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三年级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优质8篇)

小编: LZ文人

在重要场合上,发言稿可以帮助演讲者更好地组织语言,确保演讲内容的连贯性和精确性。发言稿需要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主题观点,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句子结构。这里收集了一些来自不同背景和领域的发言稿范文,相信其中会有适合你的参考之处。

三年级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反思篇一

本节课的教学,我主要抓住了如下几点:

1、在学习长度单位进率的基础上引发本课内容,这样有助与学生以后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2、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采用小组合作形式,体现了合作精神。

3、重点突破了平方分米与平方厘米间的关系,先让学生通过计算面积总结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然后利用规律很简单地总结出1平方米与100平方分米的进率关系。

4、练习有由浅入深,结合身边的事物,体现新课标精神,学生活中的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年级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反思篇二

《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节课是典型的概念课,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我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及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进而形成表象。反思这节课,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是比较满意的。

上课伊始我创设了教师和一位同学进行涂色比赛的情境,开始学生以为老师会赢,但最终我输了,我顺势让学生帮我分析原因,学生的注意力马上集中到涂色图形的面的大小上来。这样设计,不仅营造了一个和谐、愉悦、宽松的开课氛围,而且能从学生的课堂实际出发,意境合情合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面积定义时,我让学生通过用手摸一摸面,找一找面,感受到面是有大小之分的。面积定义的引出,自然到位,尤其是对封闭图形这一抽象的概念,我利用课件展示,使学生通过封闭图形与不封闭图形的对比,强烈感知,封闭图形是有大小的,而不封闭图形无法确定其大小。

再如:在教学1平方厘米里,我请同学们取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纸片,在自己的周围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表面差不多是1平方厘米?接着我有意识地让学生闭上眼想象1平方厘米的大小,再开眼看一看,反复几次之后,让学生在纸上画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以此验证学生对于1平方厘米的空间观念建立得是否正确。

数学学习是“知”和“做”的统一。学生学习数学,只有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和主体参与的做才可能是有效的。“面积单位”的知识不仅抽象,而且容易混淆,教学时,我注重让学生人人动手,先让学生课前制成“1平方分米”的纸片,并让学生手拿1平方分米的'纸片说一说: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使学生形成“1平方分米”的表象。再通过全员参与测量数学封面的面积,让学生自主探索,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让学生深刻领会“面积单位”的含义,使“做”数学真正成为了师生互动的纽带。

紧密联系生活这一点也做得不错,还有板书,对本节课的知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不足之处:课堂时间调配得不太好,有前松后紧的倾向。因为时间紧,所以后面的面积单位的体验不到位,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只是走了过场。需要提升的空间还有很多。欢迎大家帮我指出来。谢谢!

三年级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反思篇三

教学反思:

《面积》这单元的概念比抽象,备课时,我分析了教材的逻辑关系,理顺了教学内容间的关系,从大处上做文章,在小处中润色,在教学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数学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创造的机会”。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双边活动过程。师生以什么样的心境进入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取得教学效果的前提。面积这一概念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可能听说过,但是要透彻地理解什么是面积却不是非常容易的。所以,在课前我就以拍手歌的形式导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接触本节课的知识,将“面”在生活中的应用有趣化,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本课的引入是比较成功的。另外,在教学中我关注到学生的情绪状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维持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环节设计张弛有度。

(二)直观操作,理解含义。

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面、课桌面、药盒面等出发,引导学生“选择身边的一个物体,边摸边说说这个物体的一个面”感知“物体的表面”随处可见;“借助身边的物体,选择其中的一个面,来感受它的大小”感知“物体的表面是有大小的;”“选择身边的一个物体举例子说说它一个面的面积”感知“物体表面的面积”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物体表面的的面积”这一概念。从实物纸板自然过渡到“封闭图形”,从而观察、比较出封闭图形也是有大小的。这两个基本概念的教学是本节课的重中之重,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我在“物体表面的面积”一部分教学中花了大功夫,为后来教学“封闭图形的面积”做好了铺垫。我在引出和讲解面积的概念和含义时,给学生在理解上留了很多个比较容易的思维台阶,让学生能慢慢的拾级而上,理解并基本说出面积的含义和概念。

(三)合作探究,激活思维。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任务驱动的设置,可以使学生迅速的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引发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不断激起学生的欲望。“比一比”中,前两组都非常容易比较,而第三组学具学生在观察后却不能统一意见,从而产生了矛盾,老师及时引导并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学们小组合作,动脑筋,想办法。通过他们的实践探索活动,经历两个图形的面积的大小比较过程,从中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四)游戏设计,拓展延伸。

我觉得本课设计的游戏环节比较成功,学生在第一个“比一比”游戏中巩固了面积的概念,而且介绍了“观察法”和“比较法”;在第二个游戏“猜猜看”中男女生分组看谁猜得准。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前一个练习中数方格时总结出了,方格越多面积越大,很自然的这个练习中学生会认为女生看到的16个格的面积大。不但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涨,而且还自然引出来“面积单位”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我想这与符合学生个性和心理的教学设计是分不开的。

三年级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反思篇四

本学期第二次公开课我执教的是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面积的概念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板块中一个相当重要的部分,对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面积的'概念和常用的面积单位的认识两个部分。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以及刘教授和数学组各位老师的点评,综合自己的领悟,反思如下:

一、导入过时,没有激发出矛盾,而且在课堂结束时没有作出结论,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谨记,教学一定要完整,要做到知识的前后呼应。

二、在讲述面积的定义时,讲解不够透彻,还有少部分学生对这个概念模糊,下次在讲这个知识点时,可以先讲述物体的概念,然后过渡到物体的表面,最后回归物体表面大小这个概念上,这样,很自然地引出面积的定义。

象记忆,使学生对各个面积单位形成表象认识。也可让学生多估一估生活中物体的面积的大小,拓展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面积单位的理解。

四、教学中,我应该重点讲清“1平方厘米”,再放手让学生去推导,“1平方分米”、“1平方米”,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还可以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

五、在导出面积单位时候,应该选用一个格子数目多,面积小的图形来进行对比,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出矛盾,很自然的得出要比较面积的大小必须有统一的面积单位。

六、在评价方面也很值得反思,评价语言单调,缺乏数学思想、方法等实质性评价,学生在比较卡纸面积大小时用到了观察、重叠、拼、摆等多种数学方法,但老师只评价“这种方法不错”,到底不错在哪儿,没有抓住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机会,这些都值得我去反思、努力。

七、这堂课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我快马加鞭往前赶,使一些教学环节缺乏实效。还不得不漠视了许多孩子的感受,说是开放却放的不开,时间一到不管孩子们的探究是否成就将活动嘎然中止。看着孩子们的兴趣盎然,瞧他们的认真劲儿,我的心情难以平静,我应该尽可能使每个环节更充分、有效。

不管成功与失败,这都是值得我深思的一节课。它使我更深刻的认识到:课堂上,老师应该给学生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评价的语言,让学生增添更多探索成功的喜悦!教师只有将数学与跟它有关的生活背景联系在一起,也就是只有通过“数学化”的过程来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学生获得的知识才是生动具体、美丽鲜活的。在充满生命力的课堂中,师生共同体验到探索的乐趣、成功的喜悦,达到师生共识、共享、共进。

三年级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反思篇五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71至76页教学内容。

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探究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2、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经历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等概念的形成过程,并形成表象。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操作能力、概括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4、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同学们,我们今天来玩儿一个游戏,大家看一看黑板上,黑板上有两个三角形,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我们找两个同学来涂色,谁涂色的速度快谁就获胜。(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老师说开始一起涂)

2、谁是获胜者,为什么他涂的快呢?

生:因为一个三角形的面大,一个三角形的面小。

师:这个同学用了一个词很好。

3、下面我们来看大屏幕,看看这两位同学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师:为什么黑板擦的慢,桌面擦的快,这是为什么呢?

生:桌子的面小,黑板的面大。

师:我们把桌面的表面叫做桌子的面积,把黑板的表面的大小叫做黑板的面积。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4、今天老师用到一个词,面积,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研究什么是面积?板书:面积。

师: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这个词。

生:

师: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就来学习面积,再卖房子的时候看见面积两个字,我们就知道是什么含义了。

5、面积和物体的表面是有关系的。请同学们拿出数学书,用手摸一摸它的封面,现摸一摸课桌的桌面,再摸一摸铅笔盒的面,再摸一摸咱们做的凳子的面。

师:同学们刚才摸的面我们把它叫做物体的表面。板书:物体的表面。

6、通过同学们刚才的摸,你发现物体的表面的有什么,在摸的时候你有什么发现?

生:谁的表面大,谁的表面小。

师:这就说明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板书:的大小

结论:所以说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什么?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就是它们的面积

7、把数学课本的封面和光盘画下来,这两个图形就叫封闭的图形。板书:封闭图形

师:讲解什么是封闭的图形?就是没有缺口,从头到尾相连的。

师:再画一个有缺口的,问这是封闭的图形吗?

师: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中有哪些是封闭的图形?

生: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9、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些什么?学生分着齐读面积定义。

10、让学生把这两句话总结成一句话?

生: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或

11、谁能起来举一个例子:在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或者说哪些物体的面积有大有小。

12、比较两正方形大小,方法是重叠一下。

13、拿出两个长方形,比较两长方形大小,用重叠的方法不行了,怎么办?

生:用小方块摆一摆,谁摆的多谁大。

14、小组交流:在我们学过的图形中用哪种图形摆最合适,为什么?

生:最适合的是正方形。

15、老师翻过来,用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摆可以吗?

生:不行,这样摆同样不行,正方形的大小不一样所以也无法比较。

16、怎么办?

生:我会想到用相同的正方形去摆到两个长方形上,看谁摆的多,比较大小。

17、我们知道了要在物体上或图形是摆小正方形时要统一单位,用相同的正方形来摆。

18、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学习面积单位,我们给这些小正形起了一个名字叫面积单位。板书:和面积单位。什么是面积单位?面积单位有哪些呢?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p73,看一下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生: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板书:三个面积单位

19、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多大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师:从学具中找出1平方厘米,并用尺子量一量,看它有什么特点。

师:我们可以说什么样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生:(举例)田字格,1角的硬币,大拇指盖,

20、打开数学书p74做一做1题,先估一估,看谁估的准。摆一摆是多少?

21、为什么说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呢?

生:因为它能摆8个小正方形。8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就能盖住了。

22、老师让你用这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去量这个课桌的面积你认为怎样?

生:不合适,为什么?1平方厘米太小,桌子面积太大。

三年级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反思篇六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三年级数学下册《什么是面积》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三年级数学下册《什么是面积》教学反思《什么是面积》这一课,关键是要让学生在教学中感受面积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我从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物体入手,首先通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认识生活中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的面积大小,让学生获得初步的面积概念。然后让学生用不同方法比较一个正方形与一个长方形(课前布置学生剪下附页中的正方形和长方形)图形的面积,通过比较,既使学生进一步丰富对面积概念的理解,又使学生体会到计量面积最基本的方法,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今天感觉比较成功的地方:

1、能联系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切实地理解面积的意义。

如利用数学书封面揭示面积的概念: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然后让学生举例说说物体的面的面积,比较人民币和树叶面积的大小等,这样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使学生有了感性认识。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符合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

然后由观察长方形和三角形的面逐步过渡到比较封闭图形的大小,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学生进一步认识面积的含义做了铺垫。

2、重视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这一环节是整节课教学的难点,这里放手让学生充分自由发挥,学生在课堂上有的将两个图形重叠后,对剩余部分进行比较;有的用用硬币摆一摆、数一数;有的用透明方格纸比较面积的大小、有的用学具袋里的长方形纸条来拼摆,学生创造出了多种多样的比较方法。这种资源共享不仅仅是简单地解决了知识上的.问题,更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合作的快乐,同时享受到积极思考后获得成功的喜悦。

3、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面广。

这节课一直以学生为主体,所有结论的得出都是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动脑、自己总结得出来的。

课后听了老师们对我这节课的点评,以及自己的一些思考,觉得这节课在以下几方面做得不足:

1、在前面讲解物体的表面时,选择的实物有局限性。在高年级学生将会学习如何求物体的表面积。这节课如出示一些像桔子、茶杯等物体,让学生摸它们的表面,并想一想如果给它们穿上衣服,谁的衣服布料多?那么对于学生理解物体的表面会更透彻。

2、小组合作之后让学生汇报自己组的办法这个环节比较仓促。当汇报的学生站在自己座位上讲解时,有些同学并没有理解。

三年级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反思篇七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能够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以单位面积为参照,估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提高估测能力。

3、在实践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初步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形所含面积单位的个数等于长方形的长与宽的乘积。

教学准备:课件、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若干、长方形卡片、直尺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我们刚刚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一、复习导入

概括起来我们知道了两件事:什么是面积和面积单位;知道用面积单位铺满的方法可以知道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面积。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面积的知识(板书课题:长方形的面积)。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一)提供材料,启发研究这张方形卡片的面积是多少?

(1)估一估。考考你的眼力,估一估这张长方形卡片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2)怎样才能准确知道卡片的面积到底有多大?

(3)就用你们刚才想到的方法看能不能求出它的面积?

(二)展示、交流方法

1.交流。

(1)它的面积是多少?

(2)谁估计得比较接近?

(3)你用的什么测量方法?

2.展示交流“全铺”情况。

(1)沿长摆了几个?有这样的几行?一共是几个几?

(3)用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全部铺满,这是一种方法,谁和他的方法一样?

3.展示交流“半铺”情况:沿长一行,沿宽一列。

(1)探究方法:这是沿长摆几个,沿宽摆几个?铺满是多少个面积单位吗?

(3)课件演示:沿长沿宽一共是多少个

(4)这种方法不用全摆满,通过想就知道全部铺满以后有多少面积单位了。

4.运用半铺方法测量长方形面积。

(1)用这个方法,比比谁能很快地求出这个长方形卡片的面积。

(2)面积是多少?(课件展示:沿长沿宽一共是多少个)

(2)能想象出

5.探究更简便的.方法——间接测量方法。

(1)“半铺”的方法比较简单,但它是不是适用于任何一个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呢?

(4)探究交流:为什么长20厘米就能摆20个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呢?

(5)为什么宽是4厘米,就能摆这样地行呢?怎么列式?

(6)量出长和宽还真的能知道长方形的面积呢!

6.利用多张卡片深化理解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计算长方形卡片面积。比比谁能很快地算出这张卡片的面积,面积是多少?怎么列式?(板书算式。)大家共同研究,有了这么了不起的发现!

(三)归纳公式

(1)研究到现在,你知道量出长和宽后怎样求出长方形的面积吗?

(2)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板书)。

(3)(指算式)看到长几厘米,就知道能摆几个面积单位,宽几厘米,就知道能摆这样的几行。

所以长的厘米数乘宽的厘米数等于所含的平方厘米数。

三、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验证公式

1.这种发现对所有的长方形的面积都适用吗?

2.交流反馈:选取教室里表面是长方形的物体,先估计它的面积,再量出它的长和宽,计算出面积,看看估的和算的是不是较接近。3.练习: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方法:总结求长方形面积的一般方法”的研究过程。今天我们研究出了求长方形的好方法,能解决许多的实际问题,其实利用这个方法,还可以求其他图形的面积,今后我们会继续学习。

四、课后反思:

《什么是面积》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三年级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反思篇八

一、填空。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和()。

2、长方形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

3、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4、一个长方形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面积是(),周长是()。

5、边长分别是1米、1分米、1厘米的三个正方形中,面积最大的是边长为()的正方形。

6、测量房间地面的大小要用()单位。

7、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米,它的边长是()。

8、正方形的边长是()分米,面积是4平方分米,周长是()分米。

9、用两个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是()分米,面积是()平方分米。

10、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40平方米,长是8分米,宽是()分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11、小明家有三口人,住房面积是48平方米,他家人均住房面积是()平方米。

12、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25平方厘米,它的边长是()厘米,周长是()厘米。

13、在一个面积是60平方米的墙上有3个窗户,每个窗户的面积都是4平方米,如果要粉刷这面墙,粉刷的面积是()平方米。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教室的面积约是()。

a、80平方厘米b、80平方分米c、80平方米

2、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4厘米,它的面积是()。

a、4厘米b、4平方厘米c、1平方厘米

3、5个面积是1平方米的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周长是()。

a、5平方米b、12米c、12平方米d、6米

4、两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它们的面积()。

a相等b不相等c不一定相等

5、20平方米是()计算的结果。

a长度b面积c重量

6、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4米,它的周长是(),面积是()。

a16米b8米c16平方米

7、铁丝的长度是()。

a1千克b1米c1平方米

8、至少用()个同样的小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较大的正方形。

a4个b8个c9个

9、长方形的长是2分米,宽是3厘米,面积是()。

a6平方厘米b6平方分米c60平方厘米

三、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

一张邮票的面积是16()

课桌面的面积是24()

教室地面的面积是59()

笔记本的大小是24()

黑板大小是4()

讲台桌面是50()

篮球场是420()

四、判断题

1、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是10平方分米。()

2、黑板的长是4平方米。()

3、把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面积不变。()

4、边长是6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24平方厘米。()

5、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面积也一定相等。()

6、周长相等的两个正方形,面积也一定相等。()

一、填空:

(1)填一填。

1米=()分米1分米=()厘米

1平方米=()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我发现了:每相邻的两个常用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每相邻的两个常用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2)做一做。

8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6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5平方米=()平方分米

800平方分米=()平方米

12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70平方米=()平方分米

二、在括号填上适当的数

5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7平方米=()平方分米

2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4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200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125平方米=()平方分米

600厘米=()分米=()米

83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三、解决问题

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2厘米,宽是3厘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2.一张写字台的长是13分米,宽是6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合多少平方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