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学生书法心得体会大全(17篇)

小编: LZ文人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便更好地提升自己。在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别人的心得体会,从中反思和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感悟。

大学生书法艺术心得体会

书法艺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历经千年不衰。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有幸能够接触到这门艺术,更能从中学到许多关于生活与人性的道理。接下来,我将分享我的书法艺术心得与体会。

第二段:书法的沉浸式体验。

书法是一门需要沉浸式体验的艺术。当我拿起毛笔时,我会感受到手指与毛笔的交融,心与意的相通。慢慢地,我的周围似乎化为无限广阔的空间,我只专注于我所书写的一个个字和一个个笔画。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我能够忘却一切烦恼与杂念,专注于艺术的世界中,静心养性。

第三段:书法的意境之美。

书法不仅是艺术,更是一种内心的表达与宣泄。在书法的世界里,我们可以利用笔尖挥洒出最真实的情感与最深刻的思绪。通过书写,我们可以寻找到自己内心深处的意境之美,体会到情感与笔墨的相互交织,感受到文字的魅力与光芒。

第四段:书法的快乐与成就感。

我喜欢书法,因为它带来了快乐与成就感。书法不仅需要技巧与功夫,更需要耐心与恒心。而当我能够在一张纸上笔墨流畅地书写下自己的文字时,我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感,也意识到了自己的成长与进步。这种快乐与成就感给予了我持续探索书法艺术的动力。

第五段:结语。

书法艺术虽然需要付出时间与精力,但它也给予我们许多收获。通过书写,我们能够感受到文字的奥妙与意境之美;通过练习,我们能够获得快乐与成就感。大学生阶段正是我们成长的重要阶段,在书法艺术中,我们不仅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和心灵,更可以在生活中获得更多美好与无限可能。

女大学生书法心得体会

一、开篇引入:书法是我从小就喜爱的艺术形式,进入大学后,我有幸选修了书法课程,并发现了更深层次的魅力。在书法的世界里,我不仅仅是追求字迹的美,更是体验到了内心的宁静与修身养性的乐趣。在这个过程中,我领悟到了许多关于书法的心得体会。

二、学会观察:书法是通过字迹来表达自己情感的艺术,要想写出漂亮的字,首先要对字体进行深刻的观察。我经常细致地观察书法名家的作品,品味其中的每一笔每一画,从中汲取灵感。通过不断观察和思考,我渐渐明白了字体之美在于它的韵律、形态和气韵。只有将这些因素融入到自己的写作过程中,才能达到字画的流利和谐。

三、用心描绘:书法的魅力在于其独具的意境,而意境的表达需要用心。在写字的过程中,我时刻提醒自己要用心描绘每一个笔画,要感受每一划线的美妙。当我深入感受字墨之间的变化、乾坤之韵,我会发现书法这门艺术如同疗心良药一般,让我感到内心的宁静与坚定。

四、培养耐心:书法的修炼需要毅力和耐心。每一笔每一刀的落点,都需要细心推敲,精准而恰到好处。我发现,只有耐心地揣摩每一个笔画的变化,才能够写出如临其境的字句。通过写字的过程,我养成了持之以恒的品质,更加懂得了坚持和付出的重要性。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耐心都是成功的关键所在。

五、与传统相融:作为年轻一代,我们虽然身处时代的浪潮中,但我们也要深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书法作为中国特色的传统艺术形式,把握住了中国文化的精髓。我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对我成长的熏陶和影响。通过研习书法,我更加珍惜传统的智慧,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文化。

综上所述,女大学生在书法学习中可以获得丰富的心得体会。通过学习观察、用心描绘、培养耐心和与传统相融,我们不仅仅能够写出华丽的字体,更能够体会到书法艺术带给我们的人生智慧和美感。因此,我坚信,在书法这条道路上,女大学生能够写出精美的字句,同时也能够给自己的人生带来更多的追求和收获。

大学生练习书法心得体会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选择练习书法作为一种休闲娱乐方式,一方面是因为书法能够让人静下心来,增强个人修养;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书法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能够给人带来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我也是其中之一,下面我将分享一下我的一些练习书法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发现练习书法离不开对笔的理解与掌握。夹笔的方式、笔尖的角度、笔画先后顺序等等细节都要注意到。而且,书法这种艺术形式对笔的要求非常高,不仅需要笔的灵活性,还需要笔的稳定性,因此需要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磨练自己的笔触。诸如情意、气韵、技巧、线条等都要联系至少两三年才能达到熟练的水平。

其次,练习书法还需要有所悟。书法艺术讲究的是意境和墨韵,书法的质量不仅在于手工的精湛程度,还在于字的韵味和精神内涵。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对历代名帖、碑刻等杰作的欣赏和研究,来领悟其中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使我们写出的字作品可以更形神兼备,传达出更深的意境和情感。

再次,练习书法中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要素就是时间和耐心。书法需要我们耐心地潜心修炼,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我们在不断的反复操练中不断挖掘并提高我们的书法水平。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对自己的要求较高,不断发掘自己的不足,并在不断的探究中找到突破口,努力提高自身的书法水平。

此外,对于真正热爱书法的人而言,书法是一种修身养性、涵养人生的美妙载体。在书法的世界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深沉的精神气息,领悟到一种深刻的哲理道理。书法的墨香更是能够带来一种闲逸深远的美感,可以让我们抽离生活的喧嚣与浮躁,让我们沉淀自己的心灵,在另一种震撼人心的境界中感受身心的愉悦和深刻的满足感。

最后,我认为练习书法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艺术水平,更重要的是可以塑造我们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生活方式。书法让我们懂得什么叫做平和淡泊、恬静高雅,让我们在生活中学会用一种文化的方式去做人、去看待事物。我相信,在不断地书写过程中,我们会收获更多的人生感悟和精神升华,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全面的净化和修整。

总之,练习书法对我们是十分有益的,它可以让我们在阅读、研究、欣赏中,得到意境上的触动和灵感,掌握基本的技巧和方法;在悟性的同时,还需要不断的耐心与时间的支持来达到更高更深的层次,充分展现书法的魅力和内涵。通过对书法的兴趣,我们可以获得一份心灵的超然洒脱和自由。

大学生书法鉴赏课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大学生,拥有良好的书法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我的大学生活中,我参加了一堂书法鉴赏课。这堂课程为我带来的收获不只是书法技巧,还包括了对书法文化的深刻理解。

首先,此次课程给我带来的一大收获是对于书法艺术充满热爱和感悟。课堂上,老师向我们介绍了许多大师的名作,并详细分析了它们的特点和艺术价值。我从中了解到,书法不仅仅是简单的字迹,而是一种艺术品,需要深刻的理解和实际的体验才能真正感受到其中的价值。

其次,我也了解到书法的鉴赏需要对文化背景的了解和认知。在课堂中,我们除了学习某一个字或者某一种书法的技巧外,更要关注这幅作品所代表的时代背景以及书法家本人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像欧阳询、王羲之这样的书法大师,他们的作品经常被解读为大众文化符号,具有时代的代表性和个人的风格特点。我认为,认知书法文化和历史上的背景,是一名书法爱好者最为基本的素养,也是提高自身书法水平的关键之一。

第三,书法鉴赏课还给予了我不同的书法风格欣赏的途径。我们所表现的风格特点和形式语汇,从笔画到点画到色彩和造型都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因此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也会有各不相同的书法艺术形式与美感。而这些形式会受到书法家个人经历、教育以及文化背景的影响。总体而言,我认为,书法鉴赏除了可以欣赏到不同个体化的书法风格,还能够让我们着眼于书法技巧、字型的美观与实用,这对我们的书写和创作都有很深的影响。

最后,书法鉴赏课程也刺激着我的创作灵感。学习和鉴赏优秀的书法作品,不仅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还能让我们尝试着模仿和创造。形式和风格是可以借鉴,但书法作品的主题、气韵和内涵是每个书法家都有独特的特点,这让我们在书法创作中更加注意细节和表现形式。

总体而言,参加书法鉴赏课让我在书法领域深刻了解了书法作品所代表的文化背景和时代特征,提高了我对于书法意蕴的深度理解和品鉴能力,同时为我今后的书法创作和发展提供了一种精神动力和指导思想。我也坚信只有通过不断的书法学习与鉴赏,我们才能够真正了解书法艺术所代表的文化精髓,进而以更好的姿态展现出我们的书法魅力。

女大学生书法心得体会范文

作为一名女大学生,我从小就对书法情有独钟。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意识到自己对于书法的喜爱是因为它给我带来了一份安静与思考的时光。在大学里,我终于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沉淀自己的书法实力,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书法对我的意义。

一、课堂上的书法练习。

在大学中学习书法,我们的老师会带着我们进行很多练习。我们挥毫泼墨,根据老师的要求一笔一划地写下每个字,不管是隶书、楷书还是草书。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用笔尖感受字的精髓、用笔画来锤炼自己的意志力和耐力,大家有时候会抱怨简简单单的字都写不好,但这也是一份提升自己的机会。

二、琢磨每个字的精髓。

书法教育不单单是将老师的字写好,更重要的是根据书法课本里所述的那些原理才可以写出好的字。像“行之未疏,无批墨之真”这样的话,告诉我们一个字的意义和结构,也要求我们在写字的时候有条不紊,不错版,因为这一笔殊不知难道会影响到一个字的精髓。这种琢磨每个字的精髓,很好的训练了我们的思考能力和调整能力。

三、从字体中找到自我风格。

书法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从模仿到创作的过程,我们从我们老师的字中,可以学到很多,包括结构、笔意、用笔技巧等,但是我们个人的特点便没有了。况且,对于书法这样的艺术来讲,讲究的是自己的风格,因为完全按照别人的风格写字,读者们看到的或许不是一副好的作品,因为,别人的风格总感觉是某种程度的僵化的。个人的风格在学习之后慢慢地增长,较为明显的则是书写中识别度和唯一性,敦煌壁画秦汉便是显著的例子。

四、书法能培养出媲美其他艺术技巧。

写书法是一门艺术,往往会被人们忽视,但是入门难关过去之后,书法会滋长整个人自身的特点和灵气,让人心态更加亲善与层次丰富。和其他艺术一样,书法反复打磨,会让人体验艺术无止尽的演变与升华。书法参加到人生的一个阶段中,相信它会让我们有更多收益。

五、书法是我最好的伴侣。

现在每天我都会写几个字,每次都会慢下来,观察自己的呼吸,集中心神,耐得住寂静,这是我进行书法创作的前奏,跳脱外界喧嚣,轻轻握紧那一支毛笔,开始自己意境的画卷。写完后,黄昏时分,静坐回忆,心情舒畅,就如同刚刚发了一次大展身手的表演,多的是满意与欣喜。

书法,让我拥有了内心深处的宁静与标致,这也是假如你也热爱书法,写字过程中一定都应该有的心态。写到最后,随着毛笔一笔一画地走,我们也跟着自己的心去流转,书写的过程或许有点艰辛,但是写出来的精神却是万分光彩,它们是在书法中散发出的灵气,一旦感受到,那就会发自内心的同意。

女大学生书法心得体会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给人以美的享受。作为一名女大学生,我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在我的大学生活中持续地学习和练习。通过不断的积累和努力,我深刻体会到了书法对于提高审美力和内在修养的影响。下面我将从学习书法的动机、坚持书法的意义、书法对心态和情绪的影响、以及书法对于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四个方面,来分享我的书法心得体会。

第二段:学习书法的动机。

作为女大学生,对书法的初步接触是通过欣赏古人的书法作品,以及对书法艺术的向往。书法的每一笔每一字都凝聚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让人产生了深深的共鸣。对书法的向往促使我主动地报名参加了学校的书法课程,并买了一套书法基础教材。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渐渐理解到,书法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修养和表达方式。于是,我决定将学习书法作为自己大学生活中一项重要的活动,不断地磨炼自己的技术和审美能力。

第三段:坚持书法的意义。

在繁忙的学业生活中,我通过坚持书法这项活动,发现书法能带给我稳定和宁静的心境,帮助我放松身心,远离尘嚣。每当我拿起毛笔,慢慢地书写,我会感受到一种与古人的心灵交流,仿佛置身于千年的古老氛围之中。通过书法,我学会了耐心和专注,这对于我未来的学业和职业发展至关重要。同时,书法的修炼也提高了我的素养和综合能力,帮助我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因此,我坚信,坚持书法不仅是提高自我修养的方式,也是获得内心平静和快乐的途径。

第四段:书法对心态和情绪的影响。

书法是一种极具艺术性和审美价值的活动,通过用心书写每一个字,我能够让自己沉浸其中,放松心情。在书法创作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画龙点睛的快感和创造的乐趣。研习书法能够培养耐心和细致观察力,通过不断练习和钻研,我发现自己的手眼协调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当我走进书法的世界,不仅能够感受到令人愉悦的审美满足,还能享受到冥想的平静和心流的心理状态。书法让我更加平和和自信,一丝不苟的书写也让我在生活中更加注重细节和品质。

第五段:书法对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学习书法要求我们在模仿大师的同时,注重个人的风格和个性的表达。我发现在书法的实践中,我需要通过思考和挑战传统来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这培养了我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也对我的学习和未来的职业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书法的世界不仅仅是字形的表达,更是思想和情感的传达。通过书法的练习,我不仅能够逐渐提高技巧,还能够激发出自己的创意和灵感,将自己的想法融入到字的创作之中。因此,书法对于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结尾段:总结。

学习书法让我体会到了艺术的魅力和修养的重要性。通过坚持不懈地学习和练习,我越来越意识到书法对于提高审美能力、平衡情绪和发展个人创新能力的积极影响,也将这些体会融入到我的学习和生活中。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并且将书法这一优秀的传统艺术形式传承下去。通过书法的修炼,我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塑造出属于自己的品格和风采。

大学生看校书法美术展览心得体会

在举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特殊时刻,为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优势转化为支持防疫斗争的强大力量,按照教育部、山东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参加“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的通知要求,滨州学院校于3月9日下午组织收看了“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直播课。学校党政干部、全体辅导员、班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学生工作处全体人员,以及全体在校学生共19000余人通过人民网人民智云客户端、咪咕视频客户端等观看了直播。

本次“思政大课”由教育部社科司与人民网定联合组织,特别邀请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艾四林、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秦宣、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炳林、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冯秀军4位教授,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4门必修课教学内容,解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分析中国抗疫彰显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讲述防疫战疫一线的感人故事,发挥高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用。直播中,艾四林教授立足中国抗击疫情的具体实践,引导学生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认识、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认识。秦宣教授聚焦“疫情大考告诉我们什么?”,分析中国抗疫彰显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王炳林教授从我国历史上的防疫斗争历程出发,分享从磨难中奋起、化危机为转机的历史经验和智慧。冯秀军教授以战“疫”里的青年责任与担当为主题,深情讲述这场疫情中勇敢逆行的年轻风景,引导大学生群体担当历史使命,将青春梦想扎根祖国的广袤大地。

直播结束后,滨州学院师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刘娟激动地说:“作为一位高校思政课教师,观看了直播后,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太精彩了,4位专家对疫情的分析和思考,有利于我们正确判断当前疫情最新形势,辩证看待疫情带来的危与机,也让我们增强了必胜的信心。同时又为我们上好思政课提供了丰富的、鲜活的、权威的备课素材。”马克思主义学院级思政本科1班学生肖译说:“这不仅是一堂思政课,更是一堂人生引领课,这堂课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中国抗疫彰显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激励我们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坚定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争的信心和决心。”经济管理学院2018级财务管理本科四班学生曹梦雪说:“通过这堂课我了解到人类70%的传染病,都是由于食用野生动物引起的,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应当承担起保护自然界的义务和责任,树立起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坚决反对食用野生动物,大力推动绿色生活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健康发展,建立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飞行学院2018级飞行技术(驾驶方向)本科5班学生张成龙说:“面对疫情,党中央准确把握形势,迅速科学决策,各地第一时间吹响‘集结号’,形成联防联控强大合力,中国交出了世所罕见、令人敬佩的满意答卷,全方位彰显出伟大的中国力量、中国速度和中国精神。”

学生热议。

今天和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感受颇深。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疫情面前,一批批“最美逆行者”义无反顾、冲锋在前,用生命守护生命,为全国人民筑起了安全屏障。我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一定能战胜疫情,我坚信,疫情过后,春天和爱都会到来。

通过疫情防控思政课,我看到了那些奋笔写下“请战书”的医护工作者;建设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施工人员;用爱搭建桥梁,日夜驰援运送物资的驾驶员……他们用行动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人间有情、大爱无疆,什么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们定能战胜疫情!

这次疫情,来势汹汹,但是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全国人民的齐心协力,有最科学的预防治疗,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我们一定能赢!通过这次疫情防控思政课,更加坚定了我们必胜的信念。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此时,春天已经到了,待疾患散尽,我们共赴江城,赏尽十里樱花!

通过疫情防控思政课,我对抗疫彰显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抗疫之中,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坚持、勇敢,还有感恩与温暖。向无数奋斗在抗疫战场上的英雄致敬,愿所有奋战在一线的英雄们平安归来!

大学生书法鉴赏课心得体会

在大学生的生活中,有很多活动可以参与,其中有一门课程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书法鉴赏课。虽然这门课程只是一個选修课,但是它让我从书法的角度,重新审视视觉艺术,并且获取了一些宝贵的学习经验。本文将探讨我在大学生书法鉴赏课的学习体会和心得。

书法鉴赏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学术理论和实践,深入了解传统书法的艺术风格和整个书法发展和文化脉络。它不仅为我们介绍了中国独特的书法艺术,而且让我们学习如何欣赏和评价不同书法作品。从笔画,字形和空间风格来看,书法形式多样,观察不同书法作品的特征,我们可以透彻理解每一种书法的理论、关注书法的律动和欣赏每一种书法的文化史。

在书法鉴赏课上,我收获了很多关于书法艺术的体会和思考。首先,我发现书法不只是写字,而是与艺术有关。它需要细致的思考,灵活的想象和超非凡的审美。其次,书法需要长期的练习,那是一个细致而耐心的过程。通过这些课程,我不仅学会了书法,并且很感激地感受到书法艺术的魅力,书法艺术代表着古代文化和人类智慧的结晶。它是一种文化记忆,更是一种生活情操。

第四段:收获了书法艺术的影响。

在我大学的阶段中,书法鉴赏课的学习让我从不同的角度,重新审视了书法艺术。深入了解书法的本质和内涵,我计划探究书法的艺术,并且将其运用到平日生活之中。书法鉴赏课不仅让我感受到了书法艺术的气魄,美满和必要性,也让我更加热爱这种艺术形式,培养了我审美情趣,并且让我更加成熟、自信、庄重和精致。

第五段:总结。

因此,大学生书法鉴赏课是一个杰出的课程,它帮助我们从不同角度深入了解书法这种文化传承的形式,让我们学会细致、耐心、谦虚和自律,并且将其运用到我们的日常工作和人生经验中。这个过程也提醒着我们:要热爱工作,追求美好,品味艺术和文化,做一个有知识、有修养、有思想和有品质的新人!

书法心得体会

首先,在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中,注意养成良好的习惯,在需要写字的时候,我认真对待,绝不马虎,从一笔一划练起,因此渐渐地我的字也就好起来了。

然后,我在工作之余,抽取一定的时间学习名家书法。比如每个星期总要抽出一定的时间来练习毛笔字,在练习的同时,陶冶了自己的情操了,也让自己工作之余的生活更加充实。名家书法有很多,颜真卿的,柳公权的,赵之谦的,等等我都挺喜欢,不管是哪个书法家,不管是哪种字体,我都会加以练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楷书到隶书,再到行书,草书等等,我都在学习之中。我觉得草书最能体现人的性格了,因而草书最难以练习的,也许只有书法大家才能挥毫成草书。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练习,我觉得学习书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学习书法要勤奋,贵在坚持练习,书法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字都是一笔一划写出来的,只有坚持练习下去,一定的时间之后才能有所成绩,不要想着立竿见影和一步登天。

第二,学习书法要勤于思考,最好能找个老师。书法是一种艺术,而要进入艺术之门,最好是能有一个引导者。如果能找到一个名家大师作为自己的老师,那么对于学习书法的效果将会事半功倍。若是找不到老师,可以经常看看字帖和历代名家大家的作品,在看作品的时候思考这字的结构、形体、笔画、用力、布局等等方面,思考如何才能让一个字能够具有艺术感,即既漂亮美观,又具有神韵。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日积月累的观察和体会的,我想这也是我要到达的境界。

第三,书法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当然这指的是书法一个比较高的境界。当书法到达一个比较高境界的时候,我们应该考虑加上自己的特色,加上自己对书法的理解和领悟,将自己的这种想法在书法中体现出来,真正做到字不仅有形,形美,而且要做到有神,神形俱备,这才是好的书法。

说起书法,不能不说王羲之;说起王羲之,几乎是家喻户晓,说不定还能说出几个有关他的故事。这也算是中国独特的书法文化现象。

王羲之(303-361),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他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与两汉、西晋相比,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增损古法,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草书浓纤折中,正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劲自然,总之,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实际上这是书法艺术的觉醒,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而且能表现书法美。后来的书家几乎没有不临摹过王羲之法帖的,因而有“书圣”美誉。他的楷书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在南朝即脍炙人口”,曾留下形形色色的传说,有的甚至成为绘画的题材。他的行草书又被世人尊为“草之圣”。没有原迹存世,法书刻本甚多,有《十七帖》、小楷乐毅论、黄庭经等,摹本墨迹廓填本有孔侍中帖、兰亭序[冯承素摹本]、快雪时晴帖、频有哀帖、丧乱帖、远宦帖、姨母帖、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寒切帖、行穰帖以及唐僧怀仁集书书《圣教序》等。

王羲之的书法影响到他的后代子孙。其子玄之,善草书;凝之,工草隶;徽之,善正草书;操之,善正行书;焕之,善行草书;献之,则称“小圣”。黄伯思《东观徐论》云:“王氏凝、操、徽、涣之四子书,与子敬书俱传,皆得家范,而体各不同。凝之得其韵,操之得其体,徽之得其势,焕之得其貌,献之得其源。”其后子孙绵延,王氏一门书法传递不息。武则天尝求王羲之书,王羲之的九世重孙王方庆将家藏十一代祖至曾祖二十八人书迹十卷进呈,编为《万岁通天帖》。南朝齐王僧虔、王慈、王志都是王门之后,有法书录入。释智永为羲之七世孙,妙传家法,为隋唐书学名家。

王羲之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苑。王羲之书圣地位的确立,有其演变过程。南朝宋泰始年间的书家虞和在《论书表》中说:“洎乎汉、魏,钟(繇)、张(芝)擅美,晋末二王称英。”右军书名盖世于当时,而宋齐之间书学地位最高者则推王献之。献之从父学书,天资极高,敏于革新,转师张芝,而创上下相连的草书,媚妍甚至超过其父,穷微入圣,与其父同称“二王”。南朝梁陶弘景《与梁武帝论书启》云:“比世皆尚子敬书”,“海内非惟不复知有元常,于逸少亦然”。改变这种状况的是由于梁武帝萧衍推崇王羲之。他把当时的书学位次由“王献之——王羲之——钟繇”转变为“钟繇——王羲之——王献之”,在《观钟繇书法十二意》中,萧衍云:“子敬之不迨逸少,犹逸少之不迨元常。”“不迨”,或作“不逮”,不及之意。萧衍的地位使他的品评有特殊的感召力,因而舆论遂定。

历史上第一次学王羲之高潮在南朝梁,第二次则在唐。唐太宗极度推尊王羲之,不仅广为收罗王书,且亲自为《晋书·王羲之传》撰赞辞,评钟繇则“论其尽善,或有所疑”,论献之则贬其“翰墨之病”,论其他书家如子云、王濛、徐偃辈皆谓“誉过其实”。通过比较,唐太宗认为右军“尽善尽美”,“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从此王羲之在书学史上至高无上的地位被确立并巩固下来。宋、元、明、清诸朝学书人,无不尊晋宗“二王”。唐代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和颜真卿、柳公权,五代杨凝式,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历代书学名家无不皈依王羲之。清代虽以碑学打破帖学的范围,但王羲之的书圣地位仍未动摇。“书圣”、“墨皇”虽有“圣化”之嫌,但世代名家、巨子,通过比较、揣摩,无不心悦诚服,推崇备至。

中国书史上虽推崇王羲之为“书圣”,但并不把他看作一尊凝固的圣像,而只是看作中华文化中书艺创造的“尽善尽美”的象征。事物永远是发展的、前进的,王羲之在他那一时代到达“尽善尽美”的顶峰,这一“圣像”必将召唤后来者在各自的时代去登攀新的书艺顶峰。

书法心得体会

行书兼具楷书、草书的特点,但又绝非写好楷书便一定能写出一手漂亮的行书字来,行书作为一种独立的书体,其发展过程中具有它自身的特点。要学好行书,还要经过一段专门的临摹训练,以掌握它的笔法和结字的规律。

我们分两个方面介绍行书的技法特点:

笔法方面:

顺势入笔:行书笔法中不再如楷书那样,要求逆入回出,藏头护尾。而是落笔便顺锋而入,行笔中锋行走,收笔多是顺势带出,或牵连下笔,或钩挑出锋。不再回锋作顿。这样很多笔画发生了变异。如下页。

这样笔画多为露锋。笔势明显地流畅起来。也使行书中更多地形成了曲笔,笔画不可过于平直,增加了点画的动感,使之不至僵滞。笔法上的这些变化,就自然使书写的速度加快了许多。

点画呼应:由于行书收笔不再回锋作顿,而多是将笔锋提出,所以形成了点画的附钩和挑趯,即上笔终了时顺势带下,而下笔自然承上,使点画之间虽断似连,笔断意连,产生了明显的顾盼呼应关系。如55页。

显然这些顾盼揖让和呼应使字型增加了生动活泼的意趣。

牵丝引带:点画间的勾挑使之顾盼呼应,有时将这种呼应通过笔锋提写出游丝,连接起来形成两笔或几笔,连续写出,一气呵成,使字显得连贯、潇洒。如:

一般情况是凡字的固有笔画则重些,而两画之间的连接相应轻些,但不可截然跳动,否则呆板无神。牵丝形成连的效果是行书的主要特征之一,但却要运用得当。一味的牵连缠绕,当断不断,反而弄巧成拙,形成浮滑薄弱之病,是行书书写中的大忌。一位书法家讲过“连与断效果不同,连易断难,故当知断”。因此将牵丝引带与点画呼应分开来讲以区别它们的不同功用,这是行书的又一重要特征。

其中“無”字中间四竖和下边四点被一组相连的竖撇横代替了,既保持了原字的面貌又起到了简化作用。其余各字也是用这种方式形成了现在的写法。有时为了行笔的便利,行书字书写时,甚至可以改变原来的笔画顺序,如:

收放变化:比较楷、隶、篆等规整严谨的字体,行书有一个与草书共同的特点。即它可根据章法的需要和某字的特征,随时调整它的字形和笔画形态。例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之字,如:

既可收敛些又可放纵些,可以任意屈伸、收放,即可使之长,如亦可使之方如:扁如:这就是行书可收可放的特性。

离方遁圆:楷书方多圆少,折笔处多为方,即如赵孟頫的圆转为主的书写也时露方意,这无疑是需要也使字增加了一定的力度。而行书则随笔顺势转折,变化无穷,方圆兼用,灵活生动。如:

因此注意到方圆的变化,使之自然融汇,使书写的效果既有方笔的雄劲力度,又富圆笔的通畅灵动。若一味方折,则显板滞、生硬,纯用圆转则又俗滑、疲软。总之临习中要多观察,创作中要多思索。

重按轻提:楷书中的一些笔法,如顿笔回锋挫逆等,在行书的运笔中已经不再应用或很少应用了,更多运用的是顺势提、按的运用。凡轻细之处需收笔轻提起,速度稍快。而粗重处则需将笔重按下,速度稍缓,当然,笔画轻重粗细的交替要有合理的起浮过程,不可大起大落,忽轻骤重,应使其自然。提按处在行书中几乎随处可见,一字之内的提按变化如《集字圣教序》中的:一画之内也当有轻重之别,如:

至于一篇之内的根据章法的需要而出现的轻重布局,也是行书作品中屡见不鲜的。历代书家对此各有体会,我们仔细品味后面作品即可领会提按在行书书写中的妙用。

运腕得宜:“书法之妙,全在用笔。”今天看来,有人以为前人这个论断未免偏颇。其他如章法、墨法之类固然也很重要。但书法是线条的造型艺术,提高线的表现力往往是书法家毕生追求探索的。章法、墨法之类也离不开线条去完成表现,而线条的表现力全在于笔的运用,因此,前人的说法可谓一语中的,不容忽视。

谈到用笔,不能不提到运腕,二者是不可分。这一点初学书法的人往往容易忽略或不甚明确。

前面提到笔的运动可以组合出秀美、雄强、古朴、稚拙等不同风格的作品,那么用笔的关键是什么呢?当然,是大脑,但大脑的设想是靠指、腕、臂的合理配合来完成的,指过于细弱,精巧处或许尚可,总体上却力不从心。谁也不能运指写出盈尺大字来。臂又过于粗大,写榜书或许差强人意,然要精到完美却难尽如人意。那么只有腕居中承启,能兼领二者的功能。尤其是行书的灵动精妙处,有时全凭腕的运动来完成。

运腕是指在书写过程中腕要有意识地指挥毛笔左右挥洒,疾徐提按,使转变幻。以使书写效果灵动流畅。举例来说:写百字时百笔落纸后腕须往左倾推笔向右,至横的末端即刻腕须转向右摆,提笔带过再向怀内压至小竖折处提锋向右上,使转带下向内提笔作点收,这一系列的运动都是腕的左右推移转动,如果光靠臂来运动则显然难以准确地使笔恰到好处地写出轻重变幻的线条,一些灵巧之处更难准确地表现出来,写半尺以内的字则显得费力不讨好了。当然如果写檗窠大字,则需臂的协助运动,而控制笔还靠腕来完成。因此,运腕是行草至关紧要的练习课程。当然,腕与臂、指的相互配合亦是不容忽视的。

书法心得体会

7月20日,受妻子的影响一起去听了一场书法讲座。那应该是级别很高的书法论坛,从主办方中国书法家协会、省文联就可看出,妻还说这几天有香港、大陆等大学的著名教授主讲,在我大半天的听讲中苏大的著名书法博导、苏州市书协主席华人德先生自始至终在主持与串词。

上午是香港大学的艺术系主任莫家良教授主讲《从北山堂收藏谈中国书法史的若干问题》,“北山堂”是已故香港著名企业家、收藏家利荣森的私家堂名,其收藏中国文物甚为丰富,尤以中国书画最为著名,其中大部分已惠赠中大文物馆,莫教授对捐赠的百余件书法作品进行了很深刻的研究,从他今天讲的三个方面对于我这样的书法门外汉也能有所感受。书法与传承,列举的第一件作品是中国南宋第4位皇帝宋宁宗的《楷书为坤宁生辰书诗》,莫教授认为皇帝书法一般都较受书法界重视,加上宋宁宗的书法作品较为罕见,而这首诗是由宋宁宗书写送给生日的太太,从多件作品的对比中可以发现其手迹是传承于宋高宗书风,期间展示了多幅作品说明书法中的传承;书法与人品,其中介绍的两件作品印象颇深,两件长卷分别是明代书法家王宠《行书借条》,以及明末清初周茂兰为报父仇而用鲜血写成的《血疏贴黄稿》,一件是不起眼的借条,一件是已渐淡的鲜血书法,但后来有那么多的著名书家与名人为其题跋,其意义已超越了书法本身,是书法与人品的最佳诠释;书法与生活,莫教授列举了许多书法家在出好作品的过程的书写环境及心境,继而论证了书法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因为莫教授自身的深厚造诣、又是对这些藏品的深入研究,所以可以娓娓道来、可以深入浅出把深奥的内容讲透,这是像我这样的旁听者听后对书法知识的一点感受。

中午没有休息,在这样一个诱人的场所——平望玫瑰园转了一大圈,满园绿化,步步成景,绿荫之处散布着一个个会馆,会议、休憩、讲坛、养身、修心之好去处。

下午浙大艺术与考古研究中心主任缪哲教授主讲《重访“楼阁”》,他讲的关于汉代建筑(孝堂石祠“楼阁拜谒图”)的意义值和表现等,由于与之相隔甚远,很那听懂,听及一半就悄悄退出,但还是能看到全场听者此起彼伏地在用手机、相机拍摄幻灯展现的图片,气氛甚是热烈。

讲坛的听者来自全国各地的书家,也有大学学习书法的学生,大家对之的痴迷犹如朝圣,这样的级别、这样的规模、这样内涵丰富的讲坛在苏州已经举办了四次,这是一个文化名城的需要和重视,更是一批书法精英对苏州书法、文化之培植的热情与信心。由此想到了我们的教育,可以说我们的每个层面都在说如何重视教育,当然硬件的投入已经可以看到众多的佐证,但软件的关注远远不足,没有好的方式方法,没有多少的热情注入,有的只是口号与命令之类的空洞。像暑期中也有各级各类的培训,但这样的培训会有多少的吸引力,能不能让大部分的教师听着而痴迷于其中?我听说教育的培训投入应该相当可观,然高质量的讲坛却很难与普通老师谋面,这也许与组织者有一定关联,大学有许多知名的学者,民间也有众多的高手,而我们普通的老师却很难听到他们的声音,有时听到的也只是些味淡意空的内容,于是只能是昏昏沉沉而毫无引力可言。最近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民间组织,邀请到某某著名人士、专家教授,收费也很高,但真正的效果如何,也只有天知道。其实众多的老师还是希望能有一些充电的机会,只是我们的组织者能否以方便为重,能否为老师“投其所好”?如果能像书法讲坛那样,每年能请到几位有实力、有内涵、通地气的人士前来为一方的老师讲讲、聊聊,其得益的肯定比造一幢豪华的教学楼更大、更重!

书法心得体会

书法是门博大精深的奇特艺术,它充满了各种形象的美,各种风格的美,以及人们从世间万物中提炼出来的美等等。它的内涵很丰富,让人捉摸不透,至今还有许多问题在等待着我们。它既看形,又重意,说白了就是要有精、气、神,要感悟所写的情境,融入其中,有神韵、有美感的字,才是优秀的书法。书法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来的优秀文化传统,早在5000年—6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时期”,就已经有了文字。当时的文字已经可以明显清楚地表现其中的含义了。其实,早在8000年前,在黄河一带的陶器上,有较多的符号,这是先民们的交际功能、记事功能与图案装饰的混沌结合,是汉字的雏形,也就是最早的文字,再后来的贾湖遗址更是把中国的文明向前推进20xx年。

我觉得学习书法有很多益处,它可以培养我们的艺术修养,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文化素质;可以逐步养成细致耐心、自觉认真的良好习惯,同时还有益于意志的锻炼;可以学到文字、文学、历史等各种知识;可以受到民族精神、传统美德的潜移默化的熏陶;可以。所以,作为中国人,我们有责任继承书法这一传统,我们有责任将它向全世界传播,让大家都了解这门优秀的艺术。

书法心得体会

20xx年12月14日,在这个不寻常的季节里,我们终于迎来了期盼已久的培训。我们一行11人踏上了北京诚敬仁(别称通州「小院」)书法学习之路。

应该说我们是迎雪而去,踏雪而归。归来时行囊中已是满满的果实。短短十五天紧张而又快乐的书法培训中,既有杨淑芬老师讲座,又有杨淑芬老师和一线教师的实践指导,内容充实而丰富,形式严谨又不失活泼。犹如冬日的阳光,温暖、明晰地指引着我们书法教学的方向,指引着发扬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道路。我们真正感受到了「小院」的温暖,以及教师的亲切和和蔼的话语。让我受益匪浅,使我在思想、理念、方法等不同方面都得以洗礼和提高。

教师为人师表,应具备丰富的知识,更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与人格魅力,能以自身榜样无言的力量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书品如人品」,静心品读杨淑芬老师的书法作品,聆听杨淑芬老师的讲座,无不受其人格魅力的感染。在通州「小院」里,杨淑芬老师以她的魅力和深厚的书法功力,语重心长的教育,以及辅导老师们的耐心指导,深深地感染着我们。

书法艺术是我国源远流长的传统艺术之一,在数千年的中华文化积淀中如一枝奇葩长盛不衰。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以毛笔为表现工具的线条造型艺术。它体现了华夏民族的智慧与创造力,是传统艺术殿堂的瑰宝。以学书为乐,在泼墨挥毫之间,契入「技近乎道」的内在精神。

优秀的书法作品,其中蕴含着的艺术修养,散发出的人文气息,呈现出的和谐之美,细细品味,能让我们心情放松,感受身心灵的安宁闲适。在学习期间,杨淑芬老师的教法独特,方法简便,几乎人人能上手。

首先练就「永字八法」基本笔划,由点入手,详实分析用笔、行笔、力道、劲道及用墨等法,让初学者能充分了解到毛笔特质,并体会将身体放松的力量送到笔端。稍加练习,即能在短时间内熟识永字八法的'基本运笔,灵活驾驭毛笔。再配合十种字体结构的分析,了解间架要领。

一般初学者大约在一个月后就能书写一手漂亮的正楷,有了扎实的基本功法,再临摹各种书帖,即能随心应手练就一手好字。我们每天都要练习书法8个小时左右,从中也真正体会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魅力。

本次培训,聆听了杨淑芬老师特色书法的发言,无一不让我感受到「特色――专一」,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老师提倡以书法为特色,全校全面铺开书法教学,将书法教育做得深入而细致。从技法到文化,从习惯到情感等方面都能得到培养。什么是素质教育,什么是创新教育。我想,像这样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起到了促进作用,又有特色的,就是很好的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教师们也有更多的时间,提升自己和做好这项特色工作,我们何乐而不为呢?老师们可饱读诗书名帖,潜心钻研书法,做事严谨扎实。

老师绘声绘色地解析着如何为人、处事等生活中的大智慧,听杨淑芬老师的讲座,令人如沐春风。不管是她的书法也好,还是她讲课的风格,无不彰显出她独特的魅力,使我们真正获得了很多的知识。

作为书法专业教师来说,书法功底和文化修养及理论水平都是很重要的。古代大书法家苏轼曾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杨老师也再三强调:「书法要走专业化道路,教书法要用自己的东西和理念去影响学生,没有理论的指导,再好的实践也是低水平的。

书法心得体会

以下是我在临《九成宫醴泉铭》时的一点浅显体会,在这里贴出,旨在交流学习,书法临帖心得体会。若各位同道发现有说的不对的请纠正补足,谢谢!

一、为什么同一本帖不同人临出来的感觉往往大相径庭?比如黄自元与田氏兄弟所临的《九成宫》感觉完全不一样,启功临的《玄秘塔》也不是原帖的风格,这到底是不足还是特色,现在不得而知。但我敢说之所以有这种现象,是因为不管谁临帖都或多或少掺进了个人的理解在里面,这种理解是属于个人的,千人千面。

三、补充说明一下(个人观点):临帖时掺入个人理解不是随便乱掺入的,也一样须遵守法则。黄自元临欧时不难看出有颜的笔法,田英章老师说他临欧有赵孟頫的笔意,启老临柳明显有他自己的风格。这些书家之所以掺入别的东西,不是因为他的水平比原帖水平还高,而是取决于其自身审美倾向和学书经历。

四、对于初学书法的朋友来说,我觉得《九成宫醴泉铭》不太适合作为首选的范帖,原因是它较之颜、柳要难得多。之所以难,是由欧字的特点决定的,我觉得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字——敛。颜、柳的笔法都很舒展和明显,入门相对简单。特别是颜体,大笔划粗细条,容易学,笔法也很有代表性,和其它书体的关联性也很大。柳体较之颜体要稍难,主要原因是柳字强调“骨”,如果功力不够,极易产生干涩感而不生动。但此二体较之欧体要简单好多(个人体会),欧字不但敛,而且是极力的敛。欧字的敛在笔划和结构上都得到了充分体现。笔划上欧字多短促而精细,且笔锋多深藏,初学者或功力不够者临起来往往会相当吃力且难得其法,包括许多书家也未能神似。结构上欧字多从奇中求正、险中求稳,初学者习之如不得其法,则易怪异。

五、临欧过程中,有几个字是特别不好写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体会,这几个字我用心写了很多遍也只是偶尔有一二个较满意的,且发挥很不稳定,时好时坏。这几个字是:九、成、秘、郡、避、阙、竦、高、周、沐、栋。其中以九、成、秘、避为最难。

六、在临欧的过程中,常常有一种体会,那就是倾全身之力也写不出那种味道来——笔划粗了不精到,细了又不秀美,长了太庸俗,短了又病态,多一丝少一毫感觉便会大变,此或正所谓差之毫厘而失之千里——由此可见欧字之难!!

七、临欧的过程中,我慢慢发现欧字之美主要可用这几个字来形容——劲、精、秀、敛、奇。这几个字是我在临欧过程中的深切体会,是我个人总结出来的,未参照任何人的观点(我这样说,不是为了表现自己有多了不起,而是想说明欧字之美给了我很大的感观冲击,是真实的,不是华而不实的,不是虚的)。而这每一个字都相当不易做到,由此亦可知欧阳询功力之深。下面我逐字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劲——指力道,欧字几乎每笔都相当有力道。我还未发现欧的哪个字的哪一笔是绵软无力的。做到这一点要基本功相当扎实,而这还只是欧字最小的一个优点,对于欧阳询来说——“这只是皮毛”。

精——指精细,指不多不少刚刚好,指多一分太多、少一分太少。不能说欧阳询的所有字都做到了这一点,但可说绝大多数的字都做到了。每当临习时看到这一点,不由得不为之惊叹!而这一点可说是在功力上较“劲”字更进了一步。

秀——指秀美,指刚中之柔,指恰到好处之柔,指非妩媚之秀,指自然之美。做到这一点更难,因为它非功力层面的事,而是涵养、学识、审美上的事。且这个“秀”是建立在前两字基础之上的“秀”,是举重若轻的“秀”,所以相当难得。

敛——指收敛,指含蓄的敛,指放过之后的敛,指回归的敛,指中庸的敛。今人学书多以放纵、“洒脱”为美,而欧独以敛为美,非欧标新立异,而是境界高的自然回归。就好比武功高手不会特意去耍那些花里胡哨的招数,而是以最快最简洁的方式将对方击倒,正如那几个字说的——剪枝蔓立主脑。

奇——指奇中求正,指险中求稳。欧字很难找出一个是中规中矩的,多是与众不同的。或哪一笔特长,或哪一笔特短,或哪一脚突然飞出,或哪一笔忽然顿住(纵然结构稳重的字,其笔划又多变化),心得体会《书法临帖心得体会》。然不管如何之奇、险,其重心不倒,字形美观,看者赏心悦目。做到这点,试问古今能有几人?综观以上五点,可用一字概括欧字——绝!

书法心得体会

大家都知道读帖,也都有自己的方法和心得。也有人是走马观花,不能细致入微。这样一来,眼睛看不到微妙的东西,自然手上表现就趋于直白。

在下面技法方面要具体讲,不多赘述。

很重要,选不好,就走弯路。现在大家选帖概率最多的是《兰亭序》,目光都盯在这里,而且是非兰亭不写,非宣纸不用,这就不好了。《兰亭序》是经典,是千古不朽之作,完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了,王圣人用的纸上有涂布(唐以前),现在的宣纸根本无法表现。再者就是,那不是我们能参透的,历代大家都想解决都没法解决,而我们,不论才情、功力、学养,连历史上的二流大家都没法靠近,《兰亭序》的神秘就连王圣人都不能重现,我们就根本没法梦见。但一些人根本看不到这种差距,就象是幼儿园的孩子矢志不渝地在研究“歌德巴哈猜想”。

象祭侄稿、寒食、蜀素都是这样,象精美的元青花,我们可以喜欢它,欣赏它,但把它打碎了,再造一个出来,是完全不可能的,所以,利用空间几乎为零(董其昌评蜀素如狮子捉象,是何等的生猛,我们也没有鲁公的悲愤和东坡受贬的凄寒,时过境迁啊)。古代大师们留传下来的东西很多,手札、诗册,相对性情的东西要多很多,可利用、再造的空间也很大,这才是我们要学的。

1、吃猛药。一天10000字,连续一周的效果比一天写100个字写半年管用,大脑存盘也牢固。时代的约束,我们只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有晒好了网,才能打到大鱼。

2、相对专一,集中突破。在一段时间内,一定要专一,集中力量找规律、抓特点。比如,学米,半年之内就学米,别的先放下,要大量的临帖,最好一天要从前到后趟一遍,第二天选重点(自己喜欢的,容易上手的,难度特别大的)进行精临,做到细致入微。这样日复一日,即使进入视觉疲劳期也不要停(非常关键,正是上台阶的时候),挺过去,半年后再看(不要半年),每个月在手法、认识上都会有大的飞跃,也牢固。千万不要朝三暮四,看别人获奖、入展就得红眼病,就跟风,这样只会毁掉您辛苦建立起来的原有体系,就象电脑染了病毒,有百害而无一益。另外,别人适应,您不一定适应,就像臭水河的鱼虾,换到清水中就会死掉。

3、适时递进,见异思迁。上面提到的专一只是相对的,当写到一定程度后,就要及时换帖。如何换帖,不要盲目,最好是找相近体系的.东西,千万不要作大的变动。比如:学米,可参考宋人的东西(其他三家的东西,陆游、吴琚父、蔡三家、苏老泉等等)。同时,为了丰富笔法可涉猎二王、书谱等东西,也可学习赵松雪的手札、董其昌的手卷题跋等,近亲繁殖,在吸收借鉴的基础上保持纯度,就象盖大楼,一层一层往上垒。

4、朝花夕拾。过一段时间再回来,拾遗补漏,会有新的发现,及时调整。重点精临,定型。

5、吃千家饭,穿百衲衣,集腋成裘,裂锦成衫。与古为徒,广涉博取,集古字。有了上面的定型,学什么都可以,尽量走的远些、深些,不要怕回不来。

(一)练眼。王羲之一本字帖,两千多年来,大家都在看,都在学,但成功的屈指可数,当然有悟性的成分。大家在参考上古经典时,每个人的着眼点不同,理解的深度不同,所以抓住的信息也不一样,这从临作中都能表现出来。尽量一个字一个字看,一笔一笔看,对每一个细小的变化都不要放过。要练就差别人所不能察的本领,对观察到的东西最好用不同彩笔涂一下,临帖的时候多注意,要准、狠。

(二)体会手势。手势决定了一个字起始转换,决定了行气的贯通,决定了整幅作品的气场。一笔一势,顾盼生情,不理解这个关系,作品就会支离破碎,形成气阻,或各自为政,既没有道理,也不合生理,即使有性情,也是低级的小趣味。

(三)把握节奏,变速行笔,找准发力点。大家每谈行笔节奏,必谈提按,这其实是最简单的一种见解,古人的东西不只提按所能解决的。

(四)关于形象和意象的关系。开始阶段最好形象,学一家重点在找规律,特质的东西,然后再参入其他东西,当对点画有了相当深的理解后意象就自然出来了,不能刻求,一味谈感觉,有时感觉会害人。

书法心得体会

此次培训对于我们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作为一名英语老师,我从未想过还有机会去接触硬笔书法。

以前的我都不知道写字还有那么多讲究,还要讲究平衡以及笔法。通过培训,我渐渐发现了,自己的字体存在不少问题。以前我总认为,写字要写方方正正、写工整,现在才发现写字还有很多讲究,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我们的书法老师从基本笔画入手,为我们讲述了硬笔书法的基础知识并演示了书法的起笔、行笔和收笔。同时教给了我们正确的习字姿势,包括坐姿和执笔姿势。老师为我们讲解了横、竖的写法。每一个笔划都需要有起笔、行笔和收笔三个过程。写竖画有垂露和悬针。看似简单的笔划,写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需要加以更多的练习。我们边听边加以模仿练习,老师为我们的字给出指导,帮助我们很好地明白应该如何标准地写字。

此次培训对于我的影响很深。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成的,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地练习。由于自己长久以来形成的个人书写习惯,我感觉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不少困难。但是我会多加练习,我要学着去体会练字的技巧,扎实地练习。我相信有志者事竟成(wherethereisawill,thereisaway.)。

俗话说:“字如其人”,就是说我们每个人写的文字体现了他的修养、性格、学识甚至健康。也有人说,文字是人的第二外貌,就是说,你的一手好字能够很大程度上弥补外貌上的不足,相反亦然。对于学生来说,一手好字能受益一生。对于教师来说,由于职业的原因,一手粉笔字,就在学生面前树立了一个形象,一手钢笔字则在学生家长面前树立了形象。我记得一位老总在电视招聘会上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被我公司聘用,那么以后你的每一个计划总结都必须是手写的,你说你的字好坏重不重要。

记得小时候,刚上学学写字时,还能一笔一划,写的方方正正,工工整整,不时得到老师表扬。长大后,态度有了变化,写字不如儿时那么认真,字迹潦草,有时写的字竟勉强认得是什么字,自己也知道自己写的字拿不出手,每次总想等有时间了好好练练字,可总没有把练字提上日程。还好,借着学校在青年教师中开展“学习硬笔书法,提高书写能力”的活动这个契机,我开始好好的练字。通过这一段时间的练字,我有不少的体会现总结如下:

1.思想重视,培养兴趣。

思想重视是学习练字的关键。要在整个练字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对练字重要性的认识。只有对练字意义的认识不断提高,才能有对练字的责任感与迫切感。学习练字的过程,也是从提高练字兴趣开始的,兴趣的培养与产生,一是靠自己在学习中逐渐培养;二是靠教者培养和不断观察书法作品,开展书法讲评活动。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对这件事有兴趣,这是做好一件事情的前提。学习练字也是如此,有了兴趣,就愿意学,就会从写的不好,到写得较好,再到写得更好。

二、充满信心,百折不挠。

学习练字,首先要抱定能学好的信心。同时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即准备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并要树立克服困难的决心。做任何一件事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唾手可得的,写字也是这样的,肯定会遇到困难有时在一段时间内会有进步不大的感觉,我们不能因此而以为自己不是写字的料子,自暴自弃,这时千万要沉住气,继续练下去,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就能走出困境而上轨道。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写字是一种技能,凡是技能,一定要经过练习才能会,才能好。练习写字当然是用手,可是同时要用心,心到手到,持之以恒,习惯成自然,写字的技能就掌握了。”可见,学习硬笔书法,需要长时间的坚持与锻炼。

三、端正态度,心平气和。

学习硬笔书法,需要你在心情平静之时练习。因为书写时人的精神集中,排除了杂念,一心钻到写字中去了,听凭心手相应,笔纸接触,这样长期的书写训练,久而久之会使人的身心处于平静状态,其情绪达到了宁静安详的境地,心态平静,办事自然就没那么浮躁了。在书写每一个字的过程中,让原本浮躁的心得以平静,释然。在字里行间中,练字者能够感受到中华汉字的气韵,领悟做人的道理。所谓练字可以修身养性正是这个道理。这样既练了字,又培养了性情,可谓是一举两得。

写字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最普通的一件事。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字历史,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更应该重视书法,把字写好,写漂亮,有利于人际交往,增进互相了解和友谊,有助于学习和工作,有助于学习毛笔书法,有助于审美情操的提高。学习硬笔书法,写好字将是受益于终身的大好事,一手好字陪伴一生幸福,其意义十分重大。我们应该好好练习硬笔书法。

书法心得体会

在跃华学校上了两个月了,跃华学校的环境我已渐渐熟悉。跃华学校里有好多社团活动,我参加了书法社。我觉得这是一个修身养性的学科。我们可以通过练书法,锻炼我们的耐力可以沉着稳重的面对问题。

我热爱这个社团。这个社团有初一、初二等各班的人再一次组成的新家庭!我不但可以在这个班把字练好,还能认识一些新朋友,与他们一起快乐的把字练好,与他们谈心,与同学们共享学习书法的乐趣。

小学的时候我的毛笔字写得还可以,但是我相信参加了这个有意义的书法社团,我的毛笔字会有更大的进步的。我妈妈她说我的书法不错,让我过年的时候写一副对联挂在自家门前。我希望我真的有这么一天,因为自己写得要比买的对联更有意义。要想有此成就,我就必须要刻苦练习书法。我相信自己能做到!

我想一个好的书法班必定要有好的老师教我们,我们的书法老师写得毛笔字就特别的棒。

我希望在我们一学期的学习书法后有一个书法展示的机会,这样就可以增加我们的自信心了!也可以让其他同学欣赏我们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