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隐者不遇一年级教案(大全8篇)

小编: JQ文豪

四年级教案的编写需要综合考虑知识的系统性和学习的逐步推进性。如果你还在苦恼如何编写幼儿园教案,不妨看看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案例。

寻隐者不遇一年级教案篇一

《寻隐者不遇》是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六单元第一首古诗,我在教学本课时,做了如下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学前,我使用多媒体制作出以前所学过的一些古诗的画面,让学生观图吟颂其诗句,谁背得多,谁最棒。精美的图画一下子就把学生深深地吸引住了,我适时启发学生“你是怎样学会这些古诗的?”让学生回忆,总结学习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学进入下一阶段。

二、读写结合,扩展思维

读写结合是本课重点环节,我做了如下安排:

读:范读、初读、细读、赏读、诵读。

写:写字词意、画简笔画、默写古诗。

(一)范读:我出示古诗插图,配着优扬的轻音乐范读古诗。

(二)初读: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画出难点字,要求读准字音,再由我简介诗人及所处的时代背景,然后把难点字词写一写。

(三)细读:学生读通每行诗句,并借助字典理解字词在诗句中的真正含义,配合画面展开想象,串说句意。

(四)赏读:学生读通整首古诗,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串说诗意。

(五)诵读:在优扬的轻音乐声中,学生闭上眼睛背诵整首古诗,接着想象其诗景,结合诗意,把自己所想到的情景用简笔画板书在黑板上,最后再次伴着轻音乐默写古诗。

三、剧本表演,感悟诗意

到此环节,学生已完成了本课的学习内容,但是教师要注意提高学生继续学习,主动发展的能力,在学生吟颂、板画、默写的基础上,又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将整首诗编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上台表演,这样发挥他们相互合作、协作的精神。在讨论、表演的过程中,使学生对诗意有更深一层的了解。在各小组汇报表演后注意从学生的评价中引导全班学生进一步理解诗人当时起伏的心情。

通过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单一的知识注入无法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联想与想象,分析与综合思维等活动的积极性,根据教学目的要求,设计好教学活动,使学生学得愉快,记得牢固,得到全面发展。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之三(西师版一年级下册)]

寻隐者不遇一年级教案篇二

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注释]

1.寻:寻访。

2.隐者:古代隐居在山林中的人。

3.童子:这是指隐者的弟子。

4.处:地方。

[简析]

诗人专程走访一位隐士,未遇,就记下了在走访过程中的对话场面。

首句“松下问童子”,点明会晤地点在“松下”,接待人是“童子”,这就把“不遇”的情节作了交代。松树是“岁寒三友”之一。古人写松树大多与表现孤傲高洁的品质有关,此句也是为了突出隐士的高洁。以下三句全是童子的回答。首先回答的是“言师采药去”,采药是隐者经常性的活动,用“采药”一词十分切合隐者的身份,介绍师父外出的目的。第三句的回答是承第二句来的,说师傅就在这座山中采药,对师傅的大致去向给予明确的回答,是热情的指引。第四句来个转折,“云深不知处”,说虽在山中,但云雾弥漫,不知他在何处,作了婉转的辞谢,请来访者不要作徒劳的寻觅。

本诗以问答的形式,记叙“寻隐者不遇”这件事,表现了隐者的思想和性格。隐者虽未出现,但通过侧面描写,他的形象已十分清晰地展现出来了。

[作者简介]

[《寻隐者不遇》综合资料(西师版一年级下册)]

寻隐者不遇一年级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寻隐者不遇》,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变化,感受故事的意境。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富有节奏地诵读古诗,并能说出诗句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平白如话、寓问于答的写法,感受古诗的深远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读。(读通古诗)

1.师:以往拿到一首古诗,你们会怎么去学习?

(板书:读)

2.先自己读一读,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时别把题目丢了。

3.同桌之间检查读诗。

4、抽三个组同学用不同的方式读诗。

5、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6、师点拨:如果词与词之间注意停顿,

读出节奏就更好了,谁来读。生读。

7、请“读书明星”读诗。

三、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1、那请大家打开书,轻声读读古诗,发现不理解的地方就用我们刚才说的方法去解决,解决不了的地方打问号。

2大班交流。

师:说说你的疑问或者已经解决的问题。

3、同座位互相说说古诗的意思。

4、引导将诗句变成对话。

师:你们看,这首诗的意思一看就明白了,这就是老师喜欢的第一个原因:平白如话。(板书:解)

(板书:平白如话)

四、悟。

1.教师引导:古诗会读、理解了,是否就学完了呢?(

板书:悟)

其实,我们还要学会感悟诗歌背后做隐含的东西,这是最难的,也是最有意思的。

2.

3.

老师课前也做了功课,将问答全呈现在诗中,自己放声读一读,再与贾岛的这首诗比较,你有何感觉。

4.感悟诗人内心的想法。

6.完成填空:

指名交流,师随机板书。(失望、一线希望、无可奈何)

7、最后让我们将这千古名诗一起背诵于心。

(板书:诵)也希望大家记住这学习古诗的四个步骤。(指板书)

五、掌握方法,积累背诵。

1.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掌握韵律。

2.出示每部分相对应的画面,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尝试背诵。

六、练习巩固,拓展延伸。

七、积累不同风格的古诗。

1.学会翻译古诗。

2.采用开火车、猜字谜等方式引导学生巩固古诗。进行练习。

八、布置作业。

1.将古诗的改写成一个故事。

2.搜集贾岛的一两首古诗读一读。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西师版一年级下册)]

寻隐者不遇一年级教案篇四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本课生字卡片,朗读课文录音带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

1.认生字。课题上有4个字,读一读:

寻隐者遇

2.释题。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

寻:寻找,寻访。隐者:独居大山林里的人。遇:碰见,遇上。

这首诗说的是诗人去访问隐者却没有遇见。

3.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围绕“寻”思考。如,诗人为什么没遇上?有没有问问其他人?为什么不在那等一会儿?)

二、自学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

2.画出本课要求学会和认识的生字,读一读。

3.看插图想想:图上画的是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三、读诗句,认生字

1.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注意读准平、翘舌音的字:松、采;师、深。“只”是多音字,文中读zhi。

2.提问:(1)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完整通顺地回答问题,相机识字:松、童。)

(2)图上谁是诗人,谁是童子?诗人要找的隐者是童子的什么人?识字:师

(3)诗人找到了童子,怎么没遇上他师父呢?

相机识字:言采药深

(4)朗读课文。

四、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椵想自己是诗人在松下遇上童子,体会向童子询问时的心情,把这种心情读出来。教师先放录音,同学再练习朗读。

松下/问/童子,(满怀期望)

言师/采药/去。(感到失望)

只在/此/山中,(又有了希望)

云深/不知/处。(无可奈何)

五、识字、写字指导

松:用学过的木字旁和熟字“公”记字形。组词:松树、放松。

童:上下结构。上面是“立”,下面是“里”。这个字横画多,但长短不一。首横最短,次横最长,最后一横又比它上面一横长些。组词训练:童话、儿童、童年。

言:发言、说话的意思。首横最长,中间两短横。

师:左边是一短竖和一撇右边是横下一个“巾”。组词:师父、老师。

采:上面是爪字头,表示手,下面“木”表示树,手伸到树上表示采摘的动作。第一笔为平撇,下面的三笔间隔要匀。

深:左右结构。右边上面不要写成穴宝盖儿。组词巩固:深山、深海、深浅。

六、抄写生字(完成课后练习2)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1.开火车读卡片(包括认识的字并用要求会的字口头组词。

2.读拼音填空(先独立完成再当堂订正)略

二、朗读、背诵课文

1.个别、集体等多形式朗读。

2.练习背诵。指导:诗从问了童子后,童子先后告诉他师父采药,接着告诉诗人,师父就在这座山里,不过山高云深,我不知他在何处。

3.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三、巩固练习

1.口头选词填空。

师父童子诗人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2.完成课后练习3。

3.填空,再读一读。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西师版一年级下册)]

寻隐者不遇一年级教案篇五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

默读第九课课文《推敲》,了解贾岛“推敲”的故事及其生平。

板书:唐・贾岛

小结:唐代诗人贾岛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他的诗自然质朴,历来为人们所传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五言绝句《寻隐者不遇》。

二、读题、释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讨论:寻隐者遇?

3、想想题目的意思。

4、引导质疑。

三、精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学生反复朗读,读准音,读通句。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

3、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

松下童子只深不知处?

4、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大意。提问,看谁对诗句的理解更正确。

5、背一背。

四、观看投影,练习对话,体会感情

1、出示答句: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想问句,同桌练习。

3、观看投影图片,练习对话。

4、体会作者感情变化。

满怀希望―失望―一线希望―彻底失望

五、总结全诗,背诵感悟

1、总结:这首诗采用问答体,一问一答,寓问于答。是通过寻访者(贾岛)向童子打听师傅的去向,童子作了相应的回答写的,这三次问答,逐层深入,表达感情有起有伏,语言朴实自然,读来却令人寻味。

2、有感情的背诵《寻隐者不遇》,感受诗歌的内蕴美。

六、补充阅读

贾岛《题诗后》

七、作业

1、填诗,练字

寻()者不遇

()下问童子,

言师采()去。

只在此山中,

云()不知处。

2、想想诗歌描绘的情景,并画下来。

八、板书设计

寻隐者不遇一年级教案篇六

生:隐者是为了给别人治病才去采药的。我想对他说:“您的心灵多美好,为了医好他人的病去采药,不怕山高林密。不顾年老体弱。”

生:我想对隐者说:“您这么大年纪了,心里只想那些生病的人,真是好心人。”

生:我想对隐者说:“您为了治好别人的病去采药,走了那么远的路,爬上了那么高的山,您真勇敢!我佩服您!”

师:同学们根据诗中的内容,结合插图,大胆的想象一下,诗人与童子的语言、动作、神态,先在小组内分角色表演,然后选出优秀小组到前面来为全班同学表演。

评析:

寻隐者不遇一年级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并能用生字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受古诗语言的精练、优美,激发学生喜欢古诗的愿望。

教学重点: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并能用生字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感受古诗语言的精练、优美,激发学生喜欢古诗的愿望。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

学生:凭借拼音自己读课文,看看插图,想想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导入学习。

1、观察图画,讲图画的意思。

2、告诉学生,今天学的古诗就写的是图上的事。

二、学习古诗,理解感情。

1、读课题,提问题。

2、自读古诗,认识生字。

3、再读古诗,汇报读懂了什么?

4、边读诗句,边看图,理解不明白的问题。

5、朗读全文,想象诗人与童子的对话,体会诗人的感情。

6、练习背诵。

7、想一想事情的结果。

8、背诵。

三、识字,练习书写。

1、你认为哪个字最好记?怎么记?扩词。

2、你认为哪个字不好记?可以怎么记?扩词。

3、田字格里这些字怎样写才好看?

4、生描红。

5、展示自己写的字,评议,修改。

把你想写的字或词语写一写。你认为哪个字最好记?怎么记?扩词。

处(处处)师(老师)言(语言)

松(松树)药(采药)深(深水)

四、拓展。

1、介绍作者贾岛的生平。

2、你还知道哪些古诗。

五、作业。

1、抄写生字,并组两个词语。

2、完成《同步练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西师版一年级下册)]

寻隐者不遇一年级教案篇八

教学目标:

1、有表情的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的含义,学会松童药深4个生字。

教学重点:有表情的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的含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题、研题

1、寻?隐?遇?

2、想想题目的意思

3、引导质疑

二、研读课文

1、反复读

读准音,读通句。

2、哪些词不懂?

3、议:什么意思?

回到句中读读。

4、背背

三、探究问句

1、出示答句

2、想问句

3、分组汇报

4、对话

5、体会古诗用词的精炼:言、此、云深、处

四、书写指导

重点指导药、深

五、填诗,练字。

()下问童子,

言师采()去。

六、课外作业

给古诗题画

板书:

19、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西师版一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