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时光深处的意思 静坐时光深处许浅冬散文(通用8篇)

小编: 笔舞

典礼在社会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传承和弘扬着一种特定的价值观和信仰体系。典礼的时间安排应该合理,以避免过长或过短,保持参与者的兴趣和集中力。接下来,请欣赏我们为您带来的一段典礼现场视频,感受仪式的庄重氛围。

时光深处的意思篇一

浅浅的时光,淡淡的日子,携一缕冬日的暖阳,行走在文字编织的唯美世界,因为喜欢文字的一缕幽香,所以会收获一种闲适的心情。

时光荏苒了岁月,寂寞了流年。尘世的风景,越来越多而距离渐行渐远。

又一个白雪飞舞的冬季,却已是时过境迁后的陌生。所有的曾经随着漫天飞舞的雪花,飘散在了生命时空的角落。

人与人的相遇,不论是爱情还是友情,没有前兆也没有预约,缘分来的.瞬间,不早不晚的在生命的某个路口有了交集。

喧嚣的世界,每个人都戴着面具,美丽的、丑陋的、阳光的、抑郁的、强势的、软弱的,匆匆行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坦诚相待,或许成了人与人交往中的奢侈品。你我他,只是滚滚红尘的一个过客,某些时候,谁也不愿意把自己的内心世界,透露给自己身边的朋友、亲人,不是不信任,更多的是不想他人为自己担心。

世上最难懂的是人心,最难得的是真情。人人都想有一个懂自己的知己朋友,可以诉说生活的不易与委屈,可以分享小小的开心与快乐,一句:我懂得!胜过千言万语的寒暄,有人懂,生活才会温暖而丰盈!一生得一知己足矣,心灵相通、相伴,不关风花雪月,只在精神上互相陪伴、互相温暖。

既没有倾城倾国的容貌,也没有妙笔生花的才情,那就做一个行走俗世烟火的女子,偶尔矫情但不多情,任性却不无理取闹,简单却也快乐!

时光深处的意思篇二

那时,我和妻都年轻。种十来亩地,就是春种秋收,也忙不在哪,清闲得很。长长的冬天里,我们尽呆在家里,我看书,妻挑毛衣、绕毛线、拆毛衣、拆洗这拆洗那,总之,手里总有干的,而三岁的儿子,和小伙伴们一会儿在院子里玩,一会儿又去别人家玩,一会儿小土匪一样闯进家来要吃要喝,妻就会拉他到院子里掸了身上的土,给他弄吃弄喝。要是时间一长不见儿子,妻和我就会出去找。

总是大晴天,阳光把屋里晒得暖暖的。我读书累了,就去商店听人瞎谝,看打麻将,妻也出去,到好朋友家闲坐,等中午我们都回了家,两人说笑着交流交流听来的新闻。不拘哪时有个阴天雪天刮风天,挨生二柱就会来和我喝酒,我们这里的人称这为过阴天。我们把炉子捅得旺旺的,妻给我们炒两个菜,熬一壶茶,坐在一边听我们瞎谝。

不过,我最喜欢夏天了。那时,地里没什么要忙的了,只是等庄稼自己去长熟了。气候宜人,满目青翠,和风习习,鸟语阵阵。我和妻就在家里坐不住,拿了镰刀,去给那两头羊割草。妻宠着我,总是她在地楞上转着割草,我坐在地楞的树阴下看书,要不,就和她闲扯。她要是走远了,就喊我过去。有时,我们就给羊拔地里的'草,要不,我上树,用斧头砍下些树枝来。等羊草弄好了,就一人拽一片葵花叶,坐在树阴下,边扇风边有一句没一句的闲扯。有时,儿子死皮赖脸的跟了来,就小狗崽一样满地撒欢,趟倒了人家的麦子,摘了人家的豆角,折了人家的葵花,害得你不时的喊骂他。有时,他还把小伙伴们带来了,那就是几只小狗崽满地嬉戏打闹了,害得你不得片刻安宁。不过,我最喜欢和妻务弄零碎(自家种着吃的蔬菜)了:给茄子培堆埋肥,给豆角黄瓜插架子,再帮它们攀援到架子上,用草茎扎住了,免得它们掉下来,给贪长的葫芦条寻找爬缘的地方,实在找不到了,就用坷垃压住它,不让它长了。我们干这一切总是那么慢条斯理,怡然自得。身边蜜蜂嘤嘤,蝴蝶翩翩,蜻蜓抖翅,花朵耀眼。有时有人路过,就坐下来和我们闲谝,我和人家嘴里都叼根烟,闲闲的抽。小野鸡从草林里探出头来看了一眼,一缩头,就没影儿了。谁的脚腕子痒了,擩手一摸,手心就一道血,骂一声贪嘴的蚊子,在裤腿上揩去了手上的血。等树梢挑着了夕阳,我们才相跟着往回走。

那时物质爆米花般膨胀开来,人们的眼睛红了起来,争着买,攀比之风顿起,都想盖过别人。尤其是那些年轻的夫妻们。于是,我们的心越来越紧张,心境不停地被扰乱,清闲感就不再敢登门了。等儿子上开了学,开支陡增,地里的收入只能维持一家人的温饱。我只得出来打工,接着,妻儿也出来了,从此我们背井离乡,为生计奔波劳碌。要不是群主出了这么个题目,我几乎忘了我还曾经拥有过清闲,不禁怅然若失,对老妻说:“等把儿子安顿好了,咱再回去种那十来亩地去。”

时光深处的意思篇三

时光静好

时光,静好。走过了人来人往,才发现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那是阳光尚存温热,时光静好,我想慢些,再慢些。

春天,人潮拥挤;夏天,淋漓大汗;秋天,落叶纷飞;冬天,熙熙攘攘。我留意到夏天的花盛开在公路两旁,环绕在整个城市里,我想起南京里的满街梧桐树,如同一条闪亮的钻戒,出现在整个城市里,春天是翡翠般的墨绿,他是爱她的,这样的浪漫试问谁人给得起也想得出做得到。

回程的公车很多,送走很多人也送来很多人。细雨飘在紧闭的车窗上,一点一滴的'往下滑落。窗外的树叶在风中摇曳着,甚至飘零,直到落在地下被无声的摧残消失。试着把所有的美妙安进生活里,但是柴米油盐是生活的本质,风花雪月里的三月扬州,浪漫的西湖,谁不向往过,把物质过成精神,需要多强大的内心。

在颠簸的车里渐渐入睡,梦里的时光正好,泊油路正滚滚发烫。

只是,今夜还吹着风,想起你好温柔。

优美散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时光深处的意思篇四

时光煮雨,与季节说禅

那一树树,那一叶叶的植物

在时光里娑婆着,也碧绿着

有如那抹心上的念

也被雨沁染着,润泽着,葱茏着

且越发的深情

深情到极致之时

反而变得安静了许多

于是

思念如禅蔓延

让心在缱绻里打坐

摇动着卷经筒

寻那千年种植的莲子

也许开在江南

也许落在北疆

无论在何处

都是一朵开在心上的缠绵

穿越烟雨

当我经过你的身边

一个手拿诗卷的女子

那便是我

那时天下着雨

掬一捧入诗

煮成青花色

将念装满你的城

旖旎了一卷禅意幽香

闲下听音

惹禅心满怀

疲惫远九霄

寂色染天

时光是一首花开的诗

到处长满温柔

充满灵秀

远近也好平仄也好

落地无声也罢

有韵的`流年

依偎在心的彼岸

倾听寂寞写给灵魂的对白

一缕念

绕过风烟

已尘埃落定为一朵莲开

人生若水,岁月如烟

试问?

多少的忧伤,多少的惆怅

多少纠结不清的缠绵与等待

需用多少个晨钟暮鼓里静静的打坐

才能释怀

多少的烟雨,多少的相思

多少铭心刻骨的情怀与深意

需用多少陌上落花

多少诗词歌赋

才能装饰起这素锦华年

还有多少念啊

在梦里缱绻

在诗中菩提

穿越你的时空

我在经年问候

左手如意,右手安暖

时光深处

念已被捻成琉璃

红尘里烁烁生辉

回眸一笑间

你就在那里等我菩提花开

时光深处的意思篇五

等你,在弱柳含烟的日子,泛绿的河岸风舞流苏,碧波浓翠挽起心花一朵。流连的目光遥望你的方向。多想就这样把浓稠的思念化作永恒的春光,尘封在你温软如玉的心房。

等你,在夏荷凝香的夜晚,碧草的湖边蝶舞花香,婉约着我如莲的心事。期盼的双眸凝望着你的方向,多想就这样把殷殷的牵挂装饰在遥远的天涯,镶嵌在你灿烂如晶的明眸。

等你,在冷雨凄切的悲秋,瘦水薄凉的秋江寒雾弥漫,风烟荡不尽秋水般的轻愁。细雨如帘迷蒙了奔泻的双瞳,眼底溢出的不知是凉润的.雨还是咸涩的泪,远望那一径轻寒,已经寻不到你来的路。

等你,在白雪茫茫的寒冬,冰封苦寒的阡陌寒鸦凄切,青丝如瀑掩盖不住容颜的沧桑。紧皱的眉峰愁云浓锁,滚滚红尘谁与我共醉一回,一纸墨签写不尽昨日淡淡的忧伤,夜未央灯火已阑珊。

等你,在红尘的渡口,黯然神伤荒芜了等候的心情。若相惜,天涯不再遥远。若相弃,咫尺也成陌路。

窗外,月辉倾泻,仰望着你白玉的脸庞,问明月,为了谁你千里寄相思?煮一杯香浓的咖啡,掩藏思念的苦涩。饮尽昨夜那杯残留的干红,心底不会为谁再沉醉。光阴飞度,繁花落尽,我只是你的过客。暮色千里,流星划过,你是我生命里的一抹璀璨。

竹篱酒肆何处任我觅醉?天涯处处谁人慰我芳心?满天的星光敌不过夜的黑暗,攥紧的十指握不住一丝温暖,伸出的臂膀挽不住飞逝的流年。三月的桃花殷红着我淋漓的痛楚,柳絮轻扬,纷飞着绵绵愁绪,苦涩的笑容尘封不住心底无尽的忧伤。

时光深处的意思篇六

一梦,惊了这个冬天的某个清晨。

这双大红色小布鞋,不到四寸。只记得,是母亲做给女儿穿的。时光虽远,但鞋子的颜色依旧鲜艳,毫无褪色,那黑白分明的松紧口,那沿条上的一针针,依然骨落明了。鞋底更是,星星点点有序的凸起,一目了然。

白驹过隙,岁月有痕。而今,我所触摸的是,这些漫长日子的搁浅;是母亲消瘦的额头,和无情岁月留给她的深深皱纹;是我无心的遗忘,遗忘了母亲当时一凡心事,忽略了她对女儿无声的爱。

是喜?或忧?

我轻靠在床头,任由思绪在渐行渐远的时光里穿梭和翻腾。关于鞋的记忆,仿佛比这双鞋的年轮久远了许多。此时,也唯有母亲,油灯,鞋子……是清晰所在!

布鞋,已久远。可它却伴着我走过童年,跃过青春,曾经最美的年华里,都有布鞋的影子。红的,黑的,花的,懒汉鞋、方口鞋、搭带子鞋、布凉鞋,一下子在脑海里全涌了出来。还有,冬季的.时候,那虎头虎脑,带着刺眼,系鞋带的暖鞋。

小的时候,穿双新鞋是要等到过年的。过年的那身行头,是一年最美,最风光,最得意的装扮。也是唯一可以穿上肆无忌惮去众人面前炫耀的装扮。所以,进入冬季,便会迫切期盼,时间更快些。

每逢过年,母亲都会给全家人缝新衣,做新鞋。我们姊妹三人每人一双,父亲因为要下地劳动,总会有两双,来回替换着穿。

做布鞋是件很复杂的事。母亲常从鞋底子所需东西开始准备。记得,母亲夏天就开始拆旧衣服,破床单,边边角角,磨的不耐实的都要剪掉,或是把不需要剪的地方拆掉线头,然后把相对结实的洗净,晾干,用熨斗烫平,高高的一摞布块。

案板的背后刷第一屋桨糊,然后开始贴布块,刷一层贴一层,最多三四层布,母亲会很用力的上下左右抹过来,抹过去,直到整块光滑平整。那时,家里只有一块案板,所以母亲只能隔三差五抹褙的(做鞋底用的),干一块,放一块,再抹一块。前前后后得半月之久。所有抹好的褙的都会放在褥子下面。母亲说既可防潮,还能保持平整和应有的硬度。

每每这时,她总会絮絮叨叨我小半日,说抹褙的要在三伏天,这样的褙的做鞋底,纳起来不费力;说女孩应早点做针线活;如做鞋、纳鞋垫子、绣花、缝制衣服等;说小了学的快,不易忘;说学一手好八艺将来嫁人了,婆家人才不会小瞧……诸如此类,还很多很多。

进入冬季,特别是数九后的天气,冷的让人不想出门,母亲便开始做鞋。

泛黄的书里,夹了大大小小一沓子鞋样。由于我们姊妹间年龄相隔远些,鞋样很显然。母亲抽出一双,用针线码在褙的上,沿着鞋样很认真,却很麻利,剪下,然后用剪好的重复剪,整理好,沿边碎剪至完全一模一样后,分层间刷上薄薄的桨糊,摞在一起,上面再放一平整的石头积住。冬天的火炕上,三两天便能干好。

其间,母亲既然不会闲着,开始准备做鞋用的麻绳。搓麻绳的那一批批麻,都是自家种的,当时,家家户户都要种黄麻。秋收过后,父亲早早就整理那些麻杆,一小捆一小捆,事先放在河里浸泡几天,然后凉干。这样抽下的麻丝,搓出麻绳才柔韧,结实,不易折断。

搓麻绳一样是细致活,先要把麻丝分到粗细均匀,然后一端固定于小搓上(捻麻绳的铁制工具)。当母亲右胳膊一用力,小搓便在空中飞快悬转,直叫人眼花缭乱。看着麻绳在不断的悬转中延长,缠绕,觉得实是好玩。母亲停歇时,我便拿了过来,好多次,小搓懒懒地转那么几下,便摇摇晃晃,几次都掉在脚上,生疼,后来便不去学。

乡村的夜很静,偶耳听到几声狗叫。我常常是,在母亲的催促下,勿勿洗了脚丫子便上炕,钻进自己的被窝。姊妹间嬉皮笑脸,乱活半天不肯睡去,母亲三令五申下,便会安生些。那时家里还没有电,更不必说电视。所以,夜,便很长。母亲说,冬天夜长,能做好多营生。

一盏煤油灯,一个针线小篮子。篮子里零碎东西很多,各样的卷线,粗线是缠绕在玉米芯上的,顶针,环锥,小搓的(搓麻绳用的工具)一些五颜六色,大小不等的纽扣,搓好的麻绳等。我只能看到母亲的侧影,她盘坐的位置,正好遮住那微弱的光。

我喜欢看母亲纳鞋底那一丝不苟的模样。所以常探出脑袋,伸长脖子看,很认真。母亲先用环锥扎三排小窟窿,上下错落有致,穿针的时候很用力,针针都会发出“噌、噌”的声响,母亲时不时拿针在头发里划那么几下,说是针尖钝了。偶耳也会把麻绳在唇间抿一抿。每一针落下,母亲都会把麻绳绕在手掌,使劲儿拉,松了麻绳,手上便是那深深的勒痕。灯光下,母亲一伸一缩的胳膊,正好映衬在炕头的墙壁上,是很暖,很意味犹长的一幅画。

鞋帮的做法相对省事,布料都是新扯的,灯芯绒布料用的最多,也耐实。沿条是白色布条,事先是打好。鞋帮的针脚与鞋底有天壤之别,小针密线。

只要合我的脚,我便穿上在炕上走过来,走过去,或是跳几下。常是被母亲一把拉跌在炕上,强行脱下。然后是母亲一而再,再二三的说教:鞋是让过大年的穿的,不然,过年时,人家穿新的,你穿旧鞋。瞬间,委屈,落泪,这是很平常的事。母亲既然不理会,只顾做着她的事。那种渴望过年的心情便更加强烈。

所有这些,不知重复了多少次,当然,还有母亲灯下的熬夜。

新做的鞋,刚上脚,硬硬的,在洗过两次后,便很舒适,很合脚。我喜欢穿母亲做的鞋子,是那样的清新简扑,就像曾经的那些日子。如今。好多年过去了,母亲老了,也不做鞋了,我也渐渐淡忘。

不知何时,眼睛湿湿的。有些记忆,虽是尘封许久,可打开了,便如洪水般泛滥。我不敢去深究细想,那年,那月,那些值很珍藏,夹着满满的爱,像毛布鞋一样纯扑而清欢的日子。于是,拉开抽屉,找了很精美,带拉锁的小包,把鞋放进去,收好。十年,二十年……或许将会更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时光深处的意思篇七

编者按:石磨是多年前农村最常见与普遍的工具,可如今已失去它的价值,下面我们来看看《时光深处的石磨》这篇散文吧!

石磨是几十年前农村人用来磨吃食的的最为普通的工具,在那个年月曾给过农人极大的方便,也承载着农人的欢乐与辛酸。

那天,在清理老屋内的杂物时,不意看到了过去一盘石磨的下面一边,它沉寂地躺在墙边,身上还沾上了一些泥土,就像一个灰头土脑的老人,显得很是落魄。那原来棱角犀利的一条条石槽,此时早已被岁月的风雨磨光打平,只看得清一条条浅浅的痕迹出来。那铁做的磨轴心,已经锈斑得面目全非,腐蚀剥落得只剩下一点暗红的小铁桩露在外面。那盘石磨的上面的一边呢?我在杂物里到处的翻找,好不容易才找到上面的一边。这块厚实得多,格外的笨重,但同样落满了岁月的沧桑,上面推磨的手柄早已不知了去向,只剩下被岁月磨得光滑的一个厚重浑圆的身躯匍匐于地,像一个巨大的灰色句号。我将两边石磨叠合在一起,那盘磨又恢复了原来的形状,浅灰的颜色,墩墩实实,浑厚苍凉,落拓黯然,沉寂中透露出遭遗弃的恚怨表情。它似有些委屈而伤心地望着我,让我一时无语,不知用什么语言来安慰它。

其实那石磨一直沉潜于我深邃的岁月里,已成为我记忆中的一份温暖,我压根儿没有忘怀过它,只是为了生存的忙忙碌碌、东奔西走难得清闲下来,记忆不时与其有些疏离了。这并非我有意识的要遗忘它呀!与石磨邂逅,顷刻间它激活了我的记忆,使我无法不想起它的墩实浑厚带给过我的岁月充实,它的悠悠旋转带给过我的美食醇香,它的隆隆声响带给过我的生活快乐。这些温暖的细节,犹如一阵微风,轻轻地撩开了我记忆的帷帘,一些与石磨有关的往事须臾间一一浮现眼前。

我生长的村子是个小村,就十几户人家。整个村子就这样一盘公用石磨,而且是属于小石磨,直径不到50公分,结构也没有大石磨还有个巨大的石托盘托着那么复杂。因其小,与磨斗合在一起小家碧玉般的小巧方正的不太占地方,也因我家人口多,在村上是大户,堂廎的面积相比较大,石磨就一直放在了我家的堂廎内。那石磨原来是有磨斗架着的。磨斗的木板被刨得溜光平整,拼接得严丝合缝,呈梯形,由四条粗壮的腿支撑在地面上,离地面米把高,石磨就四平八稳地放在横亘于梯形磨斗上的二根硬木上。石磨紧挨着二网墙形成的直角处放着,熨贴而不占地方,踏实而显稳固。若有人磨东西,不论坐着还是站着都可以伸展自如,悠然旋转。

不是逢年过节的时候,石磨还是比较空闲的,差三隔五才有村子上的住户端着些东西来磨,磨的东西有荞麦、麦粉、米粉、黄豆、糯米粉、豆浆等。但到了过年过节的时候,石磨就忙了起来,尤其是临近春节那段时间,农村人都要准备过年的物资,比如豆腐、豆粑、糯米粉等都要靠石磨的帮助才能完成,因此石磨显得特别的忙,忙的年分,要按先来后到的秩序排队才行。那段时间我家堂廎就大人小孩的汇聚在一起,特别的热闹,进进出出的人不断,大人忙着活儿,小孩们就欢天喜地的在一旁闹腾着,把我家的堂廎闹得喜气洋洋,热闹非凡。一时间,大人的欢笑声,小孩的嘈杂声,石磨的隆隆声挤满了整个堂庼。这种气氛于我是打心眼里欢喜,大人们在忙,我就和小伙伴在一旁乐此不疲地玩着各种游戏,玩得忘乎所以,硬生生地把那即将到来的年的欢乐提前装入了心中。

过年之前石磨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因石磨是放在我家,向来古道热肠而善良的母亲,从来不与村人争石磨,白天都是自觉地让给村子上的其他农户用。到了晚上石磨空闲下来时,母亲将石磨清洗干净,然后不慌不忙地将要磨的东西搬到石磨前,从从容容地开始磨自家的东西,大一些的哥哥姐姐就帮着母亲打下手。那时没有电灯,母亲就在石磨的旁边高高支着一盏马灯。马灯的光不算很亮,但能将母亲躬着的身子及小孩活动的身影映照得长长的,大大的,印在地面和墙上。那些影子,不时地在晃悠、移动,就像无声的皮影戏一般好看。这样一来,堂廎里好像多一倍的人在活动,增添了不少的生气和热闹。母亲磨东西身上会暖和和的,但她怕我们在一旁玩的小孩子冷着,会生着一盆火放在石磨的旁边,让我们不时地烤着手脚。她只是手冷得冰凉时,才放近火边烘烤一下,再接着磨。这样辛勤的劳动有时要持续到晚上十二点过后。但母亲从不显出厌烦的情绪,她总是用乐观的情绪感染我们,让我们在不知疲倦的陪伴中感受到一大家子人在一起的那分快乐和温暖,感受年之将至的那分浓浓的幸福。

石磨被无休无止的使用久了,其锋利的棱角就被磨平磨光滑了,变得钝拙起来,磨东西就不锋利了,于是对石磨的槽就要请石匠凿深,使其锋利。石磨一年至少要凿二次,但有的年分用得多,也有凿三次的,不过无论如何过年之前是一定要凿一次的,以保证春节前一段时间石磨磨东西的锋利,不误村民备过年物资的事情。凿石磨的工钱都是村子上的住户你家二毛,他家三毛的凑拢的。石匠到了家,就把石磨放在二条并排放在一起的长凳的中间,他就坐在凳子的一端,慢悠悠地用锤子敲打钢钎,将石磨的槽一点一点地凿深。那比手指还粗的钢钎也锋利,在石匠的用力敲击下,直凿得磨石的粉末四溅。凿磨的清脆响声,波浪一样的在小村飘荡开来,传播到村子的角角落落,引得爱看热闹的孩童竞相跑来观看,目不转睛地围着石匠看他凿石磨。

石匠只是一心一意地做他的活。偶尔歇会儿时,才与小孩搭讪几句,不失风趣和幽默。接着又漫不经心地凿他的石磨。随着地面和石匠的胸前落了一层青灰色的小石粉,一边石磨也就凿得差不多了,跟着那平坦的石槽又显出一条条棱角分明的槽来。石匠凿好了一边,又接着凿另一边,始终是慢吞吞的样子,从从容容的形态。尽管看着他干活是慢慢腾腾的样子,但一晌半日的时间总能将一盘石磨凿好。凿好的石磨用手一摸有明显锋利感,合拢放在磨斗里,像一个吃饱喝足的汉子,精神又抖擞起来,浑身充满了力量。石匠磨磨蹭蹭地放好石磨,收拾好家什时,往往都到了吃午饭的时点。母亲热情好客,见到了吃午饭的时候,会诚恳地留石匠吃饭。尽管母亲知道凿磨是可以不待饭的,但她更知道石匠在心里总希望东家留下他吃顿饭。因此母亲每次见石匠进家凿磨,都会准备点荤菜,诚心诚意地留下石匠吃饭。听东家挽留吃饭,石匠也不半推半就的假意推辞,就顺从地坐上桌,同大人有说有笑地畅快吃起来。吃饱喝足后,从母亲手中接过工钱,背上家什就高高兴兴地离开村子。

流年匆匆,一晃几十年的时间就过去了,石磨随着社会的进步,早已失去了它的价值,被人们遗弃了,遗落进历史的尘埃中,成为了承载着岁月的欢乐与酸楚的遗物。但此时,我意外地看到它,心中却难以平静,那些与石磨有关的一帧帧画面就飞满眼前,令我百感交集,思绪万千,追忆往昔,怀想亲人,令我的思绪不由自主地穿越到那艰辛但却充满乐趣的往昔时光里。

作者|熊墨金

时光深处的意思篇八

走在岁月里,我们总在感叹韶逝,转眼之间,黑发如雪,须臾之际,白云苍狗。纵使我们有千种不舍,万般留恋,我们还是会在这俗世里,变为土,化为尘,飘散于红尘中,寻不到一丝痕迹。可是若干年之后,我们总希望在幽幽的时光深处,能依稀看得见我们曾经忙碌的身影,能想得起那些在我们的生命里最亲近的人,能记住那浓浓的亲情,那青涩的爱情,那可爱的故乡……我想:能承载这些沉甸甸的回忆的,或许惟有文字才愈久弥香,能经得起时间的消磨,能耐得住人世的浮沉。

如果你和我一样,从少年时代起就有着浓郁得化不开的文学情结,也有一个天方夜谭一样却纯净美好的文学梦,那么来吧!就让我们相聚在这个蓓蕾初绽的花园,与文字结缘吧,让我们用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笔触,分享人生的喜怒哀乐,品尝尘世的酸甜苦辣,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这,就是我开办这个公众号的初衷所在吧!

一直以来,喜欢这样的文字:如浅墨勾勒的中国画一样,寥寥数笔,无论是写人还是状景,都神韵逼真,意味深长,恰若在一个春天的清晨漫步于一古典的园林,园内溪水潺潺,蜂鸣阵阵,蝶舞翩翩,曲径通幽,有佳人撑着油纸伞在小桥上款款而行,腰肢柔软的像江南习习的风。阵阵的晨风轻轻拂过湖面,那淡淡的荷花的清香便如丝丝秀发,抚过额头,掠过鼻翼,流进心湖深处,荡起一圈圈涟漪。不经意间,便让你沉浸在这流动的微香里,不知归路。

所以,这个公众号的特色,就是让雅致清淡的文字,散发出淡淡的墨香,时间愈久,则积郁愈浓。用自己的独特的笔触,感受这个世界的变化,发掘这个世间的种种美好,以期温暖你我的心灵和躯体。

在这个墨香流动的花园里,我静待花开,静候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