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有趣的拼搭教案 有趣的拼搭教学反思优秀

小编: 翰墨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有趣的拼搭教案 有趣的拼搭教学反思篇一

《有趣的拼搭》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本课教学内容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第二课时《有趣的拼搭》,主要教学第35页后半部分和第36页的内容以及练习八的第4、5、6、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拼、搭活动中经历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些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与理解,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体验,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初步获得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用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拼出新的图形,能较清楚地向别人说明所拼图形的内容与方法。

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教法与学法:

在教学“有趣的拼搭”这部分内容时,主要先通过拼摆若干个小正方体、小长方体和圆柱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巩固对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再通过“看谁搭得又稳又高”的活动,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尝试指导法、效果回授教学法。学生采用:合作交流、实验探究法。

教学准备:积木(分1、2号篮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以前玩过搭积木吗?

老师知道同学们喜欢搭积木。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位“朋友“和小朋友们一起来玩搭积木,你们猜猜他们是谁?(生猜一个师板贴一个)

圆圆鼓鼓小淘气,滚来滚去不费力。(球)

正正方方六张脸,平平滑滑都一样。(正方体)

上下圆圆一样大,放倒一推就滚动。(圆柱)

长长方方六张脸,相对两面一个样。(长方体)

小朋友们真棒!看来小朋友们对前面学习的知识掌握得比较好。今天我们就用这些立体图形来玩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做 “有趣的拼搭”(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本课先以亲切的谈话引入课题并以“猜一猜”活动复习四种立体图形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充分体验,自主探索

(一)拼一拼

(用1号篮子的积木:用几个相同的立体图形进行拼组)

1、正方体的拼组

师:小朋友们,老师知道你们都是拼图的小能手,下面我们来玩“拼一拼”的游戏。

(1)用2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拼摆。

(2)用3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拼摆。

(3)要拼一个大的正方体需要几个小正方体?

小组合作、交流。

全班汇报。

2、长方体的拼组。

师:刚才,小朋友们用正方体拼成了许多不同形状的图形,很有创意,也很棒!那么用长方体拼摆,又能拼成什么图形?

学生用4个相同的长方体来拼组。

小组活动。

全班交流:用4个长方体拼一拼,可以拼成一个大的长方体,也可以拼成一些不认识的图形。

3、圆柱的拼组

师:刚才老师看到了小朋友们很爱动脑筋,拼出了许多不同的图形。

最后,我们来看看用圆柱能拼成什么图形?

小朋友用2个圆柱拼一拼。小组活动。

全班交流:用2个小圆柱可以拼成一个大圆柱。

师提问:两个圆柱横着拼平稳吗?为什么?(容易滚动)

小结:圆柱的曲面容易滚动,不稳定,但两个平面平平的很稳定。

【设计意图】本环节采取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操作中相互交流,说出所拼图形的内容与方法,体会到用几个相同的图形可以拼出学过的图形,也可以拼成一些没学过的图形,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数一数

师:刚才,我们分别用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拼成了一些新的图形,大家拼得不错,很有创意。瞧!小明搭的积木多漂亮!你能数出这个图形里有几个长方体吗?

出示题目,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订正。

(三)欣赏图片

师:小朋友们,在我们生活中也有许多用立体图形拼成的图形,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创意的拼搭吧!(课件逐一显示)

学生欣赏图片。

师:哗!这些图形搭得很漂亮,很有创意是吧?那你们想不想玩“搭一搭”游戏?

【设计意图】通过“数一数”和“欣赏图片”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习数学是有趣的、有用的。

(四)搭一搭

(用2号篮子的积木)

出示例题图。

1、审清题意,明确要求。

下面请小朋友们一起来把这道题齐读一遍。(学生读题)

师:你知道这个游戏的规则是什么吗?(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1) 用上所有的积木搭。

(2)看谁搭得又稳又高。

师:这两个要求告诉了我们什么?(要求我们把所有的积木都要用上,而且还要高,不能倒)

2、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1)观察想象,拟定策略。

师:对啊!怎样才能搭得又稳又高呢?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在这些立体图形当中,你认为最难搭的是哪一个?(球)为什么?(球没有平平的面,容易滚动,很难搭得稳)

师:那怎样搭才能把球放稳呢?

小组讨论:球怎样放才能放得稳?怎样搭才能搭得又稳又高呢?

全班交流。

(2)初步操作,合作探究。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把桌面上的学具都放回篮子里,再请组长把1号篮子放进抽屉里,并拿出2号篮子。

学生开展小组活动:搭一搭

全班交流:比一比哪个小组搭得又稳又高?

比一比,哪组搭得又稳又高?(老师用米尺逐一量一量)

指明一小组说说搭得又稳又高的方法:

第一:把球放在3个长方体的上面可以放得稳。

第二:尽量把长方体竖着放就搭得高。

(3)再次操作,验证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看谁搭得又稳又高(所有的积木都要用手)”的活动,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深化对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1、活动一:我说你搭。

师:小朋友们想不想继续玩游戏?下面我们玩一个“我说你搭”的游戏,好不好?

(1)师生活动:师说生搭

(2)小组活动:一生说一生搭。

2、活动二:创意拼搭

师:小朋友们搭得很开心,是吧?还想继续玩吗?下面我们来玩“创意拼搭”的游戏。请把1号和2号的积木都拿出来,搭你喜欢的图形。

小组活动。

作品展示。

哇!小朋友们的作品真漂亮,很有创意哦!(选几个作品展示。)

师:哪个小组愿意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你们的创作!

【设计意图】通过“我说你搭”活动和“创意拼搭”的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小朋友们玩得开心吗?请小朋友们说说你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有趣的拼搭

板贴:四种立体图形的图片

有趣的拼搭教案 有趣的拼搭教学反思篇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8~29页的内容。

[教材简析]

本课的教学是在学生直观认识几何形体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学生的合作和实践活动,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的认识。学生通过“滚一滚”、“堆一堆”体会平面和曲面的区别,突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不同形体的一些本质属性;“摸一摸”是具有挑战性的游戏,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应战精神,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判断能力;“搭一搭”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想像力,又可以体会不同形体特征在实际中的应用,并联系生活中的事物进行再创造;教材最后安排了“数一数”活动。

[教学目标]

1经历活动过程,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的认识。

2体会平面和曲面的区别,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判断能力。

3通过合作学习,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和想法,能作出判断和简单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1(出示小红花)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朋友,你们愿意和它交朋友吗?

2上节课我们学了认物体,请大家回忆一下,学了哪些物体?(学生说,教师相机贴出四种立体图形)

3小朋友,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玩”积木,好不好?谁能在玩的时候也学到新的知识,就能得到老师奖励的红花。

4出示课题:有趣的拼搭。(板书)

[评: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教师通过组织游戏性的活动“包装”数学知识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在课始就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产生学好数学的愿望,为下面进一步探索立体图形的特征打下基础。]

二、组织活动

1 “滚一滚”。

交代:请*左边坐的四位小朋友按顺序分别从袋中拿出长方体、正方体、球和圆柱各一个,把它们一起放在滑板顶端。右边的四位小朋友做裁判,观察这四个物体同时往下滑,会发现什么。

(1)听口令操作。

(2)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3)左右两组轮流操作,结果是否和其他同学发现的一样?(由于准备的圆柱和乒乓球的重量不同,为此可能是圆柱滚得快些,如有学生通过操作发现这一现象,只要说出理由,也给予肯定。)

(4)师生共同总结。

(5)评价。主要针对在合作学习时有没有争抢积木,哪组学生听、说都能做到专心、响亮来评价,奖励好的学习小组。

[评:学生有自己的生活经验,有自己的知识水平,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旁人是无法替代的。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年龄小,但其内心蕴藏着无穷的创造潜力。教师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在“滚”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初步感知各类立体图形的特征。同时,适时地对学生合作学习的行为进行评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参与下一阶段的活动。]

2 “堆一堆”。

谈话:(放3/4拍打击乐)下面我们就一边欣赏音乐,一边用这些物体堆一堆,又会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呢?

(1)操作:请各组的1号小朋友拿出几个正方体,2、3、4号小朋友也分别拿出几个长方体、圆柱和球,堆一堆,你发现了什么?

(2)讨论交流。

(3)学生评价。

[评:根据低年级儿童的认知规律,凡是学生能动手操作的,教师应不剥夺、不示范、不包办,充分放手让学生去操作,使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容易理解的知识,引导学生在操作中发现、思索、领悟、概括,获得直观的知识,促进思维的发展。]3 “摸一摸”。

讲述:看着小朋友学得这么投入,有一位老爷爷可高兴了。(出示木偶:圣诞老人)他给小朋友带来很多礼物,大家想知道什么好礼物吗?

(1)指名上台摸,说说摸出来的是什么物体。

(2)分小组摸,请每组的小组长拿出预先准备的口袋,其余7人挨着顺序分别摸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4 “搭一搭”。

讲述:下咱们来轻松一下,(放轻音乐)听着这美妙的音乐,请大家来做一回“小小设计师”,把你刚才拿出来的物体搭一搭,你能搭出什么东西来?

(1)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2)(音乐停,学生静)讨论交流:你搭的是什么?是用什么物体搭成的?为什么用这些积木搭?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这些物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3)评选优秀设计师。

[评:学生边讨论、边琢磨、边试搭,你拼一块我搭一块,偶尔还为不同的创意产生小小的争论。结果,很多学生设计出了别具一格的造型,并设置创意奖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5 “数一数”。

谈话:刚才小朋友分别用这四种物体进行了一次小小的创作,小朋友真是了不起!下面我们一起数一数。

(1)投影出示三幅图,说说图中搭出的图形像什么。

①奥运会的领奖台;②麦田;③小火车。

(2)分别让学生说一说:用了哪些几何形体,各有多少个?

(3)打开课本,自己看图填数。

(4)第三幅图用了几种物体,分别是小火车的哪一部分?为什么要这样搭?

[评:思维和语言是紧密相联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外壳。先让学生说说每一幅图像什么,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再让学生按要求数出物体的个数;最后让学生说说用了几种图形,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促进了语言与思维的融合。]

三、全课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活动,看看你们组得到什么花,你觉得你们应该向哪个组学习?为什么?

(2)你在拼搭积木中,又知道了什么呢?

(3)小结。

[总评]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思维灵活多样,富有创造性。这节课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把课堂完完全全地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掌握知,同时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主要特色在:不代替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充分挖掘了教材中一切可以让学生通过操作发现规律的内容,组织小组合作;不代替学生思考,教师为学生创设思维情境,提供创新机会,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不代替学生表述,教师重视语言训练,让学生把思维的过程表述出来,尽量为学生提供说话的机会,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使学生的思维更完整、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