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心得(通用18篇)

小编: 念青松

工作心得是对自己在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和体会进行总结和反思的一种文章,有助于我们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工作心得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一起来看看。

内部控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2.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会计核算不规范。

一些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或会计岗位责任不清,权责不明确,或程序不规范,许多财务事项的处理仅是遵循惯例,管理的随意性较大;有些单位虽有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但很不完整,且相互间不协调配套。由于人员编制有限,不合理的兼岗现象较为普遍。如在财务印鉴保管上,存在支票、财务章和法人章同时由出纳员保管;把非税收入挂在往来账上,以此来隐藏收益;有的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出现有账无物,或有物却未入账;不同单位之间资产转移,未办理相应手续,存在账外资产。资产内控制度的不健全造成错误和舞弊行为时有发生,导致资金安全得不到保证。

3.预算控制比较薄弱,缺乏有效的约束。

内控意识的缺乏使得一些卫生单位内部没有形成规范的预算约束制度,预算编制过于简单,没有细化到具体的支出项目,计划性不强,对各项支出缺乏预见性,实际执行中预算往往出现较大的调整或追加,预算的编制完全流于形式,更谈不上预算控制,导致单位办公费、招待费、差旅费、公车运行维护费等开支随意性很大,严重超支,甚至出现公用经费支出挤占专项经费的现象。

4.人员素质低,内控执行缺乏刚性约束。

有的卫生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虽然内控制度较完善,但会计和有关人员对内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执行过程中未严格按制度执行,又没有合理的奖惩制度相配套,使得内控的执行失去了刚性,从而导致内控关键环节失控或串通舞弊,难以有效发挥内控在卫生事业单位中的重要作用。

5.缺乏有效的内、外部监督机制。

一些单位未设专门的审计机构和人员,不能独立开展内控控制为主的审计监督。形同虚设的内审削弱了单位内部的监督作用,审计工作很难在内控及改进工作等方面发挥有效作用。而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仅停留在一般经济事项的监督上,缺乏对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是否健全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考评。

工作遇到的问题与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言(200字)。

工作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在工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本文将探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从中获得的心得体会。工作中的问题既有来自于人际关系的挑战,也有来自于工作本身的困难,通过总结分析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工作压力,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

第二段:人际关系问题(200字)。

在职场中,人际关系是工作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恶劣的人际关系则可能导致工作困难甚至丧失工作机会。我曾遇到过与同事发生冲突的情况,这时我学会了保持冷静,主动与对方沟通解决问题,而不是以对抗的态度对待。通过思考对方的立场和需求,我意识到在工作中,换位思考和善于沟通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这样的经验使我更加注重聆听他人意见,有效沟通,在团队合作中更容易获得成功。

第三段:工作本身问题(200字)。

与人际关系问题相比,工作本身的挑战更直接地影响到工作效率与职业发展。其中,时间管理是我日常工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在繁忙的工作中,我曾经发现自己经常陷入拖延和分心的困境中,导致工作进度慢,效率低下。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设置工作目标和优先级,定期回顾进展等。通过这些行动,我逐渐改善了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第四段:心态问题(200字)。

在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之一是工作压力。长时间的工作压力可能导致身心健康问题,严重影响工作效果。我曾经遇到过工作压力较大的情况,但通过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采取适当的应对策略,我成功地克服了压力。例如,我学会了更好地分配自己的精力和时间,寻找适当的休息方式来放松自己。此外,我还发现积极对待问题、乐观向上的态度也对缓解压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五段:结语(200字)。

工作遇到的问题是个人职业发展中的一部分,通过学会积极应对问题,我们可以获得更好的成长。通过处理人际关系问题,我学会了换位思考和有效沟通,这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通过解决工作本身的问题,我提高了时间管理能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我也学会了调整自己的心态,积极应对工作压力。这些经历让我更加坚定地相信,挑战与问题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愿意面对并解决,我们一定能够在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工作遇到的问题与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言(150字)。

工作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不仅给我们带来物质上的满足,更为重要的是它对我们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有时会让我们感到困惑和无助。我在我的职业生涯中也面临过很多问题,但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总结,我发现这些问题其实都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只要我们能够正确对待,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我们就能够不断进步并取得更大的成功。下面我将分享我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我的心得体会。

团队合作是现代职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在团队合作中往往会遇到各种问题,比如沟通不畅、意见不合等。我记得有一次,在处理一个重要项目时,我和我的团队成员在关键问题上意见不合,导致团队陷入了僵局。我通过反思发现,沟通不畅主要是因为我们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没有耐心倾听对方的意见。于是我主动向我的团队成员道歉,并提议大家共同进行讨论和交流,以找到最佳解决方案。这次经历让我明白,在团队合作中要注重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只有团队成员之间相互信任,才能够共同迎接挑战并取得成功。

第三段:工作压力与心态调整(250字)。

工作中常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无论是来自工作任务的压力还是来自上级领导的压力,都会对我们的工作效率和心理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曾经,我在忙于工作的同时,感到压力非常大,导致工作效率下降,甚至开始出现身体不适的状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决定调整我的心态。我开始通过运动来释放压力,学习放松和冥想技巧,培养自己的心理抗压能力,并与同事分享经验和心得。通过这样的努力,我逐渐掌握了处理工作压力的方法,并且能够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第四段:面对挫折与困难(250字)。

在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困难,比如项目失败、工作计划推迟等。我也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在一个项目中,我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最终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起初,我感到非常失望和沮丧,甚至动摇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然而,后来我意识到,成功与否并不完全取决于结果,而是取决于我们的努力和付出。于是,我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态度,并确定了下一步的行动计划。经过不断的努力,我成功地完成了之后的工作,并在这次经历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第五段:工作中的成长与展望(300字)。

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是我们个人成长和进步的机会,只有经历过磨难,我们才能够更加坚强和成熟。通过解决问题,我不仅掌握了更多的技能和知识,也提高了自己的工作能力和自信心。现在,我正积极地思考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并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以应对未来更大的挑战。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充满激情和智慧地面对工作中的问题,我们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功。

结束语(100字)。

通过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心得体会,我深刻地认识到,工作不仅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更是一种成长和收获。只有积极地面对问题,持续地改进和学习,我们才能够在工作中不断进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相信,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我将会遇到更多的问题和挑战,但我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和积极的态度迎接它们,并不断追求卓越。

工作中遇到问题心得体会

每个人在工作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是十分正常的。然而,我们能够如何应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从中学到经验呢?在我多年的职业生涯中,我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对其他人有所启示。

第一段:正视问题的存在。

在工作中,问题是无法避免的。不论是一个小规模的项目,或是一个复杂的任务,问题可能会出现在任何一个环节。然而,我认为正视问题的存在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如果我们选择回避问题或是置若罔闻,问题将会变得更加严重,甚至会产生连锁反应。因此,当问题出现时,我们应当果断地面对,不退缩、不逃避,而是积极地寻找解决方案。

第二段:积极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

在解决问题之前,我们需要深入了解问题的根本原因。只有通过分析,我们才能找到问题的源头,避免类似问题的重演。在日常工作中,我经常采用“5W1H”分析法。即对于问题提出五个关键问题:是谁造成的、什么原因导致的、在什么地方发生的、什么时候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如何解决。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我们能够对问题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并更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

第三段: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案。

找到问题的原因后,接下来就是要寻找解决方案。对于每一个问题,我们都需要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这可能包括改进工作流程、增加资源投入、调整团队分工等。而在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和观点。与同事、下属或是其他行业的专家进行交流和讨论,可以为我们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在工作中,我发现合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合作,我们可以集思广益,使得解决问题的方案更加全面和有效。

第四段:实施解决方案并进行监控。

找到解决方案只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我们还需要实施并跟踪监控解决方案的有效性。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需要对解决方案的推进情况进行实时监控。这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同时,我们还需要明确责任人,确保每项任务按计划进行。在我之前的一个项目中,我们遇到了一个重要的技术难题。我们制定了一个详细的工作计划,并进行了任务的分配。通过持续的监控和调整,我们最终克服了困难并成功完成了项目。

第五段:总结经验教训并不断提升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结经验教训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反思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案的有效性。通过总结经验教训,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在我个人的职业生涯中,我总结了许多经验教训,并根据这些教训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通过积累经验,我发现自己更加深入地理解了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更为高效地解决问题。

通过正视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寻求解决方案、实施并监控解决方案、总结经验教训并不断提升能力,我相信我们能够更加从容地面对工作中的问题。无论问题的规模多大,只要我们能够正确应对,相信问题都能够得到妥善解决并取得好的结果。

内部控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一)强化第一责任人意识,重视抓好内控管理。

规范第六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行政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充分了解此项工作的重要性,把强化内控管理工作放在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保证资产安全及有效使用、防范和预防舞弊腐败的认识高度上去,起到主导作用,经常过问并监督。加大教育宣传,把内部控制的管理理念传导致所有干部职工,在具体的工作中运用好内控控制方法,逐渐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氛围。

(二)加强风险评估,做好与实际的结合。

在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时,首先应坚持每年开展一次风险评估,找到内部控制的薄弱点和关键点,要重点关注重要业务事项,特别是涉及内部权力集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结合自身的业务特点和管理需要建立与与单位的业务性质、业务范围、管理架构、经济活动、风险水平及其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不能照搬照抄,不切实际。

(三)做好内部控制的协调推进,综合用好各种控制方法。

内部控制涉及单位层面和业务活动两方面,在其落实过程中并不仅仅是财务管理部门的事,实际上是贯穿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各个层面,最终在财务管理的业务某方面反映出来。所以,应该重视不同的内部控制方法在不同层面发挥的作用,综合施责,从源头起实行权责对等、建立相互制约和监督的工作机制,注重过程监管,强化预算控制、单据控制和会计控制,形成有效的风险评估和防范机制。

为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财政部于11月正式发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21号)并于月1月1日起全面正式实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包括基建、科研、后勤和物资采购等多项经济活动。另外,事业单位附属单位较多,经常性、非经常性经济活动众多,大部分资金由国家财政投入,内部控制尤为重要。其控制程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单位的正常运行、国有资产的管理,甚至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加强内控管理,可厉行勤俭节约,杜绝各种名义的铺张浪费,监督日常业务运行,促进内控工作的有效运行。

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还是保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防止贪污、舞弊行为发生的重要手段,也是强化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确保工作目标有效实现的重要措施。本文总结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普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工作提出相应对策,认为内部控制建设应围绕单位整体系统建设进行,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我国现阶段事业单位内控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停留在文字层面,内控意识薄弱。

事业单位相对企业而言,对内部控制重视程度较低。虽然很多事业单位建立了一系列的内部控制制度,但由于历史原因和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内部控制工作只停留在“纸上文章”和应付检查层面,未对执行和监管起到指导作用。甚至有些事业单位认为内控成本过高,造成单位办事手续繁琐,不利于运行效率提高,因而对内控的执行缺乏积极性。

(二)缺乏高水准内控管理人员。

从整体来看,事业单位内控人员的素质偏低,尤其在一些基层单位,内控知识缺乏,或缺少相应的内控经验,内控人员难以胜任工作,不能有效的实现内部控制所预测的效果,导致内控执行时缺乏必要的力度,使内控失效。

(三)内控制度残缺,内控机构缺乏独立性。

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所规范的范围过于狭窄,导致制度成为摆设或者残缺的现象。此外,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机构不具备独立性,我国事业单位所设立的内部控制机构和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从目前来看,出于对经济活动的监督、控制的需要,事业单位一般将这项工作交由会计部门或者纪检监察、审计部门负责。由于内部控制工作人员要受到单位的限制,因此也不具备独立性。

(四)重大事项的集体决策和审批制度执行不到位。

事业单位一些重要事项范围和职责权限没有明确界定,决策方式和程序以及议事规则不规范不清晰,没有建立监督和责任追究机制。特别是在一些人员较少或较基层的事业单位,“家长制”作风严重,领导“一言堂”、“一支笔”审签。

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只起到“核算”和“付款”的作用,对本单位业务上重要事项的决策、实施过程参与较少,对相关业务的来龙去脉了解不多,导致单位财务和业务办理脱节,从而无法对业务部门实施必要的财务管理和有效的内部监督;会计核算不及时,无法及时反映资产变化,应入未入、该销未销,导致账物脱节、存量不清。例如,有的个别单位建造的楼房已使用多年,工程支出仍挂在“在建工程”和往来账户中。

(六)预算外资金监管不力,把预算外资金视同部门和单位的自有资金。

由于事业单位对预算外资金认识上存在偏差,缺乏一套完整、规范、统一的资金的管理制度,只实行简单的收支两条线方式,在资金管理方面形成不了齐抓共管的合力,管理效果不明显。

(七)缺乏完善的内控有效性的评价体系和责任追究体系。

目前,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并未引起重视,很多单位依据规定建立了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实施了内部控制,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就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在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对控制失效现象严重的情况也未建立责任追究制。

(八)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远滞后于需求。

分析目前的状况,无法量化投入产出比,是制约信息化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内控信息技术研发方面,从理论、方法、技术到产品都处于落后的状态。但有别于发达国家的是,我国的内控信息化建设有着更为强劲的需求。

完善内控建设,打造科学有效的内控管理平台。

(一)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强化内部控制意识。

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首先要强化单位领导的内部控制意识,让单位的领导真是认识到内控在事业单位中的作用。单位领导对内控的重视程度直接决定控制环境的好坏。同时,还要将这一意识贯彻落实到全体员工的工作中,并与单位实际情况相结合,定期对职工进行培训。全体职工在管理层的引导下,应认真执行内部控制工作,同时对内控工作进行监督、反馈,以调动单位各个职能部门和全体员工承担内部控制责任的意识。

(二)完善内控制度建设,加强内控机构的权威性与独立性。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与众多规章制度息息相关。事业单位在健全内控制度的同时,还应完善与之相关的其他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内部控制的有效实现。除此之外,事业单位还应强化内控制度的其权威性和独立性,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及运行的有效程度定期作出评价,在发现问题时,应及时纠正。

(三)建立完善的集体决策和议事机制。

事业单位的决策权应该受到相关机构的监督,比如,事业单位应对重大事项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并对其进行风险分析,在经过必要的研究论证程序后,充分吸收各方面意见,最终决策应通过党组会、办公会或部门与科室联席会讨论决定。事业单位采用集体决策制,可以有效的规避错误和风险。

(四)加强财务管控和业务过程的协同,强化资产管理。

事业单位应把业务过程和财务管控有机地结合起来,让财务控制渗透到业务活动的每个环节,只有这样,才可能避免业务过程中的舞弊。

事业单位还应加强固定资产的盘点,组织专门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查。对盘盈、盘亏、报废、损毁固定资产要查明原因,视不同情况分别进行处理。事业单位应依据清查中出现的问题,不断修改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内控制度。小型事业单位要设立专门的岗位,配备专、兼职的人员管理财产,大型事业单位要设立专用设备管理部门,并配备相应的管理技术人员和维修人员,负责专用设备的验收和日常的设备维护以及报废设备的技术鉴定。

(五)加强预算外资金的监管,健全监督机制。

事业单位在将预算外资金缴入财政账户的同时,也关心相关财政部门让它支多少、怎么支的问题,这就决定了预算外资金的收入机制要与支出机制的建立相联系。事业单位在收入方面,要合理合法;在支出方面,应体现以收定支,核定支出基数,并借鉴预算内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建立一整套的开支标准、考核依据及管理制度。健全监督机制,确保专款专用,对不合理的支出能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堵塞漏洞,防止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应由事业单位全体管理者和工作人员共同利用系统化的方法来进行。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过程中,首先,应设立全面的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全面渗透到评价单位内部控制的全过程,涉及所有业务和全体人员;同时,评价指标要以事实为基础,指标结构科学、清晰、合理,评价指标要具有独立性,保证评价各个环节独立。对内部控制制度自我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结合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特点制定改进措施。

(七)紧跟时代脚步,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推动内控建设。

事业单位不能与现代化相脱节,要紧跟时代变化,大力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提高内部控制的水平。结合现代化技术,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手段和方法进行及时的更新和补充,实现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朝着现代化、科学化的可持续方向发展。

(八)选拔合格人才,强化内控人员业务能力。

事业单位在设立健全的内控机构后,配备的人员不仅要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同时还应具备良好职业道德。事业单位应成立一支应变能力强且专业技能扎实的人才队伍,并对此进行定期的业务培训或者专业进修,加强他们对风险的分析、应对能力,以及面对全新业务时的分析和应用能力,提高内部控制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意识,成为“又红又专”的合格人才。

工作遇到的问题与心得体会

工作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一种现实。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是对我们能力和智慧的考验,更是一种机会,使我们能够成长和进步。在这篇文章中,我将阐述我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从中得到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团队合作问题。

首先,工作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就是团队合作问题。在一个团队中,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个性和工作方式。这可能会导致沟通不畅、意见不合等困扰。我曾经在团队中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当时我们的目标是共同完成一个项目,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合作,项目进展非常缓慢。后来,我意识到只有通过倾听和理解他人的意见和需求,才能够更好地与团队成员合作。并且,我也学会了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提供帮助和支持他人。通过这些努力,我们最终成功完成了项目,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第三段:时间管理问题。

另一个常见的问题是时间管理。工作中,我们面对的任务和压力可能会使我们感到时间不够用,无法有效地分配和利用时间。我在工作中也曾陷入过时间管理困境,任务堆积如山,我不知从何下手。然而,我坚信时间管理是一种可以学习和培养的技能。通过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并按照优先级完成任务,我能够更好地管理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此外,我还学会了合理地分配和利用工作和休息时间,保持身心健康的状态。通过这些改变,我的工作效率和成果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第四段:与客户沟通问题。

在工作中与客户沟通也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客户的需求和期望各异,如果无法准确理解和满足客户的需求,将会给工作带来很多麻烦。我曾经遇到过与客户沟通不畅的问题,导致反复修改和返工。我逐渐认识到,与客户沟通是一种艺术,需要耐心、细心和灵活应对。通过倾听和理解客户的要求,并主动沟通和解决问题,我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并与客户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

第五段:结语和总结。

总结起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会。通过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能够不断成长和进步。团队合作、时间管理和与客户沟通是我们常见的问题。通过倾听和理解他人,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灵活应对客户需求,我们能够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通过这些经验和教训,我相信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成熟和自信。

土地挂钩核查遇到的问题及反思工作心得

我们现在乡镇的“康居示范村”,办的红红火火,这的确是一件非常好的实事!这样能够很合理地利用我们有限的土地资源,也让农民得到真的实惠,我所在的南汤圩村就盖了“康居示范村”,外观非常漂亮,环境非常好,价格也很便宜,农民搬进去的话,政府也给予一定的补贴,这样很好!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xx县,乃至xx市,一定会有美好的明天!!!们,加油!!!多到农村去!农民欢迎我们,我是一个,也是一个农民的孩子,我热爱农村!!!我们也热爱农村!为农村的崛起而奋斗!

土地挂钩核查遇到的问题及反思工作心得

中共中央组织部近日下发通知,要求各级党组织在元旦春节期间开展走访慰问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活动。走访慰问工作是“暖心”工程,更是在元旦春节期间让老党员、老干部感受切身感受到温暖的重要举措,各级党组织要做到推进有力度、关怀有温度、形式有广度,把党的温暖及时送到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之中。

推进上要有“力度”。

开展元旦春节期间走访慰问活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传达组织的关爱、传递党的温暖的重要方式。各级党组织要结合实际情况,及时组织人力、物力、财力,不折不扣把党的温暖送到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之中,让他们切身感受到“温暖”;在走访慰问过程中,要注重与走访慰问对象交心谈心,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困难群众、老党员、老干部排忧解难;各级党组织要怀着高度的政治责任,一级一级传到责任压力,不推诿扯皮,不踢“皮球”,真正把走访慰问工作当成一件大事要事来抓,深入到第一线,问寒问暖、问衣问食。

关怀上要有“温度”。

当前不少地方的慰问还停留在物质层面,要想让元旦春节期间走访慰问的“温度”持久,还需创新方式方法。走访慰问,最关键的是要让走访慰问对象真切感受到党的温暖,增强荣誉感、自豪感和归属感;各级党组织在走访过程中,要带着感情去慰问、带着真诚去慰问,面对面“问一问”、心贴心“聊一聊”,拉拉家常唠唠嗑,拉近与走访慰问对象之间的距离,真正明白他们的所思所想、所忧所盼,让走访慰问活动有温度、暖人心;各级领导干部在走访慰问时要放低身段、放低姿态,与他们平等对话交流,要把慰问对象当成自己的亲人一样,主动关怀,亲切问候,切实做到身到、心到、情到。

形式上要有“广度”。

要创新走访慰问形式,杜绝“一袋米、一桶油、一句话”的“惯性动作”,既要进行物质上的慰问,更要进行精神上的慰藉。一方面要与走访慰问对象深入交流,面对面、一对一地深入了解问题困难,听取意见建议,把党的温暖带下去、把问题困难带回来,要视走访慰问对象精准施策,不能“一刀切、大水漫灌”搞平均主义,更不能降低标准“撒胡椒面”搞全覆盖;另一方面要结合各地实际,组织一些活动,比如按照疫情防控要求,组织开展文艺演出,通过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自媒体平台推送“一封信”“新年祝福”等线上祝福,让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活动时时刻刻感受到节日的氛围。

年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遇到的困难

目前许多企业内部控制比较薄弱.内控功效表现紊乱、机制失衡,从而引发的经济犯罪和经营失误屡见不鲜。经过归纳总结,企业内部控制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企业对内控的认识还停留在内部牵制阶段,或简单理解为内控仅是指内部会计控制。理解不到位,执行制度也成为做表面文章,形成一支笔或一言堂。

2、制度不健全。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内部控制制度残缺不全或有关内容不够合理;缺乏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3、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内控组织形同虚设。

我国许多企业虽然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审计委员会等,但在实际工作中,董事会的监控作用得不到应有的体现,缺少必要的常设机构。公司总经理往往兼任董事长或董事会董事,审监会往往与审计监察部属一套人马。由于组织结构的不健全,因而缺乏有效的控制措施。

4、企业文化建设不够重视。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管理者对企业文化认识不足,没有意识到企业可以通过应用企业文化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唤醒员工的主题意识,只有领导足够重视,身体力行,内控才真正能成为全员参与、全员控制的行为。

(二)风险意识不强。

环境控制和风险控制,是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率和效果的关键。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间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经营管理会面临各方面的经营风险,如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担保风险、信用风险等,然而,从我国企业的现状来看,部分企业对所面临的风险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更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三)内部监督缺乏。

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切实执行且执行的效果良好。整个内部控制的过程必须实施必要的监督,并通过监督活动在必要时加以修正。目前我国由于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的问题,内部控制的监督很薄弱,内部审计机构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致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四)信息不通畅。

企业的信息被管理者控制,而企业员工对此一无所知。员工仅局限于自身所在部门,使一些业务出现互相推卸责任,互相指责,最后不了了之。

(五)考核企业干部政绩、业绩机制不完善。

长期以来,对企业干部政绩、业绩考核以目标利润完成情况为主要依据,缺乏对其他相关指标的综合考察。有些企业领导为在任期内出“成绩”.便指使财会人员弄虚作假;还有些业务主管部门.为了加快本系统的经济发展.在没有进行科学论证的情况下.下迭一些脱离实际的经济增长考核指标,而部分企业领导者为讨好主管部门.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等手段来“实现”上级主管部门下迭的有关指标。

(六)、费用支出失控。

如某些企业为了搞活经济.允许部门经理开支一定比例的业务费用,但对这部分费用的适用范围无明确规定,更无约束监督机制。导致部门经理大手大脚,挥霍浪费,使本来微利的企业出现亏损。本来亏损的企业雪上加霜。纵观目前企业内控出现的种种问题和成因。使我们深刻认识到,企业的长期健康有序生长离不开企业内部控制的制订与实施,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保个方面,只要存在企业经济活动和经营管理.就需要有相应的内部控制。

年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遇到的困难

事业单位相对企业而言,对内部控制重视程度较低。虽然很多事业单位建立了一系列的内部控制制度,但由于历史原因和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内部控制工作只停留在“纸上文章”和应付检查层面,未对执行和监管起到指导作用。甚至有些事业单位认为内控成本过高,造成单位办事手续繁琐,不利于运行效率提高,因而对内控的执行缺乏积极性。

(二)缺乏高水准内控管理人员。

从整体来看,事业单位内控人员的素质偏低,尤其在一些基层单位,内控知识缺乏,或缺少相应的内控经验,内控人员难以胜任工作,不能有效的实现内部控制所预测的效果,导致内控执行时缺乏必要的力度,使内控失效。

(三)内控制度残缺,内控机构缺乏独立性。

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所规范的范围过于狭窄,导致制度成为摆设或者残缺的现象。此外,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机构不具备独立性,我国事业单位所设立的内部控制机构和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从目前来看,出于对经济活动的监督、控制的需要,事业单位一般将这项工作交由会计部门或者纪检监察、审计部门负责。由于内部控制工作人员要受到单位的限制,因此也不具备独立性。

(四)重大事项的集体决策和审批制度执行不到位。

事业单位一些重要事项范围和职责权限没有明确界定,决策方式和程序以及议事规则不规范不清晰,没有建立监督和责任追究机制。特别是在一些人员较少或较基层的事业单位,“家长制”作风严重,领导“一言堂”、“一支笔”审签。

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只起到“核算”和“付款”的作用,对本单位业务上重要事项的决策、实施过程参与较少,对相关业务的来龙去脉了解不多,导致单位财务和业务办理脱节,从而无法对业务部门实施必要的财务管理和有效的内部监督;会计核算不及时,无法及时反映资产变化,应入未入、该销未销,导致账物脱节、存量不清。例如,有的个别单位建造的楼房已使用多年,工程支出仍挂在“在建工程”和往来账户中。

(六)预算外资金监管不力,把预算外资金视同部门和单位的自有资金。

由于事业单位对预算外资金认识上存在偏差,缺乏一套完整、规范、统一的资金的管理制度,只实行简单的收支两条线方式,在资金管理方面形成不了齐抓共管的合力,管理效果不明显。

(七)缺乏完善的内控有效性的评价体系和责任追究体系。

目前,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并未引起重视,很多单位依据规定建立了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实施了内部控制,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就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在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对控制失效现象严重的情况也未建立责任追究制。

(八)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远滞后于需求。

分析目前的状况,无法量化投入产出比,是制约信息化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内控信息技术研发方面,从理论、方法、技术到产品都处于落后的状态。但有别于发达国家的是,我国的内控信息化建设有着更为强劲的需求。

年学校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遇到的困难

20xx年在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我们审计处全体同志认真学习、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会议精神,一如既往地贯彻和落实《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学校教育工作为中心,结合内审工作实际,紧紧围绕我校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开展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内审的监督和服务职能,为学校领导及时提供决策依据。全年共开展各项审计400余项,为学校节约了大量资金。在深化学校改革,促进廉政建设,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真正起到了"经济卫士"和"参谋助手"的作用。由于工作成绩突出,我校审计处被评为200*年度新乡市内审工作先进单位,两人被评为校级优秀共产党员和"三育人"工作先进个人。

一.基础建设。

200*年是我校各项改革迅速发展的一年,教学、科研、管理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为我们搞好工作提供了有力保证。我们审计处认真贯彻落实审计厅、教育厅等上级部门的指示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在做好审计工作的同时,积极配合其它各项工作的开展。坚持"完善自我,提高认识"的原则,努力完善审计制度,健全审计机构,调整人员结构。

1.参与制定了学校物资采购、设备管理及相关规章制度若干项。规范了经济行为,使审计工作进一步走向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2.在学校机构改革后,进一步明确了审计工作人员的职责和权限。使内审工作的内部监督职能进一步得到体现,可以更好的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

3.调整人员的知识和年龄结构,新增专业审计人员2名(均为应届本科毕业生),加强了审计队伍建设,一名同志获高级会计师资格。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和积极上进的年轻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以老带新、新老结合,形成了一支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较为合理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审计队伍。

二.学习及培训。

强化措施,进一步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使我校每个内审人员都真正成为"思想领先、业务过硬、技能娴熟、务实高效"的工作高手。

1.派一名同志随同教育厅考察团赴法国等国外学习考察,获取了大量审计工作信息及先进工作经验。

2.与南京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河南大学等省内外高校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审计工作新思路。

三.参与后勤改革。

随着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的深入,我校后勤集团已逐步成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健全成本核算制度。我们参与制定了一系列后勤改革的规章和措施,同财务处、后勤管理处一道,对集团每个中心进行了成本核算,并结合外校经验,根据本校实际,制定了各项定额标准,为推动学校的后勤改革和发展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四.参与校办产业改革。

"科教兴国"和"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这一战略的提出,给以高科技为特征的高校校办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但是由于校办企业的利益和学校的利益并不完全是一致的,企业内某些同志往往会为了个人利益或小团体利益而致学校利益于不顾,很难保证学校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面对这一现状,我们会同财务处、企业管理处一道,参与制定了校办产业改革工作的相关文件,对校办每个企业进行了清产核资,摸清了企业家底,改善了经营环境,明确了经济责任,提高了经济效益,为领导提供了决策依据,为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五.参与各项招投标工程及政府采购。

随着学校改革的迅速发展,加强内部管理,强化内部监督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工程建设和物资采购是与市场紧密相联的,要实现对工程建设和物资采购工作的有效控制,就必须用各项规章制度来规范和约束。我们参与制定招投标程序及学校物资采购工作的(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查看)相关规定并监督实施。在招投标工作中真正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对物资采购工作,审计处自始至终全过程参加,充分发挥了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的监督作用。一年来共参与招投标项目及物资采购项目110余项,监督签订经济合同50余份,涉及金额近千万元,为学校节约资金130多万元,规范了学校物资采购行为,维护了学校的经济利益。

六.具体审计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搞好内审工作,按照审计署提出的"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的原则,稳步推进审计工作深入的开展。

1.开展决算审计2项,通过对200*年度学校财务决算和工会经费决算情况进行审计,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进一步规范了学校预决算的编制和管理工作。

2.开展财务收支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4项,提出合理化建议20余条,查处应交未交学校资金共计162万元(其中家电公司107.6万元;机械厂29.92万元;印刷厂16.21万元;文体用品公司8.23万元),现基本已全部追回。

3.经济责任审计是为了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正确评价其经济责任、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保障国有资产增值而实行的一种监督管理制度。一年来我们开展经济责任审计4项,既澄清了厂长(经理)任期内的各项经济责任,同时又为企业和学校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和措施,促进了企业的经营管理,为校领导提供了决策依据。

4.基建审计:随着我校办学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基础建设项目资金的投入继续增加,全处同志克服人员少,任务重,审计事项跨度长的困难,以我校自身的利益为出发点,紧抓工程项目审计,从工程的招标、施工到竣工验收结算的每个环节,实行全面审计,从中发现存在虚列工程项目,多计工程量,高套定额和多结算工程款诸多问题,对查出的问题进行纠正、整改。全年共审计基建、维修、装饰工程项目340多项,审计金额5000多万元,审减金额160多万元。为学校挽回了经济损失,维护了学校合法权益,有效地规范了工程项目的管理。

5.科研工作是高校发展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我们集中力量加强对科研专项资金的审计监督,使这些资金充分发挥作用和效益。一年来我们开展科研经费审签11项,促进了科研工作的发展。

6.全面开展审计工作,对全校教职工关心的热点、重点问题进行审计监督。开展住宅楼工程财务决算审计25项,纠正不合理费用支出2万多元,并在《后勤通讯》上加以公告,切实维护了广大教职工的利益,开展专案审计1项,纠正违纪资金12余万元,建议并给予责任人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严肃了党纪国法,受到了全校教职工的好评。

7.积极开展对外联系,经常性的和省内外高校合作,继续保持与兄弟院校的友好往来,共与兄弟院校合作开展审计项目2项,既查清了问题,又达到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目的。树立了我校形象,提高了我校知名度。

七.工作体会。

1.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是搞好内审工作的关键。领导的重视程度越高,内审工作就越有依靠,发挥的作用也就越大。我们在认真做好工作的同时,注重同上级领导的交流,不定期汇报工作情况,争取领导的信任,取得了领导对内审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校领导对审计工作倍加关注,对审计的组织、人员的调配予以大力支持,对重大问题的定性与处理亲自过问,对审计报告认真批阅,及时提出了整改意见和具体要求,为审计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证。

2.健全的审计机构,合理的人员结构及知识结构是做好审计工作的基础条件。在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帮助下,审计机构不断得到完善,办公环境大大改观,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审计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专业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的工作。现在我们审计处共有专业审计人员6名,其中高级会计师1名,高级审计师1名,会计师和工程师2名,今年又新引进应届本科毕业生2名。合理的人员配置和人员结构便于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我校审计事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3.内审要树立服务意识。内审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审计工作必须坚持监督与服务并重,寓监督与服务之中。内部审计归根到底是一种内部管理行为,它的目标是为了加强内部管理,为管理者服务。结合学校实际,内审工作的监督、评价、控制职能都必须着眼于为学校经济发展服务,把服务意识融于整个审计过程中,在做好监督的同时为领导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总之,经过全处同志的共同努力,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自己赢得了很多荣誉,审计处的工作也受到了领导的认可和支持,取得了全校职工的信任。但是随着中国wto的成功加入和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随着我校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们将面临许多新问题:审计工作急需与国际接轨,审计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审计方法需进一步改进,审计力度需进一步加强。面对这些挑战,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在"十六大"精神指导下,努力工作、抓住机遇、总结经验、查找不足,结合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重要思想,联系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努力使工作再上新台阶!

工作中遇到问题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言(100字)。

工作中遇到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它们可能来自于工作任务的复杂性、团队合作的挑战或者个人能力的不足。然而,正是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才能够不断成长。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个人的心得体会,包括如何有效应对工作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团队合作能力。

第二段:尽早面对和解决问题(250字)。

在工作中,尽早面对和解决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当问题出现时,我们不能回避或者推迟解决,而是应该迅速采取行动。对于较小的问题,我们可以先尝试自己解决,比如利用自己的经验和技能去寻找答案。如果问题较为复杂或涉及到多个部门或同事,我们可以积极与相关人员沟通,共同探讨解决方案。重要的是要时刻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通过早期的面对和解决问题,我们可以避免问题发展成更大的难题,保持工作的高效和顺利推进。

第三段:学会倾听和团队合作(250字)。

在工作中,与同事之间的有效沟通和良好的团队合作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倾听同事的意见和建议,尊重他们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问题的本质和背景,并且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和解决方案。此外,积极参与团队合作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一环。在团队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和技能,通过相互合作和互补,我们可以更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当我们与同事密切协作,共同努力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时,可以培养团队凝聚力和合作精神,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第四段:培养积极解决问题的心态(250字)。

培养积极解决问题的心态对于我们在工作中成功克服困难至关重要。面对问题时,我们要始终保持冷静和镇定,避免被情绪所左右。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问题是可以解决的,相信在团队合作中可以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保持灵活性和创造性的思维方式。不拘泥于传统的解决方法,勇于尝试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我们应该从问题中吸取教训和经验,以便更好地应对类似的问题。

第五段:总结(250字)。

工作中遇到问题是每个人都会面对的挑战,然而,只有通过积极有效地应对和解决问题,我们才能不断成长并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尽早面对和解决问题,学会倾听和团队合作,培养积极解决问题的心态,是我们提高工作效率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关键。不论是小问题还是大问题,我们都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相信自己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通过问题的解决,我们将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

AO系统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及建议工作心得

审计人员在日常使用现场审计实施系统(简称:ao系统)的时候,遇到一些问题,使得审查账簿相当不便,笔者列举这些问题,跟审计同仁们一起探讨,也渴望计算机审计方面的专家,能够解决,让ao系统变得更加完善,真正成为审计人员的好帮手。

一、主要问题。

1.往来账审查的问题。一些被审计单位的'账簿成功导入后,在进行会计科目审查时,发现“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等账户,不能逐步显示下级科目及明细账,而是打开整个明细账。该单位使用的是用友软件,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可能是一些被审计单位的往来明细和发生比较多,在应收应付系统中单独核算的。在用友软件看往来账,明细是显示的,而ao系统没有很好地实现转换。

2.辅助账审查的问题。一些被审计单位内部设定一些部门,平常进行单独核算,便于年终业绩考核。使用ao系统的辅助账审查功能时,发现跟某个部门的所有相关会计科目,简单地按借方发生额和贷方发生额列示,也将一些往来科目混列其中,这样的辅助账审查,显得没有价值,因为看不清楚某个部门具体实现的利润。

3.会计科目审查的问题。安装补丁升级后,在会计科目审查时有时会出现问题,需要点到科目的最后一级,才能显示明细账,想具体看二级、三级科目的明细及余额,没法打开。

4.导入项目信息不稳定的问题。审计人员之间相互拷贝审计项目信息时,导入ao系统的时候,有时会出现问题,显示导入失败。通过检查发现,参加项目人员的信息是一致的,后来只有将需要导入项目信息的机器,重新进行一次ao补丁的更新,这样居然可以成功导入了。

二、几点建议。

在数据采集转换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比较成功,但在账表分析模块,需要进一步完善。

2.更好地解决ao的取数功能,特别是在辅助账审查和报表审查时,涉及利润结转的时候,不能简单地将所有科目按照借、贷方进行取数;涉及报表生成数据时,将一些会计科目反方向核算的负数,也要纳入取数范围。

3.解决好补丁升级兼容的问题,不能解决一个问题,又出现另一个问题。

年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遇到的困难

内部控制是企业的重要管理手段之一,建立并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所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当前的重要任务,也成为我国企业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同时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一是有助管理层改善经营方式实现经营目标,二是保护企业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资产流失或损害,三是保证业务经营信息和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四是保证企业财务活动的合法性。由此可见,内部控制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客观需要,然而,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内部控制却不尽人意,为此,本文分析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抛砖引玉,引起读者共鸣,为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添砖添瓦。

目前,我国的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很多缺陷,具体地说,有如下几个方面:

1.内部控制制度墨守成规。

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中普遍存在着墨守成规形式主义倾向,一是千篇一律,表现在内部控制的文本是你抄我的、我抄你的,相互拷贝,一套文本可以供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使用,内部控制文本完全没有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制订。二是一成不变,不少企业的内部控制文本一旦形成后,很少修改,事实上,企业的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企业的内部条件也在不断更新,固定模式的内部控制文本将使它失去了活力,也使内部控制达不到应有的目的。

2.授权、执行、记录、检查之间存在兼容现象。

内部控制的一个基本要求是相互制约,要做到这点要求经济业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和记录人员之间要相互分离,但现在的情况是大多数企业没有很好地做到分离制约,使内部控制虚置,造成企业竞争力下降,经济效益下滑。

3.内部控制执行乏力。

有些企业虽然有一套内部控制的措施、方法和程序,但在具体执行落实过程中却大打折扣,有的企业没有执行机构、有的企业没有执行人员、有的企业没有制定内部控制标准、有的企业没有进行内部审计或没有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有的企业在执行过程中“暗箱操作”、有的企业在执行中受到管理者的不正当干扰,如此等等使内部控制走过场。

4.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建设相对滞后。

任何一项控制活动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和执行。目前,不少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不尽如人意,例如:有的企业管理观念陈旧,把人看为企业的附属物,对人的管理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的管、卡、压,限制了人积极性的发挥,影响到员工的控制意识和实施、执行的自觉性;有的企业基础工作薄弱,定额资料不全,使内部控制的执行带来困难,有的企业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片面地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就是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就是内部监督,事实上,内部控制不等同于内部牵制或内部监督,内部控制要把企业当时取得的业绩同企业预计的目标相比较,分析产生差距的原因,找出改进的措施,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

三、对策。

要使内部控制达到它的目的,要克服我国企业目前存在的内部控制的种种不足,关键在于企业的内部控制必须有所创新、不断完善,为此,应进行如下几项工作:

内部控制制度不是手册、文件的简单组合,而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内部控制本身是一种动态行为,它必然受到企业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要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就必须不断地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创新,使之不断完善,真正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此可以从下述方面入手:(1)内部控制制度应适应企业内部因素的变化而不断更新。随着企业内部条件的变化,内部控制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会暴露出一些突出问题,如体系的不够健全、内容不够完备、可操作性不强、滞后明显等,对此,应当对原有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修正。修正进要充分考虑企业当前发展的实际,比如:企业的规模、性质、生产工艺过程、管理模式等,建立一套新的内部控制制度。(2)内部控制制度应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经济环境的变化、国家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要求企业必须从内部控制制度上进行创新,以防止由于环境变化而影响内部控制的实施,通过定期和不定期调整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有利于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在进行内部控制制度调整过程中,一方面要删去不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条款;另一方面要根据环境的变化增加新的内容。

2.强化企业的内部牵制。

为发挥内部控制应有的作用,应当加强内部控制的执行和落实,为此,除了企业应设置内部控制执行机构、配备足够的执行人员,提高管理者素质,以克服“暗箱操作”和不正当干扰外,还要着重进行如下工作:(1)制订和完善内部控制标准,正确记录经济业务执行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把工作实绩与标准目标进行比较,借以发现差异并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以及各种因素对差异的影响程度,提出纠正措施予以补救,从而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2)要特别关注重要的控制程序的执行。如:核对会计记录数字的准确性、保存调节表、日常编报资料和试算表、核对预算及执行结果等。(3)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切实加强考核、监督机制,保护企业的资产安全。此外,还要将内审人员从会计、财务人员中分离出来,直接对董事会负责,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内审人员的作用,监督企业朝着合理、合法的良性轨道发展。

4.建立良好的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

要切实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应当特别注意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建设:(1)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人是观念创新的根本的灵魂,企业制定经营目标、设置核对机制,都必须依靠人的创造性工作,强调以人为本,要求企业内部控制要充分发挥人的作用、依靠人的创造性工作,强调以人为本,要求企业内部控制要充分发挥人的作用,依靠提高人的综合素质、道德水准和法规意识,充分发挥控制者和被控制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内部控制的最佳效果。(2)加强企业的基础工作。只有完善和健全的基础工作,才能提供历年来完整、准确的各项定额资料,以制定好的、合理的内部控制标准,满足内部控制的需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电子商务的出现,企业的定额资料不仅项目越来越多,而且还出现了实时业务,因此,企业应及时采用信息技术,利用网络技术来改进和强化企业的基础工作。(3)提高管理者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内部控制成败的关键是管理者的内部控制意识和行为。一个管理者如果对内部控制的意义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就能自觉地维护内部控制的分离和制约,自觉地支持内部控制的实施和执行,自觉地强化沟通和管理交流,减少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隔阂,形成强大的企业合力,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健康发展。

年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遇到困难

事业单位附属单位较多,经常性、非经常性经济活动众多,大部分资金由国家财政投入,内部控制尤为重要。其控制程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单位的正常运行、国有资产的管理,甚至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加强内控管理,可厉行勤俭节约,杜绝各种名义的铺张浪费,监督日常业务运行,促进内控工作的有效运行。

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还是保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防止贪污、舞弊行为发生的重要手段,也是强化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确保工作目标有效实现的重要措施。本文总结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普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工作提出相应对策,认为内部控制建设应围绕单位整体系统建设进行,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我国现阶段事业单位内控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停留在文字层面,内控意识薄弱。

事业单位相对企业而言,对内部控制重视程度较低。虽然很多事业单位建立了一系列的内部控制制度,但由于历史原因和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内部控制工作只停留在“纸上文章”和应付检查层面,未对执行和监管起到指导作用。甚至有些事业单位认为内控成本过高,造成单位办事手续繁琐,不利于运行效率提高,因而对内控的执行缺乏积极性。

(二)缺乏高水准内控管理人员。

从整体来看,事业单位内控人员的素质偏低,尤其在一些基层单位,内控知识缺乏,或缺少相应的内控经验,内控人员难以胜任工作,不能有效的实现内部控制所预测的效果,导致内控执行时缺乏必要的力度,使内控失效。

(三)内控制度残缺,内控机构缺乏独立性。

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所规范的范围过于狭窄,导致制度成为摆设或者残缺的现象。此外,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机构不具备独立性,我国事业单位所设立的内部控制机构和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从目前来看,出于对经济活动的监督、控制的需要,事业单位一般将这项工作交由会计部门或者纪检监察、审计部门负责。由于内部控制工作人员要受到单位的限制,因此也不具备独立性。

(四)重大事项的集体决策和审批制度执行不到位。

事业单位一些重要事项范围和职责权限没有明确界定,决策方式和程序以及议事规则不规范不清晰,没有建立监督和责任追究机制。特别是在一些人员较少或较基层的事业单位,“家长制”作风严重,领导“一言堂”、“一支笔”审签。

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只起到“核算”和“付款”的作用,对本单位业务上重要事项的决策、实施过程参与较少,对相关业务的来龙去脉了解不多,导致单位财务和业务办理脱节,从而无法对业务部门实施必要的财务管理和有效的内部监督;会计核算不及时,无法及时反映资产变化,应入未入、该销未销,导致账物脱节、存量不清。例如,有的个别单位建造的楼房已使用多年,工程支出仍挂在“在建工程”和往来账户中。

(六)预算外资金监管不力,把预算外资金视同部门和单位的自有资金。

由于事业单位对预算外资金认识上存在偏差,缺乏一套完整、规范、统一的资金的管理制度,只实行简单的收支两条线方式,在资金管理方面形成不了齐抓共管的合力,管理效果不明显。

(七)缺乏完善的内控有效性的评价体系和责任追究体系。

目前,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并未引起重视,很多单位依据规定建立了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实施了内部控制,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就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在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对控制失效现象严重的情况也未建立责任追究制。

(八)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远滞后于需求。

分析目前的状况,无法量化投入产出比,是制约信息化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内控信息技术研发方面,从理论、方法、技术到产品都处于落后的状态。但有别于发达国家的是,我国的内控信息化建设有着更为强劲的需求。

完善内控建设,打造科学有效的内控管理平台。

(一)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强化内部控制意识。

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首先要强化单位领导的内部控制意识,让单位的领导真是认识到内控在事业单位中的.作用。单位领导对内控的重视程度直接决定控制环境的好坏。同时,还要将这一意识贯彻落实到全体员工的工作中,并与单位实际情况相结合,定期对职工进行培训。全体职工在管理层的引导下,应认真执行内部控制工作,同时对内控工作进行监督、反馈,以调动单位各个职能部门和全体员工承担内部控制责任的意识。

(二)完善内控制度建设,加强内控机构的权威性与独立性。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与众多规章制度息息相关。事业单位在健全内控制度的同时,还应完善与之相关的其他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内部控制的有效实现。除此之外,事业单位还应强化内控制度的其权威性和独立性,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及运行的有效程度定期作出评价,在发现问题时,应及时纠正。

(三)建立完善的集体决策和议事机制。

事业单位的决策权应该受到相关机构的监督,比如,事业单位应对重大事项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并对其进行风险分析,在经过必要的研究论证程序后,充分吸收各方面意见,最终决策应通过党组会、办公会或部门与科室联席会讨论决定。事业单位采用集体决策制,可以有效的规避错误和风险。

(四)加强财务管控和业务过程的协同,强化资产管理。

事业单位应把业务过程和财务管控有机地结合起来,让财务控制渗透到业务活动的每个环节,只有这样,才可能避免业务过程中的舞弊。

事业单位还应加强固定资产的盘点,组织专门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查。对盘盈、盘亏、报废、损毁固定资产要查明原因,视不同情况分别进行处理。事业单位应依据清查中出现的问题,不断修改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内控制度。小型事业单位要设立专门的岗位,配备专、兼职的人员管理财产,大型事业单位要设立专用设备管理部门,并配备相应的管理技术人员和维修人员,负责专用设备的验收和日常的设备维护以及报废设备的技术鉴定。

(五)加强预算外资金的监管,健全监督机制。

事业单位在将预算外资金缴入财政账户的同时,也关心相关财政部门让它支多少、怎么支的问题,这就决定了预算外资金的收入机制要与支出机制的建立相联系。事业单位在收入方面,要合理合法;在支出方面,应体现以收定支,核定支出基数,并借鉴预算内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建立一整套的开支标准、考核依据及管理制度。健全监督机制,确保专款专用,对不合理的支出能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堵塞漏洞,防止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六)开展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工作,保证控制目标的实现。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应由事业单位全体管理者和工作人员共同利用系统化的方法来进行。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过程中,首先,应设立全面的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全面渗透到评价单位内部控制的全过程,涉及所有业务和全体人员;同时,评价指标要以事实为基础,指标结构科学、清晰、合理,评价指标要具有独立性,保证评价各个环节独立。对内部控制制度自我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结合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特点制定改进措施。

(七)紧跟时代脚步,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推动内控建设。

年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遇到的困难

内部控制是卫生事业单位重要的管理办法,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可以规范单位内部管理,确保卫生事业单位资产、资金的安全、完整,能有效控制串通舞弊和贪污腐败,促进卫生事业单位走向良性发展轨道的重要保证。因此,卫生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必须不断地完善和改革,以适应新形势下卫生事业的发展。

1.内部控制环境薄弱,内控意识淡薄。

2.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会计核算不规范。

一些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或会计岗位责任不清,权责不明确,或程序不规范,许多财务事项的处理仅是遵循惯例,管理的随意性较大;有些单位虽有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但很不完整,且相互间不协调配套。由于人员编制有限,不合理的兼岗现象较为普遍。如在财务印鉴保管上,存在支票、财务章和法人章同时由出纳员保管;把非税收入挂在往来账上,以此来隐藏收益;有的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出现有账无物,或有物却未入账;不同单位之间资产转移,未办理相应手续,存在账外资产。资产内控制度的不健全造成错误和舞弊行为时有发生,导致资金安全得不到保证。

3.预算控制比较薄弱,缺乏有效的约束。

内控意识的`缺乏使得一些卫生单位内部没有形成规范的预算约束制度,预算编制过于简单,没有细化到具体的支出项目,计划性不强,对各项支出缺乏预见性,实际执行中预算往往出现较大的调整或追加,预算的编制完全流于形式,更谈不上预算控制,导致单位办公费、招待费、差旅费、公车运行维护费等开支随意性很大,严重超支,甚至出现公用经费支出挤占专项经费的现象。

4.人员素质低,内控执行缺乏刚性约束。

有的卫生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虽然内控制度较完善,但会计和有关人员对内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执行过程中未严格按制度执行,又没有合理的奖惩制度相配套,使得内控的执行失去了刚性,从而导致内控关键环节失控或串通舞弊,难以有效发挥内控在卫生事业单位中的重要作用。

5.缺乏有效的内、外部监督机制。

一些单位未设专门的审计机构和人员,不能独立开展内控控制为主的审计监督。形同虚设的内审削弱了单位内部的监督作用,审计工作很难在内控及改进工作等方面发挥有效作用。而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仅停留在一般经济事项的监督上,缺乏对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是否健全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考评。

二、建立、健全卫生事业单位内控的对策。

在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卫生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最终目标就是保证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因此,当前要以《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实施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卫生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

1.提高内控意识,树立全员参与的新观念。

卫生事业单位领导在内控体系中居主导地位,对单位内控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负主要责任,必须加强对卫生事业单位领导人的宣传培训,使其切实履行健全单位内控的职责,同时要加强对全体员工,特别是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使他们能认真实施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有效发挥财务监督作用,杜绝不法行为的发生。

2.完善单位治理结构,构建良好的控制环境。

内控环境中的重要内容是单位的法人治理结构,管理层通过实施内控,使内控制度成为单位之法,任何人不得游离其之外,每个成员都必须无条件遵循,唯有此才能培育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只有好的内控环境才能真正发挥内控的重要作用。

3.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建立考核评价制度。

合理设置会计岗位,明确每个岗位人员的责任,加强会计人员之间的相互监督,做到“内部牵制”,避兔会计记账与档案保管、记账与复核、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业务经办和审核一人兼任,财务票据与印章不得一人掌控,使不相容职务能够起到分离制约的作用。加强关键环节内部控制,明确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控制中的关键控制环节、关键控制点和控制方法,重点关注政府采购、资产使用与处置等环节,加强收入及票据的管理,禁止设立“小金库”。对关键岗位实行定期岗位轮换制度,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综合考核、奖优罚劣,以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严格执行。

4.建立、健全财务审批制度,加强对会计业务程序的控制。

明确日常财务开支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实行逐级逐笔签字的财务审批制度,建立重大支出集体决策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形成责任明确、有权有责的管理控制体系,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依托,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对大型基建项目,设备采购等要按规定统一招标,实行阳光采购。日常公用支付采用公务卡结算,以确保财政资金的正确使用和规范化运行。

5.发挥审计部门作用。

要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的层次,强化其权威性和独立性,对单位内部定期进行各项审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加强跟踪落实审计决定、审计意见,真正做到通过内部审计加强内部会计控制,提高单位各项管理水平,通过各项制度的执行落实,加大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力度,监督各项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

小结。

总之,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要以贯彻执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为前提,遵循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成本效益的原则,建立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体系,并组织实施,使单位各部门、各岗位相互监督、制约和合作,从而达到维护国有资产安全,保证卫生事业单位自身竞争力的提高和单位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内部控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截至20xx年4月30日,我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数量为2516家,有1802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占全部上市公司的比例为71.62%,有714家尚未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占比28.38%。其中,主板上市公司中,有326家未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占主板上市公司的23.04%。20xx年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绝大多数都是标准无保留意见,占比97%。内部控制审计强制披露制度在我国实行只有2年的时间,这个比例与美国等实行内部控制制度较早的国家60%的比率相比,差别较大,也使得人们对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质量有所怀疑。

1.没有完整及时地对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进行披露。根据“指引”,所有主板上市公司在披露年度财务报表审计报告的同时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然而,截至20xx年4月30日,仍有326家未进行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占主板上市公司比例为23.04%。可见,虽然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数量在逐年增加,但仍有一些公司未进行或未及时披露,造成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披露不完整、不及时,影响了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信息对比。

2.内部控制审计评价标准模糊不清。我国内部控制审计的相关标准较为模糊,缺少量化评价指标。“指引”及《财政部会计司、中注协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等指导性文件资料中未对重大缺陷、重要缺陷、一般缺陷设定具体的衡量标准,导致注册会计师在测试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时凭借主观判断得出的结论难以让人信服。由于标准的模糊不清,导致注册会计师据以出具审计报告的标准尺度不一,据此得出的审计意见也缺少可比性。

3.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格式不规范。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格式不统一,根据查阅20xx年所披露的主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分别是:符合规定的规范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内部控制审核报告、内部控制专项报告。数据显示,20xx年规范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数量为1118家,占比62%,其他格式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占比38%。由于格式内容不统一,注册会计师所采用的评价标准和所承担的责任程度也存在着差别,给审计报告的阅读使用者造成困惑,难以横向对比不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给投资策略的选择造成了障碍。

4.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范围较窄。目前内部控制审计的范围局限在财务控制领域,与财务报告审计内容高度相关。根据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指引中关于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定义,重大缺陷不仅是指那些已经产生财务影响的缺陷,还包括那些对企业的声誉、目标存在潜在影响的重要缺陷类型。所以,注册会计师应扩展视野,关注企业内部控制五要素所涵盖的范围,避免得出片面的结论。

二、改进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的策略。

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是企业治理和发展的基础,在欧美发达国家得到了重视,实施时间较早,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早已上升为法律层面的强制要求。相比之下,我国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实施较晚,还不够完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进行修订。我国目前内部控制规范是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发布的,未上升到法律层面,对违反规定的行为也只能以行政处罚为主,惩戒力度不足,难以对产生重大缺陷的舞弊行为产生震慑作用。应当进一步推进内部控制法律法规建设,加大惩处力度,使内部控制规范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二)明确内部控制审计的评价标准。

我国目前的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和实施意见中对于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认定主要包括四项内容:上市公司董事、监事等高管人员的集体舞弊;企业对已以公布的财务报表进行更正;财务报表存在的重大缺陷未能被内部控制发现并避免;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对内部控制的监督无效。在执行过程中,需要引入定性及定量标准以明确缺陷的性质。定性评价标准是指从事件的性质上来确定某项缺陷是否是重大缺陷。比如,可能致使控制环境无效的缺陷、影响公司收益和合同履行的缺陷、因违法而被监管部门处罚的缺陷、高管层集体舞弊的缺陷。应当采取详细罗列的方式,提出具体的定性评价标准以供使用。定量评价标准是指缺陷对财务报告的影响程度用数字表示的情况,为了增加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实用性,直接体现重大缺陷的严重程度以及对财务报告的影响,应当引入定量的评价标准。比如,规定财务报告和非财务报告重大缺陷的认定标准。当然,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可以根据上市公司的具体情况选取适当指标,如采用主营业务收入、税前利润、净利润等指标来确定内部控制缺陷的重大程度。

(三)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确保审计独立性。

“指引”中并没有对如何选择会计师事务所方面的规定。实务中,经常出现为上市公司提供内部控制制度咨询的事务所与提供内部控制评价审计的事务所为同一事务所的情况,这种现象的存在使内部控制审计的独立性受到了严重破坏,不利于注册会计师得出客观真实的审计结论。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破坏独立性就无法保障审计质量,应得到监管机构的重视,建议加入对上市公司聘请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条件限制条款,同时在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披露与提供咨询服务的事务所的关系,从而保证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内部控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内部控制是企业的重要管理手段之一,建立并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所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当前的重要任务,也成为我国企业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同时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一、现代企业中内部控制的主要作用。

一是有助管理层改善经营方式实现经营目标,二是保护企业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资产流失或损害,三是保证业务经营信息和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四是保证企业财务活动的合法性。由此可见,内部控制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客观需要,然而,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内部控制却不尽人意,为此,本文分析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抛砖引玉,引起读者共鸣,为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添砖添瓦。

目前,我国的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很多缺陷,具体地说,有如下几个方面:

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中普遍存在着墨守成规形式主义倾向,一是千篇一律,表现在内部控制的文本是你抄我的、我抄你的,相互拷贝,一套文本可以供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使用,内部控制文本完全没有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制订。二是一成不变,不少企业的内部控制文本一旦形成后,很少修改,事实上,企业的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企业的内部条件也在不断更新,固定模式的内部控制文本将使它失去了活力,也使内部控制达不到应有的目的。

2.授权、执行、记录、检查之间存在兼容现象。

内部控制的一个基本要求是相互制约,要做到这点要求经济业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和记录人员之间要相互分离,但现在的情况是大多数企业没有很好地做到分离制约,使内部控制虚置,造成企业竞争力下降,经济效益下滑。

有些企业虽然有一套内部控制的措施、方法和程序,但在具体执行落实过程中却大打折扣,有的企业没有执行机构、有的企业没有执行人员、有的企业没有制定内部控制标准、有的企业没有进行内部审计或没有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有的企业在执行过程中“暗箱操作”、有的企业在执行中受到管理者的不正当干扰,如此等等使内部控制走过场。

4.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建设相对滞后。

任何一项控制活动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和执行。目前,不少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不尽如人意,例如:有的企业管理观念陈旧,把人看为企业的附属物,对人的管理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的管、卡、压,限制了人积极性的发挥,影响到员工的控制意识和实施、执行的自觉性;有的企业基础工作薄弱,定额资料不全,使内部控制的执行带来困难,有的企业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片面地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就是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就是内部监督,事实上,内部控制不等同于内部牵制或内部监督,内部控制要把企业当时取得的业绩同企业预计的目标相比较,分析产生差距的原因,找出改进的措施,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

三、对策。

要使内部控制达到它的目的,要克服我国企业目前存在的内部控制的种种不足,关键在于企业的内部控制必须有所创新、不断完善,为此,应进行如下几项工作:

内部控制制度不是手册、文件的简单组合,而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内部控制本身是一种动态行为,它必然受到企业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要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就必须不断地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创新,使之不断完善,真正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此可以从下述方面入手:(1)内部控制制度应适应企业内部因素的变化而不断更新。随着企业内部条件的变化,内部控制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会暴露出一些突出问题,如体系的不够健全、内容不够完备、可操作性不强、滞后明显等,对此,应当对原有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修正。修正进要充分考虑企业当前发展的实际,比如:企业的规模、性质、生产工艺过程、管理模式等,建立一套新的内部控制制度。(2)内部控制制度应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经济环境的变化、国家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要求企业必须从内部控制制度上进行创新,以防止由于环境变化而影响内部控制的实施,通过定期和不定期调整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有利于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在进行内部控制制度调整过程中,一方面要删去不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条款;另一方面要根据环境的变化增加新的内容。

2.强化企业的内部牵制。

为发挥内部控制应有的作用,应当加强内部控制的执行和落实,为此,除了企业应设置内部控制执行机构、配备足够的执行人员,提高管理者素质,以克服“暗箱操作”和不正当干扰外,还要着重进行如下工作:(1)制订和完善内部控制标准,正确记录经济业务执行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把工作实绩与标准目标进行比较,借以发现差异并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以及各种因素对差异的影响程度,提出纠正措施予以补救,从而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2)要特别关注重要的控制程序的执行。如:核对会计记录数字的准确性、保存调节表、日常编报资料和试算表、核对预算及执行结果等。(3)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切实加强考核、监督机制,保护企业的资产安全。此外,还要将内审人员从会计、财务人员中分离出来,直接对董事会负责,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内审人员的作用,监督企业朝着合理、合法的良性轨道发展。

4.建立良好的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

要切实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应当特别注意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建设:(1)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人是观念创新的根本的灵魂,企业制定经营目标、设置核对机制,都必须依靠人的创造性工作,强调以人为本,要求企业内部控制要充分发挥人的作用、依靠人的创造性工作,强调以人为本,要求企业内部控制要充分发挥人的作用,依靠提高人的综合素质、道德水准和法规意识,充分发挥控制者和被控制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内部控制的最佳效果。(2)加强企业的基础工作。只有完善和健全的基础工作,才能提供历年来完整、准确的各项定额资料,以制定好的、合理的内部控制标准,满足内部控制的需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电子商务的出现,企业的定额资料不仅项目越来越多,而且还出现了实时业务,因此,企业应及时采用信息技术,利用网络技术来改进和强化企业的基础工作。(3)提高管理者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内部控制成败的关键是管理者的内部控制意识和行为。一个管理者如果对内部控制的意义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就能自觉地维护内部控制的分离和制约,自觉地支持内部控制的实施和执行,自觉地强化沟通和管理交流,减少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隔阂,形成强大的企业合力,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健康发展。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