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数学体验式教学心得(模板16篇)

小编: 碧墨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和提升自己。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参考。

数学教学心得

本学期在课堂教学中,也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学生精力不集中、对一些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不愿多做思考、提问时只有少数同学举手或是得到一问一答式的回答等等。面对这个现实,我觉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愉快的学习气氛,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挖掘他们潜在的能力,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我有以下的几点认识:

应该允许思维慢的学生有更多思考的空间,允许表达不清晰不流畅的学生有重复和改过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允许学生有失误和纠正的机会。使学生处在民主、平等、宽容的教学环境中,确保他们拥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和主动探究的心态,常常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他们创新的欲望。勇于创新,善于创新。

把学生从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的体系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参与生活实践,在课堂上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中的认知结合起来,不妨讲讲一些课外知识,比如历史、时事、自然、科学等等方面的知识,与学生共同讨论分享,增长学生的知识。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堂教学应当走过这样的过程,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用在哪?学生要学习新事物,除了自身对新事物的兴趣外,体会到学习的必要性,学习的价值。

如教学《探索规律》这一课时,传统的教法是直接给出规律,然后应用这些规律来进行相应的练习,而新的教学方法却安排了比较充实的实践、探究和交流的活动。首先提出了一个问题:日历的套色方框中的9个数之和与该方框正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这个关系对其他这样的方框成立吗?这样可以激发学习动机。

问题提出后,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交流,在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中逐步探索出最后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得到了日历中的规律,同时体会了分析问题的一种方法,积累了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到学习的成功,体会了学习的功效,整个过程让学生动口,又动手,适时地进行动手操作活动,而教师只从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出现,而学生学习主人的姿态、使其主动参与操作、讨论、汇报交流、提问、质疑、争论的全过程,提高其分析问题,辨别问题,创新发展的能力。

中学数学体验教学心得体会

在我们学校,初一、初二年段均参加了新的课程改革,使用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新课改为学校的发展增添了一份保障,注入了一份活力。同时,也给我们教师带来严峻的挑战和发展的机遇。作为一名刚从事教师工作的新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学习和七年级地理教学实践的交互过程中,我本着“认真学习,热心教育,边学边教”的想法来工作,在此就本人的初一地理教学工作谈谈自己的体会与思考。

《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在这基本理念的指导下,我在教学方法和评价学生方面反复摸索,得出如下体会:

1、深挖教材内涵,灵活运用教法。

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我在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熟悉课程标准后,再换个角度想,如果我是学生我喜欢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学习新内容。想出几个方案,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选择不同的教法。如:在学习《世界气候类型》时,在气氛活跃的班级让学生自己看图填表,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在全班对填错较多的部分共同分析错误的原因;在气氛较为沉闷的班级,采取了游戏的方式,把整个班级当成了亚欧大陆,定讲台为北方,各小组讨论“应该处于什么样的气候类型,为什么?”

地理课程目标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上,要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这就需要在选择教法时,应根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强迫施教。而唤起学生兴趣的最好办法就是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育。在新教材第一章的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的内容中讲到了经纬线和经纬网定位的知识,而这部分知识学生在小学没有接触过,加上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不强,知识没有较强的递进性,学生学起来较为困难。我采取了讲授法和活动法学习经纬线效果都不是特别突出。于是讲完这些内容之后,上了一节经纬网练习课,采取游戏和竞赛的方式,在室外上课。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己定方向建经纬网,然后确定自己所在的位置,再在操场上画好的几个经纬网地图上真正地实践一下。学生“玩中练”“玩中学”得兴奋极了。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还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大部分学生终于因此弄清了经纬网,收获不小。

教法选择的好,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地理的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学生的创新思维都是在教师为学生创设的各种情境中迸射的。如:在《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一课中,关于降水的季节分配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学生四人为一组,每组给12个试管,作为一年中的12个月,再给一瓶红颜色的水,让学生自己设计世界任何地区可能的一年的降水量,将水注入到试管里,展示并说明该地区的降水季节分配的状况,然后在绘制成图。这就给学生创设一种自由、宽松、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促使他们生动、活泼、自主的学习发展。

2、过程与结果并重,运用鼓励性评价。

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强化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弱化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为了实现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评价手段的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本学期我校的地理学科从下列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以初一为例):学生课堂表现占25%,(包括:课堂纪律、《地理填充图册》作业、地理小论文、课后动手实践);期中考试占25%,期末考试占50%(题目以选择、填空、读图绘图题为主,为学生应知应会的最基本常识)。学期末,教师根据上述四项为每个学生打出具体分数,然后根据总分评出等级,并对特殊学生给予一定的评语。

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也要关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变化。评价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因此地理课程标准中也提倡运用“鼓励性”的评价机制。在教学过程中,鼓励性评价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法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学习兴趣,进而使其积极主动的学习。如:《我们需要洁净的大气》一课,将全班分成四组,每组给一个污染空气的案例分析,请同学想办法还大气以洁净。学生分析讨论气氛热烈,畅谈时集思广益、畅所欲言。有的说:给汽车换太阳能为动力的、电池的、风能的、天然气的,甚至还有特殊饮料的;有的说:给所有冒烟的地方设计一个空气净化装置,安在排烟排气口处;有的说:农村的秸秆用做制沼气、造纸、手工艺品、埋在地下肥田学生答案不胜其数,就连平时默默无闻的学生都踊跃回答了。

如果教师给学生以富有激励性的话语和催其奋进的目标,进而达到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这种情感也必然会唤起学生的主动性,激励、鞭策学生完成目标。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便死气沉沉为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如:《三大宗教》一课,提前两周给学生设计一些有关宗教的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或问题以外的内容查找资料,学习研究三大宗教。上课时采取了分组竞赛的方式,学生热情高涨。当提问泉州有哪些宗教建筑景点时,抢到此问的学生竟然回答出了十多处。因此良好的评价氛围,真正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鼓励性的评价机制激活了地理的课堂教学。

转眼间,在这新旧交替之际,一学期的工作也已接近尾声。回想这一学期的工作有欣喜、有感动、有收获也有着困惑和遗憾,这更是一个不断学习、实践、探索、提高的过程。回顾反思我觉得自己在语文教学方面主要做法有:

1、爱而不溺、严而有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潜心读书的习惯。开学初,学生任务较轻、闲余时间相对较多。而我班学生男多女少,学生好动、活泼,喜欢看书。为此我让学生搜集家中的适宜读物进行整理,编订了“班级读书目录”,利用这段时间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同时结合语文课本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中的“写读书笔记”这一内容让学生读书、写笔记。

(2)自主学习的习惯。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上,我首先从课堂上入手,对一些阅读课文重在引导学生读熟、读好,对内容的理解却不做深入地讲解,而只是抛给学生一些问题进行引领,让学生自己阅读、体验成功。

(4)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这个班有个别学生不完成作业的习惯,为此我很是头疼。每次为了查阅哪些学生没交作业煞费苦心,也有一些是因自己的懒惰疏于管理而偷懒的学生。本学期,我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小组长必须查清本组的作业方可上交,学习委员进行统计、上报。这样一来每天无需老师点名,对班内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一目了然,一些学生也因此而精心起来,按时完成作业。对于剩下的一些学生则通过个别谈心、动员家长等方法督促学生完成作业。

2、认真钻研、求实创新,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本学期我在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务本、求实、创新”,一方面积极地参加各类学习,领悟其中新的理念、好的方法,结合自己班内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设计,努力让我的语文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在日常教学中,我坚持切实做好课堂教学“五认真”。课前认真作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案,并结合各班的实际,灵活上好每一堂课,尽可能做到当堂内容当堂完成,课后仔细批改学生作业,不同类型的课,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批改方法,使学生对语文更有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今后我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好好努力:一是在教学设计方面不能过于依赖现成的,而要注重优秀设计与班内学生实际情况以及自己对教材理解分析的整合。二是对课后练习要精心设计。三是要加强语文综合实践课的设计与实施,让学生主动获取更多的语文知识、开阔视野。四是进一步拓宽学生的阅读面。五是精于课后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数学教学心得

9月12日,我县组织到潢川参加海峡两岸小学数学名师好课堂系列教学研讨观摩会研讨会。研讨会的主题为“名师好课堂课堂的研讨”。会前潢川高中老师介绍本次研讨会的目的和宏观要求。上午观摩了来自首都的吴正宪老师的三年级下学期《面积的认识》的公开课,下午观摩了来自江苏省启东市蔡宏圣老师的四年级下学期《乘法分配律》的公开课;次日上午我们听取了江苏省启东市实验小学副校长季国栋的《用数对确定位置》五年级的示范课,他主张‘疑趣课堂,让学生在疑趣中享受生活’。通过同课异构的形式提高教研活动的时效性、针对性。观摩后听了专家的学术报告,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从中受益匪浅。

《面积的认识》这节课,吴正宪老师很努力、真实地呈现学生的思维状况,并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猜想—验证—得出结论这一思维过程,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得到新知。

《乘法分配律》是中年级课程,两位老师都选择了有趣的素材,来激起学生的兴趣点,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并注重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引领。

《用数对确定位置》这节课季国栋老师循序渐进,从简单的生活现象导入问题,一步步的把学生引入问题、探索问题,使学生在愉快中获取知识。

通过听课,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在这些观摩课当中,我看到的是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统一体。每一位老师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在这几年的时间里我得到了一些教训,认识到自己有很多不足,并且对小学教学工作有了体会。

1、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2、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3、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4、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贯穿课堂始终要想学生40分钟内都会专心听你的课那是不可能的,他们或多或少会开小差,他们有的可能连书本都不拿出来或不翻开,甚至还会说话打闹。这时如果采用提问的方式的话,就会使学生的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并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问题,但是提问时,不能只提问一些选择性的问题,因为这样他们思考的空间就会很小,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提问要有均匀性,不能反复提问某个学生,这样会使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消退的。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4、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总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展。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与学生平等对话,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讨论交流过程中,只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从经验中学习是每一个人天天都在做而且应当做的事情,然而经验本身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就数学教学活动而言,单纯依赖经验教学实际上只是将教学实际当作一个操作性活动,即依赖已有经验或套用学习理论而缺乏教学分析的简单重复活动;将教学作为一种技术,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练习使之自动化。它使教师的教学决策是反应的而非反思的、直觉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觉的。这样从事教学活动,我们可称之为经验型的,认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传递的信息与学生领会的含义相同,而事实上这样往往是不准确的,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这样的感觉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错误的。例如:多年来我们在上复习课的时候总有一个将知识做为小结的环节,而且都是由教师给出答案,例如用语言或图表罗列出所学知识。

理智型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是职业化。它是一种理性的以职业道德、职业知识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努力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理智型教学的关键步骤就是教学反思。对一名数学教师而言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对学数学的反思、对教数学的反思。

1、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2、对学数学的反思。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

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3、对教数学的反思。

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得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合乎我们的意愿呢?

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

1、自我经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把自己学习数学的经历作为选择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参照,我们每一个人都做过学生,我们每一个人都学过数学,在学习过程中所品尝过的喜怒哀乐,紧张、痛苦和欢乐的经历对我们今天的学生仍有一定的启迪。

当然,我们已有的数学学习经历还不够给自己提供更多、更有价值、可用作反思的素材,那么我们可以重新做一次学生以学习者的身份从事一些探索性的活动,并有意识的对活动过程的有关行为做出反思。

2、学生角度:教学行为的本质在于使学生受益,教得好是为了促进学得好。

在新课程实验中,学习分段函数时,让学生去了解出租汽车的出租费用、或家长工资中的扣税标准,并写出调查报告。在讲习题时,当我们向学生介绍一些精巧奇妙的解法时,特别是一些奇思妙解时,学生表面上听懂了,但当他自己解题时却茫然失措。

大数学家希尔伯特的老师富士在讲课时就常把自己置于困境中,并再现自己从中走出来的过程,让学生看到老师的真实思维过程是怎样的。人的能力只有在逆境中才能得到最好的锻炼。经常去问问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感受,借助学生的眼睛看一看自己的教学行为,是促进教学的.必要手段。

教学体验心得

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励和唤醒充分的激励,温柔、耐心地去唤醒,你会发现,学生其实并无好坏之分,因为他们的本质都是天真,单纯,善良的。苏霍姆林斯基:“教育——这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教育的核心,是在于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

那天下午,活动课后,我正准备回去。小敏就泪汪汪地走到我面前:“老师,我的钱被偷了。我夹在书里准备买资料的钱……”说完,就呜呜地哭了起来,我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就要放年假了,期末考试就要进行,可不要出什么乱子啊。不过,我还是镇静下来:“别慌,慢慢说。”

“下午第三节课后,同桌问我放学后是否愿意和她一块去买资料,我看了一下夹在化学书中的两百元后,然后就和同学们一起活动去了。不料,活动课后,我回教室取钱,却发现它不见了。”说完,又哭了起来。

“嗯,没错。”她肯定地回答。

“那么,你有没有线索?”我轻声地提醒她。

“有,小平。她看见我把钱夹进书里的。还有,我们去上活动课时,有人看见她一个人最后离开教室的。”平静了一些的她回忆道。

“可是,你有证据吗?”我慎重地问了一句。

“虽然没有,但我敢肯定是她拿的。”她十分肯定地坚持着,“因为,当我告诉她我的钱不见了的时候,她的脸上掠过了一丝不安。”

面对这种情况,好象只要把小平找过来,对她来个“三堂会审”就行了。然而,临近期末,考试在即,孩子们的心理压力很大,弄不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于是,我笑着说:“既然没有确凿证据,我们能不能先不作怀疑。会不会有这种情况,比方你出去时,不小心碰到化学书,钱便滑落到地上。而你当时又没在意,之后,它被哪位同学捡到。在不知是谁的情况下,她暂时将它保存起来,也说不定呢?”

她以怀疑的眼神看着我一声不吭。

“你想,如果现在就把小平找来,她若不承认,你又拿不出确凿的证据。就是她身边有两百元,你也不能认定那就是你的啊!那样的话,岂不是很尴尬?再者,小平的家庭情况你也知道,她爸妈都是农民,没什么收入,加之她姐姐又在上大学,经济是拮据的。如果,她一时冲动做了什么的话,作为同学,你能不能给老师-点时间来做一下工作,让她悄悄地送回去,给她一次机会,行不行?”我耐心地启发着。小敏微斜着头,仿佛开始信任起我来了。

“这样吧,你先50元,去应一下急,今天,就别把这不愉快的事告诉你的爸妈了,免得他们着急,好不好?”说完,我把钱递到她的`手上。

她接了过去,不好意思地说了声:“谢谢老师,那我走了。”

晚上晚读课开始之前,我郑重地对着全班学生说:“同学们,今天下午,咱班的小敏同学夹在书里的钱不见了。”顿时,教室里像炸开了锅,学生们七嘴八舌。

好一阵子,才恢复平静。我又接着说:“有人说,钱被偷了。我们班有一贼。我看,不要那么绝对。大家可不可以这样来假设一下。小敏同学急着出去活动,不小心把钱落到地上。后来有同学发现了,无意间把它捡起来。由于不知是谁的,只能暂时代为保管。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位做好事不留名的同学,现在就可以将它物归原主了。我想,这位同学一定会在恰当的时候,悄悄地把钱放回原处的。”同学们窃窃私语,不以为然。

第二天上午,我刚进办公室,小敏同学就把50元钱还给了我。并告诉我,她的两百元在原来的地方找着了。

早读课后,我快步走进教室。“同学们,昨天……这件事告诉我们:无论在我们的生活,还是在学习中,磕磕碰碰的事情在所难免。如果,我们能多一份理解,就少一份埋怨。多一份宽容,就多一份关爱!让我们为这位做好事不愿留名的同学鼓掌,喝彩!”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掌声里我看见了小平会心的微笑及其感激的目光。

事后,我想了好长时间。孩子的成长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教师要有耐心和细心,不能给予冷眼,更不能大动肝火。不能说伤害学生自尊的语言,不能有伤害学生自尊的举动。要始终坚信:孩子也有自尊。因为“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

王晓燕。

数学教学心得

(一)师生在课堂上不仅要有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更应有情感方面的互动。

一年级的新生由幼儿园进入小学,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全新的学习模式。他们既好奇又困惑,既憧憬又害怕。根据一年级新生的心理特点,我耐心的指导他们,真诚的鼓励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说出自己对事物的认识,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二)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关心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的情境,可有意造成学生认知矛盾,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兴趣,诱发学生情感的孕育。例如:在教学"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时,要求同桌的两个小朋友分别在红、黄两个学具盒内抓一把花片,猜猜同桌抓了几个花片,再将自己抓的花片告诉同桌,比比,谁抓的多。提问:你有办法知道谁的多,多多少吗?这时候学生就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并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拼一拼等动手操作,动口表述,动脑思维的实践探究活动,可使学生明理动情。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提问:你能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圆吗?通过让学生猜一猜、围一围、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初步感受到直线图形和曲线图形的不同。

(四)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要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学以致用。例如:在教学完人民币的认识这一课后,让学生用自己带来的各种用品创办小小商店,让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购物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五)现在教学的例题不再是以往不可捉摸的、抽象、游离于生活之外的应用题或文字题,已变成了各种形象生动、鲜活直观的生活情境:买东西、去旅游、做游戏、找规律等等事例;像这样,多方面的提升教材层次,就使得原本抽象的数学就变得生动有趣。我们教师运用起这样好玩的教材教学,自己都能感到特别兴趣。

(六)在分类教学中,我让孩子们应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试着分一分,和自己的小伙伴说一说,结果许多孩子们的分法令我始料不及,他们除了按年龄,按性别,有的还按衣着分、按发型分,按面部表情分。说明了这样的教材设计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感受到的是一个亲切的数学问题,使他们乐于接收。

(七)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生活。

学知识是为了长本领。在《位置》中,教学完前后、上下、左右时,我出现了"去火车站"一题,请学生们试着用方位名词告诉叔叔去火车站的路,当一当小小导行员。许多孩子跃跃欲试,不仅说得很详细,还给了建议:走哪条路比较近?可见孩子们是非常乐意展现自我的。

(八)数学课其实是思维训练的场所。

老一辈人常常认为数学学得好的人往往比较聪明,这并不无道理。因为数学学科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重任,一套好的数学教材不在于它的封面设计得多么美丽,也不在于设计得多么新颖,关键是是否能给学生们广阔的思维训练空间。在加减法(一)5的加减法一课中,小鸡吃米的数学故事是这样设计的:5只小鸡吃米,有两个盘子都装有米,同学们猜猜看,小鸡吃米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和以往的教材"5可以分成几和几"相比,无疑前者给了学生一个更大的思维想象空间,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积极与教材的新思想靠拢,在教学《前后》一课时,我让学生们装扮成不同的小动物,依次是小熊、乌龟、公鸡、兔子、大象、小狗。请他们说说大象现在排在第几?如果我想让大象排在第二,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呢?当然学生们的方法不一定都很好,但是实现了数学课的价值,进行了思维的锻炼。

中学数学体验教学心得体会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是学好定理、公式、法则和数学思想的基础,搞清概念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只要对概念理解的深透,才能在解题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概念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取决于他对数学概念的牢固掌握与深刻理解与否。

数学能力、发展、理解、剖析、揭示。

概念是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数学概念反映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是学好定理、公式、法则和数学思想的基础,搞清概念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只要对概念理解的深透,才能在解题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概念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取决于他对数学概念的牢固掌握与深刻理解与否。而在现实中,许多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只注重盲目的做习题,不注重对数学概念的掌握,对基本概念含糊不清。做习题不懂得从基本概念入手,思考解题依据,探索解题方法,而是跟着感觉走。这样的学习,必然越学越糊涂,因而数学概念的教学在整个数学教学中有其不容忽视的地位与作用。下面仅结合本人平时的教学实践,谈一点肤浅的认识与体会。

1.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熟知的具体事例中进行引入。如“圆”的概念的引出前,可让同学们联想生活中见过的年轮、太阳、五环旗、圆状跑道等实物的形状,再让同学用圆规在纸上画圆,也可用准备好的定长的线绳,将一端固定,而另一端带有铅笔并绕固定端旋转一周,从而引导同学们自己发现圆的形成过程,进而总结出圆的特点:圆周上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从而猜想归纳出“圆”的概念。

2.在复习旧概念的基础上引入新概念。

概念复习的起步是在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教学新概念前,如果能对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概念作一些类比引入新概念,则有利于促进新概念的形成。例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时,就可以先复习一元一次方程,因为一元一次方程是基础,一元二次方程是延伸,复习一元一次方程是合乎知识逻辑的。通过比较得出两种方程都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整式方程,差异仅在于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不同。由此,很容易建立起“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1.揭示含义,突出关键词。

数学概念严谨、准确、简练。教师的语言对于学生感知教材,形成概念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特别注意用词的严格性和准确性。教师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清概念的每一个字、句、符号的意义,特别是关键的字、词、句,这是指导学生掌握概念,并认识概念的前提。

如:“分解因式”概念:“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在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注重“积”这个关键词,而忽略了“整式”,易造成对分解因式的错误认识。所以在教学中务必强调,并与学生分析这两处关键词的含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2.分析概念,抓住本质。

数学概念大多数是通过描述定义给出他的确切含义,他属于理性认识,但来源于感性认识,所以对于这类概念一定要抓住它的本质属性。

如:“互为补角”的概念:“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则这两个角互为补角。”其本质属性:

(1)必须具备两个角之和为180°,一个角为180°或三个角为180°都不是互为补角,互补角只就两个角而言。

(2)互补的两个角只是数量上的关系,这与两个角的位置无关。通过这两个本质属性的分析,学生对“互为补角”有了全面的理解。

3.剖析变化,深化概念。数学概念都是从正面阐述,一些学生只从文字上理解,以为掌握了概念的本质,而碰到具体的数学问题却又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在学生正面认识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反例或变式从反面去剖析数学概念,凸显对象中隐蔽的本质要素,加深学生对概念理解的全面性。

如:在学习对顶角的概念后,让学生做题:

(1)下列表示的两个角,哪组是对顶角?

(a)两条直线相交,相对的两个角。

(b)顶点相同的两个角。

(c)同一个角的两个邻补角前后联系,多方印证,加深认识。

部分学生对概念的全面理解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这是个“正确”与“错误”摇摆不定的过程,更是一个对概念的理解不断深化的过程。事实上,学生在初步学习某一数学概念之后,对概念的理解并不怎么深刻,而是通过对后续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回过头来再对概念进行加深理解,遵循“循环反复,螺旋上升”的学习原则。

如:学生刚接触“二次函数”的概念时,仅能从形式上判断某一函数是否为二次函数。但当他们学习了其图象,研究了图象的性质后就能根据a得出图象的开口方向,由a、b确定图象的对称轴,由a、b、c给出图象的顶点坐标。这时对二次函数的概念自是记忆深刻,能脱口而出了。

1.并列概念,举一反三。、如: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为一(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清楚了“元”与“次”的含义,则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等概念就水到渠成了。通过纵横对比,在类比中找特点,在联想中求共性,把数学知识系统化,学生轻轻松松记概念。

2.易混淆概念,联系区别。

图形所具备的特殊形状。通过这样的联系与区别,学生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避免混淆,从而提高学生认知概念的清晰度。

3.从属概念,图表体现。

有从属关系的概念其外延之间有着互相包含的关系,在复习阶段若以图表的形式表现,能使概念系统化、条理化,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1.利用新概念复习就概念。如:在四边形这一章中:平行四边形具有四边形所有性质,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所有性质,菱形、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正方形具有矩形、菱形的所有性质。这样链锁式概念教学,既掌握了新概念又加深了对就概念的理解。

2.加强预习。在课堂教学中优先考虑概念题的安排,精讲精练,讲练结合,合理安排,选题时注意题目的典型性、多样性、综合性和针对性,做到相关概念结合练,易混淆概念对比练,主要概念反复练。

3.对学生在练习中,课外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抓紧不放,及时纠正。概念教学的重点不是记熟概念,而是理解和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要引导每一位学生清楚的认识到所犯错误是哪一个概念用错了,或者是将哪一个概念的关键词忽略了,今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怎么办。即使是其它方面的错误也要找出是否概念不清而致错,予以分析纠正。

4.每一单元结束后,要进行概念总结。总结后,要特别注意把同类概念区别分析清楚,把不同类概念的联系分析透彻。概念的形成是一个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而概念的运用则是一个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它们是学生掌握概念的两个阶段。

5.运用概念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教学过程中的高级阶段,在应用中求得对概念更深层次的理解,以达到巩固的目的,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概念既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理论的基础,又是进行再认识的工具。当然应用概念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有一定的梯度,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将所掌握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总之,在数学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要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耐心地帮助学生掌握逻辑思维的“语言”,逐步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就一定能够增强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数学教学心得

几年数学教育工作者对开放式数学教学作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还没有提高到开放性教学应有的高度来认识,使得数学教学的开放性程度仍然不能满足教育改革的需要。因此,探讨如何切实提高数学教学的开放性程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我就此谈些粗浅的认识。

所谓“开放”,包括数学教学内容、学生数学活动和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等几个方面的开放。结合现代认知心理学对数学学习过程的要求及已有研究成果,笔者认为开放式数学教学的目标应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数学教学,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主动学习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习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进而获得终身受用的数学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能够按各自不同的目的、不同的选择、不同的能力、不同的兴趣选择不同的教学并得到发展,能力较强者能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有进一步的发展机会;能力较低者也能参与数学活动,完成几项特殊的任务。

相对而言,传统课堂教学较为重视师生之间的联系、沟通,而忽略学生之间的相互联系,忽视发挥学生群体在教学中的作用,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过程应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它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一个交流和合作的过程。交流和合作的互利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开放的活动方式,提供了宽松和民主的环境,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智力、情感和社会技能的发展及创造能力的发展,为此,我们以强化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为核心,彻底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共同发展具体应做好以下几点:

1、改革课堂教学的空间形式。

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的空间形式多种多样,比较常见的有:t型、马蹄型、蜂窝型等。这些形式都以打乱原有的秧田座位排列方式为基本模式,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而构成,小组一般由5人或7人组成,也有4人、6人小组等等。小组的这种排列缩短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间相互交往的机会,有利于小组内成员的交流和合作学习。

2、小组学习任务的布置。

小组内的交流与合作学习主要以协同活动为中介实现的,因此教师在组织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活动中,应把需要讨论、互相启发、反复推敲的问题布置给学习小组,让小组围绕问题进行交流和合作学习。教师不仅要指导组内交往,而且要引导组际交流,不仅要交流学习结果,更要重视交流学习方法。

3、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

教育学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和互帮互学的合作意识,使每个人都能为集体目标的实现尽心尽力。不断向学生传授合作的基本技能,使他们学会既善于积极主动地表现自己的意见,敢于说出不同的看法,又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相互启迪,并能够综合吸收各种不同的观点,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小学体验教学数学论文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促使数学生活化,数学与生活进一步接轨是指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过程。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内容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为此,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将抽象的数学转化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贴近生活,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与生活进一步接轨。

一、数学情境与生活。

教师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数学活动的切入点,能让学生感到数学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的好奇和兴趣,从而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在日常教学中,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教学实例,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数学知识。

如:在教学《分桃子》一课时,我创设情境:先要求每个学生拿出9个桃子放在盘子里,每盘放的个数一样多,有几种放法,可以放几盘?当学生操作完之后,从中选择五种:(1)每盘放3个,9÷3=3(盘);(2)每盘放9个,9÷9=1(盘);(3)每盘放2个,9÷2=4(盘),多1个;(4)每盘放4个,9÷4=2(盘)多1个;(5)每盘放5个,9÷5=1(盘)多4个。接下来引导学生观察上面五个除法式子,并提问:可分成几种情况;学生于是很快的观察到:一类正好分完,另一类分完后还有剩余的。于是老师再画龙点睛地指出,正好分完的除法和除法算式,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分了以后还剩余的算式,我们就把它叫做“有余数的除法”,这样创设生活情景,可以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轻松的接受新知识。

二、数学理解与生活。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更是充满着数学问题。善于捕捉生活现象,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成为数学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使之产生学习需要的有效方法。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

如:在教学两位数乘法后,安排这样一个数学问题,学校组织师生去公园游玩。老师28人,小朋友150人。公园门口写着:门票成人每人30元,学生每人15元,团体30人以上每人20人。请同学们设计一种你认为最好的购票方案。对这个问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设计方案:

1、全买团体票:(28+150)×20=3560元。

2、不买团体票:28×30+150×15=3090元。

通过不同的方案的比较,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理财的意识。

三、日常生活“数学化”

通过“课堂超市”展示,使我们的数学走进了生活,使我们的孩子们体验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促使了孩子的思维开放性,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引导学生捕捉生活现象,发现数学问题,将数学教学与生活接轨,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处处有美感,缩短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扩大了学生的认知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既满足了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需要,又体会了数学的价值,培养了数学兴趣,何乐而不为呢?为了使数学更接近生活,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刻不容缓的教育使命。

小学体验教学数学论文

在对学生的进行题目解析引导的过程中,由于数学问题的解析方法存在多样性,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生思维的全面性,就要针对不同的数学题目制定相应的解析方法。比较法在数学题目的解析应用中十分广泛,基于不同数学问题解析方法的多样性,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比较法教学过程中也要合理的进行例题与解析方法的选取。例如在引导学生进行圆形面积计算时,教师可以首先提问学生三角形的面积求法,并引用三角形面积和平行四边形面积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分析三角形与圆形面积之间的关联。教师也可以在教学开展中,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分析和探讨,从而探究如何利用三角形求解圆形面积。通过比较平行四边形和圆形面积的求解方法,教师能够帮助学生更为深入的理解不同几何图形的面积求解方法,通过将多样化的集合图形转化为三角形面积加以求解,这也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使其能够多角度的针对数学问题进行分析和计算。此外,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解三位数乘法的过程中,由于进位方法和乘法法则在二位数乘法中也适用,因此教师便可以利用二位数乘法计算方法和三位数进行比较,从而使学生在二位数乘法法则的基础上,总结出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数学计算题目的解析能力。

2图形认知学习中的比较法运用。

几何图形的认知作为小学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在课程讲授中也是一大重点。为了在几何图形的认知教学中,帮助学生摆脱生硬的图形记忆方法,教师便可以利用比较法构建不同图形之间的联系,并通过将不同几何图形的特点进行对照和比较,帮助学生更为直观高效的掌握几何图形的特点。例如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矩形和正方形后,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入的认知图形特点及关联,教师可以将不同的几何图形进行列举,并让学生对图形的特点进行阐述,如不同线段间的关系,角度特点等,并通过引导学生对不同图形特点进行总结,最终得出平行四边形包括矩形和正方形,而正方形又是特殊的矩形这一结论。通过比较不同几何图形的图形特点,学生不仅可以更为直观的发现几何图形之间的特征与共性,也能够在图形特征分析的过程中,将概念理论与几何图形分析进行融合,从而逐渐培养起几何图形分析的思维与能力,为学生今后的空间几何图形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3比较法在应用题型结构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课程中的应用题教学练习,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知识实际应用的意识,同时提高其对现实数学问题的分析与处理能力。在应用题型的练习与讲解中,充分全面的应用比较法教学,能够进一步促进应用题型练习成效的提高,引导学生对实际数学问题进行全面有效的分析和处理。例如在处理相同已知条件数和问题数的应用题时,由于学生容易对计算方法发生混淆,因此教师必须在应用题型比较的同时,对具体的分析方法进行说明和解析,从而帮助学生准确的完成应用题处理,如:一年级学生中男生有83人,男生比女生多45人,求女生人数,如果将问题换为“计算一年级总人数”,那么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为了计算一年级总人数,必须首先求出女生人数,再将男生女生人数求和,最终完成应用题的.计算。在比较法教学的开展中,应用题型分析和处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清相同已知条件下不同问题的分析方法,也能够促进小学生应用对比意识的建立,从而为今后实际问题的有效处理提供切实有效的参考方法。

4结语。

在小学数学课程教育中,比较法的应用能够使学生在不同问题的对比中更为深入的认清问题的本质,并在单一概念和题型的掌握基础上,进一步拓宽知识的应用范畴,为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提供更为丰富的途径,从而促进小学生数学能力的综合提升。在这一教学方法的引导下,小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效率将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其对实际问题的思考方式也会逐渐转变,这对于小学生今后的数学课程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快乐体验数学心得体会

数学是一门充满挑战和乐趣的学科,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逐渐理解到快乐体验数学的重要性。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研究,我最终获得了成就感和快乐,同时也得到了很多的启示和心得体会。

第二段:掌握基础知识。

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是快乐体验数学的关键。对于初学者来说,一定要先掌握基本的公式和方法,打好数学基础。然后从数学练习和例题中找出自己的问题和瓶颈,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思考。

第三段:培养方法和技巧。

对于一些难懂的概念和数学知识,我们需要寻找一些好的方法和技巧来解决问题。例如,我常常通过阅读数学杂志和有逻辑性的思考来提高自己的能力,以此来加强自己的数学思维和观察力。

第四段:实践和探索。

除了掌握基础知识和技巧,实践和探索同样重要。我们可以通过使用数学游戏和应用程序来加强自身的实践能力,更好地理解数学应用。

第五段:总结和启示。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快乐体验数学不仅是关键,也是必要的。掌握基础知识、培养方法技巧、实践和探索,既能提高自身的数学水平,也能培养自身的数学爱好和乐趣。最后,我建议大家要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耐心,坚持不懈地学习,才能够获得成功和快乐。

师德体验数学心得体会

我是一名数学教师,这期间,我通过亲身体验和反思,深深感受到了师德对于教学的重要性。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同时,在面对学生的困惑和挑战时,我不仅要做到真心关心学生,还要给予他们充分的帮助和指导。通过这样的努力,我深入理解了师德对于学生的影响和重要性。

首先,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意识到了对待学生的坦诚与善意的重要性。在我的教学中,我尽可能地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在和学生交流时,我会尽量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将他们的反馈作为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的重要依据。同时,我会给予学生充分的赞扬和鼓励,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通过这样的坦诚和善意的交流,我发现学生对我的教学产生了更高的认同感,并且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

其次,在面对学生的挑战和困惑时,我会尽我所能地提供帮助和指导。有时,学生可能会因为数学知识的复杂性而感到困惑和沮丧。在这种情况下,我会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数学概念和解题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同时,我也会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以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的发展。通过这样的帮助和指导,我发现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也逐渐增强。

再次,我深刻认识到了师德对于营造良好教学环境的重要性。在课堂上,我始终保持着与学生友好而亲密的关系。我尊重学生的想法和意见,并与他们进行积极的互动。我也注重课堂纪律的维护,确保课堂氛围有序而活跃。同时,我也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开放和尊重的学习环境,鼓励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通过这样的教育环境,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学习效果也更加显著。

最后,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深刻认识到了自身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在我教学的过程中,我不仅不断更新自己的数学知识和教学方法,还努力与同行进行交流和研讨。通过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和教研活动,我不仅与其他教师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同时也汲取了其他人的宝贵经验和教学智慧。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改进,我逐渐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总之,通过亲身体验和反思,我深刻认识到了师德对于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注重对待学生的坦诚与善意,帮助他们面对挑战和困惑。同时,我也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此外,我也十分重视自身的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通过这样的努力,我深入理解了师德对于学生的影响和重要性,也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数学教学心得

这学期开学时,我接手了高二(6)班这个体育班,体育生给人的感觉是四肢发达,还有就是性格豪爽。教书五年来,我带过美术班、文科班,今年有机会带体育班和理科班,也算是大满贯吧。

一转眼,今周已是第17周了,还有4、5周这学期就结束了,我觉得和6班的同学感情还是一般,或许是不当班主任,平时上完课如果没有学生问问题就走,和学生交流的机会不多,所以,学生都会亲切叫数学老师,但师生间感觉还是隔膜很大。

这段时间天气转冷,学生的上课时间调整了,课间时间比以前有所延长。所以,我会提前一点到教室,和学生聊聊天,看看他们做的练习。

早上我是三、四两节连堂,距第三节上课前20分钟,我来到教室,一部分学生趴在课桌上休息,还有一部分学生在教室后面踢毽子,我以前也喜欢踢,尽管技术一般,但每次都踢得很开心,学生见我进了教室,主动叫了我,正中下怀,我也就加入到他们中去,好久没踢了,踢得不好,学生可是不这样想,他们见数学老师跟他们一起踢,有些踢得不好的球他们都连声叫好。呵呵,我们的学生还是很可爱的。许久没运动,不一会就累了,只好在边上找张凳子坐着休息,旁边有几位学生在聊天,又是机会可以检查他们的练习册《精讲精练》,见到几位学生都没怎么做,善意地批评了一下,他们连声检讨,表态课后一定认真完成。

二十五分钟的休息时间过后,开始上课了,学生的状态出奇地好,课堂气氛高涨,学生积极配合我,有好几位平时一声不出的学生都张口了,这节课的效率很高,超额完成我既定的教学任务。

课后,我反思了一下,其实我们的学生要求并不高,只要我们能够稍为多一点关注一下他们,他们就会认可我们。所以。亲其师,信其道,好其学。

小学体验教学数学论文

任何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拥有着一个前进的方向和目标,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也是这样。实行分层教学法时,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的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分层教学目标。具体操作可以依据对教学大纲和教材特点,结合所要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生实际分层制定出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分层目标的制定有助于优化教学效果,最终使得后进组能够学到数学基础知识,中等组在掌握相关基础知识之外,还能获得一定的提高,优秀组学会并掌握更加综合、复杂的数学知识和相关应用。

二、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实施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法从提出到运用,每个环节最终都要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在实施分层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坚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努力做到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之外,还应该注重每一个教学环节,并对课堂教学环节实施有效优化,以促进分层教学得以贯彻落实。

1.教学内容分层。

上述我们提到,在小学数学分层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客观地将学生分成优秀组、中等组以及后进组。进行学生分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能更有针对性、更有效果地展开教学,因此针对不同水平组的学生,教师所教学的内容也应当有所区别,应当根据学生组的学习基础、能力和水平,教之与其情况相符合的`知识内容,使课堂教学更有效果,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在作者的分层课堂中,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所采取的方式一般为:后进组学生以识记和模拟为主,中等组学生在识记基础上加入一些提高性内容,优秀组学生则更多的以多知识点和综合性强的知识为主。教学内容的分层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接受、吸收并将知识内化,最终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2.教学方法分层。

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良好的教学方法支持,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时,要把握“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要得法”这一原则。努力实现教学方法运用上的灵活多变、别具创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一般地,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在课堂提问、习题布置、教学评价等环节都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有效调动起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培养学习数学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实现小学数学课堂分层教学的预定目标。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有助于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知识积累和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与其能力相匹配的课堂收获。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实现素质教育大有裨益。

小学体验教学数学论文

在进行小学数学体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这是很重要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通过具体的情境设置来帮助学生对学习对象进行初步的认知,帮助学生获得特定的体验。所以,所谓体验教学,就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亲身体验某一件事情,从中获得一定的体验和认识。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一定的数学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加以运用。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所扮演的主要是点拨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这一点是万万不能忘记的。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就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事实已经证明,学生是具有再创造能力的,只有自主地对学习内容进行了解,才能够真正地掌握这个知识点,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举个例子来讲,在学习完有关圆的一些内容之后,我们可以让学生思考假设存在有这样一个圆形,其被沿着半径以圆心为起点切开,将切割完毕的部分进行拼凑得到了一个近似于长方形的图案,长方形周长减去圆的周长是6厘米,让学生通过这些条件求出圆的面积。乍一看貌似难以求出答案,但是学生经过思考之后就会发现,多出的6厘米就是长方形多出的两条宽,也就是圆的半径,问题便迎刃而解。要知道教学内容是死的,但是教学方法却是活的。教师的任务就是将书本上的知识进行简化或丰富,以科学的方式方法教给学生。这既是教师的职责和义务,也是教师做这项工作的意义所在。只有帮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数学教学的意义才能得到显现。

二、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

所谓体验教学,顾名思义肯定是要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践操作的。在教师进行完口头讲解之后,学生就可以进行实践操作了。陶行知先生所谓的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大概就是如此。只有在实践动手之后,才能检验出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才能帮助学生找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且帮助他们解决。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具体来讲,比如我们在学习时分秒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小钟模型,在上课的时候使用。制作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当学生有问题的时候,教师要第一时间上前看看是否需要帮助。在模型制作完成之后,学生对于时分秒的认识也就大大提高了。在此基础之上再进行时分秒的教学,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亲自动手可以帮助他们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强化他们对于知识的记忆和处理能力,从而促进其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帮助学生相互合作。

当今社会可以说是一个合作的社会,只有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之上才能实现共同发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教师要和学生积极地进行互动,学生和学生之间也要进行积极的互动,构建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实现自由对话,让学生不受到双方角色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之下,往往会出现教师意想不到的情况。学生有时候在体验和思维的碰撞中会得到一些匪夷所思但是确实行之有效的想法,这正是体验教育的可贵之处。在课堂上,学生通过相互间的交流和探讨往往可以使得原本并不完善的个人认识或者个体经验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相互之间的通力合作可以帮助每一个人都构建出一套完善扎实的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之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会变得更加轻松方便而高效,可谓一举多得。

四、结语。

总而言之,体验教学之于小学数学的教学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小学教师,一定要清晰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科学有效地运用体验教学的方式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和成才。

小学体验教学数学论文

现在的很多学生会有很大的心理压力。尽管他们是小学生,但是来自家长的潜移默化地教育“只有学习好,长大了才能有出息”,便从小就逼孩子在双休日或假期上补习班,奥数班。还有数学比较地偏向理性思维,且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对于有些孩子来说,学起来较为吃力。所以很多孩子对于数学是有很大的心理顾虑的。那么,对于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数学也变得不容忽视。最重要的是,教师需要给学生一个他们对于数学的心理定位,告诉他们数学并不难,而且很有趣。这个意识需要教师不断地给学生心理暗示,以至于他们能完全接受。当然,不能仅是口头上的潜移默化,还需要给学生们做一些趣味数学题,不需要太难,但一定要让他们感受到趣味性。可以出一些趣味数学题,例如:甲、乙、丙三人一起去宾馆准备住几天。恰巧这天宾馆有活动,本应每人10元,现在每人9元。三人一共递上30元,老板现在没零钱,就让伙计从库房里取3元钱来。伙计拿了5元,但偷偷留下2元,把3元钱给了甲、乙、丙,就没他们三个的事了。现在问:老板一共收了27元,而伙计拿了2元,加在一起是29元,那1元钱去了哪里?这种题不仅有助于学生的数学思维,还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是一个神奇的东西,不难而且有趣。

二、激起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重要的动力。有了兴趣,学生自然就会自主地有动力地去学习。首先,教师可以运用一些带有趣味性的语言来。比如说,今天要进行带有小数点的数的加减运算,那么,我们可以引用生活中的事情,开场白就可以说“今天大家要一起去吃肯德基”,这可以激起学生极大的兴趣,那么接下来,就可以叫大家付账算钱了。其次,可以是给同学们抛一个问号,以疑激趣。例如:问一些“为什么会这样呢?”“谁帮忙解决一下呢?”最后,就是要给学生们一些情境,让他们充满兴趣地进入,在自然的情况下解决问题,得到满足感,得到后续的兴趣。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得到尊重。

在课堂上,学生于老师的配合特别重要,这不仅能够激励学生学习,还可以激励老师教学。所以课堂气氛一定是需要和谐和,活跃。做到整体活跃,需要激起学生们的兴趣。而上面的一些例子和说明足以激起学生名的整体兴趣。但是学生会有自己的个性,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那么因材施教就显得至关重要。对于那些较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回答较难的问题,以带起更多学生的兴趣,起一个榜样的作用。而对于不太好的学生,可以叫他们回答一些不太难但是具有挑战的问题。这样的话,可以让同学有一种满足感,去“征服”下一个难题。但是要有一个和谐的氛围的话,就需要给予学生一种尊重,不要让他们感受到太大的压力。所以教师的措辞很重要。比如:学生答错很简单的题目,不要过分地责备,同时请别的同学帮忙。

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有些数学问题具有很多的答案也比较难,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和多向思维。而此时最重要的就是同学们的合作,这时候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在遇到一个难得问题的时候,就给同学们自由组合和讨论的时间。每个人的思维都是独立的,也不一样,在团队中可以让他们感受到思想的碰撞。还需要他们相互摒弃自己的一些思维,进行合作,从而找出答案。这样的做法不仅能找出不一样的正确的答案,最重要的就是学生的为人处事的方式的优化。这种互帮互助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养成帮助别人,与别人交往,还有凸显集体和个人的作用。

在小学的教学中,数学很重要,所以贯穿教学中的心理教育就会是个培养学生的学习、性格很好的方法。教师需要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学生学习和注重他们的心理教育。这是当代素质教育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这需要教师的不断努力。

师德体验数学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一直认为教学工作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是一种育人的过程。然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却深感自己还有诸多不足之处,无法做到完美的师德表现。然而,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切体验到了师德的重要性,并从中收获了很多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真心保持对学生的关怀。

作为教师,首先要保持对学生的关怀和热爱。在我的数学课堂上,我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每当看到学生们在解题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我总是会不厌其烦地跟他们一起探讨问题,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和思考。我明白,学习数学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但只要他们能感受到我的关心和信任,他们就会更加有动力去克服困难,取得好的成绩。

第三段:严谨要求,给予正向激励。

在数学教学中,严谨是必不可少的品质之一。在我的课堂上,我经常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步骤进行计算和推导,不允许任何懒散的行为。同时,我也会及时给予学生们正向的激励和认可,鼓励他们在学习中不断进取。通过这样的方式,我让学生们明白,只有在严谨的态度下,才能真正领悟到数学的美妙之处,也才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第四段:坚守道义,秉持公正。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始终坚守道义,秉持着公正的原则。在我看来,数学是一门客观公正的学科,因此在批改作业和考试时,我一直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评定,对每个学生都一视同仁。我与学生们建立了信任的关系,他们也知道我是一个公正、公平的人,这样使得我的教学更有说服力,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五段: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最后,我在数学教学中,不仅注重学生们的知识学习,还着力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我引导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解题过程中提出独到的见解和方法,并鼓励他们勇于思考、勇于质疑。通过这样的方式,我培养了很多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学生,他们不仅在数学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也在其他学科和生活中展现出了独一无二的才能和思维方式。

总结:

通过我的师德体验数学心得体会,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需要具备真心关怀学生、严谨要求、公正评价和培养创新意识等多个方面的素养。只有做到这些,我们才能更好地育人,激发学生学习的潜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因此,我将一直坚持师德,不断完善自己,并与学生一起共同成长。