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议论文满分作文800(四篇)

小编: 影墨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考议论文满分作文800篇一

说一切源于自然,却兴于人类,那梦想也是。自然界领起追梦潮流,人类则掀开追星狂潮。

随着“追星”这个名词的兴起和追星家族的扩大,许多人对“追星”这件事有着不同的看法。家长认为“追星”是孩子早熟的反映,会影响他们学习;学生则认为“追星”是为自己树立了一个目标,会有前进的动力。记得有一句话说:“青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追求美好的东西是青春期孩子的一种心理,没有人能够制约它。

正因如此,现在有太多青年追星族为了偶像抛弃理性,一掷千金。记得前几年当红歌手萧敬腾唱了一首《王妃》红了半边天。少女们更是爱惨了他的骑士形象。有人大喊:“雨神,我爱你”有人请求跪舔,更有人掷千万买豪宅,只为在他身边守候。他们确实很优秀,但有一句话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的美是多年积淀而成的,他们也曾受过风吹雨打,只是他们向梦想一步一步踏去,一点一点踱去。他们也曾在夜中品味“昨夜雨疏骤,浓睡不消残酒”的苦愁。他们也曾有迷恋的明星,可他们理性追星,向所爱的人努力;终于在无数个潮起潮落,云卷云舒下,成为舞台上的那颗“明星”。

我想说的是无论是好事还是坏事,都应有一个理想化的横量标准和限制尺度。看看他们,理性的拥有者,再看看那没有带理性去前进的人。即便登上天的尽头,去拥有烟火,却没有父母陪他一起立于空谷之巅,却没有至亲之人陪他一起赏流光雕镂的花瓣,更没有那洁净如雪的笛声缭绕左右。有的只是那一汪泪水中的后悔,和那转瞬即逝的喜悦。

粉丝们,追星无错,“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每个人都有追求的权力,但请理性追星,向追星中加一抹理性。去学柳絮的洒脱,去学苍鹰的豪气,去学向日葵的坚持。更要学他们理性追寻。

高考议论文满分作文800篇二

今天,我们来谈谈感性和理性。

感性是我们对事物的主观认识,既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其主要是通过我们的眼睛、鼻子、嘴巴等感觉器官去感觉外界事物。一言以毕之,就是完全凭感觉来判断事物的那种,自己认为凡只是跟着感觉走就ok,不管有没有事实依据,都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而理性,是完全不同于感性的概念,即使他们两个常常被拿来相提并论。理性是很理智的那种,就是做事都有依有据,不会冲动,主要是指我们通过大脑逻辑分析之后,对外界事物的客观认识,这种认识是很有根据的,是经得起讨论和时间推敲的。

有关感性和理性的话题,人们已经讨论过很多了。今天,我就拿一个大家常碰见的例子说明一下感性和理性。

相信大家都去过明珠广场吧!那是海口的心脏,每天晚上都非常繁华、喧闹。有一次,我和爸爸走出明珠广场之后,要走过一个天桥,到对面乘公交车回家。可是,那天桥上有许多与“城市”这两个字无关的东西,最多的就是乞丐。有的乞丐是残疾的,有的乞丐是患什么重病的,有的乞丐是患什么什么绝症的。还有一个最常见的,就是有人来打工,被老板骗了以后没钱坐车回家;或是一个大学生,来海南找工作,被老板骗之后,也同样没钱回家,来外面乞讨。那么,一个感性的人面对这般情况会怎么样呢?

感性的人,一看到乞丐,会显得非常同情,然后不忘资助一元钱。更有甚者,会去向有语言能力且没有传染病的乞丐表示强烈的慰问,比如说握个手啊,谈个话之类的。但这种人非常少,并且有逐年减少的趋势。但几乎每个感性的人都会抱怨这个老板,说这个老板太可恶之类的话。然而,理性的人却不这么看。

理性的人,会站在理性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像乞丐之类的问题自然也不例外。当他们遇到残疾乞丐时,会观察他们像不像乞丐,像的则捐助,不像的自然免谈;或者思考捐一元钱对乞丐有什么好处?对社会有无好处?到底捐这一元钱值还是不值?有无必要一定捐一元钱?……诸如此类,这就是理性的人面对问题时所想思考的。

相信大家通过上述比对,不难看出感性和理性的差异。在此,我推荐大家:对于任何事情,既要感性实践,更需要理性思考!这样才可以充分发挥感性和理性的优势,让自己不后悔过去曾做过的事。

高考议论文满分作文800篇三

《圣经》里上帝有语:“人来到这个世界不是为了享乐,而是来受难的。”从义里的“原罪观”来解释: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带着有罪之身赎罪来的!

混混沌沌,生时我们不知缘何而降临世界;神情恍惚,死时我们亦不知道为什而离开人间。一生中最为值得去追思的,便是那短暂而漫漫的人生过程,但同样在呼吸这世界上的空气,却有人流芳百世,却有人遗臭万年。不同的性格决定了我们的命运,不同的命运则成为别人评价的标尺,得此原因,那么面对差别我们就不必太过于惊叹。

但丁说过:“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我喜欢诗人的这种超然洒脱,放浪形骸而置身行于尘世之外的人生态度。但在这样狭隘的空间里,先哲留下的人生哲学已经不再可以尽数拿归己用,因为我们根本挣脱不破尘世编织的这张无形的网。

虽然这是一个将一切都暴露无疑的世界,无论怎样,我们都必须努力活着。所以我们就必须不得不断去寻求我们灵魂的寄托,更是寻求一种崇高的所在。不断运动发展的物质和精神,永远无法拭净我身上的血迹和抚平那创伤。所以现代人的精神是如此的压抑和脆弱。

翻开文学的纸卷,充斥满目的都只是对于人生的求知,或赞美,或哀叹。这个狭窄的空间根本找不到一个无所依托的灵魂,我们随便在哪个角落都可以去发现。甚至于我们在看那些悲剧的创作便可以明白,诗人往往将死亡作为一种完美的结束,无论哪个世界空间死亡的礼赞是不绝于耳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神曲》就是一曲赞美死亡的千古绝唱。

无论怎么去挖掘人生的意义,留给我们的答案只是一卷乱丝,找不到头,亦看不到结束的所归。终其一生来看,我们在这个世界行走就象行走在米诺斯的迷宫里一样,找不到出去的方向,碰到的只是不断回环着的圈,挥之不去的矛盾症结。

仍是但丁的话:“一个人坐在绒毯之上,围在绸缎之下,决不会有所作为,无声无息度一生,留在世界上的痕迹顷刻便会消失。”但只要我们的精神不跟着肉体一起堕落,我们便可以战胜很多困难。我们应当不断追随太阳,再寻属于我们自己的绝无人境之地!

高考议论文满分作文800篇四

在暗黑的河床里摸索向前,理性像是两岸伫立的路标,而感性却像是照亮河床的一盏灯。因着这盏灯的存在,暗黑的河床便会有金子般的波光。

我们时常会想我们应该做什么,而忽略了我们想要做什么。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写下《归去来兮辞》,彰显了自身高尚清正的节操,不愿为功名利禄所累;苏格拉底宁愿饮下毒鸩,屈死狱中,也要坚持自身的真理;鲁迅于社会的动荡中,毅然弃医从文。

感性是人类情感不可或缺的要素。人之所以为人,是因着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感情,同情心,价值观,生命力诸如此类。正是如此,我们便是我们自己,不会成为人工智能亦或是其它生灵。《语言的魅力》中有一个乞丐,在木牌上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没有人愿意驻足停留。一位诗人路过,改写为“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人们便容易为之触动。“我什么也看不见”就如同一杯白开水,是理性的阐述。我们明白应该多喝开水,却会因为喝到一杯糖水而拥有一整天的甜蜜心情,这正源于语言中包含着真挚而又热切的情感,触动了人们心中感性的那一面,人们才会愿意留在萧瑟的冷风中,俯下身,用他们的温柔去温暖他人。

而正是因为感性,生命才会显得绚丽多姿。感性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可以将理性的不具生命力的生命赋予鲜活。张岱言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仿佛带我们走进静谧的林子下,看森林的月光,像残雪一样温柔,语言就这样鲜活起来;荒木经惟在东京日和里说“风吹过的时候,我看见你哭了,我只是想知道,你是不是真的快乐”,这是他写给逝去的妻子的一句话,在绿叶浮动的日本扳道上,在樱花飞舞的狭小视线中,这份温情让他的摄影也愈加鲜活;或者是牵牛班的春天里耐心而拥有爱的老师与孩子们,即使存在着残缺,可拥有了感性的伟大,音乐也变得鲜活,变得可以拯救。

人们说要收余恨,免痴嗔。我要问为什么。当我们像计算机一样思考时,我们便失去了为人的资格。人生需要路标,更不能失去那盏灯。那是一盏河床旁的灯,更是一盏心上的灯。就如同织田信长对阿江所说的话“要按照自己的意愿活下去”

感性和理性同蝴蝶的破蛹,我们以理性作茧,让自己自律地活在世上。而我们以感性破茧成蝶,给生命以色彩,给世界以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