中整体课程当中平均每周有三节课,这远不能满足高中化学学习的需要。除了上课之外,预习、复习、作业等需要由学生独立完成。如果缺乏自学能力,离开了教师的指导学生就会懈怠放纵,不学习、不好好学习,从而严重影响学习成绩。所以,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必要因素。

3.自学能力培养重于知识传授

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在高中化学教学方面,与其将化学知识传授给学生,不如将自主学习的本领教会给学生,这样学生就可以终身学到知识。所以,自学能力的培养要重于知识的传授。在今天这个信息化的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总量急剧上升,知识更新周期频繁,学生能够掌握的知识始终都是知识总量的冰山一角。这就要求学生在终身学习的同时,还应具备自主学习能力,不断的去获取新的知识、获取更多的知识,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适应自身发展需要。

二、高中化学课前自学能力培养的有效措施

1.强化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即将学习的内容,发现其中自己不理解的地方,然后带着问题进行有目的的听课,从而提高课堂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课前预习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基础性工作。为了避免课前预习流于形式,教师应提前准备好预习教学方案,将要学习的范围提前布置给学生,将要预习的材料提前发给学生。同时根据化学课程安排,合理设置课前预习时间,让学生在每天的课前预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爱预习的好习惯。在预习前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帮助学生分析学习内容中的重点与难点,并列出预习提纲以作为学习的一个铺垫。当这种习惯稳定以后,教师可以减少对学生的监管,让学生自觉、自主的进行学习。在有效节约课堂时间,强化课前、课外预习效果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课前预习能力,进而达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目的[2]。

2.合理安排自学时间

在养成课前预习习惯之后,为了巩固与强化自学能力,还需要教师根据学校课程体系结构设置提前安排好学生的自学时间,最好在课后进行集体自学,以为学生的相互学习、寻求指导提供更多的机会。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在学生相互之间的帮助下,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必定会收获理想的效果,学生整体的学习水平必定会有所显著提高。由此可见,合理自学时间的安排,不仅有利于认真自学良好气氛的形成,而且有利于提高自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化学水平。

3.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动力源泉,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因此,提高学生对高中化学学习的兴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加强。化学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人类生活所需的衣、食、住、行等样样离不开化学的应用。利用化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大量列举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来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的愿望,使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提高的同时,自学意识也得到加强[3]。总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高中化学课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培养的方法其实有很多,文章只是提出了其中的极小一部分,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相信还会有更多、更为有效的培养方法陆续出现。但需注意的一点是,无论采取何种方法都需要意识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在认识到自学重要性的前提下进行积极的探索。自学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重视起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吕杨.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现状调查及教学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叶辉有.高中化学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2,12:90.

[3]张木森.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30:335.

略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的论文篇七

(江苏省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

朗读能力是语文综合能力之一,也是构成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因此,朗读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也促使众多小学语文教师不断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但从目前来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成效并不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也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这一现状已经引起众多专家与学者的关注与重视,并由此展开相应的研究。基于此,本文在此浅谈低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达到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目的。

一、为学生创造更适宜的朗读环境

根据实践调查的结果显示,部分小学低年级学生并不愿意主动积极地进行朗读,也不会在朗读教学中大声的朗读。这就导致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成效不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无法得到提升。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方面,在小学低年级中,多数学生的性格还较为内向,不愿意在课堂中进行大声的朗读。另一方面,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气氛相对拘谨,学生不但不愿意在其他同学面前大声的读,更害怕自己出现错误而受到教师的责备。在这两个方面原因的结合下,学生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

于大声朗读,使学生从被动地听从教师的命令逐步转变为主动地朗读。

首先,教师要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要从整体上让学生感到放松。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自己的意识,对学生保持亲和,让学生能够感受教师的亲切,并主动地亲近教师、信任教师并信赖教师。当教师与学生建立了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学生才会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感到自由,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更主动、更大声地进行朗读。

其次,教师要善于引导,尤其是对部分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鼓励,要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在朗读教学中制订合理的朗读模式。例如,教师可以通过集体朗读来引导学生参与到朗读中,通过这种集体活动让课堂氛围更加轻松,逐步引导学生参与到其中,并能够大胆自由地进行朗读。

二、要重视学生的发音

根据实践调查的结果显示,当前大部分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口语发音并不规范,其在朗读中的发音并不标准。这是由于众多教师对朗读教学不够重视的原因而导致的。

目前,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仍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与限制,造成部分教师还没有真正重视朗读教学,甚至部分教师根本没有开展朗读教学。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并没有在朗读中规范学生的发音,也没有从真正意义上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朗读。

因此,教师要通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这就促使教师重视学生的发音,要从读音、声调等多个方面进行规范。同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朗读的监督与管理。特别是在早读时间,教师一定不能让学生在教室中虚度光阴,必须要加强管控,使学生充分利用宝贵的早读时光进行正确有效的朗读。

与此同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朗读,要让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同时有感情地进行规范的朗读,才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提升,达到有效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目的。

三、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法

部分教师反映朗读教学相对抽象,教师很难通过大量的讲述或者亲身的示范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尤其是在个别偏远的地区,其师资力量相对欠缺,教师自身的口语发音并不规范,也就无法引导学生进行更正确的朗读。

此时,教师可以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法,在多媒体技术与设备的有力支撑下对学生进行更系统科学的朗读教学。具体地说,教师可以为学生收集相应的教学视频,从发声、感情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朗读指导。通过多媒体,教师可以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法创设相应的意境,让学生进入到特定的情境中,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学生的朗读更富有感情。以《军神》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营造相应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当时的情境,让学生领略到军神具备的精神。在这种背景下,学生才能带着足够的感情进行朗读,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四、合理规划朗读的方式

教师应该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合理规划朗读的方式,以更加丰富的朗读方式增加朗读教学的生动趣味性,引导学生更主动地进行朗读。

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根据角色进行朗读。以《狼和鹿》这篇课文的朗读为例,教师可以要求不同的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文中人物的感情基调、调节自身的情绪,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朗读。

在此过程中,学生开始学会立足于特定的情境与语境进行朗读,达到了切实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目的。

总的来说,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与重点,促使教师不断创新与改革。因此,教师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出更有针对性的策略,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石玉国,马丽萍。让语文课堂因“朗读”而更精彩[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1(06)。

略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的论文篇八

创造、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作为创造性最强的学科之一,音乐在人的发展和个性特征形成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最大优势就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音乐教育在开发和培养学生的潜能与创造力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专门从事音乐教学的教师,我们决不是要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音乐家,而是为众多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们着想,鼓励、帮助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在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从音乐中得到启迪,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开发,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和调动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走进音乐中去寻找、去探索、去创造,使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审美力和创新意识。

一、营造自由的气氛

要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和时间,使学生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消除恐惧心理,鼓励、帮助学生大胆尝试,勇于表现。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课改教材上册《音乐中的动物》一课时,我让学生们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用舞蹈的形式请出来。首先为了打破学生的紧张心理,我首先戴上了一个“小孔雀”头饰,跳了一个舞蹈,然后告诉同学们“我请出了孔雀,那你们想邀请谁呢?”引导他们充分想像、创编。随后,许多同学分别表演了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舞蹈,全班载歌载舞,即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了,又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了铺垫,使学生充分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相比之下,这要比以往死板的全班律动好得多,真正做到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由的活动空间,以培养想像和创造意识。

二、培养学生的自我表达和表现能力

每个学生都有自我表达和表现的需求,而音乐恰好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在教学中为学生播放音乐,鼓励学生表达由音乐引起的联想和想像。通过聆听音乐而表现出来的各种动作表情是学生音乐创造活动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如播放一些关于动物叫声的音乐来启发学生做出相应的`动作;引导学生倾听不同的声音,表现不同的形象;让学生在配音故事的音乐中随意模仿小动物的动作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表现富有创意,生动形象、活泼可爱,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创造力。

三、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课程改革后的音乐课,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做到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多种多样的活动使学生的音乐活动显得生动活泼、有声有色。教师要把活动设计得“多而不杂、繁而不乱”,有头有足,有重点、有中心。例如:在一节音乐欣赏课中,我除了引导学生听辨声音的强弱之外,还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动作、绘面的联想。例如,在一节课上,我让全班同学闭上眼睛认真倾听,想像音乐所表现的是一幅什么画面,这时,一位同学按耐不住自己的情绪,站起来就说:“老师,听着听着我的想像就出来了。”他的语言使在座的听课教师发出笑声,但他却一本正经地说:“同一种声音有的也不一样,就象鸭妈妈和鸭孩子的叫声就不是一样的,一个声音大,一个声音小,刚才听这段音乐我就仿佛看到了一大早,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叫着,鸭妈妈就领着鸭孩子们去河边游泳去了”。然后他又到黑板上简单画了一幅小鸭子们游水的图画,接下去,我便引导学生试着把他们的想像编成情景剧表演出来,看着他们带着头饰认真地表演和模仿,我更深地感受到了音乐在激发学生们的丰富想像力的魅力所在。这说明,创造意识是学生在自我表现和自我想像的基础上创造性表达心中的情感以及对音乐的理解,通过音乐教学上的多样化活动,丰富学生的想像力,可以有效地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

总之,新课程改革要对学生进行创造力的培养,关键在于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无拘无束,让学生的思维在音乐的审美体验中得到激活,创造力得到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