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学设计方案(通用13篇)

小编: JQ文豪

调研方案是为了解决问题或获取信息而制定的一种详细计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婚礼策划范文,希望能给新人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大班教学设计方案篇一

1、通过教学活动让幼儿认识“田”字中四个方位名称:左上格、左下格、右上格、右下格。

2、乐意参与数学活动,主动完成操作材料。

3、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与想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具 动物图片 幼儿操作卡 铅笔

1、教师出示“田”字格让幼儿观察它的特点。

2、为了方便我们给这四个格子取了不同的名字。

3、教师边讲解边出示名称“左上格、左下格、右上格、右下格”。让幼儿辨认。

1、教师出示小兔它家住在“右上格”,请个别幼儿示范找小兔的家。

2、依次找到其他三个动物的家。

3、教师出示一排连续的田字格让幼儿找一找有规律的图像宝宝的家。

4、个别幼儿分别自由尝试,教师指导幼儿。

5、教师小结。

1、教师简单讲解,幼儿倾听:根据前面已有的图形按规律接着画。

2、幼儿四散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幼儿共同讲评。

大班教学设计方案篇二

1、探索各器械的多种玩法,有一定的创造性,提高动作的协调性。

2、乐意与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活动经验。

沙包、橡皮筋、尾巴、各色绸带、纸棒、报纸、皮球等

热身运动自主探索运动分享交流

运动员模仿操

1、幼儿自由选择器具探索一物多玩的方法。

2、教师观察幼儿对各种器具的玩法,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

3、注意幼儿自我调节运动量、休息调整情况。

1、幼儿间相互交流自己玩的方法。

2、个别幼儿表演自己的玩法,老师小结“方法多多多 ”。

3、游戏:

将手中的器具铺成一条能练跳、平衡的路后,开展游戏。(以早操小组为单位开展)。

大班教学设计方案篇三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感知扎染与图案之间的关系,感受扎染艺术的魅力,激发幼儿对扎染的兴趣。

2、通过亲身创作,了解简单的扎染方法,体验扎染的乐趣。

3、萌发幼儿对中国民间艺术的喜爱之情,增强其民族自豪感。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扎染花布一块。

2、细铁丝若干、调好的染料若干瓶(红、黄、蓝、绿)、纯棉小手帕20块、展板。

3、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欣赏扎染花布,感受扎染的艺术美。

1、出示扎染花布,引导幼儿欣赏,并且说一说花布的结构。

2、教师小结,引出扎染方法。

二、通过观看视频,让幼儿初步了解扎染。

1、通过分段欣赏视频,让幼儿简单的了解扎染艺术。

2、通过两段视频的对比,让幼儿知道古代和现代扎染上的不同。

3、小结:以前呀,一般只有蓝、白两色,现在有许多颜色进行套染,当然,除了颜色的不同,还有工具、布料、扎法都有很大的变化。

三、教师示范讲解,让幼儿初步知道扎染步骤。

1、教师介绍今天的扎染工具和示范简单的扎染方法,让幼儿初步知道扎染的步骤。

2、通过出示更多的扎法,激发幼儿扎染的兴趣。

3、小结:咦,不同的扎法为什么染出来都有白颜色的地方呢?对呀,扎染就是把布扎紧了,让染料染不进去,从而形成了各种花纹。

四、幼儿尝试操作,学习简单的扎染方法。

1、教师简单交代操作要求,幼儿自由扎染。

2、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提醒幼儿在扎染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五、展示幼儿作品,互相欣赏、交流。

1、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到展板上。

2、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和交流。

六、拓展经验,让幼儿了解更多的扎法。

通过观看视频,让幼儿了解更多的扎法,可以呈现出更精致、更复杂的图案。

活动延伸:

激发幼儿对我国民间传统工艺的自豪感。

1、欣赏图片,激发幼儿热爱我国的民间艺术,增强其民族自豪感。

2、小结:看来,我们的扎染工艺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除了扎染,我们国家还有许多民间传统工艺,相信我们小朋友一定能把更多的传统工艺传承下去,让它绽放出更多的光彩!

大班教学设计方案篇四

幼儿长到5、6岁时,原来的乳牙开始逐渐脱落,换上将影响孩子一生的恒牙,如任其自然往往会产生一些不良后果,及时教给幼儿换牙的知识,则可使他们尽快适应这一生理变化,学会科学地保护牙齿。美观、整齐、健康的牙齿将有益于孩子将来的生活与工作。

(一)知道不健康的牙齿会给人们带来身体的痛苦,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

(二)认识牙齿,了解换牙的知识,了解牙齿的功用,让幼儿知道怎样才能长出美观、整齐的牙齿。

(三)懂得如何保护牙齿,并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活动一:参观牙科诊所

(一)教育目标

1、通过参观牙科诊所,使幼儿知道不健康的牙齿会给人们的身体带来痛苦,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及思考能力。

(二)教学准备

与牙科诊所联系,获得诊所工作人员的同意和支持。

(三)教学过程

1、教师带领全体幼儿观察牙科诊所的环境,牙科医生的工作。

引导幼儿观察这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人?有些什么器械?那些牙科医生在干什么

2、观察牙科诊所的宣传栏。

引导幼儿观看宣传栏里的图片并说说内容。

3、观察哪些病人到牙科诊所看病。

(1)引导幼儿观察这些病人怎么了?他们得了什么病?

(2)引导幼儿谈论他们为什么要请医生治好牙病?

(3)教师小结:这些病人得了牙病后,牙很痛,吃东西会很不舒服,疼痛也会影响他们的工作,所以他们要请医生帮助他们,治好牙病。

4、活动结束,就幼儿参观的所见所闻组织谈话,并引导幼儿思考议论:“他们为什么会生牙病?”教师小结:“由于病人没有保护好自己的牙齿,所以生牙病了,小朋友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牙齿”。

活动二:律动“刷牙歌”

(一)教育目标

1、以音乐活动的方式,引起幼儿对刷牙的兴趣。

2、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3、培养幼儿创编动作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

1、怎样刷牙的`教学挂图一张。

2、律动音乐录音带。

(三)教学过程

1、让幼儿看图说说怎样刷牙是正确的。

2、给予音乐,启发幼儿将刷牙的正确动作编成律动。

3、教师汇编幼儿的动作,进行正确示范。

4、教幼儿做律动《刷牙歌》。

活动三:认识牙齿

(一)教育目标

1、认识牙齿,了解牙齿的功用。

2、了解换牙的知识,认识乳牙、恒牙。

3、消除对换牙的恐惧感。

(二)教学准备

《成人的牙齿》和《幼儿的牙齿》挂图各一张。

(三)教学过程

1、观察牙齿。

两人一对,互相数数对方有多少颗牙齿;仔细观察对方牙齿的颜色、大小、形态,发现门牙、犬牙、臼牙的不同。

2、介绍门牙、犬牙、臼牙的不同功用。

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门牙、犬牙、臼牙吃食物时各有什么作用。小结:门牙比其它牙齿薄,它们可以切开和咬断食物,犬牙比较尖、长,可以撕裂食物;臼牙又宽又厚,可以磨碎食物。

3、出示挂图,引导幼儿比较成人与幼儿的牙数,找出不同处。

4、引导幼儿讨论:有的幼儿掉了牙,还会长出来吗?

5、介绍乳牙、恒牙。

6、了解换牙的知识。

引导有换牙经验的幼儿说说牙齿是怎样掉落的,掉牙时有些什么现象,教师告诉幼儿乳牙到5、6岁时就会脱落,然后长出新牙――恒牙。掉牙时会有点疼,流一点点血,小朋友不要害怕,流血时,用凉开水漱口,就会止住。每个小朋友都要常常注意自己的牙齿有没有松动,如果有,就是要长新牙了。

活动四:怎样才有整齐洁白的牙齿

(一)教育目标

1、知道怎样才能长出美观、整齐的牙齿。

2、懂得如何保护牙齿。

(二)教学准备

有关保护牙齿的系列图片。

(三)教学过程

1、引导小朋友互相比较观察,谁的牙齿好,为什么好?

2、引导幼儿思考、讨论:为什么有的人牙齿不整齐、发黄、发黑和烂牙。

3、介绍怎样才会生长出整齐美观的牙齿。

(1)换牙时注意不用手摇松动的牙齿;不用舌舔松动的乳牙和正在生长的新牙;如果乳牙没掉,新牙就长出来了,要及时请牙医拔掉乳牙。同时引导幼儿思考谈论为什么要这样做。

(2)讨论:“换牙时要吃软食吗?”教师小结:小朋友换牙时不必吃软食,平时多吃粗食、粗纤维食物,可以锻炼牙齿,坚固牙根,帮助长出端正的牙齿,补充钙片、维生素d,帮助生牙。

(3)平常坚持早晚刷牙,如果牙烂了,牙根发育不好,就会长出奇形怪状的恒牙。

4、看系列图片,说一说如何保护好我们的牙齿。

(1)睡前不吃酸甜食物,它们能破坏牙齿的保护层,使牙齿受到细菌的侵害。

(2)坚持早晚刷牙,清除口腔、牙缝中的食物残渣,杀灭口腔中的细菌。

5、小结:小朋友换好牙后,就不会再换牙了,所以小朋友一定要保护好牙齿。

活动五:欣赏故事“换牙的时候”、“朱童和朱重”

(一)教育目标

1、通过欣赏故事,使幼儿了解一些换牙的知识,懂得为什么要保护牙齿。

2、引导幼儿用完整连惯的语句回答问题。

3、能集中注意力听成人讲述故事,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名称。

(二)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换牙的时候》,以及故事录音带。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故事《换牙的时候》。

2、听故事录音《换牙的时候》。

3、看图回答问题:

(1)荣荣小朋友的牙为什么松动了?

(2)牙齿松动了,为什么不要用手指去摇动。

(3)新牙刚长出来的时候,为什么不要用舌头去舔。

(4)如果乳牙没掉,新牙就长出来了,应该怎么办?

4、讨论:如何保护牙齿。引入故事《朱童和朱重》

5、讲述故事《朱童和朱重》。

7、活动结束。

活动六:儿歌表演“小熊拔牙”

(一)教育目标

1、以儿歌表演的形式,教育幼儿爱护牙齿,坚持早晚刷牙,不偏爱甜食。

2、能清楚、正确地朗诵儿歌,并用动作、声音、表情表现儿歌内容。

3、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陶冶幼儿的艺术情趣。

(二)教学准备

课前熟悉儿歌内容,准备熊妈妈、熊宝宝、小白兔等动物头饰若干套,各种主题的音乐带。

(三)教学过程

1、给予情节、音乐,鼓励幼儿自编自演表现儿歌中的小动物。

2、教师汇编补充小朋友的动作,配上不同角色的音乐,带领幼儿有表情地表演儿歌中的重要段落。

3、引入儿歌内容。引导幼儿根据场地、道具、人数选择表演方式,并分配角色。提问:“小朋友都来表演儿歌《小熊拔牙》好吗?怎样表演呢?”让幼儿充分发表意见,教师选择好的方法并补充一些建议。

4、幼儿表演,启发幼儿运用不同的声音表现不同角色。

5、自由组合表演。

6、结束活动。

大班教学设计方案篇五

了解蓝黄两色拥抱会变成绿色、蓝红拥抱变成紫色、黄红拥抱变成橙色的现象。

引导幼儿大胆操作红、黄、蓝变色游戏,并记录实验结果。

培养观察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体验自由探索的乐趣。

课件准备:蓝宝宝、红宝宝、黄宝宝、绿宝宝、紫色宝宝、橙宝宝、黑宝宝图片6张。

材料准备:彩色橡皮泥。

观察图片,了解蓝色和黄色混合变成绿色。

我们今天请来了可爱的颜色宝宝来作客。我们来看看它们都是谁吧?

蓝宝宝找到黄色宝宝做朋友,亲一亲,抱一抱!

诶!蓝色宝宝怎么不见了?绿宝宝出现了!

观察图片,了解蓝色和红色混合变成紫色。

蓝宝宝还有一个好朋友红宝宝,它们亲一亲,抱一抱!

它们又不见了?紫宝宝出现了!

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蓝宝宝和红宝宝拥抱后变成了紫宝宝。蓝色和红色混合后会变成紫色。

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了解黄色和红色混合变成橙色。

大家来想一想,如果黄宝宝和红宝宝拥抱,会变成什么颜色?

黄宝宝和红包包拥抱后变成了橙宝宝。

黄色和红色混合后变成了橙色。

组织幼儿进行实验。

1、激发幼儿兴趣。

如果让其他的颜色宝宝拥抱跳舞,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大家可以大胆的用橡皮泥来做做实验。

2、教师指导,协助幼儿进行记录。

出示图片,引导幼儿创编儿歌。

1、激发兴趣。

大家现在都知道不同颜色的宝宝拥抱会变成什么颜色了,我们来一起把它们唱出来吧。

2、教师领唱,请幼儿跟唱。

大班教学设计方案篇六

安全教育,一直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由于幼儿园师幼较多,,是人员密集的场所,加之幼儿园孩子防火意识淡薄,在火灾发生时,自救意识和能力都很弱,所以设计本次活动,防患于未然.

1、初步了解防火知识,了解消防车的相关知识,学会自救方法。

2、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爱惜自己生命的情感。

3、锻炼幼儿遇事不慌、不怕危险和困难的勇敢精神

认识防火标志、火警电话标志、安全门标志。

自救的办法

消防车图片火灾录象

一、出示消防车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

1、小朋友们看,你知道这是什么车吗?

2、你在哪儿听到过消防车的声音?

3、消防车开来了,发生什么事啦?

4、教师讲解有关消防车的构造,以及遇到火灾后的应对办法。

二、观看火灾录象:(培养幼儿仔细观察积极发表的能力)

问:你看到什么啦?

引导幼儿讲述:

1、房子烧了,有很大的浓烟,有的人烧伤。

2、有的人很勇敢,自己在想办法,离开火灾现场。

3、消防队员开着消防车来救人。

三、如果你在失火的地方,你会怎么办呢?(引出幼儿相互讨论,说出自救办法)

1、打“119“火警电话。

2、喊大人来救。

3、用湿毛巾捂住嘴、鼻子,用湿的衣服顶在头上,弯腰跑出去。

四、发生火灾如何报火警?

一定要把地址说清楚,如果不懂可以提醒身边的大人打电话。

五、教育幼儿几种逃生的方法。小朋友着火了,你们怎么办呢?

请小朋友不要慌,赶快想办法离开火灾现场。

告诉幼儿正确的自救方法,我们要用多层折叠的湿毛巾捂住口鼻。在逃生过程中应尽量身体贴地匍匐前进或弯腰低姿前行。如果被困火场,暂时无法向外疏散时,可选择卫生间、厨房等有水源的地方暂时避难等待救援。

首先,要往起火地方的'下面跑,因为火是往上面烧的,如果你在二楼,千万别往三楼跑哦。其次,要快速的往出口跑,不要躲在别人找不到你的地方。万一身上被火烧着了,要在地上打滚把火压灭。

六、发生火灾真可怕,怎么样就能预防火灾的发生呢?引导幼儿说出

1、不在容易着火的地方玩火。

2、讨论哪些东西容易着火。

3、当别人不知道这些东西容易着火应该怎么办?

4、出示防火标志,让幼儿说出防火标志的意思。

七、最后以一首小儿歌结束今天的内容:小朋友们携起手消防意识要加强。自己在家不玩火,发现火情快帮忙。紧急电话119,不要靠近火堆旁。发现火情不慌忙,我是消防小健将。

八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讨论相关的知识,丰富幼儿的经验。并在家长的指导下,认识家中的一些易燃物品,在家里演习火灾发生后的逃离路线。

大班教学设计方案篇七

1.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小河马的情感变化。

2.善于发现自己或他人的长处。

3.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

故事ppt、动物图片

1.动物本领展示。

森林里设立了一个大舞台,小动物们都去展示他们的本领了?你知道小动物们的本领是什么吗?出示各种动物图片让幼儿说说他们的本领。

(1)小鸟的本领是什么?

(2)狮子有什么本领?

(3)青蛙的'本领是什么?

(4)骆驼有什么本来?

2.出示故事ppt,讲述故事。

(1)师:河马也想去展示一下自己,可是他不知道自己有什么本领,于是小鸟叫小河马跟它学唱歌,狮子叫小河马跟它学打猎。青蛙叫小河马跟它学做菜。小河马想跟骆驼队进沙漠。可小河马都没学会,做不好,它悄悄哭了。

(2)幼儿讨论河马的本领。

师:你觉得河马有什么本领?它的本领可以做些什么事情?

(3)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小结:我们每个人都像小动物一样,都有自己的本领,只要发现自己的本领,发挥自己的本领,我们就是最棒的。

5.请幼儿互相说说自己的长处。

绘画:我的本领大

大班教学设计方案篇八

1、认识、了解小熊的基本形态,培养立体造型的能力。

2、掌握捏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及积极参与制作的兴趣。

一、导入:

哈喽!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小芳老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玩泡泡泥吧,看看今天我们要捏的就是这只超可爱的小熊,这只可爱的小熊的做法非常简单,只要用到三种颜色的泡泡泥(黑色、棕色、白色),现在就和老师一起来捏这只可爱的小熊吧!

二、新授:

第一步:

1、取棕色泡泡泥(量根据自己要做的小熊大小来定)反复揉搓,搓圆作为熊的头部;

2、取两份少量棕色泡泡泥搓圆压扁作为小熊的耳朵;

3、取少量黑色泡泡泥俩等分搓圆压扁作为小熊眼睛;

4、取白色泡泡泥搓成棒球形压扁,放置眼睛下方;

5、取黑色泡泡泥少量搓圆作为小熊鼻子;

6、然后取少量黑色泡泡泥搓条状,放置小熊胡须。

第二步:

1、取略多于头部的棕色泡泡泥搓椭圆作为小熊的身体;

2、取四等分棕色泡泡泥搓成水滴状作为小熊胳膊和腿,其中胳膊略细一点;

3、取少量棕色泡泡泥搓圆放置小熊尾部;

4、稍作调整,大功告成,有没有很可爱?

送小熊回家

近段时间,孩子们对泥工特别感兴趣,一有机会便将泥工的.工具抱在手中爱不释手。今天,在孩子们的期待声中,泥工活动终于要开展了,看他们兴奋的劲儿,好象从没玩过橡皮泥似的。在我讲解的过程中,已经有好几个幼儿在位子上跃跃欲试了。好不容易听我讲完了,全班孩子几乎同一时间拿起橡皮泥就捏。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老师喜欢学生踩着他的脚步向前,若有不同意见和想法就一干子打散,以致我们都不敢有特别的想法,墨守成规、思维束缚。

不管是什么样的答案,都不是我开展这个活动的目的。只要孩子喜欢参与,并对自己的作品充满信心,愿意将自己最好的宝贝展示在其他人面前这就够了。

孩子是活生生的个体的人,他不是一样东西,不需要用一个模子来刻画他的人生。学前期的孩子是最天真、童趣的,他们有着各种有趣奇妙的想法,我们老师要做的不是统一他们的想法,而是要好好好护他们的奇思妙想,肯定他们与众不同的想法与看法。不要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的儿童,不要用同一种目标去规定所有的儿童,请还给孩子一个自由广阔的天空!

大班教学设计方案篇九

1.喜欢玩找规律游戏。

2.通过找规律游戏培养观察能力、推理能力。

3.能寻找和发现不同的排列规律。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课件准备:“排排坐”组图;“排队”组图;“排队蹲起”组图。

一出示组图引导幼儿寻找排列规律

1.出示图片“排排坐-1”。

2.出示图片“排排坐-2”。

二出示组图玩游戏寻找排列规律并按规律排列

1.将幼儿分成两组。

2.出示图片“排队-1”,幼儿分组进行游戏。

3.出示图片“排队-2”,幼儿再次游戏。

三出示组图在游戏中寻找排列规律并按规律排列

1.出示图片“排队坐”,幼儿分组游戏。

2.出示图片“排队坐”,幼儿再次游戏。

1、本次活动我以规律的广泛性存在一切事物中的.特点而设计的。通过有趣的游戏形式展开活动,在活动中洋溢着欢乐的气氛,寓教于乐。孩子们通过拍手拍脚的动作找出规律,通过观察图片找出递增、递减的规律,通过用摆图形找出颜色、形状的规律。最后幼儿在穿珠子、粘贴图片等操作过程中去掌握规律的普遍存在,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2、在教法上我采用多层次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活动开始让幼儿观察活动室的物体,幼儿按颜色、形状、大小、长短、高矮观察其中的规律存在,逐渐过渡到永动作拍出的规律,用图发现数的递增、递减规律,用图形摆出规律等层层深入,为幼儿认识规律加深了难度。

3、活动中幼儿兴趣很高,参与的欲望较强。幼儿通过观察去寻找规律,用动手操作去发现规律,用动作去体现规律,用各种感官去变现规律。幼儿在看、说、动、做中思维十分活跃。

大班教学设计方案篇十

游戏名称:我要当刘翔

游戏目标:

1、在游戏中练习跳的动作和协调能力,并学会跨过高40厘米的障碍物。

2、积极参加玩盒子的`游戏,大胆创造玩盒子的新方法,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游戏准备:

每人一个鞋盒、录音机、磁带。

游戏过程:

一、《快乐崇拜》音乐让幼儿进行准备游戏。

二、出示盒子引出课题。

(1)这只盒子想和我们小朋友做游戏,看看哪一位小朋友能想出更多更好玩的办法。

(2)幼儿自由玩,教师在游戏中观察幼儿玩法,抓住一些新颖的玩法,让全体幼儿跟学。(背盒子走、夹盒子蹦、头顶盒子、传递、移动盒子等等)

(3)提醒幼儿除一个人玩,还可以和同伴一起玩。让幼儿想出更多的玩法。初步尝试同伴合作的愉快。

(把几个盒子横放或几个盒子放各种图形让幼儿蹦跳"格子")

(4)今天我学习以个新本领:学会跨过高40厘米的障碍物。教师讲解规则,并做好示范。幼儿自由尝试练习,请跨的好的幼儿示范。

(5)进行小组比赛,讲解比赛规则:5人一组,分四组,根据标志小组合作将鞋盒摆放在固定的位置,摆放好后听老师口令,每位选手连续跨过5个障碍物后,从旁边跑回拍下以为幼儿的手,继续游戏,哪组先完成就获胜。(为激发幼儿比赛兴趣:可用语言:想不想得第一?想不想超过刘翔?为自己助威_____加油,加油)

结束部分:在音乐的伴奏下,师生拿起盒子做放松运动,结束游戏。

大班教学设计方案篇十一

1.在和同伴合作玩盒子的游戏中学习立定跳高过至少20厘米高的障碍,发展动作的协调性。

2.通过观察、模仿、合作游戏等探索立定跳高的动作要领:摆摆臂,用力蹬地跳过去,脚掌轻轻落下地,膝盖弯弯保护你。

3.在玩盒子的游戏中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提前让幼儿欣赏《西游记》动画片,牛奶盒、音响、音乐

1.走跑进场,听音乐进行多种方式走跑练习。

2.热身操。

一、幼儿扮演小孙悟空,教师扮师傅。教师带领幼儿从操场一路纵队小跑入场,进行绕障碍变速跑热身。

二、幼儿成早操队形在教师的带领下做准备活动操:猴望、猴子武术等等动作。

基本部分:

三、悟空的本领

1、教师:孙武空有很多的.本领,今天我们带了很多的武器——盒子,我们去和盒子玩一玩。想一想,你可以用什么好办法“过盒”幼儿分散在场地中自由探索,教师巡回观察和指导,要求幼儿注意安全。

2、集中幼儿,教师请几名幼儿上前给大家展示,互相交流本领。

师:谁来表演一下,你用的什么好办法过盒子?

(请一位用立定跳高的孩子表演)

(1)她是怎么做的?(教师规范动作,并进行集体分散练习)师:“告诉你们,这种跳法有个名字叫做立定跳高。”师幼共同分散集中练习。

(2)盒子变高。师:“这样的高度,你们还能用刚才的方法跳过去吗?”幼儿自由探索。师:“你是怎么跳过去的?你们声音太大了,这样会把妖怪招来的。请你们看看我是怎样跳的!”(落地轻轻,前脚掌先落地)幼儿再次分散和集中练习。

(3)师:“盒子又有变化了,这次需要两只小猴子合作完成,把两个盒子并在一起进行立定跳高,请你找个好朋友进行尝试。”师幼分散集中练习。

3、老师可适当提示孩子们说一说动作要领。

摆摆臂,用力蹬地,跳过去,脚掌轻轻落下地,膝盖弯弯保护你。

四、悟空练本领:

1.跳过流沙河

师:刚才我们小猴子都学会了双脚同时跳过河的本领,现在我们小猴子过流沙河遇到困难了,你们还能跳过去吗?(绕障碍立定跳第一个高度)

2.过火焰山

师:跳过流沙河,我们来到了火焰山,火焰山高了些,小猴子们能跳过去吗?我们四组小猴子来比一比。(绕障碍立定跳第二个高度)

3.跳过青龙山

师:我们离花果山越来越近了,这次的青龙山更高了,我们还能用学到的本领跳过去吗?大家来试一试,比一比!(绕障碍立定跳第三个高度)

4.钻过“水帘洞”,到达“花果山”

幼儿成早操队形分成4组,两组幼儿面对面站立,两两对应四只手将盒子举起,另外两组幼儿一次一个接一个地从手举着的盒子下从一头钻到另一头,在跳过障碍次后,组与组进行交换。

在音乐声中悟空们和师傅一起骑马,做自由模仿动作。

活动结束,教师集中幼儿进行讲评后,带领幼儿收拾器材,离开场地。

大班教学设计方案篇十二

1.感受进行曲的乐曲风格,并能雄壮有力演唱歌曲。

2.学习用断顿的`方法,用不同的音量演唱歌曲,表现歌曲中的意境。

3.积极参与表演,体验“小海军”的英勇与威武。

海军的图片、海军帽子、音乐

1.感受音乐

幼儿随着“小海军”音乐模仿海军站士开炮艇、挥旗、开炮等动作感爱音乐。

2.学习歌词

1.欣赏歌曲,感受哥曲雄壮有力情绪。

2.理解歌曲内容。

师:小海军们在做什么?

3.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1)尝试用断顿演唱方法和中强音量演唱。

(2)师:用什么样的声音能唱出小海军勇敢、神气的样子?

(3)如果是白天,小海军开着小炮艇时用怎样的声音唱?

(4)完整演唱歌曲。

4.歌表演

请幼儿跟着音乐一边唱歌一边做动作表演。

提供打击乐器,让幼儿在区域中听音乐尝试打击乐活动。

大班教学设计方案篇十三

1、感受各国风土民情特点及不同的道别方式,体验音乐中语词替换游戏带来的快乐。

2、尝试视谱模唱。

1、各国人物服饰图片、故事挂图

2、唱名卡、幼儿音乐游戏用书

重点:练习各国道别方式及进行问候语词替换

难点:在老师的引导下,尝试在五线谱上模唱唱名旋律

1、幼儿配合《哈罗歌》向同伴用各种方式打招呼

2、唱名模唱:老师示范《哈罗歌》唱名,幼儿模唱

1、出示各国人物图片,了解各国风土人情

老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向幼儿介绍各地风土民情与道别的方式

2、练习各国道别的方式及语言

1、配合第二段音乐:教师拿图片提示,幼儿跟着做各国道别的动作

如:中国:拱手作揖;美国:拥抱;日本:鞠躬

2、国际问候语:语词替换

哈罗/你好/再见

1、老师指谱,幼儿于五线谱上模唱老师指定的.旋律(上行/下行)

2、老师引导,指认图上各国服装的小朋友,并分段模唱《哈罗歌》唱名旋律

3、老师带领幼儿依照乐谱上的箭头提示,视谱唱出全曲唱名

幼儿带音乐用书回家,与家长共同完成音乐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