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高中数学新教材论文(模板15篇)

小编: 薇儿

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文体的写作技巧和特色,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范文范本是为了提供给学习者一个参考和借鉴的样本,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作的技巧和规范,我觉得我们应该多看一些范文范本来提高写作水平。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利用范文范本呢?有没有一些写作技巧和方法可以分享给大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对大家的写作能有所帮助。

高中语文新教材的文言文改革性论文

1.部分文字被错译。

错译是新版的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部分比较常见的问题。例如,在文言文《祭十二郎文》中,有一句“然后惟其所愿”,新版教材中对于这句话的翻译有些不妥。教材中的翻译是“指让奴婢们按照他们各自的想法离开或者留下”,然而,在《教师教学用书》中,针对这句话的翻译却是“这样办了,才算了却了我的心愿”。显然,对于这句话,新版的高中语文教材是翻译出了错误。因为,“然后惟其所愿”其中的“其”是代词,然而却不是指代“奴婢”,而是指代作者本人“自己”。更何况,韩愈写的这篇祭文的重点内容也不是描写奴婢的去留,奴婢的去留并不会产生什么变化和影响,祭文全篇的主要人物都是“吾”和“汝”,也就是我和十二郎之间的谈话,若在其中突然插入一句关于奴婢的去留问题,必然是十分牵强的。因此,新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译文是错误的。

2.部分文字为硬译。

在新版的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部分中,硬译也是常见的问题之一。例如,在姚鼐的《登泰山记》中,有一句“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界为之天门云”,其中,对于“崖限当道者”的翻译也是颇有争议。在新版的语文教材中的翻译是“崖壁挡在道路上”。然而,通过对于全篇的语境以及作者所描绘的泰山特点,以及作者正在登上这一举动来看,如果真的如新版高中语文教材所翻译的“崖壁”“挡在登山的路上”,那么作者还能够继续登山吗?而且,对于文言文来说,其翻译必须将每一个字都翻译出来,达到通顺、不丢字落字才可以。然而,如果逐字的翻译检查一遍,可以发现,新版教材中对于“限”字并没有翻译出来。显然,如此翻译是与原文相违背的,所以教材中的翻译必然是硬译的、错误的。根据查阅资料,以及分析语法和语义,整句话的正确译文应该是“现在人们所经过的从中岭到山顶中的那些崖壁挡在路上,人们将它称作为天门”,如此才能符合文章的情景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含义。

汉语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母语,在生活中处处存在。在对于一门语言的学习中,我们都需要从最基础的学起,都应该从听、说、读、写四个部分分别进行深入学习,这四个部分相辅相成、不可或缺。对于文言文也不例外,我们应该改从“文言文词语”入手,在了解和读透每一个词语的含义之后再对文言文句子、乃至文章进行学习。如果对于“文言文词语”的掌握没有良好的基础,便不可能学习好文言文。文言文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语言,引导学生对其产生兴趣和学习动力的前提,便是要为学生们讲解古代汉语言文化的演变过程、发展历史、以及发展规律等等。所谓的“发展规律”,其最重要的标志便是指“词语”所出现的顺序规律。每种语言的出现以及发展都有着其独特的社会背景。在这个方面,新版的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并没有体现出对其足够的重视,导致学生们不能够完全的理解文言文篇章的含义以及文言知识的趣味性。

文言文是中国文化发展的载体,它记录着中华文化从古到今的发展过程。因此,可以说只有将文言文的各项知识以及对文言文的理解方法向学生们有效的传授,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们提供了解和认识中华文化发展全貌的机会与能力。因此,在新教材的文言文编写中,选取适当的、能够直接体现我国文化发展以及文化特点的文言文是十分关键的。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其文化思想的熏陶与引领,对于高中生的文化思想的建构都是十分关键的。在原版的高中语文教材的对比下,新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对于文言文的注释与参考在很大程度上有了根本性的提高,可以说基本上是成功的,有一些可圈可点之处。例如汉语文化的充分展现,不仅让学生学到书本知识,更感悟到传统的辉煌。在学到《劝学》这篇文章时,“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以优秀马与劣等马行走的路途为依据,比喻人们要锲而不舍的完成某一件事情。学生认识到文本蕴含的哲理,也体会到马在当时是重要的交通工具,由此拓展了古代文化认识。

三、总结。

学习文言文,可以为学生们提供一个了解我国历史悠久的古代文化的途径。但在新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对于文言文中的一些字音的注音不是十分准确,有个别的词语的注音相对比较含糊、片面、甚至完全是错误的,在很大程度上对于文言文教学造成了极大的困惑与误导。因此,对新版语文教材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高中数学新教材培训总结

在20xx年的12月21日,我很荣幸地参加了中西部地区高中数学骨干教师培训学习。培训的内容丰富多彩,培训的方式多种多样,既有专家的报告,又有特级教师的核心理念,还有视频观摩研讨。为期十天的培训,我感觉每天都是充实的,因为每天都要面对不同风格的讲师,每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在培训中,我进一步认识了新课程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自己以往在工作中的不足。作为一名中青年教师,我深知自己在教学上是幼稚而不成熟的,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太多的问题,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相信我还是有收获的。一些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专家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给了我具体的操作指导,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了更新,真是受益匪浅。在千万教师中,能参加这样的培训,我想我是幸运的、是幸福的。

现将学习培训情况总结于后,呈请上级领导审阅,不当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此次培训学习广西师范大学领导非常重视,从授课人员安排来看:安排的大学教师全是教授级别的老师,中学全是全省以及全国知名的特级和优秀教师。从授课时间任务来看:时间紧任务重,但是广西师范大学的领导、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彭刚老师和生活秘书叶蓓蓓老师)特别尽职,安排具体,服务到位,一些细节工作落实得好,如我们的住宿安排,组织班级学员的交流活动等,大家比较满意,评价很高,数学学院范院长多次来教师看望关照我们,我们从心底非常感谢。

此次培训课程设置合理,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此次培训以讲座和观摩教学,互动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互为促进,相得益彰。

首先是让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高中数学新课改的转变观念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特别是人教数学教材主编章建跃教授《高中数学新课程理念及实验教材编写意图解读》和南宁二中徐华老师《数学课能走多远——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技能与艺术案例分析》及广西师范大学唐剑岚博士《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技能与艺术案例分析——课件设计与应用》三次讲座,让我受益匪浅。

其次,广西师范大学的教授们及邀请的大牌数学教育家的各个专题讲座让我们进一步理解了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强调教师学习的重要性,分析了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方法、讲解了数学教育心理学及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中学数学学生探究性思维培养方法对策,数学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等等。

第三,增进学员之间的交流,加深了友谊与感情,特别是关于高中参与教育教学科研的体会的探讨,班主任管理中的感悟与体会的交流,促进了大家的进步与提高。

通过近两周多的学习培训,感悟良多。

首先是广西师范大学老师的敬业精神,令人敬佩,为我们上课的每一位老师都是精心准备,深入浅出,尽心尽职,特别是唐剑岚教授为了准备上课素材,开班后每天只睡过5个小时(他带的研究生与我聊天时聊到),体现了一种高尚的职业操守和精湛的业务水平,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其次,我们的教学观念有所改变,教学思想有所更新。

1、倡导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深入思考的能力。这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各方面共同的努力。首先需要我们大力转变观念,下大工夫改变长期以来习惯了的单纯接受学习的方式,大力开展探究学习,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增强探究兴趣,养成探究意识和习惯。二是要了解探究学习,逐步熟悉探究学习并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探究学习是开放性的',有的问题可能还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鼓励学生去寻找答案;有的问题可能别人已经有了解释、有了某种科研成果,但是教师可以不把已有的给学生,而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不管探索的结果跟别人相同还是不同,最有价值的是探索的过程。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体验探究过程,摸索探究方法。这种学习注重的不仅仅是问题的答案,而且还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2、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本手段,科学的教学方法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二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教学自然会成功的。通过培训学习,我知道目前提出的科学探究法即以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为主,相对而言是适合科学课程的。自主的探究可以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想办法去动手实践,解决问题,并从中体验到成功喜乐,为素质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加了这次国家级的培训,意味着我们将带着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方法率先走进课堂,同时也意味着带着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方法率先和影响周围的其他教师。虽然我们有时也会充满困难、挫折或困惑,但是在实践中我们会有更多的新经验、新发现以及新的飞跃。

回校后正值学校期末,从该期后半期开始我将要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真正起到引领作用和示范作用,我要把我学到的理论讲解给我们组的教师,用学到的探究性教学、有效教学的艺术风范去感染其他老师,促进所有的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有了这样的一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使我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进行总结,形成一定的理论知识,这样对我们的教育和教学工作会产生更大的促进作用。

此次培训安排的学员听示范课次数太少,某些课理论充分但案例较少,可否在今后的类似培训中适当安排,这有助于学员学习的积极性的提高和理论可操纵的更深层次的认识。最后再次希望举办单位能多组织专家到我们基层高中进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观摩指导等活动。

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学术水平高,充溢着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刻阐释,充满了教育智慧,使我们开阔了眼界。虽不能说通过短短几天的培训就会立竿见影,但却也有许多顿悟。身为老师,要把握新课改的动态、要了解新理念的内涵、要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不断地研究,厚实自己的底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改革的步伐。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将静下心来采他山之玉,纳百家之长,慢慢地走,慢慢地教,在教中学,在教中研,在教和研中走出自己的一路风彩,求得师生的共同发展,求得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在这里,我突然感到自己身上的压力变大了。要想不被淘汰出局,要想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骨干教师,就要不断更新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这就需要今后自己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勇于到课堂中去实践,相信只要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一定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高中数学新教材

中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为初等数学的.基础知识,这些基础知识源远流长,不可能再有什么创新,更不可能要求学生发明创造什么新的初等数学结论.本文作者认为数学教育创新应该着眼于学生建构新的认知过程.

作者:刘学军作者单位:遵化市平安城中学,河北,遵化,064208刊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6)分类号:g63关键词:高中数学新教材思考

高中数学新教材培训总结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20xx年普通高中教师远程培训,通过每天一小时的学习,使我的假期过得很充实,很精彩,收获多多。因为这次远程研修,我们体验了一次全新的现代网络生活。这是我参加过的第三次远程研修,令人感到深刻难忘。

在这次远程中,我受益匪浅。通过观摩课堂教学视频案例以及阅读主讲教师的教学设计,通过参与在线研讨和交流,我领略到了远程研修的魅力,有幸聆听到了各位学友们不同的课改心声;通过完成提交作业,我锻炼了表达能力,增长了个人智慧;最后,通过撰写提交研修总结心得,思想和认识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下面谈谈我陪训的一点体会:

现在所有的教育专家都在宣传: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远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要求我们老师要学习新的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面对新课改,我们许多教师持怀疑态度,其中就包括我在内,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能行吗?学生如果能探究出结论,要我们教师何用?然而纵观我们的传统教学,出现的现象真令人心寒: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课桌上呼呼大睡;教师在讲台上神采飞扬,学生在课桌下垂头丧气。

试想如此局面怎能提高学习兴趣?通过这次研修,消除了我的顾虑,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样的知识,不同的老师教,学生乐学程度就大不相同,教学效果自然就大相径庭了。

所以从这一点看来,数学的教学要“为学生服务”,同样的知识要有针对性的考虑不同学生的求知要求,时时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另外,通过远程研修平台,我们能够和全国的专家们、同行们面对面的交流,这样快捷和便利的学习方式,也将影响着我的思维方式,在这里,我的视野更加宽阔,思路更清晰,在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在与大家的.交流中迎刃而解,通过学习,消除了我原有的一些顾虑,坚定了我学习的信心。

每天打开电脑的第一件事,就是登陆我们的班级,在新的作业、日志、话题中汲取我需要的营养。从网上的专家学者那里学到了很多,学习的过程是短暂的,但学习的效果是实实在在的。随着培训的不断进行,我开始慢慢的接受了新课改,思想上进行了一个非常大的转变。

我学习了怎样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新高中数学课程在结构和内容方面也有比较大的调整,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功能,为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服务。整体的把握高中数学课程是我们打好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函数思想、几何思想、算法思想、运算思想、随机思想等都是高中数学课程的主线,它们彼此之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是贯穿整个高中数学课程最基本最重要的数学思想,这些主线可以把高中数学知识编织在一起,构成知识网络。

新旧教材的变化要求我们整体把握高中数学课程,了解一些模块的设置涵义,这有助于发现数学课程的内在联系,使整体的数学素养得到提升。专家们围绕高中数学新课程新增加的内容与变化的内容及可选内容进行的一些思考和分析,让我进一步熟悉了新教材的安排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让我进一步明确了前进的方向。

通过参与此次远程培训学习,我在理论的形成方面有大幅度的提高。培训中,大量的案例,深入浅出的阐明了理论,通过与专家、学员的在线互动交流,专家的真知灼见与精辟见解,以及同行的精彩点评、交流与感悟,也让我们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我们不但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拓宽了思路,对新课程的认识与实践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对自身的素质提高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通过此次培训让我能重新的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对自己以前的教学有了一次彻底的反思。在此次培训中不但学有所获,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做到学有所用,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去。我深刻的感觉到,这次的远程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我希望以后能多举办这样的活动,我也一定会多参与这样的活动来提升自己。

高中地理新教材知识结构与教法建议的论文

一、利用图象导入新课,邀发学生学习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学生对学习的直接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的重要成份。对学习的直接兴趣是指对学习内容本身有一种积极的注意倾向,同时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鼓舞着学生主动而愉快地学习,而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课堂教学教师要尽力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

二、利用图象指导学生,由“学会”地理到“会学”地理。

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教师的指导必须是把学生导向“会学”的境地,这不仅是终身教育的需要,而且从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来看,学生只有“会学”,才能真正具有参与教学过程的能力。我在教学中不仅注意利用课本中种类多样的图象指导学生学会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培养学生“会学”地理的能力方面下功夫。

三、指导学生“读”、“想”、“做”,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在各自的教学中正在积极进行教改探索。我认为实现转轨,需要具备多方面的条件,教材的改革就是其中之一。初中地理新教材增添了“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三个栏目,是这一改革的体现,为地理课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架起了一座桥梁。

1.指导学生“读一读”,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素质教育是集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等素质为一体的培养教育。教材中的“读一读”栏目,从应试教育的观点来看,并不属于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但从素质教育的观点看,它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指导得法,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教学中潜心指导学生阅读这一栏目,使学生从中积累知识,收集信息,开阔眼界,广收博采,在潜移默化中情感受到熏陶,意志品格得到培养,审美情趣及道德情操得到陶冶,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2.启发学生“想一想”,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

从教育过程实施的动态发展来看,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积极创造和利用一切有利的外部条件,使受教育者能够主动而非被动地将人类科学的、道德的、审美的、劳动的等方面的文化成果内化为自身的较为全面的素养,使身心两方面的潜能都能获得提高,使发展呈现一种生动活泼的态势。初中地理新教材122个“想一想”栏目巧妙、新奇蕴疑地向学生提出了200个思考问题,有力地推动了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双边活动,为营造愉快活泼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不愤不启,不绯不发”,我在课堂教学中,遵循“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原则,从实际出发,适时采用多种提问方式,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增进师生交流,使学生自然而然愉悦地发挥情感和意志的作用上好地理课。素质是社会实践中逐渐发育和成熟起来的,地理教学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必须加强教学实践活动。如练习、实验、参观、制作教具,观察天象,考察环境,进行气象观测,地震监测,地质地貌考查,举办地理活动室等,是地理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实践活动的主要方面,对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素质和技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初中地理新教材增加“做一做”栏目,在指导学生进行地理实践活动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我在教学中对这一栏目所作的要求,或让学生独立完成,或分组完成,或师生共同完成。从讲《地球》一章让学生亲自转动地球仪,实验昼夜交替的现象,观察北京、伦敦、华盛顿的昼夜变化情况等简单的实践活动,到讲《南极洲》一章让学生收集关于南极州的报导、图片,举办小型展览等较复杂的实践活动,都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实践,使学生在多种实践活动中掌握地理知识,增长才干。这一栏目的教学与上述两个栏目相比难度更大一些,我除了经常提醒学生克服理论脱离实践、轻视实践的错误倾向外,还常常花很大气力帮助学生解决实践活动中所遇到的具体困难,有些实践活动,做到率先垂范。

读是想的基础,想是读的深化;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初中地理新教材的“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三个栏目,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为地理教学向素质教育转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卫星图像是一种重要的信息源,因为它覆盖范围广,更新周期短,提供的信息量丰富,可以缩短工期,提高工作精度。彩色合成图像应用价值更大,因为它不仅清晰地保留了黑白照片的影像特征,而且使得地物影像得到彩色增强,特征醒目易读。例如,在地质调查中,根据地物影像的颜色差异,结合野外典型地区考察,进行构造、地层及岩浆岩解译和制图,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石油地质及地震地质等提供资料;利用图片中的各种影像特征,进行农林资源分布和土地利用状况解译制图,为农林布局和规划管理提供依据;它还广泛应用于道路选线、水资源调查和环境监测等方面。

目视判读首先要尽可能地收集工作地区的各种资料,分类整理,熟悉和了解该地区的地物性质、分布和变化。然后选择影像清晰突出的典型地区,确定影像与地物间的对应关系,结合地学原理(地物分布特征及配置规律),建立判读标志。目视判读标志主要有色调色彩和形态标志两种,地物形态要素包括宏观影像特征、地貌特征、水体特征、植物和土壤特征、线状地物特征(道路等)及其组合图案特征。

高中数学新教材培训总结

20xx年7月24日――8月1日,我参加了沿河县教育局在西南大学举办的高中数学骨干教师培训。来自全县各中学高中数学骨干教师进行了为期10天的培训,这次培训主要采用专题讲座、观摩示范课等形式进行学习。让我有难得的机会与众多教授、名师面对面地座谈、交流,聆听他们对数学教学的理解,领悟他们的教育教学思想方法。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安排合理,让我受益匪浅。

这次培训听了西南大学教授李达武的《国学经典与师德修养》,西南大学教授张广的《数学文化》,西南大学教授张晓斌的〈高中数学教学问题探讨与案例分折〉,重庆市教委主任饶英的〈高中数学高校课堂教学探折〉及部分学校的名校长、名师的讲座,观摩了两位教师的示范课。在专题讲座中,各位专家、知名教师从自己切身的经验体会出发,畅谈了他们对教育教学各个领域的独特见解,让我意识到作为一个线的中学教师该如何看待自己所处的位置,该如何去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在知识方面,我深感知识学问浩如烟海,也深深地体会到教学相长的深刻内涵。知道了精深的专业知识是教师担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我在这次培训中发现自己专业知识还很欠缺。只有掌握全面的学科知识才能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处理好教材,把握住教材的难点,才能有对教材内容深入浅出的讲解,从而保证教学流畅地进行,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掌握学习方法和发展能力。

在理论培训阶段,为了提升每位学员自身的理论水平,专家们都会预留一定的时间与学员们交流,学员们畅所欲言。有了不同思维的碰撞,不同观念的碰撞,这样使得教学中的精华得以展现。学员们提出许多的观点和问题,这些数学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引起全体学员的一致共鸣的同时,也得到专家们的重视。专家们的回答也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对于我们今后的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这次培训我每天都做了详细的笔记,也在交流中提出了自己的困惑。这次理论培训,就自身更新优化而言,使我树立了终身学习的思想。通过培训,感觉以前所学的知识太有限了,看问题的眼光也太肤浅了。我也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只有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教育思想,才能跟上时代前进和知识发展的.步伐,才能胜任复杂而又富有创造性的教育工作。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否定自己,才能不断进步。

本次培训,汇聚了全县的骨干教师,每位培训教师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在相互之间,但也存在着许多的差异。乐山师院组织了我们分组座谈,各小组还有代表总结发言,这种形式为我们学员之间的相互交流提供了很好的一个交流平台。因此,我们学员之间的互动交流成为每位培训人员提高自己教学业务水平的一条捷径。在培训过程中,我在与一同学习的学员们在交流过程中,了解到了各区县的新课程开展情况,并且注意到他们是如何处理新课程中遇到的种种困惑,以及他们对新课程教材的把握与处理。所以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妥善处理这些问题。在培训中,由于我们不断地交流,所以真正做到彼此之间的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总之,虽然只有10天的培训,但是留给了我许多的思考。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改变了一些观念,提高了认识,找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以及与名教师的差距所在,我将以此为起点,让“差距”成为自身发展的源动力,不断梳理与反思自我,促使自己不断成长。

新教材新课标高中数学培训心得体会

20xx年暑期期,我参加了高中数学新课程培训。今年又是一个新的开始,因为教材又是新的,对我这个教了这么多年书的老师来说,又是一个新的挑战。因此我还是一如既往地抱着虚心学习的态度认真听了章毓刚老师的讲座,做到上课之前心中有数,为更好地开展教学做好准备。现在我想把这次培训的收获和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

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把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渴望,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到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数学课程标准》还指出:“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力求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数学源于生活。因此我教学时必须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对数学事实的体验,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中学习数学,从而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小组合作互动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学到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进而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充分体验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从而让学生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且快乐地学数学。

每一次的外出培训都会给我带来很多的收获与思考,希望以后有更多这样的学习机会,我也会珍惜每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使用高中数学新课程必修1教材的教学论文

教材研读二题--虞美人、山居秋暝(人教版高二必修教学论文)。

李煜的《虞美人》我极为熟悉,也非常喜爱,但是现在看一看对其诗的翻译,却令我很是吃了一惊:原来我对这首词中“朱颜”一词的理解,一直是错误的。这本参考书上说,“朱颜”指宫女的容颜,而我长久以来的理解是宫廷里陈设的颜色。

然而,我对参考书上的这种理解,还有些许的不服气,于是去网络上求证,结果,持我这种理解的人不少,同参考书上解释的人也多。这令我有些莫衷一是了。

也许会有人这样发问:“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雕栏一般是不着红色的呀,而玉砌也应是它的本色才好。这的确是一个问题,不过,我们可以试着想象作者的写作思路:他想,宫廷里的“雕栏玉砌”,它们应当还是存在的吧,但那宫殿里着红色油漆的殿柱可能已经是斑驳不堪了。

关于“莲动下渔舟”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的这首《山居秋暝》素来脍炙人口,也是我最喜爱的诗歌之一。

现在因为教学的需要又拿出来重新研读,在备课之中,发现对“莲动下渔舟”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说是鱼船归来,一种是说鱼船起航。究竟作何解,查了半天资料也没有个结果。

然而,现在有人说是渔民们趁月夜去捕鱼,就不得不让我仔细琢磨问题。月夜捕鱼是有的,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就有“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的描写。因此说在月夜捕鱼,也不是没有根据。

看来要想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只能从诗歌自身提供的一些信息上去思考。诗歌开头一句是“空山新雨后”,后面又写到“明月松间照”,由此可以看出是雨过初晴。天气是傍晚放晴的,不言而喻,白天就是在下雨。下雨的时候,人们不方便出行作业,因此说鱼船晚归理由略显不足。而按照一般规律,人们习惯于在水涨起来的时候撒网捕鱼,也往往能多打捞些鱼,由些看来,下过雨之后,人们趁着月光去捕鱼更符合情理。再来读一读“莲动下渔舟”一句,考虑句子的“下”字,把它理解为“下水”,此时则显得更加恰当自然。

新教材新课标高中数学培训心得体会

10月13日至14日,我参加了全区数学新课标新教材培训。

这次培训,我感受最大的是,与新课标实验稿相比,修订稿的目标指向更加具体、明确,更加顺应时代的要求。课程基本理念也发生了变化。学生由需要掌握的“双基”变为“四基”、“四能”,对人才的培养要求更高了。新教材也做了很大的调整,删掉了一些计算繁杂,缺乏实用性的内容,增加了学生比较熟悉的来源于生活的例子,且更具有时代气息。

与之相适应,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也具有新的特点:

一是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不再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单边的教学活动,而是师生双向交流,交往互动,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的过程。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是学生围绕着教师设计的课堂这条主线,思维高速运转,不断发展,不断成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应有能力的提高,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成就感的喜悦,创新思维火花的.迸射。

二是新课程中的数学问题应力求源于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上学的第一天起,就从心中建立起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天然联系,感受数学的.力量,体验数学的有用性与挑战性。

三是教师要善于营造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运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方式和教学手段,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从做中探索并发现规律,与同伴交流,达到学习经验共享,并培养合作的意识和交流的能力,在交流中锻炼自己,把思想表达清楚,并听懂、理解同伴的描述,从而提高表达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

四是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达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两天的培训学习和研讨,为我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教学一线教师,我将积极投身于新课改,切实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把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全面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成为新课标实施的引领者,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新课改中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高中数学新教材培训心得精选

2021年暑期,我参加了高中数学新课程培训。今年又是一个新的开始,因为教材又是新的,对我这个教了这么多年书的老师来说,又是一个新的挑战。因此我还是一如既往地抱着虚心学习的态度认真听了章毓刚老师的讲座,做到上课之前心中有数,为更好地开展教学做好准备。现在我想把这次培训的收获和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

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把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渴望,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到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数学课程标准》还指出:“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力求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数学源于生活。因此我教学时必须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对数学事实的体验,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中学习数学,从而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小组合作互动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学到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进而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充分体验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从而让学生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且快乐地学数学。

每一次的外出培训都会给我带来很多的收获与思考,希望以后有更多这样的学习机会,我也会珍惜每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如何理解和实施高中化学新教材中的实验探究教育论文

探索性实验教学法可以以如下三种形式进行实施:

1边实验边分析讨论。

这种形式的每一步都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开始,教师启发、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来寻找答案,并将答案叙述出来。

这种形式适合于以观察为主的实验,特别对于那些独立观察能力不强的学生,采用这种形式有助于督促学生进行有目的地观察和思考。由于在实验中学生的探索活动处在教师的严格控制之下,教学的管理比较容易。如在教授初中植物《茎的输导》这一节时,可将“水分和无机盐通过导管向上运输”的演示实验设计成边讨论、边分析、边实验的形式。选取白色花的玉兰枝条,下端插在盛有稀释的红墨水的瓶中,放在阳光下,待白色的花变红了,开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及进一步观察。问:白色的花为什么变红?引导学生答出:墨水中的红色物质运输到了花中去了,说明了茎有输导作用。再问:茎的结构有好多部分组成,到底哪个部分有输导作用呢?指导学生观察茎的横切面,得出:茎的木质部被染红了,红墨水是由木质部运输的。继续问:木质部有导管和木纤维,红墨水是通过哪个部分运输的呢?指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茎的纵切面,得出:木质部中只有导管染红了,红墨水是通过导管运输的。最后得出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茎中的导管运输的结论。

这种教学形式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简洁,逐步递进。在事先教师要对学生可能做出的回答有充分的估计,使问题和引导既朝着既定的目标进行,又避免问题中存在的暗示因素。再实验在实验操作方面,教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要有预见性,特别是对于操作能力差的学生,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他们完成实验任务。

2把实验分段并讨论。

这种形式是把一个实验分成几段,教师分段讲解操作方法,提出本段要解决的问题,由学生分段独立完成实验,每段实验结束以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分析、讨论,得出本段实验的结论,全部实验结束以后,再将各分段实验的结论进行分析和综合,得出整个实验的结论。

这种形式适于在学生已具有初步的实验技能和自制能力的情况下使用。在实验内容较多,学生的操作技能不够熟练,需分析的问题比较复杂,或者学生的自制力比较差一点时,分段应该多一些,随着学生的能力提高,分段可逐渐减少,并过渡到先实验后分析讨论的形式。这种形式既可以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力在一定范围内得到发展,有利于学生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课堂纪律也比较容易控制。

在采用分段实验和讨论的组织形式时,教师首先要考虑如何分段,教师应根据实验内容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操作方法的变化和复杂程度不同,实验观察与分析难度不同及实验时间长短来进行分段。分段确定后,对教学中必需的旧知识,新的操作技术和观察的内容,步骤等,要根据分段的情况和教学的需要,安排在不同的时间讲授。有共性的问题放在整个实验前交待,与各分段有关的问题放到每一段实施之前。这样既有利于实验的进行,又节省时间。

3先进行实验,后进行讨论。

这种组织形式要求教师在实验前提出一系列与实验有关的问题,规定实验操作与观察记录的顺序,并交代清楚关键的操作技术和注意事项,以帮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要求,然后由学生独立完成整个实验过程;最后在教师的组织下,通过讨论、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锻炼学生的实验技能,但教学难度较大,只适合已获得一些实验技能,自控力较强的学生。由于这种组织形式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实验前教师应组织学生做好复习,为学生的观察、思考提供必需的知识,同时复习已经学过的、课上要运用的操作技术,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在采用先实验后讨论的形式时,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十分细致明确,顺序清楚,这样学生的实验的观察才会具体,到位。例如,在观察水螅时,如果只笼统地提出要求观察体形、进食情况和刺激后的反应,而没有具体的内容,学生的观察就会很粗略,不能形成深刻、清晰的印象,既不利于对观察能力的培养,也使以后的讨论难以进行。

这种组织形式的一大优点是教师可以有时间去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解决实验中的难题,并检查学生完成实验的方法是否正确和质量如何。如发现学生中存在共性的问题时,可要求学生暂停实验,待说明和解决问题之后,再继续进行实验。

通过探索性实验教学法,可以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能力,例如,分析思考能力、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动脑能力等,但在采用探索性实验教学法时,还应当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在实验观察时应以独立观察为主,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帮助,但不允许学生翻看教科书,从书中寻找答案来代替观察。

第二:如果观察或操作的内容过多,较复杂,教师应用板书或板图给以提示,如果观察的内容是生物的结构,还应出示有各结构名称的挂图,有利于学生把实物与挂图对比,理解得更彻底。

第三:在分析讨论时,教师应对学生正确的结论适时肯定,并纠正不正确的结论。讨论时应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要过早肯定正确的结论,而使错误的结论得不到表达,这样也不易发现不正确结论的原因。应通过引证实例或排除产生错误的原因来纠正错误的结论,不能简单地否定和压制学生的不同意见,以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高中数学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精选

通过学习对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下的教学,如何转变教学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这里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

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拔?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数学学科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为学而教,以学定教,互教互学,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通过教学模式的优化,改变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信息传递方式,促成师生间、学生间的多向互动和教学关系的形成。教师不是数学知识的传授者、解惑者,而是知识的促进者、引导者;学生不是知识的接受者、复制者,而是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

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导”,就是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善于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点燃其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体会科学家走的路,充分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特点具有开放性、创造性、不确定性。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对教学而言,交往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张扬,创造性得到释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与学生一起分享理解,意味着角色定位的转移,是自己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实现自我的过程。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赏识、期待和鼓励是学生成长的最好动力,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勇于标新立异,给学生展示自我、探索创新的机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充分发展,但要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以上是我在新课该的教学中的一点体会和心得,还不成太熟。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会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上好每节课,掩卷沉思,彻底贯彻新课程的理念思想!

高中地理新教材知识结构与教法建议的论文

语文这门学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心灵成长以及心理健康。笔者作为一名中学语文老师,同时也是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笔者认为,中学语文心理教育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应该加强中学语文心理教育,并通过教法改革,提高语文心理教育的质量。

一、加强中学语文心理教育的措施。

1、提高重视程度。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心理教育,在完成语文教学的同时,通过现有教学设施,加强心理教育,消除学生在心理上的障碍。

2、语文教学中适时渗透心理教育。

中学语文心理教育和专门的心理教育课程教学是不同的,因而教师在课堂上一来不要板着面孔,二来不要只是枯燥的说教,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于语文课文的内容,针对当前学生现有的心理问题,适时进行点拨,在学生看来这是无意的,并且会自然地接受这些教育。长此以往,一定会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让学生的心理越来越健康。

3、结合语文教学,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心理教育。

在中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不尽如人意的事情,例如,同学之间闹僵了、成绩下降了、班级干部受到同学的批评或辱骂、被同学或老师错怪了等等,这时,教师就应该通过语文教学来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用健康的心理、平常的心态来对待这些突如其来的、难以接受的事实。

4、持之以恒,逐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现阶段,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各种各样,有时候治好了这种心理疾病,又产生了那种心理疾病,与此同时,所学的语文知识也不断增加,也就是心理教育的内容不断增加,因此,教师只要坚持不懈,就会使学生的心理随着语文学习的深入而健康成长。通过语文教学来教育学生的心理并不是刚刚兴起的教学方式,但是,当前语文心理教育却显得更为突出与迫切。虽然,中学开设了心理教育方面的课程,也有许多相关的教材,然而,这些都难以满足当前减轻学生心理负担的要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教师应该加强语文心理教育,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获得健康的心理,也使语文教学在学生的健康心理下变得更完美。

5、以人为本,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语文蕴含着中华民族个性,承载着我我数几千年的优秀文化,极富文化内涵,极具人文精神,所以,在中学语文心理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作用,将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结合在一起,教师应该有意识、有目的、有感情的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6、培养学生的人格。

第一,将中学语文教材中具有的大量的人格因素充分利用起来,培养学生的人格。中学语文教材,汇集了古今中外大量的优秀的文学作品,也为学生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人格教育资源。

第二,注重作作品中的人格魅力,主动学习他们的优秀人格。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作品往往比较精彩感人,这些文章的作者、文章的主人公都具有美丽的人格。因此,教师应该努力抓住此机会,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以及健康的心理。

第三,教师自身应该具有一定的人格魅力,并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促使他们朝着美好的人格发展。

7、重视教学反馈,使学生克服消极心理。

一般情况下,捕捉学生的心理是否处于消极状态的最佳手段就是教学反馈,教师往往可以通过教学反馈,来及时地发现学生存在的一些不健康心理,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正确引导,使学生克服他们的悲观心理,从而通过积极向上的心态来看待社会与人生,培养他们积极的心理定势。

1、设定目标,培养心理教育理念。

正确的教学目标是有效的教学所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就是核心与灵魂,是所有教学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最终归宿,其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定向作用,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传统的教学目标更偏向于传授知识,这很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前,在新课改条件下,教学目标作为一个多元体系,包括认知、智能以及情意这三个领域。所以,现阶段语文教学的目标要突破“知识中心论”的约束,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础,并适当地渗透心理教育,不断挖掘语文教学中心理教育的因素。

另外,教学目标比较多,并不一定必须面面俱到,而是要具体地落实到一篇课文或者一节课堂中。语文心理教育不要“一刀切”,尽量关注各个层次学生发展需要,找到学生间的差异,针对这种差异分层次教学,从而使得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提高。这样一来,教师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就涵盖了心理教育理念,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加强心理教育。

2、创设情境,营造心理教育氛围。

心理学家认为良好的心理氛围能够确保有效教学的进行。根据相关心理学研究,民主与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能够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状态和主动的学习行为,并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利于塑造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同时,教育学的研究也认为,在自由与轻松的心态下,有利于学生产生丰富的想像,形成创造性思维。可以说,创设宽松的情景,营造平等、民主的教学环境是语文心理教育不可或缺的基础,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语文心理教育高效率的诀窍就在于坚持民主教学的原则,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空间。例如,我国著名的特级教师魏书生,他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坚持的是民主,课堂讨论问题时发扬的是民主,甚至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法也会同学生在一起商量。正是他的民主作风,使得教师的意愿逐渐地变化成学生自身的意愿,增添了课堂的活力与生机,不仅培养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良好习惯以及高度自觉性,也使学习效率大大提高,更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心理。

由此可见,心理教育的进行必须首先要了解学生,并且尊重学生。尊重学生也就是将学生视为一个真正的生命主体,深入了解学生心中所想及所盼,对于他们追求的人格独立应该给予充分的理解和重视。也就是说,应该以积极的态度来理解学生、肯定学生,激励学生和尊重学生,培养他们在语文学习上的信心。例如,在课堂上,如果被提问的学生不能回答出这一问题,那么,教师应该首先想到其原因是学生内化某一部分知识点,并耐心地重新解释。对于那些理解能力较差,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考虑让他们去回答力所能及的问题,从而,增强他们在学习上的成功感,维护并尊重他们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应当享有的自尊。

3、加强互动,把握心理教育规律。

语文心理教育是教和学相互统一的过程,然而,当前在语文心理教学中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一些教师对于语文教学过程的理解并不全面,有些教师认为以为教师教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学的过程,而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这是因为,实际上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学生不一定在学,就算是在学,那么,也有可能是低效的、被动的、无效的学。所有有效的学习都要求学生的主体内化,所以,在语文心理教育中,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并且充分体验。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地与同伴进行交往,促进他们心理健康发展。而在中学语文心理课堂教学中,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此外,教师还应有意识地要求那些课堂发言较少,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发言,不断增加他们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言次数。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技能,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学生分享目标,学会处理竞争、合作并存的人际关系,从而能够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学会互动、学会沟通、学会倾听、学会分享,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4、注重创新,变革心理教育方法。

根据心理学的“罗森塔尔效应”,我们知道教师的期望能够让学生形成一种自信、自爱、自强与自尊的`健康心理,而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也有利于学生发挥、发展他们的潜能。一个优秀的教师会在积极的评价中,期待每一个学生,对自己、对学生都抱成功的期望。这些教师相信全体学生都可以掌握他们教授的内容,同时,他们也具有让全体学生学会的能力。事实上,在很大程度上学生的成功是由教师对他们的期望值所决定的。所以,教师应该看见学生的长处,对于那些微小的进步也必须给予鼓励,这样能够使学生感觉到教师认为“我能行”,我也认为“我能行”,从而享受成功的滋味。由此可见,积极性评价可以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将教师的期望内化为自身的期望,不仅使学生增强了自信,同时也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另外,教师还应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多个角度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引导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向,提升教学质量,相反不正确的评价会适得其反。例如,在语文课堂上,某学生很正确地回答了一个问题,教师就会鼓励他:很好,太棒了,你真厉害……而后这名学生便美滋滋坐下,这一节课都是在飘飘然中度过的。其中,教师的确是用了激励性评价,然而却没有对学生的思维表现出帮助。事实上,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他们的实际水平,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思考,如“用什么方法”、“用这种方法的好处”等,这样一来,学生在坐下后也对自己的答案进行反思,并清楚自己的答案好与不好的原因,这样一来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也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中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与塑造需要每一学科、每一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参与和努力,特别是语文这门学科,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手段,创新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江肇钦.让文学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水乳交融——我教外国文学的尝试和思考[j].今日科苑,(13).

[2]蓝海正.实施愉快教学改善中小学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心理[j].教育探索,2009(05).

[3]许春红.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5).

[4]蒋芸,田小秋.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听“同题异构”课后的思考[j].新语文学习(教师版),2010(01).

[5]高琦.有效倾听——提高课堂效率的必备条件[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05).

[6]倪学梅.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略论如何让语文教学恢复本真[j].中国教师,2010(16).

[7]郭韶敏.从魏书生心理教育特色看语文教学如何渗透心育[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05).

[8]严晓燕.师者,就是一片天空——“五彩天空”给我语文教学的启示[j].小学教学参考,2010(28).

[9]陈娟.关于“小学小班化教育环境下提高三年级学生英语认读能力的策略研究”的研究报告[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0(05)。

如何理解和实施高中化学新教材中的实验探究教育论文

虽然我接触的很大一部分同学开始复习的时候认为《全国统一考试说明》枯燥无味,还不如去做一套试题呢。其实不然,只有认真阅读了考试说明才能了解考查内容和能力要求,所以我用了6个课时的时间为我的学生对考试说明进行了认真解读,具体的内容和能力要求我就不在重复了,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考试说明,我们在平常的实验复习中应以考试说明为依据,以中学化学教材中的试验知识为载体、对考试说明中的知识进行归纳和仿真,辨析有关概念,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同时挖掘教材内涵,化解难点,通过横向、纵向统摄整理,使知识网络化、系统化。这样在实验复习中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复习效率,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加强实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的训练,提高实验的基本素质。

中学化学包含两大部分内容;一是实验的基本知识包括常用的仪器分类、使用和洗涤,常用试剂的贮存和取用,以及实验安全和意外事故的处理。二是基本的实验操作;包括气体的制取、净化、收集,物质的分离、提纯,物质的检验以及有关的定量实验。就这两块内容来说,其本身是相辅相成的,首先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是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基础,而在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中又是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有了综合运用和发挥的场所。因此只有注重实验复习中的“双基”训练,掌握这些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的准确性、灵活性、规范性,才能提高实验设计,综合分析应用等各种能力,否则,实验能力和思维培养也就成了无本之源。

三、注重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实验过程的分析、积累实验经验。

高考实验并不是对书本现有知识的照搬照抄,更不是机械的记忆重复,而是综合实验能力的考察。由于目前的高考无法直接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近几年高考均出现了通过对只有亲手做过实验才会引起注意的操作细节考察的试题,以达到间接考察动手能力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过程中,在善于观察的基础上并能对有关问题进行思考。若只注重操作的要点、关键和要求,而不注重实验过程中的细节,尤其是一些最基本最平常操作中的细节,易成为实验中的盲点,在高考中处于被动地位。同时,对实验观察能力的培养过程,也是实验经验的积累过程,只有经过大量的实际操作,才能丰富实验经验,才能掌握实验过程中的操作细节。这样既能在高考中得心应手,也符合素质教育中渗透素质教育的`要求。

四、联系实际,拓宽视野。

为了推进素质教育,防止中学生过早地分科、偏科,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学生综合化的要求日益被重视。教育部高考的改革方案中明确提出,应“注意考察应用分析和综合能力,注意考察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和学科知识渗透能力。”所以作为总复习中充分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实现由知识向能力的升华,提高科学素养与应试能力是总复习的最终目的,从学科角度看,化学与现代生产、生活、科技各个方面有着广泛的联系。现代人的衣食住行离不开化学。化学反应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而化学则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学科。书本中的化学知识与自然现象,科学发展、医药、染料的生产过程以及日常生活等诸方面都可用于化学实验紧密相连,所以化学实验的重要地位日益突出。

五、分析研究试验试题的变化趋势。

从近几年的实验势头来看,对认真做过实验的学生有利,对平时学习只看不做,只动口不动手的学生不利。这个发展方向应该在平时教学中引起重视。近几年化学实验题的类型不外乎有:基本操作型、实验用类型、实验设计评价型和信息迁移型。但其知识内容和原理仍是中学化学教材中的演示,学生实验和其改进装置,考察的能力层次即相互穿插,也越来越趋于综合运用。而这些内容不是靠平时的记忆、背实验、机械模仿所能解决的,以往那种重知识,轻实验的实验教学模式就体现出许多弊病来。这就要求我们每位同学成为化学实验中真正的主体,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对有关问题的领悟能力。使自己掌握的有关实验知识转化为能力。

总之,我们在实验复习的后期尤其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要摆脱封闭式应试教育的束缚,实施开放式,多种形式,多种媒体的学习,充分拓宽自己的视野,提倡自我学习,自我研讨、探索,在自我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自学能力与思维能力。

浅谈高中英语新教材使用中的策略问题

自从体现全新教学理念和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高中英语新教材诞生后,英语教学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这套新教材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因此,高中英语新教材给我们的教学吹进了一股新风,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我们学生开辟了新的学习道路。

众所周知,外语教学的基本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目标语的语言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除了教师和课堂教学作用以外,教材必须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合适的途径。因而,教师在使用新教材之时,必须理解和领会教材编写者的教学思想和设计精神,搞清楚新教材给我们提供了什么样的途径。

通过一个学期的使用,我们对高中英语新教材的教学思想有如下的认识:

第一,强调以学生为主体(student-centered)的语言活动和注重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外语教学中,学生应该是有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语言学习者和实践者。而教师则是学生语言学习和实践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就如老教师常常说的“教师是导演,学生才是演员。”如果教师自导自演,学生岂不是成了观众或听众了。所以我们课内课外都需留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表现和发挥。

这套教材强调有意义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语言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其中所设计的大量听说读写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为学生真实的语言交际打基础。教材还提供了各种贴近生活的情景,让学生进行个人,两人活动或小组活动(individual,pairorgroupwork),在活动过程中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所添加的游戏,歌曲,采访,角色扮演(games,englishsongs,interviews,roleplays)等练习与任务型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欲望,使他们真正成为语言活动的主体,在语言实践中发展,巩固和增强综合语言能力。

第二,倡导任务型(task-based)教学模式。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水平,设计可操作的,有明确目的的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用英语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做中学”。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用英语交际的成功感,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

本套教材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围绕话题开展活动。在采用话题,功能,结构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为易于教学操作还设计了“任务型”的活动。在设计不同层次和多种形式的听、说、读、写活动时,特别注意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尽可能提供真实的情景,使学生综合地运用语言,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解决实际的问题,甚至完成某个项目。这样一来可以有效地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增强综合素质。

尽管这套教材在编排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的内容提要进行补充或删减,对教材的难度,编排顺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调整,但“难教”还是我最大的切身感受,原因主要有:

学生方面。

新教材容量比较大,起点比较高,对我所任教的农村普通中学的大部分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有些学生连音标都不认识,单词都不会读,所以在课堂上开不了口。还有听力,部分农村学生对英语不够重视,也不够感兴趣,不配备耳机或复读机,又缺少英语学习的环境,仅仅靠课堂来锻炼听力,效果不是太明显。况且新教材中有几个单元的听力难度偏大,所以在课堂上完成预定目标,任务非常艰巨。还有些学生对英语简直一窍不通,所以连上课基本的指令用语都搞不清楚。有时候布置一项任务,能完成的总是少数学生。因而,教学的困难是显而易见的。

自身方面。

作为一名没有教学经验的新教师来说,新教材的使用对我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但因为不熟悉相关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并且自身的英语语言水平也有限,所以在教授新教材,组织学生英语实践活动,时常感到力不从心。特别是现在每个单元的相关话题都是非常时代感和生活化的,所以需要教师相当大的知识面。课堂语言活动也随着教材内容的变化而变得越来越灵活,教师需要相当强的组织能力。这些都给我们新教师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困难总是有的,但办法会更多。

针对学生的这些问题,我们学校强调的是狠抓基础。每个单元整理出一些重要的单词,词组与句型,要求学生背诵与默写。这些词组与句子的数量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增加或删减,让每个学生都储备一定量的单词,这样一来可以提高他们的听力与阅读水平。毕竟,没有一定的词汇量,英语的听说读写活动都是无法开展的。词汇是基础,所以应该从抓词汇入手。

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我们除了要准备书本上的内容以外,还必须掌握许多其它的本领,如英语口语的灵活性与得体性,丰富的知识面,幽默机智等等。在工作之余,我们就应多看多听英语节目。为了保证课堂上的交流效果,我们需要随时调整上课发问的策略,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所有这一切都意味着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特别是要向老教师学习,请教他们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当然我们平时还需多读书看报,需要了解先进的教学观念,掌握灵活的教学方法,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

总之,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我们从新教材中学到了许多教学思想,也具有了几分教学体验,虽不深刻,但也是今后工作的起点。当然我们也认识到,要真正教好外语,教师还必须在新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这就是外语教师的价值所在,也是外语教学上新台阶的关键所在。我相信,如果能真正做到“在教中学”和“在学中教”,我们在英语教学上就一定能取得不断的进步和突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