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打击乐示范课 打击乐大班教案(实用16篇)

小编: 纸韵

爱国标语鼓励人们树立强烈的民族自信,激励民众为国家的进步和繁荣共同努力。写一篇较为完美的爱国标语要符合时代特点,紧扣国家发展的主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爱国标语范文,希望能够激发每个人内心深处对国家的热爱。

大班打击乐示范课篇一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曲调的基础上,感受乐曲结构,学会根据图谱掌握相应的节奏型。

2.体验打击乐演奏的乐趣及大家合作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各种打击乐器人手一个。如:响板、沙球、碰铃、琴鼓等。

2、两只老虎的图片(一只没有眼睛,一只没有尾巴)。

3、《两只老虎》的节奏图谱。

活动过程:

师:“今天天气真好,老师带你们出去玩玩好吗?”

师生共唱歌曲《小蜜蜂》,幼儿跟着音乐唱歌跳舞进活动室。唱完歌曲,突然出示两只老虎的图片,激起幼儿的好奇心。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两只奇怪的老虎,暗示幼儿唱起自己熟悉的歌曲《两只老虎》。

师:你们唱得太好了!这首歌老师也会唱,我和你们唱的感觉可不一样哦,想不想听?

幼:想!

师:那就赶紧找个位子坐下来听老师唱歌。

(教师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突出十六分音符的节奏。)

师:你们听出老师唱的这首歌里,有哪些地方特别有趣?

幼:节奏不一样,有的快,有的慢……

师:其实很简单,老师是按照图谱上的节奏来唱的,我们一起来看看。

2、出示图谱,引导幼儿认识不同的节奏型,让幼儿徒手练习打节拍,用奥尔夫教学法,重点引导幼儿练习十六分音符的节奏,通过拍打身体的各个部位来体验节奏。

师:我们在打拍子时,除了可以拍手,还可以拍哪里呢?

幼:还可以拍脸、拍头、拍肩、拍腿、拍腰、跺脚……

带领幼儿练习数遍,加强记忆。

1、师:你们的表现真是太棒了,今天我们来开一次音乐演奏会,快请出我们的乐器朋友!

请幼儿一一介绍自己的乐器名称及用法。

2、师:好,我们大家一起拿出乐器,看着图谱打出节奏。

幼儿自由敲打节奏一遍。

师:这样的演奏好听吗?

幼:不好听!太响、太乱、太吵了!

师:嗯,老师也有这样的感觉。想一个好办法来演奏好听的音乐吧。

3、引导幼儿将歌曲分段,进行分组演奏。

师:你们觉得《两只老虎》这首歌可以分成几段?每一段可以用什么样的乐器来演奏?

幼儿思考、讨论后,得出结论:可以分成3段。

第一段: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用响板、琴鼓、碰铃来演奏)

第二段:一只没有眼睛,一只没有尾巴。(用沙球来演奏)

第三段:真奇怪,真奇怪。(所有乐器合奏)

4.带领幼儿分段练习演奏的方法,每一组单独练习之后再合奏。

师:小朋友们可要注意看老师的指挥哦,别人在演奏的时候,我们的乐器朋友要保持安静,我们要认真地听,而且要做动作来配合他们,这样的演奏才更好听!

教师指导幼儿练习两、三遍。

师:听了这样的演奏,你的心里有什么样的感觉?

幼:我感觉很好听、很舒服、很有趣……

师:所以只要大家一起想办法,一起合作就会做好每一件事情!

师:我们今天又学会了一个新本领,心里好开心啊,大家一起跳个舞吧。

师生共同歌曲《红蜻蜓》,跳起欢快的舞蹈,结束音乐活动。

大班打击乐示范课篇二

1.掌握铃鼓、响板、碰铃的基本演奏方法。

2.在打击乐《喜洋洋》中学习过节奏型xx|xx|和xxxx|。

3.活动前请幼儿欣赏杂技表演的视频。

针对本次活动内容和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从知识、能力和情感

三个方面设计了

1.感受乐曲结构,学习节奏型“xx|xx|xx|x0|”、“xx|x0|”、“xxx|xxx|xxx|xxx|”。

2.能根据图谱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能与同伴合作进行演奏。

3.喜欢打击乐活动,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积极、愉快地参与活动。

根据活动目标,我把本次活动的重点定位于:喜欢打击乐活动,感受乐曲结构,学习节奏型“xx|xx|xx|x0|”、“xx|x0|”、“xxx|xxx|xxx|xxx|”。

活动难点:能根据图谱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积极、愉快地参与活动与同伴合作进行演奏。

1.音乐图谱1张、节奏型3张,铃鼓、碰铃、响板等打击乐器若干。

2.杂技表演课件,《巡逻兵进行曲》音乐。

3.活动前请幼儿欣赏杂技表演的视频。

1.请幼儿结合杂技表演欣赏音乐,初步感受乐曲的结构。

提问:杂技演员在表演什么节目?这首音乐共有几段?

2.出示图谱,指导幼儿准确地拍出节奏。

(1)请幼儿分段欣赏乐曲,运用杂技表演的情节,引导幼儿探索乐曲中3种不同节奏型的打击方法。

乐曲a段:节奏型“xx|xx|xx|x0|”,对应图谱“抛接球”。请幼儿探索节奏型的打击方法。

乐曲b段:节奏型“xx|x0|”,对应图谱“转呼啦圈”。

乐曲c段:节奏型“xxx|xxx|xxx|xxx|”,对应图谱“顶酒杯”。(2)引导幼儿探索3种杂技表演分别可以用什么身体动作进行表现。

(3)请幼儿完整欣赏乐曲,分组创编每种杂技表演的身体动作,集体进行练习,熟练掌握a、b、c段的3个节奏型。

(4)指导幼儿学习根据指挥动作随音乐进行演奏。

3.引导幼儿探索配器方案,尝试使用乐器合作进行演奏。

(1)出示3种打击乐器,请幼儿讨论每种杂技表演可以用什么乐器伴奏,鼓励幼儿说明理由。

(2)教师当指挥,请幼儿看图谱分组进行打击乐器演奏,重点指导幼儿与同伴的演奏保持协调,并注意空拍的控制。

(3)请幼儿交换乐器演奏,交换时幼儿交换位置,乐器不动位置。

(4)给视频中杂技演员的表演配完整伴奏,表演结束幼儿收拾乐器。

1.表演区尝试表演简单的杂技。

2.给幼儿提供节奏图谱及多种乐器,请幼儿探索不同乐器的配乐方案进行演奏。

孩子们对本次活动非常感兴趣,较好的完成了预设的活动目标。

1.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中我创设观看杂技表演的情境,并贯穿始终,采用总—分—总的学习方式。在听一听,做一做,模仿杂技演员的.动作中,进一步完整感知音乐。因为幼儿的特点是好动、好模仿,一下子调动起孩子学习的兴趣。

2.分段欣赏,解决活动重点。

为了更好的解决活动的重点,我将音乐截取为三段,分段欣赏时,借助课件、图谱的形式,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探索3种杂技表演的节奏型,轻松解决活动的重点。自主练习,教师示范,拍身体部分练习,为后面的完整表现音乐奠定良好基础。

大班打击乐示范课篇三

1、根据图谱拍出相应节奏型,感受印尼歌曲的风格,熟悉音乐结构。

2、乐曲前四句句末,随音节奏边拍|×××|念“恰恰恰。

3、学习看指挥进行演奏。

1、铃鼓、碰铃、圆舞板等打击乐器人手一件。

2、图谱、音乐

3、幼儿对印尼的风情民俗有所了解。

说出图谱上的物体名称。重点了解“木瓜”。

音乐一遍。提问:乐曲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国家的曲子?

四、结合图谱,幼儿再次欣赏音乐。

2、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示图谱中的水果,并进行拍奏。

(1)教师示范。提问:老师做了哪些动作?菠萝、樱桃、木瓜分别是用什么动作表示的?

(2)幼儿随音乐用身体动作表演。

3、念拍“恰恰恰”幼儿在教师引导下听出前四句音乐每一句末的'“×××”节奏,并随乐练习念、拍“恰恰恰”。

4、幼儿分声部练习。

1、在教师放慢速度演唱歌曲旋律声中,根据教师面对不同小组的动作,幼儿学习迅速、准确地用相应节奏动作表示。

2、在录音伴奏下,幼儿根据教师指挥迅速作出节奏动作反应。

1、出示铃鼓、碰铃、圆舞板。听听哪种乐器的声音最高?可以用来表示什么物体?

1、“菠萝”处可用什么乐器演奏?“木瓜”处可用什么乐器演奏?

2、“带飘带的果蓝”处可用什么乐器演奏?

3、“樱桃”处可用什么乐器演奏?

1、在录音伴奏下,教师指挥,幼儿演奏。

2、个别幼儿上来指挥,集体练习打击乐器演奏。

3、个别幼儿即兴指挥,集体演奏。

4、全体幼儿自由选择,交换乐器演奏。

大班打击乐示范课篇四

1、熟悉乐曲旋律,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通过身体模仿动作、图形总谱,学习演奏打击乐。

2、让幼儿能够探索、发现节奏的变化,发展观察力、注意力和节奏感。培养幼儿用动作表现音乐的创造性,合作意识,张扬个性。

3、要求幼儿在教师指挥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改变指挥方按,丰富演奏内容。提醒幼儿要有意识地体会打击乐器的演奏效果,注意乐器的音色、音量与乐曲情绪的一致和谐。

4、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5、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节奏图谱,音乐,乐器(响板、碰铃、沙锤、手铃)若干、音符(红、黄、蓝)若干

1、音乐律动《一起去爬山》,幼儿跟随音乐和老师一起做律

2、节奏训练游戏,导入课题

教师拍节奏,让幼儿听音,模仿拍出相应节奏

上面上面啪啪,下面下面啪啪,上面啪,下面啪,上面下面啪啪

3、熟悉乐曲《拔根芦柴花》并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1)、初步欣赏音乐,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教师提问:听了这首曲子你们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在听这首曲子的时候你们想干什么?

2)、再次欣赏音乐,要求幼儿通过有趣的律动、表演来掌握乐曲的节奏,了解乐曲的基本节拍。

引导幼儿还可以拍身体的其他部位打出节奏。如:拍腿、拍肩等等。

3)、教师哼唱乐曲,与幼儿一起打节奏,注意节奏的强弱

4、认识图谱

出示图谱卡: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

x///--|x///--|x///--|x///--|

2)小音符要考考你们咯,看看哪队小朋友反应最快,教师错开出示三种节奏卡分别请幼儿打节奏。

出示总谱挂图:

3)教师将幼儿分成红、黄、蓝三组跟同颜色的音符宝宝进行节奏练习。

5、乐器演奏

1)、教师指挥,幼儿看图谱演奏

2)、交换乐器再次演奏一遍

要求幼儿将乐器放回自己的凳子地下,再互换位置演奏说课

反思:

《拔根芦柴花》是我们大班主题《收获秋天》中的内容,整首曲子以民间乐器二胡为主奏乐器,再配以其他的乐器伴奏,表现了欢快愉悦的情绪,洋溢着浓浓的中国音乐风。让孩子从小就接触、喜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民间音乐是我选择上这个活动的意图。

一首乐曲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音乐教学,既可以欣赏又可以演唱;既能创编律动又能开展音乐游戏。我把打击乐演奏作为《拔根芦柴花》这首乐曲的表现形式,对大班幼儿来说既能引起兴趣又有一定挑战性。对我自己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根据乐曲的图谱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演奏乐曲。难点是设计配器方案。整个活动幼儿始终处在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注意力非常集中,探索、创造的热情很高,尤其是在最后乐曲合奏环节,孩子们表现特别棒,各种乐器配合得非常默契。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打击乐的孩子们来说能有这样的表现让我尤其欣慰。

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

1、活动过程中,体现了“幼儿是学习的主体”的思想《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先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的师生互动。活动中,我努力创造机会让幼儿创编节奏图谱、创编身体动作图谱、设计配器方案,这都是孩子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过程。

2、注重教给幼儿学习的方法,当幼儿在配器、创编节奏图谱时,产生了不同的意见,这时我引导幼儿用听一听、试一试的办法去寻求最匹配的方案,很快,孩子们用这种办法为后面的学习找到了途径,这也正符合了终生教育的原则。

同时活动也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1、时间偏长,由于前面的学习图谱环节时间用的过长,后面的合奏环节就显得比较急促。

3、在学习图谱的时候对强弱拍没有加以强调,准备还是不够充分,少准备了一根指挥棒。

4、完整的节奏图谱的挂图太小。

大班打击乐示范课篇五

2.学习看指挥,并能用乐器垒加的方式进行演奏。

3.能用乐器为乐曲伴奏,喜欢打击乐活动,提高自控能力。

图谱、乐器(铃鼓、碰铃、双响筒)、磁带

一、感受音乐特点,学习节奏型

(1)熟悉音乐,感知乐曲坚定有力的.特点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曲子,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播放音乐,用摇头、点头等形式感知。这是前奏)

(2)师:听完这首曲子,你有什么感觉?(活泼、跳跃、欢快、热闹等)

(3)小结:小朋友会说的词语可真多,我们还可以用坚定有力这个词语来形容。

2.出示图谱,学习节奏型

(1)师:听着士兵进行曲,杂技表演出场啦!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杂技表演?(抛接球、套圈、跳高)他们的表演还吸引了小鼓手,他们也来加油助阵啦!

(2)播放音乐,引导幼儿边看图谱边欣赏师:现在老师来指图,小朋友边看图边听音乐(抛接球表演开始啦!套圈表演开始啦!跳高表演开始啦!小鼓手助阵!)

(3)播放音乐,教师指导幼儿看图谱拍打节奏师:我们一起来看着图谱拍打(提示语:嘿嘿!加加油!)

二、学习看指挥,学习用乐器垒加的方式进行演奏

(教师分组)

2.学习用乐器垒加的方式进行演奏

(1)师:现在老师要增加一点难度,请注意看我的指挥(哼唱)。呀!哪组小朋友加进来啦!(中间组),又有哪组加进来啦!(第三组)杂耍叔叔的表演越来越精彩了!最后一小句大家一起拍!

师:杂耍叔叔的表演可不是一天两天练出来的,我们再来练习一下,好吗?(再次练习垒加)

(2)播放音乐,看指挥拍节奏

三、拿乐器看指挥进行演奏

1.拿乐器看指挥演奏(从右手边开始指挥)师:最后一小节我们除了可以喊“嘿嘿!加加油!”,还可以喊什么?(嘿嘿!真精彩!)

2.变换指挥进行演奏

3.交换乐器进行演奏(提醒幼儿注意看老师的指挥)

四、结束活动师:杂技表演真精彩,我们小朋友演奏的也很精彩。(着重表扬个别幼儿),结束活动。

大班打击乐示范课篇六

教学目的:

1.通过节奏乐《木偶大聚会》,让幼儿感受乐曲明快、含蓄的性质,分析乐曲的结构,体验演奏活动中合作的`快乐。

2.引导幼儿看图谱表现乐曲的节奏,初步掌握看指挥演奏的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乐曲的情绪,体验演奏乐器的快乐。

教学难点:

互相倾听,协调音色。

活动准备:

乐器、音乐、图谱。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组织幼儿做端,准备上课。

2.教师谈话,引出课题。

快乐的音乐响起来了,木偶家族即将进行盛大的聚会,你们看谁来了?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欣赏音乐,并完整感受。

提问:你觉得这首音乐是怎么样的?好像在干什么?

2.再次欣赏音乐进一步感受乐曲性质。

介绍:乐曲的作者、名称及内容。

3.熟悉图谱

4.匹配乐曲。

5.请幼儿按图谱打节奏。

6.引导幼儿随音乐看图谱打节奏。

7.徒手练习

(1)手打乐曲的动作,嘴发乐曲的声音,看图谱练习一遍。

(2)看指挥,分乐器练习。

(3)提出要求进一步练习。

8.配器演奏

1、轻轻拿出乐器,注意指挥的手势,看指挥演奏。

讨论:演奏的效果,提出要求注意的地方。

2、提高要求,再演奏一次,提醒幼儿互相倾听。

3、鼓励幼儿自由选择,交换乐曲演奏。

9.引导幼儿看指挥,完整演奏,活动自然结束。

三、结束部分

1.教师总结,对本节课表现好的幼儿进行表扬。

2.收拾用具,下课休息。

大班打击乐示范课篇七

1、幼儿初步感受印尼歌曲的风格,熟悉音乐的结构。

2、幼儿能根据图谱进行打击乐器演奏。

3、体会师幼合作、同伴合作的快乐。

1、画有各种水果的图谱、磁带。

2、木瓜实物。

3、铃鼓、碰铃、圆舞板等打击乐器若干。

(一)提供木瓜实物,使幼儿初步认识这种水果。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木瓜,我是一种来自印尼的水果,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印尼乐曲,名字就叫做《木瓜恰恰恰》,请你们一起来欣赏吧!

(二)幼儿欣赏音乐一遍。

提问:乐曲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国家的曲子?

(三)结合图谱,幼儿再次欣赏音乐。

1、教师随音乐帮助幼儿熟悉图谱。

2、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示图谱中的水果,并进行拍奏。

(1)教师示范。

提问:老师做了哪些动作?菠萝、樱桃、木瓜分别是用什么动作表示的?

(2)幼儿随音乐用身体动作表演。

(四)提供乐器,与幼儿讨论乐器与动作的匹配。

1、出示铃鼓、碰铃、圆舞板。

(1)听听哪种乐器的声音最高?

(2)拍头的动作可以用什么乐器来表现?为什么?

(3)拍肩的动作可以用什么乐器来表现?为什么?

(4)拍腿的动作可以用什么乐器来表现?为什么?

(5)拍手的动作可以用什么乐器来表现?为什么?

(五)幼儿随音乐进行乐器演奏。

1、幼儿随音乐集体演奏。

2、幼儿尝试边演奏边在前四句画有“樱桃”的地方同时念出“恰恰恰”。

3、幼儿当指挥,集体演奏。

(六)结束活动。

“你们表演的真棒,让我们一起到教室去品尝木瓜的美妙滋味吧!”

大班打击乐示范课篇八

乐曲《杨柳青》是一首很有名的江苏民间乐曲,它具有浓郁的江南风情,旋律优美、活泼,别具特色。通过为这首乐曲配乐演奏,让幼儿从中学会欣赏乐曲,体会乐曲带来的意境,理解乐曲的风格和它的结构式。我将这首乐曲原本普通的打击乐演奏,改变成利用厨房餐具进行演奏,给人一种不一样的新感觉。

1、学习拍打正确的节奏型:x-|x-|;xx|xx|;xxx|xxx|2、学习看指挥演奏打击乐器,并在演唱过程中保持自己的演奏速度。

3、能正确使用乐器遵守打击乐活动的规则。

1、厨房餐具:锅、碗、调羹、盆、筷子等若干。

2、节奏条xx|xx|;x-|x-|;xxx|xxx|3、打击乐图谱

1、随乐曲音乐拍打正确的节奏型。

2、学习看指挥,合作演奏打击乐器。

1、欣赏乐曲,知道乐曲名称《杨柳青》。

2、知道它是一首江苏扬州的民歌,歌曲活泼风趣。它唱出了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之后的欢乐心情。也描述了扬州春天到了,杨柳发芽都变的绿绿后的美丽景色。

3、请幼儿说出乐曲的结构式。

设计意图:

幼儿通过欣赏乐曲,初步的了解乐曲的旋律,教师向幼儿介绍这首乐曲的出处,所表达的意境、以及它的结构式。让幼儿对这首乐曲先有一定的了解,为下面环节幼儿演奏乐曲奠定基础。

1、再次欣赏乐曲,边听音乐边随教师合拍地拍手打节奏。用固定节奏来拍打。

2、看节奏型拍打节奏。

老师分别出示节奏型xx|xx|;x-|x-|;xxx|xxx|请幼儿来分别试试怎样拍打。

设计意图:

帮助幼儿复习这几种节奏型,在掌握这几种节奏型的基础上,才能看这首乐曲的图谱,完整的`进行演奏。帮助幼儿解决打击乐演奏中的难点。

三、学习打击乐

2、看指挥分组用身体动作来拍打节奏。

3、出示厨房用具给幼儿认识,让幼儿熟悉它们各自发出的声音。

4、请幼儿讨论选出三种餐具,作为打击乐器,为这首乐曲演奏。

5、小结:推选出最适合的三种"乐器":用手拍打塑料盆、筷子和碗配合、锅和调羹配合。

第一段:用手拍打塑料盆;第二段:筷子和碗配合;第三段:锅和调羹配合。

6、请幼儿拿出自己的"乐器",看图谱分声部演奏一遍。

7、教师指挥幼儿分声部练习,幼儿根据教师的指向,随音乐进行演奏6、演奏时注意演奏常规:准备动作;演奏时的拿乐器动作;不演奏时的动作等设计意图:

在这个学习打击乐的这一环节中,做到的是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把幼儿的思路一步步的引入到打击乐的学习中,帮助幼儿很好的掌握打击乐演奏的方法。同时让幼儿自由讨论,选择适合的"乐器"演奏,做到了以幼儿为主体思想,更加能够激起幼儿对打击乐演奏的乐趣。

1、请幼儿相互交换乐器进行演奏。

2、请个别幼儿来当指挥家,指挥大家一起分声部演奏。

通过交换"乐器",促进了幼儿相互之间的交流,也让幼儿全方面的体验各种"乐器"演奏出来的效果。同时让幼儿对这个乐曲的演奏结构有一个完整的认识。给幼儿一次指挥的锻炼机会,同时锻炼幼儿学会听音乐配合乐曲节奏进行指挥。

大班打击乐示范课篇九

水墨蓝天幼儿园大班打击乐 《喜洋洋》 授课老师:郭巧巧 活动目标:

1、感受《喜洋洋》乐曲欢乐情绪,激发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

2、培养幼儿的倾听辨别能力,进一步熟知乐曲 aba 的结构。

3、能运用打击乐乐器随着音乐及指挥手势进行演奏,享受集体合作演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ppt、图谱、打击乐器(双响筒,碰铃,铃鼓)增色民俗乐器:(鼓、鑔、锣)活动重点难点:演奏《喜洋洋》乐曲,感受音乐 aba 的结构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欢天喜地贴对年,敲锣打鼓笑开颜。(打一个节日)二、倾听音乐,感受音乐情绪。

师:我们来听一首曲子,听完说说这首曲子听上去感觉怎么样? 师:这是一首很欢快、热闹的的乐曲,过年,过节的时候大家有时会听到,感觉喜气洋洋的、很开心,这首曲子的名字就叫喜洋洋。我们再来听听这首曲子,大家听听这个音乐可以分为几段? 三、听辨乐句节奏,出示乐句节奏图谱,感受乐曲 aba 结构。

师:音乐听完了,你觉得这个乐曲,能分成几段? 师:听得很认真,还有其他的吗?为什么这样分段? 师:听音乐的感受不一样,所以表达也不一样,是的这个音乐是 aba 式的三段体,第一段感觉很热闹,像一群人在敲锣打鼓,第二段很舒缓像大家在一起跳舞,第三段跳完舞大家又开开心心的在一起迎新年(重复第一段)师:出示 ppt,这里有两条乐句的节奏,一条是 a 段的,一条是 b 段的,你们来听一听哪句是 a 段的,哪句是 b 段的? 再听一遍音乐,听辨乐句的节奏。

幼:因为第一段很热闹,他的节奏很快,所以第一条是 a 段的,第二段很舒缓,他的节奏就慢一些,所以第二条是 b 段的。

师:听得很认真仔细,表达的很清楚。第一条乐句的节奏重复了几次? 我们再听一遍音乐(播放 a 段)师:第二条乐句的节奏重复了几次?我们来听听音乐(播放 b 段)师:大家这次听得很认真,因为是 aba 式的三段体,所以第三段重复第一段的节奏。出示乐器和节奏型教师指示图谱,幼儿跟随音乐空手练习。打一下节奏呢? 四、听音乐尝试用乐器分声部演奏 1、看指挥用乐器演奏一遍,请小朋友们轻轻的请出乐器下的宝宝吧!(提醒幼儿要注意看老师的指挥)2、添加三种以上增色乐器进行演奏。

五、活动延伸:自由选择,交换乐器演奏

《喜洋洋》大班教案

幼儿园大班打击乐:,拔根芦柴花,教案

幼儿园小班打击乐教案

【精】幼儿教育教案_大班打击乐教案

幼儿园大班打击乐活动:小小京戏迷,教案

大班打击乐示范课篇十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打击乐‘拔根芦柴花’”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曲调的基础上,尝试用自制乐器演奏乐曲。

2.训练幼儿的节奏感,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自制的打击乐器一套(筷子每人两把,每把筷子由三根筷子捆在一起,茶杯、雪碧瓶做的摇铃、易拉罐做的响筒各一个),“单簧管波尔卡”音乐节奏图,写有三种节奏型的大白纸一张。

【活动过程】

一、幼儿听音乐进教室

幼儿集体听音乐,跳舞蹈进教室,坐在座位上一起拍手至音乐结束。

二、复习已学过的节

出示写有节奏型的卡片,让幼儿徒手练习打节拍。

(节奏让幼儿动脑筋,可用古诗“静夜诗”、“悯农”等念出这种节奏型)

三、新课——打击乐“拔根芦柴花”

1.师:小朋友节奏拍得真好!下面请你们听一首音乐(放“拔根芦柴花”音乐)。

提问:这首音乐好听吗?(好听)

这首音乐叫什么名字?(拔根芦柴花)

师:现在请小朋友再听一遍音乐,听一听这首音乐是几拍子的节奏?听起来有什么样的感觉?(放“拔根芦柴花”的音乐让幼儿边听音乐边自由的`做动作)

提问:这首音乐是几拍子的节奏?(2/4拍)

这首音乐听起来有什么样的感觉?(活泼、快乐,就像过年一样的热闹、舒服……)

2.师:今天老师教小朋友演奏这首音乐,先听这首曲子的第一部分。(放第一部分的音乐)

提问:哪个小朋友能拍出这段音乐的节奏?(让个别幼儿练习拍节奏×××|×××|)请某小朋友上来带领大家边听音乐边拍节奏。(放第一部分的音乐让幼儿练习)

师:继续听音乐的第二部分,听听我们拍什么节奏?(放第二部分音乐)听完音乐后让幼儿拍出××××|××××|节奏,请一个幼儿上来带领大家边听音乐边拍节奏。(放第二部分音乐)

师:大家一起听音乐的第三部分?听听拍什么样的节奏?(放第三部分音乐)听完音乐后让幼儿拍出××|××|××|节奏,请一个幼儿上来带领大家边听音乐边拍节奏。(放第三部分音乐)

师:小朋友节奏拍得真好!老师把你们拍的三种节奏型写在纸上,现在请小朋友拿起我们喜欢敲的筷子跟着音乐演奏一遍。(放“拔根芦柴花”音乐,出示图——老师指挥幼儿看三种节奏型演奏)

师:演奏得真好,下面看一看这是什么?(出示茶杯,自制的响筒、摇铃,让幼儿说出自制乐器名称)

师:对了,这是我们自己做的响筒、摇铃。这是我们经常用到的小茶杯,今天就用我们自己做的小乐器演奏这首音乐,幼儿听音乐分别用响筒、摇铃、小茶杯演奏第一段音乐。

师:第二段音乐我们要分组演奏,先用响筒演奏音乐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用茶杯演奏,第三部分用摇铃演奏,最后两小节大家合奏。

师:我们学会了合奏,分组演奏,现在我们完整演奏这首曲子,第一段音乐合奏,第二段音乐分组演奏,第一部分用响筒演奏,第二部分用茶杯演奏,第三部分用摇铃演奏,第二段音乐最后两小节大家合奏。

让幼儿练习演奏两遍。

四、跳“单簧管波尔卡”舞。让幼儿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示音乐节奏强弱、快慢

师:我们一起跟着音乐跳舞吧!请你们用自己想出来的动作学一学这些美丽的花和枝条在音乐声中跳舞的样子,音乐一样的地方做一样的动作,音乐不一样的地方做不一样的动作。(最后,老师同幼儿一起随欢快音乐出教室)

大班打击乐示范课篇十一

《指南》中指出:"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打击乐器是幼儿较为容易掌握的乐器,也是幼儿表达音乐的一种最自然、最直接的工具。此次活动有利于幼儿听辨、节奏和合作能力的发展。大班下学期幼儿具有一定的节奏感,对打击乐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此次活动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使用打击乐器进行演奏,从而促进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

1.观察图谱,根据音乐内容进行乐器的匹配并尝试合作演奏。

2.体验与同伴合奏的乐趣。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1.经验:幼儿欣赏过"超级玛丽"游戏并会随乐律动。

2.物质:图谱、音乐、铃鼓、圆舞板、小叉,小鼓

1.出示图谱,介绍内容,说说简单的口令。

2.发现音乐、图谱和身体律动三者之间的关系,整理玛丽闯关的路线

3.看图谱,分组表演律动,逐步完整表现音乐。

二、探索为音乐匹配合适的"乐器武器",并能看指挥大胆地进行闯关演奏游戏

1.根据身体动作的暗示,探索用不用的乐器匹配音乐并分段演奏

2.看指挥完整随乐演奏,初步感受用"乐器武器"进行闯关的乐趣(第一关)

3.在游戏情节进展线索的'提示下,累加小鼓进行合乐演奏。(第二关)

(1)根据故事情节发展探索在(毒蘑菇)处累加小鼓,成功或失败根据幼儿演奏情况而定。

(2)如果听到的是失败的音乐,师幼共同讨论失败的原因,再次进行闯关演奏。

4.交换"乐器武器",体验用不同的武器进行闯关的乐趣(第三关)

在区域中投放玛丽波尔卡音乐,引导幼儿发现不同乐器与音乐的匹配;为不同音乐匹配伴奏乐器。

大班打击乐示范课篇十二

1、感受a段音乐的欢快b段音乐的优美,体验共同演奏的乐趣,

2、探索歌曲的表演动作,以及演奏时乐器的配置方案。

3、讨论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案,根据乐曲的变化设计配器方案,学习用不同的乐器来表达音乐的不同情绪,能够用铃鼓、碰铃、圆舞板、双响筒等乐器演奏歌曲。

4、通过图片理解歌词内容,并能根据歌词内容展开大胆的想象。

5、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理解歌词,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1、幼儿已会唱歌曲《郊游》。

2、铃鼓、碰铃、圆舞板、双响筒等乐器。

1、复习歌曲,进一步感知歌曲结构的情绪。

(1)这首歌有几段?哪几段是一样的?第一、第三段音乐听起来怎么样?

(2)第二段音乐怎么样?

2、创编动作。

(1)在引导幼儿观察操作卡片画面进行讲述后,鼓励幼儿探索用什么动作表示手拉手、很高兴去郊游的情景。

(2)鼓励幼儿探索怎样表演第二段音乐中表现的优美景色。

(3)老师根据幼儿想象的动作组合成歌表演,并进行集体练习。

3、讨论配器方案,为歌曲伴奏。

(1)请幼儿思考用什么乐器演奏音乐优美部分?

b段的比较抒情,可以延长的,适合用什么乐器?

(2)请幼儿思考用什么乐器演奏音乐大家欢快地去郊游的部分?

提示幼儿a段脚步的适合用双响筒

(3)请幼儿看老师指挥做现用乐器的模仿动作,用乐器看指挥演奏。

(4)请幼儿和小伙伴交换乐器看指挥演奏。

《郊游》这首歌曲的前两句与最后两句要求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来唱,而中间则适合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来处理。教师可以通过示范讲解引导幼儿认真倾听,并辨别区分不同的声音。

在活动中我一开始对于两种不同的歌唱方式进行讲解,但很快我发现孩子们并不能很好的理解接受,于是我立刻想到了一种方法:为了让幼儿理解并准确地把握,我设计这样一幅图:用一组小兔子的耳朵形状表示“轻快、跳跃”,用一组柔和的波浪线表示“优美、抒情”,按节奏的形式出现。根据这幅画,幼儿可以很快地分清出哪几句需要唱得活泼欢快,哪几句需要唱得优美抒情。这样的教学方式比起教师单调的讲解记忆要有趣得多,并且印象更深刻。

活动中我借助了比较形象的图,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让幼儿看着图片演唱,根据图孩子们正确的对两种歌唱的方式进行演唱,从而突破了活动的难点。教师的范唱起到一个示范的作用,最后让幼儿分组接唱,在每一次唱完后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评价,让他们明白如何接唱才算唱得好,从而突破活动重点。

在这个音乐活动中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比如我没有在活动前考虑到活动方式的.改变,而是在活动中及时调整,对教材的分析应更加透彻;还有就是在活动中的教师的语言应该更加精炼。我还注意到孩子的情绪变化,在活动中我为了让他们更熟练的唱歌,就请他们再唱一遍,而我的语言组织也不够精练,所以孩子们就感觉不是很有趣,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多想办法,让自己的每个教学环节都进行得更自然更有趣,让孩子不知不觉轻松的游戏中完成,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大班打击乐示范课篇十三

活动目标:

1、指导幼儿通过整体模仿动作,学习打击乐《拔根芦柴花》

2、运用不同打击乐器,为乐曲演奏。

活动准备:乐曲图谱一张,乐器人手一个,乐曲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1、让幼儿跟随老师复习“身体动作总谱”。

2、幼儿看指挥分声部动作。

3、探索用打击乐器配乐

(1)“螃蟹、小鱼都吹起了泡泡,小乐器们也要来为它们伴奏。你知道是用什么方法伴奏的吗?”让幼儿自由试试各种乐器的使用的方法、音色。

(2)分别请个别幼儿上来演奏打击乐器演奏方法,让大家倾听音色,并引导幼儿选择音色、音量合适的使用方法。

(2)出示图谱,选出幼儿创编的其中三种乐器使用方法,引导幼儿用哪种乐器怎样使用比较合适,根据幼儿讲述老师贴上相应小图片。

(3)幼儿看图谱和老师指挥进行配器演奏2-3遍

(4)引导幼儿改变配器使用方法,按新的方案看指挥演奏。

(5)注意倾听,提出力度要求。引导幼儿根据力度要求,选出最佳配器使用方案进行完整的演奏。先进行复习,让孩子回忆昨天学过的知识,在复习过程中,我又把几个衔接的地方强调了一下。

我发现,孩子们知道乐曲的拍子,但是有时反应不过来,可能是缺乏联系吧,等熟练以后我想情况会有所改变。

活动反思:在第一教时时,我们已经熟悉了乐曲,并能根据音乐的曲段进行身体动作。在第二教时,我们要运用乐器进行演奏,虽然乐曲有些熟悉了,但是要用乐器演奏,孩子还是显的无所适从,只是拿着乐器非常兴奋。我想,要进行打击乐,就必须要有清楚的图谱,但课程上的图谱我觉得还不够清楚和实用,我得自己重新设计一张既美观又清楚的图谱。

应该怎么样设计呢,我不禁犯难了。这时放在桌子旁小朋友带来的水果给了我灵感,或许可以把这三种水果分别来代替这三种乐器,并在图谱上画出来,这样一来,小朋友看到自己一组的水果就知道该他们演奏了。心动马上行动,我先画好图谱,然后再在节奏下面画好各种乐器所代表的水果。ok了,我想,这下孩子在活动中肯定能更加清楚的进行演奏了。

活动马上开始了,在复习完前一教时的内容后,我突然出示了三只水果,苹果、橘子、香蕉,孩子都感到很好奇,音乐课上,老师拿出水果来干什么呢?激起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然后我把小朋友分成‘苹果队’、‘橘子队’、‘香蕉队’,让三队小朋友分别拿好三种乐器。“接下来,我们要开始演奏了。”我边说边出示了我精心制作的“水果图谱”,看到这张特殊了图谱,孩子们都睁大了眼睛。在进行分组练习后,就尝试着完整演奏,效果还真不错。孩子的注意力明显比以前集中了,兴趣了更大了,孩子完成目标也更轻松了,效果也更好了。

活动后,我想,其实每个活动只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兴趣,用心去思考,精心去设计修改,认真的去组织,那么我相信孩子会更有兴趣去学,也会学的更好的。

大班打击乐示范课篇十四

1.在熟悉乐曲旋律的基础上,学会用身体动作表现乐曲节奏。

2.引导幼儿尝试用打击乐器为乐曲《喜洋洋》伴奏。

3.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

4.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5.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活动准备

1.《喜洋洋》音乐、ppt、打击乐器(双响筒,碰铃,铃鼓)

2.打击乐谱

活动过程

1.倾听音乐,感受音乐情绪。

(1)师:我们来听一首曲子,听完说说这首曲子听上去感觉怎么样?

(2)师:这是一首很欢快、热闹的的乐曲,曲子的名字就叫喜洋洋。

2.听辨乐句节奏,鼓励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乐曲。

(1)出示乐句节奏图谱,感受乐曲aba结构。

(2)师:你觉得这个乐曲,能分成几段?

(3)师:听音乐的感受不一样,所以表达也不一样,这个音乐是aba式的三段体,第一段感觉很热闹,像一群人在敲锣打鼓,第二段很舒缓像大家在一起跳舞,第三段跳完舞大家又开开心心的在一起迎新年。

(4)看ppt,听辨乐句的节奏。

(6)尝试用身体的各部位表现音乐节奏型.

(8)看图谱,配乐演奏身体部位的节奏

3.听音乐尝试用乐器分声部演奏

(1).出示乐器和节奏型,自主配乐练习。

(2)师:咱们用打击乐器来演奏。

(3)看指挥用乐器演奏一遍。

(4)师:乐队演出是有要求的,你知道哪些要求?

(5)交换乐器演奏乐曲。

活动延伸

尝试不同的配乐方式演奏乐曲。

附节奏谱:

喜洋洋演奏视频:

打击乐《两只老虎》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大班打击乐示范课篇十五

设计思路:一、活动素材分析音乐活动《猴子学样》中的乐曲选用的是一首恰恰舞曲,这首舞曲节奏明快、旋律优美,让人听了有一种忍不住想动起来的感觉。同时,我选择了幼儿熟悉与喜爱的“猴子”形象作为音乐游戏的“主角”,赢得幼儿喜爱的同时又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和创造。《纲要》中明确提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达美、创造美的情趣。同时,要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本次活动就是依托于《动物大世界》的主题背景,在了解动物生活习性的基础上,以音乐游戏为载体开展的活动。活动通过让幼儿在音乐中对猴子形态的模拟,激发幼儿自主创编猴子的不同动作,满足幼儿创造与表达的愿望。同时,通过自主探索、同伴互动、视频欣赏等途径充分激发幼儿主动、快乐地学习,理解游戏的规则,和同伴快乐地合作游戏。二、幼儿经验分析我班幼儿很喜欢音乐活动,在肢体动作的表达表现上有一些经验的积累。日常的音乐活动中,他们在模拟动物形态的同时都会有自己不同的创造,并且喜欢表现。大班下学期,他们更加喜欢和同伴合作游戏,游戏中还经常伴着儿歌或歌曲。近期,他们看了动画片《猴子学样》,对猴子剥香蕉、登高望远等动作产生了兴趣,特别是男孩子,更加喜欢学着猴子的样子变化各种各样的动作。三、重难点分析本次活动主要分为三个环节:听听学学,猴王跳舞——编编跳跳,猴子学样——做做玩玩,猴子传帽。其中的第三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环节,也是难点所在。在这一环节,我主要通过多媒体操作法,让幼儿在观察视频中自主的发现其中的玩法。幼儿在过程中要发现并总结玩法,然后再经过实践操作一步一步递进,从徒手传帽子到一顶帽子再到多顶帽子,从而让幼儿学会玩这个游戏,进而实现目标。我预设到过程中孩子有可能会只关注一个帽子的传递,增加帽子的游戏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也正是整个游戏的高潮和难点。所以在增加麦子之前我会给孩子们再一次提出游戏要求,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内容与要求:在熟悉乐曲旋律的基础上,学玩音乐游戏《猴子学样》,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环境与材料准备:幼儿已听过“猴子学样”的故事,喜欢模仿猴子的动作,欣赏过《恰恰恰》音乐。材料准备:《恰恰恰》音乐、礼帽、视频。活动过程:一、听听学学——猴王跳舞1、教师示范舞蹈重点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谁?刚才你们看到我表演了哪些有趣的动作?小结:猴王点头、耸肩、跳舞很有趣。2、再次示范重点提问:听一听,我是在什么时候做这些动作的?小结:前奏的时候点点头,男生唱歌时耸耸肩,女生唱歌时猴王跳舞,音乐结束摆摆pose。3、幼儿跟着老师集体完整表演过渡语:你们想不想学学猴王来表演呢?让我们听清楚音乐一起跳起来!二、编编跳跳——猴子学样1、幼儿创编重点提问:猴王除了变金箍棒、拔毫毛、爬山、打妖怪,还会做什么呢?2、幼儿自主探索过渡语:你们真棒!想出这么多动作,现在给你们点音乐,请你们找个空地方练练猴王的舞蹈动作吧!3、集体完整跳一遍过渡语:你们真了不起!不但想出了新动作,还能把动作放在音乐里,让我们听着音乐一起跳起来吧!三、做做玩玩——猴子传帽过渡语:猴王聪明又有趣,它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有创意的舞蹈,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好玩的游戏呢?你们想学吗?1、第一次播放视频重点提问:是谁在玩?他们在干吗?小结:一群猴子在玩游戏,游戏中传帽子、选猴王、跳舞,真有趣!2、第二次播放视频重点提问:帽子是怎么传?猴王是怎么选出来的呢?总结:当做“朋友你好耸耸肩”的时候开始传帽子,听到“啊呜呜”的时候,传帽停止,帽子停在谁的手里谁就是猴王。3、幼儿尝试玩游戏重点提问:你会玩这个游戏了吗?刚才玩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呢?小结:游戏中听准音乐很重要。4、尝试两顶帽子。过渡语:一顶帽子难不倒你们,我们再增加一顶帽子吧!不过这一次要把猴王的咒语放在心里,游戏时听好音乐!5、尝试三顶帽子过渡语:你们想不想挑战三顶帽子?下面的客人老师也看的津津有味,我们邀请两位客人老师加入我们吧!谁愿意去请?四、活动延伸今天我们玩了《猴子学样》的游戏,你们学的真像,老师真喜欢。你们玩够了吗?老师给你们准备了道具,我们回去再继续玩吧!

大班打击乐示范课篇十六

活动名称:(打击乐)在工厂 活动目标:1、通过肢体律动、乐器使用等方式,感应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三种不同的节奏。

2、尝试多声部的合奏,锻炼合作能力。

3、乐于参与集体活动,体验合奏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1、物质准备:歌谣劳动内容的图片、乐器(三角铁、单响筒、碰铃和沙蛋),挂图、音乐、课件。

2、经验准备:幼儿已有使用劳动工具的准备 活动重点:通过肢体律动、乐器使用等方式,感应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三种不同的节奏。

活动难点:尝试多声部的合奏,锻炼合作能力。

活动过程:

一、律动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与幼儿做手指律动《小鸟和田鼠》,引导幼儿回忆生活中劳动发出的声音。

二、感受欣赏 1、师:

老师今天给小朋友们带来一首好听的歌谣,请你们仔细听听歌谣中都说了什么?描绘的是怎样的一个场景? 2.出示图片,进一步了解歌谣内容。

教师:歌谣里都说到了哪些工具?它们都发出了怎样的声响? 3.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对应的图片。

教师:那我们一起来模仿一下这些劳动工具发出的声响。敲钉的声音

是什么样子的?锯木头的声音呢?钻洞的声音呢? 4.引导幼儿再次倾听歌谣,感受不同劳动工具所发出的不同声响,以及声音长短的不同。

指导重点:感知四种描写劳动的声响,并通过模仿劳动动作激发兴趣。

三、体验提升。

1.可播放音乐课件,依歌谣节奏做动作。

引导幼儿依据歌谣内容做出相应的动作,如叮、吱嘎、嗡…… 2.观看挂图上的图谱,进一步感受声响节奏,并用动作表现三种不同节奏的长短。

教师:敲钉是怎么敲的?是连续敲还是一下一下敲?声音是长的还是短的?是快的还是慢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依次引出锯木头、钻洞和打砂纸)教师:歌谣中的工具声响出现了几种节奏?它们有何不同?(有的一拍里有一个声音,有的一拍里有两个声音,有的两拍里有一个声音)3.将节奏卡放在挂图上表示节奏的图示下方,引导幼儿在按节拍表现歌谣时感受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及时值,之后可单独练习某一种音符或节奏型,再进行组合成不同的节奏型来练习。

4.引导幼儿边听歌谣边用动作表现,也可参考音乐表演视频光盘中的动作进行肢体表现。

四、表演表现 引导幼儿根据不同音色,选取适合演奏的乐器,并借助乐器感知三种节奏的长短。

师:老师这里有熟悉的乐器朋友,请你们根据不同工具所发出的不同声响来选择你们想要演奏的乐器吧!(将幼儿分为四组,依歌谣内容演奏乐器)五、快乐结束 教师与幼儿化身小工人,在工厂里做工。

活动延伸:(一)鼓励幼儿根据不同劳动工具发出的声响,进行即兴的节奏创编;并在表演区中投放相应的乐器和节奏卡片进行游戏和练习。

(二)尝试多声部的合奏,引导幼儿学会看指挥进行乐器合奏,可以从某两种乐器的合奏开始练习。

大班艺术《打击乐---在工厂》微反思

大班非洲鼓打击乐《小宝贝》微教案

大班音乐《打击乐---小小演奏家》微教案

【精】幼儿教育教案_大班打击乐教案

幼儿园大班打击乐:喜洋洋,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