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白居易的古诗鸟教案(汇总9篇)

小编: HT书生

幼儿园教案是幼儿教育管理和研究的重要工具,它可以提供教学指导,保证教学质量。掌握了编写教案的基本原则后,相信大家能够更好地设计教学活动。

白居易的古诗鸟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写好“烟、柳、窗”3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

3、理解、感受庐山瀑布的壮美与《绝句》中美丽的景色。

重点写好生字;激发对古诗的热爱。

难点在理解诗意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上,有无数的风景名胜,有许多景色优美的自然风光。也许你喜欢雄伟壮观的泰山;也许你会被汹涌澎湃的大海震撼;或者你会待在百花从中,流连忘返;也可能停下脚步,仔细倾听鸟儿们清脆悦耳的歌声。大自然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是一幅幅景色各异的美丽画卷。今天我们学习的第17课古诗两首,就给我们呈现了一幅幅不同风光的画面。请齐读课题。

在众多名山中,庐山以其独有的自然风光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庐山有四绝:庐山的云雾缭绕不断,是一绝;庐山的山峰绵延300里,到处是翠绿的树木,是二绝;庐山的怪石奇特不一,令人赞叹,又是一绝;而其中最让人叫绝的就是庐山的瀑布。板书:瀑布。

一千三百年前,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就曾经来到庐山,当他站在瀑布脚下,抬头仰望,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板书:望庐山瀑布。

第一句有没有写瀑布?从哪一句开始写的?能不能换成在前川?好在哪里?举起双手,想象此刻你正向绳子上挂衣服,(从上往下,)一个挂字就写出瀑布的宽大无比,它的白。从什么角度观察的?他看了很长时间啊,对,再来读。

播放教学视频:庐山瀑布。学生观看。

师:你觉得速度怎样?声音如何?气势如何?用诗句就是———————飞流直下三千尺。三千尺相当于今天的一千米,瀑布真得有这么高吗?这是一种叫夸张的修辞手法。板书:夸张。

看者眼前的瀑布,李白产生了怀疑:出示字卡。他仿佛在想:眼前的瀑布莫非是天上的银河落下来的?指导朗读这句话。

简介作者:杜甫情况———————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出示诗句:绝句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教师讲解:最先引起诗人注意的是黄鹂的只有两个,各自占据一株青青杨柳的梢头,你一句,我一句,甜蜜舌,嫩声泣语,比唱歌还要动听。诗人又把目光投向水边上的沙滩,那里正有一行白鹭展翅起飞,向高高的蓝天忘记翩翩而去,它们雪白的身影映着碧蓝的晴空,显得十分潇洒,优美。黄鹂、翠柳、白鹭、青天,一幅多么明媚秀丽的天然画,而黄鹂的叫声,白鹭的动态,更使画面充满勃勃生机。诗人足不出户,却好像置身在欣欣向荣的大自然之中了。

草堂的四壁并没有限制诗人的视野,更没有妨碍诗人的想象,反而给他的观赏增添了几分艺术情调。那终年戴雪、千古不化的西山群峰,被小小窗口从百里之外收纳进来,不恰好成为一幅山水壁画?那停泊在门前的几艘航船,听说正准备扬帆万里,定然是下岷江、转长江、远到东吴去吧!西岭远隔百里,却说它含在自家窗口;航船泊在门外,又说它要远下东吴。远景把它移近,近景将它推远,在远和近的推移变化之间,千秋西岭和万里东吴,全都聚拢到诗人的草堂跟前来了。

这首四名小诗,句句都是写景。远远近近、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景物,发声的,飞行的,静止的,静而欲动的,纷然呈现在草堂周围,与诗人共同组成一个多姿多彩、生动和谐的广阔天地,在这个天地里,寄托着诗人浓而美好的生活情趣和对自然万物、对祖国山河的无限深情。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教师范写“窗”—————注意上下结构,上面的横要长些。

板书:17古诗两首

望庐山瀑布

李白

雄伟壮观

绝句

杜甫

秀丽奇丽

白居易的古诗鸟教案篇二

课型:新授课。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读懂诗句。

2、体会诗人在江上行船的.所见、所感。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望天门山》。

教学重点:

读懂诗句的大概意思,并能体会诗句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幻灯片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背诵几首古诗,朗读几句诗人李白写的诗句,说说自己学习古诗有什么感受。

2、导入新课

唐代大诗人李白喜爱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有一次,他来到位于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的天门山,面对眼前的景物,产生了奇特的感受。他把这种感受写下来,这就是本课的第一首古诗。

3、出示诗题

4、读题,试讲诗题,并说明自己是怎样知道诗题意思的。

二、自读自悟诗句的大概意思。

1、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要求把字音读准,练习有节奏的朗读。

2、出示多媒体课件,学生默读思考,整体感知诗句的大概意思。

(1)重点理解“断、开、回、出”这几个动词的意思。

(2)默读,边读边想象诗句描写的情景,有不懂的地方画下来。

(3)小组交流。

3、出示诗句,再请几个小组代表读一读,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教师随机指点。

三、感情朗读。

1、指导朗读。

2、读过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再想一想,你的这种感受是从那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四、练习朗读并熟读成诵。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这首古诗。

2、指名背诵。

五、布置作业

1、熟练的背诵《望天门山》。

2、把诗句默写在课文插图上。

3、课下自学李白的诗。

板书设计:

望天门山

天门开

碧水回

青山出

孤帆来

教后记:教学这首诗,通过让学生看图片,学生真正理解了诗句,感受到了李白诗的豪放。

《题西林壁》

教学目标:

1、了解《题西林壁》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弄懂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歌内容。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题西林壁》的内容,体会诗的意境,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总结。

教具准备:投影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背诵第一首古诗:《望天门山》。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二、学习第二首诗,板书:题西林壁

1、用自己的话说题目的意思。介绍作者:苏轼

2、出示投影片,读初《题西林壁》。

指名朗读,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3、指导学生借助注释逐句理解。

(1)同桌互相解释词句的意思。

(2)在学生讲解的基础上,着重指导以下词语:

岭,指连绵起伏的山岭。

峰,巍然耸立的险峰。

远近高低,讲诗人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

2、指名学生讲解全诗大意。(庐山从正面看,是一道连绵起伏的山

岭;从侧面看,是一道巍然耸立的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会呈现出不同的形象。不认识庐山的真实面貌,那是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

为什么不识庐山真面目?原因是什么呢?

结合投影思考回答

结合这句话体会它蕴含着一个什么道理呢?(讨论发言)

(现实生活也是复杂的,如果被表面现象所迷惑,那也旧象身在庐山之中一样,看不清事物的本质,不可能全面的认识事物。

3、指导朗读。

4、学习生字。

(1)说说写“缘”字要注意什么。

(2)书写生字。

三、作业

1、背诵《题西林壁》。

2、预习《三峡之秋》。

板书设计:横

白居易的古诗鸟教案篇三

1、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走进古诗,去感受古代诗人与友人间真挚的情感。

2、板书课题:古诗二首。

3、导入:

这节课,先学第一首古诗。

1、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每个字音。

2、分句指名读诗,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3、学习诗中生字新词。

4、强调多音字“舍”。

5、学生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1、出示导学提纲,引导自读感悟。

(1)联系注解,说说古诗题目的意思。

(2)诗人是在什么季节里送元二使安西的?你从哪些诗句看出来?

(3)找出表示友谊的诗句,读一读,说说这些诗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2、逐项指名反馈,评议。

3、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1)题目的意思:(诗人王维)送朋友元二出使安西。

(2)春天送别的诗句,指名说意思,谈感受。

(3)表示友谊的诗句,看图,体会诗人对友人的留恋与牵挂。

4、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1、整体感知古诗内容。

2、学生练习背诵古诗。

3、书写生字。

白居易的古诗鸟教案篇四

1.谈话导入:同学们,古诗历来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千百年来传诵不衰,深受人们喜爱。小学六年,相信大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词,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漫步诗林,领略古诗词的无穷魅力。(板书课题:诗林漫步)

我国古代的诗歌一向追求诗情画意,只要我们留心品味,便会发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老师准备了几幅画,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请看大屏幕!

1、出示图(叶绍翁《游园不值》),看到此图,你想起了哪首诗?

(1)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这首诗描绘了秀丽的春景,你还知道哪些写春景的诗词?

(3)一年四季,季季如画,你还知道有关其他季节的诗词吗?(出示四季课件)

预设:夏季:《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饮湖上初晴后雨》、《小池》、《如梦令》、《所见》。

(4)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独特的`韵味,大自然的美景、祖国的大好河山美不胜收,引得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你还知道哪些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诗词?(出示瀑布图)(《望庐山瀑布》、《独坐敬亭山》、《忆江南》、《鹿柴》、《望岳》)

(5)出示图(《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背景图),看到此情此景,你想起了

a、让我们一起来吟诵这首诗。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青松》《石灰吟》《马诗》《墨梅》

今天我们所复习的古诗不过是古诗园的一角,课后大家还可以继续漫步诗林,丰富自己的积累,在练习纸上完善古诗的整理归类,这样复习起来就更有效了!

1.过渡:为了加深同学们对古诗的记忆,特别是对古诗中的千古名句的记忆,老师还准备了系列闯关练习,希望同学们在闯关过程中能大显身手。预祝你们闯关成功!

2.出示课件。

白居易的古诗鸟教案篇五

1图文结合,在感受秋天的诗情画意中认识“刘、菊”等10个生字,会写“于、首”等6个字。

2初步了解诗歌的意思,想象秋天的美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引导学生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认识“刘、菊”等10个生字,会写“于、首”等6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喜欢背诵古诗。

:2课时

谈话

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谁来背几首给大家听听?

我国宋朝有个大诗人叫苏轼,一天,他和朋友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学问渊博,诗文写得好,苏轼可欣赏他了。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他提笔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板书:古诗两首学生认读课题。

初读《赠刘景文》

1.板书课题《赠刘景文》题目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2.苏轼送给刘景文一首什么诗?请大家读读诗,注意读准字音。圈出不认识的生字,想办法读准字音。

3.同桌相互认读课文,老师参与同桌学习。

4.学习生字,重点正音:橙、橘、残。

5.朗读整首诗。师读、生读、挑战读。

再读诗歌,初步了解意思,朗读、背诵诗

诗歌描写的是什么样的景色?动脑筋试一试,自己能读懂多少?

小组讨论交流:自己读懂了哪些;读不懂哪些?

小组汇报学习情况,老师适时指导。重点指导:擎雨盖、傲霜枝。

激发想象,初步体会诗歌的意境。

配乐朗读;再读读自己最喜欢的地方,比一比谁读得好。

看看插图,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这首诗。

(四)想一想,议一议

秋天难道只有橙黄橘绿两种颜色吗?

学写生字

出示要写的字:首、刘、枝、记。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认读记字。

观察范字,说说怎样书写。

写得好的孩子在黑板上示范写。其余在书上描红,临写。

自评写得最好的一个字,总结经验。

拓展性学习

你还知道哪些秋天的诗句,背给大家听一听。

你还喜欢哪个季节?说说为什么?

背古诗,引出课题

背诵《赠刘景文》和描写秋天景色的古诗。

板书:山行读课题,说说从诗歌的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生合作,解决疑难

学生独立阅读诗歌,圈出不认识的生字,想办法读准字音。

同桌相互认读课文。

认读生字:枫、径、斜、于。

指多人读古诗,师参与读,及时纠正。

启发想象,感情朗读

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学习这首《山行》?

小组交流:自己读懂了哪些?读不懂哪些?

提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老师适时点拨。

老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情景。

学生交流想象的景象。

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一边想一边读。

感悟诗意,熟读成诵

学生自由读,借助插图感悟诗意。

找个伙伴一起练习背诵。

你见过满山的红叶吗?说说是怎么样的。(课件出示满山的红枫叶)

一边观看课件,一边背诵这首诗。

指导写字

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说说怎样记住。

看范字,说怎样书写美观。

老师在田字格里范写“枫”字,然后学生在书上描红,仿写。

拓展性学习

你还读过哪位诗人描写秋天景色的诗,背给同学听听。

读,背:《词语手册》第15页的古诗。

有机会让爸爸妈妈带你到郊外走走,看看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点。

“我会填”练习,课本第17页。

练一练

连一连:将汉字与相应的拼音连起来。《新学案》第9页。

组一组首()()()于()()()

记()()()枝()()()

选一选:把气球的序号填到相应的横线上。《新学案》第9页。

写一写:选两首自己喜欢的写景的古诗,抄一抄或默一默。《新学案》第9页。

白居易的古诗鸟教案篇六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

3.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今天俺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俺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爆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同学反馈并质疑。(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同学的质疑)

铺,铺开。

弄,逗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

(给同学充分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2.反馈:你读懂了什么?

3.根据同学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齐读此诗。

1.教师配乐朗读,同学闭目想象。

2.同学反馈,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同学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5.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

(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竞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教师适当点拨抑扬顿挫)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

4.用画的方式自由表达所想象的诗冲情景。

以读解意,以画悟情。

上节课俺们学习了一首写儿童的诗,这节课俺们还要学习另外一首写儿童的诗。和前一首诗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写了一个小小朋友,而这首诗中写了两个十分顽皮的小小朋友。你们想知道他们怎样顽皮吗?想,那俺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板书课题)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注意强调读准字音:篙、棹)

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

棹:船桨。

怪生:怪不得。

遮头:为头部遮挡住风雨。

使风:借助风的力量。

5.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小朋友,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

3.请同学描述画面,引导同学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请同学用彩色笔把想象的画面画出来,再把想对两个顽皮的小朋友说的话写在下面。

(诗中两个小朋友的顽皮举动,肯定会让同学有话想说,把这些话写下来,老师加以点拨就是思想感情)

5.汇报展示:用投影仪展示局部同学的画,并让同学加以解说。

(以伞借风力让船行驶,肯定是行不通的,但这种举动却反映了两个小朋友的聪明和顽皮,同时诗人对两个顽皮小朋友的喜爱和赞赏。)

1.感情朗读,带着顽皮、喜爱的情感自由朗读古诗。

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同学读好这首诗。

3.诵读古诗。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儿童的诗,请读给大家听听

1.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4.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田园生活的情景。

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美好,让同学受到美的熏陶。

1.板书课题,读题。

2.解题:

“清平乐”是词牌名,并不是题目。词是诗歌的一个种类,因为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长短句”。古代的词,都可以伴乐歌唱,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清平乐”的“乐”要读成“lue”清平乐原本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来当做词牌。

“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闲居的人家”。《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的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1.自由读词,注意读准字音。

2.难字正音,引导同学读准:茅、檐、相、媚、翁、媪、亡赖、剥

3.全班齐读,男女生赛读,同桌互读。

4.且读且点评,读出韵律节奏。

1.自由读文,自主理解词语意思

2.自由汇报自身第一次读课文的收获,老师引导同学解释重点词语:

茅檐:茅草搭的屋子。

醉里:喝了酒后,微微有点醉意。

吴音:吴地的方言。这里泛指南方方言。

相媚好:相互之间很亲密和睦的样子。

翁媪:老翁、老妇人。

锄豆:在豆田里锄草。

无赖:音同“无赖”,这里指顽皮、可爱。

3.小组合作,结合插图和注释,疏通句子意思

屋檐低,茅舍小。小溪潺潺,岸上长满了茵茵绿草。一阵吴音,絮絮叨叨,还带着几分醉意,亲切,美好!这是谁家,一对青丝苍苍,公公,姥姥。

大儿子,在小溪东岸,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手艺可巧!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一个逗人喜爱的顽皮佬。

4.再读全文,同学质难问疑

(营造民主课堂,让同学发表自身的看法,有争议之处,还可以展开讨论)

1.教师配乐范读,同学闭目想象画面。

2.请同学自由谈所“看到”的画面。

3.同学配乐自由读,边读边悟。

4.请同学自由谈所悟到的思想感情。

安定、悠闲、快乐、恬静、幸福的平淡农村生活让人陶醉使人向往。

1.小组内互读,把所感通过朗读表示出来。

2.全班朗读,注意表达思想感情。

3.熟读成诵。

白居易的古诗鸟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每的熏陶。

教学重点:

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一、激趣导入

1、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诗圣、诗仙)

2、揭题。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二、释题,简介背景

1、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介绍背景。

2、过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三、学生自学,初步理解

1、自读古诗,做到“五不”。

2、自读古诗,思考问题,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四、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1、互读古诗,检查是否做到“五不”。

2、交流诗意。

五、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2、老师点拨:“闲”是悠闲的意思,在说句意时,要作词序的调整。即“一片白云悠闲地飘去”。“厌”的注释是“满足”。在说句意时要进行适当的变通。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一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画面表现。

六、指导朗读

1、《独坐敬亭山》围绕着“静”来写,朗读时注意语调轻缓,节奏要缓慢;通过朗读,表达诗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种轻松感。

2、多种形式读诗:指名读—同位读—小组读—齐读等。

七、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读。

2、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

望洞庭

一、形象感知,揭示诗题

出图。你知道洞庭湖吗?谁来介绍一下?我们来欣赏诗人刘禺锡是怎样描写的。

二、自由吟读

1、学生边读边参阅课文注释,试着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随时发问。

2、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普遍性与否,或个别讲解或集体理解。

3、指名朗读,同桌互说意思

4、点拨理解“两相和”,可以让学生结合看图吟诵体会。

5、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诵读,体会比喻的巧妙。

“镜未磨”写出了一种别有情致的朦胧的美,真是别出心裁。

君山如青螺,只因是遥看,这个比喻用得非常妙。

三、引导赏析

1、你觉得哪一句诗写得好,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心情。

2、与上一首比较,体会不同的景致及古诗的借景抒情的手法。

3、背诵《独坐敬亭山》、《望洞亭》。

四、交流课外积累

1、说说你知道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2、课外继续收集山水诗。

五、练习

任选一首,想象景致,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画,并配上诗句。

第二课时

忆江南

一、复习导入

二、读课文,理解内容

带着上面的问题自由读,边读边看图,理解意思。指名读,读准生字,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指名看图说出意思。朗读领悟词义,教师做如下点拨:

“忆江南”是词牌名,词都有一个牌名。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词中回忆的,就是美丽的江南风光。

旧:从前。曾:曾经。谙:熟悉。胜:超过,胜过。

根据提供的词语解释,让学生自己说说词句的意思,然后连起来说整首词的意思。

三、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四、教师小结

诗一开头,诗人先说:“江南好”,这是诗人对江南春天的赞美。那么,说江南好,是听别人说,还是自己亲眼看到的呢?第二句做了回答:曾经,我对江南的风景是那么的熟悉,那么了解。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朗读的感情基调:饱含深情的回忆之情。

语调处理:一、二句要有昂扬的激情,再转入缓慢回忆,“日出”句声调高昂,“春来”句声调柔合平缓,最后一句声调稍抬高,仿佛是自问,又像是问他人,“能不”语气要果断、坚定。

在熟读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背诵。

六、抄写或默写

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课后反思:本课教学是按照运用插图和老师的导语进入诗境—理解词句、想象画面—吟诵诗词、体验诗情来进行。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和欣赏,感受,感受南方自然风光的美。在学习《忆江南》这首词时,拓展了另两首,学生对这首词的了解更深入。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分角色,在对话中巩固词义。

白居易的古诗鸟教案篇八

认识8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懂得热爱家乡,珍惜友情。

懂得热爱家乡,珍惜友情;发挥想象,体会诗的意境。

生字卡片

两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识字写字

1.自由读古诗

2.从生活实际中识字

(1)认读生字

(2)创设生活情景,利用课文的语境,综合运用生字。

(3)写字指导

三、学习古诗《回香偶书》

1.自由读古诗:说说古诗的意思。

2.教师范读

3.学生读古诗

4.创设情境

5.有朗读全诗

四、实践活动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增汪伦》,体会诗人珍惜友情的思想感情。

1.自由读古诗: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2.小组讨论:怎样读出感情?

3.班上汇报。

4.创设情境

5.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三、实践活动

四、指名读古诗两首。

白居易的古诗鸟教案篇九

同学们咱们学过几首古诗?你能背给大家听吗?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首新的诗,题目是“草”,(板书课题)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的。

1.借助拼音学生自读课文,要读准字音。

2.认读生字卡片,扫清字音障碍。

3.再读课文,质疑。

(1)出示挂图。

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草原)

(2)你从哪句诗中知道的?(离离原上草)这里的“原”是平原。

(3)草原上的草长得怎么样?引导学生说出“茂盛”一词。“离离”就是草长得很茂盛。

(4)谁能把这一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草原上的草长得非常茂盛)

(1)“一岁一枯荣”,谁能用“岁”说一句话。(我今年七岁了。……)“七岁”,也就是从出生到现在已七年了。一岁就是一年。

(2)一年当中,草有哪些变化呢?引导学生说出:春天小草发芽了。夏天,小草很茂盛。秋天小草变黄了。冬天小草干枯了。

(3)谁能把这一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请两三位同学说,通过比较确认谁说得好。(一年当中,草茂盛一次,干枯一次。)

(1)“野火烧不尽”的尽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选择“完”的解释。

(2)“尽”是完的意思。冬天的草都干枯了,大火一烧,用不了多长时间肯定会把草烧得干干净净,为什么说烧不尽呢?看书上插图,同桌讨论。得出:因为地下的草根没烧着。

(3)请同学把这一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野火是不能把野草完全烧掉的。因为野火只能烧掉草的茎叶,草根埋在泥土里;是烧不到的。

(1)生是什么意思?(生长)

(2)试说这一句的意思。(春风一吹,野草又会重新生长。)

1.从古诗中我们看到了,凶猛的野火把小草烧得干干净净,可到了春天,小草又铺满草原。你觉得小草怎么样?(引导说出小草生命力顽强)2.用赞美小草的语气背这首诗。

1.填写诗句,写出加粗字的意思。离离原上草,__________。()野火烧不尽,__________。()

2.填空练习“离离”是形容()茂盛的样子。“一岁一枯荣”中;前面的“一”指()的意思,后面的“一”是()的意思。

3.照样子把诗句写在()里。例:原野上的草长得很茂盛。(离离原上草。)野草每年秋冬都枯萎一次,春夏季节又茂盛地生长起来。()春风一吹,野草又会重新生长。()野火不能把野草完全烧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